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上扣扭矩BTC扣
⑴ 天津產的油層套管 139.7mm外徑 扣型TP-CQ 上扣扭矩是多少呢
光有外徑和扣型,沒有鋼級和壁厚確定不了上扣扭矩的
⑵ 鑽具結構
科學超深井取心鑽具應用在高溫、高壓及地應力強烈釋放的地層條件下,由孔底動力沖擊回轉驅動,應具備以下條件:
1)有足夠的強度、剛度、穩定性,以確保惡劣工況下的安全性;
2)可靠的單動性能在超深井高溫、高壓、高密度鑽井液環境中不失效,保障岩心採取率和原狀性;
3)合理的鑽頭內、外徑與內、外管間隙配合,以實現同等鑽孔直徑下,鑽頭切削麵積最小化。
石油天然氣鑽井只進行點取心,且所採用的取心結構碎岩面積大,不利於長井段高效連續取心作業。KT型取心鑽具有CCSD-1井4638m取心的成功經驗,又經SK-1井(主孔)強塑性泥岩、弱膠結砂岩及緻密泥頁岩等多變地層,和WFSD-2、WFSD-3孔極破碎地層的實踐與提高,已具備在超深孔高溫、高圍壓、地應力釋放強烈的條件下和深孔多變復雜地層進行取心鑽進的功能。
圖2.1 KZ型單動雙管鑽具結構
選用圖2.1所示KT型單動雙管鑽具結構為13000m科學超深井提鑽取心鑽具,其結構特點是:
1)單動機構由上、下兩盤高強度推力球軸承、軸承腔及心軸組成。軸承腔為外總成的一部分,為高強度大軸承提供了空間;無密封橡膠件的全泵量開式強制潤滑、軸承腔內部微循環清垢設計,使得鑽具不受高溫、高壓及高密度鑽井液的影響。
2)懸掛機構與單動機構連為一整體,內總成通過絲扣與心軸連接懸掛,採用高強度背帽和彈性墊圈防松,同時,實現了心軸與內管接頭螺紋調節鑽頭內台階與卡簧座的間隙。
3)心軸通孔中的台階與鋼球組成自動泄壓單向閥,正常取心鑽進時,鑽井液通過心軸側流通道及軸承腔水眼流向內、外管環狀間隙,隨著岩心的不斷進入,內管壓力升高阻礙岩心入管時,即頂開單向閥鋼球自動泄壓平衡管內、外壓力。
2.1.1 規格設計與管材選型
2.1.1.1 取心鑽進技術方案
13000m科學超深井擬定兩種套管程序和鑽進施工程序:一是採用超前孔裸眼鑽進方法施工,二是採用等井徑鑽井方法。兩種程序均採用Φ250mm(≯7500m井段)、Φ215.9mm(>7500m井段)兩種規格鑽頭進行點取心作業。
我國通過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CCSD-1井、松遼盆地大陸科學鑽探計劃SK-1井(主井)、汶川地震斷裂帶科學鑽探(WFSD)工程等三大工程,形成了科學探井取心鑽進口徑Φ150~156mm、岩心直徑Φ95mm的技術參數。這不僅因為該直徑的鑽孔可取Φ95mm的岩心,可滿足地學研究對岩心的要求,還因這一口徑與石油鑽井的Φ152mm井眼直徑相近,可以直接套用石油鑽井上成熟的井口與井下工具,同時也具有較好的技術經濟性。近年來,高效、低成本、環保的小井眼、微小井眼鑽井技術迅速發展,已成為石油天然氣鑽井工程的重要發展方向,我國塔深一井採用Φ149mm口徑在8408m取心成功,充分證明Φ150~156mm口徑可用於超深孔取心鑽進。因此,可將Φ150~156mm口徑取心鑽具作為備選方案,用於難鑽進的長井段連續取心作業,可節約取心鑽進的時間、經濟成本。
超前孔裸眼鑽進方法在9500~11500m井段、等井徑鑽進方法在7500~11500m井段,設計全面鑽進鑽頭直徑均為Φ269.9mm。超深井段針對高硬度的結晶岩地層進行碎岩方式設計,即使是全面鑽進和擴孔鑽進,首選也採用了渦輪馬達驅動孕鑲金剛石,因此,還可以將Φ269.9mm口徑取心鑽具作為該井段備選方案,供比較選擇。13000m科學超深井取心技術方案設計見表2.1和表2.2。
表2.1 取心鑽進技術方案(超前孔裸眼鑽進方法)
表2.2 取心鑽進技術方案(等井徑鑽進方法)
2.1.1.2 規格設計與管材選型
設計4種規格取心鑽具(表2.3)。除KT140鑽具內管使用地質管材外,其他鑽具內、外管都選用API標准石油套管。
表2.3 取心鑽具規格設計
2.1.2 鑽具組合
2.1.2.1 超前孔裸眼鑽進方法
(1)0~7500m(一開~四開)
首選:250mm取心鑽頭+178mm液動錘+172mm螺桿馬達(172mm渦輪馬達)+248mm扶正器+178mm鑽鋌+127mm鑽桿。
備選1、2:152mm取心鑽頭+127mm液動錘+120mm螺桿馬達(127mm渦輪馬達)+151mm扶正器+121mm鑽鋌+89mm鑽桿+127mm鑽桿。
(2)7500~9500m(五開)
首選:216mm取心鑽頭+172mm渦輪馬達+214mm扶正器+178mm鑽鋌+127mm鑽桿。
備選1、2:152mm取心鑽頭+127mm液動錘+127mm渦輪馬達+151mm扶正器+121mm鑽鋌+89mm鑽桿+127mm鑽桿。
(3)9500~11500m(六開)
首選:216mm取心鑽頭+172mm渦輪馬達+214mm扶正器+178mm鑽鋌+127mm鑽桿。
備選1:152mm取心鑽頭+127mm液動錘+127mm渦輪馬達+151mm扶正器+121mm鑽鋌+89mm鑽桿+127mm鑽桿。
備選2:270mm取心鑽頭+195mm渦輪馬達+267mm扶正器+203mm鑽鋌+178mm鑽鋌+127mm鑽桿。
(4)11500~13000m(七開)
216mm取心鑽頭+172mm渦輪馬達+214mm扶正器+178mm鑽鋌+127mm鑽桿。
2.1.2.2 等井徑鑽進方法
除五開備選方案2,其餘同超前裸眼鑽進方法取心鑽具組合。
7500~9500m(五開)備選2:270mm取心鑽頭+195mm渦輪馬達+267mm扶正器+203mm鑽鋌+178mm鑽鋌+127mm鑽桿。
2.1.3 外總成螺紋設計
2.1.3.1 牙型選擇
科學超深井取心鑽具處在井內鑽柱的最下端,由螺桿(或渦輪)馬達(+液動錘)高速回轉(沖擊)鑽進,是整個鑽柱最薄弱的環節。外總成螺紋設計受到鑽具結構的限制,其外管螺紋是粗徑鑽具最為薄弱的地方,因此,外管螺紋強度決定了取心鑽具的強度,並限制著整個取心鑽進時的鑽進參數。
KT140在CCSD-1井中就採用了不帶錐度的大螺距高強偏梯形螺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並在其後的SK-1井(主井)、WFSD工程中應用。其特點是:採用了8mm螺距、2mm牙高和5°牙型斜角,在保持螺紋高強度的同時兼顧螺紋密封性;外端面採用15°密封角,進一步加強螺紋密封性能。近年來,隨著石油天然氣鑽井取心深度的和增加,也在改進取心鑽具外總成螺紋,如新研製的川7-5型取心鑽具,就將其外總成螺紋也由傳統的三角螺紋改為偏梯形螺紋。因此,科學超深井外管可選用圖2.2所示的偏梯形螺紋牙型。
圖2.2 高強螺紋結構示意圖
2.1.3.2 抗扭測試
為驗證所選牙型的抗扭強度,對螺距6mm、牙高1.2mm的同樣扣型,在無錫鑽通工程機械有限公司進行了抗扭測試。螺紋設計上扣扭矩8~10kN·m、最大安全扭矩12kN·m。在該公司的扭矩測試台上,螺紋預上扭矩4.6kN·m後開始逐級載入,加到12.7kN·m時公母螺紋無位移、無異樣,13.3kN·m時發生輕微線位移(周向6mm,試件外徑Φ140mm)但無損傷,載入至15kN·m發生周向線位移12mm仍無損傷如圖2.3(a),自16kN·m加至17kN·m時扣端擠損,發生大幅度位移,如圖2.3(b)所示。試件坯料選用的40Cr材質,調質到HRC30~32,如鑽具正規設計選用石油套管Q125、P110鋼級,接頭端面抗擠壓能力會進一步提高,螺紋的抗扭強度還會增加。而且,所設計的四種鑽具將分別採用8mm和12mm螺距、2mm和3mm牙高,因此,所選螺紋牙型完全滿足鑽具的抗扭要求。
圖2.3 測試實驗
2.1.3.3 螺紋副加強優化
KT140鑽具螺紋雖已應用至5000多米深的鑽井,但未經超深井考驗。從鑽具結構分析及應用情況來看,外管與軸承腔的連接螺紋最易出現脹扣、粘扣、不易卸扣和根部斷扣等現象。對超深部取心鑽具外管上端與軸承腔、軸承腔與上接頭連接螺紋副做如下加強改進(圖2.4):外管上端墩粗形成內加厚端;螺紋根部設計應力槽;螺紋採用1∶5~1∶10的錐度;KT194、KT219、KT245鑽具螺距為12mm、牙高3mm。該螺紋副增強了外管內螺紋強度,加強了高溫、高壓環境中的密封性,根部應力集中情況大幅度減輕。
圖2.4 加強螺紋副示意圖
鑽頭、擴孔器都處於鑽柱最底端,工作狀態相對穩定,扭矩、彎矩不易在此集中,且外管下端因結構限制不能採用內加厚形式,因此,鑽頭與擴孔器、擴孔器與外管下端螺紋副仍採用不帶錐度、不加厚螺紋,設置根部應力槽。
2.1.4 中、長鑽程鑽具及其扶正設計
2.1.4.1 方案設計
提下鑽速度、機械鑽速及回次長度三因素決定科學超深井取心鑽進總效率。提下鑽速度在選定施工設備時即已確定;地層的可鑽性級別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機械鑽速的提高,通過改進鑽頭切削方式和結構、使用合適的驅動方式和鑽進參數,可在一定范圍內提高機械鑽速;而提高回次進尺是可以成倍增加超深井孔取心鑽進效率的技術手段,且隨著孔深增加,這一優勢將隨之增大。
我國CCSD-1井已研製並成功使用9m取心鑽具,這一長度配合自主研發的螺桿鑽+液動錘二合一孔底動力驅動金剛石硬岩取心技術,在結晶岩地層成功鑽達5180m。為進一步提高5000m以深取心鑽進效率,擬使用岩心管對接方式提高回次長度,實現中、長鑽程取心鑽進,方案如下:
設計圖2.5所示可內、外扶正的中間扶正器,連接上、下兩根外管;上、下內管採用帶卡簧的連接卡簧座連接;中間扶正器與連接卡簧座錯位(如圖2.6配合關系,中間扶正器在上),便於孔口操作。
圖2.5 中間扶正器
圖2.6 內、外扶正配合關系
2.1.4.2 組裝、入井
採用對接的中、長鑽程鑽具將達到2~3個單根長度,不能採用地表一次性安裝的作業方法,需分段在地表、孔口組裝,裝配、入孔順序如下:
第一步:地表組裝單動總成,並與上外管和上內管連接,組成鑽具的上總成;將中間扶正器及下擴孔器、鑽頭與下外管連接,組成下外總成;連接卡簧座、卡簧座與下內管連接,組成下內總成。
第二步:將上總成提至孔口,在小鼠洞內將上內管與下內總成連接;再連接上外管和下外總成,完成整個取心鑽具的組裝並下井。
2.1.4.3 接單根
在進行中、長鑽程取心過程中,要進行接單根作業。一種方式是上提鑽具割斷岩心,完成接單根後頂松卡簧繼續取心鑽進。第二種方式是鑽頭不離開井底,藉助滑動接頭或頂驅實現連續取心鑽進。石油鑽井採用中、長鑽程取心鑽具取心,多藉助滑動接頭來完成接單根操作。取心鑽進時,靠六方滑動管和六方滑動套傳遞扭矩和鑽壓,接單根時提起六方滑動套(六方滑動管可在六方滑動套內上下滑動),保證取心鑽頭不離開井底。
20世紀80年代,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研製成功,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在石油天然氣鑽井中迅速推廣。頂驅技術改變了傳統的方鑽桿傳遞扭矩和接單根方式,中、長鑽程取心鑽進可藉助頂驅一次不中斷鑽進1根立柱。
⑶ 寶鋼l80-13cr套管上扣扭矩是多少
上海國金就是做 寶鋼 L80-13CR 石油套管。
L80-13CR 為寶鋼 特殊石油套管,耐腐蝕 耐 CO2。常用的扣型為寶鋼 GBT1 BGC
下圖為 扣型扭矩的范圍,你可以參考下:
⑷ J55 套管上扣扭矩 最佳是多少 緊急求助
不同尺寸不一樣的,
扣型不一樣,也不相同。
2-3/8" 標重4.7PPF的EUE,J55級別的小,佳,大,如下
1310/1760/2190
單位,牛·米
2-7/8" 6.5PPF,EUE扣的J55分別是
1670/2230/2790
3-1/2" 9.2PPF nue扣的J55是
1500/2010/2510
⑸ 套管鑽井技術的下套管過程具體是怎麼樣的
1.確定套管的下入深度 2.編寫場地套管現場號並准確丈量套管 3按照套管下深計算出要下入井內的套管順序並編寫入井號 4用通徑規逐一通徑 5塗抹密封脂
⑹ 金剛石鑽頭應該怎樣合理運用
一.金剛石鑽頭鑽前准備
1、 檢查上一隻金剛石鑽頭是否存在有鑽頭體損壞,掉齒等,確定井底清潔,無落物。
2、 小心搬運金剛石鑽頭,將金剛石鑽頭放置在橡膠墊或木板上。禁止把金剛石鑽頭直接放置在鐵板上。
3、 檢查金剛石鑽頭切削齒是否有損傷,金剛石鑽頭內是否有異物,噴嘴孔內是否有O型密封圈,根據需要安裝噴嘴。
二.金剛石鑽頭上扣
1、 清理金剛石鑽頭公扣或母扣並塗抹絲扣油。
2、 將卸扣器卡在金剛石鑽頭上,放下鑽柱使之與公扣或母扣接觸上扣。
3、 把金剛石鑽頭和卸扣器一起 放入轉盤補心,然後按照推薦上扣扭矩值旋緊絲扣。
三.下鑽
1、 下放金剛石鑽頭要慢,通過轉盤,防噴器,套管懸掛器尤其要緩慢,以保護好切削齒。
2、 注意上次起鑽時出現的遇阻井段,下鑽過程中遇到縮徑和狗腿時應使鑽頭緩慢通過。
3、 距井底約1根單根時開始以50~60rpm的鑽速旋轉並開泵一額定排量沖洗井底。
4、 注意觀察指重表和扭矩使金剛石鑽頭平穩接觸井底。
四.金剛石鑽頭劃眼
1、 不推薦使用金剛石鑽頭進行井段劃眼。
2、 如必須進行劃眼時,應以額定排量,緩慢低扭矩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