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機鍛件
❶ 蒙陰恆煜礦機有限公司怎麼樣
蒙陰恆煜礦機有限公司是2005-04-08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蒙陰縣常路鎮五里橋村。
蒙陰恆煜礦機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1328773180242R,企業法人田鍾亮,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蒙陰恆煜礦機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礦山設備及配件製造、銷售,鍛件毛坯、鋼材銷售,貨物進出口服務、日用廢舊雜品回收。(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蒙陰恆煜礦機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蒙陰恆煜礦機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❷ 什麼是鏈輪軸組購買鏈輪軸組過程中應注意那些問題
由鏈輪和連接滾簡構成鏈輪組件,它是刮板輸送機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還是輸送機受扭矩最大的零件,因此在購買鏈輪軸組過程中要考慮很多問題,必須非常小心謹慎,這樣才能夠選到優質的鏈輪軸組,延長鏈輪軸組的使用壽命、提高工作效率,否則的話,在使用過程中就容易出現事故,造成勞民傷財,那麼購買鏈輪軸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鏈輪軸組價格又是怎樣的?
購買鏈輪軸組過程中應注意那些問題:
隨著煤炭機械的發展和國家對中小煤礦的整改與合並,大型的綜采設備在煤礦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對於刮板輸送機來說,為了不斷適應運輸量的提升,其規模逐漸向大型、重型刮板輸送機發展,同時刮板機的種類也越來越多,並且各大煤機廠家生產的型號也各不相同,作為刮板輸送機的主要易損件鏈輪軸組並不能通用,造成選購時不容易確定,那麼在選購鏈輪軸組的時候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我們總結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鏈輪軸組主機廠家。由於刮板輸送機的廠家眾多,每個廠家的鏈輪軸組不能通用,所以在選購時,首先要確定鏈輪軸組所適用的刮板輸送機的廠家是那個。目前國內最重要的刮板輸送機生產廠家主要有中煤張家口煤機廠,寧夏天地奔牛,山東礦機,山西煤機廠和鄭煤機等。
第二,鏈輪軸組圖號的確定。就算是同一個刮板輸送機生產廠家,同一刮板輸送機型號所適用的鏈輪軸組也未必相同,因此,就要確定鏈輪軸組的圖號,每一個鏈輪軸組只有一套圖紙,只要找到該鏈輪軸組的圖號,有相應的圖紙,就可以確保生產出來的鏈輪軸組不會出錯。
第三,鏈輪軸組的材質選擇。由於刮板輸送機的功率越來越大和運輸量越來越大,所以對鏈輪軸組的韌性和強度都有很大的要求,如果材質選擇不恰當,鏈輪軸組就會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事故,影響生產進度,甚至發生安全事故。目前較常用的材質有42CrMo和45CrNiMnMu等材質,在選用時,要根據運輸量的大小選擇合適的材質。
第四,鏈輪軸組的製作工藝。由於對鏈輪軸組的韌性和強度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製作工藝也不能馬虎,目前而言,鏈輪軸組的製作工藝主要有鍛造,鑄造和焊接。小型的普采刮板輸送機可以選擇鑄造和焊接的鏈輪軸組。對於大型的綜采鏈輪軸組為了保證其性能的要求就只能選擇鍛造鏈輪軸組,並且對其進行熱處理調質等工藝加工。
在購買鏈輪軸組時注意了以上幾個方面的選擇,基本上這個鏈輪軸組就基本能夠滿足當前刮板輸送機所需要的性能,但還有另外一點需要注意,就是在刮板輸送機運行時,一定要隨時關注鏈輪軸組的磨損情況,以免發生意外。
濟南鑫橋礦山機械廠供應鏈輪軸組
起批量:1件起
價格:¥26000
河南光聯機電科技有限公司供應礦用刮板機鏈輪40T630/320鏈輪鍛打件鏈輪鏈輪軸組刮板機配件
起批量:1件起
價格:¥10000
洛陽遠見礦山設備有限公司100/06LL鏈輪軸組張家口煤機刮板機系列鏈輪軸組鏈輪組件廠家
起批量:1件
價格:¥88000
以上就是有關購買鏈輪軸組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及鏈輪軸組廠家價格介紹,在這里小編還是要再次提醒大家,在購買鏈輪軸組一定要非常謹慎,了解完所有情況後再做決定,以及在購買的時候不能貪小便宜哦,購買高質量的產品才是王道。同時在使用鏈輪軸組要經常查看鏈輪軸組的磨損情況,做好防範措施,以免發生意外事故,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幫助到你!
❸ SAE8620與SAE8620H的區別
SAE8620是美國標准規定的一種合金結構鋼的牌號。
SAE8620與SAE8620H兩者的區別在於有沒有保證淬透性,帶H表示保證淬透性。
執行標准:SAEJ404
SAE8620化學成分如下:
質量分數(%):
碳C:0.18~0.23
硅Si:0.15~0.35
錳Mn:0.70~0.90
硫S:允許殘余含量≤0.035
磷P:允許殘余含量≤0.035
鉻Cr:0.40~0.60
鎳Ni:0.40~0.70
鉬Mo:0.15~0.25
銅Cu:允許殘余含量≤0.30
SAE8620標准信息如圖:
向左轉|向右轉
❹ 河南嘉碩起重配件有限公司怎麼樣
河南嘉碩起重配件有限公司是2017-05-11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長垣縣南蒲區司坡村。
河南嘉碩起重配件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10728MA40YKXA68,企業法人董陽陽,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河南嘉碩起重配件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電動葫蘆及配件、起重電器、機電設備、緩沖器、夾軌器、橡塑製品、塑料製品、聚氨酯配件、滑線、卷揚機、礦機配件、農機配件、電動平車、懸臂吊、電磁吸盤、電纜捲筒、鍛件、制動器、電纜線、行車遙控器、吊鉤組、車輪組、捲筒組、聯軸器、導軌貨梯、升降平台、減速機、電機、汽車零部件、起重配件製造及銷售;機床加工;設備維修及維護;起重機整機、鋼材、鑄件銷售;從事貨物與技術的進出口業務(涉及許可經營項目,應取得相關部門許可後方可經營)。
通過愛企查查看河南嘉碩起重配件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❺ 8620鋼相當於國產的什麼鋼材
AISI 8620是美標合金鋼牌號里的一種,是美國的牌號,對應國標牌號20CrNiMo,對照表如下:
❻ 無錫亞華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
無錫亞華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是2001-03-26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無錫市濱湖區雪浪街道裕村村。
無錫亞華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021172738309XM,企業法人吳曙升,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無錫亞華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礦機設備、機械加工;非標金屬結構件的製造、銷售;鑄件、鍛件、金屬材料、橡塑製品的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無錫亞華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❼ 沈鴻的業績
沈鴻負責主持的重大工程項目很多,限於篇幅這里只簡介其中的幾項。最早而最重要的是12000噸水壓機,其所以重要是因為它的有無,關系著一個國家的基礎工業如軍工、鋼廠設備等製造能力。1958年沈鴻在中國共產黨八大二次會議上寫信給毛主席建議:「解放思想,自力更生,自己設計、製造符合中國情況的12000噸水壓機」得到批准。萬噸級水壓機在原理上結構上並無奧秘,難處在於它的零件非常大,因此製造它所需的設備也非常大,在1958年時,中國原來沒有生產12000噸水壓機的條件。但那時,對於一種新的焊接方法—電渣焊已被比較成熟地掌握了。沈鴻看到了這里有一個機會,便考慮用拼焊方法,將我們不能做的零件先做成較小件,然後將它們用電渣焊拼合起來。沈鴻這一想法,是一個關鍵性的戰略決策,不但萬噸級水壓機提前幾年出現了,而且對全國科技界、工業界都有很大啟迪和鼓勵,並推動了技術的發展,但要實現這一方案工作是極其艱巨的。以水壓機的四根立柱為例,因為當時沒有足夠的大鋼錠和鍛造能力。想了多種方案,最後決定用錳釩鑄鋼筒體八段,電渣焊接成為長18米的大鋼柱,每根凈重80噸,這四根擎天柱是12000噸大水壓的最關鍵件。這一關過了,其他許多高壓容器、高壓缸等等都迎刃而解了。沈鴻常說這種種方法可以說都是依靠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和老技術工的創造而我自己只是參加討論和最後決策而已。其實這台全焊接結構的萬噸大水壓機的製造成是一個相當復雜過程,任何一個步驟中如有失誤,都會為以後造成極大的困難。沈鴻和他助手林宗棠在這工作中從設計到工藝安排,直到施工安裝,每一環節都親臨前線指揮。為了檢驗設計,先製造了一台1/10的1200噸試驗機來驗證和修改設計。12000噸全焊接結構的製成完全是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依靠外力,增強了中國機械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決心。
萬噸水壓機的工程還沒有脫手,沈鴻又接受了領導「九大設備」設計和製造的更艱巨的任務。如果說,萬噸水壓機之役還只是沈鴻親率一支精兵,在上海打了一場攻堅戰,那麼,「九大設備」之役便是以全國為戰場,打了一場重型機械製造的攻堅戰。那正是「三年困難時期」,國際環境嚴峻。中央決定自力更生研製原子彈、導彈和新型飛機,以大大加強國防。所需的新型原材料必須立足於國內。1961年5月黨中央批准研製的「九大設備」就是為生產這些新型材料而研製的重大機器設備。
「九大設備」不是九台大設備,而是九套大型成套設備,包括840種,1400多台,總重量45000噸的復雜、精密的重大機器設備。這九套設備是:
第一套:30000噸模鍛水壓機;
第二套:12500噸卧式擠壓水壓機;
這兩套共有298種、460台,總重量24750噸的機器設備,主要用於飛機、導彈的翼梁、壁板、型材、鼻錐的鍛造和擠壓。
第三套:輥寬2800毫米鋁板熱軋機;
第四套:輥寬2800毫米鋁板冷軋機;
這兩套共有221種、303台,總重10000噸的機器設備,用於軋制飛機、導彈用的大鋁板。
第五套:直徑2~80毫米鋼管軋機;
第六套:直徑80~200毫米鋼管軋機;
這兩套共有189種、318台機械設備,總重3800噸,用於軋制飛機、導彈及其他尖端技術用的薄壁耐高溫鋼管、不銹鋼管等。
第七套:輥寬2300毫米薄板冷軋機;共有106種、222台機器設備,總重6220噸。
第八套:輥寬700毫米、20輥特薄板軋機。
這兩套用於軋制寬而薄及特薄的耐高溫鋼板和不銹鋼板。
第九套:10000噸油壓機。
主機2種、2台,總重1500噸,用於壓制玻璃鋼導彈鼻錐。
在這些機器設備中,重百噸以上的大工件18件,最大的工件重約160噸。
這一大戰役,涉及中央10個部委,上百家工廠,100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1萬多名工人,進行了100多項重要的試驗研究。原定1966~1967年完成交貨,但正在交付設備的高潮中,「文化大革命」風暴到來,幹部受迫害,工作被搞亂。幸經聶榮臻元帥親自檢查督促,才在1969年最後完成。歷時近9年完成的「九大設備」,當時世界上全部擁有的只有二三個國家。這些設備適用、可靠、造價低。對外開放以來,美、日、聯邦德國等國專家參觀之後,對60年代中國已研製出這樣的成套設備無不表示驚異和贊佩。這九套設備在本文脫稿時仍是國家命脈,舉一個例便可說明此事。第一套30000噸模鍛壓機在不久前還為波音飛機公司生產鈦合金客機用起落架鍛件。這可能是世界上要求最嚴峻的工件。
沈鴻並不是從一開始便領導這項工程的,而是在參加各方統一不了指導思想,工作路數不清,要求又很緊迫的困難局面下受命的。
沈鴻於1962年1月2日到任,首先深入調查研究,聽取各方意見。他了解到,各方想法不一致,工作已陷入僵局,總進度定不下來。
沈鴻了解到這一事關全局的問題之後,以他一貫實事求是,敢說真話的精神,親筆給中央寫了一個報告,說:「九大設備已不可能按原定總進度完成,至於究竟何時能完成,請求給我幾個月時間調查研究後,另報。」報告短短幾十個字,卻一語道破了大家心中明白、卻不敢說出來的真實情況。面對這位敢說真話、實事求是的新領導,參與這一工作的幹部們一方面感到工作可以落到實處,心情振奮;另一方面也感到工作作風必須腳踏實地、大帽子壓人、空話連篇不行了。
沈鴻向有關各方強調,九大設備是大家的共同事業,必須以大局為重,團結協作,工作中實行多種三結合,集思廣益,避免片面性。九大設備中的八套,用戶是冶金部的工廠。沈鴻商請冶金部黨組同意派冶金部徐馳副部長專職領導這項工作。沈鴻與徐弛在延安時期就曾密切合作,兩人都是技術專家,都有奮發圖強、自力更生的精神和顧全大局、相互支持的風格。以後的重要設計審查會都由沈鴻與徐馳兩人共同主持,他們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加上他們准確的分析判斷,過去僵持不下的問題,一個一個很快得到了合情合理的裁定解決。由於兩位部長在上面以身作則,並對所屬基層單位做思想工作,機械、冶金兩部從上到下很快形成了團結合作的良好氣氛。兩部工程技術人員對口結合,共同學習、考察、研究、討論,許多原來有分歧的技術問題,逐漸在認識上取得了一致。沈鴻把他在萬噸水壓機研製過程中創造的「七事一貫制」和「四個到現場」的工作方法也傳授給了九大設備的設計隊伍。沈鴻和徐馳針對有關各方的思想傾向,為九大設備的設計和製造規定了總的指導原則:既不應單純為了可靠而選用現成老設備拼湊成套,也不能片面追求「先進」而採用些不是十分必要,一時還沒有把握的新技術,拖住整個工程進度。
為貫徹這原則,沈鴻不顧自己已是近60歲的人,不辭辛勞,幾乎跑遍全國,到設計、試驗、製造、使用單位調查研究、審查方案,督促檢查。他所到之處,不是先聽少數領導同志匯報,而是看圖紙、模型、計算書,親臨現場,把情況和問題弄得一清二楚。遇到關鍵疑難問題,他常常夜晚自己查資料、計算、繪圖,第二天早上帶著圖紙、資料,到會上參加討論。「部長出差必帶繪圖器」,一時傳為美談。
九大設備的研製為中國的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研製九大設備的成功經驗,對於今天的重大工程項目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由沈鴻主持的重大工程還有很多,其中不少屬於關系國家命脈的要害項目,他都以滿腔熱情、創新的精神,團結各方,給予了圓滿的解決。
1961年,三門峽水電站15萬千瓦大型水輪機組的組裝遇到了難題。這個分為兩塊,合起來直徑達5米多的水輪機轉子是某大國賣給我們的,1959年便已運到工地,按照合同,把兩塊焊接好,才算交貨。然而,風雲突變,對方專家撤走了,屢催不應。水電部部長劉瀾波向周恩來總理建議派沈鴻去處理這個難題,總理同意。沈鴻毅然受命,他說:「既然對方不幹了,怎麼也得自己幹嘛!」他先與設計製造萬噸水壓機的助手林宗棠商量請上海江南造船廠老焊工唐應斌,及全國100多位冶金、機械、焊接專家先後到工地觀察研究,制訂了焊接方案。施工之前,通過考試選了10名最好的焊工,沈鴻請他們在工地先養精蓄銳一個星期,睡好,吃好。當時大家生活困難,沒有肉吃,沈鴻卻要保證10名焊工每人每天半斤肉。因為他知道,焊這個大件至少要連續工作二晝夜,如果焊工體力不支,現場昏倒,就會誤了大事。施工時,沈鴻與水電部馮仲雲副部長現場指揮。10月3日開工,10月5日順利完成。10月8日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陪尼泊爾馬亨德拉國王到三門峽水電站參觀,看到大水電機已焊好,非常高興,便同沈鴻及在場工作的同志們合影留念。
1962年春天,沈鴻又投身於打破同一大國封鎖的另一場戰斗—自製火車車輪輪箍。輪箍是機車大車輪上的箍套,也叫火車頭的「靴子」。本來對方答應供給我們。關系緊張之後,突然宣布停供,中國幾萬公里鐵路面臨停運的威脅。中國在大躍進時期已准備自造。由於冶金、機械兩部的設計製造要求不協調及廠址的不能確定等原因而停下。當時的總書記鄧小平指示:自力更生,趕緊自已做。鐵道部同志問沈鴻能不能快一些做輪箍軋機,沈鴻說:「大力協同一定能」。於是,一機部、冶金部、鐵道部立刻組織起來,建造自己的輪箍軋機,建設馬鞍山車輪廠。為了把輪箍軋機的設計、製造、安裝、調試工作做好,1962年4月至1965年11月之間,沈鴻在各有關單位之間往返奔波,察看現場,審查設計,檢查進度,檢驗質量,其中僅馬鞍山鋼鐵廠就去了7次。1963年11月18日22時45分,中國自製的輪箍軋機終於軋出中國第一個車輪輪箍。以後沈鴻又多次到馬鞍山幫助解決軋機存在的問題。二十多年的實踐證明,機器的質量是好的,輪箍軋機的產品包括輪箍、盤件、環件不但滿足了國內需要,還有一部分出口。
1972年11月,周恩來總理指定沈鴻參加長江葛洲壩工程技術委員會。對此,他恪盡職責,船閘大閘門每扇高34米,寬19.7米,重600噸。在設計過程中發生了「拉門」與「人字門」之爭和「液壓啟閉」與「機械啟閉」之爭。為了掌握實際運行情況,1975年3~4月,沈鴻親赴江浙兩省,對三十多座船閘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1976年1月,在追悼周總理的大會上,他因悲痛休克,住院搶救二天,出院後立即又研究起閘門啟閉機問題來了。3月10日,他又因過度勞累在葛洲壩工程技術委員會會議上昏倒。這次住院八天,但出院次日,他就召集一機部重機、電工、礦機三個局的領導幹部開會,研究如何保證葛洲壩發電、通航等問題。對於葛洲壩電站的水輪發電機組的大小又發生了爭論。四川東方電機廠設計製造了17萬千瓦機組,水輪機轉子直徑11.5米,是當時世界最大的。有人對此津津樂道,葛洲壩電廠的技術負責人,認為不大可靠。沈鴻說:首先不是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而是可靠、耐用和經濟效果。他請當時一機部機械科學研究院院長周建南組織研究設計了12.5萬千瓦機組,各方都很滿意。這時又有人主張完全放棄17萬千瓦機組。沈鴻則主張把17萬千瓦機組做完,安裝上,作為試驗機組。一則減少浪費,二則保護設計製造人員積極性,三則取得對大機組的經驗。葛洲壩電站因此安裝了17萬千瓦機組2台,12.5萬千瓦機組19台。經多年來的運行考驗,證明兩種機組都是好的,1986年雙雙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早在60年代,沈鴻就考慮為中國機電技術人員編纂一套既廣收中外理論知識,又實用、便查的《機械工程手冊》和《電機工程手冊》。1965年11月他將這一想法報告周恩來總理,立即得到肯定。可惜,籌備工作剛剛動手,便被「文化大革命」打斷。時隔八年,到1973年,「文化大革命」狂飈稍緩,沈鴻便冒著「請隱士,舉逸民」的風險,聘請一批學有專長的專家將編輯工作重新恢復起來。沈鴻任兩大手冊編委會主任,編委會包括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冶金部、石化部、水電部、一機部等系統的知名專家。參加撰稿和編輯的人員2000多人。歷時10年,終於在1982年全部完成。兩大手冊共25卷,3000萬字,獲1982年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在全國及海外發行近10萬套。也引起了美國、英國、日本、香港的機電工程界同行的重視。
❽ 支秉淵的職業生涯
眾所周知,中國民族機械工業的起點很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大量的機械設備從國外進入中國市場,使中國機械工業發展速度極慢,機械設備的產量提高不快。1925年「五卅」慘案後,上海掀起罷工浪潮,提倡國貨之呼聲日強。是年江浙一帶連年苦旱,支秉淵等人創辦的新中工程公司,開始仿製成離心式抽水機、雙筒雙行式抽水機、濾水缸等多種排灌設備,以減輕災民燃眉之急。1926年,在上海南洋大學舉辦了一屆工業展覽會。該會第三會場,為德商天利洋行及丹商羅森德洋行陳列的柴油機、抽水機、電動機等。支秉淵敢於與此一決高低,在天利洋行陳列品之前,設下自製8寸口徑離心抽水機,同時開車抽水,以資比較。結果,新中的產品輕巧堅實,價格特別低廉,較之舶來品有過之無不及。令國人非常振奮,覺得國貨能與洋貨分庭抗禮很是揚眉吐氣。 這一時期,民族工業在洋商和官僚資本的雙重傾軋排擠下處境艱難,支秉淵克服種種困難,以堅韌的毅力和不怕失敗的精神,領導設計仿製的內燃機品種有:3馬力煤油機、6馬力、8馬力(沖燈式單缸)、10馬力(單缸船用)、15馬力(單缸)、16馬力(沖燈式雙缸)、20馬力(雙缸)、30馬力(雙缸)、36馬力(雙缸)、45馬力(雙缸)、54馬力(三缸),75,90,100馬力柴油機作為發電廠的照明及小型動力之用,為安亭以及蕭山的永安電燈公司,嵊縣的開明電燈公司,嘉定的南翔電燈公司……提供的引擎裝機容量達200千瓦以上,約占上海民族機器工業售出用於電廠的引擎總裝機容量的30%左右。
這時,支秉淵又敏銳看到:實用的狄塞爾(Diesel)柴油機是1897年製成的,這種柴油機的熱效率高於其它內燃機。但最初它的體積大,用於固定作業。20世紀初狄塞爾柴油機的應用日益廣泛,20年代中國市場上的狄塞爾柴油機都是外國產品。支秉淵不甘心受人擺布,有志於填補國內空白,於1929年,仿製成36馬力雙缸狄塞爾柴油機,開中國製造這種柴油機之先河。
在鐵路橋梁工程中的創舉和成就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中國關內(東三省除外)長期沒有興建鐵路。當時已在修築的鐵路亦都中途停頓,鐵路建設隊伍幾須重新建立。1933年,浙江省主辦的杭江鐵路開工,支秉淵深感此舉為民族振興之大計。受這種強烈的責任感驅使,以及新中公司發展的需要,他敢啃「硬骨頭」——毅然承包了金華江和衢州東跡江兩座大橋的鋼梁工程,鋼梁共計25孔,每孔長20米,尤其是金華江,12孔橋孔,有的在深水區,有的在淺水區,有的在灘上,架梁難度很大。支秉淵善於組織和發揮起重工人的經驗,在缺乏實踐技術和先進起重設備的情況下,經過多次周密勘察,突出一個巧字,研究出在20米長的承接樑上鋪軌,用平車裝載把整個鋼梁送上橋墩。由於他在工作中善於探索,不斷改進,最初安放一孔需10日,最後減至3日。冬季江中無水,支秉淵充分利用這一地利條件,打破常規,將13孔上承梁全部運至河中間灘地上拼裝鉚合,用獨腳巴桿吊上橋墩,大獲成功。初戰告捷,使支秉淵信心大增,建橋的勁頭更足了。
翌年,他率領一支精良的技工隊伍開赴崇山峻嶺安營紮寨,承包了浙贛鐵路玉南段(自浙江江山通過江西玉山至南昌)信河、靈溪、沙溪三座橋梁的全部工程。信河橋的上部鋼梁安裝架設工程,是跨度20米的鋼板梁.共10孔。支秉淵研究採用新的運載工具;全長40米的承載梁。承載梁系用型鋼構成的方型鋼軌,事先在橋頭拼裝成整體後推向橋台,因長度可跨2孔橋,所以能向前推進而不致落空。承載梁在兩個橋台上坐落後於上面鋪設鋼軌,即可將橋梁推向安裝方位。然後經起重工具將橋梁頂高,讓裝載橋梁的平車退出並拆去鋼軌枕木,將承載梁推向前方,使橋梁徐徐落在橋台位子上。此法改變了在河床或船上搭枕木架,把橋梁升上橋台的傳統工藝,使橋梁與江中水情脫離關系,不受天時影響,既省時,又節約,且安全,系國內首創,亦可視為後來發展形成的架橋機的雛型和原理。
粵漢鐵路株韶段樟河橋鋼梁架設的施工方法,是支秉淵在橋梁工程史上的另一大創舉。樟河橋位於湘粵邊界,在湘東南宜章縣境內。橋墩高40米,遠望像一個煙囪,平時河床是乾涸的,由於火車從半山腰通過,所以橋墩要高。支秉淵報價1萬元,路局極為驚異,因為他們對該橋的預算是10萬元。該局凌鴻勛局長特此詢問支秉淵,支告以自已的施工方案,並稱按此方法尚可盈利,結果使凌鴻勛大為贊賞。樟樹橋共3孔,兩頭各有一孔20米的鋼板梁,中間為一孔30米的桁梁。支秉淵定下辦法,中間的方架梁在河中石灘下拼裝,在橋墩上分左右安裝兩副雙桿吊梁(A字把桿),把鋼梁分二片從河底吊上橋墩。攀索栓在橋墩的頂帽上,准備將在粵漢路完成安裝使命的40米裝橋工具切斷,安裝在橋孔中間作為承載梁。照此計劃,若不計裝橋工具損失,安裝費用不到5000元。
但本著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支秉淵和工程師錢義余根據以往用巴桿在橋頭兩端吊起鋼梁的經驗,已經逐漸形成一個用釣魚的方式將鋼梁從空中引渡過去而下面不用承梁的想法。施工中,因為橋墩高,使用四檔葫蘆速度較慢,從鋼梁離地到引上橋墩的整個起吊過程,需耗費13小時。於是,支秉淵決定實施新構想空渡計劃,並作試驗。將已運到橋頭的40米裝橋工具當作鋼梁,從對面橋墩上紮上巴桿,模擬性地拖出橋頭,引向對面橋墩。試驗表明很平穩,復將它拖回原地,結果空渡獲得成功。後來,粵漢鐵路南萍段的鋼板梁架設,基本都按此法進行,均進度超前,路局十分滿意。鋼梁憑空渡過橋墩的架橋新法,後在中國橋工界廣為傳播。
贛江大橋為支秉淵精心所造橋梁中的最大一項工程。其架梁施工工藝採用浮運法。浮運法安裝橋梁,曾在1935年開工的錢塘江大橋工程中得到應用。此橋由茅以升設計,洋商承包建造。支秉淵建贛江大橋採用浮運法架梁,是在錢塘江大橋施工之後,加以發展而成。錢塘江的浮運工具為底平且面亦平的方船二艘,用四具千斤頂在鋼梁四角同時舉高的方法升上鋼梁。支秉淵則採用二艘兩頭高起6米的平底船,因襲潛水艇的原理,將水注入艙內,利用排水船體升高的方法將鋼梁舉高,其效率及速度均超過錢塘江橋工程的浮運法。贛江橋鋼梁的浮運,開始亦用二艘拖輪拖帶方船,後因風大危險,改為在拖船上安裝絞車,定位下錨後以鋼絲繩連接方船,徐徐牽引到位。這是支秉淵一貫善於因地制宜,別出心裁的又一例證。
領導研製中國第一台柴油汽車發動機和煤氣汽車發動機
1931年6月,沈陽民生工廠自製部分零部件,利用一些進口關鍵零部件,製成一輛卡車。此外,30年代初中國僅有利用進口發動機、底盤等組裝汽車的嘗試。發動機是汽車的關鍵部分,最初的汽車發動機多是汽油機,20年代後期出現了高速柴油汽車發動機(轉速超過每分鍾1000轉)。由於柴油較汽油價廉,用柴油汽車較汽油汽車經濟。在製造柴油機過程中,支秉淵產生了試制柴油汽車發動機的想法,他曾多次在外國汽車面前駐足沉思,留連忘返。由於製造這種發動機難度大,成本高,技術上無把握,在一般人看來得不償失。但支秉淵卻決心在技術上創造佳績,甚至在試制過程中連失敗的念頭都未曾有過,足見是如何自信了。大約在1935年,支秉淵買了輛英國Commer牌卡車,在自己原來研究的基礎上,委託工程師陸景雲主持仿製該車的Perkins牌發動機。Perkins牌發動機為狄塞爾高速柴油機,功率為35馬力,額定轉速達2200轉/分。當時它的轉速是非常高的了,國內未曾試制過。支秉淵、陸景雲得到的有關資料僅有一份使用說明書,其上僅有若干外型照片及簡單說明。在支秉淵和魏如的精心組織下,陸景雲等人經過簡單的試用觀察之後,將發動機拆開、逐步分析,並由支少眉、閔根榮等測繪。根據發動機結構緊湊、復雜等特點,陸景雲構思各種技術方案。在構造原理方面基本上按樣機測繪;在材料方面只好自己選定材料種類;在加工工藝方面也必須自己重新設計。根據參考書,陸景雲得知了世界上高速柴油汽車發動機的曲軸、連桿、活塞等零件的材料種類,以及缸體材料的要求。
在缸體、缸蓋等鑄件方面,為了能在上海當時條件下獲得最好金相組織,支秉淵通過代理商從國外進口了鐵鎳合金顆粒,使其熔入含矽含碳量較低的鐵水中,容易促進珠光體的形成,改善鑄鐵的顯微結構和性能,冶煉出了低鎳合金鑄鐵,經檢驗分析認為金相組織(細密的珠光體)和強度符合要求,從而鑄出了結構復雜,尺寸准確的氣缸體、氣缸蓋。
除了鑄件,發動機的多數零件是鋼件。當時國內一般機器廠所用鋼材絕大多數為普通碳鋼,沒有用合金鋼的經驗。按有關參考資料,根據零件的不同性能要求,支秉淵向洋行選購必要的合金鋼。為了提高加工精度,支秉淵等人採取了兩項措施:一是在圖紙上加註尺寸配合公差;二是每個零件分別制訂加工工藝,這種先進的做法在當時中國機器廠中是不多見的。
曲軸是發動機的重要零件,新中因無合用的鍛壓設備而不能鍛造。支秉淵等人在無奈之下,動足腦筋,只好用尺寸較大的方型低鎳合金鋼鋸成坯料,再用機床切削成形,方鋼鋸下的余料經切削製成連桿。他還在上海市場上購買了部分附件,如德國造的高壓油泵的噴油嘴、英國造的凸輪軸傳動鏈和張緊裝置,以及活塞環,風扇皮帶等等。到1936年大部分零件已完成,1937年春發動機裝配完成,這是中國第一部自製的高速柴油汽車發動機。被安裝在那輛Commer牌卡車上,由支秉淵親自駕駛著向市政府公用局報告試車成功。後來,新中內遷時在上海市內運輸過程中,裝著自製發動機的Commer牌卡車發揮了作用。
「八·一三」上海抗戰的次日,陸景雲決定向支秉淵請長假,從軍抗口。支秉淵積極響應資源委員會等部門組織的內遷,率領新中員工歷經艱辛,將上千噸器材遷往武漢。武漢告急以後,新中繼遷長沙以及祁陽。長沙離武漢不足千里,且無險可守,若武漢失守,長沙即成為前線城市,從戰爭角度看在長沙設廠似無必要,甚至極不明智。而支秉淵在長沙設立分廠的根本目的,便是為了早日實現製造較大馬力汽車發動機的夙願。他對製造技術復雜的內燃機,可謂念念不忘。長沙黃土嶺新建的新中公司製造分廠於1938年開工,支秉淵便復請陸景雲回廠主持試制發動機。因戰事緊張,杜聿明最初不準陸離職。後經支秉淵親赴湘潭向杜聿明面陳理由,杜才批准陸回新中以支持支秉淵的愛國之舉。
由於經濟部官員出面,杜聿明的二百師將一輛已報廢不能運行的德國卡車贈送給支秉淵。其發動機為M.A.N牌狄塞爾高速柴油機,功率為65馬力,額定轉速為1800轉/分鍾。支秉淵決定仿製這種發動機,在沒有任何有關資料的情況下組織測繪。陸景雲到廠後,支秉淵又將李培金、褚應鎏,喇華琨等技術人員集中到長沙,全面展開仿製。M.A.N發動機比Perkins發動機體積大,結構較簡單,陸景雲等人覺得試制更有把握。於是,支秉淵不顧敵機轟炸的嚴重威脅,決定建立批量生產線。
戰時後方冶金工業仍落後,鋼材供應遠不及上海方便,條件非常艱苦。支秉淵四處奔波,多方打聽供應渠道,終於想到向鐵道部門購買被日本飛機炸壞的機車的廢件作為原材料。當時估計機車主動軸是好鋼材(可能是合金鋼)制的,就用它來制曲軸,用輪箍制連桿,用鋼軌制一般鋼件。沒有較大的鍛壓設備和合用的磨床,制曲軸時先將車軸鍛偏,然後在機床上切削成型,最後再精車和研磨。在自煉鑄鐵過程中,找不到進口的鐵鎳合金顆粒,就以鎳幣為添加料,與鑄鐵、廢鋼同在化鐵爐內熔煉,煉得低鎳合金鑄鐵。由於支秉淵,陸景雲等人有戰前經驗,新中順利鑄成氣缸體、缸蓋,用廢飛機零件鑄成了活塞。另外如油泵、噴嘴及飛輪鍛坯,由支秉淵去香港購買。由於粵漢鐵路運輸已不正常,他就親自押運,從香港用民船運到廣西欽州、防城一帶上岸,再用人力經數百里挑到南寧,再經公路長途運輸到廠,長沙大火後,新中廠又遷到祁陽,其路線非常之曲折。1943年11月中國工程師學會在桂林召開學會期間,頗多會員遠道到祁陽參觀新中公司,當時重慶國民政府經濟部長翁文灝亦特地前來視察。看到新中公司與同業和中國銀行合辦民生煉鐵廠、煉鋼廠,因煉鋼電爐需要炭棒又與廣西化工廠合辦中華炭精廠,又因需煤日增與聯資公司合組七里橋煤礦公司,又向建湘麵粉廠投資,新中所發電力,供應鄰廠日新電池廠及建興器材廠,使祁陽小邑儼然成為一個工業基地,是抗戰時期自給自足的一個非常可貴的奇跡。翁感到非常高興,對支秉淵的愛國之舉、強烈的創業進取精神和出色才幹倍加贊賞。
M.A.N發動機試制工作從1938年夏季在長沙開始,秋季轉到祁陽。到1939年存,零件加工陸續完成,開始裝配。同年6月,65馬力柴油汽車發動機在新中祁陽製造廠製成,裝在原來的已修復的舊汽車上,試用成功。
1939年夏,去香港購買附件更加困難。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德國附件和原料供應中斷,新中無法批量生產柴油機。另外,戰時柴油成了十分緊張的戰略物資,柴油發動機因缺油而幾乎停用。支秉淵審時度勢,考慮到後方生產煤炭,在M.A.N發動機仿製成功之前就著手把它改型為煤氣機。這主要是把油泵換成高壓線圈和分電盤,加裝冷型火花塞(進口的)、煤氣進氣管、煤氣控制閥,配製煤氣發生爐,史改缸徑、缸套』缸蓋、氣門、壓縮比、活塞等。材料也有某些變更,如活塞由鋁合金改成了低鎳合金鑄鐵,飛輪由鍛件變成鑄件。為了以後容易造柴油機,煤氣機與M.A.N型柴油機大部分零件可以通用。1939年6月以後新中開始試制煤氣機,翌年初試車成功。該煤氣機功率為45馬力,額定轉速1500轉/分鍾,可與發電機匹配。支秉淵以月產30部煤氣機為目標,最初月產3部,後來達到月產6部。這種發動機在後方很受歡迎,被用於發電或驅動小型船舶。支秉淵下令將它和煤氣發生爐裝在一輛卡車上。1942年他和司機駕駛這輛汽車從祁陽出發,經湖南、廣西、貴州的崎嶇山路,成功地駛抵重慶,開創了國產煤氣發動機驅動汽車的歷史,成為中國近代機械史上的一件要事。當時重慶《大公報》發表文章將支秉淵喻為「中國的福特」。1943年支秉淵自行設計並試製成功一輛國產汽車曾行駛於湖南黎家坪至祁陽之間,後因日軍侵佔祁陽而受破壞,現只保留下照片。
1943年冬,中國工程師學會為表彰支秉淵領導製造內燃機的開創性成就,在桂林決定授與他金質獎章榮譽。他成為繼侯德榜、凌鴻勛、茅以升、孫越崎之後第五個獲得這項中國工程技術界最高榮謄的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後的科技成就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工業千瘡百孔,百廢待興。支秉淵從美國考察回來後,出任中國農業機械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基於強烈的振興民族工業的願望,並根據聯合國救濟委員會的構想,他制訂了一個在中國各大省市建立18家分廠,在各縣設立3000所鐵工鋪的宏大計劃。但後來終因不合美國顧問的意圖而憤然辭去總經理之職,改任中農公司下屬的吳淞製造廠(現上海柴油機廠)廠長,此計劃也付之東流了。雖遭此重大挫折,支秉淵實現「實業救國」的夙願仍矢志不變。在他的領導設計下,該廠於1948年3月試造出第一批汽油機,原設計5馬力,實際達到5.5匹馬力,因此稱5匹半汽油機,當年就生產了50台,用它同二次世界大戰「救濟物資」中,美國製造的水泵配套,作為農業排灌機械的動力。同年該廠還基本完成了年產3000台5匹半汽油機所需的工藝裝備。 人民政府信任支秉淵,調他到華東工業部任機械處處長,領導整理各種機器工廠的資產,重新分配任務,恢復生產。1950年5月,中央決定投資3.75億公斤小米(摺合人民幣6075萬元)興建新中國第一座重型機器廠,由中國工程技術人員自己設計。這是中國工業史上的一大創舉,曾轟動上海知識界並引起國際上的注目。支秉淵立即響應,以他在上海知識界的威望,不辭辛苦地走門串戶,滿腔熱情地宣傳動員。在他的慷慨陳詞和細致入微的說服下,一些專家名流很快消除了對共產黨尚持的視望態度,有的嫌太原風沙大,生活條件差,還有的對能否建成這么大的重機廠信心不足等種種顧慮,紛紛投入到設計隊伍中來,還聘到56名技職人員和30多名技術工人。支秉淵被任命為中央重工業部重型機器廠籌備處副主任(後為太原重型機器廠副廠長兼總工程師)兼太原工程處處長、上海事務所主任。在他的主持下,有支少炎、楊廷寶、羅士瑜等40多位上海各企業的知名工程師、大學教授,懷著對發展祖國工業建設的高度責任感,利用崗位工作之外的時間,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和創造性,克服了許多困難,只用了40天時間就完成了規劃文件。支秉淵意氣風發地打著上海事務所贈送的「唯我先鋒」錦旗,率領一個考察小組,來到山西的太原、榆次、太谷等地進行地勢考察,選定廠址。1950年10月4日,建國二周年的禮炮餘音里,又響起了太原重型機器廠正式破上動工興建的喜慶鞭炮聲。它的高速建成和投產,凝聚著支秉淵等專家的高度智慧和辛勤灑下的汗水,為中國獨立自主建設大型企業闖出了一條新路。 1954年,支秉淵被調往沈陽礦山機器廠任副廠長兼總工程師。這個「大人物」是這樣平易近人——他平時吃住在廠里,經常在空餘時間下車間了解情況研究問題。對於礦山機械,他一往情深,深謀遠慮地構劃出一副沈礦廠發展前景藍圖。消化、轉化了一批蘇聯技術,增加了工廠主要產品品種。其中有許多技術要求較高的新產品,如鼓型過濾器、除塵攪拌機,螺旋分級機和板狀給礦機等,在支秉淵的領導設計下相繼問世。還有許多產品創造了中國首占產品記錄,如φ2800×60000圓筒混合機,帶寬650毫米電動卸料機,帶寬650毫米電動漏砂機,CKP11型鏈式刮板運輸機,直徑2000毫米圓盤給礦機,FW——24型浮游選礦機,BK振動篩和Bro振動篩。BGN——15.BGN——24型周邊傳動式濃縮機,無活塞鮑姆式洗煤機等。其中帶寬1000毫米的帶式磁選機的試製成功,為中國金屬選礦提供了新的先進技術裝備。還有試製成功中國第一台桅桿起重機,1955年被選送到萊比錫工業展覽會展出,贏得了國際上的好評。這眾多新產品,和支秉淵培養鍛煉出來的一支設計、開發選礦設備的工程技術隊伍一起錦上添花,使沈礦廠充滿了勃勃生機,為發展國民經濟計劃作出了應有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1954年,中國機械行業開始搞標准化,支秉淵馬上在沈礦廠成立了標准化科,並多次闡述它的重要性,使一些同志積極投入到此項工作中去。在他的領導下僅用了4年時間就搞了七百多個標准,在中國機械行業中最早制定統一的技術標准。他還是沈陽機械學會的成立發起人之一。
支秉淵65歲時調到北京,任原第一機械工業部起重運輸機械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為了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提高搬運作業機械化水平,他認真研究分析國外科技發展動態,不辭勞苦地登山下礦,考察工廠、車站、港口、碼頭,同技術人員和工人群眾呈起討論問題,研究方案,解決技術難題,為發展中國起重運輸機械新技術、新產品作出了貢獻。另外,他對科研工作不重視經濟效益,很早就表現出憂慮,倡議實行研究課題有償合同制。
1966年支秉淵患心臟病、膽結石等多種疾病,經兩次大手術,身帶殘疾。「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陷害,1971年8月25日病逝於河南省信陽市,終年74歲。1979年2月,原一機部為支秉淵平反,移靈至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遵照支秉淵的遺願,夫人黃景卿及子女,將其薪金積蓄5萬元,贈給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❾ 8620是什麼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