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比特幣問答 » 顯卡hd4870x2挖比特幣算力

顯卡hd4870x2挖比特幣算力

發布時間: 2025-06-19 17:13:34

『壹』 超級算力什麼是超級算力

超級算力龍由四隻算力龍進化而來,轉化為超級算力龍,一隻超級算力龍持有2000臨時算力。龍也可以合成為超級算力龍,到目前為止,計算能力可以達到30P,相當於世界第五台超級計算機天河二號的計算能力,可以滿足市場上所有計算項目的需求,超算中心的計算能力可以解決哪些問題?首先,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並不依賴於狹義的CPU,超級計算機需要浮點運算能力,但目前市面上的CPU先天不足。

1、華為雲正式發布盤古大模型3.0,這會帶來怎樣的科技革命?
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3上,華為出了一出好戲。近三個小時的發布會,其實突出了一個主題,盤古大模型3.0的發布。華為董事總經理、華為雲CEO張平安表示:「盤古大模型是面向行業的一系列大模型。讓每個行業、每個企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家助手,讓工作更高效、更輕松。」盤古大模型3.0到底是什麼?不得不說,在滿是鮮花和掌聲的人工智慧企業中,只有華為是清醒的。

盤古大模型的基本邏輯不是創新,也不是學習,而是整合優化,從而改善和修正離群值。通過華為自身龐大的資料庫和在各行業積累的數據,整合後形成更好更高效的工業生產模式,從而幫助行業客戶提升工業效率。用簡單通俗的話來說,盤古大模型的定位是標准化生產管理的編制工具,可以幫助大部分工業企業實現標准化生產管理,實現自動化迭代,從而保證其能夠完全滿足企業的生產發展需求。

2、阿里雲發布第一台雲電腦張建鋒:推廣後可為全社會節約50%計算資源...
(觀察者網/編輯胡育靜/庄毅)9月17日,在2020年雲起大會上,阿里智能雲總裁張建鋒發布了阿里雲首款電腦「無影」。張建鋒介紹,武英是一台站在雲上的「超級計算機」。本地沒有主機,沒有電腦CPU和硬碟的影子。硬體設備集中在雲中的數據中心。用戶可以通過一個名片大小的CKey,隨時隨地登錄自己的指紋ID,訪問雲電腦服務。
通過後端雲,「無影」擁有無限的計算能力,可以完成動畫渲染、圖紙設計、軟體開發等對計算性能要求非常高的工作場景。據張建鋒介紹,未來每個人都可以在雲上擁有一台超級計算機,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隨地擴展計算能力。無影大規模推廣使用後,可以為全社會節約50%的計算資源,避免計算能力的浪費。
3、專家預計東數西算工程可撬動8倍的相關產業投資
專家預測,東電西電計算項目可以撬動相關產業8倍的投資。專家預測,東電西電計算項目可以撬動相關產業8倍的投資。17日,國家發改委批復了4個計算樞紐節點的建設文件。至此,中國八大計算樞紐節點建設正式全面啟動。專家預測,東電西電計算項目可以撬動相關產業8倍的投資。專家預測,東電西電計算項目可以撬動相關產業8倍的投資。1國家發改委等部門17日正式發布消息,同意啟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國家綜合計算網路國家樞紐節點建設。
所謂「東數西算」,「數」指的是數據,「算」指的是算力。「通俗地說,就是把東部的數據傳輸到西部進行計算處理,就像南水北調、西電東送一樣。東西計算是國家又一重要戰略工程,以網路、雲、算力、數據元、應用、安全促進東西部數據中心協同發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李傑解釋道。
4、東數西算對全國區域發展格局的意義有
東數西算對國家區域發展格局的意義如下:東數西算項目通過構建集數據中心、雲計算、大數據於一體的a 超級算力網路系統,實現東部計算力需求和西部能源供給的協同調配,為數字化轉型和社會民生提供保障和服務。建設以國家超級計算為樞紐節點的國家高性能計算網路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它在國家綜合計算網路布局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從東方到西方的計算」加速了高性能計算中心雲和網路的協作,提高了計算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是實現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和碳中和的重要舉措。
「東電西算」是實現全國范圍內計算能力和應用資源按需調度的基礎設施工程,是以計算能力為基礎的。數據中心和高速網路是基礎設施,雲計算、大數據和智能計算是構建一體化新型計算網路體系的核心技術。我國東部地區數據量大,數據密集,計算能力資源緊張,而西部地區地域廣闊,可再生資源比東部地區多。
5、為何國產超級計算機已經領先全世界了,而國產cpu卻依然落後?
在中國,如果做一個晶元像踢足球一樣難,那是很危險的。首先,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並不依賴於狹義的CPU。超級計算機需要浮點運算能力,但目前市面上的CPU先天不足。在天河一號和天河二號,真正為超級計算機提供計算能力的是gpu和協處理器,就像你的pc,CPU調度,顯卡工作一樣。在天河一號和二號上,直接買了硬體。天河一號和天河二號基本都用了IntelxeonE5xeonphi,甚至還有AMD的顯卡(真正的顯卡hd4870x2,連計算卡都不是)。
太湖之光開始使用自己的處理器。從本質上來說,sw26010的設計思路和xeonphi類似,採用Intellga介面。至於工藝,眾核反應器的計算能力是28nm。這個工藝放在2015年,可以說是主流工藝,絕不是落後。而且節能燈絲比英特爾強幾個檔次。當然這種處理器對於PC來說毫無意義。
6、打贏AI爭奪戰,要靠一張算力網
隨著的普及和應用,計算能力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資源。在戰斗中,擁有足夠的計算能力可以提高訓練速度和精度,從而在競爭中獲得優勢。為了贏得這場戰斗,我們需要依靠計算網路。強大的計算網路可以集中大量的計算資源,同時進行並行計算,從而提高整個系統的效率。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大規模訓練任務的需要。在建立計算網路時,還應考慮以下幾點:1 .保證安全:在整合計算能力時,需要保證網路的安全性,以避免惡意使用計算資源和泄露隱私。
7、陀螺世界算力龍有啥用
在陀螺世界APP中,演算龍的作用是增加500演算力,增加TLBC的輸出。兩個37級恐龍合成可以用概率獲得演算龍。如果恢復了,計算力增益的效果就消失了。龍也可以合成為超級算力龍。超級算力龍由四隻算力龍進化而來,轉化為超級算力龍,一隻超級算力龍持有2000臨時算力。超級算力 dragon的玩家越多,在收集TLBC方面就越有核心競爭力。從此他們就不再擔心計算龍的位置了,因為這只會讓你在陀螺生態中更有競爭力。
目前,8、超算中心的算力都能解決哪些問題?10次方計算平台可為客戶提供全球范圍內個人設備的閑置計算能力,並為世界級科研項目提供計算能力支持,涉及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天文等領域。到目前為止,計算能力可以達到30P,相當於世界第五台超級計算機天河二號的計算能力,可以滿足市場上所有計算項目的需求。十邊形分布式計算資源平台適用於各類需要大量計算能力支持的項目,尤其是科學研究,如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天文等領域。目前,它正在為37個橫跨各個學術領域的前沿研究項目提供計算能力支持。此外,在當前熱門的行業領域也有大量的應用需求。
9、超算中心算力排名
武漢超算中心可以躋身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百強。武漢超算中心是中國最大的集裝箱超算中心,由湖北科投集團和武漢投資集團共同投資建設。整體規劃設計容量200P,一期容量達到50 p,其中1P等於每秒1萬億(10 ^ 15)次浮點運算,50P的計算能力將超過10萬台高性能計算機計算能力的總和。它的技術基礎是由數萬顆酷睿鯤鵬處理器和數千張加速卡組成的。
2022年8月,武漢超算中心正式接入「中國計算網」。計算能力就是計算能力,具體指數據採集、傳輸、計算和存儲的能力,計算能力表明處理數字信息的能力。從古代的手工計算到現在的數字計算,計算能力展現了人類數據處理能力的飛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計算能力已經成為和水、電、氣一樣的基礎資源。生活中,手機、電腦、超級計算機等很多硬體設備都離不開計算能力。

『貳』 泰坦Z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的顯卡啊

泰坦Z顯卡的算力:昔日旗艦,如今何在?


泰坦顯卡,曾是NVIDIA的旗艦之作,象徵著極致性能與信仰的象徵。GeForce GTX TITAN,其名如雷貫耳,是當年顯卡界無可匹敵的王者,甚至能秒殺GTX1080TI。泰坦系列作為GTX顯卡的尖端,以其超高的發燒級別,定位在旗艦顯卡的巔峰,一年僅推出一款,首款TITAN誕生於2013年,那時的71億晶體管集成的GPU,性能堪稱無敵,直逼「降龍十八掌」的江湖地位。


2018年的TITAN RTX更是令人驚嘆,4608個CUDA核心、576個Tensor Core,基礎頻率1350MHz,可超頻至1770MHz,24GB GDDR6顯存,12nm工藝的運用,使其介面配備豪華:1×USB Type-C、1×HDMI與3×DisplayPort。然而,如此強悍的性能並未專為游戲設計,TITAN RTX支持二次擴展,更多用於科學運算和光線追蹤的加速。


而MX150,NVIDIA的「優選型」筆記本顯卡,定位在輕薄本市場,性能相當於桌面級的GT 1030。MX150採用帕斯卡架構,擁有384個CUDA核心和2GB GDDR5顯存,性能超越集成顯卡四倍,足以支持簡單的游戲和GPU加速程序,對於輕薄本用戶來說,它提供了不錯的圖形性能提升,尤其在中低特效下的網路游戲體驗。


歷史上,NVIDIA的8800GTX堪稱卡皇,憑借128個流處理器和強大的規格,它在2006年一枝獨秀,無人能敵。而GTX480、GTX680和GTX980雖然各有輝煌,但與1080ti相比仍有差距。目前,2080TI仍是許多人心中的性能標桿,A卡的卡皇選擇相對稀少,如HD4870和5870,以及ATI時代的9800PRO,它們都是昔日的輝煌,如今卻已漸行漸遠。


總結,泰坦Z和MX150顯卡雖然不再如昔,但它們在各自領域仍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性能的提升和市場的演變,讓我們見證了顯卡技術的飛速發展。

『叄』 AMD VS 英偉達:顯卡江湖的書劍恩仇錄

眾所周知,AMD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在顯卡和CPU上,能夠同時做到行業top級別的公司。

但與英特爾和英偉達這兩大霸主相比,又似乎總是差了那麼一點兒意思。

長久以來,AMD的顯卡賣不過英偉達,CPU賣不過英特爾,但它卻能頑強的活下來,這可真的是一門玄學啊。

上次,我們已經簡單長篇大論地梳理了AMD與英特爾之間纏纏綿綿走天涯的愛恨情仇。那麼今天呢,咱轉移到顯卡領域,好好聊聊AMD與英偉達的書劍恩仇錄。

誒,你還真別不信,英偉達與AMD同樣也有著纏纏綿綿走天涯的一段秘事呢。

(不得不說,AMD還真是夠可以的啊,左擁右抱,人生贏家~)

先來說說咱們的老黃同志。

黃仁勛,美籍華人,原AMD公司專業晶元設計師,技術能力十分過硬,混得也相當不錯。但不知道是AMD給得太少了還是老黃年少輕狂愛自由,冷不丁地就跳槽了去了LSI Logic,一家傾向於晶元圖形處理的公司,還順便轉了個型。叮咚~銷售精英黃sir正式上線。

但黃sir又不甘寂寞啊,三十而立正是含苞待放的年紀,於是他一狠心,在1993年拉著兩個小夥伴共同創立了英偉達,主攻當時仍處在萌芽階段的圖形晶元市場。

(插一嘴,這時候的AMD在幹啥呢?它正在和英特爾相愛相殺打官司鬧離婚呢.......)

要知道,早年的圖形處理器市場還相當於一張白紙,正處於蠻荒時代,入局的玩家也賊多,競爭可謂是相當的激烈,群雄並起硝煙彌漫啊。

據說,老黃曾經給Bay Area的一位分析師打電話,跟他咨詢圖形晶元的市場走勢,分析師回復說:「這個市場還沒起步就已經亂成一團了,現在已經有將近30家公司,你最好還是別干這個。」老黃聽後十分感動,然後就成立了英偉達。

真乃一狠人吶!

當時,3DFX這廝因為推出了引領時代潮流的Voodoo 3D加速卡,確立了絕對的江湖統治地位。憑借3D加速卡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和炫目效果,當時的3DFX把所有同行都摁在地上摩擦,當然也包括老黃的英偉達。

英偉達成立初期由於經驗不足,發布的產品NV1、NV2顯卡都宣告失敗了,當時還因為燒錢太多,陷入了財務困難,窮得叮當響,甚至連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不得不進行大規模的裁員。

將軍百戰穿金甲,一將功成萬古枯。老黃畢竟不認命,留足了槍支彈葯苦心研發NV3,即Riva 128,這時候又順便搭上了微軟老大哥的Direct 3D,性能超越了3DFX的Voodoo和ATI的Rage Pro,雖說畫質一般,但最重要的是便宜啊,因此在OEM市場還是灰常吃香的。

從那以後,老黃像開了掛一樣,如有神助。1999年,發布了世界上第一塊GPU——GeForce 256,不僅極大推動了PC游戲市場的發展,更徹底改變了並行計算,宣告了3DFX統治的結束。之後英偉達更以很低的價格收購了3DFX,讓其成為囊中之物。這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長江後浪拍前浪,前浪一不小心就會死在沙灘上。

半導體界也有一個著名的摩爾定律,那就是:每18個月,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晶體管數量就會翻一倍,從而提升一倍的性能。而老黃就比較變態了,他給英偉達定下的目標是:6個月升級一次,功能翻倍。

快速的性能升級和迭代之下,背後其實是無數程序員和設計師日日夜夜爆肝的結果。也正因如此,英偉達才能一步步站穩腳跟,成為顯卡江湖中的頭號風雲人物。

進入21世紀之後,英偉達已經肅清了幾乎所有的競爭對手,就只剩下一個ATI了,即後來的AMD。

你說巧不巧?ATI的創始人也是華人,名叫何國源,祖籍廣東。與3DFX和英偉達的策略不同,ATI走得是一條更高大全的路子,經營范圍極其廣泛,包括了顯卡、視頻捕捉卡和電視調諧卡等種種產品,不僅做設計,還自己做代工生產,很大一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了OEM市場上。

然而,ATI做得過於寬泛,自然就不是專攻GPU的英偉達的對手。在英偉達的進攻下,2001年,成立16年的ATI首次迎來了虧損。

不過春風得意後的老黃似乎有點獨孤求敗的感覺,不知不覺便飄了起來。2000年,老大哥微軟給英偉達送來了一筆大單,決定從英偉達這里采購Xbox的顯示晶元和媒體傳送晶元,為了表示誠意,還直接給了2億美金作為訂金,已經很夠意思了吧?

然鵝,老黃還真是飄得忘乎所以了,給的報價過高,惹得老大哥不高興,不僅沒有完成這筆交易,甚至還鬧到了法律仲裁的地步。

這把微軟給氣的啊!畢竟作為老大哥嘛,微軟還是有一些威嚴的,既然小弟不聽話,那就必須得好好敲打一番才行。於是,微軟找到了英偉達的死對頭ATI,把占據英偉達業務接近20%的Xbox二代訂單,直接送到了ATI的手裡。而被英偉達活活從手裡搶走細分顯卡晶元市場的英特爾,也開始對ATI眉來眼去的。

樹倒猢猻散,市場就會給予最快的反應,遭此變故,英偉達的股價應聲而落,從70美金一度跳水到了只有7美金。這誰玩得起啊?老黃無可奈何地再次找到微軟,主動認錯,請求和解,而後又重新拿到了訂單。

但是呢,在英特爾的扶持下,ATI也逐漸站穩了腳跟,顯卡江湖雙雄的局面正式開始了。

ATI其實是一個老玩家了,成立於1985年,並於1993年上市,而彼時的英偉達才剛剛成立而已。所以在ATI眼中,英偉達不過是一個小屁孩。

90年代初期,ATI一直深耕OEM市場,尤其是筆記本的移動圖形晶元。從1997年到2000年,ATI將Rage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地改進設計,最終Rage 128 Pro居然完全可以與3DFX的Voodoo2相提並論。

但是,真正讓大家記住ATI的還是Radeon。Radeon就像是ATI的明信片,讓大家真正認識了ATI,3DFX後唯一能與英偉達在圖形晶元領域掰一掰手腕的一代梟雄。也正是ATI與英偉達長期以來的相互競爭,才推動了顯卡的快速迭代和發展,給大家帶來一個又一個的神卡作品。

ATI和英偉達既是命中註定的宿敵,同時又是兩個惺惺相惜的破局者。

其實從GeForce 2系列開始,英偉達就一直處於優勢地位,但ATI也不是吃素的啊,Radeon來勢洶洶,初代產品為Radeon 256顯卡,性能上完全不落下風,隨後又進行提頻,改名叫Radeon 7500,性能提升巨大,更是擊敗了英偉達的Geforce 2 GTS,成為新一代性能之王。

也正是從Radeon 256伊始,英偉達和ATI成為了真正的宿命之敵,它們之間的競爭歷程代表了當代顯卡發展的歷史,一直延續至今。

DX7時代,是ATI一直在追趕英偉達 ,而DX8時代,則是ATI全面崛起的時代。那時候,ATI與英偉達並駕齊驅,爭鋒相對,你來我往,相互超越。

在DX8時代,當ATI 推出的Radeon7500還沒得意多久呢,老黃就推出了里程碑式的GeForce 3,再次取得領先。ATI當然不會善罷甘休,馬上推出Radeon 8500,整體表現甚至優於GeForce3。英偉達不甘落後,又推出GeForce3 Ti500來抗衡。ATI不依不饒,發布Radeon 8500,在高端市場取得領先。老黃急了,祭出了一對王炸:DX8時代的究極顯卡—GeForce 4 Ti系列。

老黃原本以為Geforce 4 Ti可以完全壓制ATI,然而終究還是Too Young Too Naive了。

ATI採取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策略。當Geforce 4 Ti發布後的短短4個月內,ATI便推出秘密武器Radeon 9700 Pro,完美支持DirectX 9.0,性能大幅度提升,深受廣大發燒友愛戴。Radeon 9700的完美表現,使得ATI在3D時代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領先英偉達。

在這里還必須得濃墨重彩地提一茬Radeon 9550。我願意尊稱其為:

Radeon·國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究極神卡、ATI乃至顯卡史上的絕對經典、中低端市場上神化的結晶、ATI史上的巔峰之作·9550。

其實單從規格上來說,Radeon 9550隻有4條流水線,性能非常一般。但關鍵是人家價格便宜啊,而且能完整支持sm2.0,超頻空間巨大,性能可以提升接近一倍,簡直就是超級甜點。當年的ATI靠這塊顯卡把英偉達的5200打得落花流水,你想想,你花白菜的價格就能吃到大魚大肉,能不香嘛?一代神卡可真不是蓋的!

當然了,風水輪流轉。就在ATI吃著Radeon 9550的老本時,英偉達已經悄悄地展開了PCI Express攻略,這樣一搞,ATI之後就直不起背了。

事實上,英偉達一直在產品研發進度方面略微領先於ATI。早在GeForce 5900發布之前,GeForce 6系列便已經進入研發階段。

當英偉達拿出大刀闊斧簡化後的GeForce 6600時,ATI也推出了X700系列。可惜的是,X700隻是X800的小修小改,成本高,還不支持Shader Model 3.0和HDR等新技術,難以被大眾接受,低端市場的份額被英偉達搶走了一大半,而在高端市場,X800衍生出的X850系列,也難以與GeForce 6800系列正面對抗。

此外,在極為關鍵的中端市場競爭中,ATI推出了X1600,但又一次發昏了。作為力拚GeForce 6600GT甚至GeForce 7300GT的新品,X1600一度被寄予厚望。然而,其所謂的12管線有著太多的水分,步子邁得太大很容易扯著檔的,ATI的這項所謂的超前技術備受質疑,最終無奈草草收場。

令人唏噓的是,就在ATI終於發布X1650XT時(這次是真正擁有12管線,並且實現了36個像素單元了),似乎總算是熬出頭了吧?然鵝,這時ATI卻連家都沒得了......

2006年7月24日,AMD出人意料的收購了ATI。這家擁有21年歷史的全球領先圖形IC廠商以54億美元賣身,雙A最終合璧。

就,挺禿然的......

從此以後,AMD也成為了唯一一個能完整提供CPU+GPU解決方案的雙修玩家,和英特爾爭奪CPU的同時,還和英偉達共分GPU的天下。

但是,一家歡喜一家愁,雙A的結合讓老黃很難受。甚至當時這條消息傳出來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覺得非常的別扭。

畢竟,AMD+英偉達和英特爾+ATI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人心目中的一個固定組合。而當年出身於AMD的老黃還為了力挺AMD喊出了「Intel is not good enough」時,大家當然認為AMD理所應當就是與英偉達穿一條褲子的。

ATI被AMD收購的那一晚,老黃獨自拿了一瓶威士忌跑到了樓頂,喝著最濃烈的酒,抽著最好的煙,也依然不能排解內心的五味陳雜。此時的老黃在想什麼呢?是在為ATI的突然落寞而感到空虛,還是在為昔日好基友AMD的倒戈相向而痛惜呢?不得而知....

雙A合璧後,ATI成為了AMD的圖形部門,也由此獲得了更多的研發經費以及技術上面的支持。

新的顯卡戰爭又重新開始了,而這次的主角換成了英偉達和AMD。

ATI被AMD收購以後,初期的表現還是很不錯的。Radeon HD 2900 XT顯卡是合並後首次發布的產品,它基於全新的R600核心,從這開始就進入了「HD」時代,而「HD」命名也一直延續到Radeon HD 7000系列。

英偉達發布強大G92核心,對AMD-ATI造成壓力,而後A卡迅速反擊,直接推出了55nm更加先進製程的RV670核心,RV670代表作就是Radeon HD 3870 X2顯卡,號稱當時的最強單卡。

還沒等AMD-ATI鬆口氣,英偉達又放出了G100核心,爭鋒相對,彼時的AMD-ATI來了一招田忌賽馬的策略,直接放棄高端市場,用RV770核心的Radeon HD 4870搶佔中低端市場。

之後,N卡牢牢掌控著高端市場,而A卡則成為性價比的代名詞,在中低端市場里混得風生水起,首款支持DX 11的顯卡Radeon HD 5870更是達到了巔峰。

2009年是一個分水嶺。一方面,A卡正式由AMD接管,ATI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另一方面,正式更名AMD顯卡後A卡大不如以前,再難重塑以前的輝煌。

2010年,AMD推出的顯卡普遍升級不大,性能也打不過英偉達,處處落了下風。

2012年,隨著人工智慧、深度神經網路技術的突破發展,提供算力基礎設施的英偉達如魚得水,基於CUDA架構的大規模並行運算晶元Tesla可謂為AI時代而生。到了15年,在AI、VR的巨大風口和礦機催生的需求下,英偉達的股價也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

這里還有一個重點的事件不得不說,那就是轟動一時的挖礦潮。

在AMD轟轟烈烈打出價格戰招牌時,當時數字貨幣挖礦對顯卡的要求也極高。而A卡無疑是挖礦工們的首選。

之前也提過,那段時間,AMD的顯卡分分鍾賣斷貨,誇張點將就是:曠工們天天守在工廠門口,看到車就上去攔,直接現金交易,卡全部都要。

雖然AMD的顯卡銷量很高,但後勁不行啊,賣得快,沒有貨,結果就是礦工扭頭轉向購買英偉達的產品。而且,隨著數字貨幣挖礦泡沫的出現,AMD 需要面臨的難題是一樁接著一樁:

二手市場交易猖獗、黑心商家瓜分利潤、游戲玩家紛紛倒戈、AMD Mantle API失去開發者的技術支持......

AMD發起了價格戰,最後卻賠了夫人又折兵,而英偉達則坐收漁翁得利,還在不久後發布其Maxwell架構GTX 9XX全系列,也用價格狠狠虐了一把 AMD。

而就是在這段時間里,AMD和英偉達的市場份額開始發生急劇變化。綠巨人開始制霸顯卡領域,而紅色帝國則是有起有落,起起伏伏。

2013年,AMD放棄了HD的命名方式,採用分級別命名方式,最高檔的R9系列,而上一代HD 7970也換了一個新的名字R9 280X。當時,AMD推出的Radeon R9 290X爆出供電過熱、顯卡92℃降頻等不利新聞,被英偉達完虐。

2015年,AMD首次使用HBM顯存,發布首次採用水冷的顯卡:Radeon R9 Fury X,這是一款屬於GCN架構體系的核心,從規格上來說比對手GTX 980Ti強大不少,不過性能方面只能說是互有勝負。

2016年AMD GCN架構的第四代Radeon RX 480,能耗比有了大幅提升,中端的價格中高端的性能,是性價比的不二選擇。

2019年,AMD雖然憑借著7nm工藝和全新的RDNA架構顯卡,幾度出擊,先後推出了多款RX 5000系列顯卡,在功耗、發熱方面拉近了和老對手英偉達的距離,但是不支持硬體光追的弱點,以及顯卡發布初期各種游戲優化兼容和驅動問題,AMD每次新品發布,都被英偉達輕松化解,並沒有打破原來的格局,不禁讓人感到些許的唏噓啊。

2019年第三季度下降之後,AMD開始重新佔領市場,並在2020年第一季度保持穩定,AMD占據了GPU市場的31%以上,而英偉達則占據了剩餘的69%。

AMD走的路線還是性價比取勝,降維打擊,Radeon RX 5700的價格與RTX 2060相當,並提供2060超級性能水平。5700 XT的價格也與RTX 2060 Super幾乎相同,而性能卻與RTX 2070 Super差不多。

近年來,蘋果一直與AMD緊密合作,幾乎所有的Mac系列電腦配備的獨立顯卡都來自AMD。牢牢抓住蘋果這個大客戶,AMD也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但是,英偉達在超高端顯卡市場上依然處於高處不勝寒的壟斷地位,RTX 2080 Super和RTX 2080 Ti是玩家可以選擇的最優項。

英偉達和AMD都將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他們的下一代顯卡。根據初步估計,RTX 3080將比RTX 2080 Ti快30-40%,而3080 Ti則比後者高70%以上。目前,AMD也確認了Big Navi顯卡為首批RDNA 2產品,性能提升方面亦會有比較大的期待。

時間永是流駛,江湖總不太平,AMD和英偉達的顯卡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新時代顯卡換代的頻率越來越快,性能提升也越來越強,我們仍然激動於英偉達帶給我們的創新,我們也仍然嚮往著AMD的彎道超車。

顯卡江湖的書劍恩仇錄還將繼續上演,沒有結局,一切皆未可知。

『肆』 泰坦顯卡是否一直保持卡皇地位,超越GTX1080TI

泰坦顯卡,顯卡領域的超級巨星


泰坦顯卡,是英偉達專為追求極致性能的用戶打造的頂級顯卡系列,它們超越了旗艦級別,像是GTX1080TI的終結者,唯有對性能極致的熱愛才能驅動你選擇它們。首代泰坦顯卡——GeForce GTX TITAN在2013年橫空出世,它的71億晶體管GPU如同降龍十八掌,獨步顯卡江湖。


性能巔峰的象徵


去年的TITAN RTX更是讓人驚嘆,4608個CUDA核心與576個Tensor Core的組合,頻率高達1350MHz,可超頻至1770MHz,24GB GDDR6顯存和12nm FFN工藝的使用,讓它在規格上無人能敵。這款顯卡不僅支持高階游戲應用,還支持二次擴展,為專業用戶提供了超頻運算的可能。


昔日的卡皇之爭


歷史上,每一代顯卡中都有一款堪比2080TI的卡皇。2006年的NVIDIA 8800GTX以其128個流處理器和384bit顯存位寬,以及768MB顯存,奠定了其無敵的地位。相比之下,後續的GTX480、GTX680和GTX980雖然性能強大,但與8800GTX相比仍有差距。直到1080ti的出現,A卡才開始與NVIDIA的卡皇序列展開競爭,而A卡的卡皇之作,如HD4870和5870,也曾在其巔峰時期與NVIDIA分庭抗禮。


泰坦顯卡的傳奇與未來


泰坦系列的傳奇延續至今,每一步都刷新著性能極限。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顯卡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但泰坦顯卡的卓越性能和專業定位,使其始終屹立在顯卡領域的頂峰,為那些追求極致體驗的玩家和專業人士提供無可匹敵的算力支持。


總結


泰坦顯卡,是性能的象徵,是科技與激情的結晶。它們的存在,讓顯卡世界更加精彩紛呈。如果你是性能狂熱者,那麼泰坦顯卡絕對是你不可錯過的選擇。

熱點內容
幣圈漲600萬倍 發布:2025-09-12 10:54:20 瀏覽:138
網易雲會員合約包怎麼取消 發布:2025-09-12 10:52:37 瀏覽:811
比特幣減半行情 發布:2025-09-12 10:42:16 瀏覽:48
中國移動合約購機怎麼取消 發布:2025-09-12 10:34:23 瀏覽:217
eth勒索病毒要全格嗎 發布:2025-09-12 10:27:33 瀏覽:194
ucleth建築學碩士 發布:2025-09-12 10:16:57 瀏覽:664
數字貨幣abey的價格 發布:2025-09-12 09:39:31 瀏覽:541
全國區塊鏈產業園入駐企業名單 發布:2025-09-12 09:24:14 瀏覽:37
eth哪個平台穩定 發布:2025-09-12 08:57:35 瀏覽:892
螞蟻s9礦機如何使用 發布:2025-09-12 08:40:25 瀏覽: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