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頭條
㈠ 他拋售所有比特幣,現在比特幣瘋漲幾倍!
作為曾經比特幣錢包的核心開發者邁克.赫恩,在16年1月發文稱「我已經賣出了所有比特幣」,為此媒體還迫不及待地登出《比特幣已死》的頭條新聞。
當時他在博客中寫到:
「盡管已知比特幣即將失敗無法避免,我仍為之心傷。比特幣行業基礎已破,無論價格在短期內有何變化,它在長期變化中總會顯示出頹勢。我不會再繼續任何比特幣開發業務,也出售了所有的比特幣。」
然而幣圈老玩家會記得,他曾在14年就提出比特幣的脆弱性,並且對當時比特幣已經擔任的重荷表示了驚訝,而現在比特幣的交易量對當時來說已經完成了成倍的增長,雖然面臨一些問題,但作為區塊鏈技術最完美的應用之一,它依然在穩定的運行著。
價格飛增
在赫恩表示他不再關注比特幣並且將持有的比特幣已經全部拋售之後,比特幣的價格卻在這一年迎來了指數級增長——從當時的RMB2700元左右漲到目前最高9000元,一年時間漲了3倍有餘!甚至央行約談交易所和交易所限制提幣都沒能阻擋投資人的熱情。
不要問我現在適不適合入手比特幣,我預測不來,送一句大眾語言就是「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我只知道區塊鏈技術正在崛起,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只是不知道赫恩現在感想如何…
㈡ 為什麼說比特幣挖礦耗電量巨大
說到比特幣,我們相信每個人都熟悉它。盡管這種貨幣是一種虛擬貨幣,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購買力確實非常強。也許許多朋友知道比特幣是從互聯網上挖掘出來的,現在正在努力挖掘。比特幣消耗大量電能。
2018年5月25日,全球比特幣開采成本為1.88億千瓦時,相當於每年688.1億千瓦時的耗電量,是2017年5月耗電量的115倍(115.7億千瓦時)。比特幣礦產資源的全球消耗量相當於捷克國家的能源消耗量,佔全球電力消耗量的0.31%。平均而言,每筆比特幣交易消耗968千瓦時,相當於美國32天家庭一天的耗電量。
㈢ 比特幣錢包哪個最安全
1.Ledger錢包
Ledger錢包易用性一般,安全性較高,屬於硬體錢包。
比特幣硬體錢包製造商Ledger是數字貨幣安全領域技術領先的公司之一,能為消費者和企業提供值得信賴的硬體。2015年,Ledger在種子輪融資中籌集到了130萬歐元(約150萬美元)。2016年,Leger採用TEE(可信執行環境)和HSM(硬體安全模塊)解決方案在B2B市場創建了自己的操作環境。
2.Trezor
易用性一般,安全性較高,屬於硬體錢包。
Trezor 是一個硬體錢包,它具有高安全性,同時又不會以犧牲方便性為代價。Trezor可以通過USB連接電腦並簽署比特幣交易,不需要允許計算機訪問私人信息。與冷儲存(cold storage)不同,TREZOR在連接到一個在線設備時是可以實現交易的。這意味著即便是在使用不安全的電腦的時候,使用比特幣都是十分安全的。
3.kc易用性一般,安全性一般,屬於手機錢包。
Kcash數字貨幣錢包(以下簡稱 Kcash)是一款打通數字貨幣和實體世界的錢包應用,旨在解決用戶管理多種數字貨幣的不便、兌換交易過程繁雜、價值傳輸不暢、區塊鏈性能不足以及應用場景不足的問題,Kcash擁有獨有的跨鏈和跨合約技術,並結合自有的高性能公鏈為數字貨幣領域提供強大的基礎設施,促進數字貨幣的應用與發展。
4.幣信
幣信易用性較易,安全性一般,屬於手機、電腦錢包。
幣信於2014年創辦,前身為HaoBTC錢包,於2017年2月品牌全面升級為幣信,現隸屬於香港幣信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幣信團隊成員畢業於中科院、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等高等院校,曾就職於網路、微軟、今日頭條等科技公司。現在團隊匯聚國內最早比特幣投資者、比特幣早期佈道者、比特幣底層代碼貢獻者等等,是一支比特幣信徒團隊。幣信App作為國內首個比特幣移動社交平台,以人為中心,以社交化的方式實現信息溝通和價值傳遞,輕松玩轉比特幣,自由而有序。真實豐富的社區,至簡極致的工具,使幣信成為更多人全新的生活方式,目前幣信已聚集了國內數萬比特幣活躍投資者。
㈣ 比特幣一度突破4萬美元大關,誰才是真正的幕後推手
比特幣最近可是金融界的頭條新聞了,在元旦期間一度突破35000美元大關,隨後又跌回來20000美元大關,這是因為什麼呢?我相信很多人都摸不到頭腦,對於天天關注金融市場的我來具體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僅供大家參考和討論。
所以對於比特幣而言,我個人傾向於是財團們製作的一種新的金融產品,對於這個產品未來會怎麼樣,誰也不清楚,但是現在來看,如果沒有美國財團作為幕後推手的話,是不可能在48小時增長10000美元1枚的速度,以上就是我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討論。
㈤ 什麼是比特幣投資信託(gbtc),sec介入之後發生了什麼
在股票市場上有一種投資比特幣的方式:比特幣信託(GBTC)。這是讓投資者能夠在持有大量比特幣的信託基金中交易股票的幾種金融工具之一,每隻股票的定價都接近比特幣的價格。
截至 2020 年 10 月,灰度比特幣信託代表著私人投資的 65 億美元比特幣資產。灰度是一家美國加密投資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購買者之一,於 2013 年 9 月推出該信託基金。它的交易代碼為「GBTC」。
根據 Bitcointreasuries.org 的數據,灰度比特幣信託持有 456,537 枚比特幣,在上市公司持有的 786,059 枚比特幣中佔比 58%。
灰度比特幣信託基金因其快速發展多次登上新聞頭條。2020 年 6 月 9 日,該信託基金持有 384,953 比特幣,在四個半月內增持了大約 70 枚。
【拓展資料】
灰度比特幣信託基金一直占據新聞頭條。下面是它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對加密資產領域的意義。
灰度比特幣信託是一種金融工具,使投資者可以交易持有大量比特幣的信託中的股票。
基金中的股票追蹤比特幣的價格,但只是大致而已。
Grayscale還提供了其他幾種交易所交易產品,跟蹤以太坊,比特幣現金和萊特幣等。
有一種方法可以直接在股票市場上投資比特幣:灰度比特幣信託基金(GBTC)。它是幾種這樣的金融工具之一,使投資者能夠在持有大量比特幣的信託基金中交易股票,每股股票的定價接近比特幣的價格。
截至2020年10月,灰度比特幣信託代表著65億美元的私人投資比特幣資產。美國密碼投資公司Greyscale是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買家之一,該公司於2013年9月推出了該信託基金。它的交易代碼是「GBTC」。
根據Bitcointreasuries.org的數據,灰度比特幣信託基金持有456,537枚比特幣,占上市公司持有的786,059枚比特幣的58%。
㈥ 是什麼因素影響著比特幣的價格變化
作為數字資產的鼻祖,我感覺很難從實物的發展變化中總結出規律來預測比特幣價格,注意一定要在歐易客戶端這樣的大平台進行購買,安全系數會更高些。
㈦ 幣價下跌是為何
自加密貨幣市場2017年12月的牛市之後,比特幣期貨似乎給許多加密貨幣愛好者留下了一個奇怪的印象。那些追隨加密貨幣世界動態的人們通常是這樣看待比特幣期貨的:它們誕生於2017年底;是由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這兩家受到監管的知名傳統交易所提供的;它們有助於管理投資風險,例如可以吸引機構資金入場、減輕幣價波動、為相關資產提供信貸等。

期貨對比現貨,期貨價格在約定的未來時間,買入賣出價格與之前期貨合約約定的一致
步入熊市
盡管比特幣期貨被大肆炒作,但人們很快就發現,比特幣期貨的交易量並不像一些愛好者預期的那麼多,這引起了第一波刻薄批評。事實是在最初的飆升之後,今年1月比特幣價格急劇走低,這也無助於其衍生品市場的增長。
社交和多資產經紀公司eToro的高級市場分析師Mati Greenspan認為這種變化並不令人驚訝:
「比特幣期貨確實為新投資者打開了市場,否則他們將無法參與其中。然而,迄今為止其交易量相當溫和,這並不令人意外。今年比特幣的價格一直在穩步下降,且只要其價格走嚮往下,就沒有什麼刺激可以吸引人入場。」
盡管將交易量低迷歸因於相關資產市值的下降可能並不正確,但一些觀察人士指出,這兩者實際上是像雞蛋和雞一樣的周期關系,相互影響。早在今年1月份,當大量解釋比特幣價格崩潰的說法開始出現在媒體領域時,其中一個不太明顯但又很合理的說法是:比特幣期貨交易已為看空加密貨幣的投資者打開了加密貨幣市場。
散戶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在期貨交易方面採取的不同策略可以作為這一說法的間接證據。正如《華爾街日報》今年1月份的一項研究所揭示的那樣,「新手」更傾向於押注比特幣價格的上漲,而機構參與者則傾向於做空比特幣。
然而在當時,這樣的擔憂似乎從主流媒體的雷達中消失了。直到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發布信函暗示比特幣期貨的出現與其幣價的下跌「並非巧合」之後,這類擔憂才重新出現。美聯儲的分析人士解釋說,比特幣期貨的出現首次讓「悲觀主義者」有了一個工具,來對抗之前推動幣價一路上漲的「樂觀主義者」。類似的另一個證據是Fundstrat的Thomas Lee將比特幣價格的下跌歸因於Cboe期貨6月中旬的到期交割。
然而,這個問題似乎遠未得到解決:那些指責比特幣期貨使幣價下跌的人也遭到了另一方同樣強烈的反駁。
「我最近做了一些計算,但似乎沒有得出什麼結論,」 Mati Greenspan說,他認為期貨市場的規模根本不足以將整個加密貨幣生態系統推向漫長熊市。
投資平台SharesPost的董事總經理兼研究主管Rohit Kulkarni承認那些「悲觀投機者」有一定影響,但他把其主要原因歸於2018年上半年的監管動盪:
「後來的[2017年12月後]比特幣價格下跌並非由於這些期貨的推出,而是由於圍繞加密貨幣市場的監管不確定性。此外,我們認為悲觀投資者的非理性投機行為也造成了過去六個月的價格變動。因此,我們認為,現在的加密貨幣熊市明顯是在將短期投機者清除出生態系統,這有利於加密貨幣生態系統的長期發展。」
進一步發展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也不是唯二兩家推出加密貨幣期貨的實體,而比特幣也不是這些合約對應的唯一資產。自今年3月以來,英國金融機構在這一領域的爆炸性新聞不斷出現。今年3月,英國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floor宣布推出首款實體結算的比特幣期貨產品,登上了頭條新聞。
同樣在今年3月,有消息稱,創業公司Crypto Facilities從2016年10月起就開始提供與Ripple的XRP token相關的期貨合約,但出於某種原因,並沒有進行過太多的宣傳。今年5月11日,Crypto Facilities在加密貨幣領域又爆出了另一個重磅炸彈,披露了其最新的ETH/USD期貨產品。最重要的是,6月份這家公司又推出了首個受監管的萊特幣期貨。
由於監管方面的障礙,這樣的行動是不可能跨越大西洋流行的。美國的一些老牌企業似乎也有資格加入這一加密貨幣衍生品競賽,但它們仍未做出決定。
然而,這並不是說美國企業停止加速推出加密貨幣衍生品交易。今年5月初,《紐約時報》報道稱,高盛和紐約證券交易所都在加速推出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及相關產品的計劃。幾周後,總部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Susquehanna International Group將比特幣期貨列入了其金融產品中。
今年6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財務總監William Hinman對監管機構所認為的以太坊表示,「目前以太坊的供應和銷售不屬於證券交易。」這一監管的突破性進展可能會對美國的加密貨幣期貨產生重大影響。這一聲明給該行業注入了活力,理解加密貨幣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總裁Chris Concannon談到,這為以太坊期貨清除了一個關鍵障礙。如果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開辟了推出這一個產品的道路,考慮到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與Crypto Facilities的合作夥伴關系,那麼不難想像芝商所會迅速趕上,因為Crypto Facilities其領先的以太坊衍生基礎設施已經准備完成。
顯然,盡管面臨各種挑戰,基於加密貨幣的期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促進了機構資本進入加密貨幣金融生態系統。大多數專家對這一趨勢的進一步發展持積極態度,設想加密資產成為金融體系的一個合法組成部分。
「隨著我們接近期貨交易的周年紀念日,我們預計更多的機構投資者將在加密貨幣專用基金上有大動作。最近的一個例子是最近A16Z的通告,這是由Andreessen Horowitz發起的3億美元加密貨幣基金,致力於投資加密貨幣及其他區塊鏈相關項目,」Kulkarni指出。
區塊鏈解決方案提供商GECKO Governance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Shane Brett似乎也有同感:
「加密貨幣期貨的出現是主流採用率增加的明確標志,它有助於加速市場的成熟和合法化。」
對散戶投資「新手」來說,到目前為止,加密貨幣期貨推出帶來的直接好處可能要小得多。
「對於主流華爾街投資者來說,做華爾街期貨真的沒什麼好處。他們也可以直接購買比特幣。同樣,期貨的最小合約乘數也可能成為進場的障礙。芝商所的合約乘數為5比特幣,這比大多數散戶客戶投資者習慣交易的更多。即使是合約乘數為1比特幣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合約,大多數人也難以習慣。」eToro的Mati Greenspan總結道。
發文時比特幣價格¥41870.01
原文: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bear-market-s-little-helpers-a-guide-to-crypto-futures
作者:Kirill Bryanov
編譯:linkea
稿源(譯):巴比特資訊(http://www.8btc.com/guide-to-futures)版權聲明:
作者保留權利。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巴比特立場。
㈧ 比特幣行情 有哪些改進的方法
首先,影響比特幣價格的因素有很多的,光靠比特幣行情肯定是不夠的,下面列舉了幾個影響因素。
動物精神
「動物精神」一詞是由經濟學家發明的,簡單理解就是投資者在做某項決定之前會參考其它市場參加者以及他們代表的機構的市場行為,並由此經歷許多復雜的心理活動。科學性較高的分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往往被忽視,而缺乏理性的跟風從眾現象往往盛極一時。
在對比特幣價格進行大量分析後,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態度積極的媒體報道往往是推動幣價飆升的重要因素。當一家媒體對幣價做出利好消息的預測時,其它媒體往往也會發表類似的報道,這樣便在媒體圈形成一個循環。就在媒體人看好比特幣的熱情達到頂峰後,等待投資者的便是接連不斷的利空事實和血本無歸的慘痛教訓。也只有在這個時候,人們被天花亂墜的報道沖昏的頭腦才會稍稍清醒,不過慘痛的事實往往已成定局而無可挽回。
這種現象在比特幣誕生之初比較普遍。當時許多主流媒體紛紛對這種加密貨幣大肆報道,圍繞比特幣產生的新聞經常登上各大媒體的圖版頭條,比特幣的價格也往往隨之大起大落。這和一些知名企業上市時發生的事情比較類似。隨著投資者的不斷湧入,上市公司的市值會一路水漲船高。之前有報道稱社交網站推特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當日,每支股票由發行價26美元漲到了開盤時的45.1美元,漲幅居然接近73%。
政治風險
圍繞國家貨幣而產生的政治風險之所以會對比特幣的價格產生重大影響是因為很多人會選擇使用比特幣與某一貨幣進行對沖以應對貨幣的價格變化。此外,當投資者需要大批量地轉移自己位於某一國的財富時,比特幣由於自身價格昂貴、便於傳輸而成為他們最理想的轉賬工具,此時一國的政治狀況就會對他們的財富轉移行為帶來重大影響。
2015年希臘爆發經濟危機後,許多當地的民眾為保護自身財產防止財富縮水選擇將自身的資產換成比特幣,造成比特幣交易量的激增。不過這並未對比特幣的價格帶來顯著影響,那一年的比特幣價格基本維持在300至400美元之間。
然而,英國脫歐一事就另當別論了。2016年6月23日,比特幣價格回落至550美元。次日,隨著英國成功「脫歐」,比特幣價格一路暴漲,瞬間高達約650美元。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國本國法幣英鎊自2016年5月20日便開啟一路下跌模式,到7月25日,英鎊較脫歐前的價格相比縮水近10%。此外,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的兩個月內,比特幣價格經歷了兩次比較顯著的增長,很多人都將此歸因於美國經濟的不確定性。
監管機構的舉動
隨著比特幣在全球大熱,各國的監管機構也為此傷透了腦筋,紛紛研究如何應對這一新物種。他們必須搞清楚對圍繞比特幣產生的幾個問題,比如一國的稅務體制如何對待這一新型貨幣,是否應該對加密貨幣實施監管以及如何監管等。
兩個事件凸顯了監管措施會對幣價產生重大影響。就在日本宣布比特幣將被視作法幣的消息發布後,比特幣的價格在一天之內就增長了2%。接下來的兩個月內,比特幣的全球價格一路飆升,增幅達160%。中國宣布關閉國內的幾家大型加密貨幣交易所以及禁止在國內進行ICO時,比特幣的價格在一天之內就大跌29%。
比特幣社區自治
盡管比特幣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新型貨幣,但是有關比特幣的工作機制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等問題仍然需要比特幣社區的維護人員定期討論,這也會對比特幣的價格產生一定的影響。驗證比特幣交易的軟體由開發者製造,具體的運營事務則有分布在全球不同節點的礦工負責。要想對這種用於挖礦以及驗證交易的軟體做出任何改動,開發人員需要獲得全球50%的礦工的支持。一旦他們做到了這一點,他們就能創造一個「分叉」。
2017年8月1日,比特幣經歷了一場「硬分叉」,一種新型的加密貨幣——比特幣現金被創造出來並分配給所有那些擁有比特幣的用戶。比特幣現金軟體每分鍾能夠處理30筆交易,比最初的比特幣版本要高出3倍之多。由於投資比特幣的人士大都不是專業的程序員,所以很多人都不明白「分叉」意味著什麼。因此在比特幣分叉之前,其價格並不確定。然而,就在分叉完成後,比特幣的價格迅速飛升。繼比特幣現金在8月份出現之後,比特幣又迅速迎來另一次分叉——比特幣黃金。不過這次分叉並不像上一次那樣順利,由於未能得到全網50%的礦工的支持,此次分叉以失敗告終。隨後,比特幣的價格迅速下跌,一周跌幅近20%。比特幣現金則大幅上漲,由原來的818美元增長至1850美元。
綜上所述
隨著時間的推移,比特幣很有可能因為其他原因獲得更多投資者的認可。比如,由於比特幣的供應總數是恆定的(2100萬枚),這使得它與一國法幣相比具有很好的抗通脹能力,長期來看此種加密貨幣的購買力會越來越高。此外,比特幣的供應並未受到管制,同時還擁有很多法幣沒有的優勢,比如比特幣是一種全球性的加密貨幣,貨幣發行不受中心化的央行控制,跨境轉賬十分便捷並且不會產生大量的交易和行政費用,銀行、貨幣市場及金融交易員無法利用自身在傳統金融領域中的中心化地位而抽取利潤等。所有這些都使得比特幣成為一種適合長期投資和持有的加密貨幣。
盡管我們可以推導出媒體宣傳、政治風險及不確定性、監管層的舉動以及比特幣社區自治是影響比特幣短期價格變化的主要因素,但該技術本身仍然充滿了變數,目前尚處於試驗及發展階段。至今仍沒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數學機制可以對這中加密貨幣的未來走向進行預測,投資者不得不保持警惕並自負盈虧。
我們的建議是:量力而行,謹慎投資。
㈨ 如何看待比特幣突破 4 萬美金大關
Bitstamp平台數據顯示,比特幣漲至40000美元關口上方,2021年以來累漲超1.1萬美元。其他虛擬貨幣也受到追捧,以太幣(Ethereum)上漲7%,報1263美元。美股區塊鏈股中,迅雷大漲65%,今年以來漲93%;Mercurity Fintech、中網載線漲超40%;億邦國際、第九城市漲超30%。
值得一提的是,比特幣突破3.8萬美元時,已經帶動數字貨幣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
追蹤機構CoinGecko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加密貨幣市場的總市值提高了五倍,達到了這一里程碑。策略師列舉出的驅動因素包括投機性散戶交易者、追隨趨勢的量化基金、富人乃至機構投資者的旺盛需求。
目前,比特幣約佔加密貨幣市場總市值的三分之二,其次是以太幣佔了約14%。以太幣年初迄今的漲幅也高達62%。
在全球充斥著財政和貨幣刺激的背景下,數字貨幣可謂節節攀升,盡管一些評論人士擔心泡沫必不可免會破滅,另一些人則質疑加密貨幣市場的基本透明度。比特幣的支持者認為,它為美元疲軟和通脹加劇風險提供了避險手段,有點像黃金,但批評者認為這兩種資產不具可比性。
根據研究機構Flipside Crypto的數據,活躍比特幣賬戶的數量已接近2017年末的歷史高位,這或許是一些持有人打算賣出的一個信號。不到2%的賬戶擁有95%的比特幣供應,因此少數幾筆大交易就能夠影響價格。上一次比特幣盛極而衰始於2017年底。
摩根大通對比特幣長線有望升至146000美元的預測,可能給漲勢添了一把火。其他人則表示,美國法規更新後允許銀行使用一些波動性較小的加密貨幣進行支付,提振了市場人氣。
受比特幣大漲帶動,美股區塊鏈股集體暴漲,迅雷大漲65%,今年以來漲93%;Mercurity Fintech、中網載線漲超40%;億邦國際、第九城市漲超30%。
Bitcoin在2017年時曾曾出現一次泡沫危機,當年一度漲近20000美元,但其後在2018年底曾經暴跌至3800美元位置。據外媒報道,是次Bitcoin大漲與2017年泡沫不同,據了解, 摩通表示,自2020年10月中開始,大量機構投資者使用Grayscale Investment的比特幣信託基金等投資工具來購買比特幣,近月已錄得超過30億美元流進灰度投資,而黃金ETF則凈取代70億美元。
首贊
+1
平
㈩ 比特幣市場近期低迷,投資者應該如何面對
比特幣市場近期低迷,投資者應該如何面對?
最近一段時間里,小編發現到這樣一個現象,在2017年大火的數字貨幣現在已經開始「退燒」,而數字貨幣的底層技術架構——區塊鏈技術卻勢頭正猛。從現在行業網站上兩個詞語的曝光率,就能夠很一目瞭然地看清這樣的局勢。
從小編個人撰寫文章的頻率而言,區塊鏈技術也日益成為了本人文章中的「熱詞」,而似乎數字貨幣的近況,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和讀者朋友們一起分享了。難道說數字貨幣終將在區塊鏈技術的「高壓」之下,熱度會遭遇到「滑鐵盧」嗎?
比特幣搜索量一落千丈
然而事實大體上也確實如此。特別是由於近期很長一段時間里,來自各國政府相繼在政策上執行嚴打舉措以來,各大主流數字貨幣的價格形勢就一蹶不振,再也難現當時沖擊20,000美元峰點的」盛況「。不僅是價格方面有著直觀顯示,比特幣在近幾個月以來,搜索量也面臨著」一落千丈「的窘境,下滑幅度已達80%。

圖片來源於網路
當然,這並不是小編信口雌黃。曾經在2017年底,比特幣價格飆漲到19,000美元。據當時的數據統計,Google上比特幣作為關鍵字的搜索量一度躍升100%;然而,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不斷下跌,Google上比特幣的搜索量也在相應不斷減少。單從搜索量這一側面就可以印證,比特幣的人氣確實已經不足2017年底的那段「輝煌」。
援引來自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的數據統計:據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間,比特幣的搜索比例自去年12月歷史價格最高點後,短短一個月時間,搜索比例便下降至47%。近日關鍵字的搜索量更是降到16%,下滑幅度高達80%。另外,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肯羅格夫(Ken Rogoff),在日前也曾預言過比特幣價格會大跌,並如是說道:「從現在開始的10年內,比特幣價值將會少很多。」
比特幣價格跌穿9,000美元關口
誠然,比特幣搜索量正在滑坡。然而究其深層次原因,還是要歸根於來自比特幣市場價格的滑坡。在小編截稿前,比特幣價格已經跌穿了9,000美元的重要關口。放眼整個數字貨幣市場,其餘各數字貨幣的價格也普遍下跌。
來自行業網站Bitfinex數據顯示,比特幣價格於近期一段時間里,都一直徘徊在9,000美元節點。在3月9日,比特幣曾一度沖破10,000美元的重要節點。但是沒有持續多久,比特幣價格就又開始出現持續下跌趨勢。截至目前,比特幣數次試著沖擊10,000美元的重要關口,都未能成功。如今,甚至一度跌穿至當前的9,000美元。
關注數字貨幣市場的投資者都了解,一旦比特幣這個」領頭羊「價格走勢下跌,其餘數字貨幣價格肯定會相應下跌。在其餘主流的數字貨幣之中,以太幣跌幅達6.01%,截稿前報價684.23美元;瑞波幣跌幅達5.51%,截稿前報價0.79美元;比特幣現金跌幅達9.34%,截稿前報價1029.47美元;萊特幣跌幅達7.29%,截稿前報價176.60美元。
另外,據Bitfinex數據平台顯示,比特幣凈流出金額已達3.45億元,而比特幣凈流入金額卻只有2.05億元。從以上Bitfinex平台的凈資金出入情況,我們也能看到比特幣市場目前確實處於低迷狀態。連日價格的下跌,直接導致數字資產市場的情緒不穩,因此很多不」堅定「的投資者都認為還是資金撤離較為保險。但是,我們同樣應該也不能忽視,凈流入資金也不在少數。這說明比特幣市場的抄底資金仍然存在。那也就意味著整體市場還是會有」東山再起「的可能。只是基於目前目前而言,整體價格呈震盪不穩的局勢。
比特幣期貨順應下跌
比特幣價格的持續下跌自然也引起了基於比特幣的期貨市場也開始出現連跌狀況。數據顯示,在近5天以來,比特幣期貨就已經跌近9,000美元關口。本周跌幅總體已超過17%。
CME期貨交易所的比特幣期貨約收跌385美元,目前報價9,015美元,本周收盤價累計下跌約20.33%;CBOE期貨交易所的比特幣期貨約收跌305美元,目前報價9,135美元,本周收盤價累跌約17.07%。
當前比特幣市場對大眾可能利好
面對比特幣無論從熱度,還是價格都跌下」神壇「,作為投資者的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心態來面對當前的低迷局勢呢?在小編看來,數字貨幣價格下跌也有可能是放眼整個數字資產領域發展的利好。
不論怎麼說,比特幣在經歷過2017年年底的黃金時期,其於全球范圍內都傳播了新一輪的數字貨幣風潮。換句話說,不管是入場的投資者,還是在場外的觀望者,如今都聽說過並了解到比特幣這個名號,也開始試著關注比特幣的發展動向。簡單而言,即表明比特幣已經建立了深刻的群眾基礎。
回想在2017年比特幣價格飆升的時期,有多少投資者」爭破頭「都想擠進這個關於財富神話的圈子,無奈高昂的投資價格把很多數字貨幣愛好者都拒之於高牆外。而如今比特幣價格趨於平穩,走下神壇,這就給了很多之前計劃參與到數字資產的投資者們一個可能。當前的比特幣價格對那些本一直在遠觀卻糾結於價格的觀望者而言,正不失為入場的好機會。
試想,倘若比特幣價格一直居高不下,那其註定只是小圈子人群的」玩具「。對於普羅大眾來說,其大概是只可遠觀不可近觸的。然而,伴隨著比特幣價格的回跌,這告訴我們這樣一個訊息:可以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有資本入場,回歸到」全民玩幣「的初衷。盡量讓更多的人參與並接受比特幣,而不再只專屬於那小圈子的一部分人。
放眼大局,縱觀未來
另外,小編一直強調過,玩轉數字貨幣並不是只看該數字貨幣的價格漲跌,那樣其實就無異於變相的」賭博。所以,當我們在談論數字貨幣之時,我們更應該側重於關注它的潛力,它的發展,它的未來。
盡管,小編不否認比特幣是高回報和高風險的結合體。幣圈不就常常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嗎?」跌了下海幹活,漲了會所嫩模。「雖然,這句話乍一聽有點低俗,但確實也形象地表達了數字貨幣的兩個極端:要麼暴漲,要麼狂跌。而近期以來,趨於平穩的價格區間,小編認為,這反而是數字貨幣的最為健康的發展模式。
在業界里,曾有人說比特幣是泡沫經濟,沒有任何經濟體做後盾,其價格幾乎可以斷定是終會崩盤的。也曾有人會說比特幣根本就沒有價值,挖礦嚴重浪費社會能源,卻沒有實體載物來衡量數字貨幣的價值尺度。還曾有人認為,全球范圍內大規模的政府監管政策的嚴打,註定數字貨幣是難以在夾縫中得以生存的。
可能小編作為一個普通的數字貨幣愛好者,雖然無法左右業界大佬的看法,也沒有業界大佬長遠的目光,但就個人縱觀數字貨幣近幾年的發展歷史來說,其一定是具有某些價值的。個人始終認為,作為投資者,價格或許是我們最為關注的一點,但不應該成為我們關注的全部。
也許,數字貨幣的未來還尚未可知,但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卻一定會是一個顛覆性的技術體系。但這一切都是基於比特幣第一個來付諸實踐的。因此,面對當前甚為低迷的比特幣市場,小編還是建議各位投資者放平心態,以辯證的態度去縱觀整個行業的發展,而不僅僅是只糾結於今天漲了多少,跌了多少。
【本文屬原創,如需轉載請備注出處與今日頭條欄目作者:幣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