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創世地址50萬
① 比特幣誰發明的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比特幣可以用來兌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比如網路 游戲 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1][2]
西維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喬·曼欽(Joe Manchin)2014年2月26日向美國聯邦政府多個監管部門發出公開信,希望有關機構能夠就比特幣鼓勵非法活動和擾亂金融秩序的現狀予以重視,並要求能盡快採取行動,以全面封殺該電子貨幣。[3]
2017年1月24日中午12:00起,中國三大比特幣平台正式開始收取交易費。[4]
中文名
比特幣
外文名
Bitcoin
種類
電子貨幣
流通平台
網路
概念創始人
中本聰
發展歷程 聽語音
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當時有人用「中本聰」的化名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了比特幣的模式。
共2張
比特幣
和法定貨幣相比,比特幣沒有一個集中的發行方,而是由網路節點的計算生成,誰都有可能參與製造比特幣,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買賣,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並且在交易過程中外人無法辨認用戶身份信息。[2]2009年,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機構控制的比特幣誕生。[2]比特幣是一種「電子貨幣」,由計算機生成的一串串復雜代碼組成,新比特幣通過預設的程序製造,隨著比特幣總量的增加,新幣製造的速度減慢,直到2014年達到2100萬個的總量上限,被挖出的比特幣總量已經超過1200萬個。[2]
每當比特幣進入主流媒體的視野時,主流媒體總會請一些主流經濟學家分析一下比特幣。早先,這些分析總是集中在比特幣是不是騙局。而現如今的分析總是集中在比特幣能否成為未來的主流貨幣。而這其中爭論的焦點又往往集中在比特幣的通縮特性上。[5]
不少比特幣玩家是被比特幣的不能隨意增發所吸引的。和比特幣玩家的態度截然相反,經濟學家們對比特幣2100萬固定總量的態度兩極分化。[6]
凱恩斯學派的經濟學家們認為政府應該積極調控貨幣總量,用貨幣政策的松緊來為經濟適時的加油或者剎車。因此,他們認為比特幣固定總量貨幣犧牲了可調控性,而且更糟糕的是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通貨緊縮,進而傷害整體經濟。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們的觀點卻截然相反,他們認為政府對貨幣的干預越少越好,貨幣總量的固定導致的通縮並沒什麼大不了的,甚至是 社會 進步的標志。
比特幣網路通過「挖礦」來生成新的比特幣。所謂「挖礦」實質上是用計算機解決一項復雜的數學問題,來保證比特幣網路分布式記賬系統的一致性。比特幣網路會自動調整數學問題的難度,讓整個網路約每10分鍾得到一個合格答案。隨後比特幣網路會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幣作為賞金,獎勵獲得答案的人。
2009年比特幣誕生的時候,每筆賞金是50個比特幣。誕生10分鍾後,第一批50個比特幣生成了,而此時的貨幣總量就是50。隨後比特幣就以約每10分鍾50個的速度增長。當總量達到1050萬時(2100萬的50%),賞金減半為25個。當總量達到1575萬(新產出525萬,即1050的50%)時,賞金再減半為12.5個。[7]
首先,根據其設計原理,比特幣的總量會持續增長,直至100多年後達到2100萬的那一天。但比特幣貨幣總量後期增長的速度會非常緩慢。事實上,87.5%的比特幣都將在頭12年內被「挖」出來。所以從貨幣總量上看,比特幣並不會達到固定量,其貨幣總量實質上是會不斷膨脹的,盡管速度越來越慢。因此看起來比特幣似乎是通脹貨幣才對。
然而判斷處於通貨緊縮還是膨脹,並不依據貨幣總量是減少還是增多,而是看整體物價水平是下跌還是上漲。整體物價上升即為通貨膨脹,反之則為通貨緊縮。長期看來,比特幣的發行機制決定了它的貨幣總量增長速度將遠低於 社會 財富的增長速度。
凱恩斯學派的經濟學家們認為,物價持續下跌會讓人們傾向於推遲消費,因為同樣一塊錢明天就能買到更多的東西。消費意願的降低又進一步導致了需求萎縮、商品滯銷,使物價變得更低,步入「通縮螺旋」的惡性循環。同樣,通縮貨幣哪怕不存入銀行本身也能升值(購買力越來越強),人們的投資意願也會升高, 社會 生產也會陷入低迷。[5]因此比特幣是一種具備通縮傾向的貨幣。比特幣經濟體中,以比特幣定價的商品價格將會持續下跌。[1]
比特幣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數量有限,但是可以用來套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你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的物品,比如網路 游戲 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你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1][1]
2014年9月9日,美國電商巨頭eBay宣布,該公司旗下支付處理子公司Braintree將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該公司已與比特幣交易平台Coinbase達成合作,開始接受這種相對較新的支付手段。
雖然eBay市場交易平台和PayPal業務還不接受比特幣支付,但旅行房屋租賃社區Airbnb和租車服務Uber等Braintree客戶將可開始接受這種虛擬貨幣。Braintree的主要業務是面向企業提供支付處理軟體,該公司在去年被eBay以大約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2017年1月22日晚間,火幣網、比特幣中國與OKCoin幣行相繼在各自官網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抑制投機,防止價格劇烈波動,各平台將於2017年1月24日中午12:00起開始收取交易服務費,服務費按成交金額的0.2%固定費率收取,且主動成交和被動成交費率一致。[4]5月5日,OKCoin幣行網的最新數據顯示,比特幣的價格剛剛再度刷新 歷史 ,截止發稿前最高觸及9222點高位。[8]
創始人物 聽語音
2008年11月1日,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個隱秘的密碼學評論組上貼出了一篇研討陳述,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比特幣就此面世,比特幣的首筆交易完成。比特幣用揭露散布總賬擺脫了第三方機構的制約,中本聰稱之為「區域鏈」。用戶樂於奉獻出CPU的運算能力,運轉一個特別的軟體來做一名「挖礦工」,這會構成一個網路共同來保持「區域鏈」。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會生成新貨幣。買賣也在這個網路上延伸,運轉這個軟體的電腦真相破解不可逆暗碼難題,這些難題包含好幾個買賣數據。第一個處理難題的「礦工」會得到50比特幣獎賞,相關買賣區域加入鏈條。跟著「礦工」數量的添加,每個迷題的艱難程度也隨之進步,這使每個買賣區的比特幣生產率保持約在10分鍾一枚。
京都大學數學教授望月新一
2009年,中本聰設計出了一種數字貨幣,即比特幣,風風火火的比特幣市場起了又落,而其創始人「中本聰」的身份一直都是個謎,關於「比特幣之父」的傳聞牽涉到從美國國家安全局到金融專家,也給比特幣罩上了神秘光環。
據外媒報道稱,計算機科學家TedNelson周日在網路上發布視頻稱,他已經確定出,比特幣的創始人是京都大學數學教授望月新一(ShinichiMochizuki)。比特幣的創始人一直以來使用的都是中本聰(SatoshiNakamoto)的假名,互聯網領域也對其真實身份展開了大量推測。納爾遜發布視頻稱,他已確定望月新一就是比特幣的真正創始人。[9]
望月新一2013年因為證明ABC猜想而名聲大噪。他高中時就讀於菲利普埃克塞特學院,後者是美國最具聲望的高中之一,僅僅兩年後就畢業。望月新一16歲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22歲時以博士身份離校,33歲就成為正教授,這么年輕就獲得正教授職稱在學術界極為罕見。這個數學界的巨星可能已經攻破了該領域最為重要的難題之一。
中本聰本人在互聯網上留下的個人資料很少,尤其是近幾年幾乎完全銷聲匿跡,因此其身世也變成了一個迷。2014年3月7日,當比特幣創始人多利安·P·中本聰被找到的新聞傳出後,迅速成為互聯網上最吸引人的消息。
與外界揣測其可能是個虛構的名字不同,「中本聰」是個真實的名字,他是一名64歲的日裔美國人,他喜歡收集火車模型,曾供職大企業和美國軍方,從事機密工作。在過去的40年中,中本聰從不在生活中用他的真名。根據美國洛杉磯地方法院1973年的檔案,在他23歲從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畢業時,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了多利安·普倫蒂斯·中本聰(DorianPrenticeSatoshiNakamoto)。從那時起,他不再使用「聰」這個名字,而用多利安·中本S(DorianS.Nakamoto)作為簽名。[9]
產生原理 聽語音
從比特幣的本質說起,比特幣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堆復雜演算法所生成的特解。特解是指方程組所能得到無限個(其實比特幣是有限個)解中的一組。而每一個特解都能解開方程並且是唯一的。[10]以人民幣來比喻的話,比特幣就是人民幣的序列號,你知道了某張鈔票上的序列號,你就擁有了這張鈔票。而挖礦的過程就是通過龐大的計算量不斷的去尋求這個方程組的特解,這個方程組被設計成了只有 2100 萬個特解,所以比特幣的上限就是 2100 萬。[10]
瘋狂漲勢
要挖掘比特幣可以下載專用的比特幣運算工具,然後注冊各種合作網站,把注冊來的用戶名和密碼填入計算程序中,再點擊運算就正式開始。[11]完成Bitcoin客戶端安裝後,可以直接獲得一個Bitcoin地址,當別人付錢的時候,只需要自己把地址貼給別人,就能通過同樣的客戶端進行付款。在安裝好比特幣客戶端後,它將會分配一個私有密鑰和一個公開密鑰。需要備份你包含私有密鑰的錢包數據,才能保證財產不丟失。如果不幸完全格式化硬碟,個人的比特幣將會完全丟失。
貨幣特徵 聽語音
去中心化:比特幣是第一種分布式的虛擬貨幣,整個網路由用戶構成,沒有中央銀行。去中心化是比特幣安全與自由的保證 。
全世界流通:比特幣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管理。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
專屬所有權:操控比特幣需要私鑰,它可以被隔離保存在任何存儲介質。除了用戶自己之外無人可以獲取。
低交易費用:可以免費匯出比特幣,但最終對每筆交易將收取約1比特分的交易費以確保交易更快執行。
無隱藏成本:作為由A到B的支付手段,比特幣沒有繁瑣的額度與手續限制。知道對方比特幣地址就可以進行支付。
跨平台挖掘:用戶可以在眾多平台上發掘不同硬體的計算能力。
優點
完全去處中心化,沒有發行機構,也就不可能操縱發行數量。其發行與流通,是通過開源的p2p演算法實現。
匿名、免稅、免監管。
健壯性。比特幣完全依賴p2p網路,無發行中心,所以外部無法關閉它。比特幣價格可能波動、崩盤,多國政府可能宣布它非法,但比特幣和比特幣龐大的p2p網路不會消失。
無國界、跨境。跨國匯款,會經過層層外匯管制機構,而且交易記錄會被多方記錄在案。但如果用比特幣交易,直接輸入數字地址,點一下滑鼠,等待p2p網路確認交易後,大量資金就過去了。不經過任何管控機構,也不會留下任何跨境交易記錄。
山寨者難於生存。由於比特幣演算法是完全開源的,誰都可以下載到源碼,修改些參數,重新編譯下,就能創造一種新的p2p貨幣。但這些山寨貨幣很脆弱,極易遭到51%攻擊。任何個人或組織,只要控制一種p2p貨幣網路51%的運算能力,就可以隨意操縱交易、幣值,這會對p2p貨幣構成毀滅性打擊。很多山寨幣,就是死在了這一環節上。而比特幣網路已經足夠健壯,想要控制比特幣網路51%的運算力,所需要的cpu/gpu數量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缺點
交易平台的脆弱性。比特幣網路很健壯,但比特幣交易平台很脆弱。交易平台通常是一個網站,而網站會遭到黑客攻擊,或者遭到主管部門的關閉。
交易確認時間長。比特幣錢包初次安裝時,會消耗大量時間下載 歷史 交易數據塊。而比特幣交易時,為了確認數據准確性,會消耗一些時間,與p2p網路進行交互,得到全網確認後,交易才算完成。
價格波動極大。由於大量炒家介入,導致比特幣兌換現金的價格如過山車一般起伏。使得比特幣更適合投機,而不是匿名交易。
大眾對原理不理解,以及傳統金融從業人員的抵制。活躍網民了解p2p網路的原理,知道比特幣無法人為操縱和控制。但大眾並不理解,很多人甚至無法分清比特幣和Q幣的區別。「沒有發行者」是比特幣的優點,但在傳統金融從業人員看來,「沒有發行者」的貨幣毫無價值。[12]
貨幣交易 聽語音
購買方法
用戶可以買到比特幣,同時還可以使用計算機依照演算法進行大量的運算來「開采」比特幣。在用戶「開采」比特幣時,需要用電腦搜尋64位的數字就行,然後通過反復解謎密與其他淘金者相互競爭,為比特幣網路提供所需的數字,如果用戶的電腦成功地創造出一組數字,那麼就將會獲得25個比特幣。
由於比特幣系統採用了分散化編程,所以在每10分鍾內只能獲得25個比特幣,而到2140年,流通的比特幣上限將會達到2100萬。換句話說,比特幣系統是能夠實現自給自足的,通過編碼來抵禦通脹,並防止他人對這些代碼進行破壞。
交易方式
比特幣是類似電子郵件的電子現金,交易雙方需要類似電子郵箱的「比特幣錢包」和類似電郵地址的「比特幣地址」。和收發電子郵件一樣,匯款方通過電腦或智能手機,按收款方地址將比特幣直接付給對方。下列表格,列出了免費下載比特幣錢包和地址的部分網站。
比特幣地址是大約33位長的、由字母和數字構成的一串字元,總是由1或者3開頭,例如""。比特幣軟體可以自動生成地址,生成地址時也不需要聯網交換信息,可以離線進行[2]。可用的比特幣地址超過2個。形象地說,全世界約有2粒沙, 如果每一粒沙中有一個地球,那麼比特幣地址總數遠遠超過所有這些「地球」上的所有的沙子的數量。
比特幣地址和私鑰是成對出現的,他們的關系就像銀行卡號和密碼。比特幣地址就像銀行卡號一樣用來記錄你在該地址上存有多少比特幣。你可以隨意的生成比特幣地址來存放比特幣。每個比特幣地址在生成時,都會有一個相對應的該地址的私鑰被生成出來。這個私鑰可以證明你對該地址上的比特幣具有所有權。我們可以簡單的把比特幣地址理解成為銀行卡號,該地址的私鑰理解成為所對應銀行卡號的密碼。只有你在知道銀行密碼的情況下才能使用銀行卡號上的錢。所以,在使用比特幣錢包時請保存好你的地址和私鑰。
比特幣的交易數據被打包到一個「數據塊」或「區塊」(block)中後,交易就算初步確認了。當區塊鏈接到前一個區塊之後,交易會得到進一步的確認。在連續得到6個區塊確認之後,這筆交易基本上就不可逆轉地得到確認了。比特幣對等網路將所有的交易 歷史 都儲存在「區塊鏈」(blockchain)中。區塊鏈在持續延長,而且新區塊一旦加入到區塊鏈中,就不會再被移走。區塊鏈實際上是一群分散的用戶端節點,並由所有參與者組成的分布式資料庫,是對所有比特幣交易 歷史 的記錄 。 中本聰預計,當數據量增大之後,用戶端希望這些數據並不全部儲存自己的節點中。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採用引入散列函數機制。這樣用戶端將能夠自動剔除掉那些自己永遠用不到的部分,比方說極為早期的一些比特幣交易記錄。
消費方式
許多面向 科技 玩家的網站,已經開始接受比特幣交易。包括Mtgox,BTCChina之類的網站,以及淘寶某些商店,甚至能接受比特幣兌換美元、歐元等服務。毫無疑問,比特幣已經成為真正的流通貨幣,而非騰訊Q幣那樣的虛擬貨幣。國外已經有專門的比特幣第三方支付公司,類似國內的支付寶,可以提供API介面服務。
可以用錢來買比特幣,也可以當采礦者,「開采」它們用電腦搜尋64位的數字就行。通過用電腦反復解密,與其他的淘金者競爭,為比特幣網路提供所需的數字。如果電腦能夠成功地創造出一組數字,就會獲得25個比特幣。比特幣是分散化的,需要在每個單位計算時間內創造固定數量比特幣是每10分鍾內可獲得25個比特幣。到2140年,流通的比特幣上限將達到2100萬。換句話說,比特幣體制是可以自給自足的,譯成編碼可抵禦通脹,防止他人搞破壞。
支付案例
在被投資者瘋狂追逐的同時,比特幣已經在現實中被個別商家接受。北京一家餐館開啟了比特幣支付。這家位於朝陽大悅城的餐館稱,該店從2013年11月底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消費者在用餐結束時,把一定數量的比特幣轉賬到該店賬戶,即可完成支付,整個過程類似於銀行轉賬。該餐館曾以0.13個比特幣結算了一筆650元的餐費。[13]
2014年1月,Overstock開始接受比特幣,成為首家接受比特幣的大型網路零售商。[14]
比特幣是由中本聰創造的,(幾乎可以肯定)是一個化名,迄今為止,還沒有人能夠確切地將比特幣與一個真實的人或一群人聯系起來。中本聰於2011年從互聯網上消失,幾乎沒有留下他們可能是誰的線索。多年來,許多人都公開宣稱自己是Satoshi,但都沒有以無可爭議的事實支持這一說法。
在一個早期的比特幣論壇上,Satoshi說他們在2007年開始研究比特幣,比第一個區塊被開采早了兩年。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區塊鏈的第一個區塊——創世紀區塊被開采。中本聰是創世紀區塊的開采者,收到了第一批投入流通的50枚比特幣。然而,第一個方塊的獎勵是無法支付的,因為在代碼中創世紀方塊的表達方式有點奇怪。BitMEX研究發表了一份對比特幣早期開採的分析,並得出結論認為「有人」開采了70萬枚比特幣。盡管許多人認為這是Satoshi,但官方仍未證實。
人們只能想像,如果他們的身份被曝光,中本聰會獲得什麼樣的名聲,更不用說他們將收集的巨額財富了(盡管佐藤似乎沒有花掉他們應該開採的任何硬幣)。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有很多人聲稱自己是Satoshi,而其他人則被強加了這種說法。
虛假索賠
聲稱自己是Satoshi的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克雷格·賴特,澳大利亞學者。早在2015年,萊特就多次試圖向公眾展示他是比特幣發明者的無可爭議的證據,但直到今天他都沒有成功。事實上,他的「證據」被證明是偽造的。
為什麼Satoshi必須匿名
中本聰,世界上第一個分散貨幣的創造者,可以說應該保持匿名,因為他們創造的本質。在創建了一個沒有失敗中心點的協議之後,中本聰可能已經意識到,保持匿名可能會消除比特幣可能存在的最後一個失敗中心點:創建它的人。去除可能與比特幣的出現相關聯的單一身份,就去除了任何可能影響比特幣社區的政治、規則或決策的單一面孔。
不管Satoshi是誰,他們無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天才。比特幣協議在所有合適的地方提供了經濟激勵,為拜占庭將軍的問題提供了一個特殊的解決方案。中本聰運用密碼學、數學、博弈論和經濟學的概念,創造了一種設計精美的——也是世界上第一種——數字稀缺資產——比特幣。
比特幣的發明者是一位日本人,名叫中本聰,在2009年1月3日,世界上第一批比特幣誕生, 數字貨幣也正式誕生,數字貨幣直到2013年年底價格才飛速上漲,從前期的10美元左右一下漲高到九百多美元,在2016年,比特幣熱度才真正起來,價格一路飆升,被稱為「數字黃金」。 比特幣為什麼這么值錢呢?
1、挖礦難度大,比特幣挖礦需要進行特定的運算,運算時間成本很高,前期的物質投入也非常大。
2、比特幣帶有貨幣屬性以及被市場信任,比特幣的加密演算法難以破解,保證了其唯一性。
3、比特幣交易市場透明度高,市場價格都是公開透明的,在虛擬數字貨中流通和交易方便快捷。
4、有一些國家的認可,國家對比特幣,數字貨幣出台的一些政策無疑都會刺激比特幣價格上漲。
物以稀為貴,比特幣比較稀有,目前比較幣的開采難度很高,供求關系的影響,市場上供不應求的局面等等,這些無疑對價格上漲產生了很大作用。對於在交易平台購買比特幣賺取差價的朋友需要謹慎。
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在2009年由日本人中本聰提出比特幣這一概念,比特幣從始發到現在價格已經高的難以想像,比特幣為什麼那麼值錢了?
下面來簡單的說說。
比特幣挖礦機通過運行一種特殊的程序,運行結束後就可以獲得類似任務獎勵的比特幣。現在比特幣的產量是很低的,每天大約產出3600個新幣,數量有限;比特幣挖礦價格高,自從比特幣火熱後,專業挖礦機從價格低的一萬元左右,現在價格貴的超過三十萬,前期設備投入就需要很大財力;挖礦時間長,比特幣挖礦就是經過特定的復雜運算,消耗額時間非常長;比特幣挖礦機消耗大,除了有自身的損耗以外,還會消耗大量用電,特幣全球挖礦機日耗電量可達1.88億千瓦時,相當於中國日發電量的百分之一。比特幣數量目前還在不斷增加,有機構評估,在2019年比特幣挖礦耗電量將會超過美國的耗電量。
比特幣的價格一直都是媒體比較關系的,這里提醒大家,比特幣價格漲的快,下落也會很快,風險高,想要購買比特幣賺錢的朋友一定要謹慎加入。
沉寂多日的比特幣借「勒索」病毒卷土重來,並開啟似曾相識的暴走模式。這種被稱作「數字黃金」的虛擬貨幣,8年間暴漲300萬倍,連中國大媽都進場了。有人認為這是一個擊鼓傳花式的 游戲 ,有人堅信比特幣會成為稀缺資產,更有人說它會是在 歷史 長河中閃光的一個節點,而多數人不求甚解,只是驚嘆於又一輪的財富大爆發。
愛必投認為究竟是誰創造了比特幣?關於比特幣的發明者一直沒有定論,普遍的說法是日本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2009年1月3日,世界上第一批比特幣被「挖」出,這種由一個代號為「中本聰」的人設計的數字貨幣正式誕生,而自那一刻起已有15個人先後被懷疑是「中本聰」。2014年美國權威媒體揭露,本名為「中本聰」的日裔美國物理學家,就是傳說的「比特幣之父」,但這位老教授堅決否認。圖為罕見現身的中本聰被媒體圍攻,不斷遮擋鏡頭,並否認與比特幣存在任何聯系。
2016年5月,澳大利亞工程師、企業家克雷格·懷特(Craig Wright)公開表明他就是比特幣的創造者——中本聰。但僅過了幾天,懷特本人就「投降」了,發表道歉信稱「拿不出關鍵證據」證明自己。盡管中本聰被提名為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候選人,但他的真實面紗還未被完全揭開。圖片:BBC (來自:騰訊圖片)
而跟比特幣扯上關系後,克雷格·懷特就被警方盯住了。圖為澳大利亞聯邦警方與稅務人員搜查了懷特的住所與辦公地點,後者的比特幣相關業務存在稅務方面問題。據媒體報道,神秘人物「中本聰」手握100多萬個比特幣,按照目前每個15000元人民幣來算,他的身價超過150億人民幣。而按照最初的嚴格設計,比特幣的總量被限制在2100萬枚,目前已有1400萬枚左右被開采出來。圖片:路透社
中本聰,不知他真身
② 又來一位「中本聰」!到底如何才能證明「我才是中本聰」呢
北京時間 8 月 19 日,一位自稱是「真正的」中本聰的人開始在 satoshinrh 網站揭開他作為比特幣創始人的身份之謎。 他稱自己是巴基斯坦人,居住在英國,因郵箱被黑導致最初的郵件丟失,又因硬碟崩潰丟失了 98 萬枚比特幣。
然而,加密貨幣行業里的從業者似乎並沒有在這位自稱是「真正的」中本聰的人發布自證文章後,表現出非常大的興趣。 或許,整個行業已經對「誰是中本聰」這個話題熟視無睹了。
其實在早些年,關於「誰是中本聰」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很多媒體、電腦極客、區塊鏈愛好者都曾紛紛尋找中本聰。
2014 年,《新聞周刊》發文稱其找到了中本聰本人——多利安·中本聰(Dorian Nakamoto)。 同年 9 月 13 日,隱匿多時的中本聰突然發帖,否認了此事。隨後,多利安·中本聰也表示,自己並不是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
後來,CSW(Craig Steven Wright)站出來稱「自己才是中本聰」。 比特幣「養父」、前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的領導者加文·安德烈森(Gavin Andresen)也曾力挺 CSW,後來加文·安德烈森後悔了。但即便到了今天,CSW 也一直聲稱自己才是真正的中本聰,業內人士給了他「澳本聰」的稱號。
左:多利安·中本聰;右:澳本聰(CSW)
在《 中本聰是如何完全匿名的?全世界人肉搜索都無可奈何 》一文中,白話區塊鏈給大家介紹了坊間流傳的幾個中本聰版本: 1、外星人;2、未來穿越者;3、已離世;4、一個團隊;5、英國人。
很多人也許有一個疑問,如果真正的中本聰還活在世上,那麼,他應該如何證明自己才是正真的中本聰呢?
其實,這幾年中也有不少文章、論壇帖子的話題就是關於「如何自證自己是中本聰」,比如說美國的《連線》雜志(Wired)在 2016 年 4 月就發過一篇題為《如何證明你是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的文章。
在眾多自證中本聰的方法中,公認可信度最高的方法,是通過私鑰進行簽名。 幣安的 CEO 趙長鵬(CZ)就曾表示:
2009 年 1 月 3 日,中本聰創建了比特幣創世區塊(區塊高度為 0 ),並在上面「刻」下了「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lout for banks(此時正是英國財政大臣被迫考慮第二次出手緩解銀行危機的時刻。)」
創世區塊的 50BTC 區塊獎勵,由於其設計,是不能被轉移或是拿去消費的,但接收這 50BTC 的比特幣地址對應的私鑰可以對其他消息進行簽名。
此外,2009 年 1 月 9 日,比特幣網路一共有 14 個區塊(區塊高度 1 14)被挖出,這 14 個區塊的區塊獎勵被分別存儲在 14 個不同的比特幣地址中,其中有 1 個比特幣地址(區塊高度 9 獎勵的 50BTC 存放地址)在 2009 年 1 月 12 日轉出了 10BTC 給密碼學家 Hal Finney(哈爾·芬尼,這筆交易也是比特幣史上的第一筆轉賬交易),剩下的 13 個地址均未發生任何轉出記錄。
這 14 個比特幣地址也被業內公認為是中本聰控制的地址,如果要自證中本聰,可以對這些地址中的比特幣進行轉移。
CSW(澳本聰)一直聲稱自己才是中本聰,並用類似於「 零知識證明 」的方式(描述/提供創造比特幣過程中的一些事件/資料等等)來證明, 但業內大部分人並不買賬,原因就是他一直不肯(或是不屑)用私鑰來證明。
如何自證中本聰?在 Bitcointalk 上,一位網友給了一個「神回復」: 如果你還要問別人,那你不是中本聰。
#歐易OKEx# #比特幣[超話]# #數字貨幣#
③ 假如帶著50萬人民幣回到1996年,你會怎麼投資
如果我們回到1996年,並擁有有50萬元人民幣,這將是一筆不少的資金啊。如果我們選擇投資的話,可以把它翻很多倍。現在讓我們看看都有哪些項目可以投資。
四、買茅台酒。股票和酒一樣來25萬,一直拿到今天出手,100倍收益簡直不要太瘋狂。
夢醒了,該加班了!想像是美好的,但歷史不會重演,與其幻想,不如把握現在更加現實,好好工作,努力搞錢才是王道。
④ 比特幣是怎麼起源的有什麼屬性
比特幣最開始起源於互聯網的一篇文章《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貨幣體系》。在2008年正值全球經濟危機的時刻,美國的次貸危機席捲全球,導致全球的經濟衰退。在同年11月,在互聯網上一個匿名為中本聰的人發表了他對於電子貨幣的構想,並首次提出比特幣這個概念,試圖通過藉助於區塊鏈技術構建一個支付網路,以期實現支付去中心化的功能。基於中本聰的理念,在2009 年 1 月 3 日,比特幣創世區塊正式誕生。
⑤ 倫敦硬分叉在即,六年前以太坊的創世地址們在幹嘛
撰文:潘致雄
北京時間 2015 年 7 月 30 日晚上 11 點 26 分, 以太坊 0 號 區塊 被正式挖出,該區塊中包含了 8893 筆創世交易 ,為 8893 個地址分配了以太坊網路中初始的 7200 多萬個 ETH 。
剛剛過完 「六歲生日」 的以太坊網路即將在本周迎來 倫敦硬分叉升級 ,此次升級中的 EIP-1559 是 以太坊誕生以來首次經濟模型修改 ,該提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引發了部分礦工和社區的巨大爭議。截止發文時,仍有 35% 的節點未升級支持倫敦硬分叉,不過無論如何,這一切都將在兩天後塵埃落定。
在這個對於以太坊頗具紀念意義的時刻,我們對那幾千個創世地址的特徵和資產持有情況做了些簡單的分析,也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結論。
有兩個比較直觀的維度可以參考這 8893 個地址目前持有 ETH 的情況,一個是這些地址總共持有的 ETH 和持有 ETH 數量的分布情況。
據鏈聞統計的數據,這 8893 個地址當前持有的 ETH 總量約為 309 萬 ETH ,相比六年前的 7200 萬 ETH 減少了 近 96% 。
但是如果以美元價值來看,這些地址資產價格提升的幅度很大。參考 CoinMarketCap 上 ETH 在 2015 年 8 月 7 日的開盤價格 2.83 美元,六年前 7200 萬 ETH 的總價值為 2 億美元;但是按照 ETH 目前的 2500 美元的價格計算,309 萬 ETH 的總價值超過 77 億美元,是六年前的近 40 倍,而在不久前以太坊創出 4300 美元 歷史 高點時,這一增幅更加可觀。
另一個維度是持有 ETH 數量的分布情況,特別是余額小於 0.01 ETH 的地址,很可能是被拋棄不用的地址。
經整理發現,目前有 5317 個創世地址 的余額小於 0.01,佔全部創世地址的約 60% 。如果擴大該標准為小於 1 ETH 的地址數量,則佔全部創世地址的約 82% (7248 個) 。
雖然這些地址已經將絕大多數的以太坊轉出,但這並不代表這些地址背後的用戶賣掉了以太坊,因為也很有可能只是轉移到了其他地址,或用戶是在對地址進行整理,不過這些情況無法從鏈上准確判斷。
在這批創世用戶中,仍有 8% 的地址幾乎未挪動手中的 ETH,特別是在這六年的時間里,以太坊的價格從最低不到 1 美元漲到了最高 4000 多美元,這些人的浮盈至少有了幾千倍。
從具體的規則來說,我們獲取了這些地址創世時的余額和當前的余額,如果差值介於 0.01 ETH 至-0.01 ETH 之間,則符合該標准,因為其中不少的地址收到過各種各樣的空投,或創建過智能合約,所以可能會增加或者減少一些 ETH。
所有符合該標準的地址數量為 723 個,更可怕的是,這些地址持有的 ETH 數量超過 200 萬 ETH ,占 8893 個地址當前 ETH 總持有量 (309 萬 ETH) 的 65%。這 200 萬個 ETH 目前的價值約 50 億美元。
在這 8893 個地址中,有一個地址的當前余額相比創世時減少了超過 1190 萬個 ETH,也就是該地址在創世階段的幾乎所有 ETH 都已轉出,只留下了零頭 (不到 10 ETH) 。
該地址 (0x5abfec2…56f9) 在創世時收到了 1190 萬個 ETH (也是創世時余額最大的地址) ,一周後該地址創建了一個智能合約地址 (0xde0B295…7BAe) 用以管理這 1190 萬個 ETH,目前該地址在 Etherscan 上被打上了 「Ethereum Foundation」 (以太坊基金會) 的賬戶標簽和 「EthDev」 (以太坊開發者) 的姓名標簽 (一個賬戶標簽下可能有多個姓名標簽) 。
所以從 EthDev 這個地址來看,目前的余額接近 40 萬 ETH,相比創世時的 1190 萬個 ETH 減少了 97% 的 ETH。不過和上面的情況一樣,其實持有的美元價值是增長了,從創世時的 3368 萬美元 (ETH 以 2.83 美元計) 增長至如今的 10 億美元 (ETH 以 2500 美元計) 。
藍色是 ETH 余額,黑色折線是持有 ETH 的美元總價值
另外在 8893 個地址中,有 40 多個地址 的余額相比創世時的余額還增長了,其中增長最多的一個地址增加了超過 3 萬個 ETH (現在價值 7500 萬美元) 。
該地址 (0xddbd2b9…121a) 在創世時獲得了 1 萬個 ETH,沒過幾天這位未知用戶就把 ETH 全部轉到了 Kraken,或許是在出售這些 ETH,或提供流動性。然後該地址又在 10 天後收到了一筆 8 萬多 ETH 的轉賬,後來又陸陸續續分批轉移出 (部分流向了交易所) ,剩下約 4 萬個 ETH。該地址自 2015 年 10 月以來,余額就再未變化過。
而該地址收到的 8 萬個 ETH,其實最終還是來自於上述的這個 EthDev 的。所以一個比較合理的猜測是,這位用戶 (機構) 除了參與創世之外,還和以太坊基金會有較深的關聯,或許是某個開發者、某個以太坊基金會的內部地址、某個早期投資機構等。
網路中對於該地址的信息極少,不過在 Etherscan 的 開發者文檔 中,使用了該地址作為演示,這也許並不是一個巧合。
⑥ 比特幣中國第一人
中國的第一個比特幣人是李笑來,曾經持有100000個比特幣。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
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
比特幣的交易記錄公開透明。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
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
比特幣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稀缺性。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2021年6月,薩爾瓦多通過了比特幣在該國成為法定貨幣的《薩爾瓦多比特幣法》法案。9月7日,比特幣正式成為了薩爾瓦多的法定貨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賦予數字貨幣法定地位的國家。
2021年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通知指出,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 2021年11月10日,比特幣價格再創歷史新高,首次逼近6.9萬美元/枚。
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同年11月1日,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P2P foundation網站上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比特幣就此面世。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
⑦ 比特幣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它的創始人是誰
提起比特幣我相信大多數人並不陌生,比特幣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比特幣在最開始發行的時候價值並不高,可是到現在其價值已經上漲了許多倍,2021年3月13日,比特幣突破60000美元,其中已經有部分國家將比特幣當成國家法定貨幣,但是大多數國家並不認可其存在。
由於比特幣價值迅速上漲,讓之前沒有買比特幣的人非常後悔,其實我認為大可不必比特幣由於沒有大國家來進行背書,這種貨幣具有極大的危險性,一旦各國政府聯合一起來抵制,那麼比特幣的價值將會一落千丈,而投資比特幣的人並不在少數,其中虧的家破人亡的也比比皆是,所以在投資比特幣的時候,一定要理性對待,千萬不要隨意的去炒幣,不僅不會賺錢,可能會血本無歸。
⑧ 現在比特幣地址有多少
最著名的九大比特幣地址
就是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的比特幣地址,這也是最著名的比特幣的創世地址,其內的50比特幣由於技術上的設計原因從未也無法移動。
這是美國法警局所有的比特幣地址,其中的比特幣來自於被查獲的絲綢之路,後被拍賣會中轉移給了中標人。
屬於比特幣披薩之王Laszlo,2010年5月22日,美國佛羅里達州程序員LaszloHanyecz,用10000BTC買下了價值25美元的披薩(2個),這是現實世界中的第一筆比特幣交易。
屬於「法國女僕」,是美國聯邦緝毒局的一名探員,又名CarlM.Force,在參與調查絲綢之路時,Force化名「法國女僕」利用職務之便勒索羅斯烏布利希,並將贓款匯入該地址內,但最終Force還是被抓住並遭到起訴。
之所以出名是因為該地址曾發生了一筆歷史上最大額的交易,一次性轉移了500,000BTC,創歷史之最,而這些比特幣價值早在2015年就已經超過1億美元。
更多詳情點擊
⑨ electrum如何把btc轉干凈
electrum如何把btc轉干凈:
1、傳統地址
1開頭的地址,被稱為傳統地址(LegacyAddress)。這就是最原始的比特幣地址,比如:創世地址:,屬於中本聰。該地址內初始50個BTC,後來,比特幣愛好者不斷往該地址轉入BTC,以表達對中本聰的敬意,寫文章這一刻,BTC余額:68.13424603個。
1開頭的地址,採用P2PKH,P2PKH(Pay-to-PubkeyHash),支付公鑰哈希,即比特幣交易輸入輸出腳本,採用公鑰及公鑰哈希。
1開頭的傳統地址,上線至今,一直被支持,我們可以從它發送BTC到下面介紹的多簽地址和隔離見證地址。
2、多簽地址
3開頭的地址,比如。2012年的比特幣改進提案中,新增P2SH的地址。
P2SH(Pay-to-Script-Hash),支付腳本哈希,即比特幣交易輸入輸出腳本,採用贖回腳本及贖回腳本哈希。其地址結構類似於P2PKH,但它支持比傳統地址更復雜的功能。P2SH腳本函數最常用於multisig地址,這些地址可以指定多重數字簽名來授權事務。舉個例子:某個3開頭的地址由三人控制,其中,任意兩人同意,便可發起轉賬。
⑩ 比特幣創世區塊第一句話是什麼
創世區塊包含一個隱藏的信息,在Coinbase交易的輸入中包含這樣一句話「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lout forbanks.」
這句話是泰晤士報當天的頭版文章標題,引用這句話,既是對該區塊產生時間的說明,也可視為半開玩笑地提醒人們一個獨立的貨幣制度的重要性,同時告訴人們隨著比特幣的發展,一場前所未有的世界性貨幣革命將要發生。該消息是由比特幣的創立者中本聰寫入創世區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