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根本沒有經濟產出
㈠ 比特幣現在買劃算嗎
現在買比特幣是否劃算,主要取決於你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比特幣價格波動很大,短期內可能有較大漲跌,長期來看則取決於市場接受度和監管環境。
1. 價格波動性:比特幣價格經常劇烈波動,一天內漲跌10%並不罕見。如果你能承受這種波動,可以考慮少量配置。
2. 長期趨勢:從歷史數據看,比特幣價格整體呈上升趨勢,但過去表現不代表未來收益。2024年減半後,新幣產出速度減慢,理論上可能對價格有支撐作用。
3. 監管風險:各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政策不一,政策變化可能對價格產生重大影響。目前主流國家監管框架仍在完善中。
4. 技術發展:比特幣網路持續升級,閃電網路等二層解決方案提高了交易效率,這增強了其實用性。
5. 市場環境: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復雜,部分投資者將比特幣視為對沖通脹的工具,但這一屬性仍需時間驗證。
建議先了解清楚比特幣的運作原理,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再決定是否投資。如果決定參與,建議控制投資比例,採用定投策略分散風險。記住不要投入超過你能承受損失的資金。
㈡ 比特幣究竟是什麼來的,我看了好多還要挖礦求解釋
比特幣是一種由開源的P2P軟體產生的電子幣,數字幣,是一種網路虛擬資產。
㈢ 比特幣有什麼實際價值
比特幣之所以有價值,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是比特幣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耗費了巨大的成本挖礦產出的。目前每一枚比特幣的挖礦成本已經高達數萬美元,而2010年,挖掘一枚比特幣的成本不足1美元。鑽石是通過機械挖出,比特幣通過計算機挖出,二者本質上並無不同。鑽石的開采難度來自於外界,比特幣的開采難度來自於計算機程序。難度越大,成本越高。鑽石是看得到的實物,而比特幣網路是一個記賬系統,二者的表現形式不同。
二是比特幣比鑽石更為稀缺。鑽石之所以昂貴,是因為鑽石具有稀缺性。如果鑽石像黃金白銀一樣普遍,恐怕也難以支撐起高昂的價格。比特幣也具有稀缺性,比特幣總量2100萬枚。而鑽石雖然稀有,但時不時出現新的礦場,因此總量未知,從這個角度看,比特幣比鑽石更為稀缺。起初人們並未認識到比特幣的價值,曾有一名程序員花了1萬枚比特幣購買了兩個披薩,目前來看,這名程序員似乎錯過了幾個億。
三是比特幣的發行是一個共識的結果。通過了解比特幣的挖礦原理可以知道,比特幣的發行過程,就是一個記賬的過程,是礦工勞動的產物,不是憑空發行的。比特幣依靠算力發行,信用來自所有礦工共識。因為每一個區塊在上鏈前需要廣播全網,經其他礦工同意後才能上鏈。也就是說,每一枚比特幣的發行,實際上是經過的全網所有礦工的認可的,這是一種礦工之間形成的共識機制。
總結,從商品角度來看,比特幣價值支撐源於挖礦成本;從貨幣角度來看,比特幣價值支撐源於共識。
㈣ 比特幣挖礦不產生價值,耗電量卻超過瑞士,究竟是誰在興風作浪
眾所周知,比特幣網路運行需要消耗巨額電力資源;而且隨著挖礦設備、全網算力的增加,其消耗的電力資源還會不斷暴漲。鑒於當前世界對化石燃料高度依賴的現狀,不少環境學者認為,比特幣長期大量的電力消耗不利於人類 社會 的長期發展。
對此,英國劍橋大學於2019年7月特別推出了用於專門監測比特幣網路能耗情況的 「劍橋比特幣電力消耗指數」(CBECI)。現在,這一數據又有了重大更新。
7月14日,CBECI數據顯示,比特幣網路的過去一年的電力消耗已上升至59.19太瓦時(TWh),約佔全球總電力消耗的0.27%。該數據相比一年前CBECI指數剛推出時上升了0.02%,已經超過部分發達國家(瑞士,全年耗電量為58太瓦時)同期的電力消耗。
比特幣,不過是人類萬千發明中一種,受眾有限、使用領域狹窄,能源消耗卻超過了多個小型發達國家。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或者說究竟是因為哪些人在興風作浪,才導致了這一詭異數據的產生呢?
技術極客、自由主義者
創發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的比特幣,產品初衷可謂高尚。按照自稱為「中本聰」的比特幣創始人在《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研究報告中的設想,比特幣是一個沒有集中發行方、完全由網路節點計算生產、可以全世界自由流通的電子現金系統。任何人都可以在比特幣網路中挖掘、出售、購買比特幣,且不受任何中心化節點(政府、銀行)的監管,不存在現有中心化金融體系存在的風險。
上述產品理念一經提出,即在技術圈引發轟動,逐步擴大至用戶層面之後,又受到了自由主義者的熱切追捧,比特幣因此吸粉無數。技術極客、自由主義者不僅是最早接觸和認可比特幣的幣圈先行者,同時也是最早一批比特幣礦工以及比特幣價值的賦予者:
比特幣發行早期,用個人電腦就可以挖出,隨後為了克服算力難度提升帶來的產出率下降問題,專業礦機集中出現,電力消耗呈指數級上升。另外,比特幣最初也不具備流通價值,完全是靠著匿名、不可追蹤的特性在暗網灰黑產交易中大放異彩,才逐漸得到更多人承認。目前圈內公認的比特幣第一次交易,是一位名叫Laszlo Hanyecz的程序員,於2010年5月22日用10000個比特幣買了兩個披薩,後來這一天被圈內投資者定義為比特幣「披薩節」。
資本黑手、賭徒炒幣客
上文提到,創發於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比特幣,直到2010年5月,購買能力才第一次得到承認。按照彼時的兌率,比特幣的價格僅為0.06美元/枚,然而就在「披薩事件」發生4個月之後的2010年9月,比特幣就迎來了創發以來的第一輪牛市,幣價一度飆升至36美元/枚。
比特幣在第一輪牛市結束時,幣價回跌到了2美元/枚,引發圈內噓聲四起,以「比特幣已死」為代表的唱衰言論甚囂塵上。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2013年,比特幣迎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大牛市,幣價再次瘋漲並最終達到260美元/枚。也就是從此時起,比特幣正式進入資本和公眾視野,無數嗅到暴富機會的投資者蜂擁入圈,各界財閥也將其視作攫取暴利的收割工具;
寫在最後:
時至今日,比特幣仍然是金融和 科技 圈最受爭議的話題之一,但坊間評論基本貶多於褒。這是因為,在資本方、交易所操控(拔網線、插針)下的比特幣,已經完全脫離了金融避險工具的產品初衷,再加上比特幣網路運行需要消耗巨額能源,同時又不產生任何實際價值,自然是抨擊、罵聲不斷。
文章作者:小鏈 財經 朝雲
㈤ 現在買比特幣劃算嗎
現在買比特幣是否劃算要看你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比特幣價格波動很大,短期投機風險高,長期持有可能有機會。
1. 當前比特幣價格在6萬美元左右,相比2021年高點6.9萬還有一定距離,但比2022年低點1.6萬已經漲了不少。價格處於中等位置,不算特別便宜也不算特別貴。
2. 2024年比特幣減半後,新幣產出速度減慢,理論上會推高價格。但市場已經提前消化了這個預期,減半後價格沒有出現大幅上漲。
3. 美國SEC批准了比特幣現貨ETF,機構資金持續流入,這是長期利好。但各國監管政策仍存在不確定性,比如中國依然禁止加密貨幣交易。
4. 全球經濟形勢影響比特幣走勢。如果美聯儲降息,資金可能更多流向高風險資產;如果經濟衰退,比特幣也可能跟隨股市下跌。
5. 從技術面看,比特幣網路算力持續創新高,鏈上活動活躍,基本面比較健康。
建議:如果是閑錢投資,可以逢低分批買入,做好持有3-5年的准備。不要借錢投資,控制倉位在可承受范圍內。新手建議先小額試水,了解清楚再加大投入。
㈥ 比特幣「挖礦」到底有多耗電
2021年末,牡丹江一犯罪團伙想通過虛擬貨幣挖礦賺錢,便租下幾個小區車庫,購置了60餘台「挖礦」設備,但是開挖後才發現「挖礦」設備耗電量大太,於是就動就了歪腦筋,購買了變壓器、高壓電纜等設備,通過搭接小區進線方式竊取國家電能想節省耗電成本。但是沒用上三個月就被順藤摸瓜的我公安民警抓了個正著。沒收了所有的挖礦設備和非法所得,還將面臨一大筆的罰金和刑事責任。
據新聞報道西部某省一家從事「數據業務」的企業,2020年全年納稅僅25萬元,但月均耗電量卻高達2500萬度!今年前4個月,納稅僅9萬元,但月均耗電量高達4500萬度,折算能耗約為1.5萬噸標煤。經調查發現,這台企業實則就是一家「礦場」。這么大的電力損耗,但是實際真的為社會貢獻卻是微乎其微。另外你可能還不知道,全世界最主要的礦場有60%是在中國,因此很多專家人都說,這根本就不是什麼挖礦生意,就是給我們的子孫們「挖坑」呀!
好在國家已經及時的發現這個情況,並在去年5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會議明確提出,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由此國內大的礦場紛紛轉向了海外,剩下小也由地上轉入了地下。相信在國家重拳整治下這些破壞生態,浪費電能的挖礦行業將無所遁形。
㈦ 2023現在挖礦還有利潤嗎知乎
1. 2023年的挖礦市場經歷了顯著的演變。
2. 以比特幣為例,個人挖礦普遍已不再盈利,因挖礦難度和所需算力的提升導致成本上升,而比特幣產出減少。
3. 當前挖礦市場更注重效益和資源利用,新技術不斷涌現。
4. 例如,Filecoin是一種分布式文件存儲協議,通過區塊鏈技術保障數據安全,用戶可通過挖掘獲得FIL代幣,專業礦工可能獲得顯著收益。
5. 另一個領域是DeFi(去中心化金融),利用區塊鏈技術管理和交換資產,如Uniswap礦工通過挖掘獲得UNI代幣。
6. 由於DeFi等領域的快速發展,挖礦仍有機會獲得收益。
7. 盡管挖礦市場發生變化,但存在高風險投資項目,個人投資者需謹慎。
㈧ 1萬台的礦機一個月耗電4500萬度,這是什麼概念
這一次幣圈的一位大佬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就直接表示,1萬台礦機現在一個月的耗電量就直接高達4500萬度,這相當於什麼概念呢?我們的一個中等縣城一年的消耗量大概也只有這么多。消耗這么多的能源,但是比特幣所代表的虛擬貨幣卻並沒有產出應有價值。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比特幣背後的能源消耗。
第三,如何看待這樣的挖礦行為?
這樣的行為造成了很多資源的浪費,最為重要的是他們沒有辦法產生出應有的社會價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特幣的挖礦就是在提高我們的碳排放量。要知道在現在很多地區,因為用電量激增,所以導致很多工廠開始錯峰用電。在這樣的前提下,比特幣依舊非常的活躍,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國家開始打擊虛擬貨幣,提出自己的數字貨幣。
㈨ 比特幣到底有沒有價值
比特幣具有其獨特的價值。
比特幣作為一種加密貨幣,自誕生以來就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和討論。很多人認為比特幣沒有價值,甚至將其比作鬱金香泡沫或傳銷詐騙。然而,隨著對比特幣的深入了解,我們可以發現其內在的邏輯和價值。
一、比特幣的價值基礎
比特幣的價值並非基於傳統意義上的實物或經濟體系,而是建立在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和加密演算法等先進技術之上。這些技術確保了比特幣的稀缺性、安全性和匿名性,從而為其賦予了獨特的價值。
稀缺性:比特幣的總量是有限的,只有2100萬枚,這種稀缺性使得比特幣具有類似於黃金的保值功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比特幣的開采難度逐漸增加,新幣的產出速度逐漸減慢,進一步增強了其稀缺性。
安全性:比特幣採用區塊鏈技術,每一筆交易都被記錄在不可篡改的賬本上,確保了交易的透明性和安全性。此外,比特幣還採用了先進的加密演算法,使得黑客難以攻擊和竊取。
匿名性:比特幣交易具有高度的匿名性,用戶可以保護自己的隱私和財產安全。這種匿名性使得比特幣在某些特定場景下具有獨特的優勢,如跨境支付、慈善捐贈等。
二、比特幣的使用場景
比特幣的使用場景非常廣泛,涵蓋了支付、投資、融資等多個領域。
支付:比特幣可以用於跨境支付,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無需銀行中介等優勢。此外,比特幣還可以用於線上購物、支付服務費等場景。
投資:比特幣作為一種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品種,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關注。很多人將比特幣視為一種數字資產,通過買賣比特幣來獲取收益。
融資:比特幣還可以用於初創企業的融資,通過發行ICO(首次代幣發行)來籌集資金。這種方式具有門檻低、效率高、全球化等優勢。
三、對比特幣價值的誤解
關於比特幣的價值,存在一些常見的誤解。
比特幣沒有真正的價值:這種觀點認為比特幣沒有實物基礎,因此沒有價值。然而,比特幣的價值並非基於實物,而是建立在先進的技術和市場需求之上。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的不斷擴大,比特幣的價值將得到進一步認可和提升。
比特幣的波動性太大,無法作為價值尺度:比特幣的價格確實存在波動,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沒有價值。事實上,所有貨幣的價格都存在波動,包括黃金和美元等傳統貨幣。比特幣的波動性反映了市場的供求關系和投資者的預期,隨著市場的成熟和穩定,比特幣的波動性將逐漸降低。
比特幣不能成為股票式資產,沒有現金流和價值創造:這種觀點忽略了比特幣作為一種金融資產的屬性。雖然比特幣不是股票,但它具有類似於股票的投資價值。此外,比特幣還通過礦工的工作和市場的交易來創造價值。礦工通過解決復雜的數學問題來獲得比特幣獎勵,這些獎勵是比特幣網路運行和維護的重要資金來源。同時,比特幣的交易也為市場提供了流動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四、比特幣的未來展望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的不斷擴大,比特幣的未來展望非常廣闊。
技術升級:比特幣網路將不斷升級和優化,提高交易速度和安全性,降低交易費用。這將進一步推動比特幣的普及和應用。
監管完善:隨著比特幣市場的不斷發展,各國政府將加強對比特幣的監管和規范。這將有助於保護投資者的權益,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
應用場景拓展:比特幣將不斷拓展應用場景,涵蓋更多領域和行業。例如,比特幣可以用於智能合約、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領域,為傳統金融行業帶來創新和變革。
綜上所述,比特幣具有其獨特的價值,這種價值基於先進的技術和市場需求之上。雖然比特幣存在波動性和一些誤解,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的不斷擴大,比特幣的價值將得到進一步認可和提升。因此,我們應該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看待比特幣這一新興事物,並積極探索其潛在的應用價值和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