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2008金融危機比特幣
Ⅰ 問下08年的金融危機
美國金融危機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貸款衍生品中的問題引起的,深層次原因則是美國金融秩序與金融發展失衡、經濟基本面出現問題。
金融秩序與金融發展、金融創新失衡,金融監管缺位,是美國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一個國家在金融發展的同時要有相應的金融秩序與之均衡。美國在1933年大危機以後,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實行嚴格的分業監管和分業經營。在隨後近60年裡,美國金融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在其高速發展的同時,金融市場上的不確定性相應增加。1999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鬆了金融監管,並結束了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經營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態中的問題,也助長了金融危機進一步向縱深發展。金融生態本質上反映了金融內外部各要素之間有機的價值關系,美國金融危機不僅僅是金融監管的問題,次貸危機中所表現出的社會信用惡化、監管缺失、市場混亂、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等,正是金融生態出現問題的重要表現。
從1999年開始,美國放鬆金融監管使金融生態環境不斷出現問題。金融衍生品發生裂變,價值鏈條愈拉愈長,終於在房地產按揭貸款環節發生斷裂,引發了次貸危機。華爾街在對擔保債務權證(CDO)和住房抵押貸款債券(MBS)的追逐中,逐漸形成更高的資產權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桿率變得越來越大,金融風險不斷疊加。
美國金融危機的另一原因還在於美國經濟基本面出了問題。20世紀末到本世紀初,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調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線斷裂,出現了價格的上升。美國採取了單邊控制總需求的辦法,使得原有的供給缺口不斷擴大,物價持續上升,就業形勢出現逆轉,居民收入和購買力下降。
過去60年,美國經濟增長和國內消費超出了本國生產力的承受能力。一方面,美國在實體經濟虛擬化、虛擬經濟泡沫化的過程中,實現不堪重負的增長;另一方面,美國把巨額的歷史欠賬通過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和資本市場的價值傳導機制分攤到全世界。這增加了美國經濟的依賴性,動搖了美國經濟和美元的地位和對它們的信心。
次貸危機之前美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限制進出口的法案和政策,是導致經濟環境走弱的重要因素。在進口方面對發展中國家製造各種貿易壁壘,在出口方面又對技術性產品設限,這些政策直接推動了美國物價的上升,減少了美國的就業機會,抑制了國內的經濟創新動力,這也是金融危機爆發的重要誘因。
金融危機席捲全球 成都現農民工「返鄉潮」
農民工:不曉得啥是「金融危機」,只知企業先降薪後裁人。勞務市場:近期農民工求職者同比上漲30%
成都現抑鬱症患者,工作丟女友吹都怪金融危機
失戀了,金融危機害的;股票被套牢了,金融危機引起的;公司倒閉了,金融危機觸發的……
--看全國各地的變化:
視頻網站六間房裁員三分之二,六間房整體員工規模將從200人減至60人,其中200人為六間房全國范圍的總人數。
全國工資性收入大幅回落,國內出現降薪潮有7成公司不打算招新員工了,8成人暫時不打算跳槽了,09屆畢業生有590萬,加上未就業的往屆畢業生,總共有600萬在掙扎。
據悉,武鋼、寶鋼都在醞釀降薪,其中武鋼員工擬降20%。稍前的消息是萬科、中原降薪裁員,東航、南航降薪裁員,波導、夏新被迫削減人力成本,中石油大幅裁員……降薪裁員已波及房地產、航空、石化、電力、IT、證券、金融、印刷等一系列行業。而最無招架能力的是外出打工的中西部民工,四川、安徽、河南等省都不同程度出現了民工返鄉潮。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8年10月30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現行的3.87%下調至3.60%,下調0.27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現行的6.93%下調至6.66%,下調0.27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保持不變。
香港金管局降息0.5個百分點:香港金融管理局周四將基本利率下調0.5個百分點至1.5%。
中國一月內兩度降息並取消利息稅:從2008年10月1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
--看國際變化:
2008年10月20日,韓政府實施大規模金融救援計劃
2008年10月20日,荷蘭政府向荷蘭國際集團大規模注資
2008年10月20日,拉美各國央行將聯手應對金融危機
2008年10月17日,德通過5000億歐元救市計劃
2008年10月17日,花旗痛失美國最大銀行寶座
2008年10月15日,美股再現「黑色星期三」
2008年10月14日,美國公布首輪救助方案細節
2008年10月13日,英國向銀行注資370億英鎊
2008年10月12日歐元區國家通過大規模救助計劃
2008年10月10日,西班牙政府批准組建一個規模為300億歐元的基金
2008年10月9日,冰島政府金融監管委員會宣布接管該國最大的商業銀行Kaupthing
2008年10月8日,瑞典宣布向Kaupthing在瑞典境內分行給予援助
2008年10月7日,冰島政府宣布接管陷入財困的當地第二大銀行Landsbanki
2008年10月7日,道瓊斯指數四年來首度跌破萬點,這是2004年10月以來,該指數首度跌破萬點關口
2008年10月4日,布希簽署大規模金融救援方案
美國總統布希簽署了總額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當天表示,將盡快開始實施這項方案。2008年10月3日,富國銀行從花旗手中搶購美聯
美國富國銀行3日宣布將以總價15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聯銀行
為應對金融危機,全球大裁員,IT企業轉戰新興市場.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這一個多月來「裁員」運動很猛很暴烈。從9月中旬起,僅美國IT公司總計宣布裁去19683個工作職位,而且還不包括惠普與IT外包服務提供商EDS合並後即將裁剪的24.6萬人。但是在所有的裁員中,5家大公司佔了90%的比例。
越南金融危機,重蹈11年前覆轍:高達25.2%的通貨膨脹、持續擴大的貿易逆差和財政赤字、過多的外債規模,這個國家的貨幣體系暴露在巨大的風險中。
新華網紐約10月24日電,由於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的恐慌抵消了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減產消息的影響,國際油價24日開盤後大幅下挫超過7%。
10月17日,已申請破產保護的美國加州百貨連鎖集團Mervyn's宣布將在年底前關閉所有剩餘的149家商店,其店鋪開始清倉銷售商品。
2008金融危機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一、正是美國家庭的巨大負債,消化了中國不斷膨脹的產能
美國金融危機,首先會帶來心理沖擊。這場危機必然會在中國資本市場製造悲觀氣氛,中國持有的這些金融機構的資產會縮水、海外投資者也可能大量拋售中國資產回母國自救,從而對中國資本市場施以向下壓力。但更主要的,中國的經濟是高度外向的,進出口總值超過GDP的60%,以前正是由於美國人借錢消費,消化了中國的過剩產能,從而使美國的金融和中國的製造雙繁榮,現在美國金融一倒,必然終結美國人借錢消費模式,中國製造隨之受影響。
二、中國的解困之道又指向老生常談——擴大內需
我們無須重復令全世界都羨慕的老生常談——中國擁有巨大的內需潛力。大算盤不難打:只要國內需求有較大的擴展,這些年來為外需服務的龐大製造業能力,只要有一部分轉向對內,中國經濟就不但可能持續高速增長,而且也許對全球經濟「過冬」也不無小補。
三、真正困難的問題只有一個:究竟怎樣才能把中國的內需潛力釋放出來?
所謂內需不足主要是因為國民收入分配問題。政府收藏了GDP三分之一的財富,居民收入的比例實在太低,如此中國消費率怎能不走低。其次是改革,提高經濟效率,把財政收支、金融資本政策控制、價格體系政府控制中相當多低效的地方改進,比如減免進口稅費、開放民間金融服務、改革征地制度,開放糧食出口、以采礦權公開招標……,如此必能促進經濟增長……(據騰訊財經)
2008金融危機專家觀點摘要
李稻葵:未來兩年將出現世界性金融危機
世界范圍金融危機的烏雲正在聚集,未來兩年內,全世界將出現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機。這一金融危機的最大受害者將是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這對中國發展帶來了挑戰和新的機遇。
陶冬:中國未大面積受次貸危機影響
陶冬表示,中國從基礎面來講,是唯一一個真正大面積未受到次貸風暴影響的國家。雖然資本項目的管制又救了中國一次,但金融開放、資本項目開放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不可避免的……
申銀萬國:次級債風波的影響有限
雖然由於各國央行出手干預,美國的次級債風波一度有所緩和。但近日隨著某些問題的進一步暴露,形勢似乎變得再度嚴峻起來,海外證券市場也因此出現了劇烈的調整……
花旗經濟學家:次貸危機對中國沒有直接影響
如果美國進入蕭條的話,通過測算,美國經濟放緩1%,中國經濟增長將會放緩1.3%。美國可能在下半年減息0.25%,而明年可能持續1到2次減息,最終在2008年年底達到4.5%的中性利率水平……
巴曙松:次級債危機對中國股市的影響不大
對於次級債危機對中國股市的影響,巴曙松認為影響不大。他認為,次級債危機對中國股市更多是心理層面的影響,其直接的聯系管道就是可能對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有價格爭議……
格林斯潘:美金融危機百年一遇
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說,這是他職業生涯中所見最嚴重的一次金融危機,可能仍將持續相當長時間,並繼續影響美國房地產價格。
羅傑斯:有生之年看不到金融危機觸底反彈
羅傑斯說,這是一條漫長道路,事實上,在我們有生之年似乎都看不到了.他說:「伯南克(美聯儲主席)和他的伙計們開始來援救了,這可能會把問題掩蓋一段時間,當然我不知道他們能掩蓋多久,然後災難就會繼續。」
伯南克提議轉移金融公司不良資產
伯南克提議,將美國金融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不良資產轉移到一個新的機構中去。這項計劃是保爾森納和伯南克的又一次努力,此前他們未能恢復金融和房地產市場信心。
保爾森:對美國金融市場彈性持有信心
保爾森稱,健康的資本市場,是具有活力的美國經濟的主要骨架,也是美國經濟和美國家庭福利的關鍵。我們對美國的金融資本市場的彈性應持有信心。
卡恩:明年經濟會復甦
卡恩表示,盡管日前爆發的美國金融風暴增加了經濟發展的潛在威脅,IMF預計全球經濟會在2009年逐步復甦。IMF預測2008年全球經濟增速降至約4%,這將體現為美國、歐洲、日本的經濟放緩,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勢減緩。
索羅斯:英國是下一個
索羅斯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采訪時,就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和美國國際集團(AIG)陷入困境發表意見。他說:「我擔心,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仍在進入風暴的過程中,而非走出風暴。」
比爾·蓋茨:金融危機可能要延續兩到三年
微軟創始人兼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會長比爾·蓋茨周三表示,美國可能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才能從當前的經濟危機中恢復過來。
蓋茨稱,90年代和近10年的大部分時間里,全球經濟增長情況一直很好,現在美國經濟遭受了一點挫折,這可能延續兩到三年的時間。
應對金融危機,各國舉措一覽
中國 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 10月9日起暫免徵收個人儲蓄存款利息稅
美國 美聯儲聯合其他五央行共同降息50基點 美聯儲9000億輸血銀行體系
歐盟 共同降息50基點各國將提高最低存款擔保額度 歐洲央行加大對金融系統注資力度
英國 英國宣布新救市方案 將動用五千億英鎊
日本 日本首相下令研擬追加經濟對策規模龐大日本央行一日內3次注資貨幣市場
俄羅斯 俄羅斯向銀行大規模注資9500億盧布俄羅斯對股市設立新的漲跌幅限制
澳大利亞 澳央行降息100個基點 幅度為16年之最
西班 牙西班牙設立300億歐元基金支持銀行
荷蘭 荷蘭將本國銀行存款賬戶擔保額提至10萬歐元
德國 德國政府出台諸多應急措施
2008金融危機的幕後元兇
元兇一:過度消費的投資者
正是無限制擴張的消費和透支欲在背後使壞。美國依靠資本市場的泡沫來維持消費者的透支行為,市場被無節制地放大了。
元兇二:腰包鼓鼓的金融從業者
華爾街打著金融創新的旗號,推出各種高風險的金融產品,不斷擴張市場,造成泡沫越來越大。
元兇三:睜眼閉眼的監管者
美國較為寬松的監管制度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這次風波,而整個監管體制顯然已經無法跟上金融創新的速度。
元兇四:百依百順的亞洲國家
亞洲國家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給了美國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且輸送流動性的無限動機,讓其有足夠的流動性。
2008金融危機進展
2008-10:全球六大央行聯手降息
2008-10:英五千億英鎊救市
2008-10:美國救市法案正式生效
2008-09:華盛頓互惠銀行倒閉
2008-09:美五大投行均成歷史
2008-09:AIG國有化
2008-09:美國銀行收購美林
2008-09:雷曼兄弟破產
2008-09:兩房危機美政府出手
2008-03:貝爾斯登猝死
2008-03:美聯儲2000億美元救市
2008-01:全球金融機構相繼爆巨虧
2007-08: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2007-08:貝爾斯登總裁辭職
2007-07:全球金融市場震盪
2007-03:新世紀金融公司瀕臨破產
2007-02:抵押貸款風險浮出水面
Ⅱ 重回2008:區塊鏈起源,夢想開始的地方
— — 本文閱讀約8分鍾 — —
我的豐功偉績值得澆鑄於青銅之上,銘刻於大理石上,鐫於木板上永世長存;等我的這些事跡在世上流傳之時,幸福之年代和幸福之時亦即到來。 ——塞萬提斯 《堂吉訶德》
借比特幣誕生十周年之際,把這句話也送給中本聰,致敬這個偉大的時代。
ONE
01
時鍾撥回到2008年,全世界正在與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鏖戰正酣,這次非同尋常的沖擊造成嚴重的貿易癱瘓、導致多個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由於全球一體化、各種設計精巧的金融產品的發展,世界金融體系膨脹成一個相互依存、疊屋架床的鐵索連環生態,危機發展有如火燒連營,各國央行和政策制定者顯得一籌莫展。
危機正是由政策制定者一手造成的,為了刺激經濟,各國政府施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赤字財政,刺激居民加杠桿進行過度消費,金融機構同樣無視風險高杠桿運營,造成了資產價格泡沫。決策者和監管當局漠視風險,主觀上造成了金融監管的缺失和鬆懈;金融機構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擇手段,加劇和放大了風險。
派拉蒙影業發行的傳記劇情片《大空頭》取材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諷刺又無奈的事情是,之後,全球政策制定者試圖快速啟動金融危機後的經濟復甦,各國都進入了貨幣寬松時代,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發行的貨幣,遠超歷史上的平均水平,在這輪史無前例的印鈔運動中,全球資產價格隨之開始新一輪暴漲,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產能過剩,至今未出清,成為摘不掉的枷鎖綁架著經濟政策。
沒人對這樣強盜式的政策滿意,錢得存在銀行忍受實際上的負利率剝削,有誰願意看到自己辛苦打拚掙來的血汗錢被通貨膨脹稀釋掉?是時候改變一下游戲規則,做點新的嘗試了。
TWO
02
計算機技術與現代通信技術的普及應用,是書本上定義的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它將人類社會推進到了數字化的信息時代,使我們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革。我們受益於此,在互聯網上聊天、閱讀、游戲、購物、社交,完成工作和生活,打發無聊寂寞的時光,一些優秀而偉大的公司由此誕生,也有一些投機取巧的鼠輩暗自生長。
習慣網路的我們,在嚴厲的內容審查和言論管制環境中,對404頁面再熟悉不過,這是權威制度下的特色日常。HTTP 404錯誤是客戶端在瀏覽網頁時,伺服器無法正常提供信息,或是伺服器無法回應,且不知道原因所返回的頁面。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聯網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網路協議,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須遵守這個標准。盡管TCP/IP協議是互聯網上最流行的應用,HTTP協議並沒有規定必須使用它和基於它支持的層。事實上,HTTP可以在任何其他互聯網協議上,或者在其他網路上實現。
仔細學習一下HTTP狀態碼,與404 Not Found相隔不遠,我們能找到很少見到的402 Payment Required,對它的描述是「留作以後使用」,並且被標注為「需要支付」才能訪問。其實在網路設計之初,創造者們就希望能夠提供一種傳輸價值的方式。只是不同於信息的自由分享,在網路上自由交換價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價值不是可以隨意「復制和粘貼」的數據。這個夢想只能被無限期擱置,落寞地被標注成「留作以後使用」,難題留給有足夠智慧解決問題的人。
THREE
03
加密貨幣的種子,其實早早就已種下。20世紀80年代,密碼朋克就有了加密貨幣的最初設想。有人夢想建立一個充滿政府秘密的市場,爆料者可以獲得不可追蹤的電子加密貨幣獎勵。設計獎勵的難點在於如何建立大家都認可的共識,也就是萊士利·蘭伯特(Leslie Lamport)等人1985年提出的拜占庭將軍問題(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讓各地軍隊彼此取得共識、決定是否出兵的過程,延伸至計算領域,建立有容錯性的分布式系統,即使部分節點失效仍可確保系統正常運行,可以讓多個基於零信任基礎的節點達成共識,並確保信息傳遞的一致性。
不得不承認,驚天動地的大歷史有時候就是由少部分人造就的。1993年,艾瑞克·休斯(Eric Hughes)和一幫密碼學愛好者,創建了一個「密碼朋克郵件名單」加密電子郵件系統,簡稱「密碼朋克」,目的是對抗受到政府監控的互聯網電子郵件,秘密討論群「密碼學郵件組」在宣言中寫道「我們使用密碼學,匿名郵件轉發系統,數字簽名,以及電子貨幣來保障我們的隱私」。
1998年,另一名密碼朋克戴偉(Wei Dai)提出了匿名的、分布式的電子加密貨幣系統B-money。分布式思想靈光乍現,成為新一代加密貨幣的精神先導。思想碰撞、歲月激盪,密碼朋克們孜孜以求,非對稱加密技術、點對點網路技術、哈希現金(Hashcash)演算法機制直至可復用的工作量驗證(Reusable Proofs of Work),技術日臻成熟。
2008年11月1日,「密碼學郵件組」里出現了一個新帖子:「我正在開發一種新的電子貨幣系統,採用完全點對點的形式,而且無需第三方信託機構。」該帖的署名,是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本文提出了一種完全通過點對點技術實現的電子現金系統,它使得在線支付能夠直接由一方發起並支付給另外一方,中間不需要通過任何的金融機構。」「傳統貨幣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信任。中央銀行必須讓人信任它不會讓貨幣貶值,但歷史上這種可信度從來都不存在。銀行必須讓人信任它能管理好錢財,並讓這些財富以電子貨幣形式流通,但銀行卻用貨幣來製造信貸泡沫,使得私人財富縮水」,他在比特幣白皮書中這樣寫道。
2009年1月3日, 中本聰發布了開源的第一版比特幣客戶端,宣告了比特幣的誕生。他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伺服器上通過「挖礦」得到了50枚比特幣,產生第一批比特幣的區塊叫「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中本聰將當天的《泰晤士報》頭版標題——「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brink of second lout for banks」( 2009年1月3日,財政大臣正站在第二輪救助銀行業的邊緣)刻在了創世區塊上,對貨幣當局不動聲色的來了一次永載史冊的嘲諷挖苦。
FOUR
04
2009年出現的比特幣,使得一切關於貨幣、互聯網和價值傳遞的問題得以改變,所謂「此物一出天下反」,原來困擾網路創造者的棘手問題似乎迎來解決方案,巧妙融合P2P網路、密碼學、共識演算法等已有技術的比特幣優雅的解決了在互聯網上產生、存儲和傳遞交換價值的問題。在這個系統中,數據以區塊(block)為單位產生和存儲,按時間順序連成鏈式結構(chain),彼此獨立的節點共同參與數據的驗證、存儲、維護,具有不可篡改、公開透明的特點。Blockchain被翻譯成區塊鏈技術,它建立了在不可信網路中進行信息和價值傳遞交換的可信機制。
中本聰預言,20年內比特幣要麼歸零要麼無比強大。經過極客、技術佈道者、加密貨幣愛好者乃至敏銳資本的推廣和發展,比特幣從籍籍無名到譽滿天下,由其衍生的區塊鏈技術開枝散葉,也必將帶人類邁入新紀元。而針對區塊鏈技術,各國政府、大資本、技術先驅甚至普羅大眾,已慢慢建立共識——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後,區塊鏈或許是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互聯網從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邁進。
網路的發展雖然日新月異,但是信息傳播和價值傳遞的突破性進展,都不是偶然事件,從研究者和愛好者夜以繼日的嘗試探索,到普通用戶的應用反饋,都要經歷漫長而艱苦的演變過程。隨著技術和需求的趨於穩定成熟,每個新階段都可以在前一個階段的基礎上建設出新的東西。穿過歷史重重迷霧,回看信息互聯網的發展歷程,我們應當對建設和使用價值互聯網有充足的心理准備,雖然技術是現成的,但大規模的普及應用並不能一蹴而就。如果歷史具有借鑒意義的話,我們再樂觀的期待都不為過,價值互聯網的應用和普及,將迸發出遠遠超過我們預期的能量。
- End -
更多資訊在區塊鏈怪人公眾號等你哦
聲明:數字資產投資存在風險,區塊鏈怪人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
Ⅲ 全球金融危機後,中本聰提出了比特幣概念,它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比特幣的發展歷程非常坎坷,但同時也非常傳奇。
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比特幣本身並沒有任何投資價值,幾乎所有的投資機構都不認可比特幣的價值。在這種情況之下,因為比特幣本身的造富效應比較好,所以很多散戶投資人可能會選擇盲目投資,這也進一步推高了比特幣的價格。在此過程當中,比特幣的價格甚至已經暴漲了10萬倍以上。
比特幣本身誕生於金融危機之後。
之所以會有比特幣這種投資產品,主要是因為全球性質的金融危機,在金融危機過後,有一個網名叫中本聰的人發明了比特幣的概念。在剛開始的時候,幾乎沒有人認可比特幣,那個時候的比特幣也沒有任何實際的對標價格。當一個美國網友把杜萬美比特幣換成一個披薩的時候,比特幣第1次產生了所謂的金融價值。
Ⅳ 《重生金融危機橫掃全球》txt百度雲_小說全文最新章節在線閱讀免費
鏈接:
《重生金融危機橫掃全球》
作者:外匯似海
文案
社會平庸小角色重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對別人來說那是災難,對他來說那是改變底層命運的歷史性機遇,他的發家史波瀾壯闊,他的人生叱吒風雲!一場場金融大戰,打跪美國金融大鱷,碾爆印度財團,絞殺韓日財團,締造了全球性的商業帝國。
Ⅳ 瘋狂的比特幣究竟是神還是鬼長文分析比特幣的投資價值
關於比特幣,有點復雜,我們需要一點一點講。
比特幣在2008年出自於中本聰之手,中本聰是個神秘人物,在網站上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後,便銷聲匿跡,大有「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之意。中本聰的神秘,也同樣造就了比特幣之神秘,芸芸眾生往往對於神秘的東西都有一種莫名的敬畏。如果說中本聰是你鄰居家張大媽的兒子二狗子,上了大學讀了博以後用計算機搗鼓出來的東西,你是不是對比特幣的印象會大打折扣?
比特幣是一種數字加密貨幣,是計算機生成的一串復雜代碼,新比特幣可以通過預設的程序製造,名曰挖礦。所謂「挖礦」是用計算機解決一項復雜的數學問題,隨後比特幣網路會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幣作為區塊獎勵。由於程序的限定,它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另外,和法幣不同,比特幣是一種去中心化的設計,它沒有一個集中的發行方,誰都能參與生產比特幣。
我們總結一下:比特幣是一種虛擬貨幣,無中心發行機方,數量有限,可交易。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討論些基本知識。
第一個問題是:錢是什麼東西?
其實世上本沒有錢,孕育錢的母體是「交易」,也可以說「交易」是「貨幣」之母。在原始 社會 實現交換是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比如我有一頭牛換你兩只羊,這時還遠談不上商品經濟。後來隨著農牧經濟的發展,產生了 社會 生產的分工,自給自足以外,很多食品物資盈餘了出來,交換的需求也越來越強。
以物易物有很多弊端,其一、一頭牛可能並不是換兩只羊,而是可以換兩只半羊,但半隻羊是無法交割;其二、你有牛,我有羊,你想要我的羊,但我可能並不想要你的牛,我想要的是張三的豬,但張三並不想要我的羊,也不想要你的牛,他想要李四的犁。
由於以物易物太不方便了,人們就找那些稀有且易攜帶易保存的東西來作為交易的媒介。石頭、貝殼、金屬都充當過這種交易媒介,再到後來的金銀、銅錢、紙幣,錢就這樣生成了。說白了,錢就是實現交易的工具,這是它的核心職能,這是它從母體里催生出來的緣由。
當然,錢還有另外兩大職能,計價方式和價值儲存。計價單位是它的第二個職能,這也是作為交易工具的必要條件,一頭牛2000元,一隻羊1000元,我們就知道了什麼是貴,什麼是便宜,我們就知道了一頭牛等於兩只羊。人們常說的「存錢」是指價值存儲手段,也是錢的第三個職能,我用一頭牛換2000元,可我現在不想吃羊肉,我就會把這2000元存起來,等我想吃羊肉時再去買羊。但無論存多久,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買買買,存儲只是在時間維度實現交換的遞延。而貨幣也不是唯一的價值儲存手段,聰明的人往往喜歡用非貨幣資產來存儲財富。
盡管貨幣在經濟中有三種職能,其最核心的職能依然是交換的媒介,它是實現交易的工具。為了加深印象,我把定語去掉,然後多說幾遍,「貨幣是工具,貨幣是工具,貨幣是工具,錢是工具,錢是工具,錢是工具。」
第二個問題: 社會 需要多少錢?
錢是交易的媒介,錢是一種工具,作為工具,自然是夠用就好。這就和我們吃飯用的筷子一樣,筷子是吃飯的工具,它可以把菜送到你的嘴裡,五口人用五雙筷子就夠了,頂多再加兩雙作為備用。
一個國家需要多少錢,取決於需要交易的商品數量和錢的使用效率,而並不是越多越好。這個想必是很容易理解的,我們簡化一下這個模型演繹一番。比如一個封閉的世界只有3個人,他們是張三李四王五,有一天張三付了1000金換了李四一頭牛,1000金到了李四手裡,六個月後李四拿這1000金買了王五的兩只羊,錢又到了王五手裡,又過了半年,王五用這1000金買了張三三頭豬,這1000金又回到了張三手裡。這個封閉的世界裡只有這1000金,一年之中這1000金使用了三次,被交易的商品為一頭牛兩只羊三頭豬,總共價值3000金。假如這個封閉的世界中一年需要交易的商品只有這一頭牛兩只羊三頭豬,一年的交易也只需要這三次,那這1000金作為媒介就可以滿足交易的需求了。結論就是,一年中有3000金的商品需要交易,錢的使用效率為一年三次,那1000金的貨幣量就夠了。
以上只是個極簡模型,但任何復雜的理論都是由簡單而生的,我們往往有時候沉迷於這茫茫噪雜的世界,而忘記了最本質的東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每日匆匆奔走於萬物之中,很容易身心疲憊,思維變成了從復雜到簡單,顛倒了思考的順序,而忘了道為何物。
一個國家需要多少錢,取決於需要交易的商品數量,和錢的使用效率。
還是以上的封閉模型,我們做個衍化,假如這個封閉的世界裡1000金變成了2000金,會發生什麼?這時候一頭牛的價格就從1000金變成了2000金,兩只羊的價格也從1000金變成了2000金,三頭豬的價格也從1000金變成了2000金,這個封閉世界並沒有更富裕,財富依然只有這一頭牛兩只羊三頭豬,可是這時張三李四王五都宣稱他們擁有的財富從1000金增加到了2000金。這時商品價格的增長叫通貨膨脹。
說起通貨膨脹,不得不提一下曾經人人都是億萬富翁的辛巴威。有一種通脹叫辛巴威通脹,那簡直是超級超級惡性通貨膨脹,一張面額1000萬辛巴威元的紙鈔,只能換到1.5美元,而在辛巴威買一隻雞要1300萬辛巴威元。
還是以上的例子,我們假設張三有鑄幣權,張三買了李四的牛,付出1000金,張三這時沒錢了,於是張三開動印鈔機又印了1000金,拿著1000金買了王五的兩只羊,這時流通的貨幣變成了2000金,而物價變為了一頭牛價格2000金,兩只羊價格2000金,李四和王五每人手裡1000金,這時李四想把自己賣給張三的那頭牛給買回來,發現買不起了,1000金只能買半頭牛了;王五也想把自己賣給張三的那兩只羊買回來,但發現手裡的1000金只能買回一隻羊了。李四和王五手裡的錢不值錢了,財富被有鑄幣權的張三無情的掠奪了。
以國家為例,鑄幣權在央行手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國家沒有掠奪人民財富的動機,央行的印鈔機也是相對節制的,印多少錢取決於GDP的增長和貨幣政策的松緊。
再重復一次,一個國家需要多少錢,取決於需要交易的商品數量,和錢的使用效率。而在一國正常的運轉下,在常態下,在十幾億人的正常的經濟活動中,錢的使用效率可以被認為是恆定的。所以我們通常可以說,一個國家需要多少錢,取決於需要交易的商品數量。
我們再說一遍,一個國家需要多少錢,取決於需要交易的商品數量。GDP是什麼?一國的GDP增長1%,可以粗略的認為一國多出了1%的需要交易的商品和服務,所以在無通脹的情況下,M2,即廣義貨幣量也增加1%就可以了。
但一般來說,M2的增長率會略高於GDP的增長,因為適度的通脹對整個 社會 並沒有什麼壞處,反而會刺激經濟的發展。我們知道通脹會導致大家手裡的錢不值錢了,反過來就是物價上漲了;假如貨幣的增長少於GDP的增速,可能會導致通縮,通縮的意思是大家手裡的錢更值錢了,反過來就是物價下跌了。可能有人會說物價下跌不是好事嗎?我們可以買的東西就更多了啊,其實遠沒有這么簡單,假如你開了個工廠,生產鐵鍬,原材料就是鋼材,你和商店簽了合同,一把鐵鍬賣20元錢,可以賺1元錢,這時你發現鋼材在不斷降價,這時一把鐵鍬可以賺2元了,你很開心,你想反正商店每年向你買的鐵鍬數量都是一定的,我何不過段時間再去買鋼材,那時鋼材應該會更便宜,那樣我每把鐵鍬賺到利潤就更多了,所以你給商店打電話「喂,老王啊,鐵鍬我晚兩個月交貨哈,沒辦法,體諒體諒」。所以通縮會導致大家消極生產,因為物價下跌意味著手裡的錢會越來越值錢,所以大家傾向於把錢拿在手裡,而不是去促成交易。再換個簡單點的例子,如果房價一直在溫和下跌,你還會著急買房嗎?大家都會持幣在手,等著房子跌得更低,越跌越不會買。反而是每次房價上漲時,大家爭先恐後的買房。
所以溫和的通脹對經濟的發展是有利的,通脹多少合適?一般認為1%-2.5%是相對不錯的區間。每年物價上漲在2.5%以下被認為是不知不覺的通脹,無形間可以使大家感覺多賺了一些,因為提高物價可以使廠商多得一點利潤,以刺激廠商投資的積極性,還可以使工人的平均工資也多一丟丟,刺激員工的積極性。而溫和的通脹也不會導致 社會 動盪,溫和的通脹能像潤滑油一樣刺激經濟的發展,也就是所謂的「潤滑油政策」。
總結:一個國家需要多少錢,取決於需要交易的商品數量。錢發多了就會導致通脹,錢發少了就會導致通縮,而溫和的通脹就像潤滑油一樣,是對經濟的運轉有利的。
第三個問題:為什麼遇到如疫情這樣的危機要印更多的錢?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病毒突襲,武漢封城,全國人民隨即進入了轟轟烈烈的抗疫之中,春節後第一個交易日A股大跌7.72%,央行立即施行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向 社會 注入流動性。進入3月份,新冠病毒在歐美國家蔓延,道瓊斯指數從28000點下挫到18000點,納斯達克從9000多點下挫至6000多點,美聯儲隨即啟動了印鈔機,甚至推出了無限量量化寬松政策。
不止是今年,在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爆發之時,美聯儲也是通過印鈔機重啟了美國經濟,後來迎來了浩浩盪盪的美股10年慢牛。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每次危機來臨,經濟的救援總是先從印鈔機開始?錢為什麼能解決這些問題?
上一個問題我們說道,一個國家需要多少錢取決於要交易的商品的數量和錢的使用效率。因為在常態下,一個國家的錢的使用效率可以看作是恆定的,所以我們簡化表述為一個國家需要多少錢取決於需要交易的商品數量。說到這里,可能已經有小夥伴發現了印鈔這個問題的答案,秘密就在我們剛剛說的這句話之中,「在常態下,一個國家的錢的使用效率可以看作是恆定的。」 是的,在常態下,在常態下。2008年的次貸危機和今年的疫情沖擊,這屬於非常態,當經濟秩序、金融系統受到外部沖擊時,錢的使用效率會急劇的下降,這時錢突然不夠用了。
我想這是相對比較容易理解的事情,只不過很多人可能沒太想過這個問題。
我記得歐美疫情蔓延時,有個朋友問過我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黃金不是避險資產嗎?為什麼美股大跌,黃金也跟著大跌?不是說亂世買黃金嗎?」
我是這樣回答的,簡單一點說,當你由於某個事件恐慌時(比如疫情),你會怎麼做?答案是搶口罩,搶消毒液,去超市搶日用品和食品。大家都這么做,就會造成口罩和消毒液的流動性危機,口罩和消毒液不夠了,這時口罩和消毒液就會漲價。這個說的是商品市場。
在資本市場上,各個參與者遇到恐慌會搶什麼?答案是搶錢。因為怕自己的資金鏈斷裂,因為該發的工資還得發,該還的債還得還,該付的房租還得付,不搶錢怎麼行。錢怎麼搶?就是拿手裡的東西換錢啊。錢供不應求,錢的價格就會大漲,相對的表現就是大家的投資品價格就會大跌。錢陷入流動性危機,大家越搶不到,越恐慌,越要搶,寧可付出更高的代價。這和我們疫情時搶口罩是一個道理。
為什麼黃金這種避險資產也在跌?其實也是這個道理,現在大家缺的是錢,怕資金鏈斷裂,公司要發工資還債,基金要應對大額贖回。賣什麼換錢?手裡有什麼就賣什麼啊!質量低的投資產品沒人要,賣不出去,或者賣出去了也是極低的價格,割肉太狠,太心疼了。那賣什麼呢?只能賣質量好的,至少打折輕一點,等危機過後再買回來,不至於虧太多。
講到這里,我想為什麼疫情期間要印更多的錢的問題大概已經清楚了。經濟秩序和金融體系在遇到巨大沖擊時,很多生意做不下去了,現金流入斷了,但維持下去需要支出的錢卻並沒有少,企業和老百姓手裡就需要儲備更多的錢,以應對不時之需。這時大家就會搶錢,流動性好的資產的價格就會大跌,股市大跌又會加劇恐慌,從而形成踩踏。這時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加錢的供應,所以印錢、降息、債務遞延、免稅等一系列政策都是在解決錢的流動性危機,幫助企業和老百姓脫困。
錢也可以認為是經濟運行的潤滑油,當經濟秩序受到沖擊時,經濟運行的摩擦成本急劇上升,潤滑油突然就不夠用了,這時釋放流動性,注入潤滑油是必須要做得事情,否則經濟這台機器就會被燒壞,如果企業沒有錢償還債務、沒有錢發工資,從而大量破產;老百姓領不到工資,困苦不堪;政府沒有稅收,公共服務停滯。這個國家可能會進入漫長的大蕭條,從有序經濟進入無序經濟可能只需要幾個月,而從無序建立起有序可能需要好多年。美國1929年的大蕭條就是很好的例子。
這個世界的價值來自於有序,企業的價值也來自於有序,機器的價值也來自於有序。企業的價值來源於合適的規章制度把合適的員工組織起來,通過合適的分工合作,利用合適的生產資料,生產出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下游。這就是有序,正是因為有序,很多公司的凈資產只有百億,卻可以撐起千億的市值,因為這百億的凈資產通過有序的運營可以源源不斷的創造財富。同樣,機器的價值也來自於有序,僅僅一堆零件不能稱之為機器。從無序到有序需要長時間的協調組織和調整,印錢救市就是為了防止從有序經濟進入無序經濟。美國大蕭條之後,很多經濟學家研究這段 歷史 ,凱恩斯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提出當經濟出現危難時,政府應該主動干預經濟,防止經濟進入無序狀態,凱恩斯之後,只有金融危機,再無大蕭條。
第四個問題:經過前面的鋪墊,我們可以談談比特幣為什麼不能取代法幣了?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想把黃金的故事也快速過一遍。
這句話是偉大的馬克思所說,這句話如此精闢,以至於我的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這句話很容易理解,金銀只不過是金屬的一種,也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個元素的其中之二。在盤古開天闢地時,它們就已經存在了,而這時女媧還沒有造人,貨幣就更是無從談起了。
但是在 歷史 發展的進程中,無論歐洲還是中華大地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金銀作為貨幣。究其根本,這和金銀天然的特性是分不開的。黃金作為金屬,易延展,易切割,不易變質,開采成本高,數量有限。另外黃金天生高貴,這東西除了好看以外沒什麼其他用途,既不能製作生產工具,又不能作為生產材料,黃金是徹徹底底的小姐的身子,小姐的命。所以 歷史 選擇金銀作為一般等價物,命也!
2.紙幣本是一張金銀的收條
金銀雖然天生麗質,是貨幣的天選之子。但金銀攜帶起來還是不夠方便,隨著跨區貿易的發展,很多人把金銀存到錢庄,錢庄就給這些人開個收條,今收到張三紋銀一百兩,張三拿著這張收條就可以從四川跑到山西,從山西的錢莊裡把銀兩取出來,然後采購毛皮布料了。後來,大家覺得反正一百兩紋銀的收條到錢庄就能換一百兩的紋銀,換來換去挺麻煩的,很多商鋪就直接接受收條作為貨款了,慢慢地這些收條就流行開了,收條上也就不再署名字了,無論是誰拿著收條,都能到錢庄換錢。紙幣就這樣形成了,紙幣是金銀的影子,一百兩的收條就有一百兩的紋銀。
3. 金本位制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二戰結束的前夕,暴發戶美國和老貴族英國組織一眾小弟開始商量戰後重建工作,各懷鬼胎的他們都把眼睛盯在了國際貨幣體繫上。擁有國際貨幣的鑄幣權,這是多大的油水?英國搬出了大名鼎鼎的經濟學泰斗凱恩斯,制定了「凱恩斯計劃」,希望能從學術上震懾美國,讓美國給點面子。但英國想多了,在現實面前裝B不好使,學術不如腿粗,美國的「懷特計劃」憑借美國擁有全球四分之三的黃金儲備和強大的軍事經濟實力一舉獲勝。由於這次碰頭會是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辦的,所以這次擬定的國際貨幣體系又叫「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簡要如下:美元與黃金掛鉤,作為國際貨幣,35美元可兌換一盎司的黃金;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
就這樣黃金和美元緊緊地綁在了一起,美元成為了黃金的影子,有多少黃金就能發行多少美元。但是我們在第三章里講過,需要多少貨幣取決於需要用這種貨幣交易的商品數量,所以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由於黃金的數量是有限的,發行的美元遠遠不夠市場交易的總需求。
那怎麼辦呢?美國的做法是去你媽的,美元不夠就印唄,於是越來越多的美元流通到了市場上。隨著美元越印越多,很多國家坐不住了,「你開動印鈔機就把我們物美價廉的東西換走了,拿張紙糊弄鬼呢?你美國有沒有那麼多黃金啊?萬一有一天這張紙不好使了可咋整?」於是乎很多國家開始拿美元去美國那換黃金,美國還是挺仗義的,你來換,我就換給你,誰讓咱在布雷頓森林的碰頭會上拍過胸脯呢。可是來換黃金的小弟們越來越多,美國慢慢也坐不住了,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啊。1971年尼克松總統正式耍賴了,停止履行外國政府用美元兌換黃金的義務,從此美元與黃金脫鉤,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
4. 黃金與美元因愛生恨
美元與黃金脫鉤以後,機緣巧合之下,美元盯上了石油,這段 歷史 我們不做具體介紹,總之,在美國的霸權之下,石油作為國際貿易量很大的必需品必須要使用美元進行結算。另外,不是美元霸道,也是世界上其他的貨幣不爭氣,竟沒有一種貨幣能叫板的,於是雖然布雷頓森林體系立的牌坊碎了一地,但美元依然是美元,國際貿易大多還是離不開它。沒有了黃金的束縛,放飛自我的美元,令美國因禍得福!
說完美元,再說黃金,自從與美元解綁後,黃金與美元因愛生恨,兩者的走勢呈現出了很強的負相關。美元跌,黃金漲;美元漲,黃金跌。過去幾十年,黃金價格和美元指數的負相關關系平均位於70%以上。
5. 比特幣是數字黃金嗎?
這次比特幣大漲,很多人認為是黃金屬性,因為美國大量印鈔,世界勢必走向弱美元周期,黃金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後,一直被認為是抗通脹的資產,而事實也的確如此。一般來說,美元強,黃金弱,美元弱,黃金強。所以這次,很多聲音說比特幣是數字黃金,大漲是因為美元的大放水。
我同意現在的比特幣上漲帶有黃金屬性,但是比特幣真的是數字黃金嗎?這句話我尚不敢苟同。
黃金乃貨幣的天選之子,黃金無國界,不分種族,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喜歡黃金,每一個人都承認黃金的價值。然比特幣不是,只有幣圈的人由衷地承認比特幣的價值,而那些炒幣的人只不過是為了發財,博傻而已。
黃金有其商品屬性,其色澤美麗貴重,常被用於各種飾品,金項鏈、金戒指。然比特幣沒有這樣的價值。
黃金市場是全球性市場,流動性強,如果你有黃金,不愁賣不出去。另外沒有任何個人或財團有足夠的資金能夠操控全球黃金市場,因此黃金價格能夠一直真實的反映實際的供求關系。然比特幣市場不是,很多國家禁止比特幣交易,比特幣市場的流動性也很差,很多時候是有價無市,如果你手裡有大量比特幣,要迅速變現的話,恐怕不那麼容易。
各國央行都儲備了大量黃金,可以用於調控國際收支和國際金價。各國政府對於黃金的態度也是作為價值儲備的,如有戰亂或國際動盪,很多法幣在國際貿易中可能就買不到物資了,但黃金一定可以。我並不認為比特幣有這樣的天然屬性。
再說各國政府的態度,中國早就禁止了比特幣,關閉了比特幣交易市場。美國政府對加密貨幣市場也持謹慎態度,俄羅斯也不看好比特幣,韓國拒絕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地位。多國政府都提醒,虛擬數字貨幣風險很大,也是不法分子利用其進行詐騙、洗錢的工具,警告投資者謹慎投資比特幣。總結就是大部分政府都不承認比特幣的貨幣地位,而作為投資品來說,又提醒大家謹慎參與。
比特幣的價值來源於共識,即一部分人認為其有價值,但這種共識的覆蓋面還是太小了。黃金的共識為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比特幣想達到這樣的共識范圍,太難太難。
我們為什麼從貨幣講到黃金,再一一對比它們與比特幣的區別?因為我一直堅信,區塊鏈只是比特幣的形式,而其本質,在 歷史 的長河當中肯定出現過。每次大家沉迷於泡沫的瘋狂之時,總有一部分人說這次不一樣,然而每一次都能在 歷史 中找到影子。所謂的去中心化,黃金又何嘗不是去中心化的?所謂的稀缺性,稀缺性的東西多了,17世紀風靡荷蘭的鬱金香何嘗不是?
對的,鬱金香的球莖,如果讓我說比特幣在本質上和 歷史 上的那種東西最像?我肯定會說是鬱金香的球莖。
我們看下它們的相似之處。
1、一個神秘的故事
16世紀中期,鬱金香從土耳其被引入西歐,由於荷蘭並不產鬱金香,所以這種美麗的花帶有了一種神秘的異域風情。而那株永遠的奧古斯都因為一種病毒的感染而成為了當時的絕品,被拍賣出了天價。
2、一部分人的共識
由於鬱金香被引入歐洲,數量有限,因此價格極其昂貴。在崇尚浮華和奢侈的歐洲,很多達官顯貴家裡都擺有鬱金香,作為觀賞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鬱金香是富人圈子裡象徵財富的共識。
比特幣運用了區塊鏈技術,這種前無古人的分布式記賬方式,讓很多 科技 迷們成為了由衷的追隨者。比特幣代表了一部分人關於 科技 和 時尚 的共識。
3、稀缺性
鬱金香為什麼稀缺?因為鬱金香的原產地不在荷蘭,而鬱金香從下種子到培養出一個能開花的球根需要7-15年。或者靠球根每年開花後的分裂,由於當時培育技術並不過關,所以產量難以大量增加。
比特幣的稀缺性我們就不多言了,總共2100萬個。
4、投機狂熱
彼時的荷蘭,購買鬱金香已經不再是為了其內在的價值或觀賞之用,而是期望其價格能無限上漲並因此獲利,鬱金香變成了一種擊鼓傳花的博傻 游戲 ,很多人買鬱金香,只不過是為了在價格更高時賣出去。
如今的比特幣又何嘗不是,真正認可比特幣價值的人能有多少?有多少人買比特幣是因為真正的喜歡?大部分人只不過是為了在價格更高時賣出去,獲取巨額利益。
我們講投資,什麼是投資?一種投資投的是機器廠房設備,這些未來能產生更多現金流的東西,因為它們可以真正的創造財富,即使你投的是股權股票,它們的背後也是機器廠房設備、知識產權勞力,這些都是可以創造財富的資產。一種投資投的是黃金、房地產,它們可以作為財富凝結下來,儲備起來。
比特幣投資投的是什麼?我尚不清楚。下面是我列的一張總結的表格,有興趣的可以對照一下。
如果想投資,我建議投資些有價值的東西,是你真的認為它有價值,而且真的想擁有它。而不僅僅只是因為它在暴漲,你想以低價買進來,然後高價賣給下一個傻瓜。如果你真的認為10個鬱金香球莖值一幢房子,你可以去換,只要你真的認為。如果你真的認為比特幣那一串數字元號值30000美元,那你可以去換,心裡假設比特幣有一天價格一文不值時,你依然能如現在一樣喜歡它就行。
我覺得投資必須是真愛,你得真的認為它值,即使眾叛親離也毫不動搖。如果你真的篤定比特幣是這樣的,即使有一天全天下的人都在拋棄它時,你依然愛它,那對於你來講它就是真的投資。
當然投機也不可恥,只不過投機的時候,請不要再提你的信仰,上床就上床,談什麼愛情?
Ⅵ 比特幣是什麼
1.比特幣基本知識普及
比特幣(BitCoin)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數量有限,跟騰訊公司的Q幣類似,但是可以用來套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是非常有限的,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在前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之內。還有一點是,你可以用電腦生產比特幣。這也是目前有比特幣挖礦這么個說法。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當時有人用「中本聰」的化名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了比特幣的模式,這個過程可以這樣理解:每隔10分鍾,世界上將出現一個上了鎖的百寶箱,裡面裝著特定數量的比特幣,誰有本事打開這個百寶箱,就能獲得箱子里的財富。。2009年,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機構控制的比特幣誕生。比特幣是一種「電子貨幣」,由計算機生成的一串串復雜代碼組成,新比特幣通過預設的程序製造,隨著比特幣總量的增加,新幣製造的速度減慢,直到2140年達到2100萬個的總量上限,被挖出的比特幣總量已經超過1200萬個。和法定貨幣相比,比特幣沒有一個集中的發行方,而是由網路節點的計算生成,誰都有可能參與製造比特幣,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買賣,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礦、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並且在交易過程中外人無法辨認用戶身份信息。P2P的分布式特性與不存在中央管理機制的設計確保了任何機構都不可能操控比特幣的價值,或者製造通貨膨脹。
2.比特幣的來源目前有兩種,一種是挖礦,另一種是交易。
比特幣挖礦:
要挖掘比特幣可以下載專用的比特幣運算工具,然後注冊各種合作網站,把注冊來的用戶名和密碼填入計算程序中,再點擊運算就正式開始。比特幣的挖掘現在是越來越難了。前段時間還可以幾天挖一枚,以後很有可能幾周甚至更長時間挖出一枚。用什麼挖礦?經過一定的設置,你的「電腦」就是一個礦工,讓它幫你挖比特幣。
比特幣的交易:
國內外有很多網上的比特幣交易機構,接受比特幣與法定貨幣的兌換。其中Mt. Gox是最早及最具實力的比特幣交易平台,2010年成立於日本。Bitstamp和BTC-e是另外兩個國外較大的交易所。國內也出現了大量的交易平台,比如BTCChina(比特幣中國)成立於2011年6月,是第一家在中國境內運營的交易平台(中國最大),也是全球交易量前三的公司化運行平台。另外,2013年以來也出現一批新興的比特幣交易平台,如BTC360(比特幣360)。
3.其它
最初每個只賣5美分的比特幣,價格一度沖到266美元,可過了沒幾天,又大幅跌至40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這一輪比特幣大漲一度達到了一千多美元,摺合人民幣7588.88元(BJtime20131130am10),。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人的力量。而央行2013年12月5日下午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央行在這一通知中稱比特幣不是貨幣,只是一種虛擬商品,此外,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這一內容的發布無疑對比特幣的市場價格產生的重大的影響。至於後市如何,我想藉助一句經典的廣告語來形容:那就是一切皆有可能!讓我們拭目以待。。。畢竟是個普及貼,大概就說這么些了。如果還想了解更深入一些的話網上有很多相關介紹呢。
比特幣中國
https://vip.btcchina.com/
比特幣實時報價
http://info.btc123.com/index_btcchina.php
文章來源
http://user.qzone.qq.com/740046996/blog/1386598947
Ⅶ 2008年金融危機
美國金融危機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貸款衍生品中的問題引起的,深層次原因則是美國金融秩序與金融發展失衡、經濟基本面出現問題。
金融秩序與金融發展、金融創新失衡,金融監管缺位,是美國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一個國家在金融發展的同時要有相應的金融秩序與之均衡。美國在1933年大危機以後,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實行嚴格的分業監管和分業經營。在隨後近60年裡,美國金融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在其高速發展的同時,金融市場上的不確定性相應增加。1999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鬆了金融監管,並結束了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經營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態中的問題,也助長了金融危機進一步向縱深發展。金融生態本質上反映了金融內外部各要素之間有機的價值關系,美國金融危機不僅僅是金融監管的問題,次貸危機中所表現出的社會信用惡化、監管缺失、市場混亂、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等,正是金融生態出現問題的重要表現。
從1999年開始,美國放鬆金融監管使金融生態環境不斷出現問題。金融衍生品發生裂變,價值鏈條愈拉愈長,終於在房地產按揭貸款環節發生斷裂,引發了次貸危機。華爾街在對擔保債務權證(CDO)和住房抵押貸款債券(MBS)的追逐中,逐漸形成更高的資產權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桿率變得越來越大,金融風險不斷疊加。
美國金融危機的另一原因還在於美國經濟基本面出了問題。20世紀末到本世紀初,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調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線斷裂,出現了價格的上升。美國採取了單邊控制總需求的辦法,使得原有的供給缺口不斷擴大,物價持續上升,就業形勢出現逆轉,居民收入和購買力下降。
過去60年,美國經濟增長和國內消費超出了本國生產力的承受能力。一方面,美國在實體經濟虛擬化、虛擬經濟泡沫化的過程中,實現不堪重負的增長;另一方面,美國把巨額的歷史欠賬通過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和資本市場的價值傳導機制分攤到全世界。這增加了美國經濟的依賴性,動搖了美國經濟和美元的地位和對它們的信心。
次貸危機之前美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限制進出口的法案和政策,是導致經濟環境走弱的重要因素。在進口方面對發展中國家製造各種貿易壁壘,在出口方面又對技術性產品設限,這些政策直接推動了美國物價的上升,減少了美國的就業機會,抑制了國內的經濟創新動力,這也是金融危機爆發的重要誘因。
Ⅷ 一部都市重生小說重生到了1996年以前男主他在96年的時候靠金融危機賺了一筆錢
重生之官路商途或者是重生之大涅槃,亦或者是重生之心動,這三本書很像
Ⅸ 2008年金融危機全過程
金融危機從2007年就開始了,直到2008年,中國的影響才明顯開來: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拓展資料: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金融危機是金融領域的危機。由於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強,因此,金融的國際性非常強。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可以是任何國家的金融產品、市場和機構等。
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
Ⅹ 比特幣在2006年之前就有了,為什麼現在說是2008年了
比特幣是2008年由日本人中本聰提出的,2009年才正式誕生的。2006年絕逼不可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