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誕生解決了什麼問題
⑴ 請問比特幣是為什麼而存在的就火是為了解決取暖問題而被發掘的,那麼比特幣又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而被創
比特幣是一種以「電子貨幣」為目的開發的虛擬產品,然而其天然性質決定了它不能成為貨幣。在部分地區,你可以把它看做一支能直接支付的股票。
表面上看,比特幣基於特殊的演算法和密碼學原理保證專有化的沒有發行者的全球性貨幣,其數量是有限的而不能被隨意增發。然而除了專有化這一點外,其它特徵並不符合貨幣的要求。
首先是「沒有發行者」,這一點被視為「電子貨幣」自由的象徵,然而從比特幣發展的狀況來看,這種自由的代價是巨大的,以至於沒有任何地區敢於實施完全的比特幣交易,批准流通的也屈指可數。當我們持有傳統貨幣時,國家級別信用對它的價值提供保障,在時局穩定時,你手中的人民幣、美元、歐元等貨幣價值也相對穩定,其基本購買力是有保障的。缺乏這種信用保證的比特幣價值波動比歷史上任何一種商品都大,幾年前還一文不值,一度曾到達了幾千美元一枚。變動的因素眾多,前期是知名度,參與的人越多價值越高,然後黑客的影響、交易網站的關閉讓其暴跌,再後來國家的政策又成為主要影響。諷刺的是比特幣正因為自由而受國家影響最大的,今天中國央行發個通知,它就暴跌35%,明天德國同一兌換,它又暴漲50%。這樣的漲跌,誰會把它當貨幣用?今天你支付了幾百,然後看著它暴漲欲哭無淚,明天你買了幾千,暴跌了上天台排隊。
其次,它的有限性表示經濟大國永遠不會把它作為主要貨幣,也許現在希臘會想拿它救急,但美國絕對不會給它任何挑戰美元地位的機會。數量有限,國家就不能實行它的貨幣政策,緩慢而穩定的通貨膨脹是刺激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比特幣現在的開采速度已經大大放緩,到了某天還會無法發行,那還有個卵用。再說上限是2100萬個,夠誰用,難道每次支付要輸入0.000000001比特幣?
所以,綜上,比特幣是一種虛擬商品,價值波動極大,風險和收益並存,你可以把它當股票來玩。
⑵ 比特幣是怎麼會事怎樣產生的有什麼作用
下面的內容是來自:http://bitcoin.org/zh_CN/about
歷史背景
比特幣是第一批實現「加密貨幣」概念的貨幣之一。1998年,Wei Dai在cypherpunks郵件列表中首次闡述了「加密貨幣」這個概念。構建於貨幣的基本概念之上——在給定的國家或經濟體內通行的,用於支付商品、服務和償還債務的物品或任何形式的記錄,比特幣更是一種新的貨幣形態,其設計初衷融入了不依賴於中央權威機構,採用加密學原理控制貨幣發行和交易等思想。
2009年,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化名)在cryptography郵件列表中發表了第一個比特幣規范及其概念證明。2010年年底,中本聰聲稱他已經轉到其他事務上去了,離開了這個項目。這位比特幣的締造者從未透露過他的真實身份,只是將他的發明留給了這個世界。時至今日,比特幣發明的源起和動機仍然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故事。
2010年以來,眾多開發者致力於這個項目,比特幣社區很快成長起來。2011年6月至7月之間,比特幣突然得到了媒體的關注,從而導致大規模的買入。由此產生的泡沫導致整個2011年下半年比特幣的價格持續下跌。之後,比特幣的價格又逐漸緩緩地回升到2011年的高度。
為了規范、保護和促進比特幣的發展,比特幣基金會於2012年9月27日創建。如今,伴隨著日漸增多的比特幣用戶,比特幣經濟正在快速發展。
技術特徵
任何像比特幣一樣的網路都具有以下幾點基本特徵:
比特幣可以在網路的任意節點之間轉移。
交易具有不可逆轉性。
塊鏈的使用,避免了雙重消費的發生。
交易在幾秒鍾內就會傳播出去, 並在10到60分鍾內通過驗證。
交易的處理和貨幣的發行都是通過挖礦來統一執行的。
無論是否在線都能隨時接收比特幣。
經濟規則
整個比特幣網路共同執行以下規則:
比特幣發行總量約為2100萬。
一個比特幣可以拆分到小數點後8位,總共約為 21×1014 個貨幣單位。
交易成本非常低,大多數都是免費的。
統計數據
比特幣網路已經連續無間斷運行超過48個月。在過去的一年裡,比特幣的安全特性引人注目,發展顯著。截止到2013年4月:
最長的塊鏈擁有超過 232,000 個塊。
世界上最大的分布式計算網路之一,擁有超過65萬億次散列每秒的運算能力。
每天有50,000筆交易成交,交易總額高達幾百萬美元。
流通中的比特幣總值超過13億美元。
在協議中僅有一次重大的安全事件,已於2010年8月解決。
其它資料可參考:
網路:http://ke..com/view/5784548.htm
比特幣官網:http://bitcoin.org/zh_CN/
⑶ 比特幣到底是怎麼回事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的加密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所有的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
⑷ 現在所謂的比特幣是怎樣產生的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 。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的加密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比特幣網路通過「挖礦」來生成新的比特幣。所謂「挖礦」實質上是用計算機解決一項復雜的數學問題,來保證比特幣網路分布式記賬系統的一致性。比特幣網路會自動調整數學問題的難度,讓整個網路約每10分鍾得到一個合格答案。隨後比特幣網路會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幣作為區塊獎勵,獎勵獲得答案的人。
⑸ 比特幣是怎樣產生的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 。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的加密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比特幣網路通過「挖礦」來生成新的比特幣。所謂「挖礦」實質上是用計算機解決一項復雜的數學問題,來保證比特幣網路分布式記賬系統的一致性。比特幣網路會自動調整數學問題的難度,讓整個網路約每10分鍾得到一個合格答案。隨後比特幣網路會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幣作為區塊獎勵,獎勵獲得答案的人。
⑹ 比特幣怎麼產生的以及有何意義
比特幣是一個P2P的網路。就跟我們熟悉的BT下載模式一樣,要保持這個網路維持運行,就需要永遠保持有人在線上傳分享數據給他人,所以BT種子的發布者經常在論壇上要求下種的人要做有「種」的人,但實際上BT種子還是經常會斷種,人都是自私的,你不能要求人人免費貢獻自己的資源。
那麼從網路技術的角度,也就是說,比特幣的產生首先還是為了網路的持續安全運行,無法用它來衡量P2P虛擬經濟的發展的速度。就好象是收藏品一樣,人們生產了比特幣,並不是為了讓它像貨幣一樣流通交易,只是極客貢獻的一個標志以此激勵眾人。而現在的人們誤解了初衷,本身虛擬貨幣的產生就需要成本,而人們的狂熱將這成本無限度的疊加。於是乎在現實與虛擬貨幣之間的比價也就越來越大,造就了現在的局面。
而比特幣網路跟BT下載一樣需要「礦工」貢獻他們電腦的資源用來計算來保證比特幣網路的運行,如果跟BT下載一樣貢獻資源的人得不到好處那比特幣網路早崩潰了。於是比特幣的發行就設計成誰貢獻算力用來保持比特幣網路的運行誰就能得到這個網路給付給他的費用——比特幣。
關於比特幣的意義,比特幣作為專門為互聯網設計的貨幣,它的實質是一種支付解決方案,現代貨幣從來不是全球化的,更談不上完全自由流通,這就是現有的貨幣體系和互聯網的矛盾所在,而比特幣的設計就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讓貨幣變成一串數據跟隨網路全網流通。
比特幣一部分較為直接的意義在於降低了互聯網貿易的交易成本,尤其是小額交易,使原來無利可圖的交易變得有利可圖,使原來因為支付的原因不能達成的交易能夠達成。
⑺ 比特幣的發展歷程
2008年11月1日,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個隱秘的密碼學討論組上貼出了一篇研究報告,報告闡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構想——比特幣就此問世!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一個小型伺服器上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幣50個。
2010年5月21日,第一次比特幣交易:佛羅里達程序員Laszlo
Hanyecz用1萬BTC購買了價值25美元的披薩優惠券。
2010年7月16日,
BTC價格從0.008美元升值0.08美元,第一次價格的劇烈波動,顯示新生事物的崛起。
2010年7月17日,第一個比特幣平台成立。
2010年11月6日,MTGOX上的價格達到0.5美元,此時比特幣經濟達100萬美元。
2010年12月7日,第一次便攜設備到便攜設備的交易在NOKIA900上實現,交易量為0.42BTC。
2011年2月9日,價格首次達1美元,與美元等價。BTC與美元等價的消息被媒體大肆報道後引發起人們的高度關注,新用戶大增。此後2月內,比特幣與英鎊、巴西幣、波蘭幣的互兌交易平台先後開張。
2011年3月18日,BTC/USD匯率創7周來新低,降為0.7美元。
2011年8月20日,第一次比特幣會議和世博會在紐約召開,谷歌趨勢區縣中,比特幣的關注度創新高,當時價格為11美元。
2011年11月14日,比特幣價格創半年新低,價格為1.99美元。
2012年9月15日,倫敦比特幣會議召開,此時比特幣價格為11.8美元。
2012年9月27日,比特幣基金創立,此時比特幣價格為12.46美元。
2012年11月25日,歐洲第一次比特幣會議在捷克布拉格召開,此時比特幣價格12.6美元。
2013年2月19日,比特幣客戶端V8.0發布,此時比特幣價格為28.66美元。
2013年4月10日,BTC創下歷史最高價,110美元。
2013年5月9日,最大的比特幣報道網站-BTC中文網www.sosobtc.com獲得了投資基金Union
Square的500萬美元A輪投資,此時比特幣價格為112.09美元。
2013年5月17日,2013年聖何塞比特幣大會召開,1300人參與,此時比特幣價格為119.1美元
2013年5月28日,美國國土安全部以涉嫌xiqian和無證經營資金匯劃業務取締了位於哥斯大黎加的匯兌公司Liberty
Reserve的虛擬貨幣服務,美國檢察官稱這將成為歷史上最大的國際xiqian訴訟案,吸錢規模達到60億美元,包括中國在內的大量用戶血本無歸,此時比特幣價格為128美元。
2013年6月,網傳美國將退出QE3,通縮的比特幣,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兩者是針尖對麥芒的關系。
2013年6月27日,德國會議作出決定:持有比特幣一年以上將予以免稅,被業內認為此舉變相認可了比特幣的法律地位,此時比特幣價格為102.24美元。
2013年6月28日,MTGOX獲得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網路處頒發的貨幣服務事務許可,交易規范化可能意味著比特幣開始走向正軌,政府風險降低,其融入顯示經濟的步伐將會加快,同時會對其它虛擬貨幣起到示範作用,此時比特幣價格為97.99美元。
2013年11月28日,熱門比特幣交易所Mt.
Gox的比特幣交易價格突破1000美元,創下1073美元的歷史新高。
2013年11月29日,比特幣在熱門交易所Mt.Gox的交易價格創下1242美元的歷史新高,而同時黃金價格為一盎司1241.98美元,比特幣價格首度超過黃金。
⑻ 比特幣挖礦是解決什麼問題的
題主你好:
在很早期,比特幣算力難度非常低時,還可以使用計算機依照演算法進行大量的運算來「開采」比特幣。
在用戶「開采」比特幣時,需要用電腦搜尋64位的數字就行,然後通過反 復解謎與其他淘金者相互競爭,為比特幣網路提供所需的數字,如果用戶的電腦成功地創造出一組數字,那麼就將會獲得區塊所獎勵的比特幣。但是由於比特幣價值不斷升高,目前比特幣挖礦的用戶數量非常龐大,有上百萬的專業礦機在同時挖礦,而每10分鍾產出的比特幣又十分有限,形成了千萬人搶1個區塊的情況出現,所以,如果你用個人電腦單獨挖礦,有可能一整年也搶不到一個區塊,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想出了一種組隊挖礦的方法,於是礦池(mining pool)誕生了。在中幣上有很多的用戶就是在挖礦後玩的。
望題主採納。
⑼ 比特幣怎麼產生的以及有何意義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的加密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與所有的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
溫馨提示: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發布的通知、公告,虛擬貨幣不是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和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公民投資和交易虛擬貨幣不受法律保護。
以上解釋僅供參考,在投資之前,建議您先去了解一下項目存在的風險,對項目的投資人、投資機構、鏈上活躍度等信息了解清楚,而非盲目投資或者誤入資金盤。
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做出決策,不構成任何投資操作。
應答時間:2021-01-1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⑽ 比特幣具體解決了什麼問題
比特幣解決的是一個技術問題,而不是經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