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天才求职区块链
A. “黎曼猜想”被证实,触动了区块链人士的哪根神经
如果要搜索2018年最具热度的词汇,“区块链”一定会榜上有名。拜大名鼎鼎的比特币所赐,区块链技术及其相关行业已赫然成为了一个新的投资风口,BAT等互联网大佬先后发布了各自区块链产业布局白皮书,摩根大通、高盛集团、纳斯达克等金融巨头也都表达了对区块链技术的热衷,各种各样的区块链项目纷至沓来,几已令人目不暇接。
然而前些日子,一则“黎曼猜想”被证实的报道刷爆了媒体,英国著名数学家迈克尔.阿蒂亚宣称已经用一种“简单”而“全新”的方法证明了黎曼猜想,并且在2018年度的海德堡获奖者论坛上宣讲了他的相关证明。这位睿智的爵士大爷在宣讲中给出了一个“黎曼猜想”大的证明方向,预计未来的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里,全球诸多数学家将在这个方向上努力证明,以确认阿蒂亚的方案是否可行。消息甫出,可谓在区块链领域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有业内人士指出:“一旦黎曼猜想被证实,将影响区块链的生死存亡。”
一个是已经难住世人159年的“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之一,一个是基于分布式数据存储等技术的新投资风口,要想知道前者究竟如何操刀后者的命运,有必要先来看看这个令数代数学天才绞尽脑汁却魂牵梦绕的“黎曼猜想”是什么。
好莱坞经典影片《美丽心灵》中的主人公原型、诺贝尔经济学奖约翰·纳什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就曾研究过黎曼猜想,但在那之后不久就不幸罹患精神分裂症。不少人都认为研究黎曼猜想的痛苦过程是纳什患病的主要诱因,而并不是像普遍说法中主要由于参与军方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所致。由此可见“黎曼猜想“那摄人心魄的魔力。
“黎曼猜想”的文字论述说明晦涩难懂,其实通俗点儿说,就是黎曼认为素数的分布并不是杂乱无章无迹可寻,而是其分布的奥秘完全蕴藏在一个特殊的函数之中——尤其是,使那个函数取值为零的一系列特殊的点对素数分布的细致规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若这一猜想被证实,一些基于此的加密算法势必将形同虚设。
那么区块链技术真的就会因此被无情宰割吗?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知道,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一种新型应用模式。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并生成下一个区块。不独是比特币,现今区块链项目所发行的Token(通证),也都是基于此种原理。比特币以及区块链通证被称为加密货币,其安全性和加密性也正是体现于此。
一个基于加密算法,一个揭示加密规律,如此看来,区块链技术确要被“黎曼猜想”所摧垮了——实际上并不如此!
区块链技术的加密算法,是基于椭圆曲线函数上离散对数问题的非对称算法和哈希算法,与“黎曼猜想”假设的素数分布函数并无关联,好比燃油车和电动车,使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动力来源。所谓的“黎曼猜想被证实将影响区块链生死存亡”的说法,不过是区块链人士脆弱神经所导演的一场乌龙罢了。
不过由此也可看出,区块链这一新兴行业是脆弱到了何等地步,一点外部的风吹草动就能引起行业人士的恐慌和不安,甚至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历史上几次加密货币被盗事件的发生,都使市场行情得到了大规模的下跌,实际上被盗事件并不是区块链技术本身存在安全漏洞,而是由于一些项目方的系统和交易平台系统的安全漏洞所致。在量子技术得到突破性进展之前,比特币仍然是地球上最难破解的技术之一。但由于监管层面的施压企稳、如履薄冰,媒体圈的语焉不详、故意混淆,再加上一些区块链项目确实鱼目混珠、漏洞频出,普通大众在面对区块链技术和应用时抱以观望和质疑的态度,紧绷着那根随时都会被触动的脆弱神经,也就不难理解了。
可以想象,区块链技术在完成去中心化、实现点对点信任之前,如何使人们信任区块链技术本身,将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B. 什么是数据区块链(BlockChain)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2)数学天才求职区块链扩展阅读
大多区块链公链受到了扩展性的限制。区块链技术最大的特征就是去中心化,这就要求网络中的所有账本都需要处理记账流程。分布式记账的安全性高,误操作率低,还具有政治中立性和正确性。
但是区块链技术在拥抱了这些特性的同时,牺牲掉了扩展性,无法满足个性化监管,在保护数据隐私方面略显不足。而且,随着的账本数量的增长,交互延迟会呈指数式增长,也就是说区块链网络中的账本越多延迟就会越高。
C. 为什么说区块链岗位招人全靠忽悠
然而,这些无辜的员工,机会又在哪里呢?说白了,部分区块链创业者,一心想着“空手套白狼”,通过“忽悠”的方式,层层剥削。利用不对称的行业信息,使得区块链、数字货币等项目被过度包装,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这部分区块链创业者与生俱来的“劣根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行业呈“病态”的发展趋势。
某些区块链创业者高呼要拥抱时代、拥抱变化、拥抱未来,强调着去中心化“公平”的魅力。但现实中却为一己私利,伤害了求职者等相关群体的利益,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
而信息的不对称,并不是永存的。区块链、数字货币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领域,但却不是可以一直让部分创业者当作无限挥霍的资本。而对于想要加入其中的求职者,还是要擦亮眼睛,否则一不留神就可能“大跌眼镜”。
D. 区块链的故事 - 9 - RSA 算法
RSA
迪菲与赫尔曼完美地解决了密钥分发的难题,从此,交换密钥就很简单了,爱丽丝与鲍勃完全可以可以在村头大喇叭里喊话,就能够交换出一个密钥。但加密的方式,依然是对称加密的。
DH 协议交换密钥虽然方便,但依然有一些不尽人意的麻烦处,爱丽丝还是要与鲍勃对着嚷嚷半天,二人才能生成密钥。当爱丽丝想要交换密钥的时候,若是鲍勃正在睡觉,那爱丽丝的情书,还是送不出去。
迪菲与赫尔曼在他们的论文中,为未来的加密方法指出了方向。 通过单向函数,设计出非对称加密,才是终极解决方案。 所谓非对称加密,就是一把钥匙用来合上锁,另一把钥匙用来开锁,两把钥匙不同。锁死的钥匙,不能开锁。开锁的钥匙,不能合锁。
麻省理工的三位科学家,他们是罗纳德·李维斯特(Ron Rivest)、阿迪·萨莫尔(Adi Shamir)和伦纳德·阿德曼(Leonard Adleman),他们读了迪菲与赫尔曼的论文,深感兴趣,便开始研究。迪菲与赫尔曼未能搞定的算法,自他们三人之手,诞生了。
2002 年,这三位大师因为 RSA 的发明,获得了图灵奖。 但不要以为 RSA 就是他们的全部,这三位是真正的大师,每一位的学术生涯都是硕果累累。让我们用仰视的目光探索大师们的高度。
李维斯特还发明了 RC2, RC4, RC 5, RC 6 算法,以及著名的 MD2, MD3, MD4, MD5 算法。他还写了一本书,叫 《算法导论》,程序员们都曾经在这本书上磨损了无数的脑细胞。
萨莫尔发明了 Feige-Fiat-Shamir 认证协议,还发现了微分密码分析法。
阿德曼则更加传奇,他开创了 DNA 计算学说,用 DNA 计算机解决了 “旅行推销员” 问题。 他的学生 Cohen 发明了计算机病毒,所以他算是计算机病毒的爷爷了。他还是爱滋病免疫学大师级专家,在数学、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爱滋病研究等每一个方面都作出的卓越贡献。
1976 年,这三位都在麻省理工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工作,他们构成的小组堪称完美。李维斯特和萨莫尔两位是计算机学家,他们俩不断提出新的思路来,而阿德曼是极其高明的数学家,总能给李维斯特和萨莫尔挑出毛病来。
一年过后,1977 年,李维斯特在一次聚会后,躺在沙发上醒酒,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在半睡半醒、将吐未吐之间,突然一道闪电在脑中劈下,他找到了方法。一整夜时间,他就写出了论文来。次晨,他把论文交给阿德曼,阿德曼这次再也找不到错误来了。
在论文的名字上,这三位还着实君子谦让了一番。 李维斯特将其命名为 Adleman-Rivest-Shamir,而伟大的阿德曼则要求将自己的名字去掉,因为这是李维斯特的发明。 最终争议的结果是,阿德曼名字列在第三,于是这个算法成了 RSA。
RSA 算法基于一个十分简单的数论事实:将两个大素数相乘十分容易,但想要对其乘积进行因式分解却极其困难,因此可以将乘积公开,用作加密密钥。
例如,选择两个质数,一个是 17159,另一个是 10247,则两数乘积为 175828273。 乘积 175828273 就是加密公钥,而 (17159,10247)则是解密的私钥。
公钥 175828273 人人都可获取,但若要破解密文,则需要将 175828273 分解出 17159 和 10247,这是非常困难的。
1977 年 RSA 公布的时候,数学家、科普作家马丁加德纳在 《科学美国人》 杂志上公布了一个公钥:
114 381 625 757 888 867 669 235 779 976 146 612 010 218 296 721 242 362 562 842 935 706 935 245 733 897 830 597 123 563 958 705 058 989 075 147 599 290 026 879 543 541
马丁悬赏读者对这个公钥进行破解。漫长的 17 年后,1994 年 4 月 26 日,一个 600 人组成的爱好者小组才宣称找到了私钥。私钥是:
p:3 490 529 510 847 650 949 147 849 619 903 898 133 417 764 638 493 387 843 990 820 577
q:32 769 132 993 266 709 549 961 988 190 834 461 413 177 642 967 992 942 539 798 288 533
这个耗时 17 年的破解,针对的只是 129 位的公钥,今天 RSA 已经使用 2048 位的公钥,这几乎要用上全世界计算机的算力,并耗费上几十亿年才能破解。
RSA 的安全性依赖于大数分解,但其破解难度是否等同于大数分解,则一直未能得到理论上的证明,因为未曾证明过破解 RSA 就一定需要作大数分解。
RSA 依然存在弱点,由于进行的都是大数计算,使得 RSA 最快的情况也比普通的对称加密慢上多倍,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实现。速度一直是 RSA 的缺陷。一般来说只用于少量数据加密。
RSA 还有一个弱点,这个在下文中还会提及。
在密码学上,美国的学者们忙的不亦乐乎,成果一个接一个。但老牌帝国英国在密码学上,也并不是全无建树,毕竟那是图灵的故乡,是图灵带领密码学者们在布莱切里公园战胜德国英格玛加密机的国度。
英国人也发明了 RSA,只是被埋没了。
60 年代,英国军方也在为密码分发问题感到苦恼。1969 年,密码学家詹姆斯埃利斯正在为军方工作,他接到了这个密钥分发的课题。他想到了一个主意,用单向函数实现非对称加密,但是他找不到这个函数。政府通讯总部的很多天才们,加入进来,一起寻找单向函数。但三年过去了,这些聪明的脑袋,并没有什么收获,大家都有些沮丧,这样一个单项函数,是否存在?
往往这个时候,就需要初生牛犊来救场了。科克斯就是一头勇猛的牛犊,他是位年轻的数学家,非常纯粹,立志献身缪斯女神的那种。 虽然年轻,但他有一个巨大优势,当时他对此单向函数难题一无所知,压根儿不知道老师们三年来一无所获。于是懵懵懂懂的闯进了地雷阵。
面对如此凶险的地雷阵,科克斯近乎一跃而过。只用了半个小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然后他下班回家了,并没有把这个太当回事,领导交代的一个工作而已,无非端茶倒水扫地解数学题,早点干完,回家路上还能买到新出炉的面包。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创造了历史。科克斯是如此纯粹的数学家,后来他听闻同事们送上的赞誉,还对此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在他眼里,数学应该如哈代所说,是无用的学问,而他用数学解决了具体的问题,这是令人羞愧的。
可惜的是,科克斯的发明太早了,当时的计算机算力太弱,并不能实现非对称的加解密。所以,军方没有应用非对称加密算法。詹姆斯与科克斯把非对称加密的理论发展到完善,但是他们不能说出去,军方要求所有的工作内容都必须保密,他们甚至不能申请专利。
军方虽然对工作成果的保密要求非常严格,但对工作成果本身却不很在意。后来,英国通讯总部发现了美国人的 RSA 算法,觉得好棒棒哦。他们压根就忘记了詹姆斯与科克斯的 RSA。通讯总部赞叹之余,扒拉了一下自己的知识库,才发现自己的员工科克斯早已发明了 RSA 类似的算法。 官僚机构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总能给人们制造各种笑料,虽然其本意是要制造威权的。
科克斯对此并不介怀,他甚至是这样说的:“埋没就埋没吧,我又不想当网红,要粉丝干嘛?那些粉丝能吃?” 原话不是这样的,但表达的意思基本如此。
迪菲在 1982 年专程去英国见詹姆斯,两人惺惺相惜,真是英雄相见恨晚。可惜詹姆斯依然不能透漏他们对 RSA 的研究,他只告诉了迪菲:“你们做的比我们要好。” 全球各国的科学家们,可以比出谁更好,但全球各国的官僚们,却很难比出谁更颟顸,他们不分高下。
区块链的故事 - 1
区块链的故事 - 2
区块链的故事 - 3
区块链的故事- 4
区块链的故事 - 5
区块链的故事 - 6
区块链的故事 - 7
区块链的故事 - 8
E. 扒一扒IPFS的投资机构
协议实验室Protocollabs推出IPFS-星际文件系统以来,其在链圈、币圈的关注度就像火箭一样腾飞。但是对着这个神秘、低调的团队有时会让人摸不到头脑。网络上很难找到关于技术团队的详细资料。但并不影响项目的知名度。很多知名的投资机构早对这个项目做了很多研究和投资。下面我们就来扒一扒IPFS项目投资方有哪些?
01.YCombinator
YCombinator成立于2005年,是美国著名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扶持初创企业并为其提供创业指南。2012年,《福布斯》将YC评选为最有价值的孵化器。Y Combinator总裁山姆•奥尔特曾给出一组数据:“全球有12000个孵化器,其中8000个在中国,但是这12000个孵化器孵化的公司创造出的160亿美元中,有150亿美元是来自Y Combinator孵化的公司。”2015年,Juan Benet创建的IPFS在YCombinator孵化竞赛中拿到了巨额的投资,同时成立了Protocol labs协议实验室。
2.Winklevosscapital文克莱沃斯兄弟基金
文克莱沃斯兄弟基金会是由文克莱沃斯兄弟创办的投资机构。也是币圈最知名的投资机构之一,因为,文克莱沃斯兄弟基金曾用1100万美金购买了1%的比特币,最高回报到10亿美金。被称为“最会炒币的人”。同时文克莱沃斯兄弟也是Facebook的创始人。
03.SequoiaCapital红杉资本
红杉资本于1972年在美国硅谷成立。红杉作为第一家机构投资人投资了如Apple, Google, Cisco, Oracle, Yahoo, LinkedIn等众多创新型公司。红杉资本在美国、中国、印度三个国家设有本地化的基金。红杉资本中国是中国互联网的最知名的投资公司。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京东、美团、滴滴、摩拜等近50家国内互联网巨头背后都有红杉资本的身影。
04.DigitalCurrencyGroup DCG集团
IDCG(InternationalDigital Currency Group),是一家致力于区块链领域全生态圈、多元化投资组合的控股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为投资者提供专业信息化服务,开拓区块链技术的现实应用,及提供多样化的加密货币管理服务。
IDCG由华尔街投行精英及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创始人、独立董事、联合区块链技术先驱团队及金融、科技领域知名人士共同打造。IDCG核心创始团队具有显著的国际金融背景,大部分来自德意志银行投资银行部、瑞银集团(UBS)、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埃森哲区块链项目组,共计超过50年的华尔街金融经验。核心雇员来自NASA、麦肯锡、GOOGLE、高盛、腾讯、IBM、华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等知名企业机构的产品技术部门。
05.stanforniversity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南部的帕罗奥多市(Palo Alto)境内,临近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硅谷,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据相关机构统计,截止至2018年10月,共有83位斯坦福校友、教授或研究人员曾获得诺贝尔奖,位列世界第七;27位曾获得图灵奖(计算机界最高奖),位列世界第一;8位曾获得过菲尔兹奖(数学界最高奖),位列世界第八。2017-18年,斯坦福大学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QS世界大学排名中均位列世界第二,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三;2017年,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声誉排名世界第三。IPFS创始人人Juan Benet曾就读于斯坦福大学。
06.AndreessenHorowitz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
AndreessenHorowitz是一家美国私人风险投资公司,由马克•安德森和本•霍罗维兹于2009年创立。从2006年至今,安德森和霍洛维茨致力于投资科技公司。他们共同投资了包括Skype、Zynga、Digg,以及Foursquare、Airbnb、Twitter、Facebook等90家互联网公司。
07.FundersClub
是一家新兴网络股权众筹机构,致力于挑选最具潜力的创业公司。所有的法律文件和资金都在网络进行,绝对的公开透明,只有创业公司成功才能获得回报。是投资界的强有力的后起之秀。
08.UnionSquareVentures 联合广场风投
总部位于纽约的联合广场风投(UnionSquare Ventures)管理着10亿美元的资产。随着数字货币的大热,他们已经把投资焦点放到了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行业,计划通过投资来为财富增值。Union Square Ventures的一位高管曾表示,区块链将价值数万亿美元。USV执行合伙人艾伯特•温格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公司选择在区块链领域发展初期入局,项目投对了,就可以赚大钱,这个想法并不疯狂”。从他们选择在Protocol labs成立之初就“打钱”的做法来看,IPFS是个好项目,更是个赚大钱的好项目。
09.其他投资人
除了上述知名的投资机构之外。IPFS也吸引了知名的独立投资人。
美国股权众筹平台AngelList创始人:NavalRavikant
Haystack基金创始人:Semil Shah
Gyft.com创始人&CEO:VinodanLingham
前高盛交易员,Coinbase公司的联合创始人:FredEhrsam
Skype联合创始人、英国的餐饮品牌Chilango创始人:JaanTallinn
Figma联合创始人&CEO、硅谷传奇数学天才:DylanField
原来IPFS的投资人都是投资圈的大佬,星蓝心里更踏实了!
与公号:星蓝块链,同文发布。
F. 区块链前景如何
区块链的应用已延伸到医疗健康、教育、慈善公益、社会管理、金融等多个领域。区块链的最大优势是真正完成了一个匿名社会下的信用构建,给诸多领域带来新的机遇,因此就使各种创新应用成为可能。。现在的区块链,相当于二十年前的互联网,处于初步阶段 ,今后肯定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一大组成部分,用来造福百姓,造福社会,诸君请拭目以待!
区块链是用分布式数据库识别、传播和记载信息的智能化对等网络, 也称为价值互联网。区块链的概念首次在2008年末由中本聪发表在比特币论坛的论文《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提出。
它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 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区块链投资
区块链投资确实是当今社会最火热的投资方式之一,虽然区块链现在好像刚刚起步这样,但是作为这样一种新奇的存在来说,它确实是很有特点,好多人都不知道区块链为何物,只知道区块链挖矿可以赚钱,就云里雾里地跟着进来了,但是要做到真正安全的投资,我建议大家还是先好好了解一番,好好准备再下手,不打没准备的仗。
区块链技术在未来的确拥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不少人都认为它在将来一定能够颠覆现有的诸多行业,这一点相当重要,这是你所有的信心来源,如果你自己心底都不认可区块链的价值,那么你很可能会受到一些负面言论的影响,甚至对整个行业产生怀疑,从而影响你整个的决策和判断。
倘若你只是想随便玩一玩,或者试试水,这样的成功几率就很小了。
认定了就准备好,把宝贵的精力都用在研究上边。投资,是一定要做足功课的!千万不要把钱投进去了却还不知道这个项目到底是干什么的。
最后,区块链毕竟是一个新起来的行业,目前处于鱼龙混杂的局面,当然是少不了骗子的存在,所以当我们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擦亮眼睛。
另外,还是得说一句,投资有风险,一定要谨慎!
G. IPFS创始人和团队背景
通过之前的内容对IPFS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有的朋友留言说对IPFS的创始人和团队背景感兴趣,那么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一下IPFS项目的创始人和团队背景。
IPFS创始人,胡安·贝纳特(Juan Benet)出生于墨西哥,就读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2010年本科毕业后继续在校攻读研究生,研究生选择的是分布式计算与计算机科学方向,并于2012年研究生毕业。并且胡安·贝纳特(Juan Benet)在2014年成立了协议实验室(https://protocol.ai/),属于一个开源组织,致力于信息的存储、定位和传输。
协议实验室在2015年1月向世界发布了IPFS,从此IPFS在各行业中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且在2016年一度成为区块链行业中最受青睐的技术之一。
在行业内备受青睐之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吸引了很多投资方,其中包括
Y Combinator,美国著名的创业孵化器、
Winklevoss capital 文克莱沃斯兄弟基金、
Sequoia Capital 红杉资本、
Digital Currency Group DCG集团、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Andreessen Horowitz 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
FundersClub 创始人俱乐部、
Union Square Ventures 联合广场风投
除此之外还吸引了很多独立投资人,包括
美国股权众筹平台AngelList创始人:Naval Ravikant
Haystack基金创始人:Semil Shah
Gyft.com创始人&CEO:Vinodan Lingham
Coinbase公司的联合创始人:Fred Ehrsam
Skype联合创始人、英国的餐饮品牌Chilango创始人:Jaan Tallinn
Figma联合创始人&CEO、硅谷传奇数学天才:Dylan Field
看到这么多华尔街大佬、投资界丰碑都纷纷选择IPFS之后,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说IPFS项目的背景非常强大了,想必这也是很多国内投资人选择IPFS的一大原因。
H. 韦神 V神 谁更神
韦神是数学天才,V神是区块链领域的天才,如果是比数学水平,V神不如韦神,如果是比较区块链理论和财富,韦神不如V神。
I. 区块链对数学要求高吗
区块链对数学要求高。
经济学家朱嘉明:数学孕育了区块链,区块链推动了数学。
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在开幕致辞上表示:“我们正处于科学主导、科学集群和技术混合成长、‘技术奇点’不再是猜想的时代,物质与观念界的平行世界已经形成,应用数学在物化生、工程领域、IT与互联网革命、经济学等领域连结了这两个世界。观念世界的圈可能超过物理世界的圈。应用数学在相当程度上将物质世界和观念世界联结在一起。而区块链的根本功能在于,它是非物质和非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也是物质、物理世界和非物质、非物理世界的‘桥梁’。数学孕育了区块链,区块链推动了数学,数学又将进一步改造区块链。”
J. 中科大少年班学生为何从华尔街辞职回国做区块链呢
2014年8月, 中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与少年班校友会共同完成并发布了一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校友教授调查》,调查显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创建以来培育了超212位教授,同2005年前相比,“少年班教授”在境内外的比例,已从“对比悬殊”改变为“极为接近”。
如今,这一改变仍在继续,越来越多的少年班学子选择归来。他们中不仅有学术型人才,还有各行业的企业精英。
“如今情况不一样了,留在国内发展和学成归国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辞去华尔街一切职务归国创业的庞华栋说,回国创业这一年,找回了久违的热情。
第四篇
庞华栋
中科大95级少年班学生
▲1998年暑期在中科院实习留影。受访者供图
因为少年班同学年龄偏小,生活自理能力弱,加上学习压力大,很多同学像庞华栋一样,不注重生活细节。第一学期,庞华栋没有理过发,衣服也洗不干净,等寒假回家,父母被他的模样吓了一跳。“长头发,衣服又破又脏,像叫花子一样。”庞华栋向红星新闻讲述这段时,忍不住哈哈大笑。
通过一年的适应,少年班同学找到了各自研究的方向。中科大对于选专业很自由,学生不适应可以随时更换,庞华栋去过生物系、计算机系,但最后还是回到他最喜欢的数学系。学数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必须要在强手如林的少年班找到自信。在中科大第5届数学竞赛中,庞华栋获得了第一名,他找回了自信。“那时候就想终于有一科可以拿第一了。”庞华栋说。
回国创业是趋势
这一年找回了久违的热情
1999年,本科还未毕业,庞华栋报考了中科大硕士研究生,因本硕连读可以少读一年。随后接着读博、出国深造,取得让人羡慕的研究成果和工作成绩。
2017年,庞华栋当选新一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基金会理事会主席,繁忙中不得不抽空打理校友事务。在庞华栋看来,这项工作可以接触到上万个中科大校友,为学弟学妹指点迷津的同时,也能开拓新视野、新思路。“校友们涉足各行各业。我现在基本没有特别陌生的领域,即使有,我给校友打一个电话也就懂了。”
庞华栋说,据他观察,从少年班毕业的1700多名学生中,大多涉足比较前沿的专业,即使不搞研究,回国创业的他们也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比特币、区块链等领域。
他说,以前国内的教育相对落后,所以少年班大多数学生选择出国深造,如今情况有所改变,留在国内发展和学成归国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归国创业的这一年,庞华栋称自己找回了久违的热情,每天都处于兴奋状态。他说,目前正处于一个“大风口”,像当年互联网时代到来一样,他相信区块链的新时代很快就会来,“我必须得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