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个人身份认证
㈠ 区块链如何带来个人数据保护“革命”
区块链如何带来个人数据保护“革命”
美国媒体当地时间17日晚间披露说,深陷滥用个人隐私数据丑闻的英国“剑桥分析”公司原本计划推出个人隐私数据存储服务,并通过区块链技术以加密货币的形式出售。个人信息加密货币化的概念其实并不新鲜,这个设想的关键在于每个人对个人信息的自主权。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个人数据保护“革命”。
大数据时代,个人的数据被认为是黄金般珍贵。个人数据泄漏令人担忧,但绝大部分人不可能因为害怕数据被收集而切断与互联网的联系,而现阶段有责任保管个人信息的企业、学校、酒店、社交网站等往往担责不力。专家们认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带有加密、信任、点对点、难篡改等特征的“中间件”,有望解决这个难题。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令个人数据掌控权从互联网公司转移到用户自己手中,使人人掌控自己的个人数据成为可能。通过它,用户个人数据可以与个人数字身份证相关联,用户可以选择数字身份证是匿名、化名或公开,还可以随时随地从任何设备访问区块链应用平台,控制他们的互联网个人数据。
举例来说,某人的身份证号码在区块链上的信息可能被转换为一串密文,人脸图像信息也被加密。他在酒店办理入住时,仅需通过应用将身份证号码密文发送给酒店,酒店将信息同区块链应用上的加密数据比对,不需要知道他的任何真实信息,但只要加密数据比对结果相符就可以保证入住。
与此同时,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开发需要大量用户数据资源,用户可以将个人数据作为加密货币选择性出售,同时收到一定回报。例如,如果电商需要用户数据开发一个新应用,用户可以选择出售自己的购物历史数据,但自己的地址账号等信息仍可以保密。
在基因测序领域,区块链应用已经开始让传统基因测序公司出售个人数据的“生财之道”受到挑战。
近年来,面向普通人的基因测序服务备受追捧。以美国“23与我”染色体生物技术公司为例,消费者仅需不到100美元和几口唾液就能得到家族遗传信息,如果再付80美元,就能在原始数据基础上获得遗传健康风险等方面的深度解析。然而这家企业并不满足于测序服务收入,还将自己掌握的数百万份客户遗传数据分类打包卖给制药公司,仅2015年初出售的帕金森病数据就高达6000万美元。不少类似的生物技术公司一边从消费者获得服务收入,一边转卖消费者的数据“挣双份钱”。
今年2月,美国哈佛大学遗传学家乔治·彻奇创建了“星云基因”公司,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打破这个格局。该公司计划以低于1000美元的价格完成全基因组测序,这一费用由客户承担,作为回报,客户在直观了解自身遗传信息对应疾病风险的同时,也拥有对测序数据的自主权。遗传信息将通过区块链技术保障安全,同时加密货币化,按照顾客的意愿进行存储出售等交易。
这家公司计划推出一种“星云币”作为交易媒介,顾客可以将自己的遗传信息兑换为“星云币”,也可以用“星云币”支付自己的测序费用,制药公司可以用传统货币购买“星云币”来获得普通人的遗传信息数据,整个交易买卖过程都通过区块链平台完成,加密透明且安全。
彻奇表示,在综合测序花费、遗传信息保护、数据管理及基因组大数据处理等多方面因素后,区块链技术让更多人真正地“拥有”自己的遗传信息。
㈡ 区块链实名认证了好多个他们能拿这个去贷款吗
肯定不可以,因为区块链本身并无价值,就和比特币似的,国外部分国家认可,可以当货币使用,可中国并不认比特币,在中国比特币价值就是零,你说区块链能贷款么。
㈢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身份验证是怎样的
具体大概就是对用户输入的身份证及驾驶证信息进行验证,将通过验证的身份证及驾驶证信息标识为有效,将没有通过验证的身份证及驾驶证信息标识为无效,更多精彩应用问题可以关注中芯区块链服务平台,进行实时了解
㈣ 链人app是不是骗局 使用过程中需要实名认证,身份证件照,以及手持证件照。
明显就是一个骗局,一个打着区块链幌子搞传销的骗局,千万不要充钱进去做会员!!千万不要充钱进去做会员!!千万不要充钱进去做会员!!理由就是充299做白金会员,字面上写是一年,实际上只有一个月,为什么呢?因为第二个月开始没有贡献值,收益会下降到10%,也就是每天只有30E钻的收益,按照现在一个E钻一毛钱来算,一天3块钱一个月90块(以后折算成人民币会越来越低甚至会崩盘),他们兑换商城上面的货价格全部标得很高,淘宝价十几块的东西在上面标一百多块,溢价十倍,简单来说就是你充了会员,每天不停的挖矿,一个半月后才可以换一个价值十几块钱的东西,听我说完之后充不充自己来决定。然后再跟你们说说他们现在的套路,为什么说到第二个月开始没有贡献值,收益会下降到10%?因为他们要准备推出钻石会员了,所以利用贡献值来把白金会员废了,而贡献值是通过拉人头才有的,意思就是你不帮他拉人头,你充的299等于白充了,这是赤裸裸的在搞传销!!再说一下他们兑换商城的现状,里面的商品全部都没有库存,即使你有再多的E钻也换不到东西
㈤ 数字身份的类型
数字身份,是指通过数字化信息将个体可识别地刻画出来,亦理解为将真实的身份信息浓缩为数字代码形式的公/私钥,以便对个人的实时行为信息进行绑定、查询和验证。数字身份不仅包含出生信息、个体描述、生物特征等身份编码信息,也涉及多种属性的个人行为信息。比如,微信、Facebook存储着社交信息,支付宝、亚马逊存储着交易信息,游戏、视频软件存储着娱乐信息等等,这些不同属性的信息都是个人数字身份的一部分。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获取和存储的媒介众多,人们的数字身份信息也相对分散,只有属性越全面,身份信息才越完整;通过不断整合新的数字身份信息,对用户实现一个更为全面的刻画。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数字身份的重要性也在急剧上升。作为目前我国相对比较成熟的应用之一,身份认证主要是将个人行为与公安机构的身份证信息绑定,填充上手机、照片、社交、购物、运动等信息,实现相关证件的第三方核实验证。
身份认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身份认证采用身份证件,其特点是线下身份认证,属于身份认证1.0;eID、CTID的出现,利用中心化数字认证技术,特点是线上单点身份认证,属于身份认证2.0;区块链数字身份采用区块链认证技术,其特点是线上联合身份认证,是可承载未来数字时代的身份认证服务的网络平台,属于身份认证3.0。
㈥ 区块链数字身份如何验证
应该填写个人的身份信息,实名制,头像昵称,手机号,支付宝,扫脸,还需支付一元钱,即可身份验证
㈦ 区块链交易不是匿名的吗为什么交易所需要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源于KYC制度。首先来说一下什么是KYC,KYC(know-your-customer)是金融业的一种基本制度,传统金融机构会要求客户提供身份证明、所在地、工作证明、收入等信息,主要是为了遵守反洗钱和打击恐怖主义融资规则(AML-CFT),而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要求相对低一点,一般只需要实名认证即可。
普通用户都是通过交易所进行加密货币交易,中心化的交易所基本都要求进行KYC,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不需要KYC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但用户少、流通性差,和中心化交易所相比还是非主流的存在(币安DEX虽然是去中心化交易所,但也是要KYC的)。这也导致KYC成为用户进入加密市场必须经历的步骤。
很多人对此产生怀疑,KYC是否违背了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精神,自己的KYC资料会不会被滥用?笔者认为这两点并不矛盾,加密货币虽然是去中心化的,但交易所本身并非如此,在现在这个混乱的币圈,KYC还是很有必要的。
交易所进行KYC的目的是确保只有符合条件的人才可以使用某项服务,防止未成年人、非法分子或来自不提供服务国家的用户使用。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交易所并不需要KYC,当时加密市场还很弱小,并未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然而随着加密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壮大,政府已经不能再继续无视下去了,各国监管机构纷纷出台政策,打算把加密货币行业纳入传统金融监管领域。作为加密货币合规化的代价就是必须遵守严格的KYC/AML-CFT规定。
加密货币的匿名性和跨国流通让其非常适合用于各种非法活动,这也是反加密人士抨击比特币的一个非常有力的借口。Libra听证会期间,特朗普和美国财政部长都重点提过这个问题。AML-CFT规则就是一套用来防止被恐怖主义融资和洗钱等非法活动的犯罪分子利用的体系。
当然交易所实行KYC并不完全是政策原因,安全因素也是一大动力。如果交易所允许任何人在不验证身份的情况下进行交易,会很容易吸引犯罪分子,成为洗钱和诈骗的苗床。在KYC之后,交易所可以掌握用户的真实身份,出问题后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到他们,有利于打击犯罪和保护用户资产安全。
KYC还有一个作用是抑制羊毛党和虚假账户。为了拉新和活跃用户,很多交易所都有空投、邀请返佣和交易大赛等各种活动。没有KYC的话,羊毛党可以通过接码平台近乎零成本注册大量账号,而KYC则将这个门槛提高了很多,这也是现在很多平台打击刷号大军的方式。
既兼顾隐私性,又做到KYC的方法现在还不存在。为了保证交易所和客户的利益,可以预见,现在的KYC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继续存在。
作为用户我们只能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为了尽可能保障KYC资料的安全,务必选择有保障的大交易平台,这些交易所本身的KYC体系更加完善,相对来说更安全一些。此外,在提交KYC资料之前可以在图片上添加水印和时间戳等信息,这样即使泄漏危害有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