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標准
㈠ 中國中央銀行對比特幣的政策法規有哪些
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互聯網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
㈡ 中國法律對比特幣是怎麼定義的
中國法律對比特幣的定義:
《人民幣管理條例》規定,禁止製作和發售代幣票券。由於代幣票券的定義並沒有明確的司法解釋,如果比特幣被納入到「代幣票券」中,則比特幣在中國的法律前景面臨不確定性。
文化部、商務部關於加強網路游戲虛擬貨幣管理工作的通知(文市發〔2009〕20號)二〇〇九年六月四日 《通知》稱首次明確了網路游戲虛擬貨幣的適用范圍,對當前網路游戲虛擬貨幣與游戲內的虛擬道具做了區分;同時,通知稱,《通知》規定從事相關服務的企業需批准後方可經營。
在中國,部分淘寶的店鋪也開始接受了比特幣的使用,商家會逐漸增加。
2013年10月,第一本比特幣季刊《壹比特》創刊號發行。
2013年10月15日,網路旗下網路加速樂服務宣布支持比特幣。
2013年10月26日,BTCMini報道了GBL被黑內幕。
2013年10月31日,著名互聯網律師雷騰發文建議《盡快立案調查GBL比特幣交易平台關閉》事件,分析了比特幣具有的「價值功能」和「使用功能」,比特幣應受相關法律管轄。
㈢ 中國中央銀行對比特幣的政策法規
為保護社會公眾的財產權益,保障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地位,防範洗錢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日前聯合印發了《中國人民銀行 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銀發〔2013〕289號,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明確了比特幣的性質,認為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並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但是,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互聯網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
《通知》要求,現階段,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以比特幣為產品或服務定價,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買賣比特幣,不得承保與比特幣相關的保險業務或將比特幣納入保險責任范圍,不得直接或間接為客戶提供其他與比特幣相關的服務,包括:為客戶提供比特幣登記、交易、清算、結算等服務;接受比特幣或以比特幣作為支付結算工具;開展比特幣與人民幣及外幣的兌換服務;開展比特幣的儲存、託管、抵押等業務;發行與比特幣相關的金融產品;將比特幣作為信託、基金等投資的投資標的等。
《通知》規定,作為比特幣主要交易平台的比特幣互聯網站,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的規定,依法在電信管理機構備案。同時,針對比特幣具有較高的洗錢風險和被犯罪分子利用的風險,《通知》要求相關機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的要求,切實履行客戶身份識別、可疑交易報告等法定反洗錢義務,切實防範與比特幣相關的洗錢風險。
為了避免因比特幣等虛擬商品借「虛擬貨幣」之名過度炒作,損害公眾利益和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地位,《通知》要求金融機構、支付機構在日常工作中應當正確使用貨幣概念,注重加強對社會公眾貨幣知識的教育,將正確認識貨幣、正確看待虛擬商品和虛擬貨幣、理性投資、合理控制投資風險、維護自身財產安全等觀念納入金融知識普及活動的內容,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
今後,人民銀行將基於自身職責,繼續密切關注比特幣的動向和相關風險。(完)
比特幣之家網有解讀。
㈣ 比特幣在中國合法嗎
雖然比特幣依然存在著很大的風險,但經過多年的發展,隨著其應用人群的增加,應用場景的增多,應用技術的增強,已經沒有哪個國家或組織能夠將其徹底消滅。如果大家能想明白了,很可能會出現各國普遍接受比特幣,擁抱比特幣的情況。
就個人判斷,比特幣經過一段時間的繼續發展,在未來很可能成為世界貨幣,能夠發揮電子黃金的作用,成為其他主權貨幣價值的標的。從這個角度看,在各國貨幣不可避免出現通貨膨脹的未來,比特幣可以作為資產保值的手段。
㈤ 投資比特幣有門檻限制嗎
比特幣投資是沒有任何門檻限制的,任何人都是可以參與其中的。比特幣的有點如下:
支付自由 - 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即時支付和接收任何數額的資金。無銀行假日,無國界,無強加限制。比特幣允許其用戶完全控制他們的資金。
極低的費用 - 目前對比特幣支付的處理不收取手續費或者僅收取極少的手續費。用戶可以把手續費包含在交易中來獲得處理優先權,更快收到由網路發來的交易確認。另外,也有商家處理器協助商家處理交易,每天將比特幣兌換成法定貨幣並直接將資金存入商家的銀行賬戶。因為這些服務都基於比特幣,所以它們可以提供遠低於PayPal或信用卡網路的手續費。
降低商家的風險 - 比特幣交易是安全,不可撤銷的,並且不包含顧客的敏感或個人信息。這避免了由於欺詐或欺詐性退單給商家造成的損失,而且也沒有必要遵守PCI標准。在信用卡無法使用或欺詐率高得令人無法接受的地方,商家也可以很容易地擴展新的市場。最終結果是更低的費用,更大的市場,和更少的行政成本。
安全和控制 - 比特幣的用戶完全控制自己的交易;商家不可能強制收取那些在其它支付方式中可能發生的不該有或不易發現的費用。用比特幣付款可以無須在交易中綁定個人信息,這提供了對身份盜用的極大的防範。比特幣的用戶還可以通過備份和加密保護自己的資金。
透明和中立 - 關於比特幣資金供給本身的所有信息都存儲在塊鏈中,任何人都可以實時檢驗和使用。沒有個人或組織能控制或操縱比特幣協議,因為它是密碼保護的。這使得比特幣核心被相信是完全中立,透明以及可預測的。
當然,瑞泰幣、千金卡、萊特幣、狗狗幣等數字貨幣也是具備這些優勢的,只是接受度和知名度不能和比特幣相提並論罷了。
㈥ 比特幣有上限嗎
比特幣按照傳說中的演算法,是有2100萬枚的上限的。但是演算法這種東西你懂的,雖然理論上極難做出調整,如果你(也就是傳說中的那些掌握了萬億財富的頂級操盤機構)真的想要無限量,也是分分鍾的事情。
理論上來說,2100萬億,或者說250.899。在選擇這個數值的方面,這個數字遠小於264-1,這是一台計算機裡面可以以標准整數形式存放的最大整數,超過那個值的話,比特幣數值將像里程錶那樣歸零。
但是這只是理論上,僅僅是理論上。就像以前規定ip地址一樣,誰也沒想到v4會那麼快用完,現在必須上道v6才夠用,這個所謂「可以以標准整數形式存放的最大整數」,可能就在一年後的某天,突然被技術升級打破,隨之而來的將是整個比特幣計算的崩潰。
㈦ 什麼是比特幣
可能您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所以我盡量用大白話來解釋一下。
BT幣是08年一位日本人提出構想,09年開始正式發行的一種虛擬貨幣。
BT幣好比是一座由總量為2100萬個金幣(它的總量上限被設計為2100萬個 )組成的金山,想要得到它,就需要玩家們利用電腦的運算能力,根據設計者的演算法計算出一組符合特定規律的數字,就像大家齊心合力或者單獨計算一道數學題一樣,每得出一組數字,那麼就會得到一個BT幣,每10分鍾全球最多隻能產出25個。這個計算過程就被形象地稱為 挖礦 。
當然,這些數學題是越來越難的,從09年到現在,BT幣的產量大約為1040萬個,現存量越多,產出就越難。比特幣有稀缺性,發行上限(2100萬個)已經定死了,越到後面獲得的難度成幾何級數增加,據估計需要上百年才能開采完。
說它是國際QB倒有點可笑,倒確實都是虛擬貨幣,但是BT幣的安全和通用性是QB無法比擬的。TX關門了,QB就跟著玩完了。但是要想BT幣倒台,除非全球斷電或者全球互聯網癱瘓。
關於使用問題,目前全球都開始接受BT幣的使用,德國首先承認BT幣合法,我國也有交易的網站BTchina,可以直接把BT幣換成絕大部分國家的各種現行貨幣,包括人民幣。在我國,淘寶上有很多接受BT幣的賣家,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也有不少開始接受BT幣的商店,超市等等。
剛剛看了一下,這一秒的BTC/人民幣匯率是1/4888.03,還是挺值錢的,不過挖礦需要非常大的先期投入。一台專業的挖礦機(專業配置專門針對BT幣的電腦)大約在4萬左右,60台這樣的機器24小時不間斷工作,產量能在50個左右。除去灰常驚人的電費損耗和託管費用等等支出,一個月左右回本。要想自己的普通電腦挖礦賺錢,那就是天方夜譚。樓主如果沒有資本投入,建議還是放棄吧。市面上的標准配置5000的電腦,48小時工作也只挖出0.001個BT幣。。。虧到姥姥家去了- -
樓主要是有資本投入,那也要趕快了,目前估計產量和收入還能盈利的時間,最多也還有3,4年了,過了這個時間,挖礦就入不抵出了。
㈧ 比特幣有沒有相關的國際標准和規范
有
比特幣的結構設計不可能做到完全開放,因為完全開放的分布式驗證體系,將無法避免惡意參與者。後者可以設立大量垃圾節點,來操控比特幣的驗證。為避免垃圾節點,比特幣要求參與者必須提供「辛勤付出的證據(proof-of-work)」。同時,辛勤建立驗證節點的人,會被獎勵一筆比特幣或交易費用──這個過程就是大家通俗說的「挖礦」。
這還只是走向封閉的第一步。真正讓體系變得封閉的原因是:比特幣發行速度必須保持穩定,因此,「辛勤付出」只能被設定為相對的。也就是說,不能因為參與挖礦的人多,發行的比特幣就會越來越多。相反,挖礦的人越多,成立新節點的計算能力就會需要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