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造比特幣交易賬本
1. 比特幣如何防止篡改
比特幣網路主要會通過以下兩種技術保證用戶簽發的交易和歷史上發生的交易不會被攻擊者篡改:
非對稱加密可以保證攻擊者無法偽造賬戶所有者的簽名;
共識演算法可以保證網路中的歷史交易不會被攻擊者替換;
-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3是目前廣泛應用的加密技術,TLS 證書和電子簽名等場景都使用了非對稱的加密演算法保證安全。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同時包含一個公鑰(Public Key)和一個私鑰(Secret Key),使用私鑰加密的數據只能用公鑰解密,而使用公鑰解密的數據也只能用私鑰解密。
- 1使用如下所示的代碼可以計算在無限長的時間中,攻擊者持有 51% 算力時,改寫歷史 0 ~ 9 個區塊的概率9:
- #include
- #include
- double attackerSuccessProbability(double q, int z) {
- double p = 1.0 - q;
- double lambda = z * (q / p);
- double sum = 1.0;
- int i, k;
- for (k = 0; k <= z; k++) {
- double poisson = exp(-lambda);
- for (i = 1; i <= k; i++)
- poisson *= lambda / i;
- sum -= poisson * (1 - pow(q / p, z - k));
- }
- return sum;
- }
- int main() {
- for (int i = 0; i < 10; i++) {
- printf("z=%d, p=%f\n", i, attackerSuccessProbability(0.51, i));
- }
- return 0;
- }
- 通過上述的計算我們會發現,在無限長的時間中,佔有全網算力的節點能夠發起 51% 攻擊修改歷史的概率是 100%;但是在有限長的時間中,因為比特幣中的算力是相對動態的,比特幣網路的節點也在避免出現單節點佔有 51% 以上算力的情況,所以想要篡改比特幣的歷史還是比較困難的,不過在一些小眾的、算力沒有保證的一些區塊鏈網路中,51% 攻擊還是極其常見的10。
- 防範 51% 攻擊方法也很簡單,在多數的區塊鏈網路中,剛剛加入區塊鏈網路中的交易都是未確認的,只要這些區塊後面追加了數量足夠的區塊,區塊中的交易才會被確認。比特幣中的交易確認數就是 6 個,而比特幣平均 10 分鍾生成一個塊,所以一次交易的確認時間大概為 60 分鍾,這也是為了保證安全性不得不做出的犧牲。不過,這種增加確認數的做法也不能保證 100% 的安全,我們也只能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情況下,盡可能增加攻擊者的成本。
- 研究比特幣這樣的區塊鏈技術還是非常有趣的,作為一個分布式的資料庫,它也會遇到分布式系統經常會遇到的問題,例如節點不可靠等問題;同時作為一個金融系統和賬本,它也會面對更加復雜的交易確認和驗證場景。比特幣網路的設計非常有趣,它是技術和金融兩個交叉領域結合後的產物,非常值得我們花時間研究背後的原理。
- 比特幣並不能 100% 防止交易和數據的篡改,文中提到的兩種技術都只能從一定概率上保證安全,而降低攻擊者成功的可能性也是安全領域需要面對的永恆問題。我們可以換一個更嚴謹的方式闡述今天的問題 — 比特幣使用了哪些技術來增加攻擊者的成本、降低交易被篡改的概率:
比特幣使用了非對稱加密演算法,保證攻擊者在有限時間內無法偽造賬戶所有者的簽名;
比特幣使用了工作量證明的共識演算法並引入了記賬的激勵,保證網路中的歷史交易不會被攻擊者快速替換;
- 通過上述的兩種方式,比特幣才能保證歷史的交易不會被篡改和所有賬戶中資金的安全。
非對稱加密
圖 4 - 51% 攻擊
總結
2. 比特幣的經濟學意義
最近比特幣實在是太熱太熱了,熱到出門不跟別人聊起比特幣簡直都不好意思說自己關心時事。但是大家說的很多東西卻都是老生常談的,讀多了難免覺得千篇一律。我想這大多是因為真正在乎比特幣的三種人:經濟學家,GEEK,投機者之間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經濟學家們不懂技術,GEEK們不明白經濟,投機者呢,他們只在乎有沒有接盤俠。
所以無怪乎經濟學家們寫的比特幣文章GEEK們不愛看,GEEK們歡呼比特幣的時候經濟學家們看不懂,而投機者呢,他們應該喜歡問別人要不要來兩個BTC玩玩~
我第一次了解到比特幣大約是在李笑來老師剛開始向國內宣傳比特幣概念的時候,我也是那個時候挖到自己第一個比特幣。對了,世界上第一筆比特幣支付交易也發生在這個時候。 Laszlo Hanyecz花了10,000個BTC通過網路買了一塊披薩的故事大家一定都聽過[1]。我在大學里學習金融專業,畢業後也在金融行業工作,現在在加拿大學習。
我想,我也許可以跟大家說說我眼裡的BTC,和我對BTC經濟學上的意義的理解。
貨幣是什麼?我想大家在中學一定都學過,貨幣是 一般等價物 。貨幣是一種用來充當兩種商品價值比較單位的物質。也就是說如果大家都願意,路邊的磚頭也可以是貨幣。在人類歷史的某一個時期,黃金站在了這個位置上,成為了大家最認可的一般等價物。這個時期,我們稱作 金本位 。
黃金作為貨幣是非常好理解的,因為黃金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屬性優勢:
黃金化學性質穩定。黃金幾乎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也很難氧化,這使得黃金很容易開采,精煉和儲存。戰國時代古人用青銅做貨幣,可是青銅會氧化,氧化之後同一種貨幣質量甚至大小都會變化,無疑使得青銅貨幣使用起來十分不便。
黃金很軟。黃金不比玉石鐵器,純度越高的黃金越軟,這讓黃金可以隨意切割。假如我買一件衣服,需要黃金十兩,但是我手上只有一塊一百兩的金磚,我完全可以找工匠切十兩下來用來交易。如果用鑽石當貨幣,這種場景就可能沒機會發生了。
黃金能拿來當貨幣,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因為幾乎全世界的人,都認為黃金這種東西是有價值的。所以當世界上某一國家的人發現他們並不孤獨,世界上原來還存在無數其他的國家的時候,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易成為了可能。其關鍵就在於,大家都覺得黃金是好東西。黃金可以拿來做物品交換時的價值單位。
再後來,大家開始覺得如果經常買別人的東西也要花掉很多自己的黃金儲備,全世界未開採的黃金又越來越少,這樣下去不是劃不來了嘛?
於是A國找B國商量說:你看我家總共就100兩黃金,我家的人平時在自己家也不用黃金,我們用一種叫紙幣A的錢來交易,1紙幣A大約等於1兩黃金。B說我們家也是啊,我家一共就50兩,所以我們平時也只用紙幣B來交易而不是用黃金,1紙幣B大約等於0.5兩黃金。A這時摸摸B的腦袋說,這不是正好,以後我們大家都用各自家裡的紙幣交易,紙幣A和紙幣B的匯率就是黃金的比例1:2。這樣我買你的東西,給你紙幣A,你買我家東西就直接給我紙幣B,年底再統一結算黃金,這樣平時就不會真的動用我們雙方的黃金了,你說我是不是天才?[2]
後來大家覺得年底結算也太麻煩了,生意年年要做嘛~這時有一個叫美國的同學家裡黃金最多,那就讓美元和黃金掛鉤,那我們交易的時候就只用看我們各自的錢值多少美元就行了。這就是後來的 布雷頓森林體系 。[3]
到了這個時期的貨幣,大家可以發現貨幣開始不僅僅只是用來做標尺的等價物,它開始體現出類似「契約」的特性。黃金跟美元掛鉤,是因為美元代表著:美國政府做出的可以拿來兌換黃金的承諾函。
雖然最後布雷頓森林體系還是崩潰了,黃金跟貨幣價值沒有了關系,黃金也不再作為貨幣使用。這使得現在的貨幣,成為了一種更為隱性的契約,它代表著各國政府對本國貨幣可以用來支付的承諾。也就是說,只要我國家存在一天,我就擔保我們國家的貨幣是有價值的。這就是貨幣契約論的主要觀點。
所以,我們說,貨幣有兩種,一種是黃金,另一種是一個國家對自己發行的某種特殊印刷品可以拿來支付的承諾。
有人說,比特幣是「人造黃金」,這話說對了一半。
現有的貨幣的價值除了製造和印刷的成本,就是國家實力擔保的附加價值。大家用貨幣來進行交易,參考的也是不同貨幣背後的國家實力所體現的附加價值。只有清楚了這一點之後,我們才能開始討論比特幣。
比特幣是什麼?大家都知道比特幣是一種電子貨幣,但是,凡是貨幣,就一定要有價值的體現。大家都覺得黃金最穩定,所以大家才覺得黃金是貨幣。大家都覺得國家不會隨意違約,所以大家才覺得紙幣是貨幣。
那麼比特幣的價值是什麼?我看了很多的文章,可惜的是,絕大部分的人都忽略了這個問題。
比特幣是一種互聯網P2P協議。這份協議的特點之一是它從根本上解決了現有貨幣支付結算體系的瓶頸。
現在的貨幣支付結算技術是隨著電報技術發展起來的。在古時候,遠期和異地結算並不頻繁,結算的驗證程序靠的是熟人當面交易和掌櫃簽字畫押。要想在結算上做文章,除非買通交易結算的那個人,還要能偽造文書。
後來,大航海時代,蒸汽時代,人們走得越來越遠,貿易自然也越做越遠。有的交易甚至要跨越大半個地球,這個時候,結算就成為了大問題。當時的人們不管是「先貨後款」還是「先款後貨」都有錢貨兩空的風險。網路游戲還沒有玩家交易功能的時代,大家對此一定深有體會(是的,我說的就是石器時代!)。要麼就是拿著貨跑了,那麼就是拿著錢跑了。關鍵是跑了還沒地方追,人家在地球另一邊呢!難道要我喊GM?
GM「哦」了一聲,發明了金融業。
當時的人們想了個辦法,那就是把合同或者收據折價抵押給銀行,由銀行來收款。銀行又聯繫到地球另一邊的銀行,通過當地的銀行來收款。當地的銀行收到款項之後,再匯款至這邊的銀行。而這中間的溝通和驗證都是通過電報完成的,不幸的是,這種溝通至今仍然使用的是舊時代的電報體系。這些驗證和溝通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成本可想而知。
在這個過程中,兩邊的銀行可以賺得盆滿缽滿。
首先,匯票和提貨單可以讓兩邊銀行進行擔保。我在地球這一邊,我發沒發貨,發給誰,你匯沒匯款,匯給誰,這些都是除了當事人誰也不知道的事情。這叫人怎麼相信?所以可以找第三方的銀行做擔保,找了第三方銀行作擔保還不保險還可以讓銀行找對方的銀行再做擔保,這一來二去手續費銀行賺得可高興了。這就是信用證。[4]
其次,銀行匯款使用的又還是舊時代的電報體系,所以國際匯款效率非常低。銀行間匯付結算非常復雜,稍有差錯,一筆款項就會消失在茫茫大海里。銀行也不想做冤大頭,吃力不討好的事是不做的,所以國際匯款的手續費非常高昂,還不管到賬,到不了基本都是客戶的錯。
最後,你們銀行結算都這么低效率了,我們公司資金流動可是要命的啊。這時候銀行就跳出來了,沒關系啊!要錢啊?我們借你啊!你所有結算流程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張單據,我們都可以拿來做抵押。怎麼樣,夠意思吧?就這樣,銀行又賺一筆利息費。
知道了這些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比特幣能做什麼。
比特幣解決了結算過程中的驗證風險。比特幣是一份P2P協議,比特幣的賬本並不歸某個人或某個集體管理,而是分布在整個互聯網中,每一筆交易,都需要通過全體成員對「賬單鏈」的真偽進行投票才能被記錄在賬本上。成員通過挖礦(消耗自然資源)來完成全網路賬本和交易驗證(創造價值)。這就使得 交易無法偽造 和 賬本無法偽造 ,從而在結算的環節上大大減低了成本和風險。
我們可以想像,比特幣的交易結算,只需要輸入對方提供的地址,並確認金額就可以完成交易。再不需要通過金融機構驗證擔保,也沒有高昂的手續費用,更不用花長久的時間去等待。這樣的工具,是不是很有價值呢?
我在金融行業工作時,對國際結算業務沿襲電報技術體系的做法就感到十分費解,現在都是互聯網時代了,為什麼驗證的工作仍然要用這么復雜的思路去解決呢?
恰好比特幣的P2P加密協議功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第二個特點,是比特幣的貨幣發行問題。
大家都知道比特幣的發行規則:總共發行21,000,000枚比特幣,發行速度每四年遞減。
這讓我想起了黃金。是的,黃金總儲備量是固定,隨著開采,流通的黃金變多。我們曾經把黃金當作貨幣,為什麼不能把比特幣當貨幣呢?
同時,很多人忽略了一點, 黃金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最穩定的貨幣系統 。
黃金之所以成為最穩定的貨幣系統,是因為黃金有天然的穩定器屬性。任何人都可以開采黃金,當通貨膨脹發生時,黃金貶值,人們會把黃金製作成設備、首飾收藏起來,由於流通的黃金減少,通貨膨脹得到緩解。反之,通貨緊縮時,人們把家裡儲藏的黃金再融化製成貨幣,流通的黃金增加,緊縮得到緩解。
這些去中心化的特點使得在金本位下,國家貨幣政策和平衡預算再無存在必要。
回過頭來看比特幣,比特幣不也正是 去中心化 貨幣嗎?黃金能實現的功能,比特幣同樣能實現。所以絕大部分比特幣討論都提到過比特幣抗通脹的特點。比特幣的貨幣屬性決定了它的穩定性。
在貨幣發行問題上,還有一個案例被經常提起,《貨幣理論和大國會山托兒合作社危機(Monetary Theory and the Great Capitol Hill Baby Sitting Co-op Crisis)》[5],講的是由於通縮引發的貨幣系統崩潰問題。
但是我想說的是作者忽略了比特幣發行的另一個特點, 可以無限分割 。
比特幣是可以被分割到無限小的,但是傳統紙幣做不到這一點。這也就使得當通縮發生時,不能無線分割的紙幣容易失去支付功能,從而引發貨幣系統崩潰。這點很容易理解,假如我手上的紙幣最小面額是1元,但是我下樓買個冰棒老闆卻問我要0.0001元,這可怎麼辦?只好使用其他貨幣代替或者直接以物易物了……
但是比特幣卻是可以無限分割的,理論上來說,這種供需不對等的關系是可以通過單位的分割來緩解的。
因此我認為由通縮引發崩潰的可能性在比特幣上不夠充分。
最後,比特幣的依託價值。一個國家的法幣背後依託的是該國的實力,法幣因國家存在而存在。那比特幣背後依託的是什麼呢?
我想跟大家說個故事。
在我父親讀大學的時代,人們主要從書本獲取知識,所以我家每次搬家時,光搬書就需要一台車。但是如今還是有許多書遺失了。
後來我讀書的時代,我們有了計算機,硬碟成為了知識儲存的主流。我可以把我感興趣的電影、歌曲和書籍全部保存在硬碟上。因為硬碟可以保存一百年。
到了現在,我們保存知識的方式變成了互聯網。時代變化了,以前一個雅虎郵箱只有100MB的空間,而現在Gmail每天增加容量已經不能作為賣點了。互聯網已經讓一切都不同了,信息爆發式的增長,互聯網正在一步一步成為人類社會的中心。如果互聯網在人類滅亡時才毀滅,那麼我們在互聯網上留下的痕跡將保存到人類滅亡的那一天。
比特幣的依託就是互聯網本身。只要互聯網本身不被毀滅,比特幣的貨幣價值也不會被毀滅。這與一個國家被毀滅後,一國的貨幣將肯定被毀滅有著天壤之別。國家是存在貨幣契約違約風險的,但互聯網的違約風險遠遠要小於它。
比特幣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回歸到GEEK之間的小玩具,但要毀滅,除非先毀滅互聯網。互聯網本身就是比特幣存在的最大保障。
簡單來說,比特幣作為貨幣,代表的是 一份互聯網協議對支付結果和賬本真偽性,去中心化,自然調節和未來存在的承諾 。這是比特幣的契約性,也是比特幣的價值所在。
比特幣會成功嗎?
比特幣現在過熱了嗎?
比特幣市場形成泡沫了嗎?
我想這應該是大家最關心的三個問題。從我的觀察,我只能做出以下回答。我反過來一個個說。
1、比特幣市場形成泡沫了嗎?
泡沫的概念指的是名義價值超過了實體的實際價值。比特幣最近很火,因為人民幣匯率破8000,美元破1000。這個價格是泡沫嗎?我前面說了比特幣的價值,這個價格和這些價值比較,是過高了嗎?
很可惜的是,幾乎不用比較也可以知道,是過高了。因為比特幣的使用量擺在那裡,過高的價格波動,使得支付變得困難,使用量過低。沒有人使用的東西,再好的理念也轉化不成實際價值。
這就好像火葯被發明後幾乎沒有什麼價值,直到被運用到戰爭上一樣。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比特幣現在是一個 很大的泡沫 。
2、比特幣現在過熱了嗎?
不,比特幣現在非但不熱,還太冷。關注他的人大多數還只停留在投機的層面,但是比特幣終究是一種貨幣,功能的實現才是最應該被關注的。
只有讓更多的人了解,並使用比特幣,才能讓比特幣在泡沫破裂之後依然能得到發展。
泡沫破裂不可怕,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後,難道就不發展房地產了?
可怕的是沒有關注度,可怕的是沒有人使用。
3、比特幣會成功嗎?
這也是我的問題。不知道中本聰發明比特幣的目的是什麼,假如是一個實驗,我想已經成功一半了,假如是建立一個全新的人類社會金融體系嘛……故事才剛開始~
[1]This Pizza Cost $750,000
http://motherboard.vice.com/blog/this-pizza-is-worth-750000
[2]國際金本位制度
http://b..com/view/1079045.htm
[3]布雷頓森林體系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8%83%E9%9B%B7%E9%A1%BF%E6%A3%AE%E6%9E%97%E4%BD%93%E7%B3%BB
[4]信用證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F%A1%E7%94%A8%E8%AF%81
[5]Busch,經濟學界是如何看待比特幣的?
http://www.hu.com/question/22036280
本文不足或錯誤之處,還煩請指出,謝謝。 我的微博
3. 比特幣理論上可以偽造嗎
比特幣理論上是不可以偽造的。
因為比特幣的交易通過P2P網路進行,這讓它的交易極具可信度,理論上不可偽造,就像黃金這樣的金屬一樣。
偽造記錄的問題我們必須保證每一條記錄都是由比特幣持有者所發出的,而不是由其他人偽造的。
4. 比特幣在控制了超過全網路多少記帳結點下,可以偽造出一條不存在的記錄
比特幣的攻擊不是按照記賬點算的,是按照算力算的,當你控制超過51%算力的情況下,你可以 把任意已經完成的交易退回到交易前的姿態,但是不能偽造交易
假如:你有100塊比特幣,在賣掉後,等待記賬完成(得到一個完整的數據塊),這個時候你可以從交易前的 區塊上重新開始 計算 ,開一條新的區塊鏈,這個是你控制的算力大於其他人的算力,你新開的區塊鏈生成的速度要大於之前記錄你交易的區塊鏈的速度,由於區塊鏈的特性,當你新開是這個鏈長度超過 記錄你交易的鏈之後,你這個新的鏈將會是主鏈,之前記錄你交易的區塊會被拋棄,這個時候你就實現了修改交易
如果你真想偽造 交易的話需要掌握全部比特幣的錢包和記賬點,但是到了這個時候偽造不偽造也沒了意義
5. 區塊鏈如何去偽存真
野蠻生長時代來襲,對區塊鏈是機遇也是挑戰。
近年來,區塊鏈逐漸發展成為一大熱點,特別是在剛剛進入的2018年裡,「區塊鏈」這一概念更是在商界頻繁出現。那麼區塊鏈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如此受企業家、資本家的梁世橋關注?
此前,有不少人認為區塊鏈與比特幣之間是對等的關系,但在深入了解之後便發現,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區塊鏈說白了就是一種分布式賬本,而比特幣則採用區塊鏈這一技術來完善自身。
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技術,就如同一個國家一般,在這個國家裡,人與人之間無論是在數據信息還是權利上的分配都是一樣的,數據沒有作假的可能,也不可能丟失,共享機制和價值交換兩大優勢,是區塊鏈的強大之處。
區塊鏈成繼比特幣之後的新風口?
早在2008年,中本聰在論壇上發表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文章,在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區塊鏈這一概念。
然而,自比特幣出現之後便爭議不斷。其中反對聲叫得最響的要數沃倫·巴菲特和羅伯特·席勒了。被譽為「股神」的巴菲特明確表示比特幣「最終肯定不會有好結果」。當然,也不乏支持的聲音,華爾街大亨Jamie Dimon在一年前認為比特幣是一場騙局,而今則是推翻了之前的看法,認為區塊鏈是真實存在橡猛的。不管最終結果如何,近年來,比特幣的發展越發受人們的關注。
2013年,比特幣由一開始的一錢不值暴漲了100倍,但緊接著在往後的兩年裡,比特幣又呈現出爆跌的局勢,2014年跌了不下70%,2015年再次跌超過20%,到2016年比特幣進入上升階段,到2017年滿血復活這樣的過山車式發展在給人們帶來損失的同時,也讓區塊鏈獲得了更多的關注。
人們對比特幣可謂是又愛又恨,在比特幣大火之際,作為比特幣的核心基礎與底層架構,區塊鏈也逐漸被人們所關注。區塊鏈是支撐比特幣成型的關鍵,比特幣之所以能有如此成效與區塊鏈脫不了關系。由於比特幣中的每一筆交易都被記錄在一塊一塊的賬本上,這個賬本是去中心化的,而區塊鏈就充當比特幣賬本的這一「角色」。比特幣可以說是區塊鏈最好的應用,沒有之一。
前段時間,薛蠻子收購了這一域名,而在此次交易中薛蠻子是使用比特幣來完成交易的,這一事件在圈子裡引起了不小的動靜。近來,在域名交易上,比特幣的使用頻率不斷增多,而引起這一現象的就是資本家們對區塊鏈的看重。
此前,區塊鏈僅為比特幣所用,但近年來,隨著比特幣逐漸在世界鋪展開來之後,區塊鏈開始被應用在各個項目上,像是螞蟻金服、京東、網路以及騰訊等都已經逐漸開始應用區塊鏈技術。而基於區塊鏈具有真實性、不可篡改的性質,使得其在公益等其他項目上的應用更是得心應手。像是螞蟻金服在「聽障兒童重獲新生」中應用了區塊鏈技術,騰訊推出了「公益尋人鏈」等等。到2017年,區塊鏈已經開始被廣泛運用,並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風口。
野蠻生長時代來襲,對區塊鏈是機遇也是挑戰
在狄更斯的《雙城記》中有這樣一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就如同區塊鏈一般,做的好,你就是參與時代變革的開創者,做的不好你將迎來滅亡。
如今,區塊鏈正面臨著這樣的局面:快速發展的社會、不斷涌現的企業均給區塊鏈帶來了許多的可能,讓區塊鏈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加快了區塊鏈的企業應用,由此或將開啟新的時代。
區塊鏈大致可以分為私有鏈、聯盟鏈和公有鏈三種類型,每個區塊鏈都對應著不同的場景應用,這些區塊鏈最為關鍵的區別在於對去中心化程度的限制范圍。區塊鏈還憑借其對數據的分布式記錄、數據不可返桐篡改、公開透明等性質被廣泛應用。與互聯網信息的傳遞不同的是區塊鏈是價值的傳遞,可以說是互聯網的一次升級。基於此,區塊鏈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後的又一個極有可能造成顛覆性革命的中心技術。
但區塊鏈並不是萬能的:
一來,區塊鏈存在延遲性,就拿在比特幣中的交易來說,其有效性受網路傳播的影響,要十分鍾後才能被告知、認可;
二來,區塊鏈本身並沒有「修改」和「刪除」這兩項功能,這使得若是在記錄數據時出現失誤的話後期處理會很麻煩。
而除了其本身存在的這些限制之外,面對繁雜的企業市場,逐漸成為市場新寵兒的區塊鏈還引出了「炒幣」、「偽區塊鏈」等一系列「事故」。
去年9月份,國內便已經禁止了比特幣、ICO等虛擬貨幣的交易行為,但強大的賺錢效應使得炒幣熱潮重回人們的視線。先是迅雷在10月份推出了玩客幣(如今叫鏈克),接著人人網發布了區塊鏈項目「人人坊」和代幣RRcoin、柯達推出柯達幣多家企業入局區塊鏈發代幣,這使得「炒幣」這一現象再一次席捲重來。
目前,市場上不乏圈錢項目,企業在對區塊鏈的應用市場上魚龍混雜,投資者難以區分項目優劣,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而在市場上,對公開的數據資料進行「加工」已經是社會常態,像是企業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和資本家關注,會對其所公布數據進行相應修改,以此來吸引用戶選擇以及企業投資。
此外,一些企業打著區塊鏈的「名號」四處圈錢。在看到區塊鏈帶來的效益之後,某些企業為搶先進入這一風口、獲取高額利益,便在還不了解區塊鏈運作時匆忙入局;更有甚者通過區塊鏈噱頭來肆意圈錢,在獲得高額收益之後便快速撤退。這種盲目應用區塊鏈的行為導致一些真正想對區塊鏈進行應用發展的企業逐漸退出市場,而一些以圈錢為主的企業卻依舊在市場上活躍,極大地影響了區塊鏈的正常發展軌跡。
雖說區塊鏈具備開創新風口的核心技術,但由於其還處在初級階段,各方面都不夠成熟,仍舊會帶來「炒幣」等各種問題,而這些都成為阻礙區塊鏈發展的攔路虎。
入局者增多加快區塊鏈泡沫破裂?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區塊鏈相關職業增幅達到了631%。然而,在這龐大的數據中,有一些企業是打著「撈一筆就走」的心態加入區塊鏈行列的,攪亂了區塊鏈在市場的正常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區塊鏈泡沫破裂的出現。
與前幾年不同的是,近年來,區塊鏈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其應用范圍擴展到金融、教育、政府、雲計算、醫療、保險等各個領域。而隨著入局者的逐漸增多,區塊鏈應用出現了許多的不合理之處,導致了一批又一批的參賽者退場。
近日,一個「三點鍾無眠區塊鏈」的微信群引起了人們的熱議,在這個群里匯集了一些來自圈裡的知名人士,日夜不分的對區塊鏈、比特幣進行深度的探討。在這群人中,區塊鏈基本已經成為他們的「信仰」,好像若是對區塊鏈不了解的話,將會被時代所淘汰一樣。這種盲目跟風的行為所體現出的除了人們對時代發展的焦慮之外,還有就是市場對區塊鏈強烈的需求。再者,近期區塊鏈的概念股異常的火爆,引發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入局區塊鏈,使得區塊鏈市場快速膨脹,泡沫堆積。
並且,由於區塊鏈目前仍舊處於初級階段,還有許多方面需要進行完善,而此時企業、投資者入局區塊鏈具有試探的意味。區塊鏈這一具有革新時代意義的技術還需要徐徐漸進才行,冒然前行只會將原本在正軌上行駛的區塊鏈拉的更遠。
對於區塊鏈發展的認識,早前Gartner咨詢公司曾有相關方面的分析:一項新技術基本要經歷五個階段,分別是萌芽期、受追捧膨脹期、泡沫破碎期、向上恢復期、成熟期。而根據Gartner在2016年的分析,區塊鏈已經處於期望膨脹期,此時正是處於備受追捧即將進入泡沫破裂這一時期,而距離區塊鏈達到成熟期還需要5到10年的時間。
區塊鏈將成為變革時代的關鍵?
2017年可以說是區塊鏈爆發的一年,各路資本紛紛涉足區塊鏈。雖給市場帶來了不少的問題,但區塊鏈對市場發展的作用不容忽視。近日,《人民日報》上刊登的《三問區塊鏈(經濟熱點)》、《抓住區塊鏈這個機遇》、《做數字經濟領跑者》都明確表示出區塊鏈對市場各個領域中的重要作用。
而關於延遲性、「偽區塊鏈」、「炒幣」等問題,將在區塊鏈泡沫破裂後進一步引起人們的重視,更加規范市場發展。如今,區塊鏈仍處在初級階段,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將來出現區塊鏈泡沫在所難免。但在泡沫之後,區塊鏈將給市場帶來一種顛覆性的體驗,將帶來一個新的時代。
區塊鏈本身強調的就是「去中心化」,為了滿足日漸變化的現實需求,區塊鏈正向「多中心化」升級,這將徹底打破數據「孤島」從而實現信息全面互聯互通的局面。能加強信任安全體系、提高交易效率,滿足日益發展的時代應用需求。
總而言之,區塊鏈的大爆發已經是勢在必行。其去中心化的性質避免了互聯網巨頭的壟斷,給不少創業者和投資者帶來了發展的機遇。但同時,基於區塊鏈可以減少運輸成本、具有公開透明、不可篡改、滲透性強等性質,且更加便於對市場進行管理,在未來的商業世界裡將出現一個「去偽存真」的區塊鏈時代。
6. 怎樣辨別比特幣的真偽
參與投資比特幣的是不是都有過這樣的疑問:「花好幾萬塊去買一個摸不著的一串數字」?「如果是法幣我們可以拿驗鈔機看看,這個可這么看啊」?……這個問題我也是剛系統學習了一下,分成以下三步:
1: 交易渠道 :現在我們買比特幣的基本上是兩個通道:一個是場外交易、一個是交易所。場外交易是要有第三方擔保,對方收到款後,都會釋放到你提供的一個地址上,這個地址可以是交易所地址,可以是錢包地址。交易所交易是在交易所內幣幣交易比特幣,你掛買賣單,很快就成交了,速度非常快;其實交易所在這里也只是起到了一個記賬的作用,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在你的賬本上增加了一筆,另外一方減少了一筆,所以說交易過程是非常快的,這個過程區塊鏈上沒有任何交易記錄的,只是交易所從中記賬而已,可以用證券交易所類比。所以說第一先找一個靠譜的交易所或者場外交易渠道是非常重要的!
2.提取交易所的比特幣或者場外交易的時候直接讓對方轉到跡肢雀錢包的地址 ;為飢高什麼要轉到錢包才能確認那?比特幣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據結構utxo(utxo結構就是將貨幣從誕生到花費的所有記錄都連接起來),也就是平時說的可以追溯;也正是utxo結構保證了比特幣不可以偽造的問題。
當你從交易所提取到錢包的時候,交易所就要將交易所的一個地址上的貨幣轉到錢包地址上,這一個姿早過程在區塊鏈上就有了記錄,也就是礦工確認了的記錄。
3.通過區塊鏈瀏覽器查詢關鍵信息,推薦blockchain.info
看看我記錄,我在10.9日把交易所的比特幣轉到錢包,當時的地址是:。通過blockchain.info查詢,結果如下:
上面記錄有非常詳細的時間記錄我在交易所轉入到錢包,又有詳細的時間記錄從錢包轉到交易所;轉賬金額和手續費記錄;確認次數等,這就是一個完整的utxo的記錄。如果你有興趣你可以順著地址查詢到好多內容哦。
通過這幾步就能很快能確認你手中的比特幣是不是真的啦!
7. 中本聰憑借比特幣成為世界首富,對比爾蓋茨公平嗎
他們不在乎這些的。有句話叫做惺惺相惜。行業不同,都是成功者。天下365行,根本就沒有第一的。
8. 比特幣如何防止偽造交易記錄
(本文在觀看李永樂老師視頻講解基礎上整理)
防止偽造記錄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特點,電子簽名技術就是防偽的關鍵。
當一個比特幣用戶注冊的時候會產生一個隨機數,隨之會產生一個私鑰,緊接著生成公鑰和地址。
接下來以「A轉給B十個比特幣」作為案例,看一下比特幣的交易是如何防偽的。
Step1:A編寫交易記錄並對信息加密
Step2:A將「交易信息、公鑰、地址」進行全網廣播
Step3:全網對A廣播出來的信息進行驗證
驗證的過程就是全網對廣播出來的交易信息進行哈希運算,並得出一個摘要。然後用廣播出來的公鑰和密碼進行解密,也得出一個摘要。
對這兩個摘要進行對比,如果相同,信息為真,如果不同,信息為假。
以上就是比特幣對信息驗證的過程。
結語
1、 比特幣防偽採取了電子簽名技術;
2、 私鑰加密,公鑰解密;
3、 對廣播出來的信息,全網會進行信息驗證,驗證通過代表信息真實,否則信息偽造。
參考文獻
[1]微博 @李永樂老師
9. 區塊鏈到底是啥普通人怎麼在區塊鏈賺錢
區塊鏈 大火,讓吃瓜群眾猝不及防。現在,無人不知區塊鏈,但是很多人對於區塊鏈的定義並沒有一個清楚的認知。
那麼,區塊鏈到底是啥?
對於區塊鏈和 比特幣 ,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誤區:比特幣就是區塊鏈。
實際上,比特幣和區塊鏈並不是一回事兒。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但是區塊鏈誕生之後的第一個使用場景就是比特幣。
我給各位童鞋解釋解釋什麼是比特幣以及區塊鏈是什麼的相關內容,各位童鞋趕緊搬好小板凳哈!
什麼是比特幣?
比特幣是一種數字貨幣,是一種點對點的加密數字貨幣,並非看得到摸得著的人民幣、美元這樣的紙幣,它是由計算機通過特定數學計算而產生,也存儲在計算機中。
因比特幣僅僅是計算機中的一串數據,相對紙質貨幣而言,它也被稱作「虛擬幣」。簡單來說,你可以理解為比特幣就是一串有現金價值的數字而已,類似於Q幣。也就是說,比特幣並沒有實際的價值,它現在的價值都是炒幣人的信仰在支撐,如果信仰不在,比特幣的價值將轟然倒塌。
比特幣很神奇,它的神奇之處體現在哪裡?
想獲得比特幣,除了買,還能挖,原始的比特幣就是挖出來的!
1)挖礦
礦場,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反應出來的還是煤礦的圖案:
礦井、曠工、塵土、黑煤、大貨車。
比特幣礦場卻不是這樣子的,有電、網線、電腦就行。不過挖這個礦可是技術活,考驗的是電腦的CPU與GPU性能。
2)交易
比特幣交易如何進行呢?
每個用戶擁有一個唯一的地址,就是比特幣「錢包」。每一筆交易,比如:A支付給B一個比特幣,就會在系統里公開發一條微博說:「我給了B一個比特幣@B」,這些記錄都會保持在系統每一個終端的證據鏈上。
如果A想反悔,並且篡改比特幣的交易歷史,那麼就必須修改網路上的每個終端記錄。然而這並不容易,因為只有A擁有的計算能力超過系統所有節點的計算能力之和,才能篡改交易記錄,很顯然,這不現實。
比特幣在交易過程中,運用到的是去中心化記賬的形式,這也是區塊鏈技術。簡單來說,區塊鏈就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資料庫。
什麼是區塊鏈?
而區塊鏈是伴隨著比特幣一同產生的,在比特幣形成過程中,區塊是一個一個的存儲單元,記錄了各區塊節點的交流信息,區塊很像資料庫的記錄,每次寫入數據,就是創建一個區塊。而隨著信息交流的擴大,一個區塊與一個區塊相繼續,形成的結果就叫區塊鏈。
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賬本技術,每個人都參與了記賬,每個人手裡都有一份賬本信息。這個賬本不易偽造,可追溯。
舉個例子:
某年某月某日,老王借給了小王一萬塊錢,老王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身邊所有的人,轉賬記錄都掛在了朋友圈,所有人都幫他倆作證這筆交易的存在。
老王和小王就是兩個節點,這兩個節點產生交易的時間、地點、人物等信息,打包起來就形成一個 「區塊」。老王的朋友也是一個個的節點,這些節點共同記錄了老王和小王這兩個節點交易的情況和細節(區塊),這些區塊相連接,就形成了鏈,組成了一個去中心化資料庫。
以前老王和小王 借錢 只有雙方知道,這就是中心化記帳模式,而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並且記錄在自己的賬本上,這就是去中心化記賬模式。
當有一天,小王反悔,表示自己沒借錢的時候,身邊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倆的交易信息,所以屆時小王是無法抵賴的,這就是區塊鏈信息 共享 不可篡改的特點。
普通人怎麼通過參與區塊鏈賺錢?
我總結了幾個適合普通人利用區塊鏈紅利期賺錢的方法。
1、直接投資區塊鏈:買幣或者買一些區塊鏈的股票,但是幣圈風險大,買的時候一定要慎重,而且現在區塊鏈的股票有很多,不過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2、做區塊鏈自媒體:經營一個微信公眾號或者今日頭條號,寫一寫區塊鏈的文章並發布在上面,好的話也能有一些不錯的 收益 。
3、參與技術開發:其實很簡單,就是參與區塊鏈開發的過程,不過這種方法,技術門檻要求高。
4、區塊鏈培訓:可以開區塊鏈技術培訓或者知識培訓的公司。
區塊鏈到底是啥的相關知識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定的幫助。
10. 每次交易完比特幣錢包都需要重新備份嗎
比特幣 是用P2P網路來進行記賬的,你個人的更改不會影響整個網路的賬本。
另外,如果你使用bitcoin-qt錢包的話一定要經常備份,因為每次交易找零都會產生一個新地址用來存幣。新地址並不在舊的錢包備份裡面。
如果你是新手的話,建議你使用blockchain錢包或者inputs錢包,比特幣在線錢包不存在你說的問題。
如果還有不懂的話 谷歌:比特幣基礎 ,有很多資料供你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