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发展原则
A. 区块链的3.0时代,区块链+app到底该怎么玩
如果说比特币代表着区块链1.0版本,向世人证明了数字货币可以实现。那么以太坊则代表了区块链2.0版本,让大家知道了更多区块链的玩法,去中心化应用和智能合约。2018年则将是区块链进入到3.0的阶段,应用和场景落地将是区块链的核心,各个行业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将如雨后春笋一般涌出,这将是区块链发展最后一段的早期红利期。区块链技术应用带动的人才需求已经越来越大,区块链技术人才已成为职业新贵,备受争抢,并且还拥有令人羡慕的高薪。
是否形成有意义的大规模共识:区块链的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通过公开账本记账并且通告全网,可以有效形成大规模共识。而现在很多项目,完全没有必要形成全网共识,有些只是为了搞众筹,发代币,项目的区块链共识都是没有意义的。这个模式是否有网络效应:网络效应的意思是,一个项目会随着项目用户越来越多而越值钱,因为项目的价值并不在用户本身,而是用户之间的连接网络。比特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用户节点越多,节点之间的链接就会是指数级增长,比特币的整个生态就更有价值。
当然除了这几点,还有很多判断项目的基本原则,例如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实力的团队,项目解决痛点问题等等。
B. 区域块产业应用原则有哪些
产业区块链的应用原则
1、是否需要一个强信任环境?
当你的企业需要与其它相关企业进行某一个商业合作的协同、交易、数据传递时,而这些协同、交易、数据传递过程中是否有比较强的信任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应用。
如果说在这些商业活动中,你的企业是一个绝对的强信用主体,商业伙伴几乎可以无条件相信你的企业,也不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防止你的企业在商业活动中进行作弊、造假、改数据以及几乎没有交易对手方风险,那么可能中心化的服务会是更好的选择。如果并不完全是,那么区块链可以作为一个可考虑的架构。
2、是否可以降低信息披露的成本?
当你的企业在一个较为可信的商业生态中作为话语权较大的企业,比如供应链里的核心企业,一级供应商,那么在与其它商业伙伴交易的时候是否需要较多的成本用于自证清白、向合作伙伴披露相关的信息用于消除风险与合规,也是一个重要的应用原则。
如果在业务环境中处于主导权,同时又是服务型企业,如第三方公司,产业平台,那么区块链可以显著的降低自证清白的成本,以及更加透明、更加直观、也更数字化。
3、区块链架构是否有利于扩宽商业边界?
当你的企业开始使用区块链,并拥有一定的节点生态之后,在链上的商业活动也能够让生态内的环境更为可靠后,如果可以继续拓宽商业边界,让原本一些由于数据不信任、交易对手信息不充足等原因无法合作的合作伙伴和业务模式可以在构建好区块链中开展业务,比如核心企业的信用下沉、跨供应链的应收账款等,那么区块链会成为一个开拓商业边界的手段。
C. 重庆金窝窝网络科技的区块链技术把握了哪些运用原则
如今的区块链技术概括起来是指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其实,区块链技术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全新的技术,而是多种现有技术(如加密算法、P2P文件传输等)整合的结果,这些技术与数据库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数据记录、传递、存储与呈现的方式。
D. 金窝窝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对于区块链这一个词的火起来,它的原理最近被很多人谈起,区块链显然已经被许多人神化,好像各行各业都可以用区块链技术,不过某种程度上,它却像个黑盒子,大家都知道区块链具有许多特性跟好处,却不清楚它到底怎么做到。其实,只要你了解了区块链原理就不用这么踌躇了。
其实区块链并非单一创新技术,金窝窝提示区块链是将许多跨领域技术凑在一起,包括密码学、数学、演算法与经济模型,并结合点对点网路关系,利用数学基础就能建立信任效果,成为一个不需基于彼此信任基础、也不需仰赖单一中心化机构就能够运作的分散式系统。
E. 为什么说区块链发展是现在的必然趋势
因为21世纪是科技引领潮流的时代,虚拟世界开始对整个现实世界进行了重构,信息互联网必将向价值互联网转移,所以区块链也就应运而生,随之运营而生的还有沃特量子社区。沃特量子社区的团队由美国、台湾、马来西亚、中国的区块链和金融领域的精英专家等组成。包含多位资深技术专家:前微软技术中心首席架构师、前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服务部资深经理、前微软金融服务资深顾问、全球区块链技术专家团队等,可以说在区块链这方面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F. 区块链如何保证使用安全
区块链项目(尤其是公有链)的一个特点是开源。通过开放源代码,来提高项目的可信性,也使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但源代码的开放也使得攻击者对于区块链系统的攻击变得更加容易。近两年就发生多起黑客攻击事件,近日就有匿名币Verge(XVG)再次遭到攻击,攻击者锁定了XVG代码中的某个漏洞,该漏洞允许恶意矿工在区块上添加虚假的时间戳,随后快速挖出新块,短短的几个小时内谋取了近价值175万美元的数字货币。虽然随后攻击就被成功制止,然而没人能够保证未来攻击者是否会再次出击。
当然,区块链开发者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一是使用专业的代码审计服务,
二是了解安全编码规范,防患于未然。
密码算法的安全性
随着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将会给现在使用的密码体系带来重大的安全威胁。区块链主要依赖椭圆曲线公钥加密算法生成数字签名来安全地交易,目前最常用的ECDSA、RSA、DSA 等在理论上都不能承受量子攻击,将会存在较大的风险,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能够抵抗量子攻击的密码算法。
当然,除了改变算法,还有一个方法可以提升一定的安全性:
参考比特币对于公钥地址的处理方式,降低公钥泄露所带来的潜在的风险。作为用户,尤其是比特币用户,每次交易后的余额都采用新的地址进行存储,确保有比特币资金存储的地址的公钥不外泄。
共识机制的安全性
当前的共识机制有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PoW)、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PoS)、授权权益证明(Delegated Proof of Stake,DPoS)、实用拜占庭容错(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PBFT)等。
PoW 面临51%攻击问题。由于PoW 依赖于算力,当攻击者具备算力优势时,找到新的区块的概率将会大于其他节点,这时其具备了撤销已经发生的交易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攻击者也只能修改自己的交易而不能修改其他用户的交易(攻击者没有其他用户的私钥)。
在PoS 中,攻击者在持有超过51%的Token 量时才能够攻击成功,这相对于PoW 中的51%算力来说,更加困难。
在PBFT 中,恶意节点小于总节点的1/3 时系统是安全的。总的来说,任何共识机制都有其成立的条件,作为攻击者,还需要考虑的是,一旦攻击成功,将会造成该系统的价值归零,这时攻击者除了破坏之外,并没有得到其他有价值的回报。
对于区块链项目的设计者而言,应该了解清楚各个共识机制的优劣,从而选择出合适的共识机制或者根据场景需要,设计新的共识机制。
智能合约的安全性
智能合约具备运行成本低、人为干预风险小等优势,但如果智能合约的设计存在问题,将有可能带来较大的损失。2016 年6 月,以太坊最大众筹项目The DAO 被攻击,黑客获得超过350 万个以太币,后来导致以太坊分叉为ETH 和ETC。
对此提出的措施有两个方面:
一是对智能合约进行安全审计,
二是遵循智能合约安全开发原则。
智能合约的安全开发原则有:对可能的错误有所准备,确保代码能够正确的处理出现的bug 和漏洞;谨慎发布智能合约,做好功能测试与安全测试,充分考虑边界;保持智能合约的简洁;关注区块链威胁情报,并及时检查更新;清楚区块链的特性,如谨慎调用外部合约等。
数字钱包的安全性
数字钱包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安全隐患:第一,设计缺陷。2014 年底,某签报因一个严重的随机数问题(R 值重复)造成用户丢失数百枚数字资产。第二,数字钱包中包含恶意代码。第三,电脑、手机丢失或损坏导致的丢失资产。
应对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确保私钥的随机性;
二是在软件安装前进行散列值校验,确保数字钱包软件没有被篡改过;
三是使用冷钱包;
四是对私钥进行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