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比特幣問答 » 比特幣5次拆分

比特幣5次拆分

發布時間: 2023-02-08 14:23:39

比特幣可以無限拆分嗎

理論上不可以,在實際操作中,要想擴大應用場景的話,也不能這么干。

⑵ 比特幣為什麼可以分割

電子現金系統。比特幣不是單個單個的幣,而是一套電子現金系統,類似支付寶,比特幣是一個全球轉賬網路,大量計算的目的就是為了試出哈希值,搶到記賬權和記賬獎勵。記賬獎勵也完成了比特幣的發行。它也是也可以被一分為二的。

⑶ 比特幣可以無限分割嗎

理論上,比特幣是可以無限分割的
比特幣分割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多一些零,然後制定一些表較小的單位,比特幣價格越高,最小單位越小。

⑷ 比特幣是怎麼會事怎樣產生的有什麼作用

下面的內容是來自:http://bitcoin.org/zh_CN/about

歷史背景

比特幣是第一批實現「加密貨幣」概念的貨幣之一。1998年,Wei Dai在cypherpunks郵件列表中首次闡述了「加密貨幣」這個概念。構建於貨幣的基本概念之上——在給定的國家或經濟體內通行的,用於支付商品、服務和償還債務的物品或任何形式的記錄,比特幣更是一種新的貨幣形態,其設計初衷融入了不依賴於中央權威機構,採用加密學原理控制貨幣發行和交易等思想。
2009年,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化名)在cryptography郵件列表中發表了第一個比特幣規范及其概念證明。2010年年底,中本聰聲稱他已經轉到其他事務上去了,離開了這個項目。這位比特幣的締造者從未透露過他的真實身份,只是將他的發明留給了這個世界。時至今日,比特幣發明的源起和動機仍然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故事。
2010年以來,眾多開發者致力於這個項目,比特幣社區很快成長起來。2011年6月至7月之間,比特幣突然得到了媒體的關注,從而導致大規模的買入。由此產生的泡沫導致整個2011年下半年比特幣的價格持續下跌。之後,比特幣的價格又逐漸緩緩地回升到2011年的高度。
為了規范、保護和促進比特幣的發展,比特幣基金會於2012年9月27日創建。如今,伴隨著日漸增多的比特幣用戶,比特幣經濟正在快速發展。

技術特徵

任何像比特幣一樣的網路都具有以下幾點基本特徵:
比特幣可以在網路的任意節點之間轉移。
交易具有不可逆轉性。
塊鏈的使用,避免了雙重消費的發生。
交易在幾秒鍾內就會傳播出去, 並在10到60分鍾內通過驗證。
交易的處理和貨幣的發行都是通過挖礦來統一執行的。
無論是否在線都能隨時接收比特幣。

經濟規則

整個比特幣網路共同執行以下規則:
比特幣發行總量約為2100萬。
一個比特幣可以拆分到小數點後8位,總共約為 21×1014 個貨幣單位。
交易成本非常低,大多數都是免費的。

統計數據

比特幣網路已經連續無間斷運行超過48個月。在過去的一年裡,比特幣的安全特性引人注目,發展顯著。截止到2013年4月:
最長的塊鏈擁有超過 232,000 個塊。
世界上最大的分布式計算網路之一,擁有超過65萬億次散列每秒的運算能力。
每天有50,000筆交易成交,交易總額高達幾百萬美元。
流通中的比特幣總值超過13億美元。
在協議中僅有一次重大的安全事件,已於2010年8月解決。

其它資料可參考:
網路:http://ke..com/view/5784548.htm
比特幣官網:http://bitcoin.org/zh_CN/

⑸ 假拆分模式的騙局

就像我前面說的,任何假的東西一定是寄託在部分真實的基礎之上,要不然也就沒有生存的土壤。

那麼說起拆分模式的歷史要追溯到2007年,那個時代互聯網都還不怎麼發達,我們都還沒有智能手機,而且我們的支付寶也是2010年才拿到支付牌照。所以13年的時間對於靠互聯網技術而生的行業絕對是屬於古董級別的。

我們今天看到的所有虛擬幣的祖師爺是比特幣,而我們今天在網路上所看到的所有固返類項目他們的祖師爺是拆分模式,精確來說是S-M-I。因為拆分模式太復雜對操盤團隊的專業技術要求太高,於是他們就把其中一個點拿去改一下做成了一個項目,所以固返類的項目都屬於是拆分模式的衍生品。

拆分模式的創始人叫黃彥清,一位抄日經指數的高手,股市上可以說是非常牛的一個人,他發現了股市上不公平的游戲規則,比如莊家瞄準某一支股票,突然大資金進入打破平衡,把股價拉升,把追風的人都吸引進來,然後再離場套現。因為他自己就是這樣的手法在玩,所以他就感覺對散戶非常不公平。

當時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其實也不差錢了,他想要撫平,他說假如我能改變股市的交易規則,讓所有股民公平交易,如果能夠讓散戶都不賠錢,我將名垂青史,有了這樣一個想法和追求,他就用了4年的時間,終於把拆分的原理給疏通了,那麼就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S-M-I,在它之後有上萬家拆分平台出來,雖然我們也看到了更為優秀的F平台,但更多的是亂象叢生。

那麼什麼是拆分理財模式呢?

我們通過剛才創始人的故事知道了它是來源於傳統的股票交易規則的一個優化,把股票的有漲有跌優化為只漲不跌,股價單邊循環上漲,當漲到一定的價位以後,並且可以售賣的股票已經沒有辦法滿足進場玩家需求的時候,平台就會通過拆分配股的形式來增加股票的供應,滿足市場的需求。根據市場的需求來進行拆分漲價,始終都是可以通過控盤來做到股票供不應求。在模式的設計上完全符合金融的規律和邏輯。

為什麼拆分能夠活那麼長時間呢?

拆分它不屬於資金盤,沒有資金池的存在,平台只賺取玩家交易的手續費,所以他就沒有必要跑路,這是奠定它長久的基礎。

雖然對於投資者來說參與的過程很簡單,買進電子股等待增值後賣出獲益,但是拆分裡面的知識量非常的多,區塊鏈、拆分這兩種類型的知識量都很大,它是結合了復利學、心理學、市場與經濟學等多學科的一個復雜的方程式,一般人你聽一次兩次都是聽不懂的。正因為聽不懂,又有成功的事實存在,就給了很多騙子大作文章的機會。可以說市面上看到的絕大多數拆分理財的平台99.99%都不是真正的拆分理財。

他們使用的都是固拆和虛拆這兩種模式,都是不根據市場的需求來進行拆分的模式,最終的結果都是股票供過於求,沒有辦法去售賣和變現的。

那麼假拆分(固拆和虛拆)的套路都有哪些呢?

第一、用歷史上成功案例去給大家講故事。

說S-M-I走了13年 F走了6年了都非常的成功,創造了無數的千萬富翁百萬富翁,我們也是拆分項目並且剛開始,所以你來參與我們的項目,也可以讓你變成千萬富翁百萬富翁。而且我們在技術上有創新,有自動買股,一鍵歸集等功能。實際上做的卻是固定返利資金盤的模式。

第二、不根據市場需求來拆分,固拆和虛拆。

比如曾經很有名的M-盤就是典型的固拆,通常會在年初就告訴粉絲今年會有幾次拆分,每次拆分的時間,價格以及倍數都會確定好。完全不根據市場需求而定,不做精算,不管是否有進場資金,到了他指定的時間就拆分,從而導致泡沫越積越多。

虛拆沒有固定的價位和倍數拆分,同樣是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拆分的,而且它在股票已經無法售賣完的時候還要進行強拆,所以這是違背市場的規律,所以結果都是一樣,最終是股票無法變現。

第三、原始股發行量過大。

開盤出售的原始股都是把錢打給公司的。所以,如果原始股發行量很大的話,它是有圈錢的企圖的。比如2012年開盤的M-平台原始股發行量高達到6000萬股,還有曾經在2016年很火的馬來西亞的一個拆分盤原始股發行量2億股,2015年底開盤的馬來西亞的某拆分平台發行量1億股,還沒啟動市場老闆自己就已經賺幾個億了。

第四、原點升級和原點復投(金字塔模式)

原點升級或者復投的這類模式,就是一種典型的金字塔模式,前面人賺後面人的一種設計。加入早的人後面增加的資金都會在最初的這個賬戶裡面去復投或者升級。不會把復投的新單投在後加入人的下面。所以來得晚的人,基本上都是墊底的。時間一長,後面就不會有人加入了,資金鏈就會出現問題。

第五、限制賣股。

越是限制賣股,股票就越難賣出,每一個玩家都越想去把股票賣掉,賣股變現就會變成一個越來越困難的事情。

比如限制你每一個價位,每個不同等級的賬戶每次只能掛賣8%或者10%的股票,這一筆成交後才能去掛賣下一筆,賣股需要排隊。這類模式會隨著拆分次數的增加,排隊賣股的數量就會越來越多,同時排隊成交的時間也會越來越長。

還有所謂的自動化賣股,規定你賣出股票的一個固定數量,比如當你的賬戶達到爆倉值的時候固定賣出25%,固定賣出30%等等。除了規定的這個數量,你自己不可以售賣超過這個部分的股票,所以這類拆分模式依然屬於限制賣股的一種模式。

從金融邏輯來分析,限制賣家賣股本質上是股票供過於求的表現,也是對自己精算沒有自信的表現,如果供不應求,為什麼會限制賣家賣股呢?

第六、大資金隨意進場。

比如不控制資金進場的數量,金額多多益善。你可以投資100萬,1000萬,甚至1個億的資金。

拆分模式它是一種平民理財模式,不是富人理財的模式,它不需要大資金的參與。從拆分的模式來看,凡是允許大資金參與的拆分平台沒有一家是可以走的長久的。為什麼拆分不能讓大資金參與呢?大家想想,如果你投1個億進來,你通過拆分要從平台拿走10個億的資金,你是不是要考慮這個平台會不會有這么多的資金去承接你的兌現?

第七、股票可以銷毀。

拆分的股票要消除只有出局和把它賣掉,沒有通過股票銷毀達到消除泡沫的說法。如果說要銷毀股票,請問銷毀誰的股票?銷毀投資人的股票,投資人願意嗎?銷毀老闆的股票嗎?那就說明這個老闆自己是留有股票的,如果老闆留有股票或增發那麼就是出老千和圈錢的行為。

第八、鼓吹造血功能。

這是假拆分項目為了迎合老百姓根深蒂固的產品思維,鼓吹自己的項目對接了很多實體。而事實是平台對接的實體和項目本身卻是沒有任何關系的,他不會把實體賺的利潤分給平台玩家。金融項目的泡沫靠實體也是消除不了的。

第九、對接區塊鏈、二元期權、接股權等等

很多項目運行不下去了,就開始紛紛的各種對接。為什麼?他要想辦法把玩家的收益消化掉。相當於你的老闆答應給你一千塊錢工資,但是他只給你500,然後他在公司的一樓放了兩個老虎機,讓你拿著500塊錢去玩老虎機,並和你說玩老虎機你能把你的5百變成5萬,但是最後往往是你拿到的那個5百元也輸掉了。

凡是搞各種對接的,都是項目運行出現了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流的問題。

一種優秀理財模式的產生是需要多年的研發設計和控制發展,要經過太多坎坷與磨難,其中人性貪欲既要滿足又要限制這是最難的,這一切沒有專業的打造,時間的洗禮和多年的經驗是根本無法做到的!而且,就算擁有這些條件都不一定能成功。

拆分鼻祖運行13年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邊走邊調整,面對未來的不可預見性,就是拆分之父都不敢說自己能輕松應對,專業到極致,這豈又是任何一個新項目說的那樣簡單,輕而易舉就超越了誰?!
何況,在拆分這個圈子裡,見了太多天天高喊自己第一,完成了超越的項目,最後很快走向滅亡!

⑹ 比特幣如何算出來的

要想了解bitcoin的技術原理,首先需要了解兩個重要的密碼技術: HASH碼:將一個長字元串轉換成固定長度的字元串,並且其轉換不可逆,即不太可能從HASH碼猜出原字元串。bitcoin協議里使用的主要是SHA256。
公鑰體系:對應一個公鑰和私鑰,在應用中自己保留私鑰,並公開公鑰。當甲向乙傳遞信息時,可使用甲的私鑰加密信息,乙可用甲的公鑰進行解密,這樣可確保第三方無法冒充甲發送信息;同時,甲向乙傳遞信息時,用乙的公鑰加密後發給乙,乙再用自己的私鑰進行解密,這樣可確保第三者無法偷聽兩人之間的通信。最常見的公鑰體系為RSA,但bitcoin協議里使用的是lliptic Curve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 和現金、銀行賬戶的區別? bitcoin為電子貨幣,單位為BTC。在這篇文章里也用來指代整個bitcoin系統。 和在銀行開立賬戶一樣,bitcoin里的對應概念為地址。每個人都可以有1個或若干個bitcoin地址,該地址用來付賬和收錢。每個地址都是一串以1開頭的字元串,比如我有兩個bitcoin賬戶,和。一個bitcoin賬戶由一對公鑰和私鑰唯一確定,要保存賬戶,只需要保存好私鑰文件即可。 和銀行賬戶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銀行會保存所有的交易記錄和維護各個賬戶的賬面余額,而bitcoin的交易記錄則由整個P2P網路通過事先約定的協議共同維護。 我的賬戶地址里到底有多少錢? 雖然使用bitcoin的軟體可以看到當前賬戶的余額,但和銀行不一樣,並沒有一個地方維護每個地址的賬面余額。它只能通過所有歷史交易記錄去實時推算賬戶余額。 我如何付賬? 當我從地址A向對方的地址B付賬時,付賬額為e,此時雙方將向各個網路節點公告交易信息,告訴地址A向地址B付賬,付賬額為e。為了防止有第三方偽造該交易信息,該交易信息將使用地址A的私鑰進行加密,此時接受到該交易信息的網路節點可以使用地址A的公鑰進行驗證該交易信息的確由A發出。當然交易軟體會幫我們做這些事情,我們只需要在軟體中輸入相關參數即可。 網路節點後收到交易信息後會做什麼? 這個是整個bitcoin系統里最重要的部分,需要詳細闡述。為了簡單起見,這里只使用目前已經實現的bitcoin協議,在當前版本中,每個網路節點都會通過同步保存所有的交易信息。 歷史上發生過的所有交易信息分為兩類,一類為"驗證過"的交易信息,即已經被驗證過的交易信息,它保存在一連串的「blocks」裡面。每個"block"的信息為前一個"bock"的ID(每個block的ID為該block的HASH碼的HASH碼)和新增的交易信息(參見一個實際的block)。另外一類指那些還"未驗證"的交易信息,上面剛剛付賬的交易信息就屬於此類。 當一個網路節點接收到新的未驗證的交易信息之後(可能不止一條),由於該節點保存了歷史上所有的交易信息,它可以推算中在當時每個地址的賬面余額,從而可以推算出該交易信息是否有效,即付款的賬戶里是否有足夠余額。在剔除掉無效的交易信息後,它首先取出最後一個"block"的ID,然後將這些未驗證的交易信息和該ID組合在一起,再加上一個驗證碼,形成一個新的「block」。 上面構建一個新的block需要大量的計算工作,因為它需要計算驗證碼,使得上面的組合成為一個block,即該block的HASH碼的HASH碼的前若干位為1。目前需要前13位為1(大致如此,不確定具體方式),此意味著如果通過枚舉法生成block的話,平均枚舉次數為16^13次。使用CPU資源生成block被稱為「挖金礦」,因為生產該block將得到一定的獎勵,該獎勵信息已經被包含在這個block裡面。 當一個網路節點生成一個新的block時,它將廣播給其它的網路節點。但這個網路block並不一定會被網路接受,因為有可能有別的網路節點更早生產出了block,只有最早產生的那個block或者後續block最多的那個block有效,其餘block不再作為下一個block的初始block。 對方如何確認支付成功? 當該筆支付信息分發到網路節點後,網路節點開始計算該交易是否有效(即賬戶余額是否足夠支付),並試圖生成包含該筆交易信息的blocks。當累計有6個blocks(1個直接blocks和5個後續blocks)包含該筆交易信息時,該交易信息被認為「驗證過」,從而該交易被正式確認,對方可確認支付成功。 一個可能的問題為,我將地址A裡面的余額都支付給地址B,同時又支付給地址C,如果只驗證單比交易都是有效的。此時,我的作弊的方式為在真相大白之前產生6個僅包括B的block發給B,以及產生6個僅包含C的block發給C。由於我產生block所需要的CPU時間非常長,與全網路相比,我這樣作弊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網路節點生產block的動機是什麼? 從上面描述可以看出,為了讓交易信息有效,需要網路節點生成1個和5個後續block包含該交易信息,並且這樣的block生成非常耗費CPU。那怎麼樣讓其它網路節點盡快幫忙生產block呢?答案很簡單,協議規定對生產出block的地址獎勵BTC,以及交易雙方承諾的手續費。目前生產出一個block的獎勵為50BTC,未來每隔四年減半,比如2013年到2016年之間獎勵為25BTC。 交易是匿名的嗎? 是,也不是。所有BITCOIN的交易都是可見的,我們可以查到每個賬戶的所有交易記錄,比如我的。但與銀行貨幣體系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每個人的賬戶本身是匿名的,並且每個人可以開很多個賬戶。總的說來,所謂的匿名性沒有宣稱的那麼好。 但bitcoin用來做黑市交易的還有一個好處,它無法凍結。即便警方追蹤到了某個bitcoin地址,除非根據網路地址追蹤到交易所使用的電腦,否則還是毫無辦法。 如何保證bitcoin不貶值? 一般來說,在交易活動相當的情況下,貨幣的價值反比於貨幣的發行量。不像傳統貨幣市場,央行可以決定貨幣發行量,bitcoin里沒有一個中央的發行機構。只有通過生產block,才能獲得一定數量的BTC貨幣。所以bitcoin貨幣新增量決定於: 1、生產block的速度:bitcoin的協議里規定了生產block的難度固定在平均2016個每兩個星期,大約10分鍾生產一個。CPU速度每18個月速度加倍的摩爾定律,並不會加快生產block的速度。 2、生產block的獎勵數量:目前每生產一個block獎勵50BTC,每四年減半,2013年開始獎勵25BTC,2017年開始獎勵額為12.5BTC。 綜合上面兩個因素,bitcoin貨幣發行速度並不由網路節點中任何單個節點所控制,其協議使得貨幣的存量是事先已知的,並且最高存量只有2100萬BTC

⑺ 比特幣歷史上出現過幾次有影響力的分叉,對幣價有何影響

目前,比特幣沒有發生過有影響力的分叉。基本上都是對硬分叉的一種擔憂。比特幣歷史上曾出現了多次類似硬分叉的擔憂,例如某個大的礦池算力曾多次接近全網算力的51%;還有是ASIC礦機剛誕生時,人們對礦機廠商的挖礦算力過分巨大的擔憂;人們的量子計算機參與挖礦的擔憂也是由來已久;目前幣價低迷,挖礦逐漸被幾個大的礦場所控制,也可能會導致硬分叉的出現;最近,比特幣擴容引發的硬分叉危機再次警醒了人們。但實際上這只是一種擔憂,發生的概率極小。

每次發生硬分叉的危機,幣價都可能會跳水,這主要是處於對比特幣的擔憂。

⑻ 全球金融危機後,中本聰提出了比特幣概念,它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比特幣的發展歷程非常坎坷,但同時也非常傳奇。

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比特幣本身並沒有任何投資價值,幾乎所有的投資機構都不認可比特幣的價值。在這種情況之下,因為比特幣本身的造富效應比較好,所以很多散戶投資人可能會選擇盲目投資,這也進一步推高了比特幣的價格。在此過程當中,比特幣的價格甚至已經暴漲了10萬倍以上。

比特幣本身誕生於金融危機之後。

之所以會有比特幣這種投資產品,主要是因為全球性質的金融危機,在金融危機過後,有一個網名叫中本聰的人發明了比特幣的概念。在剛開始的時候,幾乎沒有人認可比特幣,那個時候的比特幣也沒有任何實際的對標價格。當一個美國網友把杜萬美比特幣換成一個披薩的時候,比特幣第1次產生了所謂的金融價值。

⑼ 1個比特幣可以拆分多少

就像傳統貨幣可以拆分為圓角分一樣,比特幣也有它的最小單位,就是Satoshi(SAT,聰)。
Satoshi到底有多小呢?
1Satoshi=0.00000001 BTC。

⑽ 比特幣總量是2100萬嗎為什麼

比特幣的總量是有限的,2100萬枚,但聰明的人類卻發明了一個方法,那就是分割,將一枚分割成一小份一小份。我們知道,一塊錢人民幣是由十個一角組成的,一百個一分組成的,一千個一毫組成的……而這其中任何不管是一毫一分一角一圓都可再次無限分割,而總量有限的比特幣也可這樣無限分割下去,無窮無盡,就像你用菜刀切香腸,直切到死那一天,也沒切到最小單位。所以說,總量有限的比特幣,其實是無窮無盡的巨大黑洞,把整個宇宙扔進去它都能容納。所以我的觀點是,比特幣等於黑洞。

大白話,撈干貨!

比特幣是一種天才的想法,分布式記賬系統。

解一個數學題,做一次記賬,等比數列的和。

比特幣價值的來源,安全,共識,資產,技術

關鍵詞:記賬,方程,收斂,共識,技術

第一,比特幣白皮書,天才的想法

11年前,一個化名中本聰的人發表了一篇論文叫做比特幣白皮書,裡面詳細介紹了一種天才的想法,我經常說,引領這個世界的是人的思想。

過去人們認為虛無縹緲的東西,過去認為很扯淡的東西,在後來往往被證明是非常有遠見的。比特幣就是這樣。

過去我們的記賬往往是中心式的,總要有一個人管著你。公司里有一個財務部,有一個會計,你轉的每一筆賬會計總要記一記。

銀行里總有一個記賬的中心,有一套系統,每天轉了多少賬,最後都要對一對賬,想想辦法。

我舉個例子吧,最早的信託誕生於十字軍東征時期,當時很多人要出去打仗了,帶著命出去,不知道還有沒有命回來,於是就把自己的財產交給一幫人打理。這幫人給你經營你的財產,有了收益,他就從中抽一點兒份子。

就好比說你家有100頭羊,你要走啦,兒子還在,你放不了羊了,你就把這些羊交給一些職業放羊人,羊下了小羊,它也可以從中分到。

但是這中間有一個問題,誰來監督這個事情呢?怎麼知道他是安安心心給你放羊了呢?或者說他如果把你的羊給你咪了,你怎麼辦呢?

這就需要一套會計記賬規則,也就是我們現在整個的審計系統,用一套借貸的方式。復式記賬法來保證他不要迷你迷的太多,當然財務也可以作假,這就相當於100頭羊,他能眯一點,眯個5隻,你別眯95隻,那就沒多大意思了。

但是這種中心式的記賬總歸是有問題的,他知道你不知道,信息不對稱。有人掌握了全部的信息,不是所有人都掌握信息,這就非常麻煩了。

而中本聰就設想了一種分布式的記賬。所有人都可以記賬,大家在一個網路中記賬,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記賬。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記一次賬,我就把他對全網公布。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都確認了我的信息呢,就有新的人來記賬,然後把這個賬再對全文公布。一串兒一串兒的鏈下去,這就是所謂的區塊鏈。

這種想法很好地解決了有人咪掉你的羊這種事情,因為所有人都是知道的。也防止了有人作假,你一旦作假,那下一次記賬的人就跟這一次對不上了。而且你這個事情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大家都覺得你記錯了,或者你故意作假,你就失去了信用,下次你就在沒記賬資格。大概就是這么一種想法。

當然這其中牽扯的有密碼學,有共識機制,有泊松分布等等,很多人詬病說比特幣的價值來源於什麼呢?比特幣又沒有政府背書,我還是那句話,你信高等數學,你信牛頓,你信愛因斯坦也不是因為他們有政府背書。而是因為他們的技術高超。比特幣的價值真正來源其實就是技術。


第二,什麼是比特幣?就是記一次賬,做一個數學題。等比數列的和

那到底什麼是比特幣呢?為什麼它的總數能夠被框算在2100萬枚,而且還能被推算出來?

我簡單介紹一下,比特幣是一種獎勵機制。大概就是說,當你有了記賬的資格,你就把賬記下來,記下來之後打包你的賬,記得無誤,於是你就可以獲得一個獎勵。

比特幣的規定是這樣的,當一個人都有權利記錄在這十分鍾內發生的所有的交易賬目,比如說張三給李40個比特幣,李子給王50個比特幣,那你就把它們都記錄下來。然後打成包。你就能夠獲得比特幣的獎勵,比如說40個20個。

那什麼人有資格記錄呢?這就需要一種篩選的方式,那就是算力。什麼意思?你要想獲得記賬的資格,首先你要去算一個數學方程,解一道數學題。這個方程就叫做哈希方程,簡單理解這種方程式可以正算,不能反算,你知道x可以求出y,但是你知道y不能求出x。

這怎麼辦?那你就只有一個一個數帶進去試,試對了,你就解出來了,這種事的方式是不斷的重復運作,就像是拿鍬一鍬一鍬地的挖礦,這就是挖礦的意思,它是一種比喻,是說你拿一個一個數去試,而並不是說你真的在那兒匡幾匡幾挖礦。

同時呢,比特幣的規則規定所有人記賬每四年獲得的比特幣獎勵是減半的。也就是說,本來你第一次這樣可以獲得十個,四年以後你就只能獲得五個,再過四年你就只能獲得2.5個。

長此以往,如果你算這個總數的話,比特幣總數就會變成一個收斂的等比數列的和。也就是說你可以通過一個數學公式算出它的總數。如果按照既定的規則,那總數就是2100萬枚,當然它可以繼續細分到小數點後面,好像是八位。這就把他的總數給限定下來了。


第三,比特幣的價值來源。

最後,我們談一談比特幣的價值來源。在前面我已經說過了,比特幣真正的價值來源於技術,來源於數學,來源於密碼學,來源於天才的想法,來源於他的安全。

先說安全,我之前已經介紹了比特幣的運行機制,你在記賬的時候要對全網公布,那麼一旦全網的人都收到了你的信息,那相當於你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裸奔,你身上有什麼大家看的一清二楚,你想干壞事兒,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同時呢,比特幣曾經受過多次的攻擊,但是依然沒有打垮他,依然非常的安全,他的數據不能被篡改。如果一次又一次證明他是安全的,他就會越來越有信用。

那為什麼比特幣越來越值錢?以前就不值錢了呢?它的價格能夠漲一千多萬倍2000萬倍呢?原因是越來越多的人信他,越來越多的人看中他,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他。如果所有人都認可比特幣,所有人都認為比特幣是重要的,比特幣是合理的,比特幣是安全的,那麼這種共識就會變成一種信仰。當一個東西變成信仰的時候,它的價值也就不言而喻。

最後,比特幣具有資產的特點,嚴格來說它應該算作一種無形資產。這種無形資產特點是它基本不會折舊。你想想他本來就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是一種虛擬的東西,他放一年跟放十年是一模一樣的,它只存在於人們的腦子中。

我之前已經多次介紹過資產的特點,資產可以長久的放著,他是一個耐用品,那麼人們購買它其實就是為了博一個更高的收益, 明天買它比今天更貴,後天買它比明天更貴,越來越高,資產就是這樣,越貴越想買,只要他在持續的上漲,人們形成共同的預期,它就是有價值的。

結論。那從比特幣白皮書開始,一個化名中本聰的人就有了一種天才的想法,把中心式的記賬改為分布式的記賬。這種記賬方式不容易被篡改,不容易作假。是一種天才的想法。

比特幣的規則規定所有人達成共識,在一段時間內計算一個哈希方程,獲得打包記賬的權利。同時把十分鍾內的賬務向全網公布,隨著時間的推移,比特幣的獎勵不斷減半。比特幣的總數也就成為了一個等比數列的和,不斷的收斂,總數就是一定的。

比特幣的價值來源其實就是技術,其實就是安全,其實就是共識機制,其實就是資產的特點。 歷史 上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其實都是虛無縹緲的,真正左右人類前進的,其實是人類的思想。

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個,沒錯,這個是在寫源代碼一開始的時候就限定死的了,可以參考比特幣的白皮書,裡面寫的很清楚,這個1個比特幣是通過挖礦獲取的,但是強調一點,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個,但是這個1個比特幣是可以細分的。

也就是1個比特幣還可以細分到很小很小。有多小?

現在比特幣的最小單位為1聰,而1個比特幣就等於 1億聰。

至於這個聰是怎麼來的?是因為比特幣的發明者「中本聰」取名而來的。

所以如果你按照個數來說,比特幣的能夠通過挖礦獲取的數量就是2100萬個。 沒錯!

但是如果你通過交易來獲取比特幣來細分。。。那可以細分到1個比特幣可以分為1億聰!!

比特幣的整個運行機制都是模仿的實體黃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把比特幣稱之為數字黃金的原因。而我們知道黃金它作為地球上元素的一種它本身是具有稀缺性的,這也導致黃金為首的貴金屬在人類很長的 歷史 中都扮演著貨幣天然是金銀的角色。所以比特幣最初規定的數量同樣也是有限的,總數是2,100萬枚。

2008年10月31日,一個署名為中本聰的人在網路上提出了長達9頁的去中心化點對點的交易方式構想,這個構想後來被稱之為比特幣的白皮書。在比特幣的白皮書里有著明確的規定,比特幣的上限數量是限定死的2,100萬枚,並且永遠無法篡改,這是支撐當前比特幣價格的一個基石。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比特幣的數量並不是無限的,總數量它有一個恆定量是2,100萬枚,目前流通中的比特幣數量已經超過了1,800萬枚,但是最後一枚比特幣面世時間將會在2100年以後,也是由它的演算法機制所決定的。你所理解的比特幣數量是無限的,應該是它的最小值,但是目前的流通中的總數量1,800萬枚比特幣,還包括接近400萬枚沉默在 歷史 時間長河中的已經被丟失的比特幣。

所以有空多看看中本聰2008年10月份發表的白皮書在這份長達9頁的論文里帶給我們的,並不僅僅是比特幣還有最終的區塊鏈技術,這才是比特幣帶給世界的一份大禮。

首先回答,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這個是比特幣的產生機制決定的,如果不是總量有限,比特幣早都夭折了。

有些同志老是拿著「比特幣可以無限拆分」的理論說事情,這是典型的沒有理解比特幣。

就像一瓶礦泉水標注的是600ml,你可以分0.0001ml喝一滴,喝成千上萬次,也可以一口氣喝光它。

難道這瓶水,會因為你喝了上萬次,而改變它就是總量600ml的事實么?這么簡單的道理不懂么?

至於比特幣的總量,實際上,准確地說,比特幣的總量是2099999.769萬,略低於2100萬。

比特幣生成計劃:

比特幣挖掘的計算方法

比特幣在10分鍾內生成一個區塊,將每小時6個區塊的速度乘以24小時(每天)、365天(一年),最後是4年(一個周期)。結果,在一個周期內總共生成210000個塊。所有區塊的獎勵從50逐漸減少到25,然後逐漸減少到12.5,因此有50+25+12.5+6.25+3.125。。。=100個獎勵,兩個數字相乘可獲得2100萬比特幣。

也就是說,到2140年,比特幣將被完全挖掘出來。

為什麼比特幣的總金額只有2100萬?不能再多點嗎?

我們來談談為什麼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首先,比特幣總量由中本設計。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說清楚原因。所以外界有很多猜測。現在我將向您列出以下8種猜測。

猜測一:因為21是最終答案42的一半。

說明:答案是一個笑話。這條線索來自電影《銀河系指南》中最終答案的橋梁:宇宙的最終答案是42。

猜測二:因為我們生活在21世紀。

解說:這有點牽強。

猜想三:中本設定的原則是每10分鍾生產一個街區,獎勵50枚硬幣,4年內減半。結果很自然。

說明:中本沒有人為干預,而是接受了自然結果。

猜想四:世界上所有的黃金都熔化在一起,這是一個邊長約21米的立方體。

註:中本用這個概念來比喻比特幣是一種虛擬黃金。

為什麼比特幣的總金額只有2100萬?不能再多點嗎?

猜想五:外人認為中本喜歡玩21點。

解釋:我對這個答案沒有任何解釋。

猜測6:有32位整數可以存儲2^31-1,即2147483647。如果你取前8位,它是21474836.47比特幣。那是2100萬。

註:我猜本聰在最初的開發中使用了32位精度整數。後來,他發現對於一種全球貨幣來說,精度是不夠的,於是他將小數點後兩位擴展到8位,並將32位存儲改為64位存儲。

猜測7:比特幣是用來比較全球經濟總量的,根據目前全球經濟水平,全球經濟總量估計為2100萬上限。

說明:我認為這個猜測更科學。

猜想八:根據以太坊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的分析,這個值可能與計算機編程語言支持的整數數據范圍有關,與特殊貨幣相比,也便於後續開發者的維護。

註:比特幣使用C++編程語言。

總結與分析

以上八個答案都是外界猜測的。因為中本一直沒有解釋,所以我們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就我個人而言,我同意V上帝。那麼你心裡的答案是什麼?

總量是約等於2100萬個,每四年減半,大概到2140年會徹底挖完,此後挖礦不再產出BTC,礦工收入來源為轉賬手續費。

這些邏輯是在代碼里寫死的。

這個問得好,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問到了關於數字貨幣的起源。

主權政府具有發幣權,各國央行會不斷發行貨幣,比如我國發行人民幣,美國發行美元。因為主權政府發行貨幣沒有限制,海量貨幣造成通貨膨脹,居民手裡的錢不斷在貶值。

比如小時候饅頭一元四個,現在一元一個,有的地方2元一個。物價上漲的例子不勝枚舉。

在這種情況下,居民辛辛苦苦攢下的財富,永遠在不斷的縮水,人必須永遠忙碌。假如你30歲積累的財富,夠你躺著殷實的度過餘生。但是,如果不能保持財富增值,你60歲的時候會發現就快沒有餘糧了,同樣數量的貨幣已經買不到什麼東西了。

為了對抗這種貨幣貶值,聰明的創造者就創造出了數量必須有限的數字貨幣。比特幣就是開創者,有且只有2100萬枚,並不歸任何政府管理。

數字貨幣就是因為這個被創造出來。至於比特幣怎樣確保總量僅有2100萬枚,這是另一個問題,感興趣可以再討論。

數字貨幣發展方興未艾,體現了居民對自己辛苦積累的財富的珍視。主權政府可以「掠奪」財富於無形,推動了數字貨幣新事物的發展。

拿比特幣無限可分說事的人,是根本沒理解比特幣。我不推薦你買比特幣,但是這個道理必須講清楚,「無限可分」和「總量無限」是兩回事。

先說總量問題,再說為啥無限可分不代表總量無限,比特幣總量確實是2100萬,你可以把比特幣的數量理解成,一個超級難的方程式的解,而這個解一共有2100萬個,這個是可證明的數學定理,所以總量是確定的,你擁有一個比特幣就相當於你擁有一個解,這個解的歸屬權,就在每次計算出結果後,記錄在比特幣的鏈條上,而且是無法篡改的。而且比特幣,是無法更多發行的。

然後很多人說,比特幣不是2100萬個,因為比特幣是無限可分的,你可以擁有0.1個比特幣,0.01個比特幣,0.001個比特幣,所以比特幣是無限的。

說比特幣無限可分這個是對的,但因此說比特幣是總量無限的,就是胡扯了。

在總量一定的情況下,無論你怎麼繼續分,原來有多少,你還是有多少,你原來有10個比特幣,那麼無論剩下的2000多萬怎麼繼續劃分,你永遠都擁有10/21000000的比特幣分量,不會因為有人把自己的1個比特幣分成了100份,他就擁有比你更多的比特幣了。同樣的,也不會因為你把這10個比特幣繼續分成1000分,你就擁有超過10/21000000的比特幣分量了。

但是傳統貨幣不同,假設市場上流通的貨幣總量是1000萬,你擁有10萬,那麼你就擁有1/100的貨幣量。

假設你這10萬不動,接著,國家又發行了1000萬的貨幣,那麼你所擁有的貨幣量就變成了1/200了。

那麼在你什麼都不做的時候,你的貨幣就貶值了。

比特幣被吹捧的原因之一,就在於,沒有一個這樣的中央銀行,可以隨便發行貨幣,導致手裡的貨幣貶值。

當然了,國家也不是隨便就發,但是比起擁有總量恆定的比特幣,央行在這方面的彈性那就太大了。

另外無限可分充其量也就是個數學 游戲 ,理論上說,任何貨幣都是無限可分的,只要國家願意發行,0.001元,0.0001, 0.00000000001元......,那麼任何貨幣都是無限可分的,只不過比特幣通過程序代碼實現,實現起來更容易。

騙局你明白嗎就和當初美元又叫美金一樣,等到價值上來了就可以割全世界韭菜,還是咱們國家厲害。上來就禁止比特幣中國交易了。

熱點內容
區塊鏈社區激勵指的是 發布:2025-05-21 12:01:05 瀏覽:539
為何比特幣會具有購買力 發布:2025-05-21 11:52:21 瀏覽:588
怎麼知道幣圈新幣 發布:2025-05-21 11:38:25 瀏覽:686
建設銀行數字貨幣提幣機 發布:2025-05-21 11:33:21 瀏覽:736
數字貨幣虛擬貨幣源碼 發布:2025-05-21 11:18:47 瀏覽:434
6月數字貨幣大跌 發布:2025-05-21 11:18:35 瀏覽:292
幣圈第一起搶劫案例 發布:2025-05-21 11:16:14 瀏覽:951
美國用什麼交易btc 發布:2025-05-21 11:11:51 瀏覽:216
金壇疾控中心怎麼去 發布:2025-05-21 11:11:06 瀏覽:735
區塊鏈至少分為三層 發布:2025-05-21 11:11:04 瀏覽: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