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機比特幣的走向
1. 索羅斯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是怎麼賺錢的
1、倒賣泰銖賺錢。
索羅斯從美國當局借進泰銖(這類投契行動常常是乞貸實行的),然後大量兜售手中得泰銖,因而非常多在泰國的外資企業遭到影響也隨著兜售(泰國經濟是外向型的,外資非常多),賣泰銖的人多了,依據供求道理,泰銖急劇升值,然後,索羅斯趁泰銖升值在大量買入泰銖,還美國當局錢,從中大賺一筆。
2、經過股市、期市、匯市交易賺錢。
用本人的錢買股票,付5%的現金,別的95%的資金從銀行典質借的;同時用債券做典質,以借更多錢,用一千美元,最少可以買進價值五萬美元的長久債券……」。它們以自有本錢做典質,從銀行告貸購置證券,再以證券典質繼續告貸,敏捷擴展清償務比率。
不只如此,還將告貸普遍投契於具有「高杠桿」特色的各類衍生Tools,從而進一步進步了杠桿比率。據《經濟學家》的報導,量子基金的確早在1997年3月就大量買入看跌期權,以掉期方法借入大量泰銖,賣出泰銖期貨和遠期。
3、在股市和期市製作經濟危機,貨泉升值,賺取利潤。
基於金融市場之間的親密聯絡,「平面結構」使投契家的風險表露互相增強的同時更令杠桿投契威力和收益大增。他們對港幣實行的只是外表的防禦,股市和期市才是真實的主攻目的,出奇制勝是索羅斯投契活動的一向方法,並屢次成功。
(1)2008年金融危機比特幣的走向擴展閱讀:
美國次貸危機是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它導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的危機。美國次貸危機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到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
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2. 2008年金融危機的形成原因及過程和 解決方法
1.次貸危機的概念
次貸危機又稱次級房貸危機(subprime lending crisis) ,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2.次貸危機的產生
2.1.產生原理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 :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
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2.2.通俗解答
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賬單,貸款無處不在。當地人很少全款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我們也知道,在這里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呢?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准,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信用貸款者,簡稱次級貸款者。
大約從10年前開始,那個時候貸款公司漫天的廣告就出現在電視上、報紙上、街頭,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滿誘人的傳單:
「你想過中產階級的生活嗎?買房吧!」
「積蓄不夠嗎?貸款吧!」
「沒有收入嗎?找阿牛貸款公司吧!」
「首付也付不起?我們提供零首付!」
「擔心利息太高?頭兩年我們提供3%的優惠利率!」
「每個月還是付不起?沒關系,頭24個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貸款的本金可以兩年後再付!想想看,兩年後你肯定已經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為經理了,到時候還怕付不起!」
「擔心兩年後還是還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現在的房子比兩年前漲了多少,到時候你轉手賣給別人啊,不僅白住兩年,還可能賺一筆呢!再說了,又不用你出錢,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難道我敢貸,你還不敢借?」
在這樣的誘惑下,無數美國市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貸款買房。(你替他們擔心兩年後的債務?向來自我感覺良好的美國市民會告訴你,演電影的都能當上州長,兩年後說不定我還能競選總統呢。)
阿牛貸款公司短短幾個月就取得了驚人的業績,可是錢都貸出去了,能不能收回來呢?公司的董事長——阿牛先生,那也是熟讀美國經濟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產市場也是有風險的,所以這筆收益看來不能獨吞,要找個合夥人分擔風險才行。於是阿牛找到美國經濟界的帶頭大哥——投行。這些傢伙可都是名字響當當的主兒(美林、高盛、摩根),他們每天做什麼呢?就是吃飽了閑著也是閑著,於是找來諾貝爾經濟學家,找來哈佛教授,用上最新的經濟數據模型,一番鼓搗之後,弄出幾份分析報告,從而評價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買進,某某國家的股市已經有泡沫了,一群在風險評估市場裡面騙吃騙喝的主兒,你說他們看到這裡面有風險沒?用腳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潤啊,那還猶豫什麼,接手搞吧!於是經濟學家、大學教授以數據模型、老三樣評估之後,重新包裝一下,就弄出了新產品——CDO(註: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債務抵押債券),說穿了就是債券,通過發行和銷售這個CDO債券,讓債券的持有人來分擔房屋貸款的風險。
光這樣賣,風險太高還是沒人買啊,假設原來的債券風險等級是6,屬於中等偏高。於是投行把它分成高級和普通CDO兩個部分,發生債務危機時,高級CDO享有優先賠付的權利。這樣兩部分的風險等級分別變成了4和8,總風險不變,但是前者就屬於中低風險債券了,憑投行三寸不爛「金」舌,當然賣了個滿堂彩!可是剩下的風險等級8的高風險債券怎麼辦呢?
於是投行找到了對沖基金,對沖基金又是什麼人,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買空賣多、呼風喚雨的角色,過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這點風險小意思!於是憑借著老關系,在世界范圍內找利率最低的銀行借來錢,然後大舉買入這部分普通CDO債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貸款利率僅為1.5%;普通CDO利率可能達到12%,所以光靠利息差對沖基金就賺得盆滿缽滿了。
這樣一來,奇妙的事情發生了,2001年末,美國的房地產一路飆升,短短幾年就翻了一倍多,這樣一來就如同阿牛貸款公司開頭的廣告一樣,根本不會出現還不起房款的事情,就算沒錢還,把房子一賣還可以賺一筆錢。結果是從貸款買房的人,到阿牛貸款公司,到各大投行,到各個銀行,到對沖基金人人都賺錢,但是投行卻不太高興了!當初是覺得普通CDO風險太高,才扔給對沖基金的,沒想到這幫傢伙比自己賺的還多,凈值一個勁地漲,早知道自己留著玩了,於是投行也開始買入對沖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這就好像「老黑」家裡有餿了的飯菜,正巧看見隔壁鄰居那隻討厭的小花狗,本來打算毒它一把,沒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沒事,反而還越長越壯了,「老黑」這下可蒙了,難道餿了的飯菜營養更好,於是自己也開始吃了!
這下又把對沖基金樂壞了,他們是什麼人,手裡有1塊錢,就能想辦法借10塊錢來玩的土匪啊,現在拿著搶手的CDO還能老實?於是他們又把手裡的CDO債券抵押給銀行,換得10倍的貸款,然後繼續追著投行買普通CDO。嘿,當初可是簽了協議,這些CDO都歸我們的!!!投行心裡那個不爽啊,除了繼續悶聲買對沖基金之外,他們又想出了一個新產品,就叫CDS (註: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交換)好了,華爾街就是這些天才產品的溫床:不是都覺得原來的CDO風險高嗎,那我投保好了,每年從CDO裡面拿出一部分錢作為保金,白送給保險公司,但是將來出了風險,大家一起承擔。
保險公司想,不錯啊,眼下CDO這么賺錢,1分錢都不用出就分利潤,這不是每年白送錢給我們嗎?幹了!
對沖基金想,不錯啊,已經賺了幾年了,以後風險越來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潤出去,就有保險公司承擔一半風險,幹了!
於是再次皆大歡喜,CDS也賣火了!但是事情到這里還沒有結束:因為「聰明」的華爾街人又想出了基於CDS的創新產品!我們假設CDS已經為我們帶來了50億元的收益,現在我新發行一個「三毛」基金,這個基金是專門投資買入CDS的,顯然這個建立在之前一系列產品之上的基金的風險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已經賺的50億元投入作為保證金,如果這個基金發生虧損,那麼先用這50億元墊付,只有這50億元虧完了,你投資的本金才會開始虧損,而在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贖回的,首發規模500億元。天哪,還有比這個還爽的基金嗎?1元面值買入的基金,虧到0.90元都不會虧自己的錢,賺了卻每分錢都是自己的!評級機構看到這個天才設想,簡直是毫不猶豫:給予AAA評級!
結果這個「三毛」可賣瘋了,各種養老基金、教育基金、理財產品,甚至其他國家的銀行也紛紛買入。雖然首發規模是原定的500億元,可是後續發行了多少億,簡直已經無法估算了,但是保證金50億元卻沒有變。如果現有規模5000億元,那保證金就只能保證在基金凈值不低於0.99元時,你不會虧錢了。
當時間走到了2006年年底,風光了整整5年的美國房地產終於從頂峰重重摔了下來,這條食物鏈也終於開始斷裂。因為房價下跌,優惠貸款利率的時限到了之後,先是普通民眾無法償還貸款,然後阿牛貸款公司倒閉,對沖基金大幅虧損,繼而連累保險公司和貸款的銀行,花旗、摩根相繼發布巨額虧損報告,同時投資對沖基金的各大投行也紛紛虧損,然後股市大跌,民眾普遍虧錢,無法償還房貸的民眾繼續增多……最終,美國次貸危機爆發。
3.次貸危機的爆發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加18億美元壞賬撥備。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後花期集團也宣布,7月份有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於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3. 2008年金融危機的錢哪去了
1.請看例子
從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這里原創一個案例: 兩個人賣燒餅,每人一天賣20個(因為整個燒餅需求量只有40個),一元價一個,每天產值40元.後來兩人商量,相互買賣100個(A向B購買100個,B向A購買100個),用記賬形式,價格不變,交易量每天就變成240元--虛擬經濟產生了
如果相互買賣的燒餅價為5元,則交易量每天1040元,這時候,A和B將市場燒餅上漲到2元,有些人聽說燒餅在賣5元錢1個,看到市場燒餅只有2元時,趕快購買.--泡沫經濟產生
燒餅一下子做不出來,就購買遠期餅.A和B一方面增加做燒餅(每天達100個或更多),另一方面賣遠期燒餅,還做起了發行燒餅債券的交易,購買者一是用現金購買,還用抵押貸款購買.---融資,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購買,既沒有現金,又沒有抵押品,A和B就發放次級燒餅債券.並向保險機構購買了保險.---次級債券為次貸危機播下種子
某一天,發現購買來的燒餅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發霉,就趕快拋售掉,哪怕價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燒餅店裁員了(只要每天40個燒餅就可以了)--失業;燒餅債券變廢紙了--次貸危機
抵押貸款(抵押品不值錢)收不回,貸款銀行流動性危機,保險公司面臨破產等。--金融危機
2.金融危機對誰都沒有好處,是泡沫經濟的破裂,正像吸足了水的海綿被擠壓或者被曝曬,而產生的蒸發.可以說,這是一種價值的回歸. 持有虛擬資產的人錢,由於資產價值的縮水而蒸發了。沒有燒餅囤積,又不開燒餅店,當然沒有事.但是要想賺點錢會更困難一些.
4. 2008年金融危機是怎麼回事
簡單的說,美國在2001年之後執行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鼓勵私人消費,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房地產作抵押的貸款消費。在房價上漲的時期沒有問題,06年之後美國經濟有通脹的風險,所以美聯儲連續升息,房地產價格下降,貸款出現大面積的壞賬,銀行受不了了,私人的消費自然也下降了。
這在以前也發生——市場經濟的周期性波動無法避免。這次之所以如此嚴重還有很多原因,主要的一個是所謂的抵押貸款證券化(次級貸款證券化),解釋起來可能有些麻煩。
簡單的說就是,銀行將貸款賣給另外的公司並收回資金,這個接受貸款的公司以此為基礎發行證券,將這種證券賣給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者(就是說,這個公司承諾這些貸款的還款利息和本金最終構成投資者的投資收入)。如果貸款者確實按期還款的話,整個鏈條沒有一點問題,而且銀行放貸轉身就賣出去,看似一點風險也沒有,所以銀行降低放貸的標准,許多不審慎的貸款都獲得批准。
房價下跌,抵押品價值下降,貸款大量違約,最終對資本市場投資者的支付也出現問題,證券化這種金融創新將幾個市場聯系在一起,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力,調整起來就比較麻煩了。
於是,,,,就危機了
5. 2008年金融危機的起因經過
2008年金融危機主要是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危機引起的。最初,受影響的公司只限於那些直接涉足建屋及次級貸款業務的公司如北岩銀行及美國國家金融服務公司。
6. 比特幣的發展歷程
2008年11月1日,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個隱秘的密碼學討論組上貼出了一篇研究報告,報告闡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構想——比特幣就此問世!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一個小型伺服器上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幣50個。
2010年5月21日,第一次比特幣交易:佛羅里達程序員Laszlo
Hanyecz用1萬BTC購買了價值25美元的披薩優惠券。
2010年7月16日,
BTC價格從0.008美元升值0.08美元,第一次價格的劇烈波動,顯示新生事物的崛起。
2010年7月17日,第一個比特幣平台成立。
2010年11月6日,MTGOX上的價格達到0.5美元,此時比特幣經濟達100萬美元。
2010年12月7日,第一次便攜設備到便攜設備的交易在NOKIA900上實現,交易量為0.42BTC。
2011年2月9日,價格首次達1美元,與美元等價。BTC與美元等價的消息被媒體大肆報道後引發起人們的高度關注,新用戶大增。此後2月內,比特幣與英鎊、巴西幣、波蘭幣的互兌交易平台先後開張。
2011年3月18日,BTC/USD匯率創7周來新低,降為0.7美元。
2011年8月20日,第一次比特幣會議和世博會在紐約召開,谷歌趨勢區縣中,比特幣的關注度創新高,當時價格為11美元。
2011年11月14日,比特幣價格創半年新低,價格為1.99美元。
2012年9月15日,倫敦比特幣會議召開,此時比特幣價格為11.8美元。
2012年9月27日,比特幣基金創立,此時比特幣價格為12.46美元。
2012年11月25日,歐洲第一次比特幣會議在捷克布拉格召開,此時比特幣價格12.6美元。
2013年2月19日,比特幣客戶端V8.0發布,此時比特幣價格為28.66美元。
2013年4月10日,BTC創下歷史最高價,110美元。
2013年5月9日,最大的比特幣報道網站-BTC中文網www.sosobtc.com獲得了投資基金Union
Square的500萬美元A輪投資,此時比特幣價格為112.09美元。
2013年5月17日,2013年聖何塞比特幣大會召開,1300人參與,此時比特幣價格為119.1美元
2013年5月28日,美國國土安全部以涉嫌xiqian和無證經營資金匯劃業務取締了位於哥斯大黎加的匯兌公司Liberty
Reserve的虛擬貨幣服務,美國檢察官稱這將成為歷史上最大的國際xiqian訴訟案,吸錢規模達到60億美元,包括中國在內的大量用戶血本無歸,此時比特幣價格為128美元。
2013年6月,網傳美國將退出QE3,通縮的比特幣,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兩者是針尖對麥芒的關系。
2013年6月27日,德國會議作出決定:持有比特幣一年以上將予以免稅,被業內認為此舉變相認可了比特幣的法律地位,此時比特幣價格為102.24美元。
2013年6月28日,MTGOX獲得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網路處頒發的貨幣服務事務許可,交易規范化可能意味著比特幣開始走向正軌,政府風險降低,其融入顯示經濟的步伐將會加快,同時會對其它虛擬貨幣起到示範作用,此時比特幣價格為97.99美元。
2013年11月28日,熱門比特幣交易所Mt.
Gox的比特幣交易價格突破1000美元,創下1073美元的歷史新高。
2013年11月29日,比特幣在熱門交易所Mt.Gox的交易價格創下1242美元的歷史新高,而同時黃金價格為一盎司1241.98美元,比特幣價格首度超過黃金。
7. 為什麼2008年金融危機中國經濟影響不大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中由於中國國際收支的資本項目還未完全開放、資產證券化的規模還處於初級階段、中國有大量外匯儲備,這些因素是中國免於受到此次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
中國雖然沒有在金融上遭受嚴重危機的沖擊,但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的影響對中國的沖擊和考驗也是嚴峻的。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際分工高度化、中國長期以來用外需來支持經濟的發展模式等,都決定了中國不可能再一枝獨秀。
拓展資料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發並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金融危機。
應對策略
一是股權重組,增資擴股;二是壞賬打包,切割剝離;三是注入資金,解決流動性。首先,政府對陷入危機的金融機構進行重組,增資擴股。比如美國把「兩房」國有化,把私有企業變成了國有控股的企業。其次,把銀行的壞賬剝離,打包放在一邊,銀行復甦後贖回資金,如果銀行倒閉了,由政府埋單,將壞賬清零。第三,當銀行陷入流動性危機,老百姓擠兌時,注入資金,增加現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擔保,增強社會信心;或者政府出面擔保,讓其他銀行拆借。
8. 2008年金融危機全過程
金融危機從2007年就開始了,直到2008年,中國的影響才明顯開來: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拓展資料: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金融危機是金融領域的危機。由於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強,因此,金融的國際性非常強。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可以是任何國家的金融產品、市場和機構等。
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
9. 2008年金融危機下,人民幣價值走勢如何
應該沒什麼關系吧 別的國家也金融危機吖
10. 08年那場金融危機有多嚴重,能通俗易懂的說明一下嗎
1、08年金融危機主要原因是:美國銀行、金融機構長期以來對只有次級資信評級(還款能版力較差、收入不穩定)的個權人和機構發放大量貸款,加之美國經濟逐漸下滑,這些個人和機構收入水平逐漸下降導致還款能力逐漸下降,日積月累引發不能按期還款的現象大量發生,造成銀行收不到應該收的錢而出現資金周轉困難,因此由次貸危機引發變成金融危機。所以,大量銀行和金融投資機構倒閉,連鎖反應影響到世界相關國家的經濟下滑和金融機構出現擠兌風潮,蔓延成全球金融危機。
2、金融危機事件過程:
2007年4月4日,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8月6日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服務提供商美國住宅抵押貸款投資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8年9月7日美國財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
2007年7月16日華爾街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關閉了手下的兩家對沖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來的首次虧損。2008年3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促使摩根大通銀行收購了貝爾斯登。
2008年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8年9月15日晚些時候,美國銀行發表聲明,它願意收購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公司。
2008年9月16日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850億美元短期緊急貸款。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出面接管了AIG。
2008年9月21日,在華爾街的投資銀行接二連三地倒下後,美聯儲宣布:把現在只剩下最後兩家投資銀行,即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兩家投資銀行,全部改為商業銀行。這樣可以靠吸收存款來渡過難關了。
至此,歷史在2008年9月21日這一天為曾經風光無限的華爾街上的投資銀行畫上了一個驚人的句號,「華爾街投資銀行」作為一個歷史名詞消失了。
2008年10月3日布希政府簽署了總額高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
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使美國包括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等實體經濟受到很大的沖擊,實體產業危在旦夕。
美國金融海嘯也涉及全球,影響到了全世界。
2009年1月20日美國新總統奧巴馬宣誓就職。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2-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