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愛爾蘭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虛擬貨幣這個東西,而在這其中,比特幣又是價值最為昂貴的一種。甚至於在有一段時間,全世界的人民都熱衷於炒比特幣,把它看作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方向。但是隨著比特幣接連幾次的跳水,民中也發現了比特幣是一個虛無縹緲的美夢。在這樣的情況下將會消耗大量的電力,根據統計,一台比特幣礦機一天需要耗費32.4度的電。說實話,這個電量比起我們一般家庭常用的電量還要多。畢竟我們家一個月繳納的電費也只有一百多塊錢,如果按照他這么消耗來看的話,一個月最起碼要消費四百多的電費。從這里你就可以看出,比特幣礦機消耗的電量還是非常大的,再加上全世界現在有兩百萬台這樣的計算機不間斷的工作。每年要消耗大約485億度電。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開挖比特幣造成的碳排放量相當於一個國家。
② 淺析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淺析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對於最近大熱的區塊鏈技術,相信很多人並不了解它的適用場景。雖然理論層面上任何跟數字網路相關的行業都能夠應用,而從落地成本的角度講,有下面這么幾個行業更加契合區塊鏈技術。
由於區塊鏈的本質就是一個分布式記賬的賬本,而以比特幣、以太坊為代表的數字貨幣也是一種非常簡潔而安全的結算方式。在金融領域最重要的也就是記賬以及清算過程,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大幅提升傳統銀行以及金融業的效率。
不過以上這些也都是發揮了區塊鏈的基礎功能,其中還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間,目前世界范圍內尚沒有一個成熟的區塊鏈金融項目落地,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談到區塊鏈的應用,首先我們想到的就是銀行、金融行業,由於區塊鏈的本質就是一個分布式記賬系統,用於金融行業算是最為契合。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也可以應用於交易以及清算以及結算等,利用區塊鏈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保障記賬的安全性,當下各大國家都在探索此項應用。
此外政府機構的許多業務也非常適合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例如對於居民身份信息的管理,所有權記錄以及產品監督等等。通過分布式不可篡改記錄來確保關鍵信息的安全型和隱秘性。愛爾蘭等許多國家已經將此項開發計劃納入短期目標,也是區塊鏈較為常見的使用領域之一。
金融領域:金融領域算是區塊鏈除了比特幣應用之外應用最多的一個領域了,畢竟金融發展也摻雜者貨幣與數字貨幣。尤其近兩年數字貨幣的發展也帶動了區塊鏈的應用。
關於區塊鏈欺騙,區塊鏈剛剛興起的時候,遭到很多人的質疑,被稱為區塊鏈欺騙。而現在區各國的首席經濟學家都開始戒除研究區塊鏈,證明區塊鏈正在逐漸被大眾所接受。
此外,由於以太坊只能合約的出現,區塊鏈也可以更好的協助資源共享相關行業,例如我們常見的共享單車等產品。再比如醫療領域,我們也可以使用區塊鏈技術提升效率和安全,是這個行業得到質變。
相信大家已經對區塊鏈的實際應用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了,反觀國內前段時間的ICO熱,大量的諸如狗鏈一類不靠譜的項目強行炒概念,顯然是國內投資者對區塊鏈應用領域不夠了解,所以叫停ICO除了規范行業之外也是對投資大眾的保護。
③ 101℃聚焦國際:10.16你不知道的大事
【國際篇】
萬那杜成世界上首個接受比特幣購買公民身份國家
據報道,加拿大交通部長馬克·加爾諾15日表示,一架無人機在加拿大魁北克市與Skyjet航空公司的飛機發生碰撞,事件發生在10月12日飛機著陸魁北克國際機場期間,是加拿大發生的首起無人機與商業客機碰撞事件。但是聲明中並沒有指明是何人擁有這架無人機,也沒有說明具體是與哪種飛機發生了碰撞。
④ 英國一程序員把7500個比特幣當成垃圾扔掉,造成的損失該誰承擔
就很後悔。
英國一程序員一不小心把藏有 7500 枚比特幣私鑰的硬碟當垃圾扔掉了,估值約 2.6 億美元,相當於 17 億人民幣(按照現在的比特幣市值計算)。
這一下就扔掉了十幾個小目標啊,換誰都會心疼。
但更讓人心疼的是,這些被丟掉的比特幣可能再也無法找回了,因為當地政府不允許,表示這是違法的。
後來,為了找回 7500 枚比特幣,他眾籌 740 萬英鎊,請求政府讓他挖開垃圾填埋場,但得到的結果依舊是不允許。
並且據外媒報道,那個垃圾場每年幾乎會傾倒 5 噸垃圾。
也就是說,即便當地政府允許他去找很可能也找不到了。這是什麼人間慘案啊。
「真手誤」,當事人很後悔,非常後悔
丟幣年年有,但這么慘的估計沒幾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 James Howells ,事情還要從 2009 年說起。
比如,2016 年 ,Blockchain Future Lab 的首席研究員馬克以 3000 美元的單價屯了 7.4 個比特幣,又在他人的建議下,將比特幣放入了 Trezor 硬體錢包。
為了保護錢包,馬克用英文助記詞將密碼記在了一張紙條上,後來被清潔阿姨當做扔掉了。
於是他找到了 Trezor 硬體錢包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對方給出的回應是系統有 bug 。
實在沒辦法,馬克請了一個黑客來修補漏洞,成功找回了比特幣。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方法費用很高昂,一般在 500 美元到 2,500 美元,但成功率在 95% 以上。
二是暴力破解。
有需求就有市場。如果你丟了比特幣找不到可以尋求錢包找回服務公司幫忙,他們可以恢復密碼和修復損壞的加密貨幣錢包。即將專業軟體生成數百萬個潛在密碼,通過挨個進試,以求「暴力破解」用戶的錢包賬戶。
或者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將已經被刪除或者損毀的關鍵文件恢復。盡管該方法盡管成功率較高,但也要看用戶提交的硬碟損毀程度。
暴力破解的成功率在 30% 左右,而且價格不菲,大概占總找回資產的 20% 。
第三個方法就比較「玄」——催眠。
簡言之就是催眠師通過催眠喚起你潛藏的記憶。
報道稱,來自 S. C. Greenville 的催眠師傑森•米勒就通過給用戶催眠來幫助用戶回想起正確的密碼。
據米勒介紹,他的服務可用比特幣支付,基本收費是 1 個比特幣,若能成功幫助治療者找回密碼和錢包里的數字資產時,額外收費是錢包里數字資產總額的 5%。
但與此同時,據米勒統計,通過催眠找回比特幣的概率一般只在 50% 左右。
當然,並不是丟掉的比特幣都能找回來,找不回比特幣的是大多數。
所以,如果有持有比特幣的朋友,一定要做好存儲工作,否則下一個與千萬富翁擦肩而過的可能就是你了。
⑤ EUR是哪個國家的幣種
歐盟的幣種。
歐元(EUR)是歐盟中19個國家的貨幣。歐元的19會員國是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希臘、馬爾他、塞普勒斯。
歐元由歐洲中央銀行和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組成的歐洲中央銀行系統負責管理。總部坐落於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中央銀行有獨立制定貨幣政策的權力,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參與歐元紙幣和歐元硬幣的印刷、鑄造與發行,並負責歐元區支付系統的運作。
(5)比特幣愛爾蘭擴展閱讀: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宣布,自2014年9月30日起,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人民幣對歐元直接交易,這是繼美元、日元、澳元、紐西蘭元及英鎊後,第六個與人民幣實現直接交易的世界主要貨幣。
外匯交易中心公告指出,這一業務的開啟意味著人民幣對歐元匯率中間價由此前根據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及美元對歐元匯率套算形成,改為根據直接交易做市商報價形成,即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日開盤前向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歐元直接交易做市商詢價,將直接交易做市商報價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對歐元匯率中間價。
⑥ 中本聰為什麼要隱藏自己的身份
可以解釋中本聰匿名的另一個原因是,替代貨幣的創造者很容易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
1998年,夏威夷的一位名叫Bernard Von NotHaus的居民創建了一種私人貨幣,並命名為Liberty Dollar。該貨幣曾經盛行了一段時間,但它的鑄幣活動在2007年突然被聯邦調查局和特勤局突擊檢查。
在2009年的刑事訴訟之後,該貨幣被查封,Bernard Von NotHaus因「製造與美國的官方貨幣競爭的私人硬幣」而獲罪。
此外,在2007年一種名為e-Gold的數字貨幣被指控非法,因為它沒有收集足夠的客戶信息。它的主人被判處軟禁,公司被關閉。政府機構在替代貨幣領域對企業家逮捕很可能是中本聰決定匿名的一個因素。
比特幣所有人都可以使用。這意味著它可以用來支付合法和非法的服務費用,法定貨幣也是如此。然而,它在暗網市場上一直是流行的付款方式。臭名昭著的暗網市場創造者和運營商Ross Ulbricht,因為販賣毒品和其他違禁物品的交易提供便利而被判處監禁。
Ross Ulbricht於2017年12月向美國最高法院對他的判決提出上訴,但此時仍在監獄中。如果中本聰透露了他的真實身份,可以推斷他可能面臨類似的命運。
(6)比特幣愛爾蘭擴展閱讀
真實身份猜測
中本聰極少透露自己的真實信息。在P2P基金會網站的個人資料中,他自稱是居住在日本的37歲男性。然而,這一點被廣泛懷疑。他的英文書寫如母語般純熟地道,卻從沒有使用過日語。用他的姓名在網上搜索,無法找到任何與這個人相關的信息。
各種跡象表明,「中本聰」(「中本哲史」)可能是一個虛構身份。中本在發言和程序中切換使用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並且隨機在全天不同的時間上線發言,這顯示他或者是有意隱瞞自己的國籍和時區,或者是賬號的背後有多人操縱。
然而,根據對其語言習慣和時間統計的分析,一些人士認為他可能是一位居住在美國中部或西部的英國人或愛爾蘭人。曾在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工作的Laszlo Hanyecz則認為其演算法設計過於精良,以至於不像是一個人單槍匹馬所能完成。
⑦ 如何看待Craig Wright宣稱自己是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
「我不想要錢,不想要名氣,也不想要人們的崇拜,我只想不被外界打擾。」 —— 這位自稱為比特幣的創始人,Craig Steven Wright 向 BBC 表示。
Craig Steven Wright 是誰?
出生於 1970 年,今年 45 歲的澳大利亞人 Craig Wright 有過許多種不同的身份:他有著神學的博士學位,曾在查爾斯特大學擔任計算機科學的特邀講師和研究員,寫過許多本書,是多家公司的 CEO 和創始人,這些公司大多是虛擬貨幣或者計算機網路安全相關的領域。
現在,他又給自己貼上了一個新的標簽:比特幣之父。
尋找比特幣之父
比特幣之父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是他最早發布了比特幣的白皮書,並編寫了比特幣最早的版本。無數人膜拜著他精巧的設計思路和工整的代碼結構,然而,卻從來沒有人在現實中見過他。
人們知道的,只是一個化名為 Satoshi Nakamoto 的人物,他一手締造了比特幣,卻在網路上隱匿著自己的身份,只通過電子手段與外界交流,從來沒有人知道他是誰。2011 年,他對外表示自己已經有了新的項目,自此淡出了比特幣的日常維護與開發。後來的維護者們甚至在項目中比他貢獻了更多的代碼,然而,自從 2009 年比特幣出現以來,人們一刻都沒有放棄尋找比特幣之父的真實身份。
猜想從來沒有中斷過,鑒於這位化名為 Satoshi Nakamoto 出現的蹤跡本來就十分稀少,人們只能從僅有的蛛絲馬跡中尋找他的存在。有人猜測他是英國人,因為他的用詞中有像「Bloody Hard」這樣的英式說法,也有人根據他僅有的幾封郵件的時間戳,猜測他生活在美國東部時區,更有人根據他的理念、化名等等,猜測他是荷蘭的社會主義者,是日本的數學家,是愛爾蘭的學生……在所有被懷疑的對象中,最為廣泛猜測,甚至登上過紐約客、新聞周刊的是這兩個人:Nick Szabo 和 Hal Finney。然而前者否認了,後者已經不在人世。甚至,有人覺得比特幣如此精巧的設計,一定是出自於團隊之手,Satoshi Nakamoto 是一夥人,而不是一個人。
這期間,無數人跳出來自稱是比特幣之父,又被無數次地發現是惡作劇或者是騙局。這一次,Craig Wright 主動站出來,向 BBC、The Economist、GQ 三家媒體亮明自己的身份,會為這個謎團畫上一個句號嗎?
這不是 Craig Wright 的第一次
事實上,這不是 Craig Wright 第一次和比特幣之父,也就是化名的 Satoshi Nakamoto 扯上關系。在去年年底,就曾有人匿名向 Wired 和 Gizmodo 兩家媒體報料,聲稱 Craig Wright 極有可能就是比特幣之父,他們提供了 Craig Wright 的許多郵件、通話信息、財務記錄等等,種種跡象表明,Craig Wright 和比特幣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然而就在報導發出不久之後,Wired 根據一些背調情況又推翻了這個結論:他們發現,Craig Wright 在 LinkedIn 上聲稱自己擁有的學位與事實並不相符,他的公司宣稱向 SGI 購買過超級計算機,也被後者否認。自此,尋找比特幣之父又暫時陷入了僵局。更蹊蹺的是,幾乎是新聞報料的同一時間,澳大利亞的稅務部門對 Craig Wright 和其公司展開了一場突擊調查,但是從來沒有人知道調查的具體原因和結果。從始至終,Craig Wright 在整個事件中保持了沉默,但是他離開了澳大利亞,前往倫敦的辦公室工作。
直到六個月後的今天,2016 年 5 月 2 日,他主動站出來,在博客上宣稱自己就是 Satoshi Nakamoto,比特幣之父。
為什麼是現在?
Craig Wright 告訴 The Economist,他公開自己的身份,並不是為了出名,只是想糾正公眾對他的誤解。按他的說法,在保持沉默的這幾個月中,公眾的各類無端猜忌不僅僅影響了他和他的工作,更是影響到了他的家人、員工和一切。此外,他還想打破人們關於比特幣種種負面看法和誤解。
如果他真的就是 Satoshi Nakamoto,那麼他的財富相當驚人。目前在流通中的比特幣價值大約 70 億美元,而 Satoshi Nakamoto 作為比特幣最早的探礦人,據估計手頭持有的比特幣有 4.5 億美元之多,盡管這些錢隨著 Satoshi Nakamoto 的消失,也好像塵封了一般,不曾有過任何轉移。Craig Wright 表示,隨著他的復出,在不影響比特幣匯率的前提下,他會慢慢地變現這部分錢,用於他的研究項目。
至於當時為什麼會想到用 Satoshi Nakamoto 這個化名?Craig Wright 表示,這個名字源於 17 世紀一位日本的哲學家和商人:Tominaga Nakamoto,他在那個時代開啟了對循規蹈矩的批判思潮,並且支持自由貿易。至於為什麼是 Satoshi,Craig Wright 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告訴記者,這部分他想繼續保持神秘。
可是,既然選擇了亮明身份,還有多少神秘可以保持呢?
揭開神秘的謎團
鑒於在 2015 年底,Craig Wright 所遭受的種種質疑,這一次想要真的自證是比特幣之父,顯然需要更嚴格的審核。The Economist 試圖通過四個問題,來搞清楚他是否所言非虛:
Craig Wright 手中是否有能證明自己是 Satoshi Nakamoto 證據?比如只有 Satoshi Nakamoto 本人才擁有的密鑰。
上一次所遭遇的種種質疑和漏洞,又作何解釋?
作為比特幣之父,是否名副其實,擁有相匹配的技術和實力背景?
圈內曾與 Satoshi Nakamoto 在線上有過接觸的人,相信嗎?
Craig Wright 要想拿出只有 Satoshi Nakamoto 本人才可能擁有的證據,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非常難。這里要提及一下比特幣的基本構成,就像銀行賬戶一樣,每一個人都可以有多個比特幣賬戶,而每一個獨立的比特幣賬戶,都有兩個關鍵組成部分:1)一串由 27-34 個字母或數字組成的比特幣地址;2)一個用以加密和驗證身份的私鑰;比特幣的持有人,可以通過用自己的私鑰來加密信息生成一個數字簽名。除此之外,比特幣的作為一種貨幣,要想實現增量,就必須依賴挖礦,而挖礦這種能力,來源於你的計算機運算能力,它們就是比特幣世界的印鈔機。每一座新礦都會和對應的比特幣地址綁定,Satoshi Nakamoto 作為最早的挖礦人,他應該擁有這些私鑰。除此之外,Satoshi Nakamoto 還是第一個進行比特幣交易的人,當年曾把第九區塊的挖到的比特幣,轉給了 Hal Finney,也就是之前同樣曾被懷疑是比特幣之父、現已不在人世的那位。
因此,按照證據的強弱,Craig Wright 最基本的應該擁有九礦的私鑰,如果他能提供更早的礦區,那更好。而如果他能再轉一筆賬,那可信度會更高。
在驗證的過程當中,Craig Wright 用九礦的私鑰加密了一段 1964 年 Jean-Paul Sartre 在拒絕接受諾貝爾文學獎的演講片斷,並且把這個過程公布在了自己的博客上。同時,他還單獨私下向 The Economist 展示了一礦的驗證過程,並且整個過程還有兩位見證者:Jon Matonis 和 Gavin Andresen,他們都是比特幣基金會的成員,後者更是一度在 Satoshi Nakamoto 淡出後,擔任了整個比特幣社區的首席開發者。
但是問題在於,由於加密的文字是事先准備好的,並不代表 Craig Wright 真的有對應的私鑰,而可能是事先已經生成的。另外,Craig Wright 也沒有進行真的轉賬,按他的說法,目前自己名下的比特幣都託管在一家信託名下,他自己個人無法直接動用。在這樣的情況下,The Economist 提出,是否可以由他們來提供一段加密的信息,但被 Craig Wright 拒絕了,總結他的意思就是:已經演示了這么多了,愛信不信啦。
除此之外,關於此前的履歷問題,Craig Wright 表示之前寫在 LinkedIn 上面的部分履歷的確不是真實的,但他這么做的目的是不想透露過多個人的信息,故意製造煙霧彈。按照他最新提供的簡歷,他的確在查爾斯特大學擁有三個碩士學位,在該校還有一篇計算機科學的博士論文正在審核中,並且還在倫敦大學就讀金融學碩士。這些學歷和工作經歷,基本都得到了證實。
至於是否真的購買過超級計算機,Craig Wright 提供了澳大利亞 SGI 經銷處的說明,盡管遠在矽谷的 SGI 總部否認了這一交易的存在,但他們的確沒有否認,也可能是一筆非正規渠道的灰色交易,對此他們不予置評。
而關於稅務局的問題,Craig Wright 直接否認了所有陰謀論,並表示自己沒有參與任何金融犯罪,或者逃稅漏稅,澳大利亞當局只是就他開展的一些項目,如比特幣銀行等,與他展開關於比特幣稅收法規的相關討論。他之所以離開澳大利亞前往英國,也只是因為倫敦更適合運轉一家科技金融公司。
謎霧繼續籠罩
然而,事情似乎又並非如此簡單。
Craig Wright 是一位文字愛好者,有近 100 篇的各類會議報告、文章、書籍。除了大多數是和計算機安全有關的短篇外,其它文字的涉獵面非常廣:橫跨了經濟、恐怖主義、風險管理等等領域。他表示,自己還有幾篇關於比特幣的論文正在評議當中,The Economist 也看了其中的一部分,用他們的原話來說:盡管說不上非同凡響,但也還算湊合。
而基於 Craig Wright 這些大量的文字,一家名為 Juola & Associates 的文體分析公司,將 Craig Wright 的文字與當年 Satoshi Nakamoto 在網上發布的比特幣白皮書進行了文本分析,認為兩者不太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Craig Wright 表示,當初那份白皮書並非出自他一人之手,還有另外一個朋友的密切參與:Dave Kleiman。只可惜,這位美國的朋友已經在 2013 年離開人世,死狀也非常凄慘,由於早年車禍,常年生活在輪椅上的 Dave Kleiman,被發現時已經屍體腐爛。
更蹊蹺的是這個時間點,比特幣社區正在經歷一場內戰,對峙雙方顯然對於比特幣未來的發展持有鮮明不同的立場,一派主張保持小而美,一派主張比特幣成為主流的支付手段。盡管 Craig Wright 在表明身份後,也表達了自己希望繼教保持淡出的意願,但顯然他對於比特幣的發展有著非常強烈的想法,無論是他目前從事的工作,還是即將發表的論文,都和比特幣密切相關,其所言和所行相當矛盾。
更為矛盾的是他對於名氣的渴望。在接受采訪的過程中,他多次強調自己寫過許多篇文章,甚至比 Szabo 還多,後者也就是那位網友心目中 Satoshi Nakamoto 的熱門人選之一。而在六個月前,早在第一次被媒體將他和 Satoshi Nakamoto 扯上關系之前,他就已經找到了蘇格蘭的一位傳記作家 Andrew O』Hagan 為其撰寫長篇報導。截止目前,Andrew O』Hagan 已經完成了對他本人、家人、同事的采訪,並且相信 Craig Wright 就是 Satoshi Nakamoto。然而,這顯然和 Craig Wright 這次主動公開身份的動機相背,按他的說法,如果他不想要名氣、關注和認可,為什麼六個月前又要大費周章地請來傳記作者呢?
另一個疑點,Craig Wright 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了證明之後,不久就被網友發現其證據存在嚴重問題。簡單來說,他所公布的證據,任何一個人根據之前 Satoshi Nakamoto 已經留下的信息,都可以製造出相同的「證據」。但 BBC 和 The Economist 私下看過的證據,顯然又強於所公開的證據,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有沒有可能是記者被忽悠了?
但這同樣無法解釋 Gavin Andresen 的背書,作為比特幣社區的核心開發成員,他在 Craig Wright 身份曝光後,在自己的博客中公開為其真實性背書。不過有意思的是,由於 Craig Wright 的新聞披露之後,在這短短的 10 個小時里,Twitter 和 Reddit 已經有鋪天蓋地的質疑,許多人不惜認為這整個事件就是一場陰謀,甚至 Gavin Andresen 本人也已經被盜號了。於是,Gavin Andresen 目前在 Github 比特幣項目中的許可權,已經被其他成員暫時凍結了,因為整個社區堅定地相信:Craig Wright 極有可能是假的,Gavin Andresen 一定是被盜號了。
就連 The Economist 的報導,都沒有把話說死,而是用了「Craig Steven Wright claims to be Satoshi Nakamoto. Is he?」這樣模稜兩可的標題,並且沒有給出完全肯定性的意見。
所以,Craig Wright 到底是不是比特幣之父?在更強有力的證據之前,只能存疑。而如果他真的不是,尋找比特幣之父的運動也不會停止,只是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了。
⑧ 英科雷瓦王國是什麼國家
這是地球上剛剛成立的一個全新國家:THE KINGDOM OF ENCLAVA (英科雷瓦王國), 地址位置大概位於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邊境之間的一個飛地,原來是個無主之地。 這個最新誕生的國家將在2015年5月7日舉行普選組閣政府。
官方國家名:英科雷瓦王國 (Kingdom Of Enclava)
簡稱:英科雷瓦(Enclava)
首都:未定
國旗:未定
國家格言:世界公民 (Civis Totius Mundi)
位置 : 45°41'32.2"N15°18'00.7"E
面積: 100平方米
政府性質:君主立憲制
官方語言:英語/波蘭語/塞爾維亞語/克羅埃西亞語
君主:英科雷一世 (Enclav I)
首相: 未定
官方貨幣:DOGECOIN(狗狗幣,一種類似比特幣的電子幣)
⑨ 為保護環境,內蒙正式叫停挖礦機,為何挖礦機能消耗巨大電量
要說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投資品是什麼,那一定是近幾年的比特幣,成幾十倍的價額翻番令許多人心動不已,紛紛投身挖礦。但眾所周知,比特幣挖礦並不簡單,需要高配置多數量的電腦連續工作,消耗的電費也可想而知。近期,內蒙古就要求在4月末前關停所有虛擬貨幣挖礦項目,並嚴禁新建虛擬貨幣挖礦項目。近期,內蒙古發改委發布《關於確保完成「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若干保障措施(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了全面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2021年4月底前全部退出。
⑩ 比特幣和區塊鏈為什麼受到『審計四巨頭』的青睞
全球最大的服務公司可以說全都在推動為客戶提供區塊鏈解決方案,提供一種更便宜,更有效和更快的解決方案來替代現有的基礎設施。
德勤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
德勤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該公司正在大規模投資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德勤內部團隊Rubix正在專注於開發區塊鏈應用,另外,德勤加拿大最近在其多倫多的辦事處安裝了一台比特幣ATM機。
Rubix團隊聯合創始人兼戰略主管IllianaOrisValiente解釋說:
「我們認為向人們展示如何獲得比特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是理解區塊鏈更廣泛影響的切入點。」
德勤還解釋了區塊鏈如何能夠改變行業,包括醫療,金融服務和基礎設施甚至積分獎勵計劃。其中包括德勤與愛爾蘭銀行合作成功進行了用於交易報告的區塊鏈概念驗證試驗。
近日,德勤與倫敦區塊鏈創業公司SETL達成了首個區塊鏈投資計劃。大約一個月以前,德勤和SETL宣布合作研發一款非接觸式卡片,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交易結算。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wC)
普華永道(PwC)同樣在參與區塊鏈的開發工作,其中就包括他們與比特幣區塊鏈創業公司Blockstream建立合作關系。這家服務業巨頭還與紐約區塊鏈創業公司數字資產公司存在合作關系。2016年3月,普華永道發布了一份報告,認為區塊鏈是實現金融服務行業技術飛躍的一次』曠世難逢『的機會。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Y)
同時,』審計四巨頭『中的最後一位,安永會計服務公司(EY)最近與著名比特幣挖礦公司Bitfury集團建立了合作關系,通過利用後者的專業技術來提供區塊鏈服務。
另外,安永瑞士已經宣布,從2017年起,他們將會接受比特幣作為服務支付方式。這項計劃表明了安永對比特幣的認可,而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正是最強大的公有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不只是在國外受到歡迎,在國內也是金融界的寵兒。國內的樂視金融、螞蟻金服、網路、騰訊、萬達、中國郵政等巨頭企業都在關注區塊鏈技術。普銀集團基於區塊鏈技術推出了茶本位數字貨幣普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