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比特幣問答 » 比特幣怎樣程序化

比特幣怎樣程序化

發布時間: 2023-06-03 18:02:03

比特幣盤中劇震10.7萬人爆倉,比特幣是怎樣運行的

對於參與比特幣網路的大多數個人而言,區塊鏈的來龍去脈、哈希率和挖礦並不是特別相關。在挖礦社區之外,比特幣所有者通常通過比特幣交易所購買他們的加密貨幣供應,這些在線平台可促進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的交易。


要訪問比特幣,您需要使用錢包,這是一組密鑰。這些可以採用不同的形式,從提供保險和借記卡的第三方 Web 應用程序到列印在紙上的二維碼。最重要的區別是“熱”錢包和“冷”錢包之間的區別。上面的 Gox 案例,相信大部分被盜的 BTC 都是從熱錢包中取出的。盡管如此,許多用戶仍將他們的私鑰委託給加密貨幣交易所,這基本上是在押注這些交易所將比自己的計算機更能抵禦盜竊的可能性。

⑵ 比特幣的網路是怎樣運行的

QUBE交易所為您解答:
1)新的交易向全網進行廣播;
2)每一個節點都將收到的交易信息納入一個區塊中;
3)每個節點都嘗試在自己的區塊中找到一個具有足夠難度的工作量證明;
4)當一個節點找到了一個工作量證明,它就向全網進行廣播;
5)當且僅當包含在該區塊中的所有交易都是有效的且之前未存在過的,其他節點才認同該區塊的有效性;
6)其他節點表示他們接受該區塊,而表示接受的方法,則是在跟隨該區塊的末尾,製造新的區塊以延長該鏈條,而將被接受區塊的隨機散列值視為先於新區快的隨機散列值。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⑶ 現在所謂的比特幣是怎樣產生的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
比特幣:又稱「比特金」,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網民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比如網路游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網民之間也有用來購買現實物品的情況。
比特幣網路通過「挖礦」來生成新的比特幣。所謂「挖礦」實質上是用計算機解決一項復雜的數學問題,來保證比特幣網路分布式記賬系統的一致性。比特幣網路會自動調整數學問題的難度,讓整個網路約每10分鍾得到一個合格答案。隨後比特幣網路會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幣作為賞金,獎勵獲得答案的人。
(3)比特幣怎樣程序化擴展閱讀用戶可以買到比特幣,同時還可以使用計算機依照演算法進行大量的運算來「開采」比特幣。在用戶「開采」比特幣時,需要用電腦搜尋64位的數字就行,然後通過反復解謎密與其他淘金者相互競爭,為比特幣網路提供所需的數字,如果用戶的電腦成功地創造出一組數字。
比特幣是類似電子郵件的電子現金,交易雙方需要類似電子郵箱的「比特幣錢包」和類似電郵地址的「比特幣地址」。和收發電子郵件一樣,匯款方通過電腦或智能手機,按收款方地址將比特幣直接付給對方

⑷ bitcoin造幣系統怎樣操作

轉。。

比特幣原理
下面開始用簡練的話來介紹比特幣原理:

1.首先你要知道公鑰和私鑰的概念(已經懂的不用看這部分了)
公鑰私鑰是現代密碼學分支非對稱性加密裡面的名詞,通常都是用公鑰加密信息,用私鑰解密信息,為什麼要這樣? 因為你看電視劇的時候,發電報那種都是對稱性加密,這種加密方式缺點是顯而易見的,如果被人知道了密鑰和加密方法,於是按照加密方法反著來就能解密。 一直到非對稱性加密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觀,公鑰就是可以對全世界公開的密鑰,比如你和google通訊,用google給的1024位的公鑰加密,送到google那裡只有他有對應的私鑰,只有他能解密,於是就保證了通訊安全
2.比特幣主要用了ECDSA,也就是橢圓曲線簽名演算法,這個演算法有兩個特性,注意這兩點對下面至關重要
a.只要知道私鑰,可以算出相應的公鑰;
b.你用私鑰簽名過的東西,可以用公鑰算一下是不是你簽的;
3.知識准備完了,下面開始講比特幣的交易,比特幣其實沒有錢包,只有交易賬單,整個比特幣就是一大堆交易賬單

比如:
賬單1 從A轉到B 轉了XXX比特幣
賬單2 從B轉到C和D 轉了XXX比特幣
賬單3 從C轉到E 轉了XXX比特幣
。。。。任何人只要下載了客戶端都能接收到從比特幣成立那一天起的所有賬單,所以,只要把所有賬單都下載全了自然知道每個賬戶上應該剩多少錢(這里仔細思考下)

4.比特幣的賬戶,就是剛才講的一段公鑰

5.下面我開始貼一個比特幣的賬單,這里是核心部分了!!! 每個賬單都是一段數據,你簽完了以後會發送到全網,把數據結構逆向成易懂的中文解釋如下:

FROM(誰發送的,包括兩部分)
Previous tx: 你要花的這筆錢的那個賬單的id, 也就是說,你花的任何一筆錢都應該有人轉給你過,需要出示那個賬單的id
scriptSig: 你對這筆交易的簽名,就是把單子用你的私鑰做hash,只有你能做這個hash

TO(誰接受,包括兩部分)
Value: 要發多少
scriptPubKey: 對方的公鑰,比特幣賬戶就是一段公鑰
6.等你簽完單子以後,開始往全網發送,怎麼發呢? 比特幣通訊沒那麼復雜,你可以類比成IRC頻道,但和普通的「IRC」不同的是,任何一個客戶端都是一台「IRC」伺服器,當你啟動客戶端的時候,會接收到周圍的有公網IP的客戶端地址,就是「伺服器」列表,這個列表也不斷的刷新,都是其他的比特幣用戶,於是你在這個「IRC」喊一句話的時候,周圍的人會聽到,進而擴散的全世界。

7.把簽單發送到全世界以後,所有收到這個單子的客戶端會效驗你這個單子對不對,比如會效驗你的簽名,是不是你發的,會效驗你是否有那麼多錢(根據歷史交易可以推算出你有多少錢可以花)
如果這個交易大家算過沒問題了,基本上就算轉賬成功了。

8.實際上現在對方已經接受了比特幣,但是要想花的話,他得有那個地址(公鑰)對應的私鑰。於是他就能填下一個單子的 FROM頭部,Previous tx就是剛才這筆交易的序號,scriptSig填用他私鑰簽名過的hash

如此往復。。。

挖礦
然後再解釋挖礦部分,我在極力的簡化整個過程,以方便大家理解,所以上面特地去掉了挖礦、雙花問題(偽造貨幣、同一筆錢花兩次)這些

其實上面那個解釋讀完了就會有個疑問,既然都是交易記錄,那最初的錢是哪裡來的?交易得有原始的那部分錢,那筆錢就是挖礦進來的

挖到礦以後也會得到一個交易記錄的東西,但是FROM那邊很特殊,整個體系也認可這個FROM

另外實際上,賬單是要附著到塊(block)上的 ,賬單發到全網以後,需要全網去計算正不正確
剛才不是說全網一塊算么,比特幣規定,第一個算出來的有獎勵,就是挖礦所得,現在這個獎勵數額是25比特幣,那麼。。。。。

我只用一台pc算是不是太弱了,於是就有了礦機,挖礦這東西的作用就是核算比特幣的交易是不是正確,礦機就是為了比別人算的快

洗錢
很多談論比特幣的人如果不是真的資深,都無法解釋洗錢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才是關繫到比特幣的本質。 比特幣為什麼能洗錢,這個也是比特幣的特性決定的,在上面我解釋過比特幣的賬單,那個只是1個進(FROM),一個出(TO),實際上比特幣的協議允許無數個進,無數個出,只要FROM的總額等於TO的總額就可以,為了大家更加形象的了解我特地從實際的比特幣交易記錄裡面找了一筆多個FROM多個TO的交易,截圖如下,鏈接見這里https://blockchain.info/zh-cn/tx/

⑸ 比特幣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當時有人用「中本聰」的化名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了比特幣的模式。

不少比特幣玩家是被比特幣的不能隨意增發所吸引的。和比特幣玩家的態度截然相反,經濟學家們對比特幣2100萬固定總量的態度兩極分化。

凱恩斯學派的經濟學家們認為政府應該積極調控貨幣總量,用貨幣政策的松緊來為經濟適時的加油或者剎車。因此,他們認為比特幣固定總量貨幣犧牲了可調控性,而且更糟糕的是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通貨緊縮,進而傷害整體經濟。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們的觀點卻截然相反,他們認為政府對貨幣的干預越少越好,貨幣總量的固定導致的通縮並沒什麼大不了的,甚至是社會進步的標志。

比特幣網路通過「挖礦」來生成新的比特幣。所謂「挖礦」實質上是用計算機解決一項復雜的數學問題,來保證比特幣網路分布式記賬系統的一致性。比特幣網路會自動調整數學問題的難度,讓整個網路約每10分鍾得到一個合格答案。隨後比特幣網路會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幣作為賞金,獎勵獲得答案的人。

2009年比特幣誕生的時候,每筆賞金是50個比特幣。誕生10分鍾後,第一批50個比特幣生成了,而此時的貨幣總量就是50。隨後比特幣就以約每10分鍾50個的速度增長。當總量達到1050萬時(2100萬的50%),賞金減半為25個。當總量達到1575萬(新產出525萬,即1050的50%)時,賞金再減半為12.5個。

首先,根據其設計原理,比特幣的總量會持續增長,直至100多年後達到2100萬的那一天。但比特幣貨幣總量後期增長的速度會非常緩慢。事實上,87.5%的比特幣都將在頭12年內被「挖」出來。所以從貨幣總量上看,比特幣並不會達到固定量,其貨幣總量實質上是會不斷膨脹的,盡管速度越來越慢。因此看起來比特幣似乎是通脹貨幣才對。

然而判斷處於通貨緊縮還是膨脹,並不依據貨幣總量是減少還是增多,而是看整體物價水平是下跌還是上漲。整體物價上升即為通貨膨脹,反之則為通貨緊縮。長期看來,比特幣的發行機制決定了它的貨幣總量增長速度將遠低於社會財富的增長速度。

凱恩斯學派的經濟學家們認為,物價持續下跌會讓人們傾向於推遲消費,因為同樣一塊錢明天就能買到更多的東西。消費意願的降低又進一步導致了需求萎縮、商品滯銷,使物價變得更低,步入「通縮螺旋」的惡性循環。同樣,通縮貨幣哪怕不存入銀行本身也能升值(購買力越來越強),人們的投資意願也會升高,社會生產也會陷入低迷。[5] 因此比特幣是一種具備通縮傾向的貨幣。比特幣經濟體中,以比特幣定價的商品價格將會持續下跌。

比特幣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數量有限,但是可以用來套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你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的物品,比如網路游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你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

⑹ 關於比特幣

比特幣是由一串不規則的代碼組成,它和QQ幣是不同的,QQ幣有發行的主體,價格是固定的,比特幣是一個共識網路,促成了一個全新的支付系統和一種完全數字化的貨幣。它是第一個去中心化的對等支付網路,由其用戶自己掌控而無須中央管理機構或中間人。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比特幣很像互聯網的現金。比特幣也可以看作是目前最傑出的三式簿記系統。

比特幣是由挖礦產生,挖礦是消耗計算資源來處理交易,確保網路安全以及保持網路中每個人的信息同步的過程。它可以理解為是比特幣的數據中心,區別在於其完全去中心化的設計,礦工在世界各國進行操作,沒有人可以對網路具有控制權。這個過程因為同淘金類似而被稱為「挖礦」,因為它也是一種用於發行新比特幣的臨時機制。然而,與淘金不同的是,比特幣挖礦對那些確保安全支付網路運行的服務提供獎勵。在最後一個比特幣發行之後,挖礦仍然是必須的。

你說的那是私鑰,私鑰需要備份,如果不備份,當你的下載的錢包丟失的時候就無法找回。

火幣網只是一個比特幣交易平台,至於你說的它是不是一個庄,這個不好說,原則上交易平台是不能參與交易的,至於火幣尊不遵守這個原則那就無可考證了。比特幣是一個全球化的東西,任何一家比特幣公司都沒有能力完全能控制比特幣的價格。

比特幣的價格在去年年底曾一度漲到8000元大關,現在比特幣還處於長期的低迷期,價格還是比較低的。

我感覺你對比特幣是一竅不通,建議你去比特幣之家網去學習一些比特幣的基本知識,了解一下比特幣發展的最新動態。

⑺ 比特幣是怎樣運作的

從運作上看,比特幣實際上是一個互聯網上的去中心化賬本。

1、中心化賬本(銀行)

銀行是一個中心化賬本,賬本存儲在銀行的中心資料庫,上面寫著:

張三的A賬號余額3000元,李四的B賬號余額2000元……

當張三想要通過A賬號轉賬1000元給李四的B賬號時:

a張三到銀行,向銀行提交轉賬要求

b銀行通過銀行卡密碼等方式確認張三身份,並檢查張三的A賬號是否有足夠余額。

c檢查通過後,銀行增加一條轉賬記錄:A賬號向B賬號轉賬1000元,

並修改余額:A賬號余額=3000-1000=2000元,B賬號余額=2000+1000=3000元

2、去中心化賬本

假設有這樣的一個小村莊,大家不是靠銀行,而是自己用賬本來記錄誰有多少錢,每個人的賬本上都寫著:

張三的A賬號余額3000元,李四的B賬號余額2000元……

當張三想要通過A賬號轉賬1000元給李四的B賬號時,

a張三大吼一聲:大家注意啦,我用A賬號給李四的B賬號轉1000塊錢。

b張三附近的村民聽了確實是張三的聲音,並且檢查張三的A賬號是否有足夠余額。

c檢查通過後,村民往自己的賬本上寫:A賬號向B賬號轉賬1000元,

並修改余額:A賬號余額=3000-1000=2000元,B賬號余額=2000+1000=3000元。

d張三附近的村民把轉賬告訴較遠村民,一傳十十傳百,直到所有人都知道這筆轉賬,以此保證所有人賬本的一致性。

3、去中心化賬本(比特幣)

比特幣用戶在電腦上運行比特幣客戶端軟體,這樣的電腦稱為一個節點(node)。

大量節點電腦互相連接,形成一張像蜘蛛網一樣的P2P(點對點)網路。

當張三想要通過A賬號轉賬1比特幣給李四的B賬號時,當張三想要通過A賬號轉賬1比特幣給李四的B賬號時,

a張三向周圍節點廣播轉賬交易要求:A賬號轉賬1比特幣給B賬號,並用A賬號的私鑰簽名。

(A賬號的私鑰可簡單理解為A賬號的密碼,只要知道A賬號的私鑰就能使用A賬號上的比特幣)

b張三周圍的節點通過A賬號的公鑰檢查交易簽名的真偽,並且檢查張三的A賬號是否有足夠余額。

c檢查通過後,節點往自己的賬本上寫:A賬號向B賬號轉賬1比特幣元,

並修改余額:A賬號余額=3比特幣-1比特幣=2比特幣,B賬號余額=2比特幣+1比特幣=3比特幣。

d節點把這個交易廣播給周圍的節點,一傳十十傳百,直到所有節點都收到這筆交易。

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公開賬本稱為區塊鏈。這是比特幣運行的一個最簡化描述,當然比特幣的實際運行遠比這復雜。

⑻ 比特幣的原理,怎樣形成的,挖礦機怎麼得到的盡量深入淺出的解釋一下。

紙幣主要是通過國家法律來維系,例如每個國家的法律都規定自己合法的貨幣,一旦法律得不到維系,紙幣將一分錢不值。紙幣建立在一個信任的國家法律體系之上才能作為商品等價物使用。比特幣可以在信任比特幣的社會里流通,對於不信任比特幣的人來說,比特幣無非是一串無意義的數字,因此比特幣是完全脫離金(紙幣)本位的貨幣體制類似的東西,它不會因為監管方濫用(多印鈔票)造成貶值的優點,但也缺乏支持,缺乏監管的重大缺陷,也因信任度形成對應貨幣價值波動。
挖礦機就是運行一套依據比特幣安全機制的特定演算法的計算機硬體及計算機程序軟體組合!

⑼ 比特幣機制研究

現今世界的電子支付系統已經十分發達,我們平時的各種消費基本上在支付寶和微信上都可以輕松解決。但是無論是支付寶、微信,其實本質上都依賴於一個中心化的金融系統,即使在大多數情況這個系統運行得很好,但是由於信任模型的存在,還是會存在著仲裁糾紛,有仲裁糾紛就意味著不存在 不可撤銷的交易 ,這樣對於 不可撤銷的服務 來說,一定比例的欺詐是不可避免的。在比特幣出來之前,不存在一個 不引入中心化的可信任方 就能解決在通信通道上支付的方案。
比特幣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它是一個基於密碼學原理而不是依賴於中心化機構的電子支付系統,它能夠允許任何有交易意願的雙方能直接交易而不需要一個可信任的第三方。交易在數學計算上的不可撤銷將保護 提供不可撤銷服務 的商家不被欺詐,而用來保護買家的 程序化合約機制 也比較容易實現。

假設網路中有A, B ,C三個人。
A付給B 1比特幣 ,B付給C 2比特幣 ,C付給A 3比特幣
如下圖所示:

為了刺激比特幣系統中的用戶進行記賬,記賬是有獎勵的。獎勵來源主要有兩方面:

比特幣中每一筆交易都會有手續費,手續費會給記賬者

記賬會有打包區塊的獎勵,中本聰在08年設計的方案是: 每10分鍾打一個包,每打一個包獎勵50個比特幣,每4年單次打包的獎勵數減半,即4年後每打一個包獎勵25個比特幣,再過四年後就獎勵12.5個比特幣... 這樣我們其實可以算出比特幣的總量:

要說明打包的記錄以誰為準的問題,我們需要引入一個知名的 拜占庭將軍問題 (Byzantine failures)。拜占庭將軍問題是由萊斯利·蘭伯特提出的點對點通信中的基本問題。含義是在存在消息丟失的不可靠信道上試圖通過消息傳遞的方式達到一致性是不可能的。

假設有9個互相遠離的將軍包圍了拜占庭帝國,除非有5個及以上的將軍一起攻打,拜占庭帝國才能被打下來。而這9個將軍之間是互不信任的,他們並不知道這其中是否有叛徒,那麼如何通過遠距離協商來讓他們贏取戰斗呢?

口頭協議有3個默認規則:
1.每個信息都能夠被准確接收
2.接收者知道是誰發送給他的
3.誰沒有發送消息大家都知道
4.接受者不知道轉發信息的轉發者是誰
將軍們遵循口頭規則的話,那就是下面的場景:將軍1對其他8個將軍發送了信息,然後將軍2~9將消息進行轉達(廣播),每個將軍都是消息的接受者和轉發者,這樣一輪下來,總共就會有9×8=72次發送。這樣將軍就可以根據自己手中的信息,選擇多數人的投票結果行動即可,這個時候即便有間諜,因為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只要大部分將軍同意攻打拜占庭,自己就去行動。
這個方案有很多缺點:
1.首先是發送量大,9個將軍之間要發送72次,隨著節點數的增加,工作量呈現幾何增長。
2.再者是無法找出誰是叛徒,因為是口頭協議,接受者不知道轉發信息的轉發者是誰,每個將軍手裡的數據僅僅只是一個數量的對比:

這里我們假設有3個叛徒,在一種最極端的情況下即叛徒轉發信息時總是篡改為「不進攻」,那麼我們最壞的結果就如上圖所示。將軍1根據手裡的信息可以推出要進攻的結論,卻無法獲知將軍裡面誰是叛徒。
這樣我們就有了方案二:書面協議。

書面協議即將軍在接受到信息後可以進行簽字,並且大家都能夠識別出這個簽字是否是本人,換種說法就是如果有人篡改簽字大家可以知道。書面協議相對比口頭協議就是增加了一個認證機制,所有的消息都有記錄。一旦發現有人所給出的信息不一致,就是追查間諜。
有了書面協議,那麼將軍1手裡的信息就是這樣的:

可以很明顯得看出,在最壞的一種情況——叛徒總是轉發「不進攻」的消息之下,將軍7、8、9是團隊里的叛徒。
這個方案解決了口頭協議里歷史信息不可追溯的問題,但是在發送量方面並沒有做到任何改進。

在我們的示例中,比特幣系統里的每個用戶發起了一筆交易,都會通過自己的私鑰進行簽名,用數學公式表示就是:

所以之前的區塊就變成了這樣:

這樣每一筆交易都由交易發起者通過私鑰進行數字簽名,由於私鑰是不公開的,所以交易信息也就無法被偽造了。

如書面協議末尾所說的那樣,書面協議未能解決信息交流過多的問題。當比特幣系統中存在上千萬節點的時候,如果要互相廣播驗證,請求響應的次數那將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顯然勢必會造成網路擁堵、節點處理變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本聰乾脆讓整個10分鍾出一個區塊,這個區塊由誰來打包發出呢?這里就採用了工作量證明機制(PoW)。工作量證明,說白了就是解一個數學題,誰先解出來數學題,誰就能有打包區塊的權力。換在拜占庭將軍的例子中就是,誰先做出數學題,誰就成為將軍們裡面的總司令,其他將軍聽從他發號的命令。

首先,礦工會將區塊頭所佔用的128位元組的字元串進行兩次sha256求值,即:

這樣求得一個值Hash,將其與目標值相比對,如果符合條件,則視為工作量證明成功。
工作量證明成功的條件寫在了區塊鏈頭部的 難度數 欄位,它要求了最後進行兩次sha256運算的Hash值必須小於定下的目標值;如果不是的話,那就改變區塊頭的 隨機數 (nonce),通過一次次地重復計算檢驗,直到符合條件為止。

此外, 比特幣有自己的一套難度控制系統,使得比特幣系統要在全網不同的算力條件下,都保持10分鍾生成一個區塊的速率。這也就意味著:難度值必須根據全網算力的變化進行調整。難度調整的策略是由最新2016個區塊的花費時長與期望時長(期望時長為20160分鍾即兩周,是按每10分鍾一個區塊的產生速率計算出的總時長)比較得出的,根據實際時長與期望時長的比值,進行相應調整(或變難或變易)。也就是說,如果區塊產生的速率比10分鍾快則增加難度,比10分鍾慢則降低難度。

PoW其實在比特幣中是做了以下的三件事情。

這樣可以防止一台高性能機器同時跑上萬個節點,因為每完成一個工作都要有足夠的算力。

有經濟獎勵就會加速整個系統的去中心化,也鼓勵大家不要去作惡,要積極地按照協議本來的執行方式去執行。(所以說,無幣區塊鏈其實是不可行的,無幣區塊鏈一定導致中心化。)

也就是說,每個節點都不能以自身硬體條件去控制出快速度。現在的比特幣上平均10分鍾出一個塊,性能再好的機器也無法打破這個規則,這就能夠保證 區塊鏈是可以收斂到共同的主鏈上的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共識。

綜上,共識只是PoW三個作用中的一點,事實上PoW設計的作用有點至少有這么三種。

默克爾樹的概念其實很簡單,如圖所示

這樣,我們區塊的結構就大致完整了,這里分成了區塊頭和區塊體兩部分。

區塊鏈的每個節點,都保存著區塊鏈從創世到現在的每一區塊,即每一筆交易都被保存在節點上,現在已經有幾百個GB了。
每當比特幣系統中有一筆新的交易生成,就會將新交易廣播到所有的節點。每個節點都把新交易收集起來,並生成對應的默克爾根,拼接完區塊頭後,就開始調整區塊頭里的隨機數值,然後就開始算數學題

將算出的result和網路中的目標值進行比對,如果是結果是小於的話,就全網廣播答案。其他礦工收到了這個信息後,就會立馬放下手裡的運算,開始下一個區塊的計算。
舉個例子,當前A節點在挖38936個區塊,A挖礦節點一旦完成計算,立刻將這個區塊發給它的所有相鄰節點。這些節點在接收並驗證這個新區塊後,也會繼續傳播此區塊。當這個新區塊在網路中擴散時,每個節點都會將它作為第38936個區塊(前一個區塊為38935)加到自身節點的區塊鏈副本中。當挖礦節點收到並驗證了這個新區塊後,它們會放棄之前對構建這個相同高度區塊的計算,並立即開始計算區塊鏈中下一個區塊的工作。
整個流程就像下一張圖所展示的這樣:

簡單來說,雙花問題是一筆錢重復花了兩次。具體來講,雙花問題可分為兩種情況:
1.同一筆錢被多次使用;
2.一筆錢只被使用過一次,但是通過黑客攻擊或造假等方式,將這筆錢復制了一份,再次使用。
在我們生活的數字系統中,由於數據的可復制性,使得系統可能存在同一筆數字資產因不當操作被重復使用的情況,為了解決雙花問題,日常生活中是依賴於第三方的信任機構的。這類機構對數據進行中心化管理,並通過實時修改賬戶余額的方法來防止雙重支付的出現。而作為去中心化的點對點價值傳輸系統,比特幣通過UTXO、時間戳等技術的整合來解決雙花問題。

UTXO的英文全稱是 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s ,意為 未使用的交易輸出 。UTXO是一種有別於傳統記賬方式的新的記賬模型。
銀行里傳統的記賬方式是基於賬戶的,主要是記錄某個用戶的賬戶余額。而UTXO的交易方式,是基於交易本身的,甚至沒有賬戶的概念。在UTXO的記賬機制里,除了貨幣發行外,所有的資金來源都必須來自於前面某一個或幾個交易。任何一筆的交易總量必須等於交易輸出總量。UTXO的記賬機制使得比特幣網路中的每一筆轉賬,都能夠追溯到它前面一筆交易。
比特幣的挖礦節點獲得新區塊的挖礦獎勵,比如 12.5 個比特幣,這時,它的錢包地址得到的就是一個 UTXO,即這個新區塊的幣基交易(也稱創幣交易)的輸出。幣基交易是一個特殊的交易,它沒有輸入,只有輸出。
當甲要把一筆比特幣轉給乙時,這個過程是把甲的錢包地址中之前的一個 UTXO,用私鑰進行簽名,發送到乙的地址。這個過程是一個新的交易,而乙得到的是一個新的 UTXO。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在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比特幣,只有 UTXO,你的地址中的比特幣是指沒花掉的交易輸出。
以Alice向Bob進行轉賬的過程舉例的話:

UTXO 與我們熟悉的賬戶概念的差別很大。我們日常接觸最多的是賬戶,比如,我在銀行開設一個賬戶,賬戶里的余額就是我的錢。
但在比特幣網路中沒有賬戶的概念,你可以有多個錢包地址,每個錢包地址中都有著多個 UTXO,你的錢是所有這些地址中的 UTXO 加起來的總和。
中本聰發明比特幣的目標是創建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UTXO 的設計正可以看成是借鑒了現金的思路:我們可能在這個口袋裡裝點現金,在那個櫃子角落裡放點現金,在這種情況下不存在一個賬戶,你放在各處的現金加起來就是你所有的錢。
採用 UTXO 設計還有一個技術上的理由,這種特別的數據結構可以讓雙重花費更容易驗證。對比一下:

⑽ 比特幣是什麼比特幣怎樣交易

  • 比特幣(Bitcoin:比特金):

最早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可以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它的特點是分散化、匿名、只能在數字世界使用,不屬於任何國家和金融機構,並且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兌換它,也因此被部分不法分子當做洗錢工具。2013年,美國政府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地位,使得比特幣價格大漲。而在中國,2013年11月19日,一個比特幣就相當於6,989元人民幣。

  • 交易方式:

比特幣是類似電子郵件的電子現金,交易雙方需要類似電子郵箱的「比特幣錢包」和類似電郵地址的「比特幣地址」。和收發電子郵件一樣,匯款方通過電腦或智能手機,按收款方地址將比特幣直接付給對方。下列表格,列出了免費下載比特幣錢包和地址的部分網站。

比特幣地址是大約33位長的、由字母和數字構成的一串字元,總是由1或者3開頭,例如""。比特幣軟體可以自動生成地址,生成地址時也不需要聯網交換信息,可以離線進行[2]。可用的比特幣地址超過2個。形象地說,全世界約有2粒沙,如果每一粒沙中有一個地球,那麼比特幣地址總數遠遠超過所有這些「地球」上的所有的沙子的數量。

比特幣地址和私鑰是成對出現的,他們的關系就像銀行卡號和密碼。比特幣地址就像銀行卡號一樣用來記錄你在該地址上存有多少比特幣。你可以隨意的生成比特幣地址來存放比特幣。每個比特幣地址在生成時,都會有一個相對應的該地址的私鑰被生成出來。這個私鑰可以證明你對該地址上的比特幣具有所有權。我們可以簡單的把比特幣地址理解成為銀行卡號,該地址的私鑰理解成為所對應銀行卡號的密碼。只有你在知道銀行密碼的情況下才能使用銀行卡號上的錢。所以,在使用比特幣錢包時請保存好你的地址和私鑰。

熱點內容
ADC礦機無法交易 發布:2025-07-20 10:15:45 瀏覽:301
下一個超越以太坊的幣 發布:2025-07-20 10:07:44 瀏覽:757
trx運動健身房 發布:2025-07-20 09:52:17 瀏覽:294
usdt參數 發布:2025-07-20 09:46:01 瀏覽:763
廈門中山路去會展中心 發布:2025-07-20 09:35:17 瀏覽:881
btc攻擊 發布:2025-07-20 08:51:05 瀏覽:659
eth1沒ip 發布:2025-07-20 08:51:04 瀏覽:689
哪裡有比特幣提款機 發布:2025-07-20 08:45:14 瀏覽:417
asic遠程礦機軟體 發布:2025-07-20 08:27:45 瀏覽:594
以太坊對接上鏈 發布:2025-07-20 08:01:31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