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信息不對稱
很多人很好奇,為什麼人們說比特幣是挖出來的。下面我給你解釋下,為什麼比特幣這樣的區塊鏈項目需要「挖礦」。
交易需要記賬人
為了達成交易,買賣雙方轉賬需要有可信賴的人、機構來記賬清算。
比如你通過支付寶把100元轉賬給朋友,支付寶就把你的賬戶減少100元,而朋友的賬戶增加100元。這個場景支付寶就是記賬人。
信息不對稱問題
可是比特幣生來沒有支付寶、微信、銀行來支持它。比特幣也不準備依賴於這些中心化機構。
其發明者中本聰設計,任何都可以來幫助記賬,記賬就可以獲取比特幣作為獎勵。可是問題來了,想要幫助記賬獲取比特幣的人很多,選擇誰來記賬出錯概率低呢?這實際是一個信息不對稱問題。
比特幣系統想選出可信的人來記賬,卻不了解想來記賬的眾多參與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眾多區塊鏈項目想出了不同招數。
為了使得記賬人可信,部分區塊鏈乾脆僅僅讓個別使用者自己記賬,這類項目稱為私有鏈,實際上區塊鏈用處不大
部分區塊鏈項目,加入前需要先經過其他成員審核同意,這類項目叫做聯盟鏈
還有一類區塊鏈項目,允許任何人自由加入記賬,被稱為公鏈,比特幣就屬於這一類
挖礦減少信息不對稱
公鏈要解決「記賬人是否可信」這個信息不對稱問題,就要用到一些手段。實際上各自挖礦方式就是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下面簡單介紹下常用的挖礦手段,以及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原理。
1、工作量證明(POW)
POW是Proof of Work的簡稱,參與者需要證明自己確實花費了足夠工作成本。
中本聰設計了一個解謎 游戲 ,要解開必須得花費大量的計算,需要購買設備、消耗電量、花費時間。誰最先解開了謎,就證明誰確實花費了不少的成本,於是讓他負責記賬並獲得獎勵。然後重新開始新一輪解謎,如此往復。這個過程你開著機器(電腦),在無數數字中尋寶,人們形象地比喻為「挖礦」。
POW其實是生活常用的減少信息不對稱的手段。比如:
你肯定想到了,POW證明不是那麼牢靠。早期就算付出了成本,當真的掌權也可能亂來,人性使然。對應地比特幣設計了一定的防攻擊措施,比如記賬內容至少要超過半數的算力認可。
2、權益證明(POS)
POS是Proof of Stake的簡稱,參與者需要證明自己擁有足夠的份額。
其假設是你有一個系統不少的股權,則你更加可信。每輪在參與者中,根據其持股的比例,給予相應概率被選為記賬人。
POS也是生活常用的減少信息不對稱的手段。比如:
3、POI、DPOS等其他方法
除了以上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方法,一些項目對以上方法進行組合,改進衍生出一些新方法。比如:
#比特幣[超話]# #數字貨幣# #歐易OK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