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礦機當量是什麼意思
1. FIL裡面的算力增量是什麼意思
算力增量,就是計算機運算速度的增加量。
算力:簡單說就是你的礦機運算速度的一個量化指標,比如1T算力,就是1s能算10的12次方次運算。如果這10的12次方次能算出符合條件的結果那就挖到了,如果沒有,可以說是白算了。
面對指數級攀升的數據增量,算力是時刻擺在企業和機構面前最大的訴求,而提升算力就需要性能更高的CPU與GPU。
上一次AMD處理器將HPC的計算力推至億億次,而現在AMD攜EPYC處理器再次將超算的計算力推進到百億億次的級別。AMD打造的兩大E級超算系統Frontier和El Capitan分別計劃於2021和2023年交付,將分別實現超過 1.5 exaflops(百億億次)和2 exaflops的預期處理性能,預計交付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
短時間內在計算力方面有如此大的提升,對於任何一家廠商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AMD是如何取得如此大的進步?我們要從2017年說起。
2017年,AMD採用了全新的Zen架構,推出了第一代EPYC處理器,並驚人地把單個處理器核心數提升到了32核。而在兩年之後,第二代EPYC處理器的推出,不僅把架構升級至Zen2,同時,製程工藝從14nm降至7nm,從而使其IPC性能提升15%。
相比與Zen架構,新推出Zen2架構優化了L1指令緩存,並使操作緩存容量和浮點單元數據位寬翻倍,同時L3緩存翻倍到16MB,64核EPYC處理器輕松擁有128MB L3緩存。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第二代EPYC採用了7nm工藝,有效減低了功耗,使得在225W TDP下可以將核心數提升到64核,讓其性能提升明顯。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第二代AMD EPYC處理器取得了超過140項世界紀錄,其中涵蓋雲計算、虛擬化、高性能計算、大數據分析等多個領域,並且還以強大的性能來滿足企業或機構對計算力日漸增強的需求。
所以,AMD依靠著EPYC處理器的領先性能以及超高的功耗比,不僅贏得了更多市場份額、打破眾多世界紀錄,同時,也讓AMD的生態圈日漸擴大。
2. ★克當量、當量、當量濃度這三個概念分別是什麼意思★
【一、化學當量】
品 名:當量 英文名稱:equivalent
說明:
表示元素或化合物相互作用的質量比的數值。元素的當量,是該元素與8個質量單位的氧或1.008個質量單位的氫相化合(或從化合物中置換出這些質量單位的氧或氫)的質量單位(用舊原子量)。例如40.08個質量單位的鈣和16個質量單位的氧化合而成56.08個質量單位的氧化鈣,在氧化鈣中,鈣的當量是40.08×8/16=20.04。按照物質的類型不同,它們的當量可以按照下列公式求出:元素或單質的當量=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元素的化合價。例如:鈣的當量=40.08/2=20.04。元素的當量往往稱化合量(combining weight)。
酸的當量=酸的相對分子質量/酸分子中所含可被置換的氫原子數。
例如:硫酸H2SO4的當量=98.08/2=49.04。
鹼的當量=鹼的相對分子質量/鹼分子中所含的氫氧基數。例如:氫氧化鈉NaOH的當量=40.01/1=40.01。
鹽的當量=鹽的相對分子質量/鹽分子中的金屬原子數×金屬的化合價。例如:硫酸鋁Al2(SO4)3當量=342.14/2×3=342.14/6=57.03。
氧化劑的當量=氧化劑的相對分子質量/氧化劑分子在反應中得到的電子數。例如:高錳酸鉀在酸性溶液中(得到5個電子)的當量=158.03/5=31.61。
還原劑的當量=還原劑的相對分子質量/還原劑分子在反應中失去的電子數。例如:亞硫酸鈉(失去2個電子)的當量=126.05/2=63.03。
有關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當量,往往總稱為氧化還原當量(redox equivalent)。一種物質在不同的反應中,可以有不同的當量。例如鐵在2價鐵化合物中的當量是55.847/2=27.93,在3價鐵化合牧中的當量是55.847/3=18.62。又如鉻酸鉀K2CrO4作為氧化劑時,當量是194.20/3=64.73;但作為鹽時,當量是194.20/2=97.10。物質相互作用時的質量,同它們的當量成正比。知道了物質的當量,可以算出它們在反應中的質量比值。
【二、核彈當量】
當量就是爆炸時產生的能量相對於TNT炸葯的對應值。舉個例子說明:10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意思就是說此核彈爆炸時產生的能量相當於100萬噸TNT炸葯爆炸產生的熱量。
【三、時空當量】
如果面臨一個四維正方體,它的三個空間尺寸都是1米,那麼應該取多長的時間間隔,才能使四個維相等呢?
應該取多長的時間間隔,才能使四個維相等呢?是1秒,還是1小時,還是一個月?1小時比1英尺長還是短?乍一看,這個問題似乎毫無意義。不過,深入想一下,你就會找到一個比較長度和時間間隔的合理辦法。你常聽人家說,某人的住處「搭公共汽車只需20分鍾」、某某地方「乘火車5小時便可到達」。這里,我們把距離表示成某種交通工具走過這段距離所需要的時間。
因此,如果大家同意採用某種標准速度,就能用長度單位來表示時間間隔,反之亦然。很清楚,我們選用來作為時空的基本變換因子的標准速度,必須具備不受人類主觀意志和客觀物理環境的影響、在各種情況下都保持不變這樣一個基本的和普遍的本質。物理學中已知的唯一能滿足這種要求的速度是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即光速,更恰當些說是「物質相互作用的傳播速度」。
第一次測定光速的實驗是著名的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在17世紀進行的,盡管伽利略的這項實驗沒有導致任何有意義的成果,但他的另一發現,即木星有衛星,卻為後來首次真正測定光速的實驗提供了基礎。1675年,丹麥天文學家雷默利用木星衛星的蝕時,測的光速大約為每秒鍾185000英里。繼兩位先驅之後,人們又用各種天文學方法和物理學方法做了一系列獨立的測量。目前,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的最令人滿意的數值是c=299776公里/秒。在量度天文學上的距離時,用速度極高的光速作為標准就很便當了。因此,天文學家說某顆星離我們5「光年」遠,就象我們說去某地乘火車需要5小時一樣。由於1年合31558000秒,1光年就等於9460000000000公里。採用「光年」這個詞表示距離,實際上已把時間看做一種尺度,並用時間單位來量度空間了。
在解決了空間軸和時間軸上的單位如何進行比較的問題之後,我們現在可以問:在四維時空世界中兩點間的距離應該如何理解?要記住,現在每一個點都是空間和時間的結合,它對應於通常所說的「一個事件」。為了弄清這一點,讓我們看看下面的兩個事件。假設:
事件1:1945年7月28日上午9點21分,北京市五馬路和第五十街交叉處一層樓的一家銀行被劫。
事件2:同一天上午9點36分,一架軍用飛機在霧中撞在北京第三十四街和五、六馬路之間的藍天大廈第七十九層樓的牆上。
這兩個事件,在空間上南北相隔16條街,東西相隔半條街,上下相隔78層樓;在時間上相隔15分鍾。很明顯,表達這兩個事件的空間間隔不一定要注意街道的號數和樓的層數,因為我們可用大家熟知的畢達哥拉斯定理,把兩個空間點的坐標距離的平方和開方,變成一個直接的距離。為此,必須先把各個數據化成相同的單位,比如說用英尺表示出來。如果相鄰兩街南北相距200英尺,東西相距800英尺,每層樓平均高12英尺,這樣,三個坐標距離是南北3200英尺,東西400英尺,上下936英尺。用畢達哥拉斯定理可得出兩個出事地點之間的直接距離為3360英尺。
如果把時間當作第四個坐標的概念確有實際意義,我們就能把空間距離3360英尺和時間距離15分鍾結合起來,得出一個表示兩事件的四維距離的數來。
按照愛因斯坦原來的想法,四維空間的距離,實際上只要把畢達哥拉斯定理進行簡單推廣便可得到,這個距離在各個事件的物理關系中所起的作用,比單獨的空間距離和時間間隔所起的作用更為基本。
要把空間和時間結合起來,當然要把各個數據用同一種單位表達出來,。前面我們已經看到,只要用光速作為變換因子,這一點就很容易辦到了。如果對畢達哥拉斯定理作簡單的推廣,即定義四維距離是四個坐標距離(三個空間的和一個時間的)的平方和的平方根,我們實際上就取消了空間和時間的一切區別,承認了空間和時間可以互相轉換。按照愛因斯坦的看法,在推廣的畢達哥拉斯定理的數學表式中,空間距離與時間間隔的物理區別可以在時間坐標的平方前加負號來加以強調。這樣,兩個事件的四維距離可以表示為三個空間坐標的平方和減去時間坐標的平方,然後開平方。當然,首先得將時間坐標化成空間單位。下面談談時間和空間的相互轉變。
盡管數學在把時間和空間在四維世界中結合起來的時候,並沒有完全消除這兩者的差別,但可以看出,這兩個概念確實極其相似。事實上,各個事件之間的空間距離和時間間隔,應該認為是這些事件之間的基本四維距離在空間軸和時間軸的投影,因此,旋轉四維坐標系,便可以使距離部分地轉變為時間,或使時間轉變為距離。不過,四維時空坐標系的旋轉又是什麼意思呢?
讓我們想一下有兩個空間坐標所組成的坐標系。假設有兩個相距為L的固定點,把這段距離投影在坐標軸上,這兩個點沿第一根軸的方向相距a英尺,沿第二根軸的方向相距b英尺。如果把坐標系旋轉一個角度,同一個距離在兩根新坐標軸上的投影就與剛才不同。不過,根據畢達哥拉斯定理,兩個投影的平方和的平方根在這兩種情況下的值是一樣的,不會因坐標系的旋轉而改變。
現在再來考慮有一根距離軸和一根時間軸的坐標系。這時,兩個固定點就成了兩個事件,而兩根軸上的投影則分別表示空間距離和時間間隔。如果這兩個事件就是前面所講的銀行搶劫案和飛機失事案,我們可以把這個例子採用時空坐標畫成一張圖,那麼,怎樣才能旋轉時空坐標系呢?
假如我們在7月28日的那個多事之晨坐上了一輛沿五馬路行駛的汽車,起始點可想像為坐標的0點。汽車的時空線(行駛路線)和兩個事件都畫在上面,你立刻會注意到,從汽車上觀察到的距離,與從其它地方所觀察到的不相同,因為汽車是沿著馬路行駛的,從汽車上看,兩個事件的空間距離就變短了。從汽車上記錄到的距離不能像過去一樣從縱軸(時間軸)來計量,而應當從那根表示汽車時空線的斜線上來計量。因此,這後一根線就起到了新時間軸的作用。
歸納一下,就是從運動著的物體上觀看發生的事件時,時空上的時間軸應該旋轉一個角度(角度的大小取決於運動物體的速度),而空間軸保持不動。然而,這種說法卻和四維時空世界的新觀念直接沖突,因為既然認為時間是第四個獨立的坐標,時間軸就應該永遠與三個空間軸垂直,不管你是坐在汽車上,還是走在人行道上。如果旋轉空間軸就意味著,從運動物體上觀察到的兩個事件的時間間隔,不同於地面站上觀察到的時間間隔,這就如同旋轉時間軸在物理上意味著,兩個事件的空間距離當從運動物體上觀察時會有不同的值一樣。如果按照市政大樓的鍾,銀行搶劫案與飛機失事案相隔15分鍾,那麼,汽車上的乘客在他的手錶上看到的就不是這樣一個數字,而是由於在以不同速度運動的物體上,時間本身流逝的快慢就是不同的,因此,記錄時間的機械繫統也相應地變慢了。我們可以說:一個觀察者認為在同一地點和不同時間發生的兩個事件,在處於不同運動狀態的另一個觀察者看來,卻可以認為是在不同地點發生的。
從時空等效的觀點出發,把上面話中的「地點」和「時間」這兩個詞互換,就變成了:一個觀察者認為在同一時間和不同地點發生的兩個事件,在處於不同運動狀態的另一個觀察這看來,卻可以認為是在不同時間發生的。因此,一種觀察認為同時發生的兩個事件,在另一種觀察看來,則可以認為它們相隔一段時間。這就是把時間和空間看作僅僅是恆定不變的四維距離在相應軸上的投影的四維幾何學,所必然要得出的結論。
3. IPFS礦機當量是什麼意思
IPFS是通過存儲算力挖礦,礦機當量其實就是只其算力的大小。
4. 當量是什麼意思
當量指與特定或俗成的數值相當的量;化學專業用語,用作物質相互作用時的質量比值的稱謂。
http://ke..com/view/779.htm
5. 當量是什麼意思
當量是指與特定或俗成的數值相當的量;當量指化學方面的當量數。諸如 當量、克當量、當量濃度、酸鹼鹽當量、電化當量等。
化學當量主要包括元素當量、化合物當量、物質的克當量、當量濃度等概念。詞條詳細介紹了上述概念並舉例說明了其用途。
用克當量來研究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時的重量關系,甚為簡便,因任何物質間只要克當量數相等就可以完全進行反應。
但是物質間反應時它們的克分子數卻沒有這種關系,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其克分子數是1
: 1關系,但氫氧化鈉與硫酸、磷酸反應,其克分子數則分別為2 : 1和3 : 1,所以生產和科研上常用克當量來表示反應物之間的重量關系。
(5)fil礦機當量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TNT當量法和TNO(Multi-Energy)模型法是蒸氣雲[wiki]爆炸[/wiki](UVCE)模擬方法中的兩個典型模型。TNT當量法是把氣雲爆炸的破壞作用轉化成TNT爆炸的破壞作用,從而把蒸氣雲的量轉化成TNT當量。TNT當量法簡單易行,但有其明顯缺陷:
1、TNT爆炸時爆源體積可忽略,而蒸氣雲較大不能忽略,且隨著爆炸的進行,爆源體積在增大。
2、TNT爆炸時能量是瞬間釋放的,而蒸氣雲爆炸過程中能量的釋放速率是有限的。
3、TNT爆炸過程形成的沖擊波強度大,但衰減速度快,而蒸氣雲爆炸多屬爆燃過程,正壓作用時間較短,負壓作用時間較長。因而TNT當量法只適用於很強的蒸氣雲爆炸且用以模擬爆炸遠場時偏差較小,模擬爆炸近場時高估蒸氣雲爆炸產生的超壓。
4、TNT當量法的當量系數難以確定,可變性大(0.02%-15.9%)。
6. 什麼是庫存當量
庫存當量是即直接消耗物資的基層企業、事業的庫存物資,它是為了保證企業、事業單位所消耗的物資能夠不間斷地供應而儲存的;生產企業的原材料或成品庫存,生產主管部門的庫存和各級物資主管部門的庫存。此外,還有特殊形式的國家儲備物資,它們主要是為了保證及時、齊備地將物資供應或銷售給基層企業、事業單位的供銷庫存。
(6)fil礦機當量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庫存商品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或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以及外購或委託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於銷售的各種商品。
企業應設置"庫存商品"科目,核算庫存商品的增減變化及其結存情況。商品驗收入庫時,應由"生產成本"科目轉入"庫存商品"科目;對外銷售庫存商品時,根據不同的銷售方式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在建工程等領用庫存商品,應按其成本轉賬。
7. 什麼是當量
當量濃度的意思=克分子量/n 濃度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環氧化合物環氧當量的測定(UDC678.686 : 678.01 GB 4612-84)
Epoxide compounds determination of epoxide equivalent
本標准等效於ISO 3001-1978«塑料-環氧化合物-環氧當量的測定»
1、 適用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測定環氧當量的方法。此方法適用於所有的環氧化合物;對環氧胺來說,
則需要使用在附錄A(補充件)中規定的方法。
2、 定義
環氧當量:含有一個克分子環氧基的物質的質量(克)
3、 原理
基於0.1N高氯酸標准滴定液與溴化四乙胺作用所生成的初生態溴化氫同環氧基的反應。
使用結晶紫作指示劑,或對於深色產物使用電位滴定法測定終點。
4、 試劑
在分析過程中,只使用公認的分析純試劑。
4.1冰乙酸
4.2乙酸酐
4.3三氯甲烷
4.4鄰苯二甲酸氫鉀
4.5結晶紫指示劑溶液:在100ml冰乙酸中溶解100mg結晶紫。
4.6高氯酸:0.1N標准滴定液。
4.6.1制備
將300ml冰乙酸加到8.5ml 70%(質量/質量)高氯酸水溶液中,再加20ml乙酸酐,用冰乙酸稀釋到1L並充分混勻。
4.6.2標定
用200毫克鄰苯二甲酸二氫鉀溶於50毫升冰乙酸中,來標定高氯酸溶液(鄰苯二甲酸二氫鉀使用前在120℃乾燥2小時)用4~6滴結晶紫溶液作指示劑,進行終點滴定,滴定至得到穩定的綠色。記下標准滴定液的溫度ts。
註:①如果使用電位滴定法測定環氧當量,則需使用相同的方法滴定高氯酸。
②推薦使用安全護目鏡和安全網。
4.6.3濃度計算
高氯酸當量濃度N按式(1)計算
式中:m - 所用鄰苯二甲酸氫鉀質量,克;
V - 滴定時耗用的高氯酸鉀溶液體積,毫升;
0.20442 每毫克當量鄰苯二甲酸氫鉀之克數。
4.7 溴化四乙胺試劑溶液:
在400毫升冰乙酸中溶解100克溴化四乙胺。加入幾滴結晶紫指示劑溶液,如果溶液變色,用高氯酸鉀標准溶液使它恢復到原來的顏色。
註:對中干低活性的環氧化合物,可以使用碘化四丁胺,或者用固體,或者用10%三氯甲烷溶液。在此情況下,應盡可能避光。碘化四丁胺的三氯甲烷溶液是不穩定的,每次滴定必須重新配製。
5、 儀器
5.1 天平:感量0.1毫克。
5.2 錐形燒杯:100或200毫升,具磨口塞。
5.3 滴定管:有密封式貯器的微量滴定管或經校正的容量為10毫升的滴定管。
5.4 玻璃儀器:有磨口接頭,出口用氯化鈣管防潮。
5.5 磁力攪拌器:應塗有聚四氟乙烯的攪拌棒。
5.6 溫度計:經校正,測量精度±0.1℃。
5.7 溶液吸管:容量為10毫升。
6、 步驟
稱取含0.6~0.9毫克分子的環氧化合物試樣(准確至0.2毫克,這相當於0.6~0.9×EE毫
克之間的質量,其中EE是估計的環氧當量),放入燒瓶中。加入10毫升三氯甲烷,然後攪拌溶解試樣,如果需要的話,可稍加熱。冷卻至室溫,加入20毫升冰乙酸,然後用移液管加入10毫升溴化四乙胺試劑溶液,並加入4~6滴結晶紫指示劑溶液。立即用高氯酸溶液滴定,同時用磁力攪拌器攪拌,直至得到穩定的綠色。記下高氯酸溶液的溫度t。
同時進行無試樣的空白試驗。
7、 結果的表示
以每克分子的克數表示的環氧當量EE按式(2)計算:
式中:m - 試樣質量,克;
V0 - 空白試驗耗用高氯酸體積,毫升;
V1 - 測定時耗用高氯酸溶液體積,毫升;
t - 測定過程中高氯酸溶液的溫度,℃;
ts - 標定高氯酸溶液時溶液的溫度,℃;
N - 高氯酸溶液的當量濃度,(通常為0.1N)。
註:使用校正因子是必要的,因為高氯酸溶液膨脹系數大,(1.07×10-7℃-1)這相當於每攝氏度使體積變化0.1%。如在控制溫度的室內操作,可以避免使用這個因子。
結果有時表示為環氧指數,用每千克物質中環氧化合物的克分子數表示。按式(3)表示:
環氧指數=1000/EE (3)
8、 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應包括以下幾項:
a、 試樣的鑒定;
b、 環氧當量;
c、 如果不是使用溴化四乙胺試劑,應寫明使用何種試劑;
d、 可能對結果有影響的任何其它因素。
附錄A
適用於環氧胺的修正方法
(補充件)
A.1應用范圍
當按照本標准正文中所述方法測定含氮環氧樹脂時,環氧當量的測定值太低。這是由於高氯酸和氨基當量之間反應的結果,這一反應導致生成一種鹽。
如果考慮到包括在生成的鹽中的高氯酸,則本標准也能用於測定環氧胺的環氧當量。
A.2原理
用0.1N高氯酸標准滴定環氧胺中的胺基氮。這樣得到的第二個空白值被用來校正A.4計算的環氧當量。
A.3步驟
按本標準的第6章測定第二個空白值,但不是加入溴化四乙胺溶液
A.4結果的表示
用每克分子中的克數表示環氧胺的環氧當量EE按下式計算:
式中:
m1 - 在第二個試驗中用試樣的量,克;
V2 - 在第二個空白試驗中耗用的高氯酸溶液的體積,毫升;
其它的符號與上述標准有相同意義。
附加說明:
本標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學工業部提出,由全國塑料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化學方法分會技術歸口。
本標准由上海樹脂廠負責起草。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李伯清、包麗敏、吳榮棟。
添 加 者: 管理員
文章來源: 管理員
閱讀次數: 255
發布日期: 20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