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七大认识误区
㈠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根本不懂啊,老师们讲讲
给你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你就可以很快的认识什么是区块链:
一个村子里,A花了3000块买了B的一头牛,这笔帐目怎么记呢?
于是,A和B找了个共同信任的C来记录这笔帐,但是后来A和C串通一气,不承认A买了B的牛,于是这笔交易就粗问题了,纠纷不断。
再后来,B又有头牛,当然这次不卖给A了,因为A太没信用了,于是就给了D。这一次他们不找找证人了,而是在交易后到全村去吼,B说王二花3000元买了我一头牛,D也去全村喊我花了3000元买了B一头牛,这样村里就有很多人记录这笔交易。这样就不会坏账了,就是所谓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
那么问题来啦!
你吼了村民就愿意给你记账吗,就因为你脸大?
所以,第一个准确记录的人,就会得到一些比特币的奖励。
有人问了,如果两个人同时第一个记录完毕怎么办?
为了规避这个问题,就要设置规则,比如要先回答一个问题,或者记录的时候要用脚记录,而且必须特么是正楷写的才行,设置一系列规则,就不会出现诸多第一。
网络中,每天都会有很多交易在进行,同样有很多人在记录,最终得到比特币的奖励,这个过程就是传说中的挖矿。
挖矿对设备的要求很高,这些挖矿的电脑设备,我们就叫做矿机。
如此记账,所有的流程就一个几张系统,系统会每10分钟对数据进行封装,形成一个装满数据的箱子,我们称之为区块。
区块的不断产生,链接到一起形成区块链。
㈡ 区块链技术的几大特征是什么
区块链技术是大数据衍生出来的底层技术,像一个数据库记录所有相关重要数据,那么金窝窝集团研究表示区块链技术的特征有如下有点:
1-去中心化;
2-透明性;
3-开放性;
4-自治性;
5-信息不可篡改;
6-匿名性。
㈢ 在都遵守规则的情况下区块链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是一种什么突破
区块链最重要的是解决了中介信用问题。在过去,两个互不认识和信任的人要达成协作是难的,必须要依靠第三方。比如支付行为,在过去任何一种转账,必须要有银行或者支付宝这样的机构存在。但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比特币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在没有任何中介机构参与的情况下,完成双方可以互信的转账行为。这是区块链的重大突破。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曾直言:“生于互联网,死于区块链。”以此警示那些对区块链技术不敏感,大而化之的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巨头。
㈣ 谈谈你对区块链有哪些了解
因为就现阶段,所有关于版权的问题,中国都处在一个探索摸索的阶段,体制尚未完全,所以区块链解决不了版权问题。
㈤ 区块链面临哪些风险需要解决的
虽然在资本和人才涌入的推动下,区块链行业迎来快速发展,但是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安全漏洞频繁示警的状况引发了人们对区块链风险的担忧。
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俞克群指出,对于隐私暴露、数据泄露、信息篡改、网络诈骗等问题,区块链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期望。但区块链的安全问题依然存在诸多的挑战。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主任助理李斌分析说,当前区块链分为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三种,无论哪一类在算法、协议、使用、时限和系统等多个方面都面临安全挑战。尤为关键的是,目前区块链还面临的是51%的攻击问题,即节点通过掌握全网超过51%的算例就有能力成功的篡改和伪造区块链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外部恶意攻击风险,区块链也面临其内生风险的威胁。俞克群提醒说,如何围绕着整个区块链的应用系统的设备、数据、应用、加密、认证以及权限等等方面构筑一个完整的安全应用体系,是各方必须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吴家志也分析说,作为新兴产业,区块链产业的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较为缺乏,导致目前的区块链相关软硬件的安全系数不高,存在大量的安全漏洞,此外,整个区块链生态环节众多,相较之下,相关的安全从业人员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来解决问题。迎接上述挑战需要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内容来源 中新网
㈥ 关于区块链的七大认识误区
关于区块链的七大认识误区
基于区块链的系统未来前景广阔,但我们需要非常清楚区块链可以做什么。想象一下未来20年的区块链技术,其影响可能与互联网一样大。
但是令人震惊的是,我们今天主要看到项目貌似基于去中心化设计,其实存在一些对区块链认识的错误观念。
如果我们想让技术朝正确的方向不断推进,我们需要将这种狂热转化为具有生产力并且合乎实际的期望,从而降低供应链跌入“谷底”的可能性,一旦跌入“谷底”,它就可能会与无意义的概念验证一同被丢弃在角落,无人问津。
让我们来看看对区块链冠以不切实际期望的七大误区:
误区1: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
与传统的(基于服务器的)交易方法相比,区块链部署不具有真正的可扩展性,并且目前交易时间取决于缓慢的一方。它们只对某些类型的交易是可扩展的,比如有效载荷小的和接近某种极限的交易。你不能只在区块链上堆积信息。
误区2:是绝对安全的
尽管区块链基于加密标准,但确保隐私的方法完全在任何区块链标准和实施之外的。只有加密专家才能真正理解和验证区块链整合。但是,每个实施者都有责任确保安全性,因此这种处理方式很大程度上与旧时代的金融交易管理方式相同。
误区3:值得信赖
区块链确保交易和信息的完整性,否则在区块链中储存的任何内容都不可信赖。你需要通过确保在区块链中存储事实的各方值得信赖并能确保事实的真实性,才能确定它是真正可信赖的。这个治理模式允许多方对基础设施承担连带责任,同时需要安全访问才能在区块链中存储事实。
误区4:可在区块链中放入任何东西
区块链是一种以代码表示的协议,它并没有按照任何标准进行定义。没有标准机构来提供制裁的实施规则或指导。
通常情况下,你只能处理小型有效载荷,并且你仍需要所有参与者之间达成一致的标准,以便任何人了解存储的内容。
误区5:可在智能合约中表达任何东西
虽然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在实践中,区块链仅限于简单且易于理解的用例。智能合约本质上是非常复杂的。按照设计,一旦发布,你无法修改或修复它们。它们包含非常复杂的交互和不可撤销的结果。
误区6:不喜欢公有链,请选择私有链
私有链并不是获取隐私或访问受限信息的通道。事实上,你甚至可以认为私有链不应该成为一个公开的选项。尽管如此,企业区块链可能无法实现区块链技术的任何固有优势,私人开发的区块链可能缺乏确保其属性所必需的社区和学术审查。
误区7:社区的大小无所谓
由社区推动的区块链产品正在由私人玩家在各方面进行分叉,他们以各种方式加强它们的作用。但是,由采用者、用户、学者和实施者组成的大型社区是确保密码属性生效的唯一力量。只有拥有最大社区和安装采用基地的开源区块链才会持续。其余的可以被认为是实验室中的实验,其中99.9%会“死于非命”。
精明的技术人员会根据用例和一系列头脑中的首要原则不断前进。首先,可能永远不会有一个区块链来管理他们所有人。两种不同的用例需要不同的区块链。有些的参与者很多,有些很少,有些会围绕事实需要很强的隐私,有些会充分透明。
考虑到以上所有内容,我们现在能共同做的就是进行创新、攻克真正的业务问题,并发起推动概念验证,以更好地理解区块链的力量。
㈦ 区块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去中心化
由于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
开放性
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自治性
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比如一套公开透明的算法)使得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的交换数据,使得对“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的信任,任何人为的干预不起作用。
信息不可篡改
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的存储起来,除非能够同时控制住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
匿名性
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数据交互是无需信任的(区块链中的程序规则会自行判断活动是否有效),因此交易对手无须通过公开身份的方式让对方对自己产生信任,对信用的累积非常有帮助
㈧ 区块链中相当于成交一个记录。怎么让全部人都会记下呢每一个新的区块都会弄出一个难题又是为什么呢
我以比特币网络来讲解吧:
一个节点产生一个交易之后,会将交易广播出去。每个节点会去收集网络上的交易信息,够一定数量之后,会把这些这些交易打包成一个区块。
比特币网络设计了工作量证明的机制。设计了一道数学难题(暴力计算hash值,使计算出的hash值满足一定难度,实际上是计算区块头中的一个字段值nonce),第一个计算出来的节点把区块广播出去,其他网络中的节点验证这个区块是否满足是这个难题的答案。是的话,就把这个节点加到自己的区块链的末尾。
通过广播,让所有人记下。所以,如果你去下载bitcore的比特币客户端,成为比特币网络的一个节点,一开始会让你同步120G(目前)的比特币区块信息。
每个新区块的产生都是矿工通过大量的数学运算,使得计算出的数学结果满足一定的数学难度。所以,比特币网络挖矿是为了区块不断成链。挖矿奖励比特币是激励机制,激励矿工去挖矿。
㈨ 区块链技术中的几个要素是什么
金窝窝网络分析要素如下几点:
1-包含一个分布式数据库
2-分布式数据库是区块链的物理载体,区块链是交易的逻辑载体,所有核心节点都应包含该条区块链数据的全副本
3-区块链按时间序列化区块,且区块链是整个网络交易数据的唯一主体
4-区块链只对添加有效,对其他操作无效
5-基于非对称加密的公私钥验证
6-记账节点要求拜占庭将军问题可解/避免
7-共识过程(consensus progress)是演化稳定的,即面对一定量的不同节点的矛盾数据不会崩溃。
8-共识过程能够解决double-spending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