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三廢
① 在異界挖礦的修真小說
修真者在異世。六劫散魔渡劫失敗穿越到異世的,總字數:2680328字 連載中 TXT大小不確定,因為下載的時候不一定能下到最新章節,所以大小會有出入。
② 2000m3/d硫酸鹽廢水一般是什麼廢水是工業廢水還是采礦廢水
這樣的應該是采礦廢水了吧
如果是工業廢水,主產品的產能至少是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噸/年了吧
③ 采礦引起的水質惡化問題
由於礦床的存在和開采,多使礦區附近的地下水與地表水水質惡化。
1.礦區(床)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1)天然污染:主要指礦床內存在的有害人體健康及危害其他生物生存的元素或成分,在自然條件下進入地下水或地表水中,污染了天然水體。如多金屬及放射性礦床中所含的有害元素,經自然的氧化或淋濾或溶解作用,進入礦區水體中。這些有害元素,會在礦床周圍形成大於礦體分布范圍、高異常含量的水暈。它具有與區域地下水化學成分不同的特點。它們的存在雖可作為找礦標志,但會危及人類健康和惡化環境,有些地方病即源於此。
2)采礦對水體的污染。主要有:①采礦揭露礦體,使有害元素直接進入礦井水中,造成污染;②采礦使不同成分的水相混合,往往使原來優質水污染,不能飲用;③勘探工程溝通礦體及含水層,造成污染;④廢礦渣淋濾水,會成為富含有害物的污染水;⑤采礦附屬工廠排放「三廢」造成的水質污染;⑥采礦對大氣造成污染,形成的酸雨污染礦區水體;⑦各種原因導致的微生物污染;⑧酸性礦井水的形成與污染。這些嚴重受污染的礦井排出水和地下水與地表水,危害人體健康,惡化礦區環境,其危害面積遠大於礦床分布或開采范圍。
2.采礦改變了地下水循環條件和水文地球化學環境,使水質惡化
因采礦疏干形成新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加速了水循環或使原排泄區轉變為礦井水的補給區,或直接使污染的地表水倒灌等,都會造成水質惡化。
隨采礦向深部發展,多使揭露的水文地球化學環境發生轉化,采礦活動常常使還原環境轉化為氧化環境,發生新的物理化學變化,使水質污染,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3.熱污染
開采深部礦床有可能引導深部高熱量(能)至淺部,使淺部地層或井巷空間增溫,形成人為熱污染。這主要是指某些井巷延深揭露出熱水,或在地熱異常區采礦,井下溫度超過安全規定,使作業環境惡化。
以上對礦區環境地質作了簡要介紹。在實際生產中,地質災害通常不是孤立產生的。例如礦區疏干,不僅會破壞供水水源,又是產生水質變壞、地面塌陷和開裂的直接原因。因此,在實際生產中,對環境地質問題要進行綜合研究。研究中應注意:①勘探中,應在研究礦區水文地質條件、預測涌水量的同時,加強礦區環境地質與生態和環境保護的研究工作;②在重視現場研究的同時,加強環境地質的理論研究,在研究單體災害的同時,加強總體規律的研究;③在評價現狀的基礎上,做好對地質災害預測和防治的研究;④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在制訂防治環境地質災害方案時,應從多種方案對比中擇優;⑤在有代表性或產生嚴重環境地質災害的井巷和地表,應設置長期觀測網,以掌握它們的活動規律。應對已發生的環境地質災害積極整治,加強環境保護,使其向良性方向轉化。
小結
通過本章的學習,主要掌握以下重點內容:①礦床水文地質調查概述,包括礦床水文地質工作的內容及特點、礦床水文地質勘查原則、礦床水文地質圖系的編制;②礦區地下水防治方法,主要是防水措施(地面防水,井下防水)、疏干排水(地表疏干、地下疏干、聯合疏干)、注漿堵水;③礦區環境地質,包括礦區供排水矛盾問題、礦區岩土體變形與破壞問題、采礦引起水質惡化問題。
復習思考題
1.礦床水文地質調查的內容及任務是什麼?
2.礦床水文地質調查有什麼特點?
3.對礦床水文地質調查的范圍與比例尺有什麼要求?
4.為什麼要對礦床充水條件、主要來水方向、礦床周邊界、頂底板隔水層等進行調查研究?研究哪些內容?
5.對岩溶礦區的地面塌陷,調查研究的內容是什麼?
6.為什麼要對斷層進行調查研究?調查哪些內容?
7.礦床水文地質勘探的原則是什麼?
8.從地質勘探孔中可獲取哪些水文地質資料?
9.從地質勘探孔中獲取資料之後,應編制哪些圖件?
10.為什麼要對井巷圍岩隔水層(組)進行調查研究?
11.隔水層可分為幾種類型?
12.井巷水文地質工作有哪些?
13.大型抽水試驗、井下放水試驗和連通試驗在什麼條件下進行?
14.礦床水文地質圖系有哪些?如何編制?
15.防水措施有哪些?
16.如何開展礦區地面防水工作?
17.如何開展礦區井下防水工作?
18.什麼叫防水礦柱?為什麼要留設防水礦柱?如何留設防水礦柱?
19.為什麼要超前探水?在什麼情況下要超前探水?超前探水應遵循什麼原則?
20.什麼是疏干排水?如何分類?
21.地表疏乾的含義是什麼?有幾種疏干方法?各有什麼優缺點?
22.地下疏干工程主要包括哪些?如何布置?有什麼優缺點?
23.注漿堵水的使用條件是什麼?
24.試述注漿堵水的方法和要求?有什麼優點?
25.礦區環境地質問題有哪些?如何防治?
④ 采礦場廢水如何處理才能達標
礦山酸性廢水處理方法主要有中和法、硫化發、沉澱浮選法、萃取電積法、生化法等。但是這些方法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容易產生二次污染。礦山酸性廢水處理及回用過程中超低壓反滲透膜的應用有效改善了前者存在的問題,在工業廢水處理方面體現出了很大的優勢。
採用超低壓反滲透膜處理經二級處理的礦山酸性廢水,超低壓反滲透膜對重金屬離子的截留率>99%,滲透液中的Nl2+、Cu2+、Zn2+、Pb2+離子濃度均低於0.4mg/L,滲透液的總電導率<100us/cm,滿足回用水的要求,濃縮液可進一步回收利用。
⑤ 簡述礦山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礦山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1)有機污染物。礦山廢水池和尾礦池中植物的腐爛,可能使廢水中有機成分含量很高,選礦廠、洗煤廠、分析化驗室排放的廢水中含有酚、甲酚、萘酚等有機物,它們對水生物極為有害。
(2)油類污染物。油類污染物是礦山中較為普遍的污染物,含油廢水浸入孔隙內形成油膜,產生堵塞作用,破壞土壤結構,不利於植物的生長,甚至使農作物枯死。水面存在的油膜阻礙大氣中的氧向水體轉移,致使水體得不到氧,使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3)酸鹼的污染。酸鹼污染是水體污染中存在的普遍現象,酸鹼廢水排入水體後,使水體pH值發生變化,抑制細菌和微生物的生長,妨礙水體自凈還可腐蝕船舶和水工建築物,破壞正常的生態循環。
4)氧化物。氧化物有劇毒,一般人只要誤服0.1g左右的氰化鈉或氰化鉀就會死亡。敏感的人甚至0.06g就可致死。當水中CN-含量達0.3~0.5mg/L時,便可使魚致死。
天#貓美國進口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⑥ 國家對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有哪些扶持政策
國家產業目錄「
產業目錄是每幾年出一次,不會每年都更新,目前最新的是08年的
一、農業
動植物優良品種改良及重大病蟲害防治技術
脫毒種苗
蔬菜、花卉無土栽培
高產、高效模式化栽培
先進農業技術開發和推廣
農產品儲藏、保鮮加工及綜合利用
中低產田綜合治理
宜農荒地、荒山、荒漠、灘塗開發
商品糧、棉、油、糖等農產品基地建設
旱作農業、節水農業及生態農業
天然橡膠
草業和草原建設
名特優水產品養殖
奶業
生物農葯
高效低毒無公害農葯
新型農膜v 新型獸用疫苗和獸用化學葯品
牛羊胚胎移植
漁船技術改造
飼料添加劑及配套利用
二、林業
林業良種選育與遺傳改良
經濟林樹種、花卉良種繁育及儲藏
森林災害防治
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特殊困難立地造林
速生豐產林
防護林工程
恢復森林資源工程
荒漠化防治
附帶原料林基地的木漿造紙
木材及人工林、小徑木材和林區剩餘物的深度加工及系列產品
竹質工程材料和植物纖維工程材料
林化工產品深加工
樹木生理活性物質
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
三、水利
大江、大河、大湖的防洪控制性治理工程
跨流域調水工程
水資源短缺地區的水源工程
乾旱地區的人畜飲水和改水工程
蓄滯洪區安全建設
海堤防維護和建設
江河湖庫清淤
病險水庫和堤防的除險加固
綜合利用水利樞紐工程
水土保持技術及設施建設
微鹹水、劣質水、海水的開發利用及海水淡化
水能資源保護和開發
水利工程中土工合成材料
高效輸配水及節水灌溉技術、設備和方法
高效耐磨及低揚程大流量水泵
水情自動測報及防洪調度自動化系統
水利工程勘測設計(CAD)系列軟體
水文數據採集儀器及設備
四、氣象
自動氣象站系統技術及設備
特種氣象觀測及分析設備
多普勒雷達技術及設備
五、煤炭
礦井地質及地球物理勘探
大中型、高效露天煤
大中型高效選煤廠
瓦斯、煤塵、礦井水、並下火災的防治
工業型煤
水煤漿
煤炭氣化、液化
煤層氣勘探及開發利用
低熱值燃料及煤礦伴生資源的開發利用
管道輸煤
六、電力
水力發電
大型煤礦坑口電站
熱電聯產
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垃圾、生物質能發電及大型風力發電
燃氣聯合循環發電
潔凈煤發電
遠距離超高壓輸變電
電網改造和建設
七、核能
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
低溫核供熱堆、快中子增殖堆、聚變堆
先進的鈾礦采冶
高性能核燃料元件
乏燃料後處理
核分析、核探測儀器儀表
同位素及輻照應用
八、石油天然氣
石油、天然氣勘探
石油、天然氣開采
原油管道輸送
天然氣管道輸送
液化天然氣
石油儲備
油氣及伴生資源綜合利用
九、鐵路
鐵路干線網
既有線路提速
高速鐵路系統
25噸軸重貨運重載
鐵路行車安全技術保障系統
重型優質鋼軌及新型軌枕
編組站自動化、裝卸作業機械化及貨場設備
鐵路客貨運裝備
鐵路客貨運信息系統
鐵路集裝箱運輸
十、公路
國道主幹線公路網
智能公路運輸系統
公路快速客貨運輸
公路工程新材料
公路新型機械設備設計與製造
公路集裝箱運輸
十一、水運
沿海主樞紐港口
內河干線航道及碼頭
船舶運輸的標准化、系列化和現代化
大型港口裝卸自動化
遠洋運輸電子數據交換系統
水上交通管制系統
港口新型機械設備設計與製造
水上集裝箱運輸
>集裝箱多式聯運
十二、航空運輸
民用機場
高性能機場安檢設備
空中交通管制系統
十三、郵電通信
同溫同層通信系統關鍵技術及設備
622Mb/s以上數字同步系列光纖通信系統及設備
155Mb/s以上數字同步系列微波通信系統及設備
數字移動通信(GSM、CDMA、DCS1800等)系統及設備
綜合業務數字網路(ISDN)系統及設備
支撐通訊網的新技術設備
衛星通信系統及地球站設備
廣播衛星及地球站設備
衛星移動通信系統設備
有線及無線用戶接入網系統設備
非同步轉移模式寬頻光電傳輸系統設備
智能網路及其應用設備
數字集群通信系統設備
郵政信函、包裹等自動化處理系統
十四、鋼鐵
高效選礦及礦產資源綜合利用
直接還原
小球燒結及球團燒結
配型煤煉焦及搗固煉焦
干法熄焦
高風溫長壽熱風爐
高爐富氧噴煤
高爐高效長壽綜合技術
超高功率電爐及綜合節能技術
轉爐濺渣護爐技術
高效連鑄
連鑄坯熱裝熱送
烙融還原
薄板坯、薄帶坯等近終型連鑄
冶金綜合自動化
控制軋制及控製冷卻
板型控制
表面塗鍍層
低合金鋼及微合金鋼
50噸及以上轉爐煉鋼
不銹鋼冶煉
冷軋硅鋼片
熱、冷軋不銹鋼板
石油鋼管
廢鋼加工和處理
高鋁礬土、硬質粘土礦開采及熟料生產
冶金環境保護及冶金廢棄物綜合利用
十五、有色金屬
深部及難采礦床開采
有色金屬復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
一水硬鋁石型鋁土礦生產氧化鋁
有色金屬強化冶煉、濕法冶煉
非晶合金薄帶
超臨界萃取
高效節能選礦和電化學控制浮選
大型預焙槽電解鋁
鋁及鋁合金快速鑄軋
8英寸及以上單晶矽片、多晶硅
高效選礦葯劑
高性能、高精度硬質合金、錫化合物、銻化合物及陶瓷材料
高性能磁性材料
超細粉體材料、電子漿料及其製品
新型剎車材料
多金屬共生礦綜合利用
稀土及稀有、稀散金屬開發和綜合利用
鹽湖資源綜合利用
採用焙燒新工藝。熱壓預氧化棗氰化提金工和細菌
氧化棗氰化提金工藝開發利用難處理金礦石
難處埋金礦含金尾礦資源綜合回收
十六、化工
科學施肥(測土施肥、新型化肥、各種專用肥)
大型合成氨、尿素
大中型高濃度磷鉀肥及其復合肥
合作物所需微量元素復合肥
水煤漿加壓氣化
新型高效催化劑
年產20萬噸及以上氯化鉀和年產10萬噸以上硫酸鉀
鈣鎂磷肥改性復合肥
管式反應器制粒狀磷按及三元復合肥
塗層尿素
年產3萬噸及以上料漿法磷按和磷石膏制硫酸聯產水泥
硫基三元肥
稀土復合肥
高純五硫化二磷
先進濕法磷酸精製
抗老化特種聚乙烯
低毒紅礬鈉
萬噸級氰化鈉
5000噸/年氣相法白炭黑
大中型化學礦山
有機硅單體及有機氟等化工新產品
精細化工新產品
大型煤化工
燒鹼用離子膜
氯化法鈦白粉
高性能子午胎
高性能子午胎骨架材料
「三廢」治理及綜合利用
十七、石化
單系列規模500萬噸及以上煉油
符合經濟規模的原油深度加工
60萬噸以上乙烯及大型後加工
聚氯乙烯樹脂
工程塑料及新型塑料合金
合成材料配套原料:雙酚A、丁苯吡膠乳、吡啶、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脂
合成橡膠及其應用
單系列能力10萬噸及以上丙烯睛
單系列能力35萬噸及以上PTA
尼龍6和尼龍66新產品
有機化工原料新產品
煉廠氣、化工副產品的綜合利用
「三廢」治理及綜合利用
十八、篷材
日產4000噸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
新型牆體材料、裝怖裝修材料、防水及保溫材料
萬噸級玻璃纖維池窯拉絲
優質塑料復合門、窗、管道、牆地覆面材料
平板玻璃深加工
高檔衛生潔具及五金配件
非金屬礦超細改性加工及製品
十九、醫葯
列入國家基本葯物目錄的葯品
重要的出口優勢產品
生物工程葯品
放射性葯品
新型抗腫瘤葯品(含抗肝炎葯物)及新型心腦血管葯
愛滋病及放射免疫類等診斷制劑
新型地方病用葯
新型解熱鎮痛葯物
新型葯物制劑及輔料和按GMP生產的葯物制劑
醫葯專用緊缺的中間體和新型抗生素
新型生物化學葯品系列(含生化診斷試劑)
新型葯用包裝材料
新型醫葯和醫療器械
新型衛生材料和敷科
計劃生育葯物及工具
新型葯物的篩選技術與篩選模型
氨基酸新菌種
飼料級生物素
維吉尼亞黴素和泰樂菌素
青黴素鹽提純和純化
發酵及自動控溫系統
大規模用多肽合成、純化
大規模葯用核酸合成、純化
高產基因工程菌
天然類葯物
新型中葯研製和開發
二十、機械
精密成型技術及設備
三軸以上聯動的數控機床、數控系統及伺服裝置
機械產品開發用先進計算機軟硬體技術及設備
機械產品開發用先進試驗及檢測技術和設備
高速、超硬精密刀具和精密、自動量具量儀
新型感測器
轎車軸承、鐵路機車車輛軸承、精密軸承、高速軸承
轉輪直徑8.5米及以上混流、軸流式水電設備及其關鍵配套輔機
大型貫流及抽水蓄能水電機組及其關鍵配套輔機
超臨界火電機組
60萬千瓦及以上大型空冷機組
10萬千瓦及以上循環流化床鍋爐
3.6萬千瓦以上燃氣、蒸汽聯合循環設備
大型風力發電機組
核電機組及關鍵配套鋪機
50萬伏及以上超高壓交直流輸變電設備
大電流斷流容量試驗及變壓器突發短路試驗設備
新型絕緣材料
45萬噸/年及以上化肥,乙烯關鍵製造技術和設備
重大技術裝備的分散型控制系統
在線自動測試技術與系統
新型電力電子技術及裝置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術及設備
激光加工技術及設備
大型精密儀器
新型液壓、密封、氣動元器件
電子式低壓電器
高強度異型緊固件
20噸/時以上樹脂砂鑄造設備
先進模具設計、製造技術及設備
大型真空電子束焊技術及設備
可控氣氛及真空熱處理技術及設備
安全生產及環保檢測儀器新技術設備製造
城市垃圾處理技術及設備
大型污水處理設備
煙氣脫硫脫硝設備
海水淡化技術及設備
工業機器人
500萬噸/年及以上井下無軌采、裝、運設備
2000萬噸級及以上大型露天礦成套設備
隧道挖掘機
地鐵暗挖設備
2米以上大型冷熱連軋及過程式控制制技術和設備
3萬立方來/時以上空分設備機械式立體車庫
天然氣集輸設備
柔性版印刷關鍵設備
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機械設備
農、畜產品深加工及資源綜合利用設備
農業環境、生態農業所需設備
農業(棉花、水稻、玉米、豆類、青飼料等)收獲機械及農機具
真空精煉與鑄造技術及設備
新型儀表元器件和材料
大型工程施工機械及設備
先進內燃機及關鍵零部件
二十一、電子信息
線寬0.8微米以下大規模集成電路
新型電子元器件(含片式元器件)及電力電子元器件
新型表面貼裝元器件
光電器件、敏感元器件及感測器
半導體、光電子專用材料開發
大中型電子計算機
高性能微型電子計算機
工作站、伺服器
軟體開發
計算機輔助設計(三維CAD)、輔助測試(CAT)、輔助製造(CAM)、輔助工程(CAE)系統及其它計算機應用系統
電子專用設備、儀器、工模具
數字交叉連接設備
大容量光、磁碟存儲器及其部件
新型顯示器件(液晶顯示、平板顯示)
新型列印裝置(激光列印機)
數據通信多媒體系統設備
單模光纖
路由器等網路設備
數字音視頻廣播系統及產品
高畫質激光視盤(採用MPEG-Ⅱ標准,如DVD)
高清晰度電視(HDTV)
數字錄放像技術
數字彩色電視機
大屏幕彩色投影電視
VCD機芯、光頭、專用晶元
普通紙傳真機
新型保密機
多媒體終端
寬頻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非同步轉移模式寬頻交換機ATM)
高速無線尋呼產品
數字多功能電話機
二十二、汽車
汽車車身和車身附件
汽車、摩托車新型發動機
汽車關鍵零部件
汽車重要部件的精密鍛壓、黑色鑄造、有色鑄造及毛坯
汽車模具
汽車電子產品
汽車輕型化新材料
汽車、摩托車整車及發動機、零部件開發系統
發動機管理系統、三元催化轉化裝置等汽車尾氣排放控制系統
國家級檢測中心用於汽車、摩托車型式認證檢測系統
二十三、船舶
高技術、高性能及6萬噸級以上大型船舶
船舶主機
船用電站
船用曲軸、特輔機、電子儀表
二十四、航空航天
民用飛機及零部件
航空發動機
航空電子綜合系統
機載設備系統
直升機總體、旋翼系統、傳動系統
航空航天新型材料及應用
燃氣輪機
衛星、運載火箭及零部件
衛星應用
航天技術應用
二十五、輕工紡織
非金屬製品的模具設計、加工、製造
符合經濟規模標準的紙漿、紙及紙板
新型高速九層以上瓦楞紙
皮革後整理加工
無汞鹼錳二次電地、鎳氫電池、鉀電池
特種工業縫紉機
酶制劑
合成香料、單離香料
無氟製冷技術及應用
黃原膠(食品級)
高檔包裝紙製品
新型包裝材料
全自動高速多色印刷
高檔織物印染和高校術後整理加工
單系列日產400噸及以上聚酯
高模擬化纖面料
紡織用油劑、助劑、染化料
碳纖維、芳綸纖維以及改性、異型、超細、復合化學纖維
特種天然纖維加工
工業用特種紡織品
高技術的輕工、紡織機械
3萬噸以上直接紡滌綸短纖維
1萬噸以上直接紡滌綸長絲
二十六、建築
建築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
建築機械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製造
建築施工計算機應用
建築節能關鍵技術
高層建築與空間結構設備
建築施工關鍵設備
住宅高性能外圍護結構材料與部件
二十七、城市基礎設施及房地產
城市地鐵、輕軌及公共交通
城市道路
城市交通管制系統及設備
城市防洪
城鎮供水水源、自來水、排水及污水處理
城市垃圾及其他固體廢物處理和綜合利用
城市燃氣氣源廠
城市集中供熱
節能、低污染取暖設備
城市園林綠化
城市立體停車場
城市危房改造
「安居工程」
經濟適用商品住宅
物業管理
二十八、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
生態及環境整治
自然保護區
資源綜合利用工程
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
廢水(液)綜合利用
廢氣綜合利用
廢舊物資綜合利用
大型污水處理
廢氣監測
海洋開發及海洋環境保護
二十九、服務業
連鎖店、超級市場、倉儲式商場等商業設施
配送中心、代理制等現代化經營方式
糧食、棉花、食用油、化肥、石油等重要商品的現代化倉儲運輸設施
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農產品貿工農、產加銷一體化經營及流通設施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旅遊交通及基礎設施建設
重大旅遊度假項目和專項旅遊項目
大型旅遊資源綜合開發項目
銀行、財務公司、信託投資公司
保險公司、保險經紀人及代理人公司
證券公司、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基金管理公司
外匯經紀
金融、保險、外匯咨詢
租賃服務
公益性文化藝術、廣播影視、體育設施
文物保護
基本醫療、疾病控制、婦幼保健、康復、福利等設施
重點高等學校和特殊教育的教學和科研設施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創業中心、新產品開發設計中心、科研中心試基地
技術推廣、科技交流、氣象、環保、測繪、地震、海洋、專利、技術監督等科技服務
經濟、科技、工程、管理、會計審計、勞動就業、法律咨詢
高新技術廣告製作、經濟和科技展覽、科學普及
精密儀器、設備維修及服務
⑦ 我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初探
白雪華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河北三河,101149)
摘要我國礦山環境問題嚴重,治理任務重,資金需求量大。如何促使新建礦山采礦權人自覺地對礦山環境進行恢復治理,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應建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本文對保證金制度的重要性、內容和實行保證金制度的意義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礦山環境保證金
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是為了保證采礦權人在采礦過程中合理開采礦產資源、保護礦山環境,在閉坑、停辦、關閉礦山後,做好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地質災害防治等工作應繳納的備用治理費或質保金。
1建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的重要性
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在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忽視環境保護,導致礦山環境不斷惡化,土地破壞、水生態失衡日益突出,「三廢」污染嚴重,地質災害頻繁發生。
黨的十六大確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戰略,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礦山開采規模和強度仍會增大,礦山環境問題也將越來越多,治理難度越來越大。
目前我國礦山環境治理任務重,資金需求量大,新老礦山環境問題都完全依靠政府出資解決是不現實的。如何促使新建礦山采礦權人自覺地對礦山環境進行恢復治理,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根據經濟學的外部性理論,采礦權人在開采礦產資源時,不可避免地破壞礦山環境,但是,采礦權人並沒有為礦山環境資源的利用和損毀付費,也沒有將礦山環境資源納入到運營成本中,這樣就產生了外部性問題。所以要運用經濟手段對采礦權人進行監督,促使采礦過程中產生的經濟外部性內部化。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很好地解決了礦山環境影響的外部性問題。
2我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的主要內容
2.1保證金的收繳標准
采礦對環境的破壞程度與礦區面積、礦種、礦產資源開采方式、礦區的地質、地貌、水文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保證金收繳標準的確定應該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目前國內外收繳標準的確定大致有兩種,一種是根據礦區面積來確定,另一種是根據礦種來確定。根據礦區面積來確定保證金收繳標準的方式,操作比較簡便,但對於不同礦種的開采對礦山環境造成的破壞程度不同這一點考慮不夠充分。
根據礦種來確定保證金收繳標準的方式體現了不同礦種開采造成的環境破壞程度不同,但是在礦種復雜而保證金制度又剛剛建立的情況下,具體操作起來難度很大。
鑒於以上情況和我國礦山現狀,可以考慮根據以下方式確定保證金的收繳標准:保證金的收繳總額=采礦許可證登記面積×單位面積繳納標准×影響系數。其中,影響系數根據礦種、礦產資源開采方式和礦山的地質、地貌、水文、植被等情況來確定。
如果根據礦種來確定保證金收繳標准,可以先就某一個或幾個礦種來收取保證金,待取得初步成效後,再推廣到更多的礦種。
2.2保證金的收取
保證金的收取一般有一次性收取和分期收取兩種。
一次性收取通常是在礦山建設時,根據礦山的征地范圍,開采區影響范圍和未來可能造成的生態環境影響,估算出未來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的費用,作為礦山投資的一部分,交給政府主管部門指定的金融機構管理,在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合格後,連本帶利返還給采礦權人。一次性收取方式的優點是保障程度高,對政府管理而言比較簡單。缺點是一次性收取的保證金在數額估算上難以確定一個准確合理的數目,對采礦權人來講,擴大了投資,長期有一大筆資金抵押在銀行,影響資金周轉,增加了生產成本。
分期收取的方式,是在礦山生產時期內定期收取用於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的資金,存入指定的金融機構,待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達標後,連本帶利返還給礦山企業。該方式的優點是對礦山企業的壓力小,不會因一次性拿出一大筆資金而造成投資過大,資金積壓。缺點是保證金收取時間過長,如遇變故,企業不能如期履行環境恢復治理的承諾,有可能導致保證金收取金額不足,從而不能滿足環境恢復治理的資金需求。
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建議對采礦許可證有效期短的小型礦山,採用一次性收取保證金的形式,因為這類礦山需繳納的保證金數額不大,采礦權人負擔起來難度不大,也可以促使采礦權人積極開展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同時減少礦山開采過程中棄礦情況的發生。
對於那些采礦許可證有效期長的大型礦山來講,需要繳納的保證金數額巨大,礦山一次性繳納比較困難,可分期繳納。分期繳納保證金可以採取以下形式,即將采礦許可證登記的礦山面積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如首采區、次采區等,首次繳納的保證金數額根據首采區的面積來確定。當首采區開采完畢後,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會同其他部門對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作進行驗收,如驗收合格,礦山企業可進入次采區繼續開采,首次繳納的保證金可作為次采區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的備用金,不需要再繳納其他的保證金。如驗收不合格,礦山企業應繼續對礦山環境進行恢復治理,達不到驗收標准前,不得進入次采區進行開采,如一定要進行開採的,需要繳納次采區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
2.3保證金的管理
國外保證金的管理可分為礦業部門主管型、環境部門主管型、土地規劃部門主管型和多部門主管型等。
根據我國的國情,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的管理部門應是國土資源部門。因為礦山環境問題是較為特殊的環境問題,如果由國土資源有關部門以收繳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的方式,來監督和促使礦山企業恢復治理可能出現的礦山環境問題,則不但可以使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更加行之有效,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2.4保證金的返還
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效果的顯現通常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許多國家規定,保證金返還通常要有一定的滯後期。我國現已實行保證金制度的省份,多數都是規定在采礦許可證到期後,經相關部門驗收合格,保證金和利息在30日內即可返還。
以上兩種做法各有利弊。國外的做法對礦山環境恢復更為有利,在治理不到位,環境狀況沒有根本好轉的情況下,尚可繼續利用保證金進行治理。但對采礦權人來講,礦山開采已經完成,還有一部分資金不能用於周轉,無疑會加重采礦權人的經濟負擔。而我國一部分省份的做法,可以保證采礦權人在礦山開采結束後及時拿到屬於自己的資金,用於再生產。但是,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是否到位,環境狀況能否得到根本好轉,只能靠環境恢復治理驗收部門加強執法,否則,利益受損的將是國家和礦區周圍的群眾。
因此,我國保證金的返還也可以採用兩種方式,采礦許可證年限短的小型礦山,因其繳納的保證金總額小,可在礦業開采結束後5~10年內返還;采礦許可證年限長的大型礦山,要求采礦權人在采礦過程中邊開采邊治理,以保證維持良好的礦山環境。保證金可以採用治理好一部分,返還一部分的形式,到礦業開采結束時,剩餘的保證金在5~10年內返還。
3實行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的意義
(1)通過讓采礦權人繳納保證金,使得政府能夠確保當采礦權人未能履行他們的環境恢復治理義務時,有足夠的預留資金供政府進行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時使用。
(2)保證金制度的實施能夠刺激采礦權人主動地去履行環境保護義務。
因為無論是自願還是政府責令其去恢復治理礦山環境,這部分費用都由采礦權人自己承擔,采礦權人必然會考慮費用效益的關系,必然會盡可能利用內部資源去進行環境恢復。
(3)保證金制度的實施能夠激勵采礦權人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擾動。
例如,采礦權人可能會更加註重進一步完善礦山設計,減少廢棄物的堆放,布設污染控制系統,而這些變化將會降低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所需的成本。
⑧ 礦山地質環境的有關概念及問題
一、礦山地質環境的有關概念
礦山環境是指礦產資源開發活動影響到的區域內自然因素的總體。
礦山環境問題是指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洗選和閉坑等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和損害,主要包括:佔用與損毀土地資源、破壞水均衡、引發地質災害、廢水廢氣廢渣污染環境、破壞自然景觀與生態等。
礦山地質環境指礦床及其周圍地區礦業活動影響到的岩石圈部分,與大氣、水、生物圈之間相互聯系(物質交換)和能量流動組成的環境系統。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是指由於采礦及相關活動影響,致使原來的礦山生態環境、地質環境遭受破壞、變異,甚至形成地質災害。通過人工措施使生態環境得到恢復或改善;使地質環境條件得到優化;使有關災害得到有效控制以達到新的環境平衡。
礦區地質災害是指采礦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開采沉陷、岩溶塌陷、地裂縫等。
地下水資源枯竭指過量抽排地下水,地下水位超常降低,使含水層中儲存量及補給量被消耗,在一定時期內不能恢復的現象,包括井泉乾涸、含水層疏干、地下水位超常降低、地表水漏失等問題。
區域地下水均衡破壞指由於大量抽排地下水,使一個較大面積的地區或含水層的地下水總補給量與總消耗量及貯存量的均衡受到破壞的過程和現象。抽排量不超過補給量和可動用的貯存量為均衡,消耗量大於補給量為負均衡。
地表水、地下水水質污染指由於人類活動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中溶解和懸浮的成分超過國家允許最大濃度含量標準的現象。
礦區水土流失指由於礦業活動使土壤及其母質岩石的結構發生破碎和鬆散,被水流大量搬動散失的過程和現象。
礦區土地荒漠化指由於礦業活動使地表翻動,以及產生地面塌陷、開裂、地下水位降低及土地污染等使土地荒蕪,變成類似沙漠景觀的環境退化現象。
二、礦山地質環境問題
據《全國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和評估》項目統計數據得知,全國礦山總共達13.2225萬座。其中東北地區礦山總數為1.3503萬座,華北地區為4.036萬座,華東地區為2.6601萬座,中南地區為1.9923萬座,西南地區為1.0765萬座,西南地區為2.1073萬座(表5-1-1)。
表5-1-1 全國礦山數量表
續表
我國開采礦產資源的歷史悠久,新中國成立以來礦業發展更加迅速,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由於初期的認識不夠,加之錯誤思想的引導,只注重經濟利益,犧牲了環境資源,造成了礦產資源的浪費。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私有新開礦山不斷湧出,使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呈現分散普遍的趨勢。隨著舊有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堆積和新礦山的破壞,將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由局部點上破壞,演化成區域性地質環境問題,影響到人居環境的安全和生活質量。
礦產品在被消耗以前,一般會完成礦產品的開采、加工、運輸、買賣和使用5個環節,在每個環節中都有可能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尤其是開采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程度最大,也是引發環境問題最多的一個環節。
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目前比較普遍的分類如下:
(1)三廢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
(2)資源損毀:水資源破壞、侵佔土地、土地功能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海水入侵等;
(3)地質災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山體開裂等。
(一)「三廢」污染
1.固體廢棄物的污染
在礦山開采過程中的主要廢棄物有廢石、尾礦等。廢棄物的長久堆積除了佔用大量土地,也會引起揚塵自燃等廢氣污染,加上常年降雨的沖刷和淋濾作用,使很多有害成分進入土壤和地表水體,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問題,給礦區周圍的生存環境帶來了不安全因素。
表5-1-2 全國采礦固體廢棄物產生及排放情況
註: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2005》。
2.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主要來自礦區揚塵、矸石自燃、有害氣體揮發等。暴露在地表的堆積物,在氣候作用下,容易產生自燃、爆炸等結構變化,發生氣體釋放和表面成分風化進入大氣。並且容易引起酸雨等二次污染。
3.水污染
水污染主要來自於礦井水的排放,其次來自於廢石堆淋濾作用產生的滲出液,還有選礦、冶煉廢水及尾礦池水的排放。這些廢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離子、酸離子、有的伴有油污,一般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對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十分嚴重。
地下水的污染一般局限於礦山附近,為廢水及廢渣、尾礦堆經淋濾下滲或被污染的地表水下滲所致。
表5-1-3 全國采礦業工業廢氣排放情況
註: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2005》。
表5-1-4 全國采礦業廢水排放及處理情況
註: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2005》。
(二)資源毀損
1.采礦破壞大量的土地資源
采礦工業佔用破壞土地資源,其中佔用的土地是指生產、生活設施及開發破壞影響的土地和為礦山服務的交通佔地;其中破壞的土地是指露天采礦場、排土場、尾礦場、塌陷區及其他礦山地質災害破壞的土地面積。
據統計,一座大型礦山平均佔地達18~20萬m2,小礦山也有幾萬平方米。
我國每年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中,85%以上來自礦山開采。全國國有煤礦現有矸石山1500餘座,歷年堆積量達3億t,佔地5000hm2。各種尾礦累計約25億t。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3年,全國部分省區礦業開發佔用和破壞的土地共計560665hm2,其中尾礦堆放佔用土地43815hm2,露天采礦佔用土地144240hm2,采礦塌陷244713hm2。廢石和尾礦任意排放,不僅佔用土地,污染土壤、水、空氣,還會造成地表的植被破壞和誘發地質災害。
土地佔用比較嚴重的有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南、雲南等省。
2.水平衡系統的破壞
疏干排水破壞地表水、地下水均衡系統,造成大面積疏干漏斗、泉水乾枯、水資源逐步枯竭、河水斷流、地表水入滲或經塌陷灌入地下等現象,影響了礦山地區的生態環境。沿海地區的一些礦山因疏干漏斗不斷發展,當其邊界達到海水面時,易引起海水入侵現象。
3.土地功能退化
礦業活動,特別是露天開采,大量破壞了植被和山坡土體,產生的廢石、廢渣等鬆散剝離物質極易導致礦山地區水土流失。
疏干排水和地下采空,破壞了水平衡系統,地面缺水,植被乾枯,從而導致荒漠化趨勢。
此外,采礦工程與礦坑排水使地下水頭壓力、礦山壓力與圍岩之間失去平衡,從而引起一系列環境工程地質問題。如地下采空區頂板冒落及塌陷、巷道底板鼓脹、露天采礦場邊坡的滑動、礦坑涌水等,均可造成嚴重的危害。
4.采礦破壞地表景觀
對地表景觀的破壞主要表現為其開發活動對自然景觀、地貌、地形、地質遺跡、土地及地表植被的破壞,廢棄物等對地表景觀和地質遺跡的污染和侵蝕。
(三)采礦誘發地質災害
由於礦山開采需要對地表或者地下進行大規模採掘,改變了礦區的地應力平衡,采礦遺留下來的廢石堆、尾礦庫、地下巷道等都極易在一定的誘因下衍變成地質災害。露天開採的礦山會破壞土壤結構、破壞生態環境,在氣候變化的時候,由於風或者雨水作用,造成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質災害。並且容易造成地下開采礦山破壞地下地質結構、破壞地下水均衡,在雨水或地質條件作用下,容易引起地面塌陷、地裂縫等地質災害。
全國因采礦引起的地面塌陷達180處以上,其中塌陷坑1600個,塌陷面積達1150km2。全國發生采礦塌陷災害的礦業城市近40個,其中嚴重的有25個。全國每年僅因采礦導致的地面塌陷造成的經濟損失達4億元以上。
⑨ 露天采礦會產生地裂縫地面塌陷么
全國地下水的環境1、開采漏斗近30年來,我國地下水開采量以每年25億立方米的速度遞增,有效保證了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但是,北方和東部沿海地區地下水超采越來越嚴重。初步統計,全國已形成大型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個,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超采區面積62萬平方公里,嚴重超采城市近60個,造成眾多泉水斷流,部分水源地枯竭。地下水超采區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山西六大盆地、關中平原、松嫩平原、下遼河平原、西北內陸盆地的部分流域(石羊河、吐魯番盆地等)、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平原等地區。華北平原最為嚴重,河北平原和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超采量累計分別達到500億立方米和60億立方米;由於嚴重的地面沉降,天津市已不能繼續超采地下水。長期持續超采造成華北平原深層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儲存資源不斷減少,目前有近7萬平方公裡面積的地下水位在海平面以下;滄州市深層地下水漏斗中心區水位最大下降幅度近100米,低於海平面80餘米,地下水儲存資源瀕於枯竭。2、地面沉降全國有近70個城市因不合理開采地下水誘發了地面沉降,沉降范圍6.4萬平方千米,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超過2m的有上海、天津、太原、西安、蘇州、無錫、常州等城市,天津塘沽的沉降量達到3.1m。西安、大同、蘇州、無錫、常州等市的地面沉降同時伴有地裂縫,對城市基礎設施構成嚴重威脅。發生地裂縫的地區還有河北、山東、雲南、廣東、海南等地。3、岩溶塌陷大規模集中開采地下水以及礦山排水等,造成地面塌陷頻繁發生,呈現向城鎮和礦山集中的趨勢,規模越來越大,損失不斷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全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生岩溶塌陷1400多例,塌坑總數超過4萬個,給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嚴重威脅。例如,2003年8月4日,廣東陽春市岩溶塌陷造成6棟民房倒塌、2人傷亡、80多戶400多人受災;2000年4月6日武漢洪山區岩溶塌陷造成4幢民房倒塌,150多戶900多人受災;20世紀80年代,山東泰安岩溶塌陷造成京滬鐵路一度中斷、長期減速慢行;貴昆鐵路因岩溶塌陷發生列車顛覆事件。地面塌陷。超量開采岩溶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貴州、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區),在福建、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雲南等省(區)也有分布。昆明、貴陽、六盤水、桂林、泰安、秦皇島等城市的岩溶塌陷最為典型,湖南、廣東的一些礦區礦坑排水產生的塌陷數量最多。全國共發生岩溶塌陷3000多處,塌陷面積300多平方千米。4、海水入侵在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的部分沿海城市和南方沿海地區,由於過量開采地下水引起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呈現從點狀入侵向面狀入侵的發展趨勢。海水入侵使地下水產生不同程度的咸化,造成當地群眾飲水困難,土地發生鹽漬化,多數農田減產20%-40%,嚴重的達到50%-60%,非常嚴重的達到80%,個別地方甚至絕產。山東萊州灣南岸是我國海水入侵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造成8000多眼農用機井報廢,40萬人飲水困難,60萬畝耕地喪失生產能力,糧食累計減產30—45億公斤,直接經濟損失40億元。5、水質污染新一輪地下水資源評價結果表明,我國地下水水質狀況總體較好。按分布面積統計,63%可供直接飲用,17%經適當處理後可供飲用,12%不宜直接飲用但可供農業和部分工業部門利用,另有不足8%的地下水為礦化度大於5克/升的鹹水鹽水和少量遭受嚴重污染的地下水,不宜直接利用或需經深度處理後才有可能得以利用。然而,城市與工業「三廢」不合理或不達標排放量的迅速增加,農牧區農葯、化肥的大量使用,導致我國地下水污染日益嚴重,呈現由點到面、由淺到深、由城市到農村的擴展趨勢。全國195個城市監測結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趨勢加重;北方17個省會城市中16個污染趨勢加重,南方14個省會城市中3個污染趨勢加重。6.土壤鹽漬化天然形成的原生土壤鹽漬化問題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北的松嫩平原和西北地區,黃淮海地區也有分布。主要省份有黑龍江、吉林、內蒙、寧夏、甘肅、新疆、河北、河南、山東。長期的氣候乾旱,農業灌溉和工業用水量的不斷增加,造成地下水位普遍下降,表層土壤富集的鹽分被淋濾到地下,土壤鹽漬化程度降低,鹽漬化面積縮小,我國現在的土壤鹽漬化面積僅為80年代初分布面積的31.4%。人為活動形成的次生土壤鹽漬化問題,主要分布在我國黃河中游和西北內陸盆地大量引用地表水灌溉的農業區。此外,我國部分地區分布有高砷水、高氟水、低碘水等,全國約有1億多人在飲用不符合標準的地下水,使這些地區的群眾遭受砷中毒(皮膚癌)、地甲病、地氟病、克山病等地方病困擾。
⑩ 采礦採取什麼措施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煤炭開采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
1、地面水下跌
由於在煤炭開采過程中礦井水大量外排,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水下跌。
2、地層錯動與地表下沉
由於煤礦井下水大量外抽,礦井上底承載能力下降,加上大部分小窯煤井在開采過程中,沒有採取預留煤柱等預防措施,有的小窯煤井甚至對國有煤礦預留煤柱肆意採挖、破壞,導致地層錯動,地表下沉。
3、地面水受到污染
礦井廢水中懸浮物等污染物濃度較高,特別是流經含硫鐵礦煤層的礦井水,酸性很大。據南坑鎮水仔邊一帶礦區的礦井廢水抽樣檢測,其懸浮物濃度平均值為280毫克/升,化學耗氧量濃度平均值為530毫克/升,硫酸根離子濃度高達2500毫克/升,最低PH值僅為2.7。這類礦井廢水如不經處理就外排,將嚴重污染地面水體,淤塞河道和農田渠道,造成土壤板結,對農作物影響很大。
4、煤矸石佔地及風化污染問題
煤礦排出的煤矸石一般都就近堆放。隨著堆存量的不斷增加,堆場的佔地面積也逐年擴大。據統計,到2001年底,全市煤矸石的累計堆存量已達7500萬噸,佔用土地3000多畝,而且目前仍以每年新增80餘萬噸堆存量的速度在遞增。煤矸石經風化、雨蝕、自燃後,其表面的風化層物質在風力作用下進人大氣,嚴重污染大氣環境。下雨天,在雨水的沖刷下,會攜帶其表層的小顆粒物質流入河道,同時還會將煤矸石伴生的硫鐵礦中的硫離子和亞鐵離子等浸取出來,污染水體環境。
5、對森林植被的破壞
煤炭開采需要大量木材,按萬噸煤炭產量平均消耗坑木150立方米計算。全市僅煤炭開采業一年就需消耗木材約10萬立方米,如此大的木材缺口迫使煤礦多渠道收購木材,客觀上助長了亂砍濫伐,使育伐比例失調。同時,由於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含水層含水量減少,也使植被生長受到影響。
6、二次揚塵污染問題
煤炭有相當一部分靠汽車運輸,撒漏現象非常嚴重,大量煤炭流失,使街道煤塵飛揚。
為有效防治煤炭開采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使煤礦礦區的生態環境逐步步入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加強礦井廢水和區域環境綜合治理
(一)對現有廢水治理設施進行改造。對已老化、壞損的廢水治理設施、設備進行修復、改造,確保礦井廢水長期、穩定達標排放。
(二)對部分廢棄礦井外排的廢水進行治理。部分煤礦雖然停止了採煤,但仍有礦井廢水(俗稱老窿水)外排。主要是部分煤礦的採煤巷道間接相通,礦井廢水全部從標高最低的井口外排,並將原有老巷道岩石斷層和風化層中硫鐵礦中的鐵離子等浸取出來,導致廢水中鐵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的濃度很高,嚴重污染水體環境。所以,對部分廢棄礦井外排的廢水必須進行治理,修建沉澱池,井投加石灰等葯劑,經中和、反應、沉澱處理後,再達標外排。
(三)對部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嚴重的區域進行綜合治理。一是對淤塞的河道進行清淤疏浚、護岸;二是做好水保工程,一般應在礦區地面徑流匯入點建設污水沉澱處理池等。
二、搞好煤矸石的綜合利用
目前,我市綜合利用煤矸石的主要途徑是發電和制磚,年利用量約65萬噸,但與目前的堆存量相比,可以說利用量很小,且利用途徑單一。必須努力探索綜合利用煤矸石的新途徑,以實現在盡可能短的時限內「消滅」煤矸石山。可採取的措施是:
(一)提高煤矸石發電的綜合利用量
煤矸石發電以循環流化床鍋爐為主要爐型,加入石灰石或白雲石等脫硫劑,可降低煙氣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產生量。其常用燃料熱值應在12550千焦/千克以下,產生的熱量既可以發電,也可以用作採暖供熱,燃燒後的灰渣具有較高的活性,是生產建材的良好原料。這部分煤矸石以選煤廠排出的洗矸為主。目前,我市僅有高坑、安源和王坑三個煤矸石發電廠,總裝機容量為4.8萬千瓦時,年綜合利用煤矸石約50萬噸。可在鞏固、提高現有煤矸石發電綜合利用量的基礎上,對上述三個電廠進行擴容改造,提高煤矸石發電綜合利用量。
(二)利用煤矸石代替粘土製磚
利用煤矸石全部代替粘土,既可以降低能耗,又能減少生態破壞,這是大宗利用煤矸石的主要途徑。可利用現有國家政策,採取控制、取締粘土製磚,鼓勵綜合利用煤矸石制磚的方式進行,可將現有煤矸石制磚能力從現在的利用煤矸石16萬噸提高到奶萬噸。
(三)利用煤矸石回填處置
1、煤矸石回填采礦區
利用煤矸石回填采礦區,既可減少煤矸石佔地,又可減少煤矸石對環境的污染。一般用於回填的煤矸石以砂岩、石灰岩為主。
2、煤矸石作工程填築材料
煤矸石作填築材料主要是指充填溝谷、採煤塌陷區等區的建築工程用地,或用於填築鐵路、公路路基等。
三、做好礦區植被恢復和矸石堆場的覆土植被工作
(一)實施封山育林,採取植草、人工造林和疏林補方式,提高地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
(二)對短期內暫無法消化的煤矸石,制定切實可行被保護規劃、方案和措施。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努好煤矸石堆場的覆土植被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