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挖礦知識 » 貴州鋁土礦挖礦利潤

貴州鋁土礦挖礦利潤

發布時間: 2021-06-22 05:00:35

⑴ 我的世界神奇寶貝mod鋁土礦在哪找。

你好,我的世界神奇寶貝中
鋁礦跟鐵礦一樣,分布在地下,出現率大概是鐵礦的一半(具體數值我不清楚,但每次挖礦鐵礦跟鋁礦的比例大概是二比一)
鋁礦長得跟鐵礦極像,只是鋁礦斑點偏暗黃而鐵礦斑點偏橙黃,挖礦時一定要拿火把注意看清,當然玩久了就算黑暗下也比較容易分辨了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⑵ 采礦業鋁礦貸款都需要什麼證

開采鋁礦需要辦與之相關的審批、許可證
礦產資源勘查的登記和開採的審批

第十二條 國家對礦產資源勘查實行統一的區塊登記管理制度。礦產資源勘查登記工作,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特定礦種的礦產資源勘查登記工作,可以由國務院授權有關主管部門負責。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十三條 國務院礦產儲量審批機構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礦產儲量審批機構負責審查批准供礦山建設設計使用的勘探報告,並在規定的期限內批復報送單位。勘探報告未經批准,不得作為礦山建設設計的依據。

第十四條 礦產資源勘查成果檔案資料和各類礦產儲量的統計資料,實行統一的管理制度,按照國務院規定匯交或者填報。

第十五條 設立礦山企業,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資質條件,並依照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由審批機關對其礦區范圍、礦山設計或者開采方案、生產技術條件、安全措施和環境保護措施等進行審查;審查合格的,方予批准。

第十六條 開採下列礦產資源的,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並頒發采礦許可證:

(一)國家規劃礦區和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內的礦產資源;

(二)前項規定區域以外可供開採的礦產儲量規模在大型以上的礦產資源;

(三)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

(四)領海及中國管轄的其他海域的礦產資源;

(五)國務院規定的其他礦產資源。

開採石油、天然氣、放射性礦產等特定礦種的,可以由國務院授權的有關主管部門審批,並頒發采礦許可證。

開采第一款、第二款規定以外的礦產資源,其可供開採的礦產的儲量規模為中型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和頒發采礦許可證。

開采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規定以外的礦產資源的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法制定。

依照第三款、第四款的規定審批和頒發采礦許可證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匯總向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備案。

礦產儲量規模的大型、中型的劃分標准,由國務院礦產儲量審批機構規定。

第十七條 國家對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實行有計劃的開采;未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開采。

第十八條 國家規劃礦區的范圍、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的范圍、礦山企業礦區的范圍依法劃定後,由劃定礦區范圍的主管機關通知有關縣級人民政府予以公告。

礦山企業變更礦區范圍,必須報請原審批機關批准,並報請原頒發采礦許可證的機關重新核發采礦許可證。

第十九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維護本行政區域內的國有礦山企業和其他礦山企業礦區范圍內的正常秩序。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他人依法設立的國有礦山企業和其他礦山企業礦區范圍內采礦。

第二十條 非經國務院授權的有關主管部門同意,不得在下列地區開采礦產資源:

(一)港口、機場、國防工程設施圈定地區以內;

(二)重要工業區、大型水利工程設施、城鎮市政工程設施附近一定距離以內;

(三)鐵路、重要公路兩側一定距離以內;

(四)重要河流、堤壩兩側一定距離以內;

(五)國家劃定的自然保護區、重要風景區,國家重點保護的不能移動的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跡所在地;

(六)國家規定不得開采礦產資源的其他地區。

第二十一條 關閉礦山,必須提出礦山閉坑報告及有關採掘工程、不安全隱患、土地復墾利用、環境保護的資料,並按照國家規定報請審查批准。

第二十二條 勘查、開采礦產資源時,發現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罕見地質現象以及文化古跡,應當加以保護並及時報告有關部門。

⑶ 貴州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全省國土資源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國土資源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國土資源部的有關會議精神,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堅持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維護權益、服務社會的宗旨。以提高參與宏觀調控能力、嚴格資源管理、加強整頓規范為重點;以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建設為依託;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提高幹部隊伍素質為保障,不斷加強國土資源基礎業務和基層建設。通過努力,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國土資源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 嚴把土地閘門,土地供應參與宏觀調控的作用不斷顯現。

● 堅持服務中心,保障發展更加有力。

● 突出耕地保護,資源保護制度更加落實。

● 深入整頓規范,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更加合理。

● 加強地質工作,地質勘查取得新突破。

● 堅持標本兼治,維護權益更加切實有效。

● 狠抓基礎建設,國土資源基礎業務及基層建設不斷夯實。

● 加大推進力度,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再上台階。

● 完善體制提高素質,國土資源幹部隊伍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狀況

據2006年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結果,全省土地總面積為17615246.61公頃。其中:農用地15268847.90公頃,建設用地546721.23公頃,未利用地1799677.48公頃。與2005年相比,農用地減少18708.83公頃,建設用地增加6114.63公頃,未利用地增加12594.20公頃(圖1)。

2006年全省土地利用與2005年相比,農用地中的園地有所增加,建設用地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利設施用地有一定增加。原因是城市化進程的穩步推進、國家和省重點項目增多、水庫移民和環境移民安置、農業結構調整、生態退耕。

(二)土地利用情況

1.耕地面積結構變化情況

全省年初耕地4504987.69公頃,年內減少13070.90公頃,年內增加 2012.88公頃,耕地面積凈減少11058.02公頃,年末耕地 4493929.67公頃。

全省耕地增加2012.88公頃,增加來源為:土地整理254.35公頃,開發1283.39公頃,復墾276.89公頃,農業結構調整198.25公頃(圖2)。

圖3 2006年貴州省耕地減少去向構成

2.建設用地

2006年貴州省嚴格執行土地利用規劃和計劃,強化對土地資源總量控制,堅持規劃先行,進一步緊縮「地根」,從規劃用途、項目性質、用地規模、產業政策等方面嚴把建設用地審查關,按照有保有壓的原則,用地計劃指標重點用於國家、省重點建設項目和城市、城鎮重要基礎設施及教育、醫療、衛生等薄弱環節的建設,對能耗高、污染重、工藝落後、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准入條件的項目堅決停止土地供應,較好地滿足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用地需求,沒有發生違反規劃、超計劃批地等問題。2006年全省審批用地431宗,批准面積48593.98公頃,農用地36639.45公頃,耕地15731.17公頃。其中經國務院批准建設用地9宗,批准面積43434.61公頃,農用地32613.14公頃,耕地12271.69公頃;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設用地422宗,批准面積5159.37公頃,農用地4026.31公頃,耕地3459.48公頃,分別占國土資源部下達年計劃的92.77%,99.98%。

(三)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情況

全省各級政府和國土資源部門認真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強化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進一步加大耕地保護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和建設力度,土地開發整理投入明顯增加。通過土地開發復墾整理等增加農用地1678.39公頃,為計劃的28.9%,其中耕地1595.67公頃,投入資金6760.94萬元。

二、礦產資源現狀

(一)礦產資源現狀

全省已發現礦產110種以上,發現礦床、礦點3000餘處。其中72種礦產不同程度探明了儲量,主要儲量產地1344處。以煤(煤層氣)、鋁、磷、錳、金、重晶石、水泥原料等最具優勢,不僅資源豐富,而且現實經濟優勢明顯,在全國或西部大開發中佔有重要地位。具體如下:①煤礦是貴州省最重要的能源礦產,現有資源儲量514.81億噸,集中分布於西部的六盤水和畢節地區,尤其是可供開發利用的低硫優質煤豐富;②貴州是中國鋁土礦的三大產區之一,集中產於中部,資源儲量4.44億噸;③貴州是我國三大磷礦的集中產區,是富磷產出最多的省區,集中於開陽、瓮福和織金等地區,資源儲量27.4億噸;④錳礦集中分布於遵義與松桃兩地,資源儲量7711萬噸;⑤貴州是中國率先發現具工業價值微細粒浸染型金礦的省區,也是該類型金礦探明儲量最多的地區,主要分布於黔西南,資源儲量233.20噸;⑥重晶石集中分布在黔東南地區,資源儲量1.15億噸;⑦貴州是沉積岩的「王國」,水泥用灰岩及其配料資源豐富,分布廣泛,遍及省內各地。

(二)地質勘查投入與勘查成果

全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地質勘查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重要礦產資源勘查取得很好的找礦成效,商業性勘查投入比往年有所增長。2006年全省共投入地質勘查經費32206.88萬元,比2005年增長34.7%,其中:中央財政撥款900.00萬元,地方財政撥款2655.50萬元,企事業投入22603.42萬元,其他資金6047.96萬元。全省地質經費投入中煤礦佔50%左右。

2006年經地質勘查新發現礦產地8處,其中:煤礦1處、釩礦1處、鉛鋅礦3處、鉬礦1處、金礦1處。新查明礦產資源情況:煤礦4204270千噸、釩礦62700噸、鉛鋅礦141870噸、鋁土礦733萬噸、金礦5868千克、磷礦13573千噸。

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潛力調查工作取得明顯進展,通過調查,全省共有大中型國有礦山35個,屬於危機礦山的已達22個。晴隆銻礦、戈塘金礦、獨山半坡銻礦、息烽磷礦4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項目已獲國土資源部批准。

對外地質勘查工作開始起步,省有色地勘局在安哥拉國簽訂了盧卡拉和曾扎鐵錳礦權合作經營合同,該合作項目已取得探礦權,探礦權面積5432平方千米,預測鐵礦資源量10億噸,錳礦資源量2億噸。

(三)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情況

1.頒發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情況

根據國家關於改革探礦權采礦權管理的新政策,貴州省規范管理行為,嚴格礦權審批。結合實際研究制定了《關於貫徹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加強煤炭資源勘查開采管理的通知〉的實施意見》、《關於貫徹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規范礦業權出讓管理的通知〉的意見》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嚴格不同礦種、不同區域對探礦權采礦權的授予方式;並規定煤、磷、鋁等礦種的行業准入條件。2006年對符合產業政策、礦產資源規劃的申請,經審查後,新立探礦權522個,采礦權1414個。截至2006年底,全省經批准登記的有效勘查許可證1143件、采礦許可證8241件,批准登記面積24830.75平方千米,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780.53萬元。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基本情況

2006年,全省礦山企業7379個,其中大型礦山31個,中型礦山74個,小型礦山2329個,小礦4945個。礦山從業人員310037人,礦產開發產值191.47億元,比2005年增加46%。利潤45.52億元,比2005年增加84%。

三、國土資源市場

(一)土地市場

1.土地市場建設

全省各市、縣制定了本地區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並按要求在「中國土地市場網」公布,及時向社會公布了已批準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位置、名稱、用地面積、開發利用情況等內容。

2.土地一級市場

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06]31號)規定,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強土地市場建設,充分發揮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作用,挖掘存量土地潛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積極推行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方式,建立土地有形市場,使經營性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得到全面落實。全省共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2634宗,面積1546.4公頃,收取地價款75.02億元,比2005年增加41.03億元。其中,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出讓1552宗,面積1089.52公頃,收取地價款69.21億元。

3.土地二級市級

全省土地二級市場共轉讓61.46公頃,收入1.22億元;出租41宗,面積26.77公頃,獲租金110.09萬元;抵押202宗,面積34.69公頃,獲抵押價款1.21億元。二級市場的運作有效地盤活了存量土地資產,促進了存量土地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二)探礦權、采礦權市場

根據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經省政府同意,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中國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擬定下發了《關於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收入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了省、市、縣各級在價款收入地方分成中的分成比例,並明確了收繳管理辦法,理順了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收入分配關系,並從2007年1月1日起實施,為地縣政府切實履行地質災害治理和礦山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資金保障。

全省通過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采礦權1205宗,出讓價款達5519.21萬元。流轉探礦權煤礦2宗、價款100萬元,采礦權70宗、價款1032.54萬元。

四、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一)土地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6年全省發現違法行為12914件,涉及土地面積1310.6公頃,其中耕地771.94公頃;其中有10864件是通過動態巡查發現的,涉及土地面積623.28公頃,耕地368.38公頃;有6847件違法行為被及時制止,未形成違法案件。與2005年相比,實際發生的違法行為件數上升37%、總面積下降12%、而耕地面積上升14.86%。本年全省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共結案5701件,涉及土地面積1297.71公頃,其中耕地752.59公頃,結案率為90.6%。全省共拆除違法構建物面積8883.86百平方米,沒收構建物1635.52百平方米,收回土地35.49公頃,其中耕地20.61公頃,收繳罰沒款6073.03萬元。

土地違法行為雖然得到一定的遏制,但反彈沖動不容忽視。2001~2005年,違法案件件數總體呈逐年下降趨勢,年度內新發生違法案件亦呈下降趨勢,但2006年年度內新發生的違法案件卻呈較強的上升趨勢,件數比2005年上升了62.96%,涉案面積和佔用耕地面積分別增長了218.27%和152.01%。通過兩次與監察部門開展土地違法違規專項檢查,特別是新增建設用地清理,對各地土地違法違規行為又進行了一次徹底清查,清查發現經過土地市場治理整頓,一度被打壓下去的土地違法行為又有「死灰復燃」現象,形勢不容樂觀。

(二)礦產資源勘查、開采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6年度全省立案查處礦產資源違法案件1343件,其中企事業單位834件,占違法案件總數的62.10%;集體28件,占違法案件總數的2.09%;個體481件,占違法案件總數的35.81%。立案查處的違法案件中,非法開采1316件,占違法案件的97.99%;非法勘查24件,佔1.78%;不按規定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3件,佔0.22%。其中無證開采260件,非法轉讓260件,越界開采130件,破壞性開采17件,其他366件(主要是查處省政府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煤礦)。本年結案1280件,結案率為95.30%。吊銷勘查許可證6件,吊銷采礦許可證289件,收繳罰沒款4963.59萬元,向司法機關移送犯罪嫌疑人42名(不包括聯合辦案追究的刑事責任人)。

通過礦產開發秩序治理整頓工作,加大了對礦產資源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主要表現在:①針對非法轉讓礦業權頻繁、惡意炒作礦業權、造成糾紛不斷的問題,貴州省國土資源廳下發了《關於規范礦業權轉讓行為的通知》,對非法轉讓礦權行為進行全面清理和查處;②按照貴州省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擬定了《關於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炸封取締非法採煤窩點工作方案〉的實施意見》,2006年9月~11月,經過精心組織,採取有力措施,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轟轟烈烈、深入扎實的炸封取締非法採煤窩點專項行動;③對省政府決定關閉的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煤礦的采礦許可證進行了吊銷工作。通過以上工作對全省礦產資源違法行為的查處取得了顯著成效,2006年礦產資源勘查、開采違法案件的查處是2005年的2倍,吊銷許可證是2005年的42.14倍,罰沒款是2005年的4.33倍。

五、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根據現行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和行政審批工作的具體實踐,報經省政府批准發布了首批國土資源依法行政執法依據182項,為依法行政提供了依據。《貴州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草案)》已經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並頒布,於2007年3月1日正式施行。2006年全省縣級以上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共收到行政復議申請64件,比2005年增加17件。2006年受理61件,結案55件,未結案件6件。

六、國土資源管理機構、人員培訓情況

全省縣級以上的國土資源行政管理人員共5527人。其中:行政編制人員1718人,占總人數的31.08%;大學專科以上學歷人員4203人,占總人數的76.04%。

2006年各級國土資源管理人員參加各種院校培訓人數674人次,學歷教育459人次,通過各類院校的學習和培訓,提高了各級國土資源管理幹部的業務和政治素質。

七、地質環境與礦山環境

2006年全省共成功預報了13起地質災害,避免1015人傷亡和4127.3萬元的經濟損失。興義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活動被成功地運用到5月21日興義市白碗窯鎮神仙岩崩塌地質災害的搶險救災中,使災區66戶村民及煤礦企業共579人無一人傷亡。

完成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工作的手機群發、信息發布、網上公布和電視預報工作。全省農村地質災害防治知識萬村培訓行動全面展開,152人組成的宣講團分赴18個重點縣開展宣講培訓工作,同時採用農村遠程教育系統、播放防治地質災害知識專題片,全省共413萬基層幹部和村民接受了培訓宣傳。

地質災害治理省級專項資金首批安排了思南、石阡、三都、桐梓4個治理項目共299萬元,納雍縣鬃嶺鎮左家營村崩塌、沿河縣城區滑坡治理、平塘縣六硐石龍過江滑坡3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獲國家治理經費500萬元。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逐步啟動。開陽洋水磷礦區、遵義錳礦、務川汞礦、萬山汞礦、貴陽金西煤礦等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獲中央財政治理資金4440萬元。

地質遺跡保護和地質公園建設穩步推進。平塘國家地質公園和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揭碑開園;萬山汞礦國家礦山公園建設項目正在實施;綏陽雙河洞、關嶺化石群、織金洞、興義4個國家地質公園再次獲得國家地質遺跡保護項目補助資金820萬元;三疊紀世界地質公園申報積極推進;首次編輯出版了《貴州省古生物化石精品》畫冊。

八、測繪測量工作

2006年,貴州省編制完成《貴州省基礎測繪「十一五」規劃》《貴州省測繪事業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並上報省人民政府審批;組織完成了100個GPS(C級)點的布設、埋石、測量工作和175幅1∶1萬3D產品和320幅1∶1萬地形圖調繪;獲得國家測繪局對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測繪專項補助經費250萬元;為政府及相關部門無償提供基礎測繪成果服務,基礎測繪成果共建共享真正取得實效。測量標志管理納入了建設用地和礦權審批監管流程,改變了測量標志遷建補償的被動局面。測繪工作在宏觀決策、資源管理、重大戰略和工程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九、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

(一)耕地保護與經濟建設用地的矛盾

貴州省人多地少,耕地質量差,地塊破碎。貴州省山地佔土地總面積的70%以上,是我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耕地資源嚴重匱乏。因此貴州省保護耕地特別是保護基本農田與經濟建設佔用耕地的矛盾比較突出,處理好嚴格保護與支持發展關系的任務十分艱巨。

(二)國土資源管理參與宏觀調控的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

「占補平衡」工作體制與「占補平衡」形勢的發展不相適應,完成「占補平衡」任務的難度較大。

(三)地質勘查工作滯後,礦產資源保障程度不均

由於近年來國家對貴州省固體礦產勘查的投入減少,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的規模也在縮小,找礦的難度增大,因此找礦的成功率不高。商業性勘查資金大多集中在對已有礦產地的進一步勘查上,尤其集中在風險小的煤礦上,對國家急需的支柱性礦產的勘查投入很少,因此除煤礦外新發現的礦較少。

重要原材料產量年均增長率均在6.97%以上,銻、錳高達97%以上,煤、磷、鋁土礦、錳等需求增長也較快,而資源儲量的補充明顯低於資源儲量的消耗。為確保礦產資源穩定持續供應,迫切需要加強地質勘查工作,尤其需要加強找礦理論研究、接替資源戰略規劃工作。

(四)礦業結構不盡合理,產業鏈短,資源綜合利用率低

礦山生產規模以小型為主,除磷、錳、重晶石以大中型為主外,其他礦山均以小型為主。現有礦山中,小型礦山及小礦個數比例較大,礦山生產技術裝備總體水平低,開發利用方式粗放,對礦山資源開發利用效率低,在開采煉冶過程中,綜合回收率低,礦業加工產業鏈短,礦產品多為原礦或粗加工產品,精加工產品較少,經濟效益不高。

(五)國土資源破壞和生態退化嚴重

由於貴州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由於山地面積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70%以上,山高坡陡,喀斯特地貌發育,氣候濕潤多雨、降水集中,加之對資源開發利用不當,造成植被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目前貴州省由於水土流失造成的石漠化問題已經相當嚴重。貴州省屬地質災害高易發區,目前全省已調查到的地質災害點13482處,其中有隱患的災點7713處,受威脅人數達573012人,其中多為因采礦等人類活動而引起;礦山開采普遍存在重開發、輕生態環境保護的現象,礦山開采對礦山地質環境的破壞和對生態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需盡快加大對環境的綜合有效整治。

十、2007年全省國土資源工作要點

2007年國土資源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省經濟工作及全國國土資源廳局長會議精神,按照「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維護權益、服務社會」的總要求,以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為中心,積極參與宏觀調控,堅持從嚴管理、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全面提升國土資源管理水平,為實現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貢獻,迎接黨的十七大和省十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認真落實從嚴土地管理、加強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快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轉變。

(2)深入開展整頓規范工作,切實提高礦產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平。

(3)切實加強地質工作,努力實現找礦新突破。

(4)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社會的水平。

(5)大力加強基礎建設,不斷提高支撐保障能力。

(6)深化「完善體制提高素質」活動,全面提升國土資源管理能力和水平。

新一年國土資源工作概括起來就是:守住一條紅線,即堅決守住基本農田面積這條紅線;提高兩個能力,即努力提高參與宏觀調控及資源的監測監管兩個能力;統籌三個關系,即統籌兼顧保護資源與保障發展、嚴格管理與優質服務、依法辦事與提高效率三個關系;貫徹四個文件,即全面貫徹國發[2004]28號文件、國發[2005]28號文件、國發[2006]4號文件、國發[2006]31號文件四個文件精神;突出五個重點,即突出土地利用規劃修編、土地整理復墾、整頓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地質災害防治、反腐敗體系建設五個重點;抓好六項基礎,即切實抓好土地調查、基礎測繪、隊伍建設、電子政務建設、鄉鎮國土資源所建設和社會服務體系建設六項基礎工作。

⑷ 貴州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5年貴州省國土資源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各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國土資源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國土資源部和國家測繪局的決策和指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將資源保障與資源調控相結合,行政管理與社會服務相結合,加快促進資源配置從行政審批到市場配置轉變,管理手段從傳統方式向現代科技轉變,不斷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對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平,勇於創新,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

●加強國土資源的管理和保護,積極為全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採取切實措施,嚴格保護耕地,全面落實最嚴格的資源保護制度,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土地和礦產資源市場建設更加規范,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力度進一步加大。

●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新的進展。

●為摸清土地資源家底,全面查清全省土地利用現狀,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農用地分等定級服務,利用衛星遙感資料全面啟動土地利用更新調查。

●地質環境管理不斷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防取得新的成績。

●測繪事業不斷發展,基礎測繪成果顯著。

●在中共貴州省九屆七次會議上,通過了《中共貴州省委關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人口資源環境工作的意見》,就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和要求。

●廣泛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狀況

據2005年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結果,全省土地總面積為17 615 246.61公頃,其中農用地15 287 556.73公頃,建設用地540 606.60公頃,未利用地1 787 083.28公頃。與2004年相比,農用地減少2 474.31公頃,建設用地增加5 712.84公頃,未利用地減少3 238.53公頃(圖1)。

(二)土地面積結構變化情況

2005年全省耕地增加3 170.36公頃。增加來源如下:土地整理576.22公頃,開發2 215.44公頃,復墾105.87公頃,農業結構調整55.55公頃,其他217.28公頃(圖2)。

2005年全省耕地減少12 567.16公頃。減少原因如下:各項建設佔用耕地3 113.52公頃,生態退耕6 789.55公頃,自然災害損毀386.25公頃,農業結構調整1 596.33公頃,其他681.51公頃(圖3)。

圖1 2005年貴州省土地利用現狀

圖2 2005年貴州省耕地增加來源構成

圖3 2005年貴州省耕地減少因素構成

(三)土地開發、復墾和整理情況

2005年全省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土地開發整理工作,首次召開土地開發整理工作會議,制訂實施了《關於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的改革意見》、《關於嚴格規范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施工和設備材料采購招投標活動的意見》等管理規章及多個規程規范。積極推進土地整理和高標准農田建設,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從立項、規劃設計、工程施工到項目竣工驗收嚴格按照項目管理程序和規定申報、組織實施。在土地開發整理工作中,堅持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實施與扶貧開發、移民安置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機結合,注重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三者的有機統一。

2005年經審查批准國家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13個,預算資金為19.81億元,可復墾和整理中低產田近6 233.00公頃;省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11個,計劃新增耕地約306.67公頃。2005年共完成部、省、市三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 236個,新增農用地2 635.68公頃,其中耕地2 461.70公頃。

二、礦產資源

(一)礦產資源現狀

全省至今已發現各類礦產110種以上,發現礦床、礦點3 000餘處。其中72種礦產不同程度探明了儲量,主要儲量產地1 344處。有42種礦產儲量排名全國前十位,以煤(煤層氣)、鋁、磷、錳、金、重晶石、水泥原料等最具優勢,不僅資源豐富,而且現實經濟優勢明顯,在全國或西部大開發中佔有重要地位。具體如下:①煤礦是全省最重要的能源礦產,現有資源儲量492億噸,集中分布於西部的六盤水和畢節地區,尤其是可供開發利用的低硫優質煤豐富,佔全省總量的1/3;②是中國鋁土礦的三大產區之一,集中產於中部,資源儲量4.22億噸;③是我國三大磷礦的集中產區,也是富磷產出最多的省區,集中於開陽、瓮福和織金等地區,資源儲量26.87億噸,列全國第二位;④錳礦集中分布於遵義與松桃兩地,保有儲量7 664萬噸,佔全國總量的13%;⑤是率先發現具工業價值微細粒浸染型金礦的省區,也是該新型金礦探明儲量最多的地區,主要分布於黔西南,儲量166噸,排全國第十位;⑥全國1/3的重晶石集中於貴州,主要分布在黔東南地區,資料儲量1.12億噸,天柱大河邊儲量達1.08億噸,成為全國最大的礦區;⑦是沉積岩的「王國」,水泥用灰岩及其配料資源豐富,分布廣泛,遍及省內各地,水泥灰岩資源儲量16.41億噸,水泥配料用砂岩、粘土、頁岩儲量分列全國第五、第八、第十位。

(二)地質勘查投入與勘查成果

全省共有從事地質勘查的單位46個,從業人員8 959人,主要分屬於地礦、有色、煤田、核工業、建材、化工等部門。

全年投入地質勘查費用(除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共23 909.62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1 273.50萬元,地方財政撥款583.80萬元,企事業單位投入20 692.31萬元,其他投入1 360.01萬元。

完成機械岩心鑽探工作量205 018米,坑探工作量1 379米。開展地質勘查工作的礦種有15種,主要是煤礦、錳礦、銅礦、鋁土礦、汞礦、銻礦、鉛鋅礦、金礦、硫鐵礦等。

新發現礦產地3處。

新查明礦產儲量:煤礦資源量10.50億噸,錳礦資源量245礦石萬噸,鎳礦5 239金屬噸,普通螢石14礦石萬噸。

(三)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情況

1.頒發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情況

2005年完成了全省9個地州市及18個礦產資源重點縣礦產資源規劃的審批工作,編制全省級鋁、磷、金、化工煤等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專項規劃,礦產資源規劃體系已初步形成。在實施《貴州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過程中,嚴格按照「有序有償、供需平衡、結構優化、集約高效」的要求,妥善處理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的利益關系,按照「大煤保大電」,集中建設大型鋁工業基地,合理配置礦產資源的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嚴格按照《貴州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規定審批探礦權和采礦權,對不符合《規劃》要求的勘查、開采項目不予批准探礦權、采礦權。截至2005年底,全省經批准登記有效的勘查許可證743件、采礦許可證9 016件,批准登記面積14 849.95平方千米,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1 037.75萬元。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基本情況

強化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科學管理。取締不具備辦礦條件、布局不合理、破壞浪費資源的礦山,使礦山的開發基本實現了礦權明晰、依法辦礦的格局。2005年全省礦山數達6 329個,礦山從業人員為264 111人,礦業總產值達131.11億元,利潤總額為24.80億元。

三、國土資源市場

1.保護耕地,保障發展

採取嚴格措施,切實保護耕地。積極參與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健康平穩發展。在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同時,確保重點建設項目和城市、城鎮重要基礎設施建設的土地資源供應。在全省新增的建設用地中,有80%以上投向能源、交通、水利水電等基礎建設項目。積極為重點建設項目辦理先行用地和正式用地審批手續。2005年經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批準的建設用地面積14 627.97公頃,其中農用地轉用5 772.90公頃,耕地4 556.34公頃。建設用地批後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審批、退件、城市用地信用等信息在公眾網路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為全省經濟建設提供了資源保障和服務。

2.土地徵用情況

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把維護群眾利益作為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著力解決征地等工作中侵害農民利益的問題,採取切實措施保障被征地農民的長遠生計,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得到充分尊重,多途徑安置得到逐步推廣。按照國土資源部的安排,在全省開展了制訂統一年產值標准和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工作。

3.土地市場建設和土地供應及收益情況

繼續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強土地市場建設,充分發揮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作用,挖掘存量土地潛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積極推行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方式,建立土地有形市場,使經營性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得到全面落實。2005年全省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2 631宗,面積882.11公頃,收取地價款33.99億元。其中,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出讓1 390宗,面積548.11公頃,收取地價款29.43億元。

全省土地二級市場共轉讓土地10 871宗,面積287.43公頃,收入7.25億元;出租23宗,面積9.69公頃,獲租金176.63萬元;抵押4 917宗,面積3 391.31公頃,獲貸款金額56.31億元。二級市場的運作有效地盤活了存量土地資產,促進了存量土地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4.探礦權采礦權市場

進一步加強對探礦權與采礦權的管理,規范探礦權、采礦權審批。組織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程序工作,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三率」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為強化礦產資源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勘查、合理開采、綜合利用的方針和完善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要求,切實加強了對全省煤、磷、錳、金等礦種的礦權管理。

2005年全省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1 319件,獲合同金額2 524.97萬元;轉讓采礦權36宗,獲價款1 721.97萬元。

四、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5年,全省加大對違反國土資源法律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尤其加大對侵害農民利益的土地等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對2003年以來征地補償安置不到位,引起群體上訪或重復上訪的234個建設項目進行了排查處置,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得到進一步維護。2005年開始實施的國家和省重點建設項目未因征地補償問題引起群體上訪事件。

五、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2005年全省土地、礦產共收到行政復議申請47件,本年受理41件,本年結案49件(含2004年未結案件8件)。

六、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工作

1.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效明顯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效顯著。各級政府、部門措施得力,加強汛期巡查,明確政府領導責任,強化部門工作責任制,開展治理責任認定,加大治理經費投入。全年發生地質災害121起,造成14人死亡,14人受傷,未發生群死群傷事件。金沙、桐梓等縣成功避讓地質災害17起,避免526人傷亡,是地質災害傷亡最低、成功避讓最多的一年。

2.建立每年2 000萬元省級地區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用於重大地質災害的治理。《貴州省地質環境條例》已由省人民政府報請省人大待討論通過

3.地質遺跡和礦山環境保護有新的突破

地質遺跡保護實現了從單純強調保護向保護開發並重的地質公園建設轉變。全省建立了台江古生物化石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關嶺、烏當、綏陽、獨山,烏蒙山、平塘等省級地質公園;關嶺、興義、織金洞、綏陽雙河洞、六盤水烏蒙山及平塘六處省級地質公園晉升為國家地質公園,獲國家資金補助近1 000萬元。

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計劃得到實施。開展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遵義市、銅仁地區、開陽縣、習水縣已制定並發布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資金管理辦法。《貴州省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收繳與使用管理規定》已經擬定。

七、國土資源管理機構、人員培訓情況

全省縣級以上的國土資源行政管理人員共4 501人。其中:行政編制人員1 607人,占總人數的35.70%;大學專科以上學歷人員3 217人,占總人數的71.47%(圖4)。

2005年各級國土資源管理人員參加各類院校培訓866人次,學歷教育542人次,通過各類院校的學習和培訓,各級國土資源管理幹部的業務和政治素質有了明顯提高。

圖4 2005年貴州省國土資源管理人員學歷情況

八、2006年全省國土資源工作要點

1.全省國土資源工作總的思路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積極參與宏觀調控,保障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資源節約和集約利用,深化改革、從嚴管理、完善體制、提高素質,依法行政,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強化社會公共服務,為實現全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2.2006年全省國土資源工作的主要任務

2006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是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加強地質工作的重要一年,也是鞏固土地市場治理整頓成果的重要一年,做好2006年工作對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總體目標至關重要。

(1)加快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進度,進一步增強參與宏觀調控的力度。

(2)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基本農田保護與建設作為耕地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設國家級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

(3)繼續為經濟建設和西電東送提供國土資源保障和優質服務。為國家和省重點建設項目做好用地服務工作。

(4)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探索合理開發和利用礦產資源的治本之策。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精神,全力以赴完成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工作任務。

(5)加大地質和礦產資源勘查工作力度,努力提高資源供給能力;繼續做好公益性、基礎性地質工作。

(6)嚴格保護群眾合法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建立完善地質災害預警系統。

(7)嚴格依法行政,努力提高公眾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重點是依法行政制度建設,以及懲治和預防腐敗制度建設和幹部考核任用制度建設。

(8)進一步加大科技和測繪工作力度,逐步提高國土資源管理科技工作水平。

(9)切實加強基礎業務建設,保障國土資源管理水平邁上新台階。

(10)繼續開展完善體制提高素質活動,進一步推進鄉鎮國土資源管理所建設。

(11)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積極探索建立與全省國土資源管理實際相適應的政策制度、監督與懲治並重的預防腐敗工作機制。

⑸ 鋁土是礦產么

是的

鋁土礦實際上是指工業上能利用的,以三水鋁石、一水軟鋁石或一水硬鋁石為主要礦物所組成的礦石的統稱。鋁土礦的應用領域有金屬和非金屬兩個方面,是生產金屬鋁的最佳原料,也是最主要的應用領域,其用量佔世界鋁土礦總產量的90%以上。鋁土礦在非金屬方面的用量所佔比重雖小,但用途卻十分廣泛。
鋁土礦實際上是指工業上能利用的,以三水鋁石、一水軟鋁石或一水硬鋁石為主要礦物所組成的礦石的統稱。它的應用領域有金屬和非金屬兩個方面。 鋁土礦是生產金屬鋁的最佳原料,也是最主要的應用領域,其用量佔世界鋁土礦總產量的90%以上。 鋁土礦
鋁土礦的非金屬用途主要是作耐火材料、研磨材料、化學製品及高鋁水泥的原料。鋁土礦在非金屬方面的用量所佔比重雖小,但用途卻十分廣泛。例如:化學製品方面以硫酸鹽、三水合物及氯化鋁等產品可應用於造紙、凈化水、陶瓷及石油精煉方面;活性氧化鋁在化學、煉油、制葯工業上可作催化劑、觸媒載體及脫色、脫水、脫氣、脫酸、乾燥等物理吸附劑;用r-Al2O3生產的氯化鋁可供染料、橡膠、醫葯、石油等有機合成應用;玻璃組成中有3%~5%Al2O3可提高熔點、粘度、強度;研磨材料是高級砂輪、拋光粉的主要原料;耐火材料是工業部門不可缺少的築爐材料。 金屬鋁是世界上僅次於鋼鐵的第二重要金屬,1995年世界人均消費量達到3.29kg。由於鋁具有比重小、導電導熱性好、易於機械加工及其他許多優良性能,因而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目前,全世界用鋁量最大的是建築、交通運輸和包裝部門,占鋁總消費量的60%以上。鋁是電器工業、飛機製造工業、機械工業和民用器具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重點討論的是生產金屬鋁的鋁土礦及其礦床。至於作耐火粘土用的鋁土礦及其礦床見非金屬礦「耐火粘土」中討論。
編輯本段主要成分
三水鋁石(Gibbsite)Al(OH)3三水鋁石是鋁的氫氧化物結晶水合物,在鋁土礦中它是 鋁土礦
主要的成分。三水鋁石的晶體極細小,晶體聚集在一起成結核狀、豆狀或土狀,一般為白色,有玻璃光澤,如果含有雜質則發紅色。它們主要是長石等含鋁礦物風化後產生的次生礦物。 化學組成為Al(OH)3﹑晶體屬單斜晶系P21/n空間群的氫氧化物礦物。與拜三水鋁石(bayerite)和諾三水鋁石(nordstrandite)成同質多象。舊稱三水鋁礦或水鋁氧石。以礦物收藏家C.G.吉布斯(Gibbs)的姓於1822年命名。晶體結構與水鎂石相似,由夾心餅乾式的(OH)-Al-(OH)配位八面體層平行疊置而成﹐只是Al3+不佔滿夾層中的全部八面體空隙,僅占據其中的2/3。三水鋁石的晶體一般極為細小,呈假六方片狀,並常成雙晶,通常以結核狀﹑豆狀﹑土狀集合體產出。白色,或因雜質染色而呈淡紅至紅色。玻璃光澤﹐解理面顯珍珠光澤。底面解理極完全。摩斯硬度2.5~3.5﹐比重2.40。三水鋁石主要是長石等含鋁礦物化學風化的次生產物﹐是紅土型鋁土礦的主要礦物成分。但也可為低溫熱液成因。俄羅斯南烏拉爾的茲拉托烏斯托夫斯克的熱液脈中產出有達5厘米大小的晶體。用途見鋁土礦。
編輯本段形態特性
鋁土礦(晶體化學)理論組成(wB%):Al2O365.4,H2O34.6。常見類質同像替代有Fe和Ga,Fe2O3可達2%,Ga2O3可達0.006%。此外,常含雜質CaO、MgO、SiO2等。 單斜晶系:a0=0.864nm,b0=0.507nm,c0=0.972nm;Z=8。晶體結構 鋁礬土
與水鎂石相似,屬典型的層狀結構。不同者是Al3僅充填由OH-呈六方最緊密堆積層(∥(001))相間的兩層OH-中2/3的八面體空隙,因為Al3具有比Mg2高的電荷,故以較少的Al3數即可平衡OH-的電荷。 斜方柱晶類:C2h-2/m(L2PC)。晶體呈假六方板狀,極少見。主要單形:平行雙面a、c,斜方柱m。常依(100)和(110)成雙晶。常見聚片雙晶。集合體呈放射纖維狀、鱗片狀、皮殼狀、鍾乳狀或鮞狀、豆狀、球粒狀結核或呈細粒土狀塊體。主要呈膠態非晶質或細粒晶質。 物理性質:白色或因雜質呈淺灰、淺綠、淺紅色調。玻璃光澤,解理面珍珠光澤。透明至半透明。解理極完全。硬度2.5~3.5。相對密度2.30~2.43。具泥土臭味。偏光鏡下,無色。二軸晶。Ng=1.587,Nm=Np=1.566。 產狀與組合:主要由含鋁硅酸鹽經分解和水解而成。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有利於三水鋁石的形成。在區域變質作用中,經脫水可轉變為軟水鋁石、硬水鋁石(140~200℃);隨著變質程度的增高,可轉變為剛玉。
編輯本段資源特點
中國鋁土礦除了分布集中外,以大、中型礦床居多。儲量大於2000萬t的大型礦床共有31個,其擁有的儲量佔全國總儲量的49%;儲量在2000~500萬噸之間的中型礦床共有83個,其擁有的儲量佔全國總儲量的37%,大、中型礦床合計佔到了86%。 鋁土礦
中國鋁土礦的質量比較差,加工困難、耗能大的一水硬鋁石型礦石佔全國總儲量的98%以上。在保有儲量中,一級礦石(Al2O360%~70%,Al/Si≥12)只佔1.5%,二級礦石(Al2O351%~71%,Al/Si≥9)佔17%,三級礦石(Al2O362%~69%,Al/Si≥7)佔11.3%,四級礦石(Al2O3>62%,Al/Si≥5)佔27.9%,五級礦石(Al2O3>58%,Al/Si≥4)佔18%,六級礦石(Al2O3>54%,Al/Si≥3)佔8.3%,七級礦石(Al2O3>48%,Al/Si≥6)佔1.5%,其餘為品級不明的礦石。 中國鋁土礦的另一個不利因素是適合露採的鋁土礦礦床不多,據統計只佔全國總儲量的34%。與國外紅土型鋁土礦不同的是,中國古風化殼型鋁土礦常共生和伴生有多種礦產。在鋁土礦分布區,上覆岩層常產有工業煤層和優質石灰岩。在含礦岩系中共生有半軟質粘土、硬質粘土、鐵礦和硫鐵礦。鋁土礦礦石中還伴生有鎵、釩、鋰、稀土金屬、鈮、鉭、鈦、鈧等多種有用元素。在有些地區,上述共生礦產往往和鋁土礦在一起構成具有工業價值的礦床。鋁土礦中的鎵、釩、鈧等也都具有回收價值。 中國鋁土礦,地質工作程度比較高,截至1994年底,中國鋁土礦保有儲量中屬於勘探階段的佔32.5%,屬於詳查階段的佔55.8%,兩者合計,詳查以上工作程度的儲量佔全國總保有儲量的88.3%。
編輯本段發現過程
鋁元素是在1825年由丹麥物理學家H.C.奧爾斯德(H.C.Oersted)使用鉀汞齊與氯化鋁交互作用獲得鋁汞齊,然後用蒸餾法除去汞,第一次製得金屬鋁而發現的。金屬鋁的生產,初期是 鋁土礦
化學法。即1854年法國科學家H.仙克列爾戴維里(H.SainteClaireDiwill)創立的鈉法化學法和1865年俄國物理化學家H.H.別凱托夫(Н。Н.Бекетов)創立的鎂法化學法。法國於1855年採用化學法開始工業生產,是世界最早生產鋁的國家。鋁土礦的發現(1821年)早於鋁元素,當時誤認為是一種新礦物。從鋁土礦生產鋁,首先需製取氧化鋁,然後再電解製取鋁。鋁土礦的開采始於1873年的法國,從鋁土礦生產氧化鋁始於1894年,採用的是拜耳法,生產規模僅每日1t多。到了1900年,法國、義大利和美國等國家有少量鋁土礦開采,年產量才不過9萬噸。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鋁作為金屬和合金應用到航空和軍事工業,隨後又擴大到民用工業,從此鋁工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到1950年,全世界金屬鋁產量已經達到了151萬噸,1996年增至2092萬噸,成為僅次於鋼鐵的第二重要金屬。
編輯本段成因規律
按照廖士范等人的意見,中國鋁土礦礦床可分為古風化殼型鋁土礦礦床和紅土型鋁土礦礦床。 中國古風化殼型鋁土礦礦床的形成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陸生階段,是在大氣條件下由風化作用形成含有鋁土礦礦物、粘土礦物、氧化鐵礦物等的殘、坡積富鋁風化殼物質, 鋁土礦
例如鈣紅土層、紅土層或紅土鋁土礦,此階段為大氣條件下原地殘積、堆積或異地堆積階段;第二階段是富鋁鈣紅土層、紅土層或紅土鋁土礦為海水(或湖水)淹沒階段,有的立即為海水(或湖水)淹沒,有的則經過一定時間的岩化作用以後才為海水(或湖水)淹沒,逐漸深埋地下,經過一段時期的成岩後生作用演變改造後形成原始鋁土礦層;第三階段是表生富集階段,是原始鋁土礦層隨地殼抬升到地表淺部後由於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改造作用,使硅質淋失、鋁質富集,形成品位較富的有工業價值的鋁土礦礦床。中國古風化殼型鋁土礦主要形成於石炭紀。本類型鋁土礦礦床的形成,都與侵蝕間斷面的古風化殼有關。一般來說,侵蝕間斷時期長的,特別是下伏基岩是碳酸鹽岩或含鋁質多也較易風化的基性噴出岩(例如玄武岩),所形成的礦床往往礦石品位富,礦層厚,礦體規模大。 至於紅土型鋁土礦礦床,一般認為是現代氣候條件下由含鋁岩石經風化作用形成的。紅土型鋁土礦礦床只有一個亞類,稱漳浦式紅土型鋁土礦床,是第三紀到第四紀玄武岩經過近代(第四紀)風化作用形成的鋁土礦床,其儲量很少,僅佔中國鋁土礦總儲量的1.17%。中國現代紅土型鋁土礦主要形成在低緯度地區,如福建、海南及廣東一些地區。這些地區天氣炎熱、雨量充沛,又有易於風化的玄武岩,故能形成現代紅土型鋁土礦。至於中國的南沙群島、中沙群島雖然也在低緯度,有形成鋁土礦的氣候,但這些島嶼上升為陸的時間不長,僅1~3萬年,經受風化作用的時間短,故難以形成鋁土礦礦床。
編輯本段成因規律分類
(1)修文式碳酸鹽岩古風化殼異地堆積亞型鋁土礦礦床,又稱碳酸鹽岩古風化殼異地堆積亞型鋁土礦礦床。其成因與碳酸鹽岩喀斯特紅土化古風化殼有關。又由於鋁土礦與下伏碳酸鹽岩基岩之間有數米厚的湖相鐵礦扁豆體沉積,鋁土礦不是原地堆積的,而是這個已接近乾枯的湖泊附近的紅土化風化殼異地遷移來堆積成的。該類礦床以貴州修文縣小山壩鋁土礦礦床較為典型。由於下伏基岩是碳酸鹽岩,因此由風化作用形成的是富鋁鈣紅土殘坡積層,一般說侵蝕間斷時間越長,即風化作用時間越長,由風化作用形成的殘坡積富鋁鈣紅土層越多、越厚,生成的鋁土礦物越多,粘土礦物越少,礦石品位越富,礦層厚度也越大。 (2)新安式碳酸鹽古風化殼原地堆積亞型鋁土礦礦床,又稱碳酸鹽岩古風化殼原地堆積亞型鋁土礦床,以河南新安張窯院鋁土礦床較為典型。這類礦床的鋁土礦直接覆在碳酸鹽岩的喀斯特侵蝕面上,是原地堆積的,許多情況下是堆積在喀斯特溶洞、溶斗中,礦體不長(幾百m),但厚度較大(40~60m)。如果侵蝕間斷時間短暫,一般只形成鈣紅土殘積層,略有遷移搬運現象,這種礦石質量雖然稍貧,但礦層穩定,厚度變化小。 (3)平果式碳酸鹽岩古風化殼原地堆積-現代喀斯特堆積亞型鋁土礦礦床。又稱碳酸鹽古風化殼原地堆積-近代喀斯特堆積亞型鋁土礦床。該礦床的層狀礦之上覆及下伏基岩數百米厚度 鋁土礦
范圍以內均為石灰岩,經過第四紀喀斯特化,石灰岩、鋁土礦石再風化成鈣紅土及鋁土礦石碎塊墜落成堆積礦石。這類堆積礦的形成條件主要是:有一定規模的層狀礦、有適宜的氣候條件、礦層上下要有較厚的石灰岩,以及礦層直接頂、底板粘土頁岩較薄。 (4)遵義式鋁硅酸鹽岩古風化殼原地堆積亞型鋁土礦礦床。又稱鋁硅酸鹽古風化殼原地堆積亞型鋁土礦床,下伏基岩是細碎屑岩或基性火山岩,是下伏基岩紅土化風化殼原地堆積(少數坡積)的鋁土礦床。這類礦床的成礦規律是:首先與下伏基岩有過渡現象,與上覆地層有侵蝕間斷面,因此厚度變化大,無礦天窗較多;其次,礦層厚度及礦體規模大小、礦石品位貧富,取決於成礦時侵蝕間斷時間的長短及下伏基岩的性質是否容易風化。如果侵蝕間斷時間長,被侵蝕風化的下伏基岩多數是細碎屑岩、粘土頁岩,只有一部分是碳酸鹽岩,往往礦層厚、規模大、礦石品質佳,但隨之無礦天窗增多。如果被侵蝕風化的下伏基岩是較易風化的玄武岩,則礦層厚度及礦體規模可能較大,礦石也可能較富。如果下伏基岩雖然是較易風化的玄武岩,但成礦時侵蝕間斷時間過於短暫,風化作用不徹底,則礦層厚度、礦體規模及礦石品質均難符合理想。
編輯本段主要用途
鋁土礦礦石用途多樣: (1)煉鋁工業。用於國防、航空、汽車、電器、化工、日常生活用品等。 (2)精密鑄造。礬土熟料加工成細粉做成鑄模後精鑄。用於軍工、航天、通訊、儀表、機械及醫療器械部門。 高鋁水泥
(3)用於耐火製品。高鋁礬土熟料耐火度高達1780℃,化學穩定性強、物理性能良好。 (4)硅酸鋁耐火纖維。具有重量輕,耐高溫,熱穩定性好,導熱率低,熱容小和耐機械震動等優點。用於鋼鐵、有色冶金、電子、石油、化工、宇航、原子能、國防等多種工業。它是把高鋁熟料放進融化溫度約為2000~2200℃的高溫電弧爐中,經高溫熔化、高壓高速空氣或蒸汽噴吹、冷卻,就成了潔白的「棉花」——硅酸鋁耐火纖維。它可壓成纖維毯、板或織成布代替冶煉、化工、玻璃等工業高溫窯爐內襯的耐火磚。消防人員可用耐火纖維布做成衣服。 (5)以鎂砂和礬土熟料為原料,加入適當結合劑,用於澆注盛鋼桶整體桶襯效果甚佳。 (6)製造礬土水泥,研磨材料,陶瓷工業以及化學工業可制鋁的各種化合物。 其中最重要的用途是:鋁工業中提煉金屬鋁、作耐火材料和研磨材料,以及用作高鋁水泥原料。礦石用途不同,其質量要求各異。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1994年發布的鋁土礦石的行業標准(YS/T78-94)。按照該標准將鋁土礦分成沉積型一水硬鋁石、堆積型一水硬鋁石及紅土型三水鋁石三大類型,並按化學成分分為LK12-70、LK8-65、LK5-60、LK3-53、LK15-60、LK11-55、LK8-50、LK7-50、LK3-40等九個牌號。該標准除了對鋁土礦的化學成分作出了規定外,還要求沉積型一水硬鋁石的水分不得大於7%,堆積型一水硬鋁石和紅土型三水鋁石的水分不得大於8%。此外要求鋁土礦石的粒度不得大於150mm。鋁土礦石不得混入泥土、石灰岩等雜物。
編輯本段種類分布
基本類型 亞類型 主要分布地區
一水型鋁土礦 1)水鋁石-高嶺石型(D-K型) 山西、山東、河北、河南、貴州
一水型鋁土礦 2)水鋁石-葉蠟石型(D-P型) 河南
一水型鋁土礦 3)勃姆石-高嶺石型(B-K型) 山東、山西
一水型鋁土礦 4)水鋁石-伊利石型(D-I型) 河南
一水型鋁土礦 5)水鋁石-高嶺石-金紅石(D-K-R型) 四川
三水型鋁土礦 三水鋁石型(G型) 福建、廣東

編輯本段典型礦床
貴州修文小山壩鋁土礦礦區
修文小山壩鋁土礦礦區1957年開始勘探,累計探明鋁土礦2026.4萬噸,礦石平均品位為67.91%。1979年五龍寺礦區開始投產,礦層呈似層狀,產狀平緩,傾角5°~10°,向北東傾斜。
山西孝義克俄鋁土礦床
最早1960年對克俄鋁土礦床克俄礦段進行勘探,隨後又對卜家峪等礦段進行了勘探,共累計探明鋁土礦6265.6萬噸,礦石平均品位為64.36%。1986年山西鋁廠開始對孝義鋁土礦進行開采。礦石類型有緻密狀、粗糙狀和豆鮞狀三種。
河南新安張窯院鋁土礦礦床
該礦床1961~1964年以耐火粘土礦進行勘探,1966年開始投產。累計探明鋁土礦949.7萬噸。含礦層的地質時代與山西孝義克俄礦床的時代相同,均屬晚石炭世本溪期。
廣西平果鋁土礦礦床
該礦區面積有1750km2,在層狀礦體分布132km長的范圍內均有堆積礦石。最早1959~1961年對原生礦進行勘探。因原生礦含硫高不能利用,1974年轉對堆積礦進行勘探,前後一共累計探明鋁土礦儲量達12609.8萬t,平均品位64.69%。由於層狀礦石含硫太高(1.5%~7%),工業尚難利用。
貴州遵義苟江鋁土礦礦床
該礦1989年進行勘探,探明儲量達1112萬噸,礦石平均品位為53.62%。礦層產出形狀復雜,無礦天窗多,含礦系數較小,約0.5左右。這些岩層原地紅土化剝蝕成鋁土物質、粘土礦物等風化殼物質於原地堆積,少部分是附近的風化殼鋁土礦物、粘土礦物由於坡積的作用略有遷移堆積而成。
海南蓬萊鋁土礦礦床
該礦床是現代紅土型鋁土礦礦床,1959~1961年進行普查勘探,1975年對羅本5、6號等9個礦體又進行了勘探,共累計探明鋁土礦儲量達2190.6萬噸,平均品位44.4%。鋁土礦分布在平緩山丘的山頂上,海拔高程約30~60m,為第三紀到第四紀的玄武岩風化紅土型三水鋁石鋁土礦礦床。
山東淄博王村鋁土礦
王村鋁土礦位於淄博盆地的西北部。1956年對其進行詳查,1964~1965年進行初勘和詳勘工作。1958年開始露采,1967年結束。1965年作開拓基建,1966年投產。該礦累計探明鋁土礦294.5萬噸,為一小型礦床。
編輯本段開發基地
貴州是中國鋁土礦的主要產區,儲量約佔全國的1/5,其中,清鎮、修文兩地的鋁土礦儲量最多、品位最高。鋁土礦加工後可用於製造水泥、耐火材料,還可以用於鋁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磨料磨具工業等。 該鋁土採掘及深加工基地依靠的清鎮麥格礦山,系貴陽耐火材料廠的礦山。2007年6月,深圳一公司成功收購政策性破產企業——貴陽耐火材料廠整體財產。按照「盤活存量、優化增量」的原則,該公司已投入近兩億元對清鎮麥格礦山進行開發。預計到2009年底,該公司在貴州將形成綜合生產能力40.4萬噸/年的產能,可實現銷售收入3.1億元,進而成為中國長江以南及中西南地區最大的耐火材料精加工企業。 貴陽耐火材料廠位於清鎮市麥格鄉的鋁土採掘及深加工基地開工建設。建設3條年產6萬噸高鋁熟料回轉窯生產線,成為貴州省最大的鋁土深加工基地。貴州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鋁土礦深加工基地。
編輯本段礦業簡史
中國鋁土礦的普查找礦工作最早始於1924年,當時由日本人板本峻雄等對遼寧省遼陽、山東省煙台地區的礬土頁岩進行了地質調查。此後,日本人小貫義男等人,以及中國學者王竹泉、謝家榮、陳鴻程等先後對山東淄博地區、河北唐山和開灤地區,山西太原、西山和陽泉地區,遼寧本溪和復州灣地區的鋁土礦和礬土頁岩進行了專門的地質調查。中國南方鋁土礦的調查始於1940年,首先是邊兆祥對雲南昆明板橋鎮附近的鋁土礦進行了調查。隨後,1942~1945年,彭琪瑞、謝家榮、樂森王尋等人,先後對雲、貴、川等地鋁土礦、高鋁粘土礦進行了地質調查和系統采樣工作。總起來說,新中國成立以前的工作多屬一般性的踏勘和調查研究性質。 鋁土礦真正的地質勘探工作是從新中國成立後開始的。1953~1955年間,冶金部和地質部的地質隊伍先後對山東淄博鋁土礦、河南鞏縣小關一帶鋁土礦(如竹林溝、茶店、水頭及鍾嶺等礦區)、貴州黔一帶鋁土礦(如林夕、小山壩、燕壠等礦區)、山西陽泉白家莊礦區,等等,進行了地質勘探工作。但是,由於缺少鋁土礦的勘探經驗,沒有結合中國鋁土礦的實際情況而盲目套用原蘇聯的鋁土礦規范,致使1960~1962年復審時,大部分地質勘探報告都被降了級,儲量也一下減少了許多。1958年以後,中國對鋁土礦的勘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大搞銅鋁普查的基礎上,又發現和勘探了不少礦區,其比較重要的有:河南張窯院、廣西平果、山西孝義克俄、福建漳浦、海南蓬萊等等鋁土礦礦區。 中國鋁土礦的開采最早始於1911年,當時日本人首先對中國遼寧省復州灣鋁礬土礦進行開采,隨後1925~1941年又對遼寧省遼陽、山東煙台礦區A、G兩層鋁土礦進行開采,以上開采多用作耐火材料。1941~1943年日本人對山東省淄博鋁土礦湖田和灃水礦區的田莊、紅土坡礦段進行了開采,礦石作為煉鋁原料。後來台灣鋁業公司也曾進行過小規模開采供煉鋁用。 中國鋁土礦大規模開發利用是從新國以後開始的。1954年首先恢復以前日本人曾小規模開采過的山東灃水礦山。1958年以後在山東、河南、貴州等省先後建設了501、502、503三大鋁廠,為了滿足這三大鋁廠對鋁土礦的需求,在山東、河南、山西、貴州等省建成了張店鋁礦、小關鋁礦、洛陽鋁礦、修文鋁礦、清鎮鋁礦、陽泉鋁礦等鋁礦原料基地。 進入20世紀80年代,特別是1983年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成立以後,中國鋁土礦的地質勘探和鋁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新建和擴建了以山西鋁廠、貴州鋁廠為代表的一批大型鋁廠,使原鋁產量由1954年的不足2000噸,發展到了90年代的187萬噸。建立了從地質、礦山到冶煉加工一整套完整的鋁工業體系,鋁金屬及其加工產品基本可滿足中國經濟建設的需要。
編輯本段發展現狀
據美國礦業局《MineralCommoditySummaries》1996年資料,全世界鋁土礦儲量為230億t,儲量基礎為280億t,其中鋁土礦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有:澳大利亞(儲量基礎79億t)、幾內亞(儲量基礎59億t)、巴西(儲量基礎29億t)、牙買加(儲量基礎20億t)、印度(儲量基礎12億t)、匈牙利(儲量基礎9億t)。中國鋁土礦的數量和質量都不及上述國家,如以A+B+C級儲量(工業儲量)和這些國家的儲量基礎相比,遠在它們之後。 整體上來看,中國鋁土礦資源較為豐富,鋁土礦保有基礎儲量在世界上居第七位,儲量在世界上居第八位。截至到2006年保有的資源儲量為27.76億噸,其中儲量5.42億噸,基礎儲量7.42億噸,資源量20.35億噸,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廣西、貴州4省區,其資源儲量佔全國的90.26%,其中山西佔35.9%、河南佔20.6%、廣西佔18.37%、貴州佔15.39%。另外,重慶、山東、雲南、河北、四川、海南等15個省市也有一定的資源儲量,但其合量僅佔中國的10%。 1995年中國總共產鋁土礦礦石640萬t,除了有色系統的國有礦山企業外,中國鄉鎮集體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點也大量開采鋁土礦,但其產量不穩定。中國氧化鋁和鋁金屬的產量近年來增長很快。1996年分別達到254.62萬t和190.07萬t,與1985年相比增長了近2.5倍和4倍。鋁材的產量增長得更快,1985年才31.00萬t,1996年增加到162.01萬t,增長35倍多(表3.9.10)。 鋁土礦主要用於氧化鋁工業和高鋁熟料行業等,2003年二者的用量幾乎相等。根據2003年主要省區鋁土礦產量中用於氧化鋁的比例,可以估算出鋁土礦資源儲量中可用於氧化鋁工業的資源儲量。 此外,考慮到氧化鋁的最佳承載能力必須立足於現實,即必須考慮高鋁熟料等行業對鋁土礦的需求。因此以鋁土礦資源部分用於氧化鋁生產的承載能力來評估各省氧化鋁的生產規模比較合適。隨著中國電解鋁規模的過度擴張,氧化鋁供應短缺矛盾日益突出,進口猛增,價格大幅上漲,產品利潤劇增。在經濟利益驅動下,河南、山西等部分擁有鋁土礦資源的省份掀起了地方建設氧化鋁企業的熱潮,據統計,河南、山西、山東等地都在大上氧化鋁廠,在建和擬建的項目有29處之多,規劃總規模達超過2000萬噸/年,加上現有氧化鋁生產規模總規模超過了3000萬噸/年
編輯本段藏品信息(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鋁土礦藏品圖片
 圖片描述:此圖為中國漳浦東吳山的鋁土礦卵石(Bauxite scree)的標本照片。黃褐色,隱晶質結構,蜂窩狀構造。主演礦物組成為鋁土礦。[1]
保存單位:中國地質博

⑹ 紅透山銅礦采礦方法

中國礦產資源概述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1日 21:49 國土資源部網站 中國已探明儲量的金屬礦產有54種,即:鐵礦、錳礦、鉻礦、鈦礦、釩礦、銅礦、鉛礦、鋅礦、鋁土礦、鎂礦、鎳礦、鈷礦、鎢礦、錫礦、鉍礦、鉬礦、汞礦、銻礦、鉑族金屬(鉑礦、鈀礦、銥礦、銠礦、鋨礦、釕礦)、金礦、銀礦、鈮礦、鉭礦、鈹礦、鋰礦、鋯礦、鍶礦、銣礦、銫礦、稀土元素(釔礦、釓礦、鋱礦、鏑礦、鈰礦、鑭礦、鐠礦、釹礦、釤礦、銪礦)、鍺礦、鎵礦、銦礦、鉈礦、鉿礦、錸礦、鎘礦、鈧礦、硒礦、蹄礦。現就主要金屬礦產分布簡介如下。 鐵礦:全國已探明的鐵礦區有1834處。大型和超大型鐵礦區主要有:遼寧鞍山一本溪鐵礦區、冀東一北京鐵礦區、河北邯鄲一刑台鐵礦區、山西靈丘平型關鐵礦、山西五台一嵐縣鐵礦區、內蒙古包頭一白雲鄂博鐵銹稀土礦、山東魯中鐵礦區、寧蕪一廬縱鐵礦區、安徽霍丘鐵礦、湖北鄂東鐵礦區、江西新餘一吉安鐵礦區、福建閩南鐵礦區、海南石碌鐵礦、四川攀枝花一西昌釩鈦磁鐵礦、雲南滇中鐵礦區、雲南大勐龍鐵礦、陝西略陽魚洞子鐵礦、甘肅紅山鐵礦、甘肅鏡鐵山鐵礦、新疆哈密天湖鐵礦,等等。 錳礦:全國已探明的錳礦區共有213處,主要有:遼寧瓦房子錳礦;福建連城錳礦;湖南湘潭、民樂、瑪瑙山、響濤園等錳礦;廣東有小帶、新椿等錳礦;廣西八一、下雷、荔浦等錳礦;四川高燕和轎頂山錳礦;貴州遵義錳礦。 鉻鐵礦:有56處產地,主要是新疆薩爾托海、西藏羅布莎、內蒙古賀根山、甘肅大道爾吉等鉻礦。 銅礦:已探明礦區910處,主要為:黑龍江省多寶山;內蒙古自治區烏奴格吐山、霍各氣;遼寧省紅透山;安徽省銅陵銅礦集中區;江西省德興、城門山、武山、水平;湖北省大冶一陽新銅礦集中區;廣東省石菉;山西省中條山地區;雲南省東川、易門、大紅山;西藏自治區玉龍、馬拉松多、多霞松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舍勒等銅礦。 鋁土礦:有310處產地,主要為:山西省的克俄、石公、相王、西河底、太湖石、郭偏梁一雷家蘇、寬草坪;河南省的曹窯、馬行溝、賈溝、石寺、竹林溝、夾溝、支建;山東省的淄博;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平果那豆;貴州省的遵義(團溪)、林歹、小山壩等鋁土礦區。 鉛鋅礦:有產地700多處,主要為:黑龍江省的西林;遼寧省的紅透山、青城子;河北省的蔡家營子;內蒙古自治區的白音諾、東升廟、甲生盤、炭窯口;甘肅省的西成(廠壩);陝西省鉛硐山;青海省的錫鐵山;湖南省的水口山、黃沙坪;廣東省的凡口;浙江省的五部;江西省的冷水坑;江蘇省的棲霞山;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大廠;雲南省的蘭坪、會澤、都龍;四川省的大梁子、呷村等鉛鋅礦。 鎳礦:有產地近百處。主要是吉林省的紅旗嶺、赤柏松;甘肅省的金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喀拉通克、黃山;四川省的冷水菁、楊坪;雲南省的白馬寨、墨江等鎳礦。 鉬礦:有產地222處,主要是吉林大黑山;遼寧省楊家杖子、蘭家溝;陝西省金堆城;河南省欒川等鉬礦。 鎢礦:探明產地252處,主要是江西省西華山、漂塘、大吉山、盤古山、畫眉坳、滸坑、下桐嶺、巋美山;福建省行洛坑;湖南省柿竹園、新田嶺、瑤崗仙;廣東省鋸板坑、蓮花山;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明山、珊瑚;甘肅省塔兒溝等鎢礦。 錫礦:探明產地293處,主要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廠、珊瑚、水岩壩;雲南省東川;湖南省香花嶺、紅旗嶺、野雞尾等錫礦。 汞、銻礦:探明汞產地103處、銻產地111處。主要是貴州萬山、務川、丹寨、銅仁;湖南省新晃等汞礦,湖南省錫礦山、板溪;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廠;甘肅省崖灣等銻礦。陝西省旬陽汞銻礦。 金礦:探明礦區1265處,主要有黑龍江省烏拉嘎、大安河、老柞山、呼瑪;吉林省夾皮溝、琿春;遼寧省五龍;河北省張家口、遷西;山東省玲瓏、焦家、新城、三家島、尹格庄;河南省文峪、桐溝、金渠、秦嶺、上宮;廣東省河台;湖南省湘西;雲南省墨江;四川省東北寨;青海省斑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希、哈密等金礦。 銀礦,探明產地569處,主要有陝西省銀硐子;河南省破山;湖北省銀洞溝、白果園;四川省砷村;江西省貴溪;吉林省山門;廣東省龐西洞等銀礦。 稀土、稀有金屬: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白雲鄂博、801)、山東省(微山)、江西省(贛南、宜春)、廣東省(粵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富蘊)等地。 鐵礦:全國已探明的鐵礦區有1834處。大型和超大型鐵礦區主要有:遼寧鞍山一本溪鐵礦區、冀東一北京鐵礦區、河北邯鄲一刑台鐵礦區、山西靈丘平型關鐵礦、山西五台一嵐縣鐵礦區、內蒙古包頭一白雲鄂博鐵銹稀土礦、山東魯中鐵礦區、寧蕪一廬縱鐵礦區、安徽霍丘鐵礦、湖北鄂東鐵礦區、江西新餘一吉安鐵礦區、福建閩南鐵礦區、海南石碌鐵礦、四川攀枝花一西昌釩鈦磁鐵礦、雲南滇中鐵礦區、雲南大勐龍鐵礦、陝西略陽魚洞子鐵礦、甘肅紅山鐵礦、甘肅鏡鐵山鐵礦、新疆哈密天湖鐵礦,等等。 錳礦:全國已探明的錳礦區共有213處,主要有:遼寧瓦房子錳礦;福建連城錳礦;湖南湘潭、民樂、瑪瑙山、響濤園等錳礦;廣東有小帶、新椿等錳礦;廣西八一、下雷、荔浦等錳礦;四川高燕和轎頂山錳礦;貴州遵義錳礦。 鉻鐵礦:有56處產地,主要是新疆薩爾托海、西藏羅布莎、內蒙古賀根山、甘肅大道爾吉等鉻礦。 銅礦:已探明礦區910處,主要為:黑龍江省多寶山;內蒙古自治區烏奴格吐山、霍各氣;遼寧省紅透山;安徽省銅陵銅礦集中區;江西省德興、城門山、武山、水平;湖北省大冶一陽新銅礦集中區;廣東省石菉;山西省中條山地區;雲南省東川、易門、大紅山;西藏自治區玉龍、馬拉松多、多霞松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舍勒等銅礦。 鋁土礦:有310處產地,主要為:山西省的克俄、石公、相王、西河底、太湖石、郭偏梁一雷家蘇、寬草坪;河南省的曹窯、馬行溝、賈溝、石寺、竹林溝、夾溝、支建;山東省的淄博;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平果那豆;貴州省的遵義(團溪)、林歹、小山壩等鋁土礦區。 鉛鋅礦:有產地700多處,主要為:黑龍江省的西林;遼寧省的紅透山、青城子;河北省的蔡家營子;內蒙古自治區的白音諾、東升廟、甲生盤、炭窯口;甘肅省的西成(廠壩);陝西省鉛硐山;青海省的錫鐵山;湖南省的水口山、黃沙坪;廣東省的凡口;浙江省的五部;江西省的冷水坑;江蘇省的棲霞山;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大廠;雲南省的蘭坪、會澤、都龍;四川省的大梁子、呷村等鉛鋅礦。 鎳礦:有產地近百處。主要是吉林省的紅旗嶺、赤柏松;甘肅省的金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喀拉通克、黃山;四川省的冷水菁、楊坪;雲南省的白馬寨、墨江等鎳礦。 鉬礦:有產地222處,主要是吉林大黑山;遼寧省楊家杖子、蘭家溝;陝西省金堆城;河南省欒川等鉬礦。 鎢礦:探明產地252處,主要是江西省西華山、漂塘、大吉山、盤古山、畫眉坳、滸坑、下桐嶺、巋美山;福建省行洛坑;湖南省柿竹園、新田嶺、瑤崗仙;廣東省鋸板坑、蓮花山;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明山、珊瑚;甘肅省塔兒溝等鎢礦。 錫礦:探明產地293處,主要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廠、珊瑚、水岩壩;雲南省東川;湖南省香花嶺、紅旗嶺、野雞尾等錫礦。 汞、銻礦:探明汞產地103處、銻產地111處。主要是貴州萬山、務川、丹寨、銅仁;湖南省新晃等汞礦,湖南省錫礦山、板溪;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廠;甘肅省崖灣等銻礦。陝西省旬陽汞銻礦。 金礦:探明礦區1265處,主要有黑龍江省烏拉嘎、大安河、老柞山、呼瑪;吉林省夾皮溝、琿春;遼寧省五龍;河北省張家口、遷西;山東省玲瓏、焦家、新城、三家島、尹格庄;河南省文峪、桐溝、金渠、秦嶺、上宮;廣東省河台;湖南省湘西;雲南省墨江;四川省東北寨;青海省斑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希、哈密等金礦。 銀礦,探明產地569處,主要有陝西省銀硐子;河南省破山;湖北省銀洞溝、白果園;四川省砷村;江西省貴溪;吉林省山門;廣東省龐西洞等銀礦。 稀土、稀有金屬: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白雲鄂博、801)、山東省(微山)、江西省(贛南、宜春)、廣東省(粵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富蘊)等地。<br/><br/><font 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 http://www.sdinfo.net.cn/gmrs/

⑺ 擴大采礦深度

目前,我國采礦深度多在300~500m,最深只到1000m左右。而國外采礦的深度普遍超過2000m,南非的蘭德金礦盆地一採金豎井甚至達到了4117m,是世界最深的礦井。美國和印度的一些礦山,也打到了3000m以上,並有新的發現。

相比之下,河南省鋁土礦的采礦深度絕大多數不到300m,采礦技術較低,遠不能適應當前形勢的需要。

我國鋁土礦地下開采礦山不多,處於試驗階段。山東一般採用長壁陷落法或短壁陷落法,而貴州則採用分層崩落法或留礦法,採掘比一般為200~300m/萬t。由於我國許多鋁土礦資源需要地下開采,並且又多屬難采礦床,因此加強地下采礦方法的研究勢在必行。

⑻ 鋁土礦礦山申辦采礦證需要發改部門核准嗎

(1)原《采礦許可證》正副本 (2)工商營業執照(復印件),牆改機構核准意見,環保部門批准書和劃定采礦區范圍申請報告、安檢部門的安全生產許可證。 (3)取土區非獨立工礦用地的,應有中、低產田改造相關資料:1、改造用地申請書;2、改造用地補償協議書復印件;3、改造中、低產田可行性論證報告及相關部門蓋章(鄉政府、農林、水利等部門簽署意見);4、中低產田改造現狀圖、規劃圖。 (4)下年度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結合礦產資源利用規劃,同時提供承包企業的合同書,用地補償說明。 (5)單位公章,法人代表身份證復印件。 以上材料經審核合格後予以延續登記,換發新的《采礦許可證》

⑼ 鋁土礦的發展現狀

整體上來看,中國鋁土礦資源較為豐富,鋁土礦保有基礎儲量在世界上居第七位,儲量在世界上居第八位。截至到2006年保有的資源儲量為27.76億噸,其中儲量5.42億噸,基礎儲量7.42億噸,資源量20.35億噸,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廣西、貴州4省區,其資源儲量佔全國的90.26%,其中山西佔35.9%、河南佔20.6%、廣西佔18.37%、貴州佔15.39%。另外,重慶、山東、雲南、河北、四川、海南等15個省市也有一定的資源儲量,但其合量僅佔中國的10%。
鋁土礦主要用於氧化鋁工業和高鋁熟料行業等,2003年二者的用量幾乎相等。根據2003年主要省區鋁土礦產量中用於氧化鋁的比例,可以估算出鋁土礦資源儲量中可用於氧化鋁工業的資源儲量。

⑽ 鋁土礦地下采礦面積怎麼算

你好:
鋁土礦地下采礦面積這樣算
先測量底面積
帶的寬度,長度,高度
采礦面積=底面積=長x寬
體積=底面積x高=長x寬x高

熱點內容
黑馬培訓機構區塊鏈 發布:2025-07-18 20:11:19 瀏覽:269
5700xt以太坊算力 發布:2025-07-18 19:43:40 瀏覽:247
外匯比特幣指數騙局 發布:2025-07-18 19:42:36 瀏覽:610
比特幣算力都去哪了 發布:2025-07-18 19:31:20 瀏覽:686
如何在區塊鏈中賺錢 發布:2025-07-18 18:13:24 瀏覽:160
trx團課熱身 發布:2025-07-18 18:09:55 瀏覽:319
區塊鏈解決春運 發布:2025-07-18 17:35:33 瀏覽:139
初鏈是什麼類型區塊鏈 發布:2025-07-18 16:55:06 瀏覽:825
比特幣礦機用顯卡和電腦一樣嗎 發布:2025-07-18 16:39:18 瀏覽:581
比特幣巨鯨投資幻影幣幣世界 發布:2025-07-18 16:39:03 瀏覽: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