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的比特幣和消費升級
① 比特幣這把火是怎麼燒起來的
2009年1月3日,一名自稱中本聰的密碼學愛好者,開發出了一套加密金融體系,在這個體系裡人人都可以通過「挖礦」發現數字貨幣。
這一天,中本聰自己還挖出了50個比特幣。
11年後,這50個比特幣市值接近300萬美元。加上其他比特幣,美團王興推測,理論上,中本聰已是世界首富了。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沒人知道中本聰到底是誰,但他開創的比特幣,開始被大眾所熟知並悄悄影響世界經濟:這個數字貨幣的價值不斷上升,成為越來越多投資客所熱愛的交易資產;實踐層面它如同中本聰當初的設計初衷一樣,正在成為部分交易活動的一般等價物。
比如,特斯拉不僅把比特幣視為貨幣(支持比特幣支付車款),也把它視為投資標的。在2月8日,特斯拉投資了總計 15 億美元的比特幣,這部分投資額佔到了特斯拉持有現金及其等價物的 7.7%。
從價格來看,確實「要比持有現金好」(馬斯克語)。粗略計算,僅僅不到兩周時間,特斯拉買入的這部分比特幣收益已經高達10億美金以上,超過了2020年特斯拉的凈利潤。
炒幣收益大於造車收益,特斯拉已經從一家造車公司成為炒幣公司。
比特幣的大漲從去年美股熔斷開始,從最低點的4000美元一路飆升,截至發稿日已經漲幅超過1000%,最高價格達到58318美元。在最高峰時,比特幣總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這一市值高於國內所有 科技 公司的市值。
那麼,比特幣的這把火是如何燒起來的?
共識的形成:從無價值到有價值
早在春節前,馬斯克就在美國社交媒體 Clubhouse 中發表觀點稱,比特幣是一件好事,所以,自己是比特幣的支持者。
超級網紅的振臂一呼,多位商界大佬也隨著跟風發表對比特幣的認知。
在A股散戶心中有重要分量的但斌是坊間最出名的「茅台吹」,他聲稱旗下基金也開始投資比特幣。
相比往常諸年,今年具有輿論影響力的商界名人對比特幣的看法出奇的一致, 即使是商界的」保守勢力「態度也開始轉變。
以「老成持重」的印象著稱的瑞.達利歐和比爾蓋茨,更能代表保守勢力對於比特幣的看法。
瑞.達利歐是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的創始人,他被視為對沖基金之王。
他在今年1月時發文談論對比特幣的看法:「比特幣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發展速度之快實在令人震驚,整個一過程就像創建一條以信用為基礎的傳統貨幣體系。」
達利歐這一看法稍顯中立,更多的商業大佬表現出更具有傾向性的態度:比爾蓋茨在2月18日時談了自己對比特幣的新認知:「我確實認為,將資金轉換成更數字化的形式,降低交易成本。」而在三年前,他曾經對比特幣不屑一顧:「如果有簡單的方法做空,我會做空。」
除了商界名流,主要機構也開始對比特幣的進行背書和認可。
今年 1 月 20 日,全球最大私募股權基金公司黑石旗下的兩支基金向美國 SEC 提交了投資說明書。說明書中提到,旗下的某些基金或將參與基於比特幣的期貨合約交易。
幾天後,更為激進的投資機構ARK 發布了2021 Big Ideas,在報告中被散戶捧為女版巴菲特的ARK創始人凱瑟琳伍德女士在15個章節中用2個章節闡述了比特幣的基本面以及機構配置比特幣的分析,根據ARK的預期,未來比特幣將成為眾多機構和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的一部分,迎接比特幣的將會是星辰大海。
鼓吹上市公司去把比特幣納入資產負債表當然是投資機構的一種策略,這就意味著自己的提前「埋伏」會有接盤俠。
截至2月19日,ARK旗下的ARKW持有876.98萬股灰度基金,根據區塊鏈媒體區塊律動的測算,ARK僅僅是在今年的浮盈就有2.47億美元。
這就像A股中抱團買茅台股票的公募基金一樣,華爾街的機構也開始對持有比特幣進行抱團。持有比特幣的交易員開始被人「尊敬」,如同A股中持有茅台的基金經理不再被散戶鄙視。
比特幣作為一種新興資產和另類資產,在早期沒有供機構持倉的基礎設施,17年開始出現了大量的比特幣經紀人和託管商服務於機構,金融基建的完善支持了機構們對比特幣的投資。
投資之後再進行吶喊和宣傳,是華爾街的一貫策略。
資產的形成,源於共識。
古代的貝殼以及黃金白銀成為一般等價物時源於大家都願意承認它是稀缺的、以及不具備功能性的。鑽石成為眾人推崇的求婚必備品,源於大家相信它是稀缺的,能夠代表愛情,隨著不斷實踐,「鑽石等於愛情」從故事變為事實。
在《人類簡史》中,作者傳遞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區別在於人類是相信故事的,相信皇帝的「君權神授」,就有了上千年的封建 社會 存續。
從這種意義上,上市公司的定價其實也是故事:人類相信商業組織永續存在,所以才發明了DCF(現金流折演算法)對上市公司進行定價。這些資產定價公式通過商學院的普及不斷傳遞,讓公募基金和散戶都獲得共識。
在原始 社會 ,人們相信大祭司講的神話故事,開始有了社群和族裔的概念。 當商界名人和機構開始對大眾說「我相信比特幣故事」,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這種「無價值」的數字貨幣開始「有價值」。
稀缺、FOMO情緒以及供需
商界名人和機構的空前一致的看多情緒,已經加速傳染給散戶群體。
從今年1月份開始,剛開始接觸比特幣的高明軒就開始在好友圈打聽誰有熟悉的USDT購買渠道。
USDT在圈子裡被簡稱為「U」,是用法幣(美元或者人民幣)購買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的中介虛擬貨幣。
數字貨幣交易所里只支持幣幣交易(即用數字貨幣A去購買數字貨幣B),如果想在數字貨幣交易所里購買比特幣,首先要在場外買入USDT。
USDT通常會被戲稱為電子美元,和美元的兌換關系是1:1,但在兌換的時候由於是在場外交易,通常會出現溢價和折價。 如果投資者情緒高漲,要高於美元價格。
2月22日晚,比特幣從最高的5.8萬美元跌到4.7萬美元並沒有阻攔市場投資者的熱度,在某交易所軟體中,USDT的價格從短短一周內從6.45元漲到了6.56元。
實際上,交易所往往會提供很多售賣U的賣家信息,直接轉賬給對方的銀行卡即可兌換,但沒有見過面且沒有擔保的交易總是令人不安心。
由於找到合適的賣家,自稱「性格謹慎」的高明軒只好放棄了這次比特幣的購入。
高明軒仍然想要去找熟人去購買USDT,但隨著比特幣的行情持續新高,很多手持USDT的比特幣炒家已經不願意轉手給他人,他們更願意持有以便隨時進行比特幣交易。
他最終用6.50元的價格兌換了USDT,即使比特幣恢復到1月29日的價格,他手裡可以買的數量也要比之前減少了。
他擔心踏空。
高明軒的這種情緒被幣圈市場稱之為FOMO情緒。FOMO是「Fear of Missing Out」的縮寫, 在市場呈現上漲趨勢時,投資者往往擔心踏空而不斷加倉,繼而造成價格的進一步上漲,FOMO情緒進一步擴大。
散戶的FOMO情緒助長了比特幣市場的火熱,但從2020年疫情開始的比特幣牛市的主要原因最開始來源於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大放水」以及灰度基金不斷在市場中吸籌。
主要經濟體的大放水,讓「持有現金」和其他固收資產變得不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在2020年3月,被視為全球流動性重要指標的「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最低達到0.5%,全球范圍內的核心資產價格持續上漲,在疫情期間出現了全球范圍的機構抱團現象:A股的白酒股、美股五大 科技 股(Facebook、Amazon等)。
稀缺的比特幣成了「資本」的另一個流入之地。去年新冠疫情導致很多境外國家出現了短暫的動亂局面,而比特幣擁有交易方便、打破資金跨境流通以及流動性高的特點,被全球買家視為」可以避險的資產「。
比特幣的交易門檻稍微高,但優勢卻很多:365*24小時不間斷交易,流動性甚至要高於股票。
相比不斷開足馬力的美元印鈔機,比特幣在數量上具有稀缺性,在理論上這種虛擬數字貨幣只有2100萬個,目前已經有85%的被挖出。由於總量上存在上限,數字貨幣的價格更多取決於供需和相信它價值的人的多寡。
曾經在IDG等知名投資機構工作過的牛駿峰現在在數字貨幣交易所工作,他認為 :「股票資產在牛市來臨時,其實也是投資者在用不同的資產定價公式來安慰自己,當所有定價公式都顯示太高的時候,就不談估值了,談資產的供需。」
比特幣供需因素主要被一家名為灰度基金的信託基金影響。這家成立於2013年的信託基金管理加密資產,它允許投資者把自己手裡的比特幣入金到信託里,但這個兌換是單向的,投資者不支持贖回,需要鎖倉。形象地說,「灰度」在扮演一個只入不出的比特幣「饕餮」的角色。
它並不需要動用自有資金就能不斷拿到市場中的比特幣,在上個月灰度基金持有高達60.68萬枚比特幣。
熟悉股市的朋友就可以看出來這件事的邏輯: 這是一個公開的莊家,市場上可流通的比特幣由於它的存在而不斷減少。
眾所周知,莊家影響價格最重要的一個工具就是控制供給。
在區塊鏈圈子裡有句段子,比特幣在市值低迷時被稱為「比特幣騙局」,在市值高漲時又被稱為「區塊鏈騙局」。
這句話常用來形容比特幣的劇烈波動。
比特幣被稱為數字黃金,但本身並沒有具備像黃金一樣的避險屬性。恰恰相反, 比特幣由於沒有像股票一樣有一個可以錨定的資產定價公式,反而呈現出大起大落的價格走勢。
2月23日,比特幣一度跌至45200美元左右,暴跌逾10000美元。
比特幣價格暴跌導致杠桿交易者大面積爆倉。據比特幣家園網實時統計數據,當天有48.67萬人爆倉,爆倉資金達到296.44億元。
從2016年至今,比特幣累計下跌20%及以上的情況,總共出現了四次,跌幅超過48%的情況共有4次。在2018年底,比特幣價格更是較高點下跌了90%,這樣的波動並非每一個投資者可以承受。
由於比特幣本身是非法定貨幣,是基於某種演算法而產生的去中心化貨幣。相對其他資產,比特幣的流通場景更為隱秘而小眾,甚至是非法的。
這是人類 歷史 上的荒謬事情:數字貨幣受人追捧正是源自於它的「自由」,不受監管,不實名,不受交易限制,24小時在交易。 但也正是它的「自由」屬性,導致成為它為恐怖主義融資、洗錢以及逃稅提供了絕佳的條件。
在國內一些數字貨幣交易所的交易平台上,仍然有一條提醒:「請勿備注任何信息BTC、USDT以及其他數字資產名稱用於轉賬備注,防止造成您的匯款被攔截、銀行卡凍結等問題。」
目前,市面上活躍的國內交易平台雖然其辦公場所仍然在國內,但注冊地卻往往是海外,國內監管對非央行主導的數字貨幣仍然是採取限制的態度。
對於投資者而言, 比特幣並非實名制的特點也導致了這一資產有被盜的風險。
被盜並非數字貨幣的專利,理論上所有賬戶都有被盜的風險,但實名制賬戶有追回的可能。而數字貨幣的規則是:誰掌握了私鑰,誰就掌握了這筆資產。一旦私鑰被盜,那麼就和這筆資產說再見。
大多數中國投資者購買比特幣選擇用USDT等穩定幣,在交易過程中投資者大多會選擇持有USDT等穩定幣來規避下跌風險。但這些穩定幣並不具備如同比特幣一樣的稀缺性,也並沒有如同比特幣一樣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共識。
USDT所在的泰達公司一直聲稱自己發行多少幣,就儲備多少美元,但卻無法提供相對應銀行賬戶的擔保。所以存在一個風險就是:或許有一天,即使比特幣依舊漲勢如虹,但持有的、本來用於購買比特幣的USDT突然就會因為過度超發大幅貶值。
股票及其衍生品走過了幾百年的歷程,現如今投資者們在股票交易所中自由出入只擔心資產下跌,從未擔心資產的丟失以及交易所跑路。
但比特幣作為一個新興的資產,相應的金融基建並沒有完善,比如大多數人持有的比特幣是存放在交易所提供的中心化虛擬賬戶,並非真實的比特幣地址, 理論上交易所攜幣跑路的風險仍然存在。
對於習慣了股票賬戶的投資者而言,這恐怕是最大的風險了。
#比特幣[超話]# #數字貨幣# #歐易OKEx#
② 17年從3元漲到25元的是什麼幣
比特幣。
因為2017年比特幣行情暴漲漲到25元,所以是比特幣。
比特幣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
③ 數字貨幣挖礦從17年「94」事件,到現在經歷了哪些政策調整
經歷的東西可多了,但都是往良性發展,不然今天的比特幣現在能到12萬一枚嗎?
2017年4月,央行等七部委將ICO定性為非法集資,叫停ICO並發布公告:ico是指融資主體通過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向投資者募集比特幣、以太坊等所謂的「虛擬貨幣」,其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金融詐騙、傳銷違法犯罪活動。
一時間各大交易所平台紛紛清退資產關門歇業,交易所的幣種紛紛跳水,跌幅達到90%,這就是幣圈著名的「94」事件。
④ 17年比特幣為什麼暴跌
17年比特幣暴跌的原因:
1、BCH分叉引發踩踏。
2、OKEx期貨火上澆油。
3、監管形勢嚴峻。
比特幣(Bitcoin)是一種基於去中心化,採用點對點網路與共識主動性,開放源代碼,以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的虛擬加密貨幣,由中本聰在2008年提出,2009年誕生,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的稀缺性。與所有的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
⑤ 幣圈還會有17年的大牛市嗎
不會有了。
在2017年的牛市中,比特幣的上行天數達到驚人的267天。與此同時,只有98天在下行。這意味著,比特幣全年的上行天數比例高達73%!
2017年,比特幣的上行區間總共能劃分為5大塊,而這5段區間持續的天數都很長,最少34天,最長78天,平均時長約為50天。
⑥ 比特幣的發展歷史
2008年11月1日,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個隱秘的密碼學討論組上貼出了一篇研究報告,報告闡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構想——比特幣就此問世!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一個小型伺服器上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幣50個。
2010年5月21日,第一次比特幣交易:佛羅里達程序員Laszlo Hanyecz用1萬BTC購買了價值25美元的披薩優惠券。
2010年7月16日, BTC價格從0.008美元升值0.08美元,第一次價格的劇烈波動,顯示新生事物的崛起。
2010年7月17日,第一個比特幣平台成立。
2010年11月6日,MTGOX上的價格達到0.5美元,此時比特幣經濟達100萬美元。
2010年12月7日,第一次便攜設備到便攜設備的交易在NOKIA900上實現,交易量為0.42BTC。
2011年2月9日,價格首次達1美元,與美元等價。BTC與美元等價的消息被媒體大肆報道後引發起人們的高度關注,新用戶大增。此後2月內,比特幣與英鎊、巴西幣、波蘭幣的互兌交易平台先後開張。
2011年3月18日,BTC/USD匯率創7周來新低,降為0.7美元。
2011年8月20日,第一次比特幣會議和世博會在紐約召開,谷歌趨勢區縣中,比特幣的關注度創新高,當時價格為11美元。
2011年11月14日,比特幣價格創半年新低,價格為1.99美元。
2012年9月15日,倫敦比特幣會議召開,此時比特幣價格為11.8美元。
2012年9月27日,比特幣基金創立,此時比特幣價格為12.46美元。
2012年11月25日,歐洲第一次比特幣會議在捷克布拉格召開,此時比特幣價格12.6美元。
2013年2月19日,比特幣客戶端V8.0發布,此時比特幣價格為28.66美元。
2013年4月10日,BTC創下歷史最高價,110美元。
2013年5月9日,最大的比特幣報道網站-BTC中文網www.sosobtc.com獲得了投資基金Union Square的500萬美元A輪投資,此時比特幣價格為112.09美元。
2013年5月17日,2013年聖何塞比特幣大會召開,1300人參與,此時比特幣價格為119.1美元
2013年5月28日,美國國土安全部以涉嫌xiqian和無證經營資金匯劃業務取締了位於哥斯大黎加的匯兌公司Liberty Reserve的虛擬貨幣服務,美國檢察官稱這將成為歷史上最大的國際xiqian訴訟案,吸錢規模達到60億美元,包括中國在內的大量用戶血本無歸,此時比特幣價格為128美元。
2013年6月,網傳美國將退出QE3,通縮的比特幣,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兩者是針尖對麥芒的關系。
2013年6月27日,德國會議作出決定:持有比特幣一年以上將予以免稅,被業內認為此舉變相認可了比特幣的法律地位,此時比特幣價格為102.24美元。
2013年6月28日,MTGOX獲得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網路處頒發的貨幣服務事務許可,交易規范化可能意味著比特幣開始走向正軌,政府風險降低,其融入顯示經濟的步伐將會加快,同時會對其它虛擬貨幣起到示範作用,此時比特幣價格為97.99美元。
2013年11月28日,熱門比特幣交易所Mt. Gox的比特幣交易價格突破1000美元,創下1073美元的歷史新高。
2013年11月29日,比特幣在熱門交易所Mt.Gox的交易價格創下1242美元的歷史新高,而同時黃金價格為一盎司1241.98美元,比特幣價格首度超過黃金。
⑦ 決定你人生的不僅靠勤奮,還有復利思維
| 01 復利思維,世界第八大奇跡
在有限的時間,將你的精力和財富,持續而反復地投入到某一領域,長期堅持(20年以上),財富的雪球會越滾越大,最終實現財務自由。
這是經濟學中典型的 復利思維 。
愛因斯坦說: 「 復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跡 。」
雖然在我們周圍始終不缺乏非常勤奮努力的人,甚至起早貪黑,工作異常辛苦,但是離財務自由卻仍然遙遙無期,這是為什麼呢?
我覺得部分原因是嚴重缺乏復利思維,那什麼是復利思維呢?
這是一張復利和單利的對比表,假設我們去銀行存100元,每年的年利率是10%,也就是一年10元的利息。隨著時間越長,單利和復利的差異就越明顯。
第五年單利可以累計獲得50元利息,復利可以累計獲得61.1元利息,差異為11%。
第20年差異為373%,第30年為1345%,已經擴大到13倍。差異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這就是復利思維的力量(所以銀行都是單利^_^)。
所謂復利思維,其本質就是: 做事情A,會產生收益B;而收益B,又會反過來加強A,不斷循環。
| 02 財富復利
正如財富的積累,當你有了初始資金,然後賺到了盈餘收入(例如回報率1%),隨著時間不斷重復,利滾利,長時間下來,將會非常可觀。
在財富領域,把復利思維發揮的最好例子是 巴菲特 。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曾經是世界首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巴菲特一生中99%的財富,都是他50歲之後獲得的。
菲特的財富增長
在巴菲特老爺子52歲的時候,他的財富是 3.76億元 ,雖然也不少了,但是與他在86歲時候的 668億元 相比,連個零頭都不到。
美國的道瓊斯指數在過去100年裡從65.73 點漲到了11497.12 點,足足增長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觀?那它的年復合增長是多少?才僅僅只是5.3%。
每個普通人如果買入指數基金,都能享受這個增長。但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巴菲特,因為只有他能持續數十年的堅持。
有什麼財富秘訣嗎?
沒有。就是很簡單的復利思維的運用: 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認真做,如此而已 。
既然按照復利思維的效應,掙錢很容易,為什麼還有很多人掙不到錢?
這里有個很大的誤解: 很多人認為復利的核心在於回報率,但其實復利真正的核心在於時間 。
大多數人總想著一夜暴富,用最短的時間追求最快速的財富積累
上面這個老頭子叫查理芒格,我十分佩服的一個人,已經90多歲了,作為巴菲特的合作夥伴依然會出現在每年伯克希爾公司的年會上,向全世界希望財富自由的朝聖者傳遞著年齡積累下的真知灼見。
真正的智者,追求財富的穩步增長,而不是一夜暴富。
巴菲特說: 「 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要找到足夠濕的雪,和足夠長的坡。 」
90年代的股票,2010年的房地產,17年的比特幣和消費升級,這個時代不缺機遇。只要我們擁有足夠的認知,說不定下一個幸運兒就是你。
| 03 知識復利
復利思維,可以用來思考人生,而不僅僅是財富積累。
李笑來,曾經的新東方老師,教了7年的英語,每天利用課余時間堅持雷打不動看2個小時書,同時寫他的個人專欄。
然後在很早之前他就寫了一本書,叫《托福核心詞彙21天突破》。
你知道這個書最後賣了多少份嗎?
他說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把書的版稅收入存入一張銀行卡,然後把銀行卡剪了,所以不管他後來投資是贏是虧,有這筆錢打底,都不用擔心。(我想至少有上百萬本了吧)
去年,電視劇《歡樂頌》大火,安迪作為職業精英的形象深入人心,她最突出的一個特徵就是,每天都要看書,不管再晚,必須至少看2個小時。
日積月累幾十年,同樣的年齡,無論是在氣質、認知格局和收入方面,安迪都比樊勝美高出太多。
也許一天兩天,你和別人的差別無法顯現出來,但三四十年之後,差異是你想像不到的。
因為我們總是高估了一天之內的進步,而低估了三五年的變化。
這就是知識復利的力量。
所謂知識復利,就是讓知識在你大腦中積累,並形成關聯,從而能夠不斷以「復利」速度擴展。
| 04 健康 復利
健康 也是有復利的,今天多鍛煉20分鍾,身體就能得到多一分的鍛煉,反過來就能促進你明天的工作和鍛煉,病毒就能早一天離開你的身體。
其實要身體 健康 真的不難,一日三餐正常吃,別熬夜,作息規律,每天堅持慢跑和鍛煉半小時,難嗎?
不難,用點心都能做到。
也許一天兩天,你的身體並沒有因為跑步變得多麼強壯,三四十年之後,和你同齡的人,有的人也許已經衰老,有的人疲弱不堪,但你還是能保持飽滿的精力。
王德順老爺子就是最好的榜樣,80多歲依然活躍在T台上。
⑧ 比特幣為何在前沿市場大受歡迎
全球投資者正紛紛湧入比特幣,推動比特幣虛擬貨幣在過去一年飆漲1,375%,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一股投機狂熱。這引發了有關比特幣可能存在巨大泡沫的討論,很多比特幣投資者認為,這種加密貨幣連同它背後的區塊鏈技術,將成為一個新的、分散的、後政府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蘇丹,一名年輕女子想用比特幣支付自己的嫁妝。在肯亞,學生們正用比特幣來押注英國足球賽。在政局動盪的南非,比特幣的使用量大幅增長。
比特幣的投資者包括來自發展中和前沿市場的人群,比特幣在這些市場通常被視為規避政治和經濟動盪風險的安全資產。比特幣也是一種繞開傳統銀行服務欠缺或獲取外匯限制等金融障礙的途徑,甚至可用於逃避制裁。
在發達國家,央行和資深銀行業人士已警告投資者遠離此類貨幣,他們表示不相信這類貨幣。而在前沿市場,一些人轉而使用比特幣的原因恰恰是他們不相信本國的銀行業者或政府。
經紀公司Swissquote駐日內瓦的分析人士Arnaud Masset稱,一直對央行和政治感到失望的人士將購買加密貨幣視為一種保護手段。他表示,當傳統貨幣失敗時,比特幣就贏了。Swissquote向散戶提供比特幣交易服務。
前沿市場的比特幣價格通常遠高於其他地方,這是當地比特幣需求增長的一個跡象。前沿市場是指規模較小且最不發達的新興國家。
在總部位於辛巴威哈拉雷的Golix交易所,比特幣價格為2.2萬美元,比CoinDesk交易所的報價高出7,000多美元。
比特幣是一種沒有政府或央行支持的數字形式貨幣,在政治或經濟不穩定的國家通常被視為替代貨幣。人們可將比特幣和類似的數字貨幣作為價值儲藏手段,或是用來規避政府對貨幣兌換的限制。
在線交易平台eToro的分析師Mati Greenspan表示,在南非和巴西等政局動盪的國家,去年進行比特幣交易的新用戶數量激增。
比特幣早就被用於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如今也成為繞開國際制裁的途徑,因為其降低了對美元的依賴,並擺脫了銀行等需要報告交易的中介機構。
Swissquote的Masset稱,比特幣是一種方便又快捷的規避制裁方式。
野村證券在最新研報中表示,數字貨幣2017年上漲了15倍,將刺激日本2018年第一季度GDP增長。報告顯示,今年11月的比特幣成交額中,有40%是通過日元結算,比特幣在日本極度風靡。
野村證券研究員 Suimon表示,資產價值上升通常會導致消費者支出的增加,也就是所謂的財富效應,預計自2017財年以來,日本投資者通過比特幣交易帶來的財富效應將推動消費支出232億至960億日元。
盡管比特幣今年末下跌25%,但野村仍然相信,受益的投資者所佔的比例要比蒙受損失的投資者多得多。
更多優質內容,關注中金網微信公眾號:cngold-com-cn(長按復制),或在應用商店下載中金網APP。
野村預計,比特幣在2017年的暴漲或使財富效應在2018年第一季度爆發,將推動GDP年化季環比增長率增加0.3%。
⑨ 2017年比特幣牛市持續時間
持續時間是1月到12月。
第四次牛市,時間段: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持續時間2年,2016年7月比特幣產量減半。比特幣從2016年1月的400美元,開啟緩慢上漲,到2017年12月漲到2萬美元,漲了50倍。
比特幣牛市的特點是:1、每一次牛市初期投資比特幣,至少可以獲得20倍的投資回報,熊市和牛市初期都是適合建倉的時期。2、比特幣減半前一年或者一年半就會緩慢啟動牛市,減半後一年多迎來大牛行情。3、大牛市的爆發階段,比特幣被暴拉,持續時間一個月左右,比特幣到頂後,一般會急跌,幾天時間跌幅達60%以上。
⑩ 50歲之前,巴菲特為何只掙了一生中1%的錢
我們都知道巴菲特富可敵國,但實際上在50歲之前,他只掙到了一生中1%的錢,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他又是如何獲得後面99%的財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180萬天價租房
前一段時間,一則新聞刷爆朋友圈,某公司在北京建了一棟租賃房,只租不賣,呼應「租購同權」,結果租金一出來,嚇了所有人一跳:
「90平米的房子,租金180萬,10年,一次性付清。」
「180平米的房子,租金360萬,10年,一次性付清。」
如果是你,你會租房還是買房?這個問題,等你看完文章後再回答吧。
2
房產投資中的復利思維
講一人:吳曉波。吳曉波作為新秀流行財經作家。
1990年參加工作,做新華社的財經記者,那個時候的月薪是70元。
從1996年,吳曉波開始寫他的第一本書《農民創世紀》開始,「給自己下了一個命令,從今年開始,要每年寫一本書,每年買一套房。這個計劃,堅持了很多年。」
就這樣,吳曉波以非常驚人的毅力和魄力,每年寫一本書,拿來的稿費,每年買一套房。當然,那個時候房地產還未開始騰飛,買房並不是很難的事情。
1999年的時候,他還買下了千島湖上的一座小島,租賃期50年,當初花了50萬元,現在這座小島的估值已達數千萬元。
「我挺喜歡錢的。」吳曉波說。
如今吳曉波是中國稿酬最高的作家之一,在杭州市中心的西湖辦公,號稱「一個億也買不動」的獨立經濟作家。為什麼我要講吳曉波的故事,他具有典型性。
在有限的時間(20年),把有限的精力和財富,持續而反復地投入到某一領域(房地產),長期堅持(20年),最終財富的雪球越滾越大,實現財務自由。這是經濟學中典型的復利思維。愛因斯坦書說:「復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跡。」
3
復利思維:世界第八大奇跡
我不想探討如何進行房產投資,但我想講講復利思維,那什麼是復利思維呢?為什麼說吳曉波是普通人利用復利思維實現財務自由的典型?先問一個問題:
假設一張0.04m的普通紙張足夠大,將其對折,再對折,如此重復對折64次,大概會有多高。很多人想,一張紙才多厚呀?薄薄的一層,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對折64次,撐死了也就幾層樓那麼高,10米?20米?這已經算是極限了。
而事實是,如果你算一下的話,一張薄薄的紙,對折64次,其高度166020696萬公里,這個長度是什麼概念?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才38.4萬公里。這就是復利思維的力量。
如果你還不能相信的話,再看一個問題:一片池塘出現了一小塊浮萍,它每天增長一倍,預計10天就能長滿整個池塘,請問,多少天能長滿一半水面?答案是第九天。也就是說,你第九天看的時候,才覆蓋池塘的一半,但只需一天時間,就覆蓋全部了,聽起來魔幻,但事實如此。
當5000萬美金時,你只是個千萬富翁,可是只要翻一番,一天之內,你就會變成億萬富翁。這就是復利的力量。所謂復利思維,其本質就是: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反過來加強A,不斷循環。
4
時間就會為你帶來奇跡
正如一張紙的對折,每一次都是把之前的結果翻倍;正如滾雪球,雪球粘上的雪越來越多,變得越來越大,而越來越大的雪球又能夠粘上越來越多的雪,如此不斷重復,雪球會大到不可想像。
正如財富的積累,當你有了盈餘資金,即使不多,只要能產生盈餘,哪怕很低的盈餘(例如回報率5%),不斷重復,利滾利,長時間下來,也會是一筆很大的資金。
經濟學家用一個公式表達復利效應:(1+r)n
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N代表時間。
當r為正時,例如你每天堅持看半個小時書,也許一天兩天,你和別人的差別無法顯現出來,但三四十年之後,異是你想像不到的;
再例如你每天堅持跑步半小時,也許一天兩天,你的身體並沒有變得多麼強壯,三四十年之後,和你同齡的人,有的人也許已經不在了,有的人疲弱不堪,但你還是能一餐吃三碗飯,一口氣上六樓不用喘。
只要r為正,即你在做正確的事,時間就會為你帶來奇跡。
5
財富復利
在財富積累領域理解復利思維,最好的例子是巴菲特,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曾經是世界首富,即使是現在,依然是全球富豪榜前十位的人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一生中99%的財富,都是他50歲之後獲得的。也就是說,50歲之前,他也許就和我們一樣,是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50之後,進入財富爆炸期。
關於財富積累,巴菲特在其2006年《致股東信》中,舉了一個例子:
從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瓊斯指數從65.73 點漲到了11497.12 點,足足增長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觀?那它的年復合增長是多少?答案是並不讓人欽佩,才僅僅只是5.3%。
這個增長率意味著,你有一萬塊錢,每年才新增530塊錢,不用巴菲特,每個普通人都能做到這個增長,但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巴菲特,因為只有他能持續數十年地堅持。
有什麼財富秘訣嗎?沒有,就是很簡單的復利思維的運用,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認真做。如此而已。
6
真正的智者追求財富穩步增長
既然按照復利思維的效應,掙錢很容易,為什麼還有很多人掙不到錢?這里有個很大的誤解,很多人認為復利的核心在於回報率,但其實復利真正的核心在於時間,即使年5%的回報率,100年後,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
問題是:有多少人,能持續做到100年每年5%的回報率。——不是能力上能否做到,而是沒有這個耐心。要麼覺得回報率太低,不屑去做;要麼覺得回報率太低,摁不住蠢蠢欲動的瘋狂舉動。這就是富人和窮人最根本的區別。
大多數人總想著一夜暴富,用最短的時間追求最快速的財富積累,追求過高的回報率。高回報率意味著高風險率,被騙、虧空、債台高壘,壓死了一個又一個普通人;真正的智者追求財富穩步增長,平衡好回報率和時間,「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價值投資理論」等等,說的就是這樣。
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要找到足夠濕的雪,和足夠長的坡。」90年代的股票,10年的房地產,17年的比特幣和消費升級,這個時代不缺機遇,只要你用心,有耐心,未必會成為首富 ,但實現普通人的資產增值保值還是不難的。
一夜暴富總是很難的,但慢慢掙錢相對容易很多。只可惜,這個世界絕大部分人,都喜歡做難的事情,而不做容易做的事情。希望你不要這樣。
巴菲特的財富增長
7
復利知識
復利思維可以用來思考人生,而不僅僅是財富積累。李笑來當了7年的新東方英語老師,堅持每天雷打不動看2個小時書,2016年12月份,他在得道上線了一個專欄,分享自己學到的知識。你知道這個專欄最後賣了多少份?105866份,營業額2000多萬,不到5個月的時間。
去年,電視劇《歡樂頌2》大火,安迪作為職業精英的形象深入人心,她最突出的一個特徵就是,每天都要看2小時書,不管再晚,必須至少看2個小時。歡樂頌5個女主角裡面,也就安迪有看書的鏡頭。日積月累幾十年,同樣的年齡,無論是在氣質、認知格局和收入方面,安迪都都比樊勝美高出太多。
也許你會覺得,安迪是虛擬的,李笑來離自己太遠。
那來說說雷海為吧,一個外賣小哥,在今年的中國詩詞大會上擊敗北大碩士,成為年度冠軍。范雨素,一個普通的家政保姆,去年,一篇《我是范雨素》火爆網路,兩家出版社連夜打電話找她出書。用常人的眼光外賣小哥擊敗北大碩士,家政保姆成為火熱作家,某種程度上算成功了吧。
人們一定會認為,他們背後付出的辛酸,是常人無法想像的。真的他們背後付出了很多辛酸嗎?
記者問雷海為:「你每天的作息時間是怎樣的啊?哪有時間看詩詞呢?」雷海為答:「不管工作和生活多麼忙碌,時間擠一擠還是有的。送外賣其實有很多碎片化的時間,這些時間用來背詩詞是比較合適的。
比如在商家等餐的時候、在路上等紅燈的時候。這些時間都可以拿來背詩,下午兩點半到四點半這段時間,我回到住處換過電瓶,吃過午飯,有那麼一個多鍾頭的時間。這個時間相對充足,就可以坐下來好好讀幾首詩詞。」
你看,等餐、等紅燈、回到住處,電瓶休息的時候,背個把小時詩詞。辛苦嗎?好像也沒有到挑燈夜戰的地步;辛酸嗎?和你等紅燈、坐地鐵看手機,其實是一樣的。
正是這日積月累的一個小時閱讀,一個外賣小哥擊敗了一名北大碩士。這就是復利的力量。董卿說「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時刻給你回報。」所謂知識復利,就是:新知識不斷成為下一次思考素材的積累,從而讓知識能夠不斷以「復利」速度快速迭代。
8
健康復利
連續40年沒有生病,連基本的感冒都沒有,做到這樣,難嗎?我一開始以為,難。
如果讓我做到連續1年不生病,可能還可以。但連續40年不生病,連基本的感冒都沒有。難,真的很難。
後來,我看到了張全通的故事,一個76歲的老人,和其它年逾古稀的老人不一樣,張全通首先看起來就不想70多歲的,一身肌肉,雖然不是渾身大塊頭,但皮膚沒有鬆弛,身體贅肉很少。更重要的是,張全通對記者說:「我從30歲之後,就從來沒生過病,連基本的感冒都沒有。」怎麼做到的呢?
每天堅持慢跑2公里,游泳半個小時,即使是冬天也不例外。「只要海水沒有結冰,再冷我都不怕,別人穿著棉襖,我只穿一條泳褲,到海里就跳下去。」從31歲開始,整整堅持了46年。
這樣的堅持帶來的回報就是:他的身體素質和樣貌,看起來比同齡人要年輕20歲。健康也是有復利的,你今天多鍛煉20分鍾,身體就能得到一分的鍛煉,反過來就能促進你明天的工作和鍛煉。
其實要身體健康真的不難,一日三餐正常吃,別熬夜,作息規律,每天堅持慢跑和鍛煉半小時,難嗎?不難,有點心都能做到。一直堅持,身體就會給你回報。
9
人脈復利
人脈也是一個復利模型。尤其是在社交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職場上有一個說法,叫做「情感銀行」。今天,你損害了一個朋友的利益,即是從「情感銀行」中取了錢;今天,你和朋友合作共贏,即是往「情感銀行」中存了錢。
「情感銀行」其實就是你的人脈資源,一個人「情感銀行」中的存儲越多,意味著人脈資源越豐富。但人脈復利講的是,你是每天在往「情感銀行」中存錢,還是每天在從「情感銀行」中取錢。
簡單來說,一個天天需要麻煩同事的人,和一個天天能給同事帶來幫助的人,在公司同事群中留下的形象一定是不一樣的。人際關系大師斯蒂芬·傑姆提出「微笑原則」,每天早上上班,對每一個同事微笑,一年後,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你的微笑所傳遞之人,又會把對你的好印象擴散出去,並在行為上反饋給你,例如,在與你共事時更加積極,對你的工作更加包容,等等。這些反饋會促使你更喜歡微笑待人。人脈復利的最終回報是,你將會在人群中擁有自己的形象,以至於每當有人提起你,立刻會有人附和說:「他可真不錯啊!」
10
復利效應的「臨界點」
《道德經》裡面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從復利思維來看,人生很多難題,其實都不難。為什麼很多人依然熬不過去。因為他們沒有熬過那個臨界點。復利效應中,有一個「臨界點」,一旦事情邁過這個「臨界點」,就會飛速向前發展。前面的例子中,池塘中的浮萍每天增加一倍,從0到覆蓋一半,花了9天,而從覆蓋一半到覆蓋全部池塘,僅僅只花了一天。這就是「臨界點」。
巴菲特的財富積累可以看出來,從0增長到100萬美元,很難,也許需要幾十年時間,但過了100萬美元這個「臨界點」,從100萬美元增長到200萬美元、500萬美元,就變得容易很多。
馬雲有一句話,可以很形象地描述復利思維的「臨界點」:「今天很痛苦,明天很痛苦,後天很美好。但絕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
你也許可以堅持一天兩天一年兩年每天看書,你也許可以堅持一天兩天一年兩年每天鍛煉,但看不到效果,也許你就放棄了:「唉,沒什麼用。」其實不是看書鍛煉沒什麼用,是還沒有到達那個「臨界點」。
很多人都知道復利思維,「臨界點」在存在區分這個世界的平庸者和偉大者。
11
復利效應的破壞效果驚人
以上,講的是復利效應的正面效果,一旦人生進入負循環,復利效應的破壞效果一樣可怕。
每一次雪崩,都是每一朵雪花施加的重量。一個事物一朝崩潰,一定是此前無數次的重復錯誤行為。每天堅持鍛煉半小時,你健康指數在數十年後比同齡人會優秀很多很多;那麼,如果每天都熬夜半小時呢?也許幾年之後,就不在人世間了。
假設一個人的水平是1,如果每天毫無進步,那麼一年後,這個人的水平還是1。如果每天進步1%,例如每天看書,鍛煉等等,1年後,這個人的水平是:(1+1%)365=37.38;
反過來,如果這個人每天退步1%,例如堅持玩手機、刷微博,每天熬夜半小時,身體透支1%,1年後,這個人的水平是:(1-1%)365=0.025。
37.38和0.025,差距一目瞭然。當然,這只是純理論和數字的推導。但這些推導依然有意義,它們會警告每一個人:即使你每天只錯那麼一點點,一年,或者十年之後,你的人生軌跡,也許再也無法改變,你會徹底淪喪。
所以,每天努力一點點,用投資大師芒格的話來說:「確保你每天睡覺之前,都比你醒來時聰明一點點。」剩下的,交給時間,你的人生會進入正循環軌道。
12
復利思維背後是復利品質?
很多人非常看重回報率,甚至要求今天努力了,明天就要求看到回報,在財富投資方面,別說年回報率5%,10%都未必接受得了。
於是為了追求高回報率,借錢,貸款,挪用治病基金,但高回報率同時意味著高風險率,一朝虧空,滿盤皆輸。
真正的智者,追求穩健增長,更看重長期性的時間,而不是短時間的回報率。所以,那些能真正利用復利思維規劃自己人生的人,都有著簡單但常人卻難以做到的品質:
① 堅持
很多事情,都是堅持到後面有了臨界點,才會爆發出效果,胡煒煒做了10年的汽車記者,才創辦了摩拜;
papi醬在網上發布了幾千條視頻,才開始火起來。
復利思維作為人生的第一策略,要求你具有的第一品質就是:耐心,堅持。只要方向是對的,不要焦慮和不安,多給自己一些時間。
② 不要透支
熬夜加班掙錢,犧牲健康去獲取財富,無論什麼樣的理由,都是不可取的。
背叛自己的朋友獲得利益,同樣不明智,透支自己的人脈,你失去的絕對不僅僅是一個朋友。復利思維作為人生策略的另一個要求是:不要透支,無論健康、人脈、財富、智力,都不要去透支。你需要有大局觀,能沉得住氣,對自己能把控,每天透支一點點,十年後,你就廢了。
③ 目標感
猶如吳曉波一般堅定而強烈的目標感,一年一本書,一年買一套房,大家都唱衰房地產的時候,他堅持隨著經濟的發展,靠近市中心城市的土地,會越來越值錢。
目標感,決定你能否在一個方向持續走下去,做任何決策時都務必要知道,變更方向是有成本的,尤其是當你已經在一個方向努力很長時間,此時變換方向,成本非常大。彷彿掘進的人,已經掘進了100米,沒看到水,要換個地方重新來,這就意味著他之前的努力白做了。
很多人大學選擇專業的時候,瞎選,4年之後找工作和專業毫無關系,是不是同樣意味著荒廢了好幾年時間呢?所以,目標感愈強烈,復利思維對你人生的影響會越大。
④ 別盲目相信勤奮的力量
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勤奮使人進步」、「勞動光榮。」這讓中國人對勤奮有種莫名的依賴感。無論什麼問題,只要努力、勤奮,就一定可以成功。
小米創始人雷軍說:「很多人用勤奮在麻痹自己,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自己在戰略上的懶惰。」為什麼需要掩蓋?因為絕大部分人沒有思考戰略的能力,那些天天泡在圖書館自習的同學,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嗎?那些天天加班熬夜的同學,你真的知道這份工作的本質是什麼嗎?你們到底是在工作,還是想借勤奮之名給自己營造一種充實感?財經作家歐盛說:「別盲目相信勤奮的力量,熬夜加班和你躺在床上睡大覺,很多時候沒有多大區別。」
很多時候,人生需要的不是勤奮,恰恰相反,是需要你拒絕勤奮,拒絕挑燈夜讀和鑿壁偷光,拒絕透支自己的身體和意志力,給自己的生活留下自由的,甚至懶散的空間,只有生活質量的提高,生活樂趣的增加,才會增加人們對於生活的希望。你始終要記得,復利的人生,更看重有生活質量的人生,因為只有這樣的人生,才能走得長遠。
作家馬里奧·普佐說「偉大的人不是生下來就偉大,而是在成長過程中顯示其偉大。」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閱讀的人,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鍛煉的人,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每天出門精裝打扮的人,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每天認識一個陌生人的人,所有他們做的事情,都不偉大,都很平凡,都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但因其堅持,時間讓他們變得偉大。
希望你看到這里能明白:當你付出時,回報率不是最重要的,想一想你要怎麼做能堅持一輩子,才是最重要的。時間是一位偉大的作者,它帶來的回報一定超過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