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病毒後續
① 什麼是比特幣病毒
比特幣病毒是一種通過鎖定電腦文件來勒索用戶支付比特幣贖金的計算機病毒。以下是關於比特幣病毒的詳細解釋:
病毒特性:
- 加密文件:比特幣病毒會將系統上的大量文件加密,文件後綴變為.onion,導致用戶無法正常使用。
- 勒索贖金:中毒後,用戶被要求支付比特幣贖金才能解密恢復文件,對個人資料造成嚴重損失。
- 殺毒軟體無效:現有的殺毒軟體並不能解密這些加密後的文件,因此用戶需要採取其他措施來應對。
病毒爆發背景:
- 利用「永恆之藍」漏洞:比特幣病毒是由不法分子利用NSA黑客武器庫泄漏的「永恆之藍」漏洞發起的攻擊。
- 掃描445埠:「永恆之藍」會掃描開放445文件共享埠的Windows機器,無需用戶任何操作,只要開機上網,就可能被攻擊。
- 教育網受攻擊嚴重:由於教育網並未限制445埠,因此成為受攻擊的重災區。
應對方法:
- 關閉445埠:用戶可以通過搜索查詢具體操作方法,關閉445埠以降低被攻擊的風險。
- 安裝補丁:微軟已發布補丁MS17-010修復了「永恆之藍」攻擊的系統漏洞,用戶應盡快為電腦安裝此補丁。
- 使用免疫工具:對於XP、2003等微軟已不再提供安全更新的機器,可以使用「NSA武器庫免疫工具」檢測系統是否存在漏洞,並關閉受到漏洞影響的埠。
- 備份數據:未中毒的電腦應迅速備份數據,以防萬一。
- 避免訪問可疑網站和郵件:用戶應提高警惕,不訪問可疑網站和郵件,以防病毒傳播。
- 重裝系統:已中病毒的電腦在重裝系統前,建議將硬碟低級格式化,以徹底清除病毒。
② 比特幣勒索病毒瘋狂蔓延的前因後果,看這篇就夠了
比特幣勒索病毒瘋狂蔓延的前因後果
上周五,據美聯社等多家媒體報道,一種名為WanaCry的電腦勒索病毒正在全球蔓延,近百個國家的政府、高校、醫院等機構和個人的Windows電腦受到病毒感染,全球至少有10萬台機器已受到感染。以下是對比特幣勒索病毒瘋狂蔓延的前因後果的詳細分析:
一、病毒傳播與比特幣勒索
WanaCry勒索病毒是由不法分子利用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泄露的危險漏洞「EternalBlue」(永恆之藍)進行傳播的。該漏洞會自動掃描445文件共享埠的Windows機器,無需用戶任何操作,即可遠程式控制制木馬,導致大量用戶的文檔、圖片、視頻等無法打開,進而向用戶勒索「贖金」。黑客要求每個被攻擊者支付比特幣贖金後方能解密恢復文件,勒索金額最高達5個比特幣,價值人民幣5萬多元。
為何選擇比特幣?
- 匿名性:比特幣具有一定的匿名性,便於黑客隱藏身份。
- 全球收款: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全球范圍收款。
- 去中心化: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點,可以讓黑客通過程序自動處理受害者贖金。
二、重災區與爆發原因
此次病毒的受害者眾多,包括英格蘭和蘇格蘭的NHS所屬醫療機構、中國政府部門、高校、公安局等。這些機構成為重災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 系統老舊:很多政府部門、醫院、高校等並未及時更新系統,仍在使用舊版Windows系統,存在安全隱患。
- 防範意識薄弱:這類機構多使用內網、較少與外界接觸,防範意識上存在疏漏。同時,這些機構並不能保證完全隔絕互聯網,一旦被病毒掃描,則同樣會中毒。
- 安全投入不足:中國整個安全市場占整個中國IT市場的投入較低,導致病毒來襲之後,安全系統弱的機構手足無措,漏洞更新也頗為困難。
此外,微軟方面認為,病毒爆發完全是美國國安局(NSA)的原因,是他們私自握有黑客工具,並對系統漏洞隱瞞不報造成了這次大規模攻擊事件。
三、預防措施
針對此類病毒,預防措施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預防措施:
- 開機前斷網:避免病毒通過網路傳播。
- 備份重要文檔:將重要文檔備份至移動硬碟或U盤,以防數據丟失。
- 下載免疫工具:及時下載並安裝針對該病毒的免疫工具。
- 開啟Windows安全更新:保持系統更新,及時修復漏洞。
- 安裝安全軟體:安裝可靠的安全軟體,提高系統防護能力。
- 手動關閉埠:關閉不必要的埠,減少病毒入侵的風險。
四、病毒帶來的影響與未來趨勢
此次比特幣勒索病毒不僅造成了廣泛的安全問題,還引發了對未來網路安全趨勢的擔憂。
- 黑色產業鏈:勒索病毒並非是一種病毒,而是一種商業模式。只要網路環境中有財產可被獲取,就會出現無盡的變種,形成一條赤裸裸的黑色產業鏈。
- 移動端風險:亞信安全專家和360均認為,未來移動端也有可能大規模爆發勒索軟體攻擊事件。
- 新技術帶來的威脅:隨著AI、物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的發展,其負面利用也在快速提升。工業網路勒索、信任攻擊、物聯網攻擊、關鍵數據更改等新型襲擊方式開始主導網路安全問題。
綜上所述,比特幣勒索病毒的瘋狂蔓延不僅揭示了當前網路安全領域的嚴峻形勢,也提醒我們未來網路安全將面臨更加復雜和多樣化的挑戰。因此,加強網路安全意識、提高系統防護能力、及時備份重要數據等措施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