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比特幣問答 » facebook發布比特幣

facebook發布比特幣

發布時間: 2023-01-23 23:21:10

1. 比特幣「造富運動」:我500元入場、2小時成百萬富翁

比特幣,這個產生不過12年的幣種,正變得讓人越來越瘋狂。

它是第一個加密的數字貨幣,2008年,極客中本聰提出了這一概念,2009年1月3日正式發行。

它具備貨幣的基本屬性:能交易,能儲蓄,同時能作為一種價值尺度而存在。

但與各國法定貨幣不同的地方在於,它不是依靠特定的貨幣機構發行,而是基於演算法產生。

交易也不是經由一個中心化機構總控,而是運用密碼學的方式加密交易信息,將信息嵌入到一個又一個的區塊鏈中。

它和現行法幣的形態、使用和交易方式都不同,且數量有限,具有稀缺性,這使得很多人在購入比特幣時,不僅考慮它的貨幣屬性,同時考慮它的投資屬性。

在2021年的第一個月,比特幣迎來了一波快速上漲,1月9日,比特幣上漲到近4.1萬美元,市值超過了,市值超過了7654億美元的Facebook。這和它最開始被當作貨幣來使用相比,價格已經累計上漲1200多萬倍。

但比特幣也並不會一直持續地上漲上去,在本次稿件成稿發布的前夕,比特幣暴跌,24小時爆倉接近100億,18萬人成為爆倉受害者。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的是一群購入比特幣的人,他們之中:

有人購入比特幣是覺得物以稀為貴,看著別人買就跟風,沒想到因為比特幣多掙了5年的工資;

有人因為看美劇而對 科技 革新感興趣,願意為比特幣更底層的區塊鏈技術進行價值投資,她以一種早期股權投資人的眼光看比特幣,認為它未來可期;

有人用估值模型估值比特幣,認為它是一種完美投資,手裡除了一輛車和生活費外,99%的資產都投入了比特幣;

有人被老闆拉上車,用10萬人民幣買幣,開了10倍杠桿,2個月時間,10萬變成了200萬……

以下是關於他們的真實故事:


文 | 小北

編輯 | 卓然


2個月,10萬變成200萬

買幣讓我買車買房改善生活

Key 某數字貨幣交易所從業者


2018年,我入職了國內某數字貨幣交易所。當時為了熟悉整個交易所的流程,我開始炒幣,不過並沒指望靠幣賺多少錢。

早期我玩的最多的是空氣幣(一種沒有實體項目支撐的虛擬幣)。

很多熱門的空氣幣,在上所時,價格都會被一些人炒到很高,可能是烏龍指(股票交易員、操盤手、股民等在交易時,不小心敲錯價格、數量、買賣方向等信息),也可能是市場上的買方熱情太過高漲。

當時我基本上隨便拿 1~2千美元 ,都能賺到 3~4千美元 ,甚至更多。

賺得最多時,我曾在一次私募大戶烏龍指中用 7塊錢的成本 ,撿到了 30多萬人民幣 的籌碼。不過,項目方跑路了,最後只賺了一兩萬。

2019年4月,我開始重倉玩比特幣。當時我們交易所老闆知道後,還特意跑到我工位,激動地說, 「你一定要試試合約交易。」

出於對老闆的信任,我在比特幣價格4000美元時, 出了10萬元人民幣、開10倍杠桿做多 ,到了季度末,也就是2019年6月底, 10萬變成了200萬

這一次合約讓我積累了本金,後來我又陸續通過合約、現金買入,積累了一定量的比特幣。

但投資比特幣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

2019年3月份,我經歷了一次比特幣的合約爆倉。當時比特幣的價格從1萬美元左右直接跌到3000多美元,爆倉點是在4000多美元,我止損了40萬,占整個倉位的10%。

那段時間,我連續幾天精神狀態都很不好,整個人處於差點被爆全倉的危險中,現在想想都很後怕。

當時比特幣價格跌到谷底,但我出於穩妥的考慮,沒敢抄底,當然也沒賣。

我之前也做過一些波段,在2020年10月時,比特幣的價格基本橫盤,在1~1.1萬美元之間來回調整,本來想做點波段賺點小錢,但沒想到踏空了,後來又買了回來, 損失了幾萬

這都是之前的投資嘗試。現在資金量比較大了,不想承擔太高的風險,所以現貨拿著不動,小資金合約開倉賺生活費,享受比特幣帶來的紅利的狀態。

在這個過程中, 我經歷過很多人的爆倉,也見證過很多人的暴富。

比如某交易所大佬,宣布關閉交易所,用戶可以提走資金。因為他實現了真正的財務自由,不想再為公司操勞。

還有人500人民幣,一兩個小時變成了不到100萬,然後瞬間被爆倉。

比如某大佬,被定向扎針,爆倉8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1億元)。

比如交易所被連鍋端,連實習生都配合調查去喝茶。

在我看來,合約交易其實和賭博沒有太大的區別,沒錢的時候還可以想想搏一搏單車變摩托,有錢了,就不想冒那麼大的風險了。

我還是長期看好比特幣的價格、價值,准備跌破的時候加倉,加倉現貨就不怕。其實現在看來,大跌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我覺得不太會再看到跌破2萬美元以下了。

大家的共識增強了,再加上現在做空的資金遠低於做多。在不出現大的黑天鵝事件下,很難跌破。

我現在不太在意每天的漲跌幅,漲了,開心開心;跌了,做點別的事忘記它,過一會兒再看,應該又回來了。

賺了一些錢以後,心態確實會變化,找工作不會再因為薪資的問題考慮去不去了,因為現在不靠工資改善生活,工資只用於日常的吃喝。

買東西也不大會看價格了,車厘子草莓之類的東西,十斤十斤的買也沒有肉痛的感受。現在手邊有一輛車,是通過合約賺錢買的,房子雖然不是靠比特幣買的,但也有了。

在經歷了之前比特幣的快漲快跌後,我現在的投資策略越來越謹慎,因為有了家庭,有了小孩,所以整體會訴求穩妥。

但是我不會再賣掉了。


自己挖礦,自己買幣,對比特幣進行價值投資

我不會賣,直到我感受到成就感

卡卡 一級市場基金從業者


2017年,我在一級市場做融資顧問,身邊有同事做區塊鏈項目,那是我第一次聽說比特幣。

2018年,經濟環境下行,我發現市場里的錢在變少、此外很多創業項目開始拿錢困難,我開始反思行業的問題,學習金融和貨幣知識、了解經濟周期,這才意識到,區塊鏈是個顛覆性的技術。

於是我在2018年下半年試水,買了100塊錢的比特幣,外每個月進行一次定投,縫低買入。同時,我也開始挖礦。

2017年左右,比特幣價格升高,很多人投資做了礦場主。但隨後比特幣價格下跌,礦場主難以回本,就做了一個決定:出租算力

當時出了一個180天的算力包,告訴你可以挖到幾個, 我當時買到的算力包,每天可以挖到3、4塊人民幣的比特幣, 挖出之後它會配置到我的錢包里。

但現在比特幣大漲,這種算力包就被搶完了。

疫情期間,比特幣有段時間跌得特別厲害,當時沒有礦廠能回本,但買算力、買比特幣卻特別劃算。 可惜我當時膽子小,只購入了5000元的比特幣,現在覺得真是虧大了。

投資里有一句話: 「你永遠賺不到你認知以外的錢」, 這在比特幣上也是共通的。

當你沒有認知到比特幣到底是什麼、或沒有認知到比特幣的價值時,你沒有辦法賺這部分錢。

我覺得比特幣是一個新的經濟體系,或遲或早,大家最終都會融入其中。

比特幣有兩個風險:

一是監管上的風險;

數字貨幣出現的早的國家,如德國或美國,已經有了一些相關的經驗和流程,想方設法地把數字貨幣納入監管流程,但目前中國還沒有相關政策,國家會怎麼做,會成為一個風險點。

第二個風險是 學術理論一直在討論的:量子計算機;

比特幣的整個運作流程,都是基於數學運算的,但量子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很強,這將顛覆區塊鏈技術的整個底層邏輯。但這部分的討論目前還停留在理論界,真要造出很成熟的量子計算機,得一百年以後。

所以我覺得 在20年內,產業技術革命都不能顛覆它。

短期內的波動很正常,因為現在華爾街開始入局,莊家會上下拉動這個盤,把小股東甩下去自己賺錢。

一個聰明的方法是: 買著不動,幾年後再看,肯定是漲的。

目前我通過比特幣賺得了90%的回報。

以後即使比特幣漲了,我也不會賣,我看好區塊鏈和比特幣的技術,希望看著它一步步壯大,等到我覺得有成就感後再出手。


99%的資產投入比特幣

一個完美的投資,貨幣越貶值,比特幣的價格越高

小A 某比特幣基金從業者


2018年,我和朋友吃飯聊起比特幣,當時它的價格已經從幾百美元漲到2萬美元,這引起了我的興趣。

隨著認知升級,我開始加倉比特幣,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只要有閑錢,我就買一些比特幣。

比特幣及其背後整個系統運作的邏輯非常完美。

我們業內有一個估值模型, S/F模型 ,可以簡單理解為存量與流量相比的一個模型。

圖 | S2FX跨資產估值模型

當我們把比特幣的價格與其稀缺性做對比時,我們會發現二者存在著很強的正相關關系,正相關系數非常接近1。

也就是說, 稀缺性波動一個單位,價格也會波動一個單位,且取值時間為10年。

比特幣總共只有2100萬個,它的稀缺性是確定的, 且時間越長稀缺性越高,它未來的價格會不斷螺旋上升。 從過往10年的數據來看,也確實如此。

圖 | 第三次減半後價格運行通道

疫情以後,我和同事們有個判斷,以美聯儲為代表的各國央行都會進行一輪大幅度的寬松,寬松的貨幣政策執行後會向市場投放大量的流動性。

2020年,美國的M1增長了50%以上,當時美聯儲向市場分發了全世界存量美元的21%, 即全世界的美元里有21%的美元是在2020年這一年印出來的, 這多可怕!

美元和歐元都在放水,放出來的這些流動性很大一部分進入金融系統,讓給金融資產膨脹。

比特幣抗通脹屬性非常強,甚至高於黃金。

黃金的稀缺性是基於物理層面的稀缺性,而黃金的開采會使黃金總量保持較高的增長態勢。但比特幣是基於數學層面的絕對稀缺,且隨著減半的推進,未來比特幣會更加稀缺。

現在這一階段,投資最大的風險是持有現金的風險,法幣購買力在縮水,而固定數量的比特幣能很好地對沖貨幣超發。

法幣越超發,法幣購買力越貶值,而我持有的比特幣的購買力就會相應升值。

基於這個考慮,我身邊除了一輛車,和一些基本的生活費之外, 其餘的錢全部投入了比特幣,平均買入價格大概在七、八千美元。

因為我入場晚,早期入場的人,投入成本比我低的大有人在。但未來我希望通過比特幣的投資,實現財務自由。

提出S/F模型的分析師後來又提出了一個跨資產模型,通過這一模型觀察比特幣的主要幾個階段:第一次減半、第二次減半、在過去的2020年5月12日的減半,以此對比黃金、房地產的市值和稀缺性。

分析後,我們發現他們相關性很高,未來單個比特幣的估值應該接近30萬美元。 花旗銀行也出過一份研報,認為比特幣會到達31.8萬美元。

但我們認為,長期來看,比特幣的價格遠不止30萬美元。和中本聰一起開發系統的哈爾·芬尼,在去世前曾預估比特幣對標的價值是全世界所有家庭財富的當量,大概在100萬億美元左右。

按這個預估,單個比特幣的價格在1000萬美元以上。況且因為央行的持續放水, 比特幣的價格還會增加,它的價格上限天花板就能非常高。

不過我不建議你馬上急著買,資本市場永遠都有賺錢的機會,但你的本金是有限的,建議想要入手的人還是多看看書,等認知到位了才好賺錢。

買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坑,比如在出入金環節,資金粘連到某些不幹凈的錢,你可能會被凍結銀行卡。

再比如保管風險,私鑰是比特幣資產的最高控制許可權,如果私鑰丟失,你的比特幣也就沒了。

現在國內大部分人的私鑰由交易所掌握,這就相當於別人在保管你的銀行卡密碼,非常危險。

還比如期貨的風險。很多交易所有關於比特幣合約產品的衍生品,杠桿倍數非常高,高達100倍甚至1000倍,這種危險性極高。

2020年3月12日,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動,很多機構首先補充流動性資產,加密貨幣市場成為第一個被砍的對象。

我們有一個客戶,幫別人管理了2000多萬的比特幣期貨,當天下午6點,他吃完飯去洗澡,洗澡前還好好的, 洗澡出來後2000多萬爆倉,價格一下子砸了下去,平倉都來不及。

他開了20倍的杠桿,損失非常驚人。

比特幣市場本身波動很高,在一個很大波動性的市場再加幾十倍的杠桿,盈利肯定賺的多,但跌下來後虧得特別快,也一定要注意。

短期內我不會賣出手裡的比特幣,跌破2萬美元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賣出很難再找到低價期購回。

除非遇到家裡急需用錢的緊急情況,那我可能會變現一些,但也不會全部拋掉,現在比特幣實在是一個不錯的資產。


我靠比特幣賺了5年工資

買了的都在漲,它的價格來自大家對它的共識

廷友 互聯網員工


早在七年前,我就知道比特幣了,但一開始不怎麼感興趣,只覺得是個詐騙的東西。

2017年,我太太開始從事數字貨幣相關工作。正巧當時比特幣也迎來一波牛市,我太太公司的人都跟風在買,我也跟風投了幾萬塊錢買比特幣。

我和我太太都非常怕風險,沒碰合約和杠桿,只敢拿比特幣的現貨。在那波牛市,尤其是12月底靠近頂峰的時候,比特幣一天就能漲10~20%。

我還記得,有一天我下班路上順手刷了刷幣價,漲到了10萬人民幣一個,我高興得不得了, 感覺自己的口袋裡已經躺著自己賺的1萬塊!

不過到達頂點之後,比特幣很快下跌到3000美元。因為不確定它能不能漲回去,我們沒賣、也沒繼續再買,現在算來是踩空了。

我太太的好幾位同事在那段時間看好比特幣的漲勢,又買入很多。在後來幾個月,比特幣漲到13900美元,他們也因此賺了不少。

有一位剛畢業一兩年的同學,一直做合約,就在那一年的幾個月內賺了上千萬。

有了這些人的成功案例,我開始樂意琢磨比特幣了。它為什麼會漲起來呢?

我曾覺得比特幣就是「空氣」。人們平時買股票、買基金,都是跟公司業績掛鉤的,但比特幣沒有一個可以評估的實體。

它的價格是一種共識, 我們認為它有價值,它的價格就會逐漸增加。

有些人認為比特幣不像法幣那樣被不停地發行,數量恆定,有價值;有些人覺得比特幣更底層的區塊鏈技術有價值,有些人覺得加密數字貨幣這個概念有價值……

大家有自己對比特幣的一套解釋,並因為相信這套解釋而購買比特幣。

這些解釋不斷強化,更多人知道比特幣,想買比特幣,再加上通脹,比特幣的價格越來越高,這些解釋也就更進一步地自我強化。

按現在的趨勢看來, 這些解釋不能被證偽,這是它上漲的核心。

比特幣很像之前風靡的荷蘭鬱金香,正是因為玩的人有共識,價格才會炒起來。

但區別在於:鬱金香是可以持續和大量生產的,當供應變多,鬱金香就會越來越不值錢。

比特幣新增數量卻是越來越少的。

中本聰在創造比特幣時,就考慮到了數量問題,每4年比特幣被挖出來的數量會減半。可能最開始10分鍾可以挖50個比特幣,但4年之後,10分鍾就只能挖25個比特幣,再4年,12.5個,依次減下去。

整個比特幣的數量是固定且確定的,只有2100萬個左右。這是供給端,比特幣的數量是固定的。

需求端上則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買入比特幣。現在有了交易所、電子錢包,大家購買比特幣越來越容易,購買需求就能進一步被激發。

比如美國有一些信託基金拿著散戶的錢幫買比特幣,每年能坐收5億美元的傭金。

他們不需要做任何研究,每年就能有5億美元的進賬,這錢多好賺!

所以美國大量的機構湧入進來,成立比特幣的基金,幫散戶購買。場外的機構、散戶源源不斷地進入,也讓比特幣的價格快速上漲。

比特幣價格上漲之後,大家會更看好比特幣的未來,堅定持有它的決心,這樣共識就會越來越凝聚,而且凝聚得越來越快。

2020年3月份,因為疫情的原因,比特幣的價格快速下跌。

當時我們沒有太多猶豫馬上入手,平均算下來,當時購入比特幣的均價不到4000美元,但賺的錢相當於我5年的工資收入。

未來我也依然看好比特幣,一般情況下我也不會放棄持有,除非是家庭需要大額支出,比如買房,可能會賣掉一部分。

比特幣現在的漲幅和價格已經有些風險了。如果讓我現在花20萬以上人民幣去買一個比特幣,我還是比較心虛的。

但我認為,如果家庭有餘錢的話,可以配置一個或多個比特幣,作為家庭投資。以後比特幣的價格我認為會越來越高,上車只會越來越難。

2. 大夥們口袋裡的現金,可能要被數字貨幣取代了


這小半年來,互聯網上關於央行發行數字貨幣 ( DCEP ) 的新聞可是有不少。單單是下面這一張 數字貨幣の秘密露出照 ,就已經被各大媒體們轉發得出現了電子包漿。


但有意思的是,大夥們對於央行數字貨幣還是略顯陌生。


不知道差友們有沒有聽過這個古早段子, 「 我想買台 iPhone 手機,請問哪個牌子的最好?」


其實不少人對央行數字貨幣的認識,和這個段子還挺像的。


就像一說到智能手機,大夥們會想到 iPhone 一樣,比特幣、以太坊之類玩意兒也成了大家認識數字貨幣的模板。


這玩意是啥?它和支付寶微信有啥差別?央行也要割韭菜了?不少的問號也出現在了網友們發量不多的腦門上。


如果各位差友們也有類似這些的疑問,那麼你們可算是來對地方了。


因為今天,差評君准備試著和大家聊一聊央行數字貨幣的那些事兒。


首先我們來講講,到底什麼是央行數字貨幣。


央行數字貨幣的英文簡稱為 DCEP ,是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 數字貨幣電子支付 )的縮寫,簡單來說就是數字化的人民幣。先別急著打瞌睡,名字之類的其實並不是重點,大家眼熟一下就可以了。


按照央行貨幣研究所所長的描述,DCEP 有著很明確的定位,那就是部分代替 M0,說人話的話, 那就是部分替代各位手中的紙幣和硬幣。


各位還記得上一次使用現金是啥時候嗎?說起來大家可能不信,差評君已經快不記得人民幣長啥樣了。


但紙幣和硬幣那麼可愛,為啥要部分取代他們呢?這讓嘻哈歌手們怎麼炫富啊?


其實啊,那些我們已經較少使用的紙幣和硬幣,本身就挺燒錢的。 是的你沒有聽錯,錢這玩意,很燒錢。


根據美聯儲公布的美元現金生產成本表,我們可以看到,各個面值的美元生產成本有多少。而我們的人民幣差不多類似。


除此之外,包括人民幣的運輸、存儲、流通、銷毀等等環節,可都是要燒票子的。就有研究機構推算, 傳統人民幣現金的運行成本約為每年 2767 億元。


數字人民幣推行之後啊,這一大筆的運行成本預計可以節省一大半,假幣之類的問題也會得到很大的解決。


這么一解釋,是不是能理解央行的良苦用心了?


看到這,肯定會有差友問了,這些問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不是一樣能解決嗎?而且現在第三方支付用得好好的,DCEP 和它們有啥區別呢?


別急別急,且聽差評君娓娓道來。

DCEP 和第三方支付的不同與優勢。


首先差評君想說,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DCEP 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可能並沒有翻天覆地的改變。


未來我們可能只是多了一個數字錢包,多了一種支付方式,例如支付寶和微信中多了一個使用 DCEP 支付。


和其他第三方支付比較直觀的不同的是,DCEP 支持雙離線支付。也就是說,兩部沒聯網的設備也能完成付錢收錢。 ( 具體的技術細節還未公布 ) ,除了掃一掃之外還引入了 NFC 支付 ( 碰一碰 ) ,並且轉賬和提現都不需要手續費。


但如果拋開 DCEP 的表面, 深究起來的話,DCEP 這個玩意和第三方支付的區別可大著呢!


想要理解 DCEP 的不同,大夥們可能要先了解, 各位在支付寶和微信里的錢,和手上的現金還有 DCEP 的票子,並不是一回事兒。 ( 嫌內容太長可以跳過下面這部分 )


因為按照貨幣的供應量和流動性來說,我們一般把貨幣分成幾個層次:M0、M1、M2、M3。


簡單來說, M0 一般指的就是我們各位手中的現金,M1 = M0 + 單位活期存款,而 M2 = M1 + 各種准貨幣。


所以呀, 支付寶和微信里的余額一般被認為是 M1 ,現金和 DCEP 是 M0,個人的儲蓄存款是 M2。


央行可以通過統計市場上各層次的貨幣,預估經濟形勢,然後再採取相應的貨幣政策。 簡單來說,M0 多,就說明老百姓手頭有錢,M1 多,就表示公司和老百姓手頭都有錢。


其中 M1、M2 部分數字化早就在進行了,現在就差 M0 ,也就是大夥手中的現金還沒開始數字化了。


相信已經有盲生發現了華點,我們在用支付寶或微信剁手時,明明用的是余額 M1 或者是銀行卡儲蓄 M2 ,但它好像乾的是之前 M0 的活兒。


流通性應該是最高的現鈔 M0 反而躺在口袋裡,等待著大家的臨幸。 ( 也有一部分經濟學家把支付寶、微信等支付場景中的資金也算到 M0 )


這不就亂套了嗎,這樣的統計數據還有意義嗎?


對了,這就是推行 DCEP 的第二個意義, 將 M0 數字化,讓央行可以實時採集貨幣的流動數據,並且更加精準和高效地影響貨幣政策。


而且說起來大家可能不信,為了讓數據更加准確、讓支付體系更加規范化, 之前的央行可做過不少的努力,而 DCEP 可以說是大勢所趨。


支付行業發展五階段圖:


在移動支付的兩強時代,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銀行之間的關系是這樣的, 第三方支付機構和商業銀行直連。


斷直連之前:


屬於大夥們的備付金*以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名義存在了商業銀行里,不少挪用備付金、洗錢、甚至是資金失竊的問題層出不窮。效率還行,但是安全性不高。


於是乎在 2017 年,監管部門推出了" 網聯 "平台,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和商業銀行 斷直連,資金流和數據也受到了央行的監管。


斷直連之後:


打個比方,差評君在用招行卡往支付寶里存了 925 元錢,背後就發生了這些:


差評君在招行的存款減少 ,從而間接減少招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備金*,而以支付寶名義存放在央行的備付金增加。


而且斷直連之後,支付寶、微信之類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備付金 100% 集中存管在中央銀行。換句話說,兩位馬老闆想挪用大夥存在戶頭里的錢的可能性是 0% ,大夥們的錢變得安全不少。


是不是看得頭都大了,簡簡單單存取個錢,竟然這么復雜??


是的,央行也是這樣想的, 我們再來看看 DCEP 的簡單粗暴邏輯。直接把數字貨幣兌換給商業銀行,然後再兌換給老百姓。

所以呀,你說 DCEP 這玩意妙不妙?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安全性和效率都有了保證。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和支付寶、微信的不同是,DCEP 具有無限法償性和強制性。其實就和現金一樣,因為有國家背書,沒有人能拒絕收取數字貨幣。


和比特幣、Libra的區別


看到這兒,大夥們肯定已經明白了 DCEP 和第三方支付的不同了。那麼它和同為數字貨幣的比特幣、Libra 有啥區別呢?


認真盤一盤,它們的區別還是挺大的。


首先比特幣這玩意兒其實是沒有政府背書的,它由一位名叫中本聰的神秘人士發明。如果樓下小賣部的大爺不想收比特幣,你還真的奈何不了他。


而且因為過分強調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比特幣每秒最多隻能處理 7 筆交易。。。


要知道雙十一期間網聯的交易峰值達到了近 10 萬筆交易每秒。讓比特幣來體驗一把雙十一,可能能把各位剁手的病都治好吧。


再加上比特幣市場中投機者多、幣值不穩定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這玩意的應用場景還是挺窄的。

基於這些數字貨幣的表現,DCEP 除了有政府背書之外,便採取了傳統加密和區塊鏈相結合的框架。也就是說,交易速度這方面不需要擔心,而且能夠實現一定程度上的匿名性。

當然,因為是部分匿名,要是洗錢、貪污之類違法行為,還是能馬上揪到你的。


Libra 和 DCEP 則會更加相像一點。


Libra 是 Facebook 推出的一種加密數字貨幣,它不追求對美元匯率穩定,而追求實際購買力相對穩定。是計劃在全球范圍內推行數字貨幣。


和比特幣相比,Libra 的幣值就穩定多了,它和美元、歐元、日元等等一系列的貨幣掛鉤。而且每秒交易最高可達到 1000 筆,安全性、匿名性也都有一定保障。

但它和包括 DCEP 在內的其他法幣之間的差別也很明顯, 那就是沒有國家背書,無法受到各國央行的管控。


別說我們中國了,就連生它養它的美國也是在瘋狂打壓 Libra 。


因為 Libra 等等的超主權數字貨幣的推行,會損害各國的貨幣主權,大夥們可都不傻,上世紀的東南亞金融危機,貨幣主權的削弱可就是病因之一。

Libra 這一波挑戰全球各國央行的行為,也以各國的堅決抵制暫告一段落。

各國都在行動


不止是中國的 DCEP,最近各國也都在推出自家的數字貨幣計劃。


例如美國在今年上半年就公布了數字美元項目、日本央行也在今年的 7 月份宣布嘗試數字貨幣,還有法國、新加坡、加拿大、韓國等等國家也都正在路上。


而在六年前就提出數字貨幣計劃,並在三年前就開始研發的我們,一不小心就走在了數字貨幣的前列。不得不說,這一次我們率先站到了風口上。


目前,我們的 DCEP 也在緊鑼密鼓的試點之中。


根據中國銀行原行長的描述:未來的 DCEP 和已經普及的第三方支付會並行發展,在發展過程中誰能夠做得更好,更加便捷,更加可靠,成本更低,誰就會擁有更大的市場。


所以對我們消費者來說,未來多了的,可能只是 DCEP 這一個更方便的支付方式。對我們的貨幣體系而言的話,多了的則是一個更加嶄新、和高效的支付生態。


3. 天量見天價,三個超前指標帶你逃頂

資訊要聞分析

①【加密衍生品交易所BitMEX 24小時交易量創歷史新高】加密衍生品交易所BitMEX表示,其24小時交易量達到了111.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此外,該交易所比特幣永續掉期合約的未平倉合約超過10億美元。BitMEX報告稱,在過去365天里,其交易量達到了9705億美元。

老李按:作為老牌合約交易所的龍頭大哥,BitMEX前日交易量創下歷史最高記錄,同時也確立了短期的最高點,股市有句話叫「天量見天價」,意思是大盤或個股在人氣高漲時形成最大的成交量.有了天價才產生天量。股價在逐波上漲中產生天量是見頂信號。簡而言之,天量之後見天價,先有天量後有天價,故而是逃頂的先行指標,剛去找了下K線圖,大家感受下,再創下天量之後,第二天則有高位逃頂的較佳機會。之前我們分析過另一個左側指標,恐慌與貪婪指數,在前幾天接連創下新高後,今日降至62,說明貪婪程度大幅下降(恐慌指數由0至100,其中0表示「極度恐懼」,而100表示「極度貪婪」),作為左側指標大多會比實際行情提前見頂,大家可多加關注。

②【由於Facebook的Libra帶來壓力,歐元區銀行計劃在2020年底前加入實時支付系統】出於對Facebook即將推出的加密貨幣Libra的擔憂,歐元區銀行計劃在2020年底前加入實時支付系統。據報道,自2017年以來,這個由19個國家組成的地區已經擁有了實時支付系統,但該地區只有大約一半的銀行加入了該系統。而在Facebook發布Libra白皮書後,該地區的各大銀行已經感受到競爭的激烈。 歐洲支付委員會(EPC)總幹事Etienne Goosse表示,時間緊迫。無論Facebook的Libra項目成功與否,銀行都需要加快行動,因為大型科技公司已經步步緊逼。「他們(Facebook)有一個全球性的解決方案,並且在一個全球性的品牌下提供許多消費者似乎都覺得很棒的東西。所以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

老李按:關於FB進軍數字貨幣,之前我們已多次分析,前晚扎克伯格還在阿斯彭思想節說到自己公司發起的Libra項目旨在建立加密貨幣和金融的基礎設施,為的是提高金融普惠性,將目前數以億計沒有銀行賬戶甚至無法進行手機支付操作的人納入這個金融系統中來。這樣就可理解,為什麼傳統銀行也在加緊開始布局數字貨幣相關領域以及實時支付系統,以防被人搶佔先機,其實不止歐元區,大中華區也已多次發聲。

③【BNB並未破位長期上行趨勢線支撐,近期或有反彈】分析師Potter表示,近期BNB走勢相對弱勢,在BTC這幾天持續創新高的情況下BNB開始走弱,幣價在前期大幅拉升至接近40美元然後這幾天一直處於連續陰跌走勢,幣價連續破位多個均線支撐目前最低下探觸及30日線附近暫時止跌,同時我們發現BNB從19年初站上5美元開始截止目前整體走勢仍處於長期上行趨勢線上方一路震盪上行,表明該趨勢線的關鍵支撐性,目前BNB也已比較接近該支撐線附近,下跌量能在逐步衰減,空方拋壓動能在逐步減弱,日線MACD處於死叉向下發散態勢,那麼近期BNB日線級別的調整仍將持續,後續或將沿下方支撐線附近反復震盪洗盤,然後在量能的配合下在蓄勢上攻,如果一旦出現放量破位的話,那麼就要及時做減倉操作,支撐33美元,阻力36美元。

老李按:BNB作為這輪行情表現最為強勢的幣種之一,有很好的預見性,我此處所說的預見性,不止指的是其對於平台幣波動的引領作用,更多的則是作為先行參照物,上漲時會比大盤先啟動,下跌時也會比大盤先見頂,這輪行情表現的很明顯,這次也是比BTC和其他主流幣先開啟下跌。畢竟幣市交易量最大的現貨交易所,還是很有參考意義的。另外趙長鵬之前也說過「bnb lead , not follow BTC」,所以可以多參考BNB走勢來交易。

K線技術研判

【海哥分析】:

昨日上演強勢洗盤好戲,瘋狂殺跌到10700附近支撐後才反彈,這種屬於典型逼死空頭後逼死多頭的走法。2017年牛市中途也曾經瘋狂暴漲暴跌,暴跌是機會,而不應該恐慌。ETH一波到了黃金分割0.618比例的280附近,其他主流幣也大都來到了重要支撐,短線震盪反彈概率大。

BTC:

BTC昨晚殺跌到近期逼空行情段回調的黃金分割比率0.5比例附近,殺跌過猛,形態需要修復,先走震盪反彈概率大。上方阻力11800附近(早間已經觸及)-11260附近-11660附近,本輪調整的極限預計在1萬附近。

ETH:

ETH昨日回調到近期上漲段的黃金比率0.618對應的280附近反彈,短期阻力308附近和320附近,短期阻力280附近。另外下方強支撐260附近。先看震盪反彈,是否還有新低後面再根據形態判斷。

LTC:

LTC260附近破位後屬於弱勢結構,126附近支撐轉為壓力,下方強支撐99附近。

EOS:

EOS支撐線跌破後震盪走低,5.85附近是前期低點支撐,下跌勢頭得到遏制。理論壓力靠近6.5附近。EOS一向走勢活躍,下跌時不易反彈,所以反彈6.5附近難度大。

操作策略分享

【老李交易思路】:

如圖所示,按之前分析目前處於回踩前期上升通道上軌延展位的過程中,日線報收長陰,短期震盪修復,反彈阻力參考11780-11800/12250-12360/12650附近,支撐參考10525/12310/9920附近,短線建議高空為主,低多為輔,趨勢上則等待周線收線後決議。

4. 中國數字貨幣與支付寶、微信、paypal等移動支付和facebook新推出的Libra有何區別與聯系

支付寶,微信,paypal是中心化的,是支付方式,是貨幣的數字形態,數字貨幣使用了區塊鏈技術。

而libra是facebook想要在區塊鏈方向發展。

區塊鏈是一個信息技術領域的術語。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個共享資料庫,存儲於其中的數據或信息,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徵。基於這些特徵,區塊鏈技術奠定了堅實的「信任」基礎,創造了可靠的「合作」機制,具有廣闊的運用前景。

2019年1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

2019年12月2日,該詞入選《咬文嚼字》2019年十大流行語。

區塊鏈的起源:

區塊鏈起源於比特幣,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闡述了基於P2P網路技術、加密技術、時間戳技術、區塊鏈技術等的電子現金系統的構架理念,這標志著比特幣的誕生。

兩個月後理論步入實踐,2009年1月3日第一個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誕生。幾天後2009年1月9日出現序號為1的區塊,並與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相連接形成了鏈,標志著區塊鏈的誕生。



5. libra是什麼

Libra是一種由Facebook發起的加密數字貨幣。大眾可以將Libra看成像代幣、籌碼一樣的支付工具,只不過這些代幣、籌碼的接受范圍是全世界。同比特幣進行對比,Libra有以下這些特點:

(一)同樣使用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就是將本來集中在一起的交易賬簿,分散到交易網路上的所有節點里,通過節點之間互相核對賬簿的方式,防止有人篡改賬簿。Libra也採用了這樣的方式保存交易記錄,安全性還是很高的。

(二)貨幣價值不同。比特幣的貨幣價值由使用者的認可決定,因此存在價值波動不穩定的問題。而Libra的價值則是和現實貨幣進行綁定,為了避免單一貨幣的波動風險,Libra錨定了美元、英鎊、歐元和瑞士法郎組成的一籃子貨幣的平均價格。

(三)貨幣發行不同。比特幣的發行由一個公開的演算法進行,只要運行這個演算法,解出答案,任何人都可以發行比特幣。而Libra的發行則是由Facebook及其合作夥伴管理的,想要獲得Libra,就需要使用現實貨幣向Facebook及其合作夥伴進行兌換。從這一點看,Libra更像是一種類似於代幣、籌碼的支付工具。

6. 關於數字貨幣最全面的一篇文章(上)

看點: 順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浪潮、「去美元化」大背景下,數字貨幣要來了。

商務部近日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其中公布了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據新華網消息,目前數字人民幣已經完成了頂層設計、標准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將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東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也就是說,如果順利的話,北京2022年冬奧會上也許能「一睹芳容」。

其實,央行早在 2014 年便設立數字貨幣研究所,研究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可行性;2017 年末,經國務院批准,央行組織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等商業銀行和中鈔公司、上海票據交易所等有關機構共同開展數字人民幣體系( DC/EP)的研發,並於 2018 年 2 月,上海票據交易所數字票據平台實驗性生產系統正式上線試運營;2019 年央行在召開下半年工作電話會議時,要求加快推進我國法定數字貨幣( DC/EP)研發步伐 。

那麼,推出數字貨幣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國海證券和新時代證券關於數字貨幣的兩份研究報告,揭秘數字貨幣的前世今生以及央行推出數字貨幣的背後邏輯。

1、數字貨幣原理及各國發展狀況

數字貨幣是貨幣體系不斷演進的必然結果,屬於貨幣 4.0 階段 。貨幣是人類發明除了文字之外的另一重要發明,在經歷了物物交換、金銀本位制之後,信用貨幣成為貨幣史上的重要跨越。

其中,最初的以物易物便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制度安排,但是由於交易效率極低,供需耦合難度較大,缺乏統一價值衡量標准,極大限制了人類的經濟活動和貿易范圍,因此逐漸被金銀等貴金屬所代替,這一交易體制在貨幣發展史上經歷的時間較為漫長,由於存在天然損耗、幣價不足額、缺斤短兩、以次充好、劣幣驅逐良幣等現象,以國家信用為背景的紙幣——純信用貨幣開始出現,紙幣不僅節約了發行成本,也克服了貴金屬貨幣攜帶不便等難題,極大促進了近代史的貿易發展,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操作也成為可能。

如果說紙幣實現了信用貨幣從具體物品到抽象符號的第一次飛躍,那麼建立在區塊鏈、人工智慧、 雲計算和大數據等基礎上的數字貨幣實現了信用貨幣由紙質形態向無紙化方向發展的第二次飛躍,數字貨幣並沒有改變貨幣背後的信用背書,而是改變了貨幣的存在形式,至此,貨幣完成了商品貨幣——貴金屬充當一般等價物——信用貨幣——數字貨幣的演進,因此貨幣存在形式的演進意味著貨幣體系運行成本更低、更安全、更高效,數字貨幣是貨幣體系從商品貨幣向信用貨幣不斷演進的必然結果。

數字貨幣不是電子貨幣的替代,根據發行者不同,數字貨幣可以分為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和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目前,關於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並沒有統一的標准和定義。按照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的定義來看,狹義的數字貨幣主要指純數字化、不需要物理載體的貨幣;而廣義的數字貨幣等同於電子貨幣,泛指一切以電子形式存在的貨幣,包括電子貨幣、虛擬貨幣和數字貨幣。

根據發行者不同,數字貨幣可以分為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和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其中,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是指中央銀行發行的,以代表具體金額的加密數字串為表現形式的法定貨幣,它本身不是物理實體,也不以物理實體為載體,而是用於網路投資、交易和儲存、代表一定量價值的數字化信息;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亦稱虛擬貨幣,是由開發者發行和控制、不受政府監管、在一個虛擬社區的成員間流通的數字貨幣,如比特幣(Bitcoin)等。

廣義數字貨幣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完全封閉的、與實體經濟毫無關系且只能在特定虛擬社區內使用的貨幣,如虛擬世界中的 游戲 幣;二是可以用真實貨幣購買但不能兌換回真實貨幣,可用於購買虛擬商品和服務,如 Facebook 推出的 Libra;三是可以按照一定比率與真實貨幣進行兌換、贖回,既可以購買虛擬商品服務,也可以購買真實的商品服務,如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是數字經濟的貨幣發展形態。2020 年疫情以來,以「新投資、新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為主要特點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 社會 平穩發展的重要力量。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雖然第一季度 GDP 同比下降了 6.8%,而數字經濟領域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其中,電子元件、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增長16%和 13.1%,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13.2%,電子商務服務投資同比增長 39.6%。

在經受住了疫情帶來的考驗之後,我國數字經濟進入了提速快速發展時期,亟需實現數據、技術、產業、商業、制度等協同發展,構建數字經濟新型生產關系,通過要素市場改革進一步激發數字生產力,而數字貨幣基於節點網路和數字加密演算法,是為了迎合數字經濟發展需要,是其具體的貨幣發展形態。

數字貨幣建立在復雜網路理論基礎,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充分體現了不可篡改和加密安全等特點,實現底層數字貨幣,中間層數字金融賬戶體系,覆蓋了央行支付體系、商業銀行、非銀機構等垂直化總分賬戶體系,同時實現了各國央行的支付清算系統的互聯互通,頂層數字身份驗證體系等,通過大數據和雲計算,實現傳統貨幣體系向數字貨幣體系的轉變。

最早數字貨幣的出現可以追溯到 1982 年,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和密碼學家 DavidChaum 創立了 DigiCash,同時推出了兩種數字貨幣系統:E-Cash 和 cyberbucks,這兩種系統均基於 Chaum 的盲簽合約建立的,能保持用戶匿名且身份難以被追蹤。但當時缺乏足夠的技術支持,且不能做到完全匿名,最終得以失敗告終。

1996 年,著名腫瘤學家 Douglas Jackson 發起了有真正黃金的支持 E-gold,因此大受歡迎,甚至一度有希望在數百個國家吸引超過 500 萬個用戶。不幸的是,後來平台持續遭遇黑客攻擊並且吸引了大量非法洗錢交易,該公司在 2009 年陷入了困境。

1998 年,一家莫斯科的公司推出了 Web Money 這一種通用數字貨幣,能夠提供廣泛的點對點的付款解決方案,涵蓋互聯網交易平台。它也是少數倖存的尚未加密的數字貨幣之一。時至今日,該貨幣仍被數百萬人廣泛的使用和接受。與此同時,它也可以轉換為法定貨幣,如盧布,美元,英鎊,甚至比特幣。

2008 年 11 月,中本聰提出比特幣的概念,並發布著名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文中首次出現區塊鏈,能在不具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去中心化的電子交易體系。2009 年 1 月 3 日比特幣正式誕生。比特幣是一種 P2P 形式的虛擬加密數字貨幣,採用開源的區塊鏈技術,將交易信息存儲在分布式賬本中,這使得破解網路幾乎成為不可能;另外,其點對點的傳輸構建了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此後,比特幣系統逐漸成熟,官方又陸續發布了新版本,增加了很多特性。

2013 年,以太幣(ether)誕生,它基於以太坊技術衍生出的一種虛擬加密貨幣,是目前僅次於比特幣市值第二高的加密貨幣。以太幣以區塊鏈為基礎,跟比特幣類似,但使用的 科技 完全不同,是具有開源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功能的公共區段鏈平台,雙方達成合約條款就能執行。2010 到 2014 年間,比特幣多節點挖礦和點點幣( PPcoin)誕生,在采礦方面發揮了作用。2013 年 8 月,德國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化。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私人數字貨幣,雖本質上不具備貨幣職能,但已對現行的貨幣與金融體系構成了巨大挑戰,為應對這一挑戰,各國央行正在積極研發或推行法定數字貨幣。早在 2013 年 Shoaib et al.就提出官方數字貨幣的概念,英格蘭銀行( BOE)2014年發布的報告明確以分布式賬本技術(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作為數字貨幣的分類標准,一類是加密數字貨幣,即運用分布式賬本技術生成的數字貨幣,並指出比特幣是史上第一個加密數字貨幣;

另一類是非加密數字貨幣,以瑞波幣為典型代表;隨後國際清算銀行下設的支付和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 CPMI)將法定數字貨幣定義為加密貨幣,根據存在形式是否基於央行賬戶,將法定數字貨幣分為央行數字賬戶和央行數字貨幣。根據國際清算銀行( BIS)提出的「貨幣之花」模型,明確了央行數字貨幣的概念,即央行數字貨幣是一種數字形式的中央銀行貨幣,且區別於傳統金融機構在中央銀行保證金賬戶和清算賬戶存放的數字資金。

▲「貨幣之花」 模型

數字貨幣與政府的關系相當復雜,各國政府既恐懼又好奇。各國對於數字貨幣的討論、實驗和試點將持續進行,因為如果有經濟體開始使用數字貨幣,那將在全球產生溢出效應,因此各國經濟體都將越來越重視這種新的現象和新趨勢。

1、美聯儲 Fedcoin 項目 。 這是一種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可與美元進行等價兌換(即匯率是 1:1)。該貨幣協議與比特幣有諸多相似之處,區別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在 Fedcoin 中,有一個用戶(美聯儲)擁有特殊許可權,能夠隨意創建和撤銷賬簿使用權。二是發行數量不像比特幣那樣有一個事先定好的規則,而是可以像現金一樣調整發行量。

2、 加拿大央行的 CADcoin 項目 。 這是一種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幣。加拿大央行搭建了一個基於分布式賬簿的大額支付系統, CADcoin 是在這個系統中使用的貨幣。近日在卡爾加里的內部介紹會上,加拿大央行展示了他們正在開發的電子版加元—CAD-Coin。這項代號為「Jasper」的創新初衷是幫助央行通過分布式總賬 科技 發行、轉移或處臵央行資產。多家加拿大主要的銀行,包括加拿大皇家銀行、 TD 銀行及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均參與了該項目。

3、 瑞典央行的 eKrona 項目。 目前,瑞典正在逐漸轉型為「無現金 社會 」。數據顯示,自 2009 年以來,瑞典紙幣及硬幣的數量已經下降了 40%,居民更傾向使用銀行卡、智能手機和電子錢包來處理日常的各種交易。隨著現金使用量持續減少,瑞典央行嘗試為民眾提供一種不通過零售銀行等中介的支付方式。瑞典央行要求, eKrona 必須能夠用於小額購買。由於目前尚未確定使用哪種技術, eKrona 有兩種可能的形式,一種是存款貨幣單位(即個人直接在央行開戶,而非在商業銀行開戶),另一種是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

▲海外各國或組織數字貨幣的最新動態

每個國家的金融體系和貨幣政策體制不同,是否需要採用央行數字貨幣利率這一新型貨幣政策工具,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而海外各國又不想失去在數字貨幣佔得一席之地的機會,所以出台的政策法規也是經常變換,時寬時嚴。

國際清算銀行 。2015 年 11 月,國際清算銀行發布《DigitalCurrencies》報告,詳細介紹了數字貨幣作為零售支付手段的影響等內容;2018 年 3 月,國際清算銀行發布《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對支付、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的影響》的報告,對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發行進行了分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2017 年 6 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發布了一份關於金融 科技 行業發展的報告《Fintech and Financial Services : Initial Considerations》,針對如何有效監管分布式賬本技術( DLT)及以其為基礎的數字貨幣提出了建議。2018 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和 20 國集團 G20 共同發布一份中期報告《數字化帶來的稅收挑戰》,提出要對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形成的數字資產交易信息進行監管。

英國 。英國的財政委員會對加密演算法進行了評估,認為他們目前不會對英國的貨幣或金融穩定構成風險。然而,加密演算法確實給投資者帶來了風險,任何購買加密演算法的人都應該准備好丟掉所有的錢。

日本 。日本作為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市場,日本政府對數字貨幣的態度可謂是非常積極。從去年開始,日本就免除了數字貨幣交易的消費稅,承認數字貨幣的合法性和貨幣屬性。2017 年日本開始實施《資金結演算法案》,承認數字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合法性。之後,日本金融廳( FSA)頒布《支付服務法案》,對數字貨幣交易所實施全方位監管。所有在日本境內運營的交易所必須獲得財政部與 FSA 的牌照授權。

新加坡 。在新加坡政府對金融 科技 「不尋求零風險,不扼殺技術創新」的原則指導下,新加坡積極發展區塊鏈技術,積極推動數字貨幣的發展,新加坡是亞洲區域內最支持數字貨幣發展的國家之一。由於新加坡的積極良好的制度環境,多家交易所選擇在新加坡開展業務,例如 WBF EXCHANGE 就與新加坡政府合作密切。

2020 年 3 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正式公布關於支付服務經營牌照的豁免企業名單,名單上的實體已取得豁免期內的特定支付服務或數字貨幣相關支付服務的許可證和經營權,包括阿里巴巴、支付寶、亞馬遜等大型機構的新加坡實體均在名單之列。

關於數字貨幣相關支付服務的豁免許可,包括幣安、 OKCoin、 BitStamp、幣信、Coinbase、 CoinCola、 TenX、 Upbit、 ZB 等近 200 家公司均可在正式下達牌照前以豁免狀態合法運營。

泰國 。為了更好的監管數字貨幣行業, 2018 年 6 月,泰國頒布了《數字資產法》,宣布為合規加密貨幣交易所頒發牌照,開始實行牌照化管理。

澳大利亞 。由於金融犯罪不斷增加, 2017 年 10 月,澳大利亞通過了《財政法案 2017 年修正案( 2017 措施 6)》, 2017 年底,正式通過了《反洗錢與反恐怖主義融資法案2017 年修正案》,明確了數字貨幣並不是貨幣資產,而是價值的電子表現形式。提供數字貨幣交易業務的機構,必須向澳大利亞交易報告和分析中心( AUSTRAC)提交申請,取得相應監管牌照與准入許可。交易所應根據反洗錢/CTF框架下的制度標准,對業務進行反洗錢和反恐融資評估。違規者將被判處兩年有期徒刑或 500 英鎊罰金,情節嚴重者,將被判處七年有期徒刑或 2000 英鎊罰金。

海外央行數字貨幣實踐的啟示 :

1)、 央行應加強對數字貨幣的監管。數字貨幣搭載在為更廣泛的金融體系服務的基礎設施上,從與現有金融體系的鏈接中獲得合法性的外表,這是其明顯的特性。在法律法規方面,中央銀行的監管應該加強, 將數字貨幣與實體貨幣相分離,確保數字貨幣沒有寄生在實體貨幣上。

中央銀行應與商業銀行合作,發揮「數字前線」的監管作用,禁止商業銀行做出充當「比特幣自動取款機」的不道德行為,同時,不允許這些數字貨幣與整個金融體系現有的基礎設施共存,以保障支付系統正常運行。

2)、 技術方面需要加強。應適當地採用數字貨幣的新技術,來改進國家的金融服務,尤其是在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支付方面。新興國家中央銀行可能會從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實施中獲得最大收益,主要是因為現有的財務流程和技術系統不是很高效,可以通過實施數字貨幣或其他基於區塊鏈的應用程序來實現更大的金融包容性,運用分布式賬本技術可以提高效率,減少消費(零售)和銀行間(批發)層面的跨境支付摩擦。而現金業務完全電子化之後,用戶轉場手機銀行 APP 等線上渠道,那麼銀行之前的硬體渠道建設也將面臨轉型的考驗。

3)、做好應對沖擊的准備。數字貨幣由於自身的缺陷,不可能取代傳統的貨幣,但其一旦全面發行,所帶來的影響和沖擊是難以預測的。因此,央行必須積極做好技術進步對金融沖擊的相關准備。同時,披著合法外衣的數字貨幣搭載在為更廣泛的金融體系服務的機構和基礎設施上,可能形成嚴重的金融風險,威脅金融系統的穩定, 中央銀行必須從公共利益出發做好數字貨幣帶來的各種風險應對工作,堅持公平競爭的原則,加強對數字貨幣的監管,規范和引導數字貨幣及相關技術的發展。

2、 國內數字貨幣發展歷程

人民幣作為中國通行流通的央行貨幣已經歷經 71 年。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人民幣已經逐步實現電子化,邁入 2.0 時代。流通在銀行等金融體系內的現金和存款早已通過電子化系統實現數字化,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大規模普及,讓流通中的現鈔比重逐漸降低。現在國人日常消費幾乎不需要使用現鈔。移動支付已經改變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快速便捷的支付體驗。人們開始暢想未來的「無現金 社會 」,中國也成為最接近無現金 社會 的國家之一。

但中國的移動支付更多是商業驅動,是一種貨幣的電子化支付手段,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數字「人民幣」 。從貴金屬到紙幣替代貴金屬充當貨幣,再到未來的數字化貨幣,是經濟和 科技 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而隨著網路通訊技術日益發達、 社會 交易活動日益頻繁與活躍,加上民眾購物消費習慣的變化及對貨幣流通安全性的考慮,人們越來越趨向於使用電子銀行、電子支付而不願攜帶紙幣,因此,由央行提供比紙幣更快捷、低成本的數字化貨幣媒介工具,是順應時代發展之必需。

中國人民銀行從 2014 年開始成立專門研究小組研究央行數字貨幣,至今已有五年。當前央行數字貨幣( DC/EP)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數字人民幣體系在堅持「央行-商業銀行/-貨幣使用者」雙層運營、 M0 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本完成頂層設計、標准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 並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原則,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不斷優化和完善功能。

▲我國數字貨幣發展歷程

當前我國對於法定數字貨幣處於內測階段, DC/EP 採取「中央銀行—商業銀行」的二元投放體系以及「一幣、兩庫、三中心」運行框架

「一幣」指的是央行擔保發行的 DC/EP,「兩庫」是指央行的發行庫和商業銀行的銀行庫:DC/EP 首先在央行和商業銀行間發生轉移,即 DC/EP 的發行與回籠,之後再由商業銀轉移到居民與企業手中。「三中心」則是 DC/EP 發行與流通的技術保障,包括登記中心、認證中心和大數據分析中心。

其中,登記中心負責記錄發行、轉移和回籠全過程的登記;認證中心負責對 DC/EP 用戶的身份進行集中管理,這是 DC/EP 保證交易匿名性的關鍵;DC/EP 的一個關鍵是在於反洗錢、反偷稅漏稅和反恐怖融資等做出較大改進,大數據中心通過對於支付行為的大數據分析,利用指標監控來達到監管目的:

▲「一幣、兩庫、三中心」運行框架

我國央行選擇推出數字貨幣具有重要的突破性意義,可以說,央行選擇推出數字貨幣不僅是順應貨幣演進規律的必然選擇,也是保護人民幣主權地位的重要舉措。具體來看:

1、 順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浪潮 。由於紙幣的發行、運輸、存儲等各個過程均耗費人力和物力,而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貨幣無紙化可以節省貨幣的發行和流通成本,給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便利。

另外,傳統紙幣不記名的特點使得監管機構無法掌握紙幣的使用流通情況,利用紙幣進行偷逃稅、洗錢等經濟犯罪是現實中無法避免的黑洞。央行數字貨幣可以實行可控匿名,在保證公民合法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的同時,當發生違法犯罪事件時,數字貨幣的來源可追溯。因此,能夠有效打擊洗錢、逃漏稅等違法行為,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透明度。

數字貨幣具備的快速流通性、便捷性、高安全性等特質均是傳統紙幣所不能比擬的。正如紙質貨幣最終替代了金屬貨幣一樣,貨幣無紙化也是大勢所趨,是貨幣不斷演進的必然結果。目前支付寶、微信、銀聯支付等已經實現了 M2 范疇的貨幣無紙化,而央行推出數字貨幣替代傳統的紙幣,可以實現 M0 范疇的貨幣無紙化,順應了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浪潮。當然,所有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貨幣無紙化也將是一個逐步發展的漫長過程,這也是央行在起初可能只選擇推出部分數字貨幣,替代部分紙幣的重要原因。

2、 降低全球美元貨幣體系的不利影響 。20 世紀 70 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貨幣發行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美國憑借強大的軍事、經濟能力使美元成為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但美元在執行世界貨幣職能的過程中,美國獲取了諸多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可能給其他國家經濟造成各種負面影響,最明顯的例子即美國可以通過發行美元向世界徵收通貨膨脹稅。

而且,當今世界的三大金融系統 SWIFT、CHIPS、Fedwire 均被美國一家獨攬, 不論是美元、歐元、日元還是人民幣,美國都可以實時獲取各國貨幣的資金交易信息,美國利用該金系統對許多國家和企業進行制裁的行為屢見不鮮,歐洲與其他國家怨聲載道。目前,除了中國之外,歐盟、日本、俄羅斯等國家都在研究如何構建數字貨幣支付網路,以推動「去美元化」進程。

3、保護貨幣主權,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2019 年 6 月,Facebook 發布 Libra 白皮書,試圖打造一種超主權的「世界貨幣」。Libra 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以一籃子銀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債券為儲備資產,為Libra 穩定幣增信,最大限度地降低幣值波動風險,其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其中,一籃子貨幣中美元佔50%,歐元占 18%,日元、英鎊和新加坡元分別占 14%、11%和 7%,但是沒有人民幣。

由於 Facebook 在全球擁有 23 億的用戶,若 Libra 成功被廣泛使用,Libra 跨境資金流動將不受限制,這也意味著在非儲備國家可以隨意使用 Libra 進行支付,那麼,非儲備貨幣國家的貨幣主權地位勢必會受到影響。對於中國而言,人民幣和外匯管理均會受到沖擊,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也將受阻。因此,中國必須未雨綢繆,我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便是應對 Libra 的重要舉措。

7. 手把手教你發行代幣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代幣(區塊鏈貨幣)是在以太坊上發行的 ERC20代幣 。ERC20可以看做是一個 智能合約 。這個智能合約能追蹤誰擁有多少該代幣,並包含一些代幣轉移函數。如果你寫的代幣智能合約符合ERC20的標准,你的代幣則被稱之為ERC20代幣。

很多類似的ERC20的概念,當你只聽人們談論它們的時候,會覺得很復雜。其實最簡單的理解方式就是你自己來實現它。

一個ERC20代幣是一個智能合約,合約里記錄了賬戶代幣余額數據和轉移代幣的方法函數。在以太坊上部署智能合約之前,可以在測試環境中測試智能合約。有一些 以太坊測試網路 可以使用,我們這次發幣實驗選擇 Rinkeby網路 。
1、在Chorme瀏覽器的 metemask錢包 中,選擇rinkeby測試網路。

在Facebook中發一條Post,內容為收幣地址,也就是metamask錢包的賬戶地址。post設置為公開。右擊發文時間,復制鏈接,填入Rinkeby Faucet中。選擇借3個ETH,使用期8小時,等待一會就可得到這3ETH。

在metamask錢包中也可以看到這筆ETH到賬了。

3、錢和錢包都有了,下面開始編寫發幣智能合約,我們選擇 Remix 在線開發平台。ERC20代幣有大量案例可以參考,直接 借用 嘛。

編譯智能合約後,Run讓它飛起來。

這里要填寫一些配置信息,Environment運行環境選「Web3」,因為我們用的是metamask錢包;Account賬戶填寫metamask錢包賬戶;Gas limit交易費上限,這個多填寫一點沒關系,測試網路里不消耗真實費用;Value合約轉賬金額,這里是0Wei;選擇HayekToken智能合約;填寫發幣信息(合約構造函數的輸入參數),發幣數量21000000(和比特幣一樣,向中本聰致敬),貨幣名稱HayekToken,最小貨幣單位0(decimaUnits),貨幣簡稱HYT。
填完了配置信息,點「Create」,合約就跑起來了。接著metamask錢包跳出來了,需要我們確認「交易」,點擊「Submit」。

4、驗證
智能合約發布後,Remix中出現了智能合約地址:
也可以查看賬戶余額,注意賬戶輸入時要加「」,點擊「balanceOf」

可以看到2100萬的HYT在我的賬戶中。

在metamask錢包中添加Token,也可以看到這筆代幣。

發幣成功!

區塊鏈代幣發行很簡單,和其他代幣,比如Q幣有什麼不同呢?

代幣充當的是專有領域的流通媒介。Q幣可以購買騰訊的虛擬服務,游戲幣可以抓娃娃,食堂餐牌可以打飯打菜。普通代幣(Q幣、游戲幣、餐牌)和區塊鏈代幣(ERC20)有什麼區別呢?核心的區別其實不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區別,而是能否自由兌換的區別。Q幣只能在騰訊的平台用法幣充值,但不能把Q幣兌換成法幣。游戲幣只能抓娃娃,不能買零食。餐牌只能在食堂內使用。而區塊鏈代幣可以在交易所兌換成另外一種代幣,也能在場外兌換成法幣。

這一點區別就產生了巨大的不同,區塊鏈代幣能自由交易,就形成了交易市場,就有波動,有金融屬性。莊家幣、傳銷等騙局利用區塊鏈代幣金融屬性大肆斂財。各國為了保護小投資者(不合格投資者),對區塊鏈代幣採取不同程度的監管。

這些類比其實非常不準確,因為引入了區塊鏈代幣,引入了激勵機制,這些應用中投資者和用戶是一體的。也就是說引入代幣激勵後,持有代幣就成為股東,股東當然期望這款應用廣泛普及,甚至為應用做出貢獻,待代幣升值獲得利益。同時,持有token也是用戶,可以使用代幣購買應用服務,甚至租賃代幣給別人。這就讓引入代幣激勵的應用和普通應用截然不同,雖然普通應用也可能有積分獎勵,但積分不能自由流通,不能隨意換錢。

建立在區塊鏈代幣上新的生產關系正在產生,你也發個幣試試。

8. 一比特幣等於多少人民幣

比特幣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就類似於我們以前玩的Q幣,但本質上不同。比特幣可以用來套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你也可以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比如網路游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你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中的物品。

比特幣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的加密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2019年6月22日清晨,當人們正處於周末的放鬆狀態時,比特幣價格悄然突破了1萬美元大關。虛擬貨幣報價網站CoinMarketCap的數據顯示,比特幣當日最高價為11157.35美元,大約7.8萬元人民幣,比起2019年年初的3768.84美元,上漲了196%。

這種加密貨幣以價格波動劇烈而聞名,2016年末至2018年間,比特幣價格從區區幾百美元飆升至逾2萬美元,隨後又大幅回落。

加密貨幣專家表示,主流市場對加密貨幣及其底層區塊鏈技術重新產生了興趣。

比特幣的最新崛起,歸功於美元走軟和Facebook計劃推出的新數字貨幣Libra。

9. 世界上第一批靠比特幣發家致富的人的故事

如何成為比特幣十大億萬富翁,

我會告訴你一些簡單的事情。那麼,讓我們來談談第一批比特幣全球十大億萬富翁的故事

你還記得電影《社交網路》嗎?它講述了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和創建Facebook的過程。其中,小扎「竊取」了文克萊沃斯兄弟的想法,並被指控上法庭,這完全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經過這些年,小扎的身價超過700億美元。我不知道這對哈佛雙胞胎是否做得很好

事實上,人們不僅到處揮手,而且還成為了一個比特幣大家庭

據說這兩兄弟用他們在與小扎的訴訟中本應贏得的6500萬美元中的1100萬美元購買了比特幣總額的1%。小本聰算了算,就是21萬!!從今天的比特幣市場價格來看,這兩兄弟已經超過10億,成為世界上第一批比特幣十大億萬富翁

這兩個人的背景是什麼?這真的像電影中的黑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嗎?他們花錢背後的秘密是什麼?今天,讓我們來看看Winklevoss兄弟和Bitcoin/

哈佛雙寶之間的敵意,在電影社交網路中,兄弟倆被描述為穿上西裝,穿上大蒜,脫下衣服去劃船的人。這兩兄弟在一個學術家庭長大。他們的父親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精算學教授,創辦了自己的咨詢公司。兩人不僅一起被哈佛大學錄取,而且精通鋼琴、拉丁語和古希臘語。身材高挑、富有、英俊

他們還獲得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雙槳單槳劃艇比賽的第六名

早在13歲時,他們就一起自學HTML語言,並製作了一個商業網站。這樣,他們的教育背景就不比小查差了

2002年,兄弟倆計劃創建一個在線社交網路connectharvrd(後更名為connectu),旨在通過社交平台將整個哈佛學生聯系起來,讓學生可以在網站上自由聊天和交朋友,並將其狀態更改為「單身或不單身」

但是。。。為什麼聽起來像Facebook

兄弟倆最初請小扎幫忙寫代碼。沒想到,小扎直接建立了自己的臉譜

兩人將小扎告上法庭後,案件持續了數年,最終以金錢獲得6500萬美元的賠償

卡梅隆兄弟和泰勒兄弟決定讓金錢再生金錢!如何

投資

他們言行一致,成立了Winklevoss capital:

在Winklevoss capital網站的投資組合欄中,除了著名的angellist、meundies和其他公司,比特幣和以太幣也令人印象深刻

正在發生什麼

兄弟合作打破黃金和「貨幣」

換句話說,兄弟倆的風險投資公司早在2011年就投資了比特幣支付處理平台bitinstant。通過這個平台,用戶可以在美國70萬家商店使用比特幣進行支付,包括沃爾瑪、沃爾格林等

作為比特幣交易平台,bitinstant一開始發展非常迅速,2013年交易量在短短幾個月內翻了一番。然而,好時光並沒有持續多久。同年7月,超過17000名用戶起訴該公司,認為他們未能提供服務並做出虛假陳述。後來,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查理·斯萊姆(Charlie shrem)因與黑市交易網站「絲綢之路」進行比特幣交易而涉嫌洗錢被捕。Bitinstant終於倒閉了,兄弟倆的錢也丟了

盡管與比特幣世界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以失敗告終,但不屈不撓的兄弟們相信通往比特幣的路千里迢迢

2013年,兄弟倆透露他們用1100萬美元購買了21萬比特幣,成為了「百萬美元侯」。他們將比特幣錢包儲存在多個USB快閃記憶體驅動器中,並將其放在三個城市的保險箱中。為了避免重蹈當年被小人物「困住」的覆轍,這一次兄弟倆決定「把金錢和信任放在數學框架上」,以避免政策變化和人為錯誤

起初,在得知消息後,媒體發出噓聲。《赫芬頓郵報》的《赫芬頓郵報》評論說,這兩個人花錢的舉動對主張網路自由的「黑客」來說真的很可怕

許多不懂比特幣的吃瓜者也紛紛表示:他們不能和溫克萊沃斯兄弟一起花錢

但是,我從未想到比特幣的價格像火箭一樣一路飆升。這兩兄弟一直在存錢,但沒有賣掉錢,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批比特幣億萬富翁

這兩兄弟在各種場合被問及比特幣是否是一個更大的「泡沫」

「不是」

這兩人認為,比特幣價格從40美金漲到100、500、1000、4000,直到過萬,為啥一直在長?那些覺得比特幣是泡泡的人根本就沒有認真研究過比特幣。

他們把比特幣跟黃金相比,認為它是一種金融資產。但同時,比特幣又不是一種普通的金融資產。它的價值建立在大家對其的共識上,而不是具體某個機構、某個人能說了算的。

其實,比特幣和當年」坑」了他們的臉譜網還真有點像:都是建立在 社區(社群)上的產品。難怪兄弟倆還拿 臉譜網做了個比喻:如果只有一個人自己在臉譜網上面玩,不會有任何意義;只有當參與其中的人越來越多,每個人都在這個網路中投入信任的時候,這個網路才變得有價值。

通俗易懂地說就是,如果世界上沒有第二個人用手機,我的手機再好都沒用。所以,參與者的增加與信任在比特幣的發展中至關重要。

兄弟倆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總有一天,吃瓜群眾們會點著頭說:虛擬貨幣確實行!

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還挺快。

早前在2017年9月,摩根大通(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在一次采訪中指出「比特幣是騙局」,認為「買比特幣的人都是笨蛋」。對於這些言論,兄弟倆表示:有本事你們摩根大通對賭比特幣啊!

光說不練假把式,不服來戰!

就在傑米大嘴巴之後,其所在的摩根大通公司卻發布了一個區塊鏈為基礎的交易系統。而傑米最近在 啁啾發文表示為自己當年叫囂這些言論表示後悔,真是自己扇了自己一個耳光。

這么多年了,兄弟倆終於用比特幣扳回了一局!

雙子 星座 ,再造奇跡?

兄弟兩人不僅買幣,跟幣有關的項目也沒少折騰。

2014年,兄弟倆發布了Winkdex-比特幣價格索引平台。通過美國七大交易所的數據,Winkdex的平台提供給買幣者即時幣價。

雖然這個價格索引平台運轉得不錯,但是兄弟二人還是想再次搞起交易平台。

2015年10月,兄弟倆在英國推出了他們自己的比特幣交易平台雙子座(雙子星),並隨後獲得了紐約金融服務部的支持。而他們的風投公司就成了支持他們的後盾。不,准確來說是他們的比特幣!

同時,雙子星還成為了第一個掛牌交易以太幣的平台。這也意味著兩兄弟的平台已經超越比特幣的概念,向著區塊鏈領域進軍了。

很快,由於加拿大比特幣交易不需要得到監管機構的許可,雙子座通過在加拿大開放交易開始了其海外擴張的計劃。

隨後,雙子星又在香港和新加坡開展業務。亞洲作為其全球拓展計劃的一部分,很受兩兄弟的重視。

但是,雖然頂著兩兄弟的光環,雙子星平台的交易量卻遠低於其競爭對手比特芬克斯和Coinbase同時,平台的安全性也讓人擔憂。

去年11月28日,雙子星平台癱瘓數小時。"504網關超時「的字條映入眼簾。此後,雙子星公司發博客表示:這種事情實在無法避免。下一次啥時候我們也不能保證。但是我們以後會努力提高平台的可靠性。

兩手一攤,誰也沒轍。

交易平台的安全性一直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前車之鑒不是沒有。英國的比特幣交易平台比特郵票曾被黑客攻擊,價值500萬美元的虛擬貨幣被盜。當年門頭溝突然關門大吉,讓無數在其平台購幣者哭暈在廁所多少次,血一樣的教訓讓兩兄弟不敢怠慢平台安全問題。

看來,雙子星要走得長遠,溫克萊沃斯兩兄弟還要再加把勁。

溫克萊沃斯兩兄弟從被小扎「坑」到變為「坑」式存儲比特幣,一路走來實屬不易。不過,雖然他們在加密貨幣方面起步早、佔了先機,但就在今年,小扎在他的新年願望上說他也要開始研究加密貨幣了。

兩兄弟當年因為 臉譜網曾跟小扎撕過,這次會不會再撕起來呢?

吃瓜群眾又等著看好戲了!

#比特幣[超話]# #數字貨幣# #歐易OKEx#

10. Facebook新貨幣Libra將與支付寶微信競爭,它有可能贏嗎

libra是facebook發行的一種加密貨幣。

這種新貨幣libra要與支付寶還有微信競爭,這是根本不可能贏的。

而且這個libea的發行從發行以來就一直受到外界的質疑,認為他有可能會成為一個洗錢的工具。美國還屢屢開聽證會,要求他們停止發行這個貨幣,但是臉書公司拒絕停止發行。

不過在中國,我們是不使用臉書這個軟體的,所以他是否有新的一些手段,和我們也沒有太多的關系。

熱點內容
虛擬區塊代幣數字貨幣場 發布:2025-05-15 11:23:26 瀏覽:436
持有數字貨幣合法嗎 發布:2025-05-15 11:20:27 瀏覽:456
電視新聞在家挖比特幣 發布:2025-05-15 11:19:42 瀏覽:724
比特幣APP交易 發布:2025-05-15 11:11:57 瀏覽:125
speed是什麼數字貨幣 發布:2025-05-15 11:09:24 瀏覽:779
幣圈5萬哥 發布:2025-05-15 11:04:51 瀏覽:485
區塊鏈農業項目PPT 發布:2025-05-15 10:51:17 瀏覽:844
安吉區塊鏈商匯大廈 發布:2025-05-15 10:32:26 瀏覽:327
區塊鏈數字貨幣的演講稿 發布:2025-05-15 10:29:24 瀏覽:304
紐西蘭萊特幣交易網 發布:2025-05-15 10:25:11 瀏覽: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