2021年元宇宙會議
A. 元宇宙虛擬會議怎麼開
「全球元宇宙大會」即將在上海舉辦。此次大會由上海市政府和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聯合主辦,會議將由元宇宙主題報告會、產業領袖論壇、產業硬科技論壇、產業投資論壇組成,並且在大會中還將發布《元宇宙世界宣言V1.0》和《宇宙產業計劃V1.0》.
B. Facebook宣布更名為「Meta」,大力發展元宇宙事業
Facebook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宣布公司更名。新名稱「Meta」來源於「metaverse」,即元宇宙概念。此次更名與Facebook積極發展元宇宙事業緊密相連。
2021年10月28日,Facebook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會議上宣布,公司名稱正式更改為「Meta」。這標志著Facebook將整合旗下所有應用程序和技術,繼續推進元宇宙事業。公司結構保持不變,原有應用程序名稱不變。
美國Meta公司成立於2004年2月4日,總部位於加州帕拉阿圖。旗下運營項目包括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Quest VR耳機、Horizon VR平台等。Facebook一直支持元宇宙概念,此次改名反映了公司對元宇宙發展的重視。
扎克伯格在一封公開信中提到,Facebook是一家致力於連接人的公司,元宇宙是下一個連接人的前沿。2021年9月27日,Facebook宣布投資5000萬美元,與Women in Immersive Tech、Africa No Filter、Electric South和美洲國家組織合作,建立「元宇宙」。
Facebook創立於2004年2月4日,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拉阿圖。2012年3月6日發布Windows版桌面聊天軟體Facebook Messenger。主要創始人是馬克·扎克伯格。2012年5月18日,Facebook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FB。
Facebook是一個社交網路服務網站,截至2013年11月每天上傳約3.5億張照片。截至2012年5月,Facebook擁有約9億用戶。
Facebook總部位於矽谷的門洛帕克(Menlo Park),地址為1 Hacker Way。從2006年9月11日起,用戶輸入有效電子郵件地址和年齡即可加入。
2021年10月29日,Facebook公司名稱正式更改為Meta。
C. HTCVIVE召開2021行業生態大會提出元宇宙六大規則!
【手機中國新聞】此前,全球智能移動設備與沉浸式科技的創新領袖「HTCVIVE在深圳舉辦了2021行業生態大會!在這次會議上,HTCVive還舉辦了「元宇宙圓桌論壇。對此,HTCVive相關人員表示:這次大會的主要目的是傳遞全新的行業信息與技術方向,為行業夥伴搭建一個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平台。
HTCVive
此外,HTC中國區總裁汪叢青還分享了他對於元宇宙和VR技術的思考,並表示:元宇宙的崛起可能會在工具軟體、硬體、產品和服務以及支付方式等方面帶來全新的機會,而虛擬現實也是一種能夠給人們工作和生活帶來巨大變化的技術。回到當下,VR技術已經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並且該技術還在和各種行業融合。我相信未來元宇宙將與虛擬現實殊途同歸,兩者將相互增益。
最後,手機中國還了解到,HTCVive打造了全球首個虛擬現實平台與生態,為企業和消費者帶去無與倫比的VR沉浸體驗;並且還打造了Vive生態系統。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HTCVive會為我們帶來更多的優質產品!
D. FBEC2021@Unity大中華區平台技術總監楊棟:從Unity引擎出發,助推元宇宙技術實現
2021未來商業生態鏈接大會暨第六屆金陀螺獎頒獎典禮(簡稱「FBEC2021」)於2021年12月10日在深圳市大中華喜來登酒店盛大召開,本次大會由廣東省游戲產業協會、廣東省虛擬現實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深圳市互聯網文化市場協會指導,陀螺科技主辦,以「迎風破局?守正創新」為主題,聚焦游戲、電競、XR、元宇宙等互聯網前沿領域,探討行業熱門話題。歲末年關,聚錦鵬城,我們與無數互聯網從業者同舟,共同探討未來商業生態鏈接的創新和變革!
在FBEC2021「Let'sMetaverse?2021元宇宙峰會」上,Unity大中華區平台技術總監楊棟以「Unity引擎與元宇宙的技術實現」為主題發表了演講。楊棟從技術的角度分析,從跨平台應用、寫實類/風格化3D內容、多人聯網體驗、虛擬聯接現實四個角度切入,分享引擎技術發展並介紹Unity技術的發展方向。
以下為演講實錄:
感謝大家來聽我的演講,我今天的主要內容是講Unity引擎與元宇宙的技術實現。
剛才兩位嘉賓講的是和硬體相關,我講的是和軟體相關,也就是內容創作相關的內容。
所有的事物——無論是現在用的網際網路,還是正在說的元宇宙,它們都是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才會出現的。
今天之所以能夠在這里討論元宇宙,我覺得是因為實時渲染3D內容創作的技術門檻已經普及到了一定的程度。
在這張圖裡面(PPT圖示):
1.從2D到3D的趨勢非常明顯,現在主要的內容都是3D的內容。比如10年前,2009年就開始使用引擎相關的產品,當然我現在用的是Unity。
2.從離線到實時的轉變也是非常的明顯,現在所有的3D內容里,有非常多非游戲的應用也開始用到實時3D的技術。
3.從個體到社交的交互。我相信大家都玩過聯網類的游戲,無論是古裝,還是未來風格,本質上是社交類的游戲。
4.從被動的變成互動式的,也就是主動的體驗,通過XR相關的設備來進行。
作為十幾年引擎方面的工作者,我想從4個方面具體來聊一下引擎技術發展,從技術的角度和大家分享,元宇宙在我看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我認為有4點:
1.跨平台的應用。
2.寫實類、風格化3D內容
3.多人聯網體驗。
4.虛擬聯接現實。
跨平台的應用,已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游戲,再是社區、電子商務以及各種各樣的體驗。這個體驗,可以是商場裡面的VR體驗,也可以是在工廠車間裡面的工業4.0的體驗。使用AR、VR、MR方式來做各種各樣的培訓,甚至在產線上做零件的裝配,都已經有所應用。
游戲方面,大家熟悉的《原神》可以支持更多的平台,所以游戲可以持續運維下去。這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跨平台游戲,有可能你做一款游戲,可以放到不同的平台上,但賬號不打通,不能在同一個世界體驗這些東西,但《原神》做到了這一點。
如果我們要開發跨平台的應用,Unity目前支持28個平台。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用Unity去創作所有人都可以體驗的內容。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用的設備都不太一樣,如果你是做IT行業,或者是跟計算設備靠得比較近的人,你使用的設備會非常多。你必然需要內容創作平台——能夠讓你在創作各式各樣的平台上能夠運行內容。我們想讓它觸達所有人,必然要能夠支持所有的設備,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目前,Unity的手遊方面佔比最大。《空戰獵鷹》這款游戲,我為什麼放這個案例出來?它有一個特點,它是一位開發者開發的,是一個人用Unity引擎完成了所有的開發,使這款游戲成為了一款首發的爆款游戲。
非游戲行業也有廣泛的應用,我們推廣了一個產品,叫UnityForma。可以把產品的三維模型導入到這個界面,可以通過挑選不同的鏡頭出影片,最後導出做成PC端或者是MAX可執行的互動式應用。
關於多年聯網的體驗,我們拿MeetinVR舉例——通過多人聯網的方式,進行線上的會議,這比普通的視頻會議更加有互動式的體驗。
虛擬聯接現實,裡面主要是兩個內容:
1.數字化身,也就是數字人。這個畫面上,右邊有非常寫實類的人類形象,中間是比較卡通類的,下面是小水滴。雖然形象只是小水滴,但通過AI驅動的表情及眼神,我們可以感受到它的真實性。所以,無論是虛擬的,還是寫實的,還是卡通的形象,最重要的是讓人感覺到它是在跟你交互,這點實時交互3D內容就能夠達到。
在《異教徒》的影片里,我們通過把一個演員的形象掃描下來,把表情拍攝下來,再導入到Unity里,做成大家看到的形象(PPT圖示)。這個數字人的細節,全身有超28萬個三角面。大家所看到的視頻是在我的筆記本電腦上運行的,我的筆記本顯卡相當於PC上的2060的算力性能,可以實時運行得非常的流暢,甚至可以動態改變它的視角。
這個數字人有非常大的特點,一是皮膚渲染,二是眼球渲染。具體的技術內容,大家可以去搜索我們的公眾號查看,Unity有公開的、免費學習的資源可以下載的,如果你想去要Unity的版本,可以在官網上直接下載。
(PPT圖示)這個鄰家女孩的形象,用的設備非常地簡單。頭發用了一套插件渲染,而我們現在有完整的基於發絲的渲染方案。除這種寫實類的之外,也有二次元相關的,比如B站,現在有十幾二十個虛擬偶像都在運維中。
這個數字人是今年發布的數字人1.0版,是在國內做的項目。用4D掃描的方式將一位同事轉化成了數字人。這所用到的技術除了頭發之外和前面《異教徒》是一樣的,頭發的製作是用到了我們自行開發的發絲系統,而不是傳統的卡片式的渲染,可以將發絲一根根渲染出來,然後非常精確的移動,包括物理碰撞。
我們希望把門檻降低,讓大家用簡單的設備就能把數字人做出來。
2.數字孿生。
我們有非常多的例子,比如國內海爾做了生產線上的數字孿生,左邊是在Unity里進行操控,右邊是真實的機械臂。上海的國際汽車城自動駕駛模擬平台也用到了我們的數字孿生技術。
我們的技術發展方向:
1.性能高效。這主要是面向數據的編程模式,裡面有三套技術,一是JobSystem,二是ECS(EntityComponentSystem),三是BurstCompiler。
2.畫面精美。現在有28個平台,所以必須要支持非常多的渲染管線,因為不同的平台,渲染的能力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有:一是URP通用渲染管線,支持所有的平台;二是HDRP高清渲染管線;三是實時光線追蹤。
3.真實模擬。目前有UnitySimulation和MachineLearningAgents。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的內容,可以到我們的官方渠道去了解更多的信息。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