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比特幣問答 » 經濟學人比特幣

經濟學人比特幣

發布時間: 2023-05-25 21:22:21

❶ 年薪百萬的區塊鏈職位薪酬存在泡沫嗎

這天中午,31歲的郭楊 (化名)剛開完上午的技術會議,接下來還有七八個小時的技術討論等著他,難得有時間從工作中抽離出來和朋友吃個飯,一聽對方說了句「區塊鏈技術總監年薪150萬」,手一抖,碗差點翻了。

張作義現在的目標,就是以相同的方法完成區塊鏈技術在其他場景的改造,他稱,隨著團隊做的越來越多,大家看到有三百多上線的品牌商,已經有將近八千多個商品,就像搭積木一樣,正在一些品牌商合作的基礎上再建立起他合作關系。

郭楊此刻也躊躇滿志。晚間9點,他加完班和朋友在公司食堂一邊用餐,一邊講述區塊鏈項目的最新進展,經歷了區塊鏈行業的起伏,也聽了一些或悲或喜的消息,反倒覺得區塊鏈這項技術更有生命力,更值得去探索。想到此,覺得當下工作讓自己的野心得到了釋放,並期待著建立一份真正屬於區塊鏈技術的事業。

❷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呢

先有比特幣還是先有區塊鏈?
比特幣剛誕生的時候,並沒有「區塊鏈」這個概念,人們用bitcoin(小寫b)表示比特幣,用Bitcoin(大寫B)表示其底層技術,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區塊鏈技術。
2015年,經濟學人發布了封面文章《重塑世界的區塊鏈技術》後,區塊鏈技術在全球掀起一股金融科技狂潮,世界各大金融機構、銀行爭相研究區塊鏈技術,僅2016年就有數十億美元投資到區塊鏈相關企業當中。
2017年9月,中國政府網(www.gov.cn)發表文章《我國區塊鏈產業有望走在世界前列》,公開支持區塊鏈技術發展,並向13億中國人民普及了區塊鏈技術。區塊鏈在金融、保險、零售、公證等實體經濟領域的應用開始加速落地。

❸ 全球印鈔洪峰到來,比積蓄縮水更可怕的是盲從


礁石密布,保持冷靜。



拜登上台後最重要法案,目前滯留在國會山,法案上有個驚人數字:1.9萬億美元。


兩黨議員為此憂心忡忡,然而方案通過幾無變數,拜登將其視為強心針,起名叫「美國營救計劃」。


計劃中,1.9萬億美元除卻控制疫情,1萬億美元將直接分發,每個美國人可領1400美元。


這不是美國政府第一次發錢,去年春冬兩季,美國已先後發放2900億和9000億美元。


雖然因疫情失業率居高不下,去年一年,美國人均收入反而上漲25%。


天降橫財之後,美國開啟爆買模式。有人推特展示:清晨到賬3400美元,馬上到Costco報復性消費450美元。


去年夏天,沃爾瑪發布季報,沃爾瑪線上銷售額暴增了97%。到感恩節時,美國電商銷量已同比增長22%。


對應雙十一的黑色星期五,美國電商單日銷售額108億美元,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海量訂單湧向亞馬遜,而平台上諸多暢銷品來自中國。


紡織品來自南京和上海,小家電來自青島和佛山,最受歡迎的立式攪拌機產自寧波。


中國賣家數量因此飛增,今年開年,亞馬遜上中國賣家總數已超美國,75%新賣家來自中國。


這些賣家,成為美國撒幣的受惠者和見證人。有人追憶,美國第一次發錢日,「 訂單飆升,漲價也擋不住斷貨,一天完成全年業績 」。


去年年底,美國芭比娃娃銷量激增29%,創下20年來最佳業績。


這些娃娃產自中國東莞,誕生在358省道邊的灰白小樓內。 那些鼻孔殘存油料的年輕工人,晝夜輪班,車間熱浪無休。


去年夏天開始,中國外貿出口連續7個月正增長,9月出口增速9.9%,12月已翻倍至18.1%。


那些年初還心存悲觀的人,未及反應便被捲入狂潮,而身邊荒草,飛快長成森林。


去年9月,廣東順德傢具協會發布提示函,稱9個月內,實木漲價2次,配件漲價2次,紙箱漲價5次,海綿漲價7次。


而在上游,海外原木半年漲幅超50%,紙皮一天一個價。


到了年底,電動車意外普漲,廠家解釋稱,漲價主要因鋼材提價。鋼材提價背後,是瘋漲的鐵礦石。去年4月,一噸鐵礦石511元,而年底已達1144.5元。


價格波盪並非只有中國,全球大宗商品都在異動。 許多人沒見到篝火,但已身處熱浪之中。


熱浪催生了投資熱潮,在上海,一手房銷售時12次出現千人搖號,鄭爽要價1.3億的豪宅,掛了3小時就售出。


深圳一樓齡已過25年的學區房,面積僅44平米,成交價1420萬。有小區業主為提升房價,組織「985、211」畢業業主,給孩子們補課。


股市同樣火爆,上證指數時隔5年又一次沖過3600點。基金經理說,溫州已經有人抱團私募,「 就是炒房那批人,他們特別敏感,知道大趨勢 」。


美國量化寬松,引發全球焦慮,蟄伏數年的比特幣,去年開始暴漲。2020年,比特幣漲幅達243%。


四川大渡河上,荒廢數年的比特幣礦場再次開動。


它們大多建在深山水電站邊,鐵皮板房內擺滿黑色機箱,風扇吹過,盡是灼熱的風。


板房邊的水電站下,河水日夜不停,穿過生銹的閘門,推動陳舊的輪葉,濤聲如雷。



熱浪遇到不同時代,總會引發不同結局。


1970年,尼克松政府為追求政績,開啟印鈔模式,結果導致十年沉淪,「 那是一個不願回憶的年代 」。


熱浪遇到衰敗時,便會引發漫長的通貨膨脹。


1970年開始,美國物價十年居高不下。1972年當年,美國雞蛋上漲49%,肉類整體價格上漲25%。


1973年4月,紐約的主婦們,發起「 不吃肉運動 」遊行:



當年,美國GDP增速負0.5%,物價上漲12%,失業率超9%,道瓊斯指數跌去三成。


石油陰霾伴隨著通脹熱浪,活在那十年的人們如溫水青蛙,「 銀行里的積蓄像雪糕一樣融化消失 」。


1979年,失落十年尾聲,卡特總統發表電視演講,名為《一蹶不振》。


演講並無太多亮點,更多是表達歉意,他說:


從前「像美元一樣可靠」是句諺語,而這十年,通脹侵蝕了美元的價值,我們的存款縮水了。


八十年代,美國艱難走出泥沼,而熱浪下一個目標,是高歌猛進的日本。


熱浪遇到繁盛時,常會催生泡沫。


1986年起,日本銀行全力放貸,五次降息,大量熱錢湧入市場。


東京地價兩年翻了2.7倍,房價則翻5倍以上。最高亢時,日本政府計劃把整個東京灣填為陸地,建一個新首都。


日本富豪橫井英樹,數月內,連買蘇格蘭的山莊、西班牙的宮殿和法國的九座城堡。


1991年,他買下紐約帝國大廈,美國媒體說「買走了美國人的靈魂」。


然而,他和日本的故事,最終都以破產告終。英國《經濟學人》用封面與這個故事作別: 太陽也會西沉


東京灣填了一點便匆匆收尾,岸邊殘留著冷清的高樓。日本流行小說《暗水幽靈》以此為靈感寫道:



1993年,熱浪遇到奔跑的中國。那是萬物狂飆的年代,熱浪留下痛痕,亦催生改革。


那年,中國新一輪經濟周期起步,為投資多發貨幣,然因經驗不足,貨幣無節制湧入市場。


1993年,中國房地產投資比前年增長61%,廣西北海一年聚攏上千家房地產公司和十萬工人。


親歷者說,大潮期間,北海腳架林立,晝夜通明,運送鋼筋的萬噸貨輪,在港口排隊一個月都卸不了貨。


一年後,調控到來,熱浪驟歇,北海樓市倒塌。許多別墅洋房,野草萋萋,棲於鬧市。多年後,別墅泳池成為養殖戶的蝦塘。


隔海的海南,熱浪留下了1600多萬平爛尾樓,800億積壓資金,四大國有銀行壞賬300億。


瓊州海峽的渡輪中,坐著返鄉的闖海人,船艙悶熱,人們沉默聽著船外水聲。



2020年3月以來,世界主要經濟體印鈔規模,超過2008年以前,5000年文明史人類印鈔總和。


而遭遇熱浪的人們,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復雜時刻。 當下是疫情肆虐的凜冬,是 科技 更迭的前夜,亦是新周期的起點。


無從預料熱浪引發的結局,但可知熱浪將改寫財富的流動。


劉慈欣在科幻小說《贍養人類》中寫道,一名富翁通過資本運作,闖過無數輪通脹通縮,最終成為一名星球的「終產者」。


一個星球的財富,最終荒誕聚集一人。


大劉在書中說: 文明的進程像一個人的命運,變幻莫測。


幻想之外,熱浪正催生相似的前奏。


去年11月,數據顯示,美國共計有650名億萬富翁,總財產接近4萬億美元。其中有47名是去年新晉,有29名去年財富翻倍。


其中,馬斯克一度超越貝索斯和比爾蓋茨,成為新晉全球首富,身家1897億美元。


造富神話摻雜著財富焦慮,人們在新年開始狂奔,避險漸漸變為盲從。


95後和00後跑步進場購買基金,B站基金UP主半年增了1萬多粉絲,基金平台去年月均安裝18.6萬,但最近30天,安裝飛漲65.7萬。


幣圈博主地心墨菲,三個月內粉絲增長兩萬:



那些在熱浪中亢奮的人,大多忘記海南爛尾樓用13年才處理盡,忘記六年前的股災股民人均虧損50萬,忘記三年前的比特幣刀鋒森冷割頭如麻。


今年1月,幣圈人士說,他沉寂三年的群又活了過來,雖然群名還叫礦難群。


群里熱議華強北礦機難求,熱議顯卡再次走俏,熱議起陳年的發家傳說,彷彿這三年不曾存在。


然而,熱議雖多,但真正下場並不多。疤痕猶在,有人貼了馬克吐溫的話:



1月21日晚,上海樓市緊急調控,兩天後,深圳嚴打代持、假流水購房,燥熱樓市暫時降溫。


而在更早之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說:2021年,中國的物價水平大概率會保持溫和上漲。


熱浪之中,最稀缺的是冷靜。無從判斷走勢,但可控制沖動。


三峽截流前,老船工受訪,說他最寶貴經驗,是能記住上千礁石的位置。


千里放舟縱然快意,但急流中,最重要的是躲避礁石。

❹ 比特幣跟區塊鏈是什麼關系

可以參看下我自己寫的文章

三分鍾告訴你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讓全名參與記賬,全名記賬更穩定,由於系統中並沒有特定記賬人,系統中任意節點失聯或者被摧毀都不會影響系統的運行。(你是否曾經上某個網頁遇見錯誤404代碼?)全名記賬更安全!系統規定相同數量最多的賬本是真賬本,少部分和其他不一致的賬本即為假賬本,這讓具有足夠多節點的區塊鏈很難被攻擊或者被篡改,這些節點分布在互聯網的任意角落,除非你是上帝能夠控制全世界大部分電腦否則無法篡改。因此區塊鏈被認為有史以來最安全的數據管理方式。全名記賬更高效,由於沒有中心化的中介機構存在,完全通過預先設定的程序自動運行能夠極大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並且確保賬本記錄過程和內容公開透明。

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技術方案在支付領域的一個實驗性應用,區塊鏈還可以用於更廣闊的領域比如醫療、物聯網、安全認證、社交以及人工智慧等領域都有它的身影。

《經濟學人》稱區塊鏈為」信任的機器」,認為它對於全球金融甚至是社會結構都會產生巨大且深遠的影響。如果用一句話總結,區塊技術是在多方無需互信環境下通過密碼學技術讓系統中所有參與方協作記錄日誌方式。

這,就是區塊鏈!

❺ 比特幣和區塊鏈是什麼關系

比特幣在毀了區塊鏈!

❻ 比特幣2月漲2倍,「區塊鏈+金融」大熱,怎麼幹才有機會

無疑,比特幣若是一座金礦,區塊鏈就是運送金礦的小推車。幾年前,人們只關注金礦本身,但後來發現,更有價值的是這輛小推車,它除了能裝載金礦之外,還能裝其他更多的東西,比如股權、債權、賬目……這就是未來,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

於是,小郝子想說,有志於區塊鏈+金融的大好青年,請活在未來,把缺失的做出來,不要造概念、賺快錢的套路,玩出技術金融的新高度,你們的未來,才是真的星辰大海。

——————————————

作者:小郝子 / ,10年傳媒經歷,前商業雜志資深記者,一隻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思考喵……互聯網的幸福就在這里。

❼ 區塊鏈和比特幣的區別是什麼

‍‍‍‍

周邊有不少朋友,提起區塊鏈,就認為是比特幣。這其實是有失偏頗的。就像:說起木頭來,就認為是桌子一樣。

其實比特幣和區塊鏈根本不是一個東西,區塊鏈只是比特幣背後的核心實現技術。區塊鏈不僅可以應用於比特幣,還可以應用於電子票據、股權登記、奢侈品跟蹤防偽等多個領域。

比特幣,作為無核心機構管理、分布式自主運營的系統,經過長達7年多的穩健運行,成功的實現了數字貨幣的全球支付和流通功能,充分體現了區塊鏈技術獨特優勢。

總體來說,比特幣是區塊鏈的一種成功應用,也是第一條穩健運行的區塊鏈。

未來隨著區塊鏈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社會資本的不斷推動,作為一種基礎的應用技術,區塊鏈必將在社會的各個行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

公眾號:Fintech觀察家,從金融看科技,從科技看金融,一起走向財富自由!

‍‍‍‍

❽ 你怎麼看待「全球「新型貨幣戰爭」剛剛開始」

證監會 科技 監管局局長姚前表示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革命的興起,技術對貨幣的影響正達到前所未有的狀態,比特幣已經引發了全球大規模的數字貨幣實驗。 數字時代已然來臨,數字貨幣時代也必將來臨。

日前,證監會 科技 監管局局長姚前在《比較》雜志上撰文,闡述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及其背後的理論邏輯。

姚前在文章中回顧了貨幣形態的變化,由於技術推動,貨幣形態經歷了從商品貨幣、金屬貨幣、紙幣到電子貨幣的演化,目前已經延展到信用貨幣、高流動性金融資產等更廣義的貨幣層次。

而隨著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技術對貨幣演化的影響進一步深入。

姚前文章中稱,除了交易轉賬功能,貨幣往往因價值而動,哪裡的價值更穩定,收益更高,貨幣就往哪裡流動。而這種流動,就發生了貨幣的替代。這種貨幣替代,小的可引發人世間的種種悲喜劇,大的可引發為了搶奪貨幣主導權的「戰爭」,比如以鄰為壑的匯率戰、各種貿易/貨幣聯盟、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與博弈等。

以往的貨幣替代是因為貨幣的價值內涵發生變化,可以稱為「古典貨幣戰爭」,而現在由於技術而引起的貨幣替代可稱為「新型貨幣戰爭」。

還有一種「新型貨幣戰爭」則是電子支付對現金的挑戰。近年來,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非現金支付方式的使用率持續激增,「無現金 社會 」「無現金城市」等詞語在媒體上頻頻出現,甚至成為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推廣業務的宣傳口號。與之密切相關的是,許多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貨幣在總體貨幣總量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自2003 年以來,我國基礎貨幣與M2比率下降了5%,印度下降了7%,歐元區則下降了3%。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央行貨幣(尤其是現金)在流通領域被技術更先進的電子支付方式乃至私人貨幣替代。

對於法定貨幣而言,私人支付工具的「去現金化」口號,以及「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的興起,更像是一個Morning Call(叫醒電話),喚醒中央銀行應重視法幣價值穩定,喚醒中央銀行不能忽視數字加密貨幣這一難以迴避的技術浪潮,喚醒中央銀行應重視央行貨幣與數字技術的融合創新……

姚前認為,這場「新型貨幣戰爭」可追溯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中央銀行的聲譽及整個金融體系的信用中介功能受到廣泛質疑,奧地利學派思想回潮,貨幣「非國家化」的支持者不斷增多。在此背景下,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不以主權國家信用為價值支撐的去中心化可編程貨幣「橫空出世」。有人甚至稱其為數字黃金,寄託取代法定貨幣的夢想。這是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私人貨幣與法定貨幣的「戰爭」,是貨幣「非國家化」對法定貨幣的挑戰。

Libra白皮書指出:「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現在看,其宏大使命未必一定成功,但對於這樣的願景,我們應該積極應對,至少在技術方面抑或在模式方面,它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參考和選項,有益於 社會 的進步。

比特幣引發了全球大規模的數字貨幣試驗。

早在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啟動法定數字貨幣研究,論證其可行性;2015年,持續充實力量展開九大專題的研究;2016年,組建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

2016年之後,各國中央銀行也開始行動起來,開展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央行加密貨幣試驗,比如,加拿大的Jasper項目、新加坡的Ubin項目、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Stella項目、泰國的Inthanon項目,還有我國香港的LionRock項目等。

這是一條全新的賽道,參加者有私人部門,有公共部門,有主權國家,有國際組織,有金融機構,有 科技 公司,有產業聯盟,有極客,有經濟學人……總體看,這場「新型貨幣戰爭」才剛剛開始。需要研究和探討的領域很多,比如技術路線之爭、數字隱私保護、政府監管、 社會 治理、網路和信息安全、貨幣主權、金融基礎設施創新、風險防範等。

與比特幣等私人數字貨幣不同,法定數字貨幣或央行數字貨幣「根正苗紅」,不存在價格不穩定和合規性問題。

有些經濟體選擇了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加密貨幣技術路線,比如,加拿大的 Jasper項目、新加坡的Ubin項目、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Stella項目、中國香港的LionRock項目、泰國的Inthanon項目,而有些經濟體則搖擺不定,對是否採用區塊鏈技術依然存有爭議。

區塊鏈技術具有難以篡改、可追溯、可溯源、安全可信、異構多活、智能執行等優點,是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雛形,是新型的價值交換技術、分布式協同生產機制以及新型的演算法經濟模式的基礎。當前,各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央行數字貨幣實驗進展迅速,內容已涉及隱私保護、數據安全、交易性能、身份認證、券款對付、款款兌付等廣泛議題。

姚前認為,作為一項嶄新的技術,區塊鏈當然還有這樣那樣的缺點與不足,但這正說明該技術有巨大的改進和發展空間。

姚前最後表示,雖然各國「引而不發」,至今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央行數字貨幣,但無論是數字美元方案,還是數字美元計劃白皮書,均表明美國已正式加入「火熱的央行數字貨幣戰局」。

國際金融市場改變,傳統金融中心是銀行, 將來數字金融中心是區塊鏈或區塊鏈網路平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這是一個空前的 歷史 性事件,它改變了金融市場結構、外匯管理、世界儲備貨幣、監管制度、和金融穩定.

2021年2月,特斯拉的馬斯克公開他大量購買比特幣的原因,因為預備美元會有負利息,為應對由此帶來的資產貶值,他找到了比特幣。我們可以追蹤這一推理過程:

新冠病毒在美國引發經濟危機;

美聯儲大量印鈔,美元貶值,利息下跌,還有可能降到負利率;

其他資產跟著大漲,如美股大漲;

馬斯克有大量美元,由於美元貶值,他尋找有價資產投資,於是找到比特幣;

但比特幣是流動資產,價值大漲後,其流動性已經超過世界大部分國家法幣的流動性;

美元開始受到威脅。

數字代幣取代美元現象,這是一個新現象。以前這現象只會發生在本國法幣不行的地方,這次卻發生在本國法幣是世界儲備貨幣上!如果數字代幣可以挑戰美元,這樣其他法幣一樣會被挑戰到。

2021年2月,美國多家媒體出現「美國政府和比特幣大戰」(US Government vs. Bitcoin)的標題。這表示這次比特幣已經影響到美元.

看完你都可能都無法置信,這件事情必定會震動世界,美國瘋癲的底氣,中國面臨的真正挑戰,以及無數人常理難以想像的危險。尤其是疫情的持續泛濫,更讓人們深刻認識到了這個世界的真正殘酷之處。

在2020年11月分析IMF報告中,已經提出新型貨幣戰爭早已不是美國認為的(法幣、穩定幣)二元競爭,而是(法幣,穩定幣,數字代幣)三元競爭。當時(2020年11月),數字代幣取代美元的現象還沒有出現,但現在,2021年2月這現象開始出現了。

歷史 上三國時期,除了兩國戰爭(而另外一個在旁邊觀望)外,還有兩國聯合攻擊第三國的 歷史 , 例如曹魏聯合東吳,攻擊蜀漢;或是蜀漢和東吳聯盟和曹魏作戰(赤壁之戰)。如果 歷史 是可以借鑒,是不是代表以後,法幣可以和穩定幣合作,一同對抗數字代幣?因為數字代幣是全球性「貨幣」,影響到世界每一個國家,這不會只會影響到美國,其他國家一樣受影響。而美國的數字貨幣是臉書的Diem幣,不是比特幣。

如果這是可行的,應該如何布局?美國財政部並沒有考慮到這點,美聯儲也可能沒有考慮到這點。這里就先留給讀者自己思考吧。




❾ 比特幣創始人真實身份揭曉 比特幣創始人是誰

澳大利亞企業家克雷格·賴特接受BBC采訪時承認,他就是比特幣的發明者中本聰,結束了多年來關於比特幣到底是誰創造的揣測。賴特還表示這是其唯一一次接受采訪。
此前早有人猜測賴特即「中本聰」,但此次是賴特主動聯系英國廣播公司(BBC)、《經濟學人》和《連線》雜志三家媒體,公開自己的身份。
在與這三家媒體會面時,賴特用比特幣發展初期創建的密鑰簽署數字信息,這些密鑰一直以來都被認為與中本聰創建的比特幣區塊密不可分。此外,比特幣社區中的重要成員以及比特幣開發的核心團隊也已經確認他的說法。
賴特表示,他此次公開自己身份是希望媒體能夠停止對其身份的猜測。此前,包括《紐約客》《新聞周刊》等在內的媒體機構都對比特幣創始人的身份做出過深度調查和連篇累牘的報道,並得出過不同的結論。

❿ 石油幣具有哪些職能,比特幣具有哪些職能,以及他們的前景如何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實體貨幣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資金流動需求。虛擬幣是高科技中代替實體貨幣流通的信息流或數據流。虛擬幣與支票和電匯不同,虛擬幣不能通過轉帳,目前只能流通於網路世界,虛擬幣是各網路機購自行放行,沒有形成統一的發行和管理規范。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面流通的網路虛擬幣不下10種,如Q幣、U幣、等,以Q幣為例,使用者超過3億人。據了解,國內互聯網已具備每年幾十億的虛擬幣市場規模,速度增漲較大。 虛擬幣是近幾年剛剛興起的電子貨幣的形式,這種虛擬幣在本質上是一種貨的體現形式,它是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演算法的計算終得到一串數字程序演算法的結果。虛擬幣在本質上也是一種貨幣,可以用於交易。

一個聖誕節,《金融時報》的一名編輯決定給父母買一個特別聖誕的禮物——比特幣。原因很簡單,比特幣在聖誕節前價值第一次超過一萬美元,一年之內上漲了十幾倍,而且歐美的年輕人都在談論比特幣,一個調研發現,美國20到30歲的年輕人中,買過比特幣的人有足足三成,不知道什麼是比特幣肯定會落伍。拿比特幣作為禮物的想法,一方面讓自己也能到幣圈裡試試水,另一方面也能讓老年的父母玩點新鮮玩意兒。

結果,這名買了價值一百美元的比特幣的編輯,在比特幣上躥下跳的那幾天天天盯著交易所的行情,生怕比特幣跳水連帶著自己的禮物也打水漂。在聖誕節的那天,他折騰了半天才幫他老爸把比特幣的電子錢包裝好,把買好的比特幣作為禮物轉給老爸又費了不少周折,轉賬完畢,收到賬單——轉賬費花了30美元,可交易一個小時之後才確認。老爸倒是很開心,新年的時候還特地打電話過來說賬戶里的比特幣已經漲到85塊了。

比特幣是現在最火的加密數字貨幣。要理解什麼是比特幣,我們需要分幾步來解釋。第一,它是加密貨幣,交易很安全,不會被篡改,因為它依靠一種叫做區塊鏈的技術;第二,這種區塊鏈技術就是一種安全記錄交易的分布式總賬,也就是把交易數據分別存儲在所有聯網計算機上的一種技術,因為每筆交易都需要聯網計算機至少一半確認,所以確保了安全性和交易的透明度;第三,因為採用了分布式的區塊鏈技術,比特幣就和我們熟知的人民幣或者美元這樣的法定貨幣不同,它不再由一個國家的央行發行,也沒有國家背後的信用背書,沒有一個中央的權威去決定幣值,也沒有一個中央的交易系統去驗證交易。

《經濟學人》2016年的一篇介紹「區塊鏈」的封面文章《信任機器》,被比特幣圈內人認為是比特幣進入主流人群視野的標志性事件。《經濟學人》的文章就認為,區塊鏈作為一種新興的去中心化的技術,不僅在數字貨幣領域,在供應鏈、醫療、房地產交易等很多領域都有廣泛應用的前景。

但是,比特幣從2017年年初的不到1000美元上漲到最高20000美元,這一輪上漲雖然讓它成了家喻戶曉的投資品,但距離成為替代法定貨幣的數字貨幣卻越來越遠了。

如果用貨幣的三個主要職能來衡量,比特幣一項職能也肩負不了。這三個主要智能是價值儲備、流通手段和計價單位。我們一個一個來看為什麼。

先來看儲值手段。比特幣的價格一路飆升,最近又經常上演過山車的行情,常常一天內價格上下波動20%到30%,比特幣如果充當價值儲備,這種波動性顯然會讓人神經緊綳:如果去年1月你用比特幣買了一輛小轎車,到了今年一月,同樣數額的比特幣足夠你買最貴的跑車了。

作為流通手段,比特幣也非常弱,而且特別不環保。開頭的例子里,《金融時報》的編輯要轉賬比特幣,竟然需要支付30美元,而且一個多小時才能到賬。這跟微信錢包的免費實時到賬根本沒辦法比,更無法跟現在每秒能處理幾十萬筆的系統媲美。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比特幣設定了每秒只能處理7筆交易的規則,而因為需要至少50%以上的聯網電腦確認,所以每筆交易需要花費275度電。比特幣每年的總用電量足夠北非的小國摩洛哥一個國家使用的。換句話說,以比特幣現有的技術,根本沒辦法滿足全球數字交易的需求。

最後,作為計價單位,如果比特幣廣為流通的話也會有問題。比如,如果你的住房貸款是用比特幣來計價,那麼過去一年房價沒漲多少,你的債務如果換成人民幣的話可能已經漲了十幾倍。沒有穩定幣值,比特幣根本沒有辦法支撐稍微復雜一點的金融交易。

那為什麼比特幣還能如此暴漲?原因其實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FOMO,也就是For Fear of Missing Out的縮寫,意思是「生怕錯過了」。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生怕錯過了這次發財機會的心理,如果身邊的人炒比特幣一下子成為億萬富翁的故事流傳開來,會有越來越多人因為賺錢效應而去買幣。歷史上這樣快速吹起泡沫的例子特別多,如果很多投資者購買一種缺乏流動性的資產,價格就可能翻倍的上漲。

但是FOMO歸FOMO,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有巨大的潛能,這也是為什麼《經濟學人》稱之為「信用機器」的原因。

有人把區塊鏈譽為未來的互聯網。但問題在於,前文提到的區塊鏈在各個領域內的應用,其實都是可以用中心化的資料庫來完成,區塊鏈並沒有帶來技術上的先進,甚至在現階段交易的速度和頻次都有瓶頸。那為什麼還要這么做?答案還是在「去中心化」這一概念之上。中心化意味著所有數據都放在一個核心的資料庫,當這個資料庫越來越大,它所面臨的安全隱患也會越來越大。同樣,對於每一個個體而言,如果數據集中在一個中心也給了這個中心極大的權力,那如何保證這種權力不被濫用呢?區塊鏈技術,是「去中心」技術的代表。去中心化,顧名思義,就是不再有一個核心,不再有一個發號施令擁有權威的中心,而是一種分散的方式,每個參與者都平等的組織新模式。

所以,推動區塊鏈應用的背後推手其實是希望能夠在核心和大眾,也就是中心與去中心之間達成某種平衡。中心化還有可能導致的一個問題是平台主導會遏制競爭,就好像我們現在的數字經濟已經被FAANG和BAT所主導了一樣。美國是Facebook, 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網飛(Netflix)和谷歌(Google),中國的BAT更不用解釋。而區塊鏈所主導的去中心的模型,恰恰能鼓勵去創建新的競爭性的市場。

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很多專家都希望藉助區塊鏈上數據的透明與不易篡改的特性,以及其所帶有的智能合約的特點,把更多流程自動化——比如達到某個約定的條件就完成某種交易,同時對這一流程也可以審計。區塊鏈的這一特性在一些政府腐敗、缺乏規則的市場尤其有效,這也是為什麼在一些拉美國家已經有了基於區塊鏈的房地產交易應用。

回看比特幣以及爆炸式增長卻問題多多的ICO(首次代幣發行)的市場。無論是專家還是業內人士都在熱議一個詞——tokenize,也即是在鏈上增加一個token(代幣)的意義。比特幣的狂熱告訴我們FOMO的財富效應有多驚人。但是也有專家認為,加上代幣的區塊鏈可以更好地激勵參與者去發現公有鏈上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讓基於區塊鏈的應用更高效。

最後,比特幣雖然現在已經成為被資金追捧的「黑馬資產」,但是加密數字貨幣的興起仍然應該引發思考,讓人們去追問到底什麼是錢,錢又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如果錢是基於某種故事讓越來越多人認為有價值的信用,那麼下一代加密數字貨幣或許可能開啟很多其他的可能。你看,這不,飽受通貨膨脹侵擾的委內瑞拉不就發行了「石油幣」么?希望這種號稱每一枚石油幣與每一桶原油直接掛鉤的石油幣不會像金圓券那樣信用破滅得那麼快。畢竟委內瑞拉有的是石油,區塊鏈自己也帶有不那麼容易篡改的信用。

熱點內容
trx減脂效果怎麼樣 發布:2025-07-14 21:46:47 瀏覽:724
比特幣應該開合約嗎 發布:2025-07-14 21:35:51 瀏覽:303
以太坊代幣兌換 發布:2025-07-14 21:34:15 瀏覽:262
區塊鏈發票如何驗真 發布:2025-07-14 21:06:01 瀏覽:657
usdt公司套現交易 發布:2025-07-14 20:59:10 瀏覽:711
比特大陸和神馬礦機 發布:2025-07-14 20:58:07 瀏覽:732
vrc礦機發行多少台 發布:2025-07-14 20:57:27 瀏覽:583
區塊鏈公有鏈數據監管 發布:2025-07-14 20:56:35 瀏覽:767
現在usdt兌換人民幣價格 發布:2025-07-14 20:46:18 瀏覽:747
瑞幸區塊鏈 發布:2025-07-14 20:30:27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