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零錢怎麼辦
A. 蘇州市民報警稱兒子小劉買比特幣投資被騙了10萬多元,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才16歲就借10萬塊“這真是天文數字,膽子真大”一位蘇州媽媽看著自己的兒子,再也抑制不住情緒吼了出來,男孩知道自己做錯事了,站在一邊也不吭聲,稚氣的臉上愧疚又委屈。
作為未成年人,對社會有美好的想像之餘,也要多一分謹慎和小心,這個世界好人很多,但,也有一些心思叵測的人,拿不定主意時多跟父母交流,他們是這個世界上唯一對你不要求回報的人。春節臨近,騙子伺機而動,多份謹慎,歡樂過中國年。
B. 數字人民幣來了,它和「微信,支付寶」有什麼區別看了你就懂了
首先提到數字貨幣,大家應該最先想到的是比特幣。那什麼是「比特幣」:比特幣就是一種用電子商務形式的虛擬的加密數字貨幣,這種貨幣的實質面是一串數字代碼,它不依靠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的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
而在去年的10月,央行在深圳試點發行了1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的紅包,一共派發了5萬個,每人200元。這是數字人民幣首次出現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里。
那麼比特幣這種數字貨幣和我們的數字人民幣又有哪些區別呢?首先我們知道了比特幣的實質面是一串代碼,另一方面,比特幣是虛擬加密貨幣,本身就極為不穩定。時至今日,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承認比特幣法定貨幣的地位。這意味著,比特幣不受法律保護,同時幣圈也沒有完善的法律進行監管。
而數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正在試點的法定數字貨幣,即「數字貨幣電子支付」。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紙鈔和硬幣等價,並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簡單來說,數字人民幣就是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在的人民幣。
數字人民幣的本質面在於通過大數據功能對貨幣及其交易進行管控的一種形式,也是介於方便民眾更好的使用和促進消費的一種形式。
數字人民幣和我們日常使用的「微信支付、支付寶」的區別:數字人民幣的本質與我們銀行卡里的余額和支付平台里的零錢不同,是以數字化的形式存放在我們手機里。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是法幣,法律效力和我們手中的現金是一樣的。而手機則是取代了我們錢包的功能。同時像現在淘寶購物不允許微信支付這樣的情況,在數字人民幣里是不存在的。因為機構或者個人不支持數字人民幣付款是違法的。
但對於普通人而言,數字人民幣的支付體驗和傳統的微信支付寶支付並沒有區別。唯一的黑科技離線支付似乎我們平時也用不到。因為現階段網路信號早已經覆蓋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所有區域。
那麼為什麼國家還要花費這么大力氣去研究數字人民幣呢?大家要明白一件事: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是金融基礎設施,是「錢包」;數字人民幣是支付工具,是「錢包」的內容。一個是錢,另一個是支付工具,相當於錢包,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沒有可比性。
從實質上而言,支付寶余額和微信錢包的零錢就是一般等價物,它們的本質是商品,是支付寶和微信錢包作為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出的商品,它們具有商品屬性,而數字人民幣是貨幣,是契約屬性。
很多人提到數字人民幣採用了區塊鏈技術,但是我查了很多資料,也沒有人講清這個區塊鏈技術到底是怎麼採用的,同時查閱了央行官網自2014年以來所有關於數字人民幣的公告,都沒有提到區塊鏈技術。以下是林曰的個人猜想,並沒有證實,大家理性看待:
區塊鏈此技術是基於去中心化產生的技術,而央行發行數字人民幣本身就是中心化的。從前比特幣每一筆點對點的個人交易都要進行一次記賬。而如今,每筆跨國貿易都由所有參與者共同記賬,並且伺服器直接由國家管控,在保證穩定的同時還高效。
這樣一來,數字人民幣就具備了比特幣的所有優點,還要比比特幣要更加安全,值得信賴。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數字人民幣就會成為亞元的模板,甚至是世界通用貨幣,到那個時候,普通人也能感受到數字人民幣的便利了。
好了,以上就是這次文章的全部內容,你的關注是我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你們覺得數字人民幣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什麼變化呢?歡迎在下面討論。
C. 交易及記賬(上) | 小白學比特幣之二
在 精讀「Mastering Bitcoin」1 中, 提到比特幣不僅是一個 電子現金 (系統),也是一個公開的賬本,這賬本上記錄了每筆交易的信息。用比特幣交易,其實就跟我們用人民幣或者美元交易買賣東西一樣。作者給比特幣交易行為的定義是:
那麼,在比特幣系統里,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將這些交易記錄下來的呢?
跟傳統記賬一樣,在比特幣系統中也對交易採用復式記賬的方法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ledger),直白點翻譯就是雙入口記賬。復式記賬,簡單理解就是以下兩點 [1] :
每一筆交易都要至少在兩個賬戶上進行記錄 ,在會計記賬中有三個基本賬戶也就是資產賬戶、負債賬戶以及所有者權益賬戶,跟會計等式 資產(Assets) = 負債 (Liabiliteis) + 所有者權益 (Equity) 是一一對應的。那麼單獨每個賬戶又是以怎麼樣的方式呈現出來的呢?方法是每個賬戶都需要記錄這個賬戶的debits和credits(見上圖):
說完復式記賬,再回到《Mastering Bitcoin》(精通比特幣) ,在書中,作者給出的記賬例子如下面那張截圖;一筆交易中可以包含多個Input和output。這里的Input和output如何理解呢?
總結一下:
通過作者這句話, 可以看到比特幣系統其實執行的是價值交易。更進一步地,可以理解為價值的輸入和輸出。
上筆交易和下筆交易之間會形成一個「無形的鏈」:
作者用一張圖形象的說明了什麼是「交易鏈」。
對於同一個地址而言,上一筆交易中的output將會作為下一筆交易的輸入,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交易鏈。
在上面的交易截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幾筆交易里有 spent 、 unspent 和 change 。 change 為找零地址,為什麼會有找零地址呢?
比特幣系統中的找零概念和平時用現金交易的找零概念是一樣的,如果你要買一個1塊錢的包子,但是你身上只有一張20塊錢的紙幣,這個時候就需要包子鋪老闆找給你19元零錢。
在比特幣系統中,每一個input就相當於一定面值的紙幣。如果一筆交易中只包含一個Input,為20個BTC,當這個地址向其他地址支付1個BTC時候,就需要對方找還19個BTC。不同的是,比特幣不像紙幣那樣只有幾種面值固定的紙幣,比特幣系統可以隨時創建「新面值」。
出於保護隱私的考慮,找零地址沒必要跟原先的付款地址一樣,通常錢包會生成一個新的找零地址。
在真實應用中,並不會在找零地址旁邊標注 change 的字樣,如下圖顯示(截圖來自blockchain.info上的某筆交易),
比特幣系統可以隨時創建「新面值」來用於找零,而且這「零錢」可以用於下次交易。在每個輸出(output)記錄里,可消費的比特幣數量會被標記成 unspent ,這樣的輸出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做 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s (UTXO)。可以把unspent的輸出理解為面值不同的、可用於下次消費的紙幣,就好像10元面值紙幣、100元面值紙幣那樣。
[1] Mastering Bitcoin 第二版 https://github.com/bitcoinbook/bitcoinbook
[2] http://learnmeabitco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