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理论发布
A. 什么是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构成是什么
从技术的角度,架构的角度,用通俗的语言来跟大家讲讲,我对区块链的一些理解。
究竟啥是区块链?Block chain,一句话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存储系统,存储系统更细一点,区块链是一个没有管理员,每个节点都拥有全部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
那常见的存储系统,是什么样子的呢?
首先看一下如何保证高可用?
普通的存储系统通常是用“冗余”的方式来解决高可用问题的。图上图所示如果能够把数据复制成几份,冗余到多个地方,就能够保证高可用。一个地方的数据挂了,另外的地方还存有数据,例如MySQL的主从集群就是这个原理,磁盘的RAID也是这个原理。
这个地方需要强调的两点是:数据冗余,往往会引发一致性的问题
1、例如MySQL的主从集群中中其实读写会有延时的,它其实就是有一个短的时间内读写不一致。这个是数据冗余,带来的一个副作用。
2、第二个点是数据冗余往往会降低写入的效率,因为数据同步也是需要消耗资源的。你看单点写入,如果加了两个从库之后,其实写入的效率会受影响。普通的存储系统,就是采用冗余的方式,保证数据的高可用的。
那么第二个问题,普通的存储系统,能否多点写入呢?
答案是可以的,比如说以这个图为例:
其实MySQL的话可以做一个双主的主从同步,双主的主从同步,两个节点,同时可以写入。如果要做多机房多活的数据中心,其实多机房多活也是进行数据同步的。这里要强调的是多点写入,往往会引发写写冲突的一致性问题,以MySQl为例,假设有一个表的属性是自增ID,那么现在数据库中的数据是1234,那么其中一个节点写入,插入了一条数据,那它可能变成5了,然后这5条数据,向另外一个主节点进行数据同步,同步完成之前,如果另外一个写入节点,也插入了一条数据,也生成了一条这个自增id为5的数据。那么,生成之后,往另外一个节点同步,然后同步数据到达之后会与本地的这两条5冲突,就会同步失败,会引发写写的一致性冲突问题。这个多点写入的话都会出现这个问题。
多点写入,如何保证一致?
维新“天鹅大咖课”给你更多的技术干活
B. 从理论角度定义区块链是怎样的
重庆金窝窝网络科技分析如下:
1. 区块链是一个放在非安全环境中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2. 区块链采用密码学的方法来保证已有数据不可能被纂改
3. 区块链采用共识算法来对于新增数据达成共识
C. 区块链技术的定义应该如何理解
重庆金窝窝分析区块链技术的定义如下:
1,区块链是一个放在非安全环境中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2,区块链采用密码学的方法来保证已有数据不可能被篡改。
3,区块链采用共识算法来对于新增数据达成共识。
具有以上三个性质的系统,就是区块链。
D. 如何使我们走到区块链理论的最前沿
——区块链发展面临的制度枷锁是什么?
2008年,美国爆发次债危机。华尔街的吃相太难看,并且被互联网曝光在全人类的眼皮底下。
美国人愤怒了,有人谴责华尔街的贪婪,有人占领华尔街,有人开始尝试通过分布式记账技术实践,寻找替代华尔街记账体系的路径。
因此,首先我们要明确:第一,区块链这个后来总结出来的概念,它的目的是替代传统的记账路径。
第二,区块链是手段,目的是通过普享记账权,打破华尔街对金融的垄断,提升金融的效率,降低实体企业的成本。
明白以上两个逻辑,我们去寻找问题:
区块链作为一项被全人类高度关注的新技术,已经出现了10年多,为什么依然无法服务实体产业?
其根源在哪?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如果不搞懂这个问题,我们是无法到达这个领域的最前沿的。
金融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区块链作为新金融的底层技术,同样是一个宏大的命题。
宏大的命题需要从最底层去发现、去思考,区块链的最底层是什么?
答案是社会制度与西方的价值观。区块链的发源地,是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股权独享是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区块链上产生的东西,被中本聪定义为比特币,而不是区块链的所有权——股权。请注意这个定义是由价值观决定的。
价值观这个东西看似很虚,但却时刻影响着每个人的思维与选择。中本聪的最初定义直接决定后来者的思维路径。
如果把比特币定义为这套网络的所有权,这个所有权会很自然的随着使用者的增加而增值。这是一个能够自洽的逻辑。
但如果把比特币定义为货币,这种货币会失去所有权的支撑,失去所有权的支撑,参与者将只能依靠信仰维系彼此手中筹码的价值。不能自洽的信仰实际是很不牢固的。建立在不牢固的信仰之上的价值单位,会让信仰者始终为寻找信仰同盟者而焦虑,这是数字货币始终不能走向实体的根源。因为信仰者之间的信任并不牢固。
因此,真正禁锢区块链发展的枷锁,恰恰是美国人标榜的、所谓的普适价值观。
——算法应该:以人为本
人的账号,才应该是区块。
个人、商户、企业、机构开通账号,会自动形成一个个区块。
每个区块内有两个价值单元:第一,网络的所有权,即股权;第二,网络的未来服务,即提货权。
前者如一口井,后者如打上来的井水。前者是无限的,后者是有限的。无限能够为有限提供充分担保。未来能够为现在提供充分担保。
以上都是能够自洽的,自洽的意义是:每个自己能够说服自己的,自己说服自己才能建立真正的稳定和信任。
在自我稳定和信任之上,井水才可以流向实体,而不是囤积与炒作。
请注意:底层的逻辑和原理对群体的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
如果比特币持有人不是一群内心焦虑的群体,不是奉行的西方价值观体系,他们可以很早就走出焦虑。比如,比特币持有者联合出资价值40亿美元的比特币领投股权共享的公共网络(占股10%),让社会资金跟投40亿美元(占股10%),剩下的股权归公共网络的使用者。这会形成一个可预期的、数万亿美元的、共享的大蛋糕。个人、商户和企业会很自然的陆续入住,领取各自的蛋糕,领取完毕,每个市场参与基础单元形成基础信誉,再用基础信誉投资实体产业,新增实体资产会很自然的为新增信誉担保,新增信誉再投资,会继续扩大公共的新增资产规模........以此类推,自强不息。但很遗憾,西方的价值观体系,禁锢了区块链参与者更进一步的勇气。他们的选择是掉头去搞以太坊、去搞EOS,去创造大量的所谓数字货币。最终,导致数字信誉始终无法与实体结合。
换言之,西方价值观的核心是竞争思维,竞争思维导致每个自己思维出发点是先把他人放在敌对清单,而不是合作清单。这个思维的惯性导致:币不断增加,但却都无法进入实体。因此,所谓基础理论和原始创新能力的获得,需要我们先找到别人的思维盲区和禁区,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占领无人区,在无人区制定自己的标准,最终掌握规则的主导权和解释权。
——让历史贡献变成信任基础
规模以上企业,都具有清晰的、连贯的历史营业收入数据,这个数据代表着历史贡献。
历史贡献越大,其影响力与号召力越强,其真实的能力越强,实际信誉度越高。
现在的区块链并不尊重历史贡献,完全把实体企业的历史贡献不当回事,这必然产生逻辑上的冲突。
要理顺这种冲突,需要将企业历史营业收入数据作为最重要的信誉来源。
只有充分尊重实体企业,真心服务实体企业,让实体企业变成新生网络的重要股东,才能使实体企业主动拥抱新技术和新金融。
否则,必然是自己讲自己的故事,自己吆喝自己的技术与产品,相背而行,越走越远。
所谓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要求我们:把他人列入朋友和伙伴清单First,而不是把他人列入竞争清单First。
现在区块链的算法,有对实体企业的尊重吗?
从比特币到以太坊,从以太坊到EOS,从EOS到Libra........
——区块链的未来
1、以人为本:账号即区块,区块有股权,股产提货权(少量但持续)。
2、尊重历史:实体企业营收数据为基础信任纽带(提货权的主要产地)。
3、逆向流通:通过预付款采购、工资、奖金等方式直接流向员工账号,员工再消费会直接激活企业生产能力,实现供需共赢。
4、不神话某项技术,不要在思维中形成技术霸权。技术是实现目的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本身。
5、由法币承兑变为以产品、服务和劳动承兑。
6、未启动,先保护。先签约,打通跨行业、跨地区的价值链,在人们消除焦虑之后再启动。
7、预留监管通道,使政府和社会可以依据数据追查责任,可追查是自律的证明。
E. 区块链原理
区块链是一种技术,但它不是一种单一的技术,而是由多种技术整合的结果,包括密码学、数学、经济学、网络科学等。你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分布式共享记账技术,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数据库,只不过这个数据库是由在这个链上的所有节点共同维护,每个节点都有一份账本,因为所有节点的账本一致,不同节点之间可以互相信任,对数据没有疑问,所以大家都说区块链从技术上实现了信任。详细的专业技术可以咨询一些专业的技术公司,例:金博科技,专注开发区块链相关产品,专业研发团队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可以电话咨询。
F. 如何学习区块链
你是想学习区块链开发技术还是只是想要了解区块链是什么,如果是前者,可以看看其他区块链项目的代码,先了解。如果是后者,可以关注一些好区块链自媒体。区块链是新兴的产业,没有现成的培训班,全靠自己探索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