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里有一集講到比特幣
㈠ 當年那個放棄工作,傻乎乎買了10萬個比特幣的老師,如今怎麼樣了
熟悉幣圈的人,對李笑來這個名字可謂如雷貫耳。在業界,他被稱之為"比特幣首富",最為人所熟知的事跡,就是在比特幣還沒有流行起來的時候,一下買進了10萬個比特幣。現在他的個人身價保守估計已經超過了70億元,是人人爭羨的對象。不過,在筆者看來,他最讓人佩服的,還是當年精準的投資眼光。
之後,他也出版過不少的書籍,在業界可謂有口皆碑。其實,最近一段時間比特幣熱度已經有了不少的回溫。相較於曾經動輒上萬美元的價格,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一枚比特幣的價值在9500美元左右。如果是以高價買入的投資者,現在應該虧損了不少錢。
總結:李笑來的成功,跟他精準的投資眼光分不開關系。在當年無人看好比特幣發展的時候,他就已經預見到了未來這種虛擬貨幣形式,會成為很多人追捧的對象,甚至為此廢寢忘食的挖礦。說了這么多,除了比特幣你還知道哪些知名的虛擬貨幣呢?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討論。科技的變革和時代的進步,我將與你同在!
㈡ 傲骨賢妻第三季里關於比特幣的是哪一集
好像裡面提到的不是比特幣,而是和比特幣很相似的一種山寨幣。個人感覺就是在暗指比特幣。那裡面的一些情節和比特幣圈的現實很相似。是一部不錯的電視劇,建議從頭開始看下。具體哪一集提到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好像好多集都提到了。
㈢ 比特幣的價值來自哪裡
比特幣的價值一方面來源於客觀的人們投入的資源和勞動,比如算力、應用等;同樣比特幣的價值也來源於人們的主觀認同,至少目前全世界已經有一群人他們認同比特幣的價值,並願意為之付出自己的代價去獲取它或者乾脆投入到它的世界。
經濟學上的理性人假設,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因為不論個人還是人群都會有陷入非理性的時候,而這在金融市場上尤為顯著。這就是金融泡沫誕生的根源,人們因趨利避害而進入非理性的狀態,不斷的在淡定→高興→興奮→恐慌→焦慮→淡定中循環往復。因此我們也看到了比特幣匯率的極大波動,這對於一個嶄新的技術革命和社會理念的革命而言都太正常不過,看到泡沫不斷生長破滅生長破滅再生長的過程,你應該認真思考下為什麼它總能在絕望中重生。
當我們看到比特幣這個泡沫的同時,如果能不被泡沫的外表所蒙蔽,能夠看到比特幣實實在在的效用的話,就不會覺得這個泡沫虛無縹緲。比特幣身上的去中心化特性所帶來的高信譽度、稀缺、價值儲存、杜絕多重支付、低交易成本、突破全球貿易保護壁壘等效用,已經實實在在夯實了比特幣的價值根基,這些都決定了比特幣不會僅僅是個虛無縹緲的泡沫。
世上無完美,一切皆相對。比特幣依然存在著一些局限,比如因安全性而損耗便捷性(鏈上交易確認時間慢),比如算力的軍備競賽導致算力傾向於集中提高礦池的51%攻擊概率。而這些局限並非無解,前者可以通過市場激烈競爭而形成的信譽度高的企業提供的鏈下交易實現,而後者會在理解比特幣理念的人們主動尋求社區的協作而避免。比如前幾天GHash.IO礦池算力曾經一度高達40%,大家在互聯網上奔走相告,希望礦工主動暫時遠離GHash.IO礦池,礦池自己也進行了限制算力進一步增長並疏散算力到其他礦池來化解可能到來的51%攻擊。瑕不掩玉,比特幣這種自組織的分布式生態系統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哪怕未來出現極大的問題,我相信,社區也會逐漸找到應對辦法,事在人為。相對當下暗流涌動的失敗的法幣體系,比特幣顯然要可靠得多,只是並非誰都可以看到法幣體系的弊端:堆積如山的債務,自以為是的隨意擾亂市場行為的政府,高懸的通脹之劍,懸殊的貧富差距,不斷下滑的生產效率。
2013年無疑是比特幣輝煌的一年,因為比特幣開始走出極客的小圈子,融入社會的大生態。
㈣ 什麼是比特幣,然後有人說是虛擬幣,而且有限,我想問下,為什麼會有人去挖,為什麼會挖到,
起
在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個隱蔽的密碼學討論組上發布了一篇研究論文,這篇論文描述了他對一種新的數字貨幣的設計,名叫比特幣(bitcoin)。他在網上留下的個人資料很少,幾乎沒有人聽說過他。雖然中本聰本身可能個是一個迷,但是他的設計解決了幾十年來密碼破譯界的大難題。這種數字貨幣方便而且難以追蹤,脫離了政府和銀行的掌控,這樣的理念一直是互聯網有史以來的熱門話題。
比特幣利用公開分布總賬的方法廢除了第三方管理,中本聰將其稱之為「區塊鏈」(block
chain)。用戶樂於奉獻自己電腦的CPU力量,運行一款特殊的軟體進行「挖礦」,並形成一個網路來共同維持區塊鏈。
tips 1:比特幣怎樣製造?
比特幣經濟是由用戶的電腦組成的網路構成的。自動調整的演算法每10分鍾向網路中釋放50個比特幣,並逐步減半,直到2140年。這種自動化的增長速度是為了確保貨幣供給進行規律的增長,這便不需要第三方的干涉,例如可能導致惡性通貨膨脹的中央銀行。
tips 2:比特幣怎樣挖掘?
為了防止詐騙,比特幣軟體保有包括每筆交易的匿名公共總賬。一些比特幣使用者通過破解密碼難題來驗證交易,每個問題的第一個解決者將得到50個新比特幣。比特幣可以存儲在一個虛擬場所里,是來自連在雲端的集中服務的台式電腦里的「錢包」中。
tips3:比特幣怎樣使用?
一旦用戶將比特幣程序下載到他們的機器里,使用這種貨幣就像發郵件一樣容易。認可它的商人范圍還很小,但是一直在擴大,並在取款機上尋找比特幣標志的蹤跡。那些使用比特幣的企業家正在努力讓比特幣交易變得更加容易,為從指定服務計劃機器到貝寶支付平台選擇做好一切。
中本聰的論文在2008年發布的時候,人們對政府和銀行管理經濟和貨幣供給的能力的信任度降到最低點。而在中本聰巧妙的演算法里,比特幣無需得到搞垮經濟的政治家和金融家的認可。不僅比特幣的公共總賬看上去能防止欺詐,而且數字貨幣的預定發放模式保持比特幣在一個可控范圍內增長,這防避免了了惡性通貨膨脹的發生。
中本聰對自己的信息透露的很少,話題只限於自己源代碼方面的技術討論。2010年12月5日,在比特幣使用者開始提倡維基解密接受比特幣捐款後,通常是簡練而且公事公辦的中本聰表現出不尋常的激動,他在比特幣論壇里發了一個帖子,寫道:「不,不要讓它進來,項目需要逐漸的成長,最終得以鞏固。我呼籲維基解密不要使用比特幣。比特幣在整個過程中只是一個初級階段的小產物。你們不能一味的想要更多的零花錢,這種慾望可能會毀掉眼下我們的成果。」
後來,中本聰令人意外的消失了。比特幣使用者們疑惑為什麼中本聰離開了他們。但可能從那時起,他的設計才開始了自己的生命。
2009年和2010年初,比特幣在市場上一文不值。自2010年4月開始交易的頭半年,比特幣市值不到14美分。後來,在2010年的夏天,比特幣受到虛擬市場的牽引,供不應求,網上交易市場的價格開始變動。在2011年1月,在87美分的基礎上突破1美元,達到了1.06美元。
到了春天,《福布斯》雜志上刊登關於這個新的「神秘貨幣」的報道,比特幣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催化,開始了爆發性上漲。從四月初到五月末,比特幣的現行匯率從86美分上升到8.89美元。6月1日,Gawker發表文章寫道比特幣很受網上的毒品交易者歡迎,並且在一周之內翻了不止三倍,猛增到27美元。所有流通的比特幣的市場總價已經達到了1.3億。
轉
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預示著一種不祥。現實中的錢幣出現了危機,這樣戲劇性的價格飆升使人們將比特幣視作可以投機的商品。與此同時,媒體的關注正是當初中本聰所擔憂的過火。美國參議員查爾斯·舒默
(Charles
Schumer)召開新聞發布會,呼籲緝毒局和司法部門關閉這條「絲綢之路」,他把這稱為「我所見過的最無恥的網上毒品販賣通道」,並且認為比特幣是「在線模式的洗錢機」。
然而,即便是最純粹的技術也需要在不純的世界裡生存。代碼和比特幣的理念可能沒有受到影響,但是比特幣本身是分散的信息,需要被儲存起來。通常,比特幣是在用戶桌面的數字錢包里儲存,並且當比特幣價格很低,容易挖到,而且只有一些技術工程師使用時,是完全足夠的。但是一旦他們開始變得有價值,一個電腦就不夠了。一些用戶想盡各種辦法來儲存他們的比特幣。大多數人會把現金存進銀行,但是對於這種新貨幣,一種原始的,沒有調節的金融服務行業開始興起。一些不可信任的網路「錢包服務」承諾保障客戶的數字財產安全。交易所允許任何人把比特幣兌換成美元或者其它貨幣。使用者開始盲目將日益增多的的比特幣委託給第三方。激進的自由主義者認為這些第三方比聯邦保險機構更加安全,但它們中的大部分甚至不知道是誰開的。
果然,隨著價格提升,一些事件的發生開始讓bitcoiners不安。在六月中旬,自稱是Allinvain的人稱價值超過50萬美元的25000個比特幣從他的電腦里被盜。一周後,一個黑客入侵了一個位於東京的交易站點Mt.
Gox,這個站點佔到所有比特幣交易中的90%。黑客攻入Mt.Gox的系統後開始大肆拋售比特幣,將兌換率拉低至0,以便能更多地提現其他人的比特幣。
比特幣在各時期的價值
這件事發生以後,比特幣價格直降,並且再也沒有超過17美元。這起事故動搖了人們的信心,並且引發一連串負面報道。
在公眾的眼裡,比特幣在一夜之間從貨幣的明日之星瞬間淪落成反烏托邦的笑話。電子前沿基金會悄然停止接受比特幣捐款。非技術領域的新手以為它易於使用,但失望地發現存儲、持有和花費比特幣需要付出很多額外的努力。隨著媒體從極度關注到懷疑否定的態度轉變,這些曾令人興奮的關注也成為了憤恨的來源。
更多的災難接踵而至。波蘭的Bitomat是第三大交易所,它發現自己意外重寫了整個錢包。有安全研究人員發現了針對比特幣用戶的擴散病毒:有些被設計成偷取現有的比特幣,另一些控制其他人的電腦來挖礦。到了夏天,最古老的比特幣錢包服務MyBitcoin停止回復電子郵件。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成員傑夫·加吉克(Jeff
Garzik)表示,人們有錯誤的觀念,認為虛擬貨幣就意味著你可以相信互聯網上隨機出現的人。
合
如果說中本聰已經遺棄了他的追隨者,即便如此,他們也沒准備讓他的設計毀於一旦。甚至,雖然市面價格還在不斷地下跌,他們仍然在這種不穩定的市場里投資。
核心開發成員埃米爾·塔吉(Amir Taaki)表示:「可以說,比特幣遵循了高德納的發展規律周期(Hype
Cycle)。這指的是一種技術從被採用到成熟的理論曲線。這個周期分為技術萌芽期、過熱期、幻覺破滅谷底期、復甦期和生產力成熟期。根據這一理論,比特幣正在走出幻覺破滅谷底期。
但導致比特幣充滿麻煩的,是其依賴於無監管的集中交易和網上錢包。事實上,大部分采礦集中在少數巨大的采礦池中,如果他們一起工作,理論上會導致整個網路癱瘓。
除了最鐵桿的用戶,人們對比特幣的懷疑只增不減。曾獲過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在文章中寫道,比特幣的波動趨勢鼓勵人們進行貨幣囤積。前電子貨幣顧問和數字貨幣的先驅斯特凡·布蘭茨(Stefan
Brands)稱比特幣「聰明」,並不想對其大加批判,但他認為比特幣的基本架構就像是金字塔傳銷。他說:「我認為最大的問題終歸是信任問題,它沒有背後的支持。我知道有種反駁說紙質貨幣也是這樣,但是這完全是錯的。法律機制已經建立了整個信任網路。」
人們很想知道中本聰是怎樣看待這整件事的,但是他始終沒有說話,沒有回應郵件。《紐約客》 和 《快公司》兩家雜志都進行過調查,但是所獲甚微。
但是開發者格茲克(Garzik)說,那些執著於此的比特幣使用者們已經停止了調查中本聰。他說:「我們其實不關心這些。代碼背後的開發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代碼本身。雖然人們已經偷竊、欺騙、遺棄了比特幣使用者,但是代碼本身還是那樣的真實。」
㈤ 聲稱擁有98萬枚比特幣,這位總資產超過100億美元中本聰究竟是誰
中本聰是誰?為什麼人們對他有那麼大的好奇心呢?這個自稱中本聰的人,說他把自己的比特幣丟了,不是一兩個哦,是很多。98萬個比特幣意味著什麼呢?
所以對於比特幣,我們要持冷靜的態度來對待。
至今為止這位中本聰君,沒有人知道他的真面目。甚至就連他所持有的,所謂98萬個比特幣,還持有懷疑態度。
因為,一般真正富有的人是不屑於炫耀自己的財富。
㈥ 「比特幣之父」中本聰為何會神秘消失
中本聰到哪裡去了?在我看來,中本聰可能一直都不存在。或許他只是一個代號,又或許他只是一個比特幣團隊捏造出來的名字,這么多年過去,外界一直在推測中本聰的身份,但是沒有人見過他真人。
從一開始推出到現在,比特幣經歷了高峰也經歷過低谷,現在比特幣的價值已經趨於穩定,普通人想要依靠挖礦獲得比特幣,基本上很難做到,在成本上也很難控制。所以基本可以確定,普通人想要依靠努力靠比特幣發財,基本已經沒有可能了。而現在加要加入炒幣圈,我個人也認為不太理智。一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比特幣的價值,沒有便宜可以隨便撿。二是比特幣是否會在未來大有作用,目前還沒有人可以給出百分百的保證。所以,炒幣需謹慎,如果你一定要炒,那就看看自己的錢包是否有足夠的錢吧。
㈦ 比特幣是怎樣的一道數學題
比特幣是一種虛擬貨幣,而不是數學題
㈧ 比特幣視頻教程哪裡有
我是在ZBG的視頻教程上學的,不懂的也可以問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