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与区块链
Ⅰ 请教微观经济学和博弈论之间的关系....有追加!
我没有注意到有关于微观经济学的分类,参考网络里面的介绍: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也算是一个对微观经济学的分块吧。
Game Theory用数学方法研究策略应对,力图使决策人获取最大的利益。博弈论在微观经济学中主要应用于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比较有名的就是寡头定价模型)。博弈论是一种方法科学(在多人的经济行为中如何制定科学的策略来获取最大利益),提供给行为人一种科学制定策略的方法。GT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就是如果每个人只从个人的角度去制定策略可能结果并不。
GT的数学理论很强,概念和假设也非常合理,运用在经济学里面,给经济学家思考经济问题一个新的思路。
不过博弈论毕竟不是经济学,没有必要在所有的领域都运用博弈论。至于上不上档次,你可以看一下长尾理论,别人没有博弈论不也很成功地解释了很多经济问题。
以上见解仅供参考。
Ⅱ 博弈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
博弈论基本概念中包括局中人、行动、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结果等。其中局中人、策略和收益是最基本要素。局中人、行动和结果被统称为博弈规则。博弈论应用:
《孙子兵法》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经典博弈论著作,近几年由于博弈论在全球的大范围流行,出现了多部收集整理博弈论知识的书籍,如《博弈论的诡计》、《最神奇的博弈论定律》等。
中国经纬智库是最早研究新型博弈理论的民间智库之一,由理事宋雪峰牵头研究以公布的《多腿凳定律》《定量无穷大》《十字弓博弈基础》已经被引用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博弈论”与传统咨询工具相结合,可以帮助企业开启解决战略定位、股权分配、股权融资、价值塑造、商业模式等疑难杂症的新视角。
(2)博弈论与区块链扩展阅读:
博弈论相关延伸概念:合作博弈
特点:
合作博弈强调的团体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是效率、公平、公正;
合作博弈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1)对联盟来说,整体收益大于其每个成员单独经营时的收益之和。
(2)对联盟内部而言,应存在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的分配规则,即每个成员都能获得不少于不加入联盟时所获的收益。
Ⅲ 博弈论和行为金融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内容摘要:本文从行为金融学与进化博弈论的发展历程分析出发,比较了这两门学科中关于有限理性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关键词:有限理性内容摘要:本文从行为金融学与进化博弈论的发展历程分析出发,比较了这两门学科中关于有限理性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进化博弈 在行为金融学和进化博弈论中都有关于有限理性概念,那么,这两门学科中有限理性的内涵是否一致,本文从这两门学科的发展历程来说明有限理性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行为金融学中的有限理性的内涵 由于传统的金融学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两大基石之上的,投资的目标是收益最大化,投资者之间无差别,他们都是对风险持厌恶态度的,并且面对不同资产的风险态度始终是一致的。但是,随着金融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无法用传统金融理论解释的异常现象;同时实验经济学研究表明,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投资决策时并不总是理性的,随着上世纪80年代心理学在研究人的非理性行为方面的重大发现,金融学便借鉴了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成果,对证券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有限理性行为及其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创新的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理论从心理学对人类决策行为的研究成果出发,比较圆满地解释了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一些无法用传统金融理论阐述的异常现象,比较切合实际的阐释了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并由此否定了传统金融学中的投资者完全理性的假设,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 经济心理学家Slovic提出以来,早已超出了生物进化理论的使用范围,现己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来解释并猜测人的群体行为。 行为金融学中的有限理性的表现 普遍的售盈持亏倾向 售盈持亏倾向,即投资者愿意卖出当前盈利的股票并继续持有亏损股票的心理倾向,行为金融理论称之为处置效应。 赵学军、王永宏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的售盈持亏倾向比美国投资者更严重;吕岚、李学通过卖盈比例/卖亏比例和持股时间检验表明,中国股市同样存在处置效应,与美国股市不同,中国股市的处置效应在年末相对增强,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比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更强烈;陈斌等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个体证券投资者处理套牢股票的方式方面,选择长期持有,直到解套的投资者为数最多,选择不断补仓拉低价位的投资者数量次之,而选择忍痛割肉者最少。上述对处置效应的研究反映了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倾向,这会削弱投资者对投资风险和股票未来收益状况的客观判定。 总体上存在过度自信倾向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定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等外因在其中的作用,这种心理偏差被称为过度自信。 李心丹、王冀宁和傅浩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发现投资者进行了一些并非能带来收益最大化的交易,在排除合法避税、流动性需求和平衡收益与风险等三个可能影响因素后确定我国个体证券投资者进行上述非理性交易的原因是对自己的能力过度自信,故我国个体证券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总体上存在过度自信倾向。 过度自信倾向对于投资者正确处理信息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影响。直接影响是,假如投资者有过度自信倾向,那么他们就会过分依靠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轻视公司财务表的信息;间接影响是,具有过度自信倾向的投资者在处理各种信息时,重视那些能增强他们自信心的信息,而忽视那些有损其自信心的信息,以至于不愿承认自己投资决策失误,这会导致售盈持亏、对某些信息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进行大量盲目交易等非理性行为。 显著的羊群行为倾向 羊群行为是一种非凡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拟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靠舆论,而不考虑自己拥有的信息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大量的投资者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或相近的股票,同时进出证券市场。中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着明显的羊群行为,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均表现十足。施东晖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建立了用以检验羊群行为的回归模型,并据此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政策干预频繁和信息不对称严重的市场环境下,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证券市场上的羊群行为使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和证券价格变化具有联动性和趋同性,从而导致个股价格变化和市场指数变化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引起大量的跟风和跟庄行为的出现,而这些行为往往被某些别有专心的庄家所利用,所以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大部分中小投资者成为庄家获取暴利的
Ⅳ 博弈论分哪几种啊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博弈论分类较多,如下:
1、一般认为,博弈主要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别在于相互发生作用的当事人之间有没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没有,就是非合作博弈。
从行为的时间序列性,博弈论进一步分为静态博弈、动态博弈两类: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或虽非同时选择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
通俗的理解:"囚徒困境"就是同时决策的,属于静态博弈;而棋牌类游戏等决策或行动有先后次序的,属于动态博弈。
2、按照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了解程度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完全博弈是指在博弈过程中,每一位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有准确的信息。
不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如果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信息了解的不够准确、或者不是对所有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都有准确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博弈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3、以博弈进行的次数或者持续长短可以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
4、以表现形式也可以分为一般型(战略型)或者展开型
5、以博弈的逻辑基础不同又可以分为传统博弈和演化博弈。
Ⅳ 博弈论和经济学的关系是什么
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在金融学、证券学、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从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3位博弈论专家开始,共有7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博弈论的研究有关,分别为:1994年,授予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约翰·海萨尼(J.Harsanyi)、普林斯顿大学约翰·纳什(J.Nash)和德国波恩大学的赖因哈德·泽尔滕(Reinhard Selten)。
以表彰这三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的重大影响。
(5)博弈论与区块链扩展阅读:
博弈论的应用
《孙子兵法》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经典博弈论著作,近几年由于博弈论在全球的大范围流行,出现了多部收集整理博弈论知识的书籍,如《博弈论的诡计》、《最神奇的博弈论定律》等。
中国经纬智库是最早研究新型博弈理论的民间智库之一,由理事宋雪峰牵头研究以公布的《多腿凳定律》《定量无穷大》《十字弓博弈基础》已经被引用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博弈论”与传统咨询工具相结合,可以帮助企业开启解决战略定位、股权分配、股权融资、价值塑造、商业模式等疑难杂症的新视角。
Ⅵ 请教高手:什么是运筹学、博弈论,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
一,博弈总论
博弈论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在经济学上博奕论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
什么是博弈论?古语有云,世事如棋。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博弈论是研究棋手们 “出棋” 着数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事实上,博弈论正是衍生于古老的游戏或曰博弈如象棋、扑克等。数学家们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通过建立自完备的逻辑框架、体系研究其规律及变化。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以最简单的二人对弈为例,稍想一下便知此中大有玄妙:若假设双方都精确地记得自己和对手的每一步棋且都是最“理性” 的棋手,甲出子的时候,为了赢棋,得仔细考虑乙的想法,而乙出子时也得考虑甲的想法,所以甲还得想到乙在想他的想法,乙当然也知道甲想到了他在想甲的想法…
面对如许重重迷雾,博弈论怎样着手分析解决问题,怎样对作为现实归纳的抽象数学问题求出最优解、从而为在理论上指导实践提供可能性呢?现代博弈理论由匈牙利大数学家冯·诺伊曼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立,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对于非合作、纯竞争型博弈,诺伊曼所解决的只有二人零和博弈--好比两个人下棋、或是打乒乓球,一个人赢一着则另一个人必输一着,净获利为零。在这里抽象化后的博弈问题是,已知参与者集合(两方) ,策略集合(所有棋着) ,和盈利集合(赢子输子) ,能否且如何找到一个理论上的“解” 或“平衡” ,也就是对参与双方来说都最“合理” 、最优的具体策略?怎样才是“合理” ?应用传统决定论中的“最小最大” 准则,即博弈的每一方都假设对方的所有功略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最大程度地失利,并据此最优化自己的对策,诺伊曼从数学上证明,通过一定的线性运算,对於每一个二人零和博弈,都能够找到一个“最小最大解” 。通过一定的线性运算,竞争双方以概率分布的形式随机使用某套最优策略中的各个步骤,就可以最终达到彼此盈利最大且相当。当然,其隐含的意义在於,这套最优策略并不依赖于对手在博弈中的操作。用通俗的话说,这个著名的最小最大定理所体现的基本“理性” 思想是“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 。
Ⅶ 博弈论与决策论有哪些区别
1、研究不同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决策论是研究为了达到预期目的,从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如何选取最好或满意方案的学科。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和决策分析的理论基础。
2、应用不同
“博弈论”与传统咨询工具相结合,可以帮助企业开启解决战略定位、股权分配、股权融资、价值塑造、商业模式等疑难杂症的新视角。
人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做出判断和决定的问题,也就是决策问题。所谓的决策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从多种不同的方案t|l选择某个确定的行动方案。
3、假设不同
决策者由于所处的环境和当时当地的条件所决定,既不可能找到一切方案,也不可能比较一切方案,因此事实上不可能进行最大化原则的决策。最大化原则仅仅存在于逻辑推理之中,而没有实践的价值。
博弈论研究的假设:决策主体是理性的,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完全理性是共同知识;每个参与人被假定为对所处环境及其他参与者的行为形成正确信念与预期。
Ⅷ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有什么关系
最近几年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一直很热门
首先区块链是建立去中心化的网络,所谓的去中心化,就是说这个网络不属于你也不属于我。
它属于所有人。
而人工智能是指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也就是说,“机器的自我学习”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思考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了。
首先我们要了解到,区块链目前可以简单的分为三个阶段。
而在前三个阶段中,都存在着:无法正真实现去中心化 、低扩展性、出块者获得的激励与全网的最佳收益不匹配、 网络总是以最大容量运行等问题。严重的浪费资源并降低效率。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将人工智能结合到底层公链技术当中,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答案是可以的!并且已经有团队研发,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度。
Velas 是一个通过人工智能(AI)优化的神经网络来增强 其共识算法,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优化的公链,致力于提高转账过程以及智能合约的 安全性、互操作性、和高度可扩展性。 Velas 采用通过 AI 增强的 DPoS 共识,在不 降低安全性和交易速度的情况下,完全实现去中心化。不光如此, AI 根据区块链的需求选择谁来抵押代币 ;Velas 只在需要时出块; 每 1 秒到每 2 分钟之间 ;可扩展性(可扩展至 30,000 TPS) ; 区块生产商是通过人工直觉选出的。
Ⅸ 倍多公有链是什么跟区块链有什么关系
公有链是指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进入到系统中读取数据、发送可确认交 易、竞争记账的区块链。公有链通常被认为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因为没有任 何个人或者机构可以控制或篡改其中数据的读写。
倍多公有链(以下简称 BOD)由英国开曼科技团队研发,基于区块链技术 构架打造分布式通证生态系统。它以去中心化的结构,通过智能合约,直接将整 个通证经济生态上的企业进行连接,实现价值的直接对接、无损流通和安全存储。 BOD 采用 PBF 和 TRXP 协议,运用 5G 切片技术为不同的应用场景提 供隔离的网络环境,使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根据自身要求定制功能与特性,提升 了分布式云存储及边缘计算能力。
BOD 采用创新的多层共识机制,设计和使用具有抗量子攻击特性的密码算 法,设计并实现基于改进 HashNet 的全新共识机制解决现有区块链基础设施 存在的问题。 BOD 信任的基础在于各方在平权、分散的网络中,独立地记账、验证过程。 各个参与者在公有链无门槛、自由出入、多方持有、多方维护的公共账本上独立 地记录、验证每一笔交易及合约。在共识机制的作用下,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有 可能成为会计(记账人),而在交易确认验证的机制下,每一个网络(全节点)都是 审计人。因此,BOD 是一个全球记账、全球审计的网络。共识机制保证了记账的随机性、分散性、不可伪造性,交易确认验证保证了记账的合法性,内在的经 济和博弈论原理又使记账人基于经济理性原则不会破坏整个系统。
Ⅹ 博弈论和经济学是什么关系
经济博弈论是指将博弈论知识用于经济问题的分析之中,如针对经济问题的种类、结构,构建出相应的数学博弈模型,用于描述、反映经济问题参与人的策略选择动机,以便寻找到己方的问题最优解(其实也是其他利益主体的最优解)。上述新老两个厂商争夺产品市场的例子就属于经济博弈范畴。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政府与消费者之间、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不断加强,以这些经济主体间的对抗、依赖和制约为研究前提和出发点的博弈论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例如,近一两年来,国家为了防范经济过热,央行适当调高了贷款利率,其目的是遏制各地过猛过热的项目建设。面对这一财政政策,各地企业,尤其是那些有当地政府支持的大中型企业,所选择的策略无非是与央行合作,减缩当前的投入,停止大型项目的审批;另一种策略就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维系其一己私利,置全国一盘棋的整体利益于不顾,大中型企业间暗自串通,继续上马新项目,妄图影响或架空中央的财政政策。于是,形成了政府与地方大中型企业之间的博弈,如何协调,如何处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此,无论在社会经济宏观层面,还是涉及到个人、经济组织的微观层面,博弈论的功用都是显而易见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博弈论的学习,使我们在分析经济现象和协调经济利益时,能够学着以战略的思维来统领我们的原则;以谋略的方式来做出我们的选择。随着我们进一步系统掌握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定能使我们在未来对抗性更强,竞争更激烈的市场活动中,思路更开阔,决策错误更少,活动效率更高,成功机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