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礦場設計圖
比特幣礦池是聚集網路上礦工的計算力共同挖掘比特幣的一種抱團行為。它組成一個礦工團隊,指揮大家一起挖,一旦團隊里有任何人獲得了一個區塊,礦池就會按區塊中獲得的貨幣分配給大家。
比特幣礦池的意義比特幣礦池的出現,讓礦工在多方面受益:
- 穩定產出:礦工每天都有相對穩定的產出。
- 降低風險:礦池除了規避獨立挖礦長期沒有收益的風險,還降低了收益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
- 簡化操作:接入礦池後,小礦工不用為挖礦運行全節點,只要執行礦池分配的計算任務,按要求提交計算結果就能得到挖礦獎勵。
- 靈活選擇:礦工可以選擇不同礦場託管礦機,可以把自己的算力接入不同的礦池。
在眾多的比特幣礦池中,幣印礦池是其中的一個。幣印創辦於2017年11月,由BTC.com原核心團隊建立,其團隊的產品及技術輸出現正服務於全網大部分的比特幣算力。幣印礦池的特點如下:
- 專業性強:幣印礦池是支持全主流幣種挖礦的專業礦池,現支持幣種包括BTC、BCH、BSV、ZEC、LTC、ETH、DCR、DASH、XMR等。
- 經驗豐富:幣印團隊曾在兩年內打造出了多個產品,跨越區塊鏈瀏覽器、礦池、錢包等多個垂直領域,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技術實力。
- 服務廣泛:幣印礦池的服務范圍廣泛,能夠滿足不同礦工的需求,為礦工提供穩定、高效的挖礦體驗。
以下是一張關於比特幣礦池的圖片,展示了礦池的工作原理和礦工如何參與其中:
綜上所述,比特幣礦池是礦工為了提高挖礦效率和收益而採取的一種抱團行為。幣印礦池作為其中的佼佼者,憑借其專業性、經驗豐富和服務廣泛等優勢,在礦工中享有較高的聲譽。然而,在選擇礦池時,礦工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和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礦池。
B. 目前全球到底有多少台礦機在挖比特幣
截止6月12日btc 現在全網全力54.45EH /s
簡單說下概念
1E =1000P ,1P=1000T,1T=1000G,1G=1000M,1M=1000k
當網路達到1Th/s的哈希率時,意味著它可以每秒進行1萬億次計算。
按著這么算,54.45E =1000P*54.45=1000*1000T *54.45= 54450000T
54450000T /53T (一台礦機)=102.7萬台礦機。
目前全球共有約102萬台螞蟻S17的礦機在挖礦(見下圖,網址:bitmain.com )
現在每10分鍾可挖12.5個btc ,每天合計可挖1800個btc ,日期截止至2020年5月份開始減半,減半後每天可挖900個(每4年減半一次,截止至2140年挖完)。
照這樣計算一台螞蟻S17一天可挖下0.001764個btc ,因挖礦難度系數會有調整,當幣價格高,利潤大,挖礦的人就會增多,礦機數量會增加,難度系數也會增加,導致每天挖的幣數量會減少。所以具體每天挖多少個數量的比特幣會有浮動。
但是不管難度系數怎麼調整,到減半前目前每天產幣量1800個是不變的。
為什麼要整理這些數據,是因為我又開始挖礦了,自建小礦場,自己挖,自己管理,防止礦圈水深被割,當然,有想一起挖的可組隊。人品不好的請繞道,非誠勿擾。
再一個重要原因是比特幣未來溢價很大,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投資,目前情況下,增加比特幣的數量才是王道,不管你通過什麼方式。
獲取btc的方式無非以下2種,直接購買或者礦機挖幣,目前這個時間節點我更傾向於挖幣,做時間的朋友,收益更高。
C. 一文了解以太坊礦機及挖礦原理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們分別了解了比特幣挖礦和以太坊挖礦的區別。本文重點介紹以太坊挖礦及礦機部分。
以太坊是一個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台,通過其專用加密貨幣ETH提供去中心化的以太虛擬機來處理點對點合約。目前ETH的挖礦主要是通過顯卡礦機,所謂顯卡礦機,其實就是類似家用台式機,只不過每台機器裡面有6-10張顯卡,並且沒有顯示器(如圖)。
圖:顯卡礦機
之所以以太坊沒有發展出類似於BTC一樣的ASIC礦機,主要是由於ETH的特殊挖礦機制決定的。
在ETH挖礦過程中,會產生一個DAG文件,該文件需要一直被調用,因此必須有專門的存儲空間放置。這個對於存儲空間的硬性需求會導致即使生產出來了ASIC晶元,也並不能大幅度降低單位算力的成本。簡單來說,就是性價比很差。
以太坊的DAG大小自2016年6月份引入Dagger-Hashimoto 演算法時的1GB開始,以每年約520MB的速度增大到了現在的 3.7G,預計2020年底以太坊的DAG大小將增加至4G。屆時,顯存小於4G的顯卡都將被陸續淘汰。
還需要介紹一點的是,由於顯卡礦機的體積通常是比特幣礦機的2-4倍,而消耗的電力卻只有比特幣礦機的1/2甚至更低,這就導致一般人不願意修建專門的顯卡礦機礦場(因為礦場主要賺取的是電費差價,同樣面積的場地,可以放置的顯卡數量少,消耗的電量更少)。即使有少量的顯卡礦場,收取的電費成本通常也比比特幣礦機礦場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