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王建区块链
① 历史上唯一在地上的皇陵是什么永陵是谁的陵墓
陵墓一般都是修建在地下的,我国古代的帝王陵墓,基本上都是在地底下、山里,外面有山林的保护,而里面就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宫殿。但是在历史上,却有一个皇帝选择了与别的皇帝都不一样的道路,那就是他在地上修建了自己的陵墓,永陵。永陵也是唯一一个地上皇陵,它到底是谁的陵墓?为什么要建在地上?
永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
永陵博物馆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907─967年)前蜀国开国皇帝王建(847─918年)的陵墓(2006年前叫做王建墓,后期改名永陵博物馆),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城区的金牛区主干道永陵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国务院公布)。
成都永陵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史称“永陵”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发现于1940年,发掘于1942年,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正式对外开放,1990年成立博物馆。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地上皇陵。
墓内石刻精美绝伦,出土玉器、银器巧夺天工、堪称文物精品。前后蜀灿烂历史文化在承唐启宋进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成都永陵也成为反映中华文明盛世辉煌的重要代表遗存之一。
永陵博物馆是国家专题性博物馆,园林环境优雅、鸟语花香。陵墓墓室、文物展览每日对中外游人开放。博物馆内设有茶园,是成都最负盛名的品茶胜地。还特设有蜀宫器乐演奏表演,以满足中外游人的需要。
王建是唐末五代时期封建统治者中的杰出代表。他勤政、谋勇兼备、尊重人才知人善任、容纳直言、廉恭俭素、仁爱士卒、劝课农桑发展生产,政绩绰著。在王建励精图治之下,前蜀国成为当时社会最稳定,国力最强的国家。都城成都也成为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
永陵,是中国五代十国前蜀(公元907-925年)皇帝王建的陵墓。
王建(公元847-918年)字光图,河南舞阳人,平民出身,青年从军,智勇兼备,曾任宫廷禁军将领。在唐末军阀的混战中,逐步据有四川大部及重庆、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以及湖北西部一带地区。公元907年唐亡,王建称帝,建都成都。前蜀的建立,使蜀地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与文化在唐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公元918年,王建病逝。其幼子王衍继位后,荒霪失政。公元925年,前蜀为后唐所灭。
永陵陵冢呈半球形,直径约80米,高约15米。陵冢*缘有9层保顶(地下4层,地上5层)永陵地宫为纵列式券拱顶砖石结构(内石外砖),平面布局分前、中、后三室,全长23.4米,最宽处6.1米,最高处6.4米,三室之间以木门作间隔,中室设棺床,上置棺椁,后室安放王建石刻真容像。地宫前面一段券拱建筑,系20世纪50年代为保护地宫而增修。永陵文物有三大特点:永陵是迄今所知唯一的陵墓室修筑在地表之上的地上陵,历时千年完好无损,堪称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例典范。
地宫中室棺床四周雕刻的“二十四伎乐”,神形兼备,精美绝伦,生动地再现了唐五代时期的宫廷乐舞场面,是我国五代石刻的经典之作和研究古代乐舞的极宝贵资料。永陵随葬品中,如“玉大带”、“谥宝”、“哀册”等,皆为稀世之宝。
永陵及其文物具有崇高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② 求五代十国中前蜀的详细资料
前蜀(907年——9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由王建建立的封建割据政权,十国之一。前蜀疆域辽阔,东控荆襄,南通南诏,西达维州(今四川理县),北过秦州(今甘肃天水),占领了今天四川、湖北、陕西以及甘肃大部,贵州全部以及云南部分地区,方圆数千里。
前蜀是唐朝的“蜀王”、西川节度使王建在成都建立的,早在891年,王建就开始统辖全川。
王建原为唐忠武军将领, 后入为禁军, 光启二年 (886),出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大顺二年(891) 攻占成都,据西川。乾宁四年(897),占有东川梓(今四川三台)、渝(今重庆)诸州,遂有全蜀之地。天复二年(902)取山南西道(今陕西汉中)。
903年,唐昭宗封王建为蜀王。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王建不服后梁统治,建国号“蜀”,史称“前蜀”,定都成都。917年,行刘备在成都称汉故事,改国号为汉,次年又恢复国号蜀。
前蜀初年,王建励精图治,开拓疆土,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在拥有沃地千里、丰饶五谷的成都平原的情况下,前蜀的经济、文化、军事大大的发展,成为了当时的一个强国。
唐末大乱,不少世族、文人投奔蜀土,王建多加录用,有的被任为宰相,但实权常由宦官和王建养子掌握,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有时互相厮杀。永平三年,太子元膺便在一场斗争中被杀。光天元年 (918),王建死,子王衍(899~926)继位。
可是继承人王衍奢 侈无度,残暴昏庸,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也贿 赂成风,政 治十分腐朽。
同光三年 (925),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蜀,王衍降,前蜀亡。后来,王衍被送赴洛阳中途被杀。
王氏父子共统治两川35年。
③ 前蜀高祖王建是不是皇帝闽太祖王审知是不是皇帝
王建和王审知都是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地方割据政权的统治者,正因为他们不像朱元璋那样建立大统一的王朝,所以才有讨论他们是不是皇帝的问题。另一方面,前蜀高祖王建和闽王王审知虽然都是地方割据政权的统治者,但是他们两人在唐朝灭亡后对待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的立场上又有所不同,所以他们两人又是同中有异的。
虽然王建和王审知两人在对待后梁政权的立场有所不同,但他们两人都是很有作为的统治者,在任期间励精图治、与民休息,为属地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所以,此二人虽非大统一王朝的皇帝,但在各自辖区他们胜似皇帝。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认同请点赞、关注,如有错漏欢迎指正。
④ 王建的简介
王建(?~~~313年),十六国时期巴西(今重庆西部)人。
⑤ 迪肯区块链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迪肯区块链科技是一个全球性区块链技术提供商,主营区块链技术研发、应用落地等业务,包括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建设、全球化的加密权益通证交易平台、无网络依赖的数据基站建设等区块链的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同时成立了迪肯区块链商学院,致力于在区块链领域提供教学培养、人才输出服务。
法定代表人:王建
成立时间:2018-03-14
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00103010365678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重庆市渝中区经纬大道789号16层
⑥ 王建是哪个朝代的人呐
王建
五代十国人
从开明到昏庸的王建
少年无赖
王建,许州(今河南舞阳)人,字光图。年轻时是个无赖之徒,杀牛、偷驴、贩卖私盐,在百姓眼里是个不务正业的人,大家都很讨厌他,正巧他姓王,又排行第八,所以乡里人给他起了一个不好听的外号:贼王八。
虽然名声极坏,但王建的相貌却很出众,人也很强壮,在战乱时期,他也和其他人一样投军去了,他先参加了本地的忠武军,等秦宗权重金招募勇士的时候他又投奔了秦宗权,不久就升为队长。
护驾立功
黄巢攻占长安后,唐僖宗被迫出逃,到了蜀地。秦宗权开始让监军杨复光率领鹿晏弘等将领一起镇压黄巢起义军,击溃黄巢后,杨复光将所率八千军队分成八都,每都一千人,王建和鹿晏弘都被任命为都将。杨复光死后,鹿晏弘就率领八都人马到成都护驾。后来,王建和鹿晏弘发生了矛盾,鹿晏弘就领一部分军队向东发展去了,王建比他有点远见,他和晋晖、韩建等人领兵直接去投靠唐僖宗。正愁无人救驾的皇帝大喜过望,先重赏了他们,然后又将他们率领的军队分为五都,赐号“随军五都”,让他们归最高统帅观军容使田令孜指挥,田令孜是个掌握重权的宦官,他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就将王建他们五人全部收为养子。
等长安收复后,唐僖宗又回到了故都,王建等人因为护驾有功,被任命为禁军的将领,负责宫廷的护卫。当初投奔唐僖宗这一步算是走对了,王建在皇帝身边积累了很丰富的军事和政治经验。
安定的日子并没有太长,田令孜因为和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争夺盐利,王重荣便联合河东兵进攻长安,唐僖宗只得再次出逃,先到了凤翔(今陕西凤翔),后又转到兴元(今陕西汉中),王建被任命为清道使,担负起保护玉玺和唐僖宗的重任。逃亡途中,山中的栈道被火烧得几乎要断了,浓烟中路也看不清了,王建就奋不顾身地冲在前面,为唐僖宗开路。休息的时候,唐僖宗累得枕着王建的腿就睡着了,唐僖宗醒来后,见王建为保护他自己也没有休息,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当即脱下御衣赐给了他。
占据西川
到了兴元,田令孜心里害怕唐僖宗惩罚他,因为他觉得这次皇帝的出逃和他有很大的关系,于是就主动提出来去他弟弟西川节度使陈敬宣军中去任监军。田令孜走后,宦官杨复恭接任了观军荣使的职务,王建被他视为和田令孜一伙的人,于是把他调出京城,到外地去当了一个小刺史。王建的刺史任地是蜀地的壁州(今四川通江),当地是个民族杂居的地方,有个溪洞部落骁勇善战,王建便将他们收归自己属下,扩建成了一支八千人的部队,王建以此为资本,又攻下了附近的两个州:阆州(今四川阆中)和利州(今四川广元),这样他的地盘就逼近了西川的地界。
当时的川蜀分为两部分,即东川和西川,东川被顾彦朗控制,西川就是王建养父田令孜的弟弟陈敬宣的领地。王建想向四处发展,就势必和他们发生磨擦。但他和顾彦朗早在长安一带作战时就有了一些交情,所以王建暂时无法用兵,只好静观事态发展,等待时机。
没等王建行动,陈敬宣就坐不住了,他非常担心王建对西川构成的威胁,就和田令孜商量对策,田令孜不慌不忙地说:“王八,是我的儿子,没什么可担心的,他现在做贼也是被迫不得已。只要我写封书信派人送去,他便自会过来投奔在你手下。”正愁没机会发展的王建看见养父的书信,非常高兴,立刻派人去告诉顾彦朗:“监军阿父来信招我去,我很想去成都看望阿父,只要能在陈敬宣手下得到一个大郡我就很满足了。”王建将自己的家属委托顾彦朗照顾,就领兵三千出发了。
还没等他到成都,陈敬宣就反悔了,西川的参谋李义提醒陈敬宣:“王建乃是一个有虎狼之心的奸雄,一心想夺取他人的土地,等他来了,公打算怎样任用?他来了也不会长期安居在公的手下,假如让他做名将校,恐怕对您极为不利!”陈敬宣听信了李义的话,下令前方阻挡王建。远道而来疲惫不堪的王建听说后,勃然大怒,领兵就攻陷了汉州(今四川广汉),然后挥师直指成都。到了城下,田令孜上城墙劝慰王建,王建在城下跪下大声说:“现在已经没有归路了,我今天辞别阿父去做贼啦!”
王建又派人请顾彦朗来援助他,东川军队到了之后,王建指挥大举攻城,但成都城墙坚固难攻,苦战三日也没能攻进城内,王建没有恋战,下令撤兵,以汉州为根据地,向四处发展。后来,王建又一次兵临成都,但这时的顾彦朗怕王建占领成都后对自己也构成了威胁,就出了个主意,他对王建说:“我在军中时,看见用兵的人如果不用天子的名义,大家就不容易团结。现在我们不如向皇帝奏报陈敬宣的罪行,让朝廷另派大臣来统帅,我们一同辅佐他,那样或许能有所收获。”
等宰相韦昭度奉命到达后,陈敬宣又拒绝交出兵权,韦昭度指挥王建和顾彦朗攻成都也没能成功。王建见韦昭度来也没能如愿,他不愿受他管制,于是劝他回去辅佐皇帝办大事,陈敬宣只是个小问题,由他自己处理就足够了。韦昭度犹豫不决,王建就使出流氓式的手段:暗中命人将韦昭度的亲信属吏抓住杀死,然后割碎吃了。王建却对韦昭度说军士饥饿,要以此为食,吓得韦昭度把印信交给了王建就启程回去了。王建又亲自送行,还和韦昭度洒泪而别,戏演得很像,五代时期许多称帝的人都演过哭戏,比如朱温派人杀死唐皇帝后大哭,以示自己无过。
有了节度使的印信,王建出兵四处征讨,打得理直气壮,在解决了周围的地区之后,王建又率兵来攻已经是一座孤城的成都。在田令孜的说合下,陈敬宣只得出城投降。王建终于如愿进入成都,他没有饶恕陈敬宣,给他扣上一个谋反的罪名杀死了,就连他的养父田令孜他也没有放过,先是告发他私通凤翔的李茂贞,然后关进牢房将他饿死。
西川已经到手,王建不知足地又打起了东川的主意。但顾彦朗毕竟对自己有恩,况且又帮助他攻打成都,还有,他和顾彦朗有姻亲关系,更让他难以发兵。但不久顾彦朗病故,他的弟弟顾彦晖继承了他的职位。割据凤翔的李茂贞这时和顾彦晖结盟,共同对付王建,这给王建提供了出兵的机会,于是他发兵进攻东川,但顾彦晖有李茂贞的支援,王建一时无法取胜,双方对峙起来。
称霸两川
王建一方面发展生产,一方面寻找时机吞并东川,几年后,时机果然来了。李茂贞和顾彦晖有了隔阂,顾彦晖竟然慌不择路地向王建求救来了,王建忙不迭地派兵出征,在打败李茂贞的军队后,顺便将东川的统治中心梓州(今四川三台)也占领了,顾彦晖被俘后自杀。
西川和东川都到手了,王建的目的终于达到了。王建的军队战斗力很强,纪律严明,所向无敌,有意思的是他的军中还有很多隐语,比如剑叫做夺命龙,枪叫做肩二,弩叫百步王,箭叫飞郎,鼓叫圣牛儿,锣叫响八。
这时的中原地区正是朱温和李茂贞争夺控制唐昭宗的时候,朱温发兵围困凤翔,李茂贞挟持唐昭宗在凤翔城内抵抗。王建也趁机大捞好处,对朱温他痛斥李茂贞,对李茂贞他又鼓励他坚守,必要时他王建会出兵相助。事实上他却趁李茂贞无力他顾的有利时机把李茂贞的许多领地都占去了。等朱温撤退后,李茂贞也没法再收回了。
王建向北得了些好处后,又趁人之危占领了东面荆南的四州。这年荆南节度使死后内部发生战乱,王建便趁机出兵攻占了和东川相临的夔州(今重庆奉节东)、施州(今湖北恩施)、忠州(今重庆忠县)和万州(今重庆万县),又大大扩充了领土。第二年,唐朝廷封王建为蜀王,等于承认了他在两川的地位。
朱温称帝的时候,派使者去见王建,想让他归附,王建没有答应,反而四处散发檄文讨伐朱温,其实也是做做样子,根本没有出兵。几个月后,在当年的九月,王建也学着朱温的样子在成都称帝,建国号蜀,后来曾改为汉。为和以后孟知祥建立的后蜀区别,史称前蜀。
为民做好事
王建在称帝之后,也做了一些好事,他在蜀地下诏劝农桑,发展生产,命令官吏不得侵扰百姓,以使他们能安居乐业。政治上的成就来自于王建对文臣的重视和重用。他对于唐朝大臣的后代都予以重用,而且礼遇很重,属下有人提出这样有点过分,但王建却说:“你们这些人见过什么,当初我在禁军时,负责宫门守卫,见皇帝对待翰林学士的态度比一般人的朋友关系还要亲密,现在我对待文臣只是当初皇帝的百分之一,又怎么说过分呢!”因为礼遇文臣,所以对于他们的意见王建也经常听从。对于凤翔的态度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属将们见李茂贞的力量削弱了许多,就极力主张趁机夺取,王建问节度判官冯涓,冯涓说:“用兵要慎重,不能任意地消耗国力,使民遭难。现在梁晋争雄,假如两家以后合为一处,发兵攻蜀,即使诸葛亮再生也不能阻挡。而凤翔是蜀地的屏障,不如与之和亲通婚,无事就务农练兵,坚守疆界,有事则静观其变,待机而动,这样可保万无一失。”王建听从了冯涓的意见,实行保境安民的政策。后来冯涓还劝谏王建,罢去了一些重赋。当时其他人不敢说,冯涓就趁一次给王建祝寿的机会献颂表,表中先颂功德,然后再说百姓疾苦。王建看后赞叹道:“像君这样忠谏,功业就没什么可担忧的了!”接着王建便下令减轻了赋税。
还有一次,王建登上兴义楼,有个和尚挖出一只眼珠献给王建,王建感动得下令供一万名僧人饭食相报。翰林学士张格阻止说:“小人无故自残,赦免他的罪过已经是宽恕了,不应该再这样重赏饭食,导致不良风俗泛滥。”王建听了醒悟过来,就收回了成命。
凭借着内部安定,以及地势易守难攻,王建才能和后梁对峙,毫不示弱。后梁派使臣到前蜀,官文落款是“大梁入蜀之印”,将前蜀当夷狄等落后的少数民族对待,王建很生气,后来朱温被杀,王建派使臣去吊唁,在后梁办丧事的时候也不忘报当初的一箭之仇,王建的落款是“大蜀入梁之印”。
儿子荒淫 前蜀灭亡
王建死时七十二岁,庙号高祖。他的儿子王宗衍继位,即前蜀后主。后主不如王建,既奢侈又荒淫,每天和太后、太妃到大臣家里游玩,吃喝作乐,太后和太妃又经常卖官取财。后主喜欢艳体词,还搜集二百首编成《烟花集》。有一次他见一个民女貌美,也不管人家就要出嫁强夺过来霸占,然后赐给夫家帛一百匹,被夺走心上人的未婚夫气得恸哭而死。
后唐李严出使前蜀,见蜀国衰败,王宗衍荒淫无度,就回去建议攻打前蜀。结果郭崇韬只用了七十天就灭了前蜀,王宗衍献城投降,后来也被杀于长安。
⑦ 锋刃王建中是什么身份
国民党。
沈西林是国民党,沈西林的身份是公开的,而王建中帮沈西林,因此他也是国民党。
《锋刃》是由中央电视台、国安影视中心、贵州广播电视台、重庆广播电视集团、东阳华海时代影业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⑧ 张强曾经和王建、李彬去过重庆和成都。”对这句话中两个“和”分别做什么
一个是两个人。一个是两个城市。这就是人名和城市之间的区别。
⑨ 求五代十国中前蜀的详细资料
前蜀,五代时十国之一,907——925年,王建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三十五年。
王建原为唐忠武军将领,后入为禁军,光启二年(886),出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大顺二年(891)攻占成都,据西川。乾宁四年(897),占有东川梓(今四川三台)、渝(今重庆)诸州,遂有全蜀之地。天复二年(902)取山南西道(今陕西汉中)。三年,唐封王建为蜀王。后梁开平元年(蜀仍称天复七年,907)王建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前蜀永平五年(915),王建又取秦(今甘肃秦安北)、凤(今陕西凤县东)、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康县)四州,扩境至大散关。天汉元年(917),王建改国号为汉。次年,复号为蜀(见前蜀高祖王建)。
唐末大乱,不少世族、文人投奔蜀土,王建多加录用,有的被任为宰相,但实权常由宦官和王建养子掌握,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有时互相厮杀。永平三年,太子元膺便在一场斗争中被杀。光天元年(918),王建死,子王衍(899~926)继位。
前蜀建立后,很少有大规模战争,社会生产基本上能正常进行,但王建统治时赋税已很繁重。王衍奢侈荒淫,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也贿赂成风,政治十分腐朽。同光三年(925),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蜀,王衍降,前蜀亡。后来,王衍被送赴洛阳中途被杀。
历代君主
1、太祖明惠帝(王建)
907—918
【天复】901—907(唐朝年号)
【武成】908—910
【永平】911—915
【通正】916
【天汉】917(改国号为“汉”)
【光天】918(复“蜀”国号)
2、后主(王衍)
918—925王衍
【乾德】919—924
【咸康】925*用唐天复年号。
⑩ 请教王建高丽的具体历史
丽太祖 - 高丽太祖
(877年-943年;在位期间:918年-943年),姓王讳建、字若天(약천),是中世纪时东亚朝鲜半岛国家高丽的开国君主。有关他的生平不详,现存有多种说法。不过,已知他应该是开城出生。他原是后高句丽建国者弓裔的将领,家族是朝鲜半岛西南岸专门作贸易和商业活动的豪族,死后庙号太祖,谥号应运元明光烈大定睿德章孝威穆神圣太皇帝,后改应运光烈大定睿德章孝威穆仁勇神圣大王,葬于显陵。
编辑本段 回目录
高丽太祖 - 生平
朝鲜半岛的首个统一王朝新罗在经历近千年国祚之后开始国力衰退,全国各地都有叛乱兴起。王建是当时其中一支由弓裔领导的叛军的副将。王建智勇双全,在军中活跃非常。可是,由于弓裔对部下非常傲慢及粗暴,使他的部下拒绝再由弓裔领导,转而拥立王建。918年,王建推翻弓裔,自立为王,并定都于开京(今朝鲜开城),改国号为高丽。935年,高丽终于降伏新罗。不过,对后百济的战争却打得很辛苦,双方经常争持不下。但是,后百济很快陷入内乱,936年,王建巧妙利用其内乱灭后百济,统一朝鲜半岛。
之后王建致力于巩固国家的内部统一,抑制新罗时代地方豪强的势力,结束了国内的混乱局面,确立了府、州、郡、县的行政区划体系。对外,王建接收了部分被辽灭亡的渤海国的遗民,与中国五代时期的诸王朝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接受他们的册封。他还两度派遣使者前往日本要求建立友好通商关系,但是为日本方面拒绝。
943年,王建去世,享年67岁。他开创了长达400多年的统一的王氏高丽,在历史上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高丽〔918-1392〕,简称丽,是亚洲中世纪时一个位于东亚朝鲜半岛的王国(西元918年-1392年),由王建所建立。1287年起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成为元朝属国,1356年恭愍王回复独立。 13世纪至14世纪时曾向元朝称臣,被元朝划为行省之一,全称为“征东行中书省”,直到元朝灭亡为止。为免与高句丽混淆,在中国大陆又称之为王氏高丽。
9世纪末,同北方的渤海(698—926)并存的后期新罗(670—935),由于农民反对封建残酷剥削的斗争,逐渐衰落下去。在此过程中,西南地区的甄萱和北部地区的弓裔,分别成立了后百济国(900—936)和泰封国,从而朝鲜半岛被分裂成了“后三国”。
后三国各自扩张领土,展开角逐,空前加强封建剥削和压迫。
在这种情况下,松岳(开城)地方的大封建势力、原弓裔的泰封国臣下王建(高丽始祖王)趁弓裔因残酷暴政丧失民心的机会,918年6月伙同洪儒、裴玄庆、申崇谦、卜智谦等人发动政变,推翻泰封国,建立了新王朝。国号定名为高丽,定都于开京。 还有当欧洲进入黑暗时代后,高丽人被分为了三个对立的王国:北部的Koguryo,西南部的Paekche和东南部的Shilla。在中国的帮助下,Shilla于公元七世纪征服了其它两个王国,后来又消除了以前与中国人的关联。然而在当地领主的压迫下,Shilla的中心政权在公元8、9世纪被分裂。公元十世纪,高丽族人又一次联合起来,组成了Koryo,之后,在公元993年,恢复之后的领土,以Amnok河与中国接壤。公元1170年,一场军事政变将平民贵族赶下了台,这一军事统治长达60年之久。
公元1231年,蒙古入侵,引发了一场30年之久的战争。蒙古族经常被他们在中国的战争所干扰,但最终还是积聚了足够的权力以承担Koryo与入侵者在1258年达成的和平协议。在蒙古族的领导下,Koryo保留了他们特有的文化,并以一场旋风式的艺术成就向征服者们展示了自己的优越性。
土地改革,新官僚机构的形成,佛教的衰弱,以及儒教的形成,这些发生在15世纪初的事件都是新王国诞生的一部分。Choson将统治高丽一直到20世纪。公元1234年,高丽已成为学习和木版印刷技术的重要中心。
历史
918年后高句丽国弓裔王的部将王建被部将拥立为王,推翻弓裔,定都于迁都至自己的家乡松岳,并改称为开京(即今朝鲜开城),改国号为高丽。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建立高丽王朝。 高丽王朝成立后,采用了中土国家的皇室制度,直到1275年向元朝称臣为止。这与后来朝鲜王朝采用比中国低一级的名称的诸侯制度区别很大。例如: 首都被称为“皇都”;
首都的皇宫被称为“皇城”;
国王的命令称为“诏”;
国王的继任人被称为“太子”,而不是“王世子”或“元子”;
国王的母亲被称为“太后”,而不是朝鲜王朝的“大妃”。
官制与中原相同,尚书省、中书省、六部、枢密院等。
993年,高丽被辽国击败,被迫断绝和北宋的关系,向辽国称臣。此后为防入侵,高丽在北方修筑了千里长城。1127年被迫臣服金国。1135年西京平壤发生“妙清之乱”,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农民暴动。 在抵御契丹和女真期间,军人势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将郑仲夫为首,发生两次政变。政变军人废立国王,大杀贵族文官,最终建立了武将崔忠献挟持国王的“都房”政权。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国王和王室贵族迁都江华岛,高丽三别抄义军抵抗蒙古和元朝军队至1273年。 1275年,元朝命令高丽更改官职爵号,尚书省和中书省改为佥议府,枢密院改为密直司,御史台改为检察司,吏部和礼部改为典理司,刑部改为典法司,侍中改为中赞,平章事改为赞成事,朕改为孤,奏改为呈等等。同时废止了高丽的庙号制度。之后的李氏朝鲜亦继承了高丽向中原称臣之后的官职及习惯。 1280年元朝为了进攻日本在沈阳设置征东行省,干涉高丽国政。1281年随着进攻日本失败解散征东行省,1287年再设征东行省,这以后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成为元朝属国,1356年恭愍王时回复独立。 1359年红巾军侵入高丽。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1387年朱元璋要收复原东北元朝属地,高丽国王仍然依附蒙古残余势力北元,拒绝归还,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反对出兵,发动政变,1392年在开城废黜国王自立,改国号为朝鲜,高丽灭亡。
高丽 (314 至 1598)
当欧洲进入黑暗时代后,高丽人被分为了三个对立的王国:北部的Koguryo,西南部的Paekche和东南部的Shilla。在中国的帮助下,Shilla于公元七世纪征服了其它两个王国,后来又消除了以前与中国人的关联。然而在当地领主的压迫下,Shilla的中心政权在公元8、9世纪被分裂。公元十世纪,高丽族人又一次联合起来,组成了Koryo,之后,在公元993年,恢复之后的领土,以Amnok河与中国接壤。公元1170年,一场军事政变将平民贵族赶下了台,这一军事统治长达60年之久。
公元1231年,蒙古入侵,引发了一场30年之久的战争。蒙古族经常被他们在中国的战争所干扰,但最终还是积聚了足够的权力以承担Koryo与入侵者在1258年达成的和平协议。在蒙古族的领导下,Koryo保留了他们特有的文化,并以一场旋风式的艺术成就向征服者们展示了自己的优越性。
土地改革,新官僚机构的形成,佛教的衰弱,以及儒教的形成,这些发生在15世纪初的事件都是新王国诞生的一部分。Choson将统治高丽一直到20世纪。公元1234年,高丽已成为学习和木版印刷技术的重要中心。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46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