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每分鍾交易筆數
⑴ 比特幣是幹啥的,有用么
比特幣肯定有用呀,首先存在即有理,再者,看美國表態吧,至少個人覺得商人出身的特朗普這點商業嗅覺還是不差的!
【特朗普高級顧問 :我們為什麼需要比特幣】
隨著特朗普政府「自管自己爽」的貨幣政策,造成滾雪球般的債務負擔交給了Z一代,強烈支持比特幣的理由,原來只限於發展中國家,如今同樣適用於美國。
特朗普顧問拉里·庫德洛:我這輩子沒有加過息
周四,特朗普的經濟顧問拉里·庫德洛(Larry Kudlow)大膽而令人震驚地宣稱,「在他的有生之年,我們不會看到另一次加息」,由此可見,持有加密貨幣來實現金融獨立,變得非常重要了。
這位「經濟學家」今年71歲,擁有極好的聯邦醫療福利,可以說,他要麼對自己壽命不是特別樂觀,要麼是他相信特朗普在他的第二個任期內,會通過他的人來控制美聯儲(FED)。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奇怪的說法。
當然,我們知道他給利率鷹派潑冷水的真正原因。他試圖確保股市在特朗普2020年大選前盡可能地上漲,這樣他就能保住自己的工作。庫德洛的經濟計劃還要求美元極度疲軟, 這樣,外資會借著特朗普最近的稅務改革的利好進來,填補他的債務黑洞。
比特幣遠不止是對沖惡性通脹的工具
支持比特幣的論據,沒有比因為政府和央行的腐敗和管理不善更有說服力了。通常情況下,如辛巴威或委內瑞拉等國家,權力濫用已經滲透到公共管理的每一個角落。
然而,災難性的貨幣政策同樣會在發達的第一世界國家中惡化。
自然像比特幣這樣的通貨緊縮資產,可能會拯救那些處在惡性通脹中人的命運。但許多報告表明,在發達國家這種想法並不那麼令人信服,因為那裡有強大的交易媒介(法幣)。但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損害並不總是立竿見影的。
任期的限制,造成治理的問題就是政客們非常短視。如果你是出生於Z一代的美國居民,你只能眼睜睜地地看著未來的稅負逐月增長。要解決這個長年累月造成的債務亂象,唯一的方法是比特幣,而特朗普的減稅等於是給這個快壓垮了的駱駝上添加最後一顆「櫻桃」。
還有人記得共和黨人關心財政責任的時候嗎?
對美聯儲的信心應該與比特幣的接受程度成反比.
白宮的幕僚都是支持特朗普的人,而且他們中很可能不久進入美聯儲,這可能是比特幣重獲未來的唯一途徑。
金融的獨立性一直都很重要,而且,現在越來越重要。人們已經忘記了兩次經濟衰退的代價,現在,簡要地說,必須有人為此付出代價。
美元仍然是世界儲備貨幣,因為它的穩定性和流動性。相比之下,到目前為止,加密貨幣流動性較差,公眾對任它的信程度也較低。但是,每當白宮攻擊美聯儲或增加無償還能力的債務時,人們對兩者信心差距在縮小。
如果這樣還不能讓你比特幣抱樂觀態度,我不知道該說什麼。
⑵ 比特幣的總量是多少
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個。
2009年,比特幣誕生的時候,區塊獎勵是50個比特幣。誕生10分鍾後,第一批50個比特幣生成了,而此時的貨幣總量就是50。隨後比特幣就以約每10分鍾50個的速度增長。當總量達到1050萬時(2100萬的50%),區塊獎勵減半為25個。
當總量達到1575萬(新產出525萬,即1050的50%)時,區塊獎勵再減半為12.5個。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約2100萬個。
(2)比特幣每分鍾交易筆數擴展閱讀
貨幣特徵
1、去中心化:比特幣是第一種分布式的虛擬貨幣,整個網路由用戶構成,沒有中央銀行。去中心化是比特幣安全與自由的保證 。
2、全世界流通:比特幣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管理。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
3、專屬所有權:操控比特幣需要私鑰,它可以被隔離保存在任何存儲介質。除了用戶自己之外無人可以獲取。
4、低交易費用:可以免費匯出比特幣,但最終對每筆交易將收取約1比特分的交易費以確保交易更快執行。
5、無隱藏成本:作為由A到B的支付手段,比特幣沒有繁瑣的額度與手續限制。知道對方比特幣地址就可以進行支付。
6、跨平台挖掘:用戶可以在眾多平台上發掘不同硬體的計算能力。
⑶ 比特幣如何算出來的
要想了解bitcoin的技術原理,首先需要了解兩個重要的密碼技術: HASH碼:將一個長字元串轉換成固定長度的字元串,並且其轉換不可逆,即不太可能從HASH碼猜出原字元串。bitcoin協議里使用的主要是SHA256。
公鑰體系:對應一個公鑰和私鑰,在應用中自己保留私鑰,並公開公鑰。當甲向乙傳遞信息時,可使用甲的私鑰加密信息,乙可用甲的公鑰進行解密,這樣可確保第三方無法冒充甲發送信息;同時,甲向乙傳遞信息時,用乙的公鑰加密後發給乙,乙再用自己的私鑰進行解密,這樣可確保第三者無法偷聽兩人之間的通信。最常見的公鑰體系為RSA,但bitcoin協議里使用的是lliptic Curve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 和現金、銀行賬戶的區別? bitcoin為電子貨幣,單位為BTC。在這篇文章里也用來指代整個bitcoin系統。 和在銀行開立賬戶一樣,bitcoin里的對應概念為地址。每個人都可以有1個或若干個bitcoin地址,該地址用來付賬和收錢。每個地址都是一串以1開頭的字元串,比如我有兩個bitcoin賬戶,和。一個bitcoin賬戶由一對公鑰和私鑰唯一確定,要保存賬戶,只需要保存好私鑰文件即可。 和銀行賬戶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銀行會保存所有的交易記錄和維護各個賬戶的賬面余額,而bitcoin的交易記錄則由整個P2P網路通過事先約定的協議共同維護。 我的賬戶地址里到底有多少錢? 雖然使用bitcoin的軟體可以看到當前賬戶的余額,但和銀行不一樣,並沒有一個地方維護每個地址的賬面余額。它只能通過所有歷史交易記錄去實時推算賬戶余額。 我如何付賬? 當我從地址A向對方的地址B付賬時,付賬額為e,此時雙方將向各個網路節點公告交易信息,告訴地址A向地址B付賬,付賬額為e。為了防止有第三方偽造該交易信息,該交易信息將使用地址A的私鑰進行加密,此時接受到該交易信息的網路節點可以使用地址A的公鑰進行驗證該交易信息的確由A發出。當然交易軟體會幫我們做這些事情,我們只需要在軟體中輸入相關參數即可。 網路節點後收到交易信息後會做什麼? 這個是整個bitcoin系統里最重要的部分,需要詳細闡述。為了簡單起見,這里只使用目前已經實現的bitcoin協議,在當前版本中,每個網路節點都會通過同步保存所有的交易信息。 歷史上發生過的所有交易信息分為兩類,一類為"驗證過"的交易信息,即已經被驗證過的交易信息,它保存在一連串的「blocks」裡面。每個"block"的信息為前一個"bock"的ID(每個block的ID為該block的HASH碼的HASH碼)和新增的交易信息(參見一個實際的block)。另外一類指那些還"未驗證"的交易信息,上面剛剛付賬的交易信息就屬於此類。 當一個網路節點接收到新的未驗證的交易信息之後(可能不止一條),由於該節點保存了歷史上所有的交易信息,它可以推算中在當時每個地址的賬面余額,從而可以推算出該交易信息是否有效,即付款的賬戶里是否有足夠余額。在剔除掉無效的交易信息後,它首先取出最後一個"block"的ID,然後將這些未驗證的交易信息和該ID組合在一起,再加上一個驗證碼,形成一個新的「block」。 上面構建一個新的block需要大量的計算工作,因為它需要計算驗證碼,使得上面的組合成為一個block,即該block的HASH碼的HASH碼的前若干位為1。目前需要前13位為1(大致如此,不確定具體方式),此意味著如果通過枚舉法生成block的話,平均枚舉次數為16^13次。使用CPU資源生成block被稱為「挖金礦」,因為生產該block將得到一定的獎勵,該獎勵信息已經被包含在這個block裡面。 當一個網路節點生成一個新的block時,它將廣播給其它的網路節點。但這個網路block並不一定會被網路接受,因為有可能有別的網路節點更早生產出了block,只有最早產生的那個block或者後續block最多的那個block有效,其餘block不再作為下一個block的初始block。 對方如何確認支付成功? 當該筆支付信息分發到網路節點後,網路節點開始計算該交易是否有效(即賬戶余額是否足夠支付),並試圖生成包含該筆交易信息的blocks。當累計有6個blocks(1個直接blocks和5個後續blocks)包含該筆交易信息時,該交易信息被認為「驗證過」,從而該交易被正式確認,對方可確認支付成功。 一個可能的問題為,我將地址A裡面的余額都支付給地址B,同時又支付給地址C,如果只驗證單比交易都是有效的。此時,我的作弊的方式為在真相大白之前產生6個僅包括B的block發給B,以及產生6個僅包含C的block發給C。由於我產生block所需要的CPU時間非常長,與全網路相比,我這樣作弊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網路節點生產block的動機是什麼? 從上面描述可以看出,為了讓交易信息有效,需要網路節點生成1個和5個後續block包含該交易信息,並且這樣的block生成非常耗費CPU。那怎麼樣讓其它網路節點盡快幫忙生產block呢?答案很簡單,協議規定對生產出block的地址獎勵BTC,以及交易雙方承諾的手續費。目前生產出一個block的獎勵為50BTC,未來每隔四年減半,比如2013年到2016年之間獎勵為25BTC。 交易是匿名的嗎? 是,也不是。所有BITCOIN的交易都是可見的,我們可以查到每個賬戶的所有交易記錄,比如我的。但與銀行貨幣體系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每個人的賬戶本身是匿名的,並且每個人可以開很多個賬戶。總的說來,所謂的匿名性沒有宣稱的那麼好。 但bitcoin用來做黑市交易的還有一個好處,它無法凍結。即便警方追蹤到了某個bitcoin地址,除非根據網路地址追蹤到交易所使用的電腦,否則還是毫無辦法。 如何保證bitcoin不貶值? 一般來說,在交易活動相當的情況下,貨幣的價值反比於貨幣的發行量。不像傳統貨幣市場,央行可以決定貨幣發行量,bitcoin里沒有一個中央的發行機構。只有通過生產block,才能獲得一定數量的BTC貨幣。所以bitcoin貨幣新增量決定於: 1、生產block的速度:bitcoin的協議里規定了生產block的難度固定在平均2016個每兩個星期,大約10分鍾生產一個。CPU速度每18個月速度加倍的摩爾定律,並不會加快生產block的速度。 2、生產block的獎勵數量:目前每生產一個block獎勵50BTC,每四年減半,2013年開始獎勵25BTC,2017年開始獎勵額為12.5BTC。 綜合上面兩個因素,bitcoin貨幣發行速度並不由網路節點中任何單個節點所控制,其協議使得貨幣的存量是事先已知的,並且最高存量只有2100萬BTC
⑷ 比特幣不是10分鍾一個塊嗎
比特幣是平均10分鍾產生一個塊,並不是平均分配的。
一個塊是塊鏈中的一條記錄,包含並確認待處理的交易。平均約每10分鍾就有一個包含交易的新塊通過挖礦的方式添加到塊鏈中。
普銀、萊特幣、狗狗幣、瑞波幣都有自己的區塊,交易的信息都會記錄到區塊鏈上。
⑸ 區塊鏈到底是不是騙局
區塊鏈技術本身不是騙局,但是不排除有人拿區塊鏈做幌子去做騙局。 區塊鏈存在的幾個問題: 1、區塊鏈體積過大問題隨著區塊鏈的發展,節點存儲的區塊鏈數據體積會越來越大,存儲和計算負擔將越來越重。 以比特幣區塊鏈為例,其完整數據的大小當前已達約71GB,用戶如果使用比特幣核心客戶端進行數據同步的話,可能三天三夜都無法同步完成,並且,區塊鏈的數據量還在不斷地增加,這給比特幣核心客戶端的運行帶來了很大的門檻。 2、區塊鏈數據確認時間的問題目前的區塊鏈系統,尤其是金融區塊鏈系統中,存在數據確認時間較長的問題。 以比特幣區塊鏈為例,當前比特幣交易的一次確認時間大約需要10分鍾,6次確認的情況下,需要等待約1小時,當然對於信用卡動則2至3天的確認時間來說,比特幣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了,但距離理想狀態仍有較大距慧手滾離。 3、處理交易頻率問題區塊鏈系統面臨交易頻率過低的問題。前余 還是以比特幣區塊鏈為例,每條交易的平均大小約為250個位元組(Byte),如果區塊大小限制在1MB,那麼可以容納的交易數量為4000條。 按照每10分鍾產生一個區塊的速度計算,每天可以產生144個區塊,也就是能容納576000條交易,再除以每天的秒數86400,比特幣區塊鏈最高每秒處理6.67筆交易。 目前,比特幣區塊鏈上每天的實際交易量已經接近系統瓶頸(圖),如果擴容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可能造成大量交易的堵塞延遲。 比特幣區塊平均交易數(來源: 區塊元)相比之下,Paypal在2013年第三季度的總體交易筆數為7.29億筆,平均每秒為93.75筆交易。 全球最大的支付卡VISA的官網信息顯示,VisaNet在2013年的測試中,實現了處理每秒47000筆交易。 比特幣區塊鏈比起支付寶等幾大支付網路,從交易處理頻率來看,更像是一個剛出薯慧生的嬰兒。 當然,這也是中本聰早期故意為之的設計,比特幣區塊大小被限制在了1MB,以此避免流氓礦工的惡意行為,對人們造成不良的影響,比特幣區塊鏈支付網路之所以能夠成長到如今價值數十億美元,就在於它的去中心化。 4、區塊鏈發展受到現行制度的制約一方面,區塊鏈去中心、自治化的特性淡化了國家監管的概念,對現行體制帶來了沖擊。 比如,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不但對國家貨幣發行權構成挑戰,還影響到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削弱央行調控經濟的能力,導致貨幣當局對數字貨幣的發展保持謹慎態度。 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對這項新技術也缺乏充分的認識和預期,法律和制度建立可能會滯後,導致與運用區塊鏈相關的經濟活動缺乏必要的制度規范和法律保護,無形中增大了市場主體的風險。 5、區塊鏈技術與現有制度的整合成本較大對於任何創新,現有機構都要保證既能創造經濟效益,又要符合監管要求,還要與傳統基礎設施銜接。 特別是當部署一個新型基礎系統時,耗費的時間、人力、物力成本都非常大,現有傳統機構內部遇到的阻力也不小。 當然,問題的存在並不能阻礙區塊鏈的發展步伐,諸如簡單支付驗證、側鏈、閃電網路協議等技術的提出和深入研究,已經為上述問題的解決提出了思路。
⑹ 比特幣交易最活躍時間段
從交易的時間上來看,每天的凌晨1點鍾是比特幣交易浮動最大的時間段。
這里的凌晨1點是倫敦時間,在東八區應該是早上9點,這是一天當中最為活躍的亞洲和美洲投資者都在工作的時間,東亞投資者開始了新的一天工作,美國的投資者開始了晚間的生活。
但是這個數據並不是絕對的,比特幣交易當中最重要的還是投資的時機,一個好的時間點並沒有什麼說服力,進入市場當中需要一個好的投資時機。
⑺ 1比特幣=多少人民幣
1比特幣=270847.80人民幣
拓展材料
1、購買方法。用戶可以買到比特幣,同時還可悄孫以使用計算機依照演算法進行大量的運算來「開采」比特幣。在用戶「開采」比特幣時,需要用電腦搜尋64位的數字就行,然後通過反復解謎密與其他淘金者相互競爭,為比特幣網路提供所需的數字,如果用戶的電腦成功地創造出一組數字,那麼就將會獲得25個比特幣。由於比特幣系統採用了分散化編程,所以在每10分鍾內只能獲得25個比特幣,而到2140年,流通的比特幣上限將會達到2100萬。換句話說,比特幣系統是能夠實現自給自足的,通過編碼來抵禦通脹,並防止他人對這些代碼進行破壞。
2、消費方式。許多面向科技玩家的網站,已經開始接受比特幣交易。比如火幣、幣安、OKEx之類的網站,以及淘寶某些商店,甚至能接受比特幣兌換美元、歐元等服務。毫無疑問,比特幣已經成為真正的流通貨幣,信改而非騰訊Q幣那樣的虛擬貨幣。國外已經有專門的比特幣第三方支付公司,類似國內的支付寶,可以提供API介面啟坦鏈服務。
可以用錢來買比特幣,也可以當采礦者,「開采」它們用電腦搜尋64位的數字就行。通過用電腦反復解密,與其他的淘金者競爭,為比特幣網路提供所需的數字。如果電腦能夠成功地創造出一組數字,就會獲得12.5個比特幣。比特幣是分散化的,需要在每個單位計算時間內創造固定數量比特幣是每10分鍾內可獲得12.5個比特幣。到2140年,流通的比特幣上限將達到2100萬個。換句話說,比特幣體制是可以自給自足的,譯成編碼可抵禦通脹,防止他人搞破壞。
⑻ 比特幣24小時成交額如何計算
沒假交易平台的演算法都是不一樣的,這個要根據平台來計算。
有的平台是按照24小時計算的,有的是一天天計算的,有的是按照平均伽伽額計算的。
24小時的漲跌幅是跟任意24小時前的價格對比計算出來的,比如現在是24日上午8點,價格是110,而23日上午8點價格是100,則認為是上漲10%。
⑼ 關於央行數字貨幣DCEP你了解多少
與美國Facebook推出的Libra不同,我國數字貨幣早在2014年,就專門有研究團隊對數字貨幣發行和業務運行框架、數字貨幣的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面臨的法律問題等進行深入研究。
關於央行數字貨幣DCEP你了解多少?
隨著區塊鏈技術日趨公認性,目前已被一度提升到國家戰略地位。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央行數字貨幣可能會作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助推器」。然而,Libra截止目前也沒有得到美國政府的支持,反而其最大的股東Facebook創始人也遭到國會質詢,致使Libra項目的眾多合作方紛紛撤資離開,由此可見,Libra在國家層面已失去了法償性,它只能作為商業資產在局部使用。
央行新的數字貨幣馬上就要發行使用,那麼,我國數字貨幣究竟有哪些突出地方呢?以下是詳細解讀:
01.什麼是央行數字貨幣?
央行推出的數字貨幣名稱為DCEP,是英文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的縮寫,意為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它是人民幣紙鈔的替代品,功能和屬性跟紙鈔完全一樣,主要用於零售支付。
關於央行數字貨幣DCEP你了解多少?
DCEP跟紙鈔一樣,不需要任何銀行賬戶,手機上有DCEP的數字錢包就可以了,不過,相比於紙鈔,它有其獨特的優勢:支付和攜帶都更加便捷,用它支付,只需要把兩個手機放在一起碰一碰,就能把自己數字錢包里的DCEP轉給另一個人,它甚至不用聯網,只要保證手機有電就行。
同時,DCEP和紙鈔相比,又有很大區別。紙幣是具備一定的匿名性的,個人把紙幣花在什麼地方了,別人是不知道的,所以有些黑惡勢力用紙幣來洗錢。而DCEP採用區塊鏈技術,具備一定匿名性,又實現了可追蹤,我們用它支付,每一筆支付都會留下痕跡,如果不犯罪,它可以滿足你想要的匿名需求,但如果用它犯罪,對不起,大數據可以追蹤到你的真實身份。
02.跟微信、支付寶有何不同?
通過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DCEP跟微信、支付寶等電子支付很相似,目前我國的微信和支付寶支付已經非常發達了,為什麼還要重新開發這樣一種採用區塊鏈加密技術的數字貨幣呢?
關於央行數字貨幣DCEP你了解多少?
首先,微信、支付寶都需要綁定銀行卡才能使用,而DCEP完全不需要,用戶與用戶之間的轉賬是獨立於銀行賬戶的,這一點跟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一樣。
其次,DCEP具備法律效力。我們在線下購買商品的時候,會發現有些商家可以用支付寶,但不能支持微信,但對於DCEP,商家只要能使用電子支付,就必須接受DCEP,這跟必須承認紙幣一樣。
第三,在斷網情況下,比如在飛機上、地下室、偏遠山區,微信、支付寶無法完成支付,而央行數字貨幣將不受影響,可實現離線支付,只要手機有電就行。以後,再也不用為沒有網路而無法支付而苦惱了。
第四,DCEP的法律地位更高,安全性更好。微信、支付寶支付不是由央行貨幣進行結算的,而是用商業銀行存款貨幣進行結算,如果它們出現破產等意外,客觀上來說,權益不一定能得到保障(實際上幾乎不可能)。而DCEP由央行發行,安全性更高。
03.DCEP跟比特幣一樣嗎?
可以說完全不一樣。比特幣、以太坊等沒有發行主體,是真正去中心化的,屬於超主權貨幣,它們的價格由市場驅動,因此價格波動巨大,而DCEP是由央行這一主體發行的,雖然採用了區塊鏈技術,但採用的是中心化的運行方式,是人民幣的數字貨幣化,價格會很穩定。
關於央行數字貨幣DCEP你了解多少?
DCEP採用中心化的運營方式,一方面是為了便於監管,另一方面是為了滿足日常交易需要。比特幣等完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受限於技術瓶頸,目前交易確認很慢,比特幣每秒大約只能處理7-8筆交易,以太坊每秒也只能處理10-20筆交易,而淘寶去年雙十一的時候交易峰值達到了92771筆/秒,所以,如果要滿足大眾日常支付,目前也只能採用聯盟聯或私有鏈技術。
04.央行為什麼要發行數字貨幣?
按照官方的說法,面對Libra這樣一種致力於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的沖擊,我們需要保護自己的貨幣主權和法幣地位,做到不落後於人。然後,目前紙幣、硬幣的發行、存儲成本非常高,流通的中間環節也過於復雜,攜帶也不方便,需要一種新的替代品,而數字貨幣恰好能解決這些問題。
此外,清華計算機博士、獨立研究員龍白滔認為,央行數字貨幣發行的背後,對內是央行與商業銀行業的角力,對外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野心。
基於數字貨幣便捷、易於全球流通的特性,這確實有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但「央行與商業銀行業的角力」怎麼理解呢?
當前市場上的流通貨幣主要是現金和銀行存款,而存款由商業銀行放貸來創造,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由央行創造的現金只佔流通貨幣的5%,商業銀行創造的銀行存款佔比高達95%,所以,目前流通貨幣的主要創造者是商業銀行。
我們都知道,央行是調控貨幣供給的機構,如果它不是創造流通貨幣的主體,調控工作將變得復雜而低效。
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採用的是「雙層運營」機制,即DCEP由央行兌換給各商業銀行,再由各商業銀行兌換給普通大眾,這樣就可以重新奪回貨幣的創造權,更加便於管理貨幣,提升央行應對商業周期的能力。
05.大眾如何兌換央行數字貨幣?
上文提到,央行採用的是「雙層運營」機制,而根據福布斯此前的報道,初期,央行將會把DCEP兌換給阿里、騰訊、工行、中行、建行、農行、銀聯,再由他們直接向大眾發行,等DCEP真正發行後,我們可以通過微信、支付寶、銀行App直接兌換。
同時,央行未來還將與國外銀行達成合作,從而把DCEP推向全世界。
區塊鏈在當今數字經濟領域也具有無可厚非的價值作用,未來,會有大量的資源捲入這場令全球爭霸的世界陣地。
本文來自於鏈客社區www.liankexing.com
⑽ 比特幣一個區塊最多可以包含多少個交易記錄
比特幣一個區塊大小為1MB,比特幣對每筆交易的大小沒有限制,一個區塊一般可包含2000~3000筆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