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课件主持稿
① 什么是区域链
区块链是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术语。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
基于这些特征,区块链技术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创造了可靠的“合作”机制,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特征
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不依赖额外的第三方管理机构或硬件设施,没有中心管制,除了自成一体的区块链本身,通过分布式核算和存储,各个节点实现了信息自我验证、传递和管理。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
开放性。区块链技术基础是开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独立性。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类似比特币采用的哈希算法等各种数学算法),整个区块链系统不依赖其他第三方,所有节点能够在系统内自动安全地验证、交换数据,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干预。
② 百家争鸣 | 蔡栋:区块链技术下潜藏的“楚门的世界”
关于区块链运用的探讨如今已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然而当技术本身已经足够成熟时,如果有一天当区块链真正运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会是怎样的场景?试想有一天,人类从出生起的一生都要上链记录。上链人生,会是一个如“桃源世界”般的美好信用 社会 还是如同电影“楚门的世界”那般不分对错真实的记录一生,让人想逃离?
本期人民数字FINTECH百家争鸣栏目邀请了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CIO蔡栋先生从区块链技术成熟度和应用层面,谈谈我们是否会不可避免地成为电影里的楚门那样,生活在无时无刻不被全世界“监视”的惴惴不安当中。
98年的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制造成闻名的电视明星,却在全世界每时每刻的注视中完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乃至尊严,成为大众 娱乐 工业的牺牲品的故事。 在数字经济时代,楚门的世界则潜藏在区块链去中心化(观者众多)、公开透明(本相毕现)、不可篡改(无法隐藏)的技术特性里,不时显露出令人不安的面貌。 这样的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是否会对 社会 观念和个人生活产生不可逆转的巨大冲击?我们是否终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楚门?
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下一代颠覆性的核心技术。由于区块链技术具备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全程追溯的特征,可用于构建多方共享的、多地多活的、不可篡改的、时序严格的加密数据库,很多业内人士看好其发展,认为它是对现有互联网技术的升级与补充,有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石。 然而,从实践进展来看,区块链技术在落地过程中的难度和对现行观念、法规和 社会 制度的冲击,使得它背后潜藏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本人从2015年底年起回国在万达集团开展了非常宏伟的实体商业数字转型化的实践,感慨非常多。首先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本身还不成熟,所以我们参加了各种标准化组织和国际重要开源项目,进行了非常多的基础生态培养和开源研发工作。例如我们在2016年和2018年在工信部带领下,和其他龙头企业编写的区块链技术产业发展区块链白皮书可以比较完整的指导企业如何因地制宜采用区块链技术,帮助政府机构研判和制定区块链赋能优惠政策。
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区块链虽然具备记录数据,且不可篡改、复制和删除的技术能力,但应用到真实生活场景,就必须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将真实生活场景中的“原子”变为“比特”再上链?如果数据本身的真实性存疑,甚至是数据观测者恶意造假,放到区块链上不仅没有意义,还因其不可删除的特性产生了无意义的占用,甚至消极的影响。就目前而言,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映射没有普适的标准,虽然实体商业很早开始开始利用物联网技术来数字化物理世界并取得了不少数字化转型的好处,同时也有不少物联网数据上链的例子,但这还远远不够。区块链技术无论是在数据本身上链、还是哈希值上链的前提,即数据完备性、系统海量处理性能等都是核心技术瓶颈,导致至今还没有大规模落地应用。
从 社会 观念层面上来讲,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自我管理、集体维护的特性势必会颠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淡化国家、监管概念,冲击现行法律安排。对于这些,整个世界完全缺少理论准备和制度探讨。即使是区块链应用最成熟的比特币,不同国家持有态度也不相同,不可避免阻碍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再比如,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公开透明,在文娱市场中虽然能防止一些中间商赚差价,给文化产品消费者带来益处,也可以使版权信息公开透明化、刺激全文娱行业积极创作、产生优质内容,但是用户使用中心化的平台听歌这种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这些领域的既得利益者也会被“动了蛋糕”,比如,传统的票务市场会受到挑战,也有可能招致大公司的强烈反噬。
此外,区块链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对个人隐私数据的威胁也令人忧心。在数字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数据越来越被认可为一种经济生产要素时,用户数据所有权屡屡被侵犯、隐私被泄漏,巨型互联网公司逐渐成为数据寡头,全球范围内关于数据所有权和隐私保护的冲突愈演愈烈。用户访问、消费等行为数据和用户隐私数据的合理使用,是现代文明重要的挑战,不仅仅是技术上,也是伦理、合规上的挑战。比如,如果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生物大数据领域,对用户的基因测序数据进行上链,那么如何既能够将众多用户的测序数据被合理合法地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揭示疾病的机理,造福后世人类,又如何防止用户的遗传病、癌症发病风险信息被其他人泄露,对用户个人的 情感 生活、 社会 评价产生致命的影响?未来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势必要对所进入的领域进行选择,也要对道德伦理层面的问题进行权衡。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事物和行为通过数据上链被数字化,之后再被资产化,但是数据原始所有权始终还是在数据产生也就是数据的所有人这里,在享受数字经济的线上增值流转的同时,给人们带来实体经济下的更多样的经济活动。但这样的生活,掂量掂量,你是否想逃离呢?
下期主题是 “数字货币的世界大战”
观点一:数字货币是否会重建未来货币体系?
观点二:大战之前先“剿匪”, 围剿币圈迫在眉睫
下期将会邀请谁来争鸣辩论?敬请期待!欢迎读者们踊跃投稿参与讨论,请留言至公众号后台或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精选内容将于下期公布。
③ 区块链技术是什么.ppt
用通俗的话阐述:如果我们把数据库假设成一本账本,读写数据库就可以看做一种记账的行为,区块链技术的原理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找出记账最快最好的人,由这个人来记账,然后将账本的这一页信息发给整个系统里的其他所有人。这也就相当于改变数据库所有的记录,发给全网的其他每个节点,所以区块链技术也称为分布式账本(distributed ledger)。
比特币、莱特币、智能合约平台以太坊、分布式内容发布平台DECENT都利用到了区块链技术。
④ 区块链入门(一)——大家一起来记账
小时候,我对许多新奇的事物都很好奇,充满渴望想去了解学习,那时自己的脑回路里经常会出现无数的惊叹号。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经历的丰富,这种体验越来越少,也对很多人云亦云的新东西见怪不惊。当“区块链”第一次出现时候,自己完全被吸引住了,之后像小时候一样,本能般地被驱动着去深入学习与了解,发现“区块链”就是一个新世界,是即将到来的未来。
第一次听到“区块链(Blockchain)”三个字,是在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专栏上,之后多次在专栏文章里看到这个词汇的出现。出于好奇,关注并阅读了了老猫的公众账号《猫说》上的文章,逐渐对区块链有了从0到1的认识。block-块,chain-链,blockchain-把一个一个的块连成链,想象一下DNA在面前无限延伸的样子.....
这段是网络上面对区块链的一个解释,换个通俗点的说法,区块链是一种公开、去中心化、去信任的,共同维护的账务系统。
先来看看传统的中心化的银行商业模式。我们在做交易的时候,为什么需要银行、阿里巴巴、腾讯等第三方中心化公司?因为人与人之间是不信任的。A今天借给B100块,明天B不承认这笔借款,A怎么办?银行帮忙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个人在银行里创建一个实名认证的户头,借助这个中心化公司,A借给银行100元(存),B从银行拿出100元(取/借),那么银行负责对这笔交易进行记录,A的账户就会多100元,而B则少100元。这样的依靠第三方中心化公司记账的方式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网购我们需要阿里巴巴的淘宝城和京东;贷款我们需要找靠谱的小贷公司;发行新书要通过某个出版社……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信任,或者说要维持信任的风险太大,成本太高,所以我们需要这样的中心化的强大的第三方公司来给交易进行信任背书,让它们来承担这些风险,当然,它们也赚足了我们的钱。可是倚靠第三方中心化的商业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却是低效的服务、繁琐的程序以及价值的分流,例如银行排队办理业务,小贷公司的放贷流程,淘宝、京东对商家的收租,出版社对作家稿费的分羹等等。这就是目前我们所处的中心化的,第三方信任化的世界。
而区块链世界,则是一种新的世界,这里不需要第三方,所有的交易信息都是公开的,并且所有人都参与记账!比特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实证可行的区块链应用,就是运用自动记账且账务公开,信息不可篡改,随时可查询的技术颠覆了传统金融模式,绕开了第三方中心化,买卖方直接进行交易。这样的交易模式一定是高效的,低成本的,并且公开化的。试想一下如果区块链技术未来普及,当你要转账一笔大数额的金钱给国外的朋友,略过冗长的环节,瞬间到账;如果你写了一本书发表,不用担心被人盗版,也不用被出版社赚取属于你的稿费;人与人之间直接搭建点对点的互助保险平台,保险公司将变成咨询公司等等。(事实上,比特币与Press.one正在实现这样的颠覆)
当下互联网蓬勃发展,外勤我们有滴滴打车或共享单车,叫餐我们选择饿了么,餐厅就餐有大众点评,到处都是微信、支付宝的便捷支付。我们在互联网上进行支付的时候,需要倚靠一个买卖双方都信任的第三方平台公司来替我们完成这笔交易。这些第三方公司拥有大量的交易数据以及交易双方的信息,那么,如果发生黑客入侵造成信息丢失,我们将为我们的“信任风险”承担后果;且不提在审核、清算交易数据带来的拖延不便,以及管理这样庞大的数据所要耗费的巨大成本。
那么区块链技术是怎么实现的呢?打个比方,假如有一支军队要去抢占敌方的堡垒,而每一个士兵都带有一个特殊的头盔,头盔有一个红色按钮,每占领一个堡垒,本军总部给予勋章奖励。首先,有一位士兵A率先占领了第一个堡垒1,他通过头盔对其他战友宣布自己已经占领堡垒1,这时候头盔就会把堡垒1的坐标信息记录下来,连同A的喊话一起传递给其他所有士兵,其他人通过头盔听到A的喊话并按下后按下红色按钮表示已经同步记录了这条信息。那么所有人都知道堡垒1已经被A占领,并且A获得勋章奖励。于是其他人就会立马去攻占其他的堡垒,并且按同样的方式广播自己的战功。这样,这场战役中不同堡垒被不同士兵攻占的信息就全部保存在每一个人的头盔中。在这里,头盔就是这个公共账本(严格来说是头盔的程序),所有人都参与记账;每个攻占信息都构成一个区块,所有的信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就构成了一个区块链;参与者除了记账(按下红色按钮),还要争先恐后去抢夺新数据的打包权(攻占堡垒)。
那么来看看这种共同记账方式的优势。1,去中心化。账本是大家共同记录维护的,到底是谁首先记录无所谓,因为有激励(勋章),就会有人去做,不需要第三方介入(不需要将军或是作战部的指挥,减少军队开支与指挥者牺牲的风险)。2,数据不可篡改。已经记账的数据如果要修改,必须修改超过51%的节点信息才能成功。试想一下,这个军队如果有百万人(实际上区块链节点数量远远大于这个数),要修改超过一半军队的头盔,这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3,信息公开透明。所有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账本中查询到这条交易信息(所有堡垒攻占信息都已记录在所有人头盔里)。
这是我开始迈向写作的第一篇文章,上一次写这么多字应该是在高考场上了。第一篇文章写的是从来没接触过的新的领域,文字有点混乱平庸,也不知道自己做的类比正确与否,不过终究开始去做了。写作确实是人人都应该具备的技能,并且是可刻意练习而提高的技能,督促自己维持下去。
⑤ 浴火重生,区块链的春天仍未到来
文/孟永辉
区块链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走近我们。这是我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新判断。同以往躲躲闪闪、欲盖弥彰的方式不同,现在的区块链显得越来越自信。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区块链找到了它的价值与意义所在,所以,区块链才会像现在这样有条不紊,自信满满。
那么,区块链的价值与意义在哪呢?我认为,区块链的最大的价值与意义就在于应用,并且是实实在在的应用上。那些仅仅只是简单地将区块链与发币或者ICO深度绑定,而不去 探索 有关区块链的更多具备真实价值应用的做法,只会把区块链带入到更加危险的境地里。
同早期一味地透支区块链的技术不同,现在的落地和应用更多地讲究技术与应用的协同,通过技术与应用的协同发展,寻找有关区块链的更多的发展可能性。无论是专注于应用,还是专注于技术,其实都在告诉我们,区块链正在回归客观和理性的发展轨道。如果我们将区块链的发展做一个形象的比喻的话,现在的市场状态更像是处于生机勃勃的早春时节。
历经劫难,区块链浴火重生
用历经劫难来形容区块链一点都不为过,但是,或许正是因为区块链经历了如此多的困难和挑战,所以,才能更多地展现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当下,区块链逐渐走向正轨,正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区块链并不是什么转瞬即逝的概念,而是真正可以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颠覆性改变的新物种。客观、理性地看待它,才能让区块链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大。
最开始,人们对于区块链的认识是简单的、浅显的、急功急利的,大家仅仅只是把区块链看成是一个与互联网相类似的存在,通过区块链去融资、去圈钱,是很多玩家之所以会为区块链摇旗呐喊的关键原因所在。尽管这一方式可以让人们快速地认识区块链,但是,仅仅只是站在营销和概念的角度来看待区块链,不去深究区块链的本质,所谓的区块链只不过是一个概念和噱头而已。
可以肯定的是,仅仅只是以这样一种急功急利的方式是无法真正促进区块链的良性发展的,甚至还会将区块链的发展带入到死胡同。后来的发展也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反过来想,是不是区块链的发展不经过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就不会更加成熟呢?这个阶段是不是区块链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呢?
其实,如果站在目前的情况来看待区块链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经历早期那样一个发展阶段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正是经历了那样一个发展阶段之后,我们才能对区块链有一个更加深度和全面的认识,才能让区块链真正回归本质。现在,我们看到的区块链市场的这样一种理性、客观的状态,不正是最真实,最具体的体现吗?
反过来,我们同样需要通过这一现象看到区块链的另外一面。即区块链并不是什么衍生于互联网的概念,而是的确有着自身的内涵与意义的存在。正是因为它的独特的内涵与意义,才让它可以摆脱泥淖,真正开始走向大道。
很多人在看待区块链的内涵与意义的时候,总是会将它和互联网放到一起做比较,认为与互联网相悖的发展逻辑,才是区块链可以经历了涅槃,实现重生的关键所在。于是,很多人将区块链看成是互联网的掘墓人,甚至站在反方向的角度来看待它。虽然这种看法些许有些道理,但是,如果仅仅只是以这样一种表层的、浅显的逻辑来看待区块链的内涵与意义,未免有些太过简单和武断了。
笔者认为,区块链的最大的内涵与意义,并不在于它与互联网的模式相悖或者相反,而是在于它与互联网的数据传输方式、传输能力以及底层逻辑的不同。这才是区块链之所以经历了诸多劫难,依然可以浴火重生的关键原因所在。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在于,现在从IT时代向DT时代的进化依然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如何对数据进行重构与再造,才是真正能够为人们开启新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商业模式上,我们的确是要颠覆互联网式的商业模式,但是,从底层逻辑上,我们却是要改变互联网时代业已形成的数据传输方式、提升互联网时代的数据传输能力,重构互联网时代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商业逻辑。
区块链之所以会一次次跌倒,一次次又爬起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可以从数据传输方式、传输能力和商业逻辑上带来与互联网完全不一样的体验,而不仅仅只是它的商业模式与互联网不同。所以,这才是区块链真正可以涅槃重生,真正可以不断跌倒,不断爬起的关键原因所在。
春寒料峭,区块链负重前行
对于区块链来讲,最寒冷的季节依然过去,但是,这并不代表区块链的春天已经到来。现在区块链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回暖,仅仅只是因为玩家们不再将区块链看成是发币或者ICO的方式和手段而已,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成熟,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的春天尚且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当前的区块链市场的话,用“春寒料峭”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为什么用“春寒料峭”呢?因为虽然人们对于区块链的认识开始客观和理性,区块链回归落地与应用的大方向已经确定,但是,区块链技术的稚嫩、初级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区块链开始将落地和应用看成是发展的主攻方向,但是,我们却无法为区块链输送源源不断的能量时,所谓的发展,或许仅仅只是短暂的,难以为继的昙花一现而已。因此,对于现在的区块链行业来讲,我们依然要负重前行,通过技术的积累与突破来实现它的发展与完善。
对于区块链行业来讲,找到实现区块链技术的突破之道,找到区块链落地和应用的创新之策,要比仅仅只是仰仗着区块链行情好转继续走老路更加长久。如果我们一定要寻找到下一个阶段区块链的发展方向,以技术为突破口,不断寻求破局之道,或许才是关键所在。
很显然,如果仅仅只是将区块链的发展停留在传统的技术上,无法真正从创新的技术上来寻找突破口的话,那么,区块链距离正在的成熟,距离真正取代互联网,成为DT时代的“基础设施”,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庆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区块链行业的新气象的。比如,NFT的出现;比如,开源社区的不断增多;比如,算法的不断提升……这些新的气象都在告诉我们,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区块链若想要真正取代互联网成为DT时代的“基础设施”,若想要真正建构其一个全新的商业世界,它还需要更多的技术能力,它还需要更多的创新能力。当我们真正找到了区块链的正确发展姿势,并且真正可以用新的方式来促进区块链的发展时,所谓的区块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涅槃重生。
结语
区块链用一次又一次的触底反弹,用一次又一次的涅槃重生,为我们证明着它们旺盛的生命力。同样地,区块链用一次又一次的重塑,为我们诠释着真正属于它的时代并未真正来临的现实。但是,我们同样需要从这样一种趋势之下看到区块链本身所具备的旺盛的生命力。
真正考验区块链的寒冬已经渐行渐远,但是,真正属于区块链的春天并未真正来临。我们需要的是以更加客观、理性的角度来看待区块链,我们需要的是以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思维来寻找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之道。
当我们真正从底层技术上为区块链的发展取得了突破,当我们真正以找到区块链落地和应用的真正的商业模式,区块链的发展才算是真正迎来了繁花似锦的春天。当这一刻来临,我们所认识的区块链,或许已经不再是现在所看到的这样片面的、孤立的存在,而是变成了一个多维的、全面的存在。
这个时候,真正属于区块链的时代才算是真正来临。区块链,才能真正成为互联网的替代者。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 财经 科技 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⑥ 区块链是什么,怎么用区块链赚钱
区块链是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术语。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区块链技术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创造了可靠的“合作”机制,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区块链赚钱的方法如下:
1、炒币,炒币就像炒股,炒币是区块链赚钱门槛最低的一种方式;
2、商贩,区块链是全球性的市场,可以像小商贩一样,从价格低的平台搬到价格高的平台去卖,赚差价;
3、推广赚佣金,区块链的做法是,首先注册交易所账号,生成自己的邀请链接,然后推广,有人通过你的链接注册了交易所并产生交易的话,即可获得佣金;
4、挖矿,比特币中的“挖矿”就是记账的过程;
5、技术支持,给一些团队和企业提供区块链技术支持;
6、开交易网站,收取手续费;
7、开发钱包,钱包是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就像区块链的“支付宝”或“微信支付”;
8、做区块链项目或基础设备供应商。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
应答时间:2020-12-0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⑦ 区块链关键词
所谓“区块链”,顾名思义,就是“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产生的数据块组成的链条。
————
1、底层技术
2、去中心(多中心)
3、去信任(自信任)
4、开放
5、安全
⑧ 详解区块头
最近一直在看技术向的普及读物,我觉得比看行情有意思。
在刚开始了解比特币的时候,我就很想要知道一个区块的数据大概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知道了这些构成对我的理解有着莫大的便利性,还好我找到了。
区块大小和交易计数器很好理解,区块头和交易则稍显复杂。
区块头包括三组数据:
第一、父区块哈希值的数据。我认为可以理解为基因。
第二、挖矿难度值、区块时间戳以及Nonce。这一组数据记录与挖矿有关的内容。
第三、Merkle树根。这是个神奇的东西,可以先理解为描述区块中所有交易的数据。
区块链之所以叫链,就是因为它的结构是一条从后向前有序连接起来的数据结构,就像是一条尾巴永远在变长的链子。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条数据这样井然有序的从后向前的连接呢?这就得靠父区块哈希值了。
从字面意思理解,这是来自于父亲的哈希值。在区块链中,我们称呼当前区块的前一个区块为父区块,相应的后一个区块为子区块。唯独有一个区块是特殊的,它没有父区块,它是孙悟空~不对,它叫创世区块!
所谓的父区块哈希值,就是父区块的区块头哈希值。从表格2中可以看到,区块头中包含了各种数据,大小是80字节,而这80字节的数据经过哈希运算,会得到一个32字节的字符串,这个32字节的字符串就是区块头哈希值。
举个例子(例中数据全是随机乱输入的),第198808个区块的区块头哈希值是ade12318fbce...12ade413(32字节),那么第198809个区块的区块头数据就是这样的:
把198809区块头中的所有数据经过哈希运算得到一个32字节的数据:bcf45896aefcd...33cde409(32字节),那么第198810个区块的区块头数据就是这样的:
把两张图放到一起,就能得到一个简单的由2个区块构成的链。而区块链就是以这种方式构成的一条可以随着时间流逝无限延长的链。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一开始我有说,我认为父区块哈希值可以理解为基因。如果我们的祖先有8条腿,我们人类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长相了,蜘蛛应该会非常可爱!
而父区块哈希值如果出现变化,那么把父区块哈希值作为输入条件的子区块哈希值一定会出现变化,紧跟着孙区块也一定会发生变化,如此这般,这个被改变的区块之后所有的已有区块都必须改变。
越是早创造的区块,更改后需要的工作量越大,越不可能实现,而越新的区块被改变的难度也就越低。这也是区块链的交易一般需要有6个新区快建立以后才被确认交易完成的原因,因为这个时候,交易被更改的可能性已经基本没有了。
凭着这个结构,区块链实现了不可逆、不可篡改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