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楊東比特幣
『壹』 從九個問題帶你了解央行數字貨幣的前世今生
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現在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了。」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8月10日在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的發言,再一次將央行法定數字貨幣推到了大眾的視野之中。
從2014年周小川提議研發央行數字貨幣,到今年穆長春的「呼之欲出」,已經過去了五年。經過五年打磨,如今的央行數字貨幣究竟是什麼模樣?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未來又會帶來何種影響?
一、模式:雙層運營投放體系,中心化管理機制
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英文簡稱為「DC/EP」,「DC」是「Digital Currency(數字貨幣)」的縮寫,「EP」是「Electronic Payment(電子支付)」的縮寫,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主要功能就是作為電子支付手段。
在運營投放、管理模式和技術選擇上,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有自身的特點。
1、雙層運營投放體系:4點考慮和4個影響
首先,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設計了雙層的運營投放體系 而不是由人民銀行直接對公眾發行數字貨幣的單層運營體系。在雙層運營體系下,上層是央行,由央行對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做信用擔保,因此央行的數字貨幣與人民幣一樣具有無限的法償性;運營投放體系的下面一層由不同的商業銀行構成,商業銀行等機構負責面向公眾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的同時,需要向央行100%繳納全額准備金,以保證央行數字貨幣不超發。
央行數字貨幣採用雙層的運營投放體系有四點考慮:
第一,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結構復雜,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稟賦、和人口素質都不盡相同。因此在中國發行央行數字貨幣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單層的數字貨幣運營投放體系將讓央行獨自面對所有公眾,給央行的運營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
第二,商業銀行等機構已經發展出了比較成熟的IT技術設施和服務體系,在金融 科技 的運用和相關人才儲備等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採用雙層運營體系可以充分發揮商業銀行等機構在資源、人才和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同時避免了另起爐灶的巨大浪費。
第三,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面向的用戶是廣泛的公眾,覆蓋十幾億人口的系統規模龐大,想要保證穩定高效地運行非常不容易,面臨諸多風險。雙層的運營體系有助於化解風險,避免風險過度集中。
第四,在單層的數字貨幣運營投放體系下,可能會導致金融脫媒。央行面向公眾直接投放的數字貨幣在信用等級上要高於商業銀行的存款貨幣,可能會對商業銀行存款產生擠出效應,進而影響商業銀行的貸款投放能力。
而央行數字貨幣採用雙層運營投放體系的影響則體現在下面四個方面:
第一,央行發行數字貨幣不改變流通中貨幣的債權債務關系。起初央行行使國家職能發行的貨幣是有著黃金等具有真實價值的物品作為可兌換儲備的。公眾接受了央行發行的貨幣,就等於將黃金等有真實價值的物品借了央行,而公眾只持有兌付憑證,也就是說,貨幣是中央銀行對公眾的負債。當國家憑借國家信用強制規定法定貨幣而不再依賴黃金儲備時,這種信用關系和負債關系並沒有改變。從這種角度來說,所有流通中的貨幣包括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都是央行的負債。
第二,央行發行數字貨幣並不改變現有的貨幣投放體系和二元賬戶結構。以1994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出台的《銀行賬戶管理辦法》為起點,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由二元賬戶結構支撐的貨幣投放體系。央行的數字貨幣也採用了與二元賬戶結構相似的雙層投放運營體系。
圖1:二元賬戶結構與雙層運營體系的比較
第三,在不影響現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前提下,央行數字貨幣不會強化順周期效應。經濟增長一般會經歷蕭條、復甦、繁榮、危機完成一個完整的周期,在經濟繁榮時,擴張的貨幣政策便是順周期政策,在經濟蕭條時又變成逆周期政策;類似地,緊縮的貨幣政策在經濟繁榮時是逆周期政策,而在經濟蕭條時是順周期政策。經濟繁榮時擴張的貨幣政策會加大通貨膨脹的壓力,經濟蕭條時緊縮的貨幣政策會加大通貨緊縮的壓力,是為順周期效應。由於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並不對現有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產生影響,因此與順周期效應天然隔絕。
第四,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注重對M0貨幣的替代而不是對M1、M2貨幣的替代。
(註:M0、M1、M2都是用來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M0是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每個人在銀行的存取款都會影響市場上M0的增減;M1是狹義貨幣,「M1=M0+企業在銀行的活期存款」;M2是廣義貨幣,「M2=M1+准貨幣」,這里的准貨幣包括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住房公積金中心存款、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等。M1反映市場中的現實購買力,而M2同時反映現實和潛在購買力。如果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如果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
目前M1和M2貨幣在中國已經基本實現了電子化和數字化,支持M1和M2流轉的銀行間支付清算系統、商業銀行行內系統以及非銀支付機構的各類網路支付手段的日益高效已經能夠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但在M0貨幣端目前仍存在三大比較突出的問題:第一,現有M0的匿名性使其存在被用於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等風險;第二,互聯網支付基於銀行卡賬戶緊耦合的模式無法滿足公眾對匿名支付的需求;第三,目前我國仍存在銀行賬戶服務和通信網路覆蓋不佳的地區,當地公眾對M0貨幣(現鈔)的依賴程度還比較高。
因此央行發行注重替代M0的數字貨幣是既符合國情又順應公眾對小額高頻支付業務的需求(根據不同級別的錢包設定交易限額和余額限額),同時還能有效防範M0貨幣被用於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等風險。
2、中心化管理模式:與比特幣等數字貨幣有本質區別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採用了中心化的管理模式,這與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有著本質區別。
1)央行數字貨幣仍然是中央銀行對 社會 公眾的負債,這種債權債務關系並沒有隨著貨幣形態的變化而改變;
2)為了保證並加強央行的宏觀審慎和貨幣調控職能,需要繼續堅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3)央行數字貨幣的雙層運營投放體系下由指定的機構進行貨幣的隊員,這需要中心化的管理以避免指定運營機構的貨幣出現超發;
4)只要二元賬戶體系和原有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沒有改變,央行的中心管理模式和地位也就不會改變。
最後,對一個需要支持廣泛公眾使用的央行數字貨幣體系來說,如果採用純區塊鏈技術的架構,目前還無法實現零售層面所需要的高並發性能。因此,在技術道路的選擇上,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並不預設技術路線,也不依賴某一項技術。此外,相關負責人表示,央行的數字貨幣是可以支持智能合約的,不過只會支持有利於貨幣職能的智能合約,對於超過貨幣職能的智能合約還是會保持比較審慎的態度。此外,央行指定的部分運營機構也會採用不同的技術路線做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最終通過市場競爭實現數字貨幣的系統優化。
二、發展歷程:
我國央行在數字貨幣方面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至今已有五年。
如果說,2014年周小川提出進行法定數字貨幣研發是這一切的開端,那2017年央行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則是這個故事的轉折。在過去的五年,中國人民銀行以數字貨幣研究院為核心,聯合數家商業銀行,從數字貨幣方案原型、數字票據等多維度研究央行數字貨幣的可行性。
2019年8月2日,央行召開央行召開2019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明確指出下半年要加快推進我國法定數字貨幣(DC/EP)的研發步伐,並及時跟蹤國內外虛擬貨幣發展趨勢。
表1: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進展
三、各界聲音:央行數字貨幣的九個問題
1、為什麼去年央行開啟法定數字貨幣研究的996工作模式?
肖磊分析了去年同期的情況發現,去年六月份,美國首次開始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中美貿易摩擦升溫,人民幣匯率走低,國內市場民眾對數字貨幣的需求增加,國家從輿論層面開始整頓,包括央視 財經 製作「聚焦代幣市場亂象」專題,網信辦對諸多區塊鏈自媒體進行封號,五部委接連發布風險提示等。而去年六月,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一個月內公布了4項專利申報。基於這些消息,肖磊認為,從去年六月份開始,中國從兩個層面加強管制,一個是輿論層面對數字貨幣的引導和控制,另一個是從央行層面建立民眾對中國官方數字貨幣的信心,央行肯定接到了指示,要求加快研發法定數字貨幣的步伐,所以才有了穆長春口中的996。
2、中國有發達的移動支付,為什麼還需要央行數字貨幣?
穆長春直言,對老百姓來講,基本支付功能在電子支付和央行數字貨幣之間的界限實際上是相對模糊的。但以後實際投放的央行數字貨幣在一些功能實現上會和電子支付有很大區別。從宏觀經濟角度來講,電子支付工具的資金轉移必須通過傳統銀行賬戶才能完成,採取的是「賬戶緊耦合」的方式。而央行數字貨幣是「賬戶松耦合」,即可脫離傳統銀行賬戶實現價值轉移,使交易環節對賬戶依賴程度大為降低。央行數字貨幣既可以像現金一樣易於流通,有利於人民幣的流通和國際化,同時可以實現可控匿名。
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金融 科技 與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楊東從貨幣發展必然性角度來看,認為貨幣必然向低成本、可靠、便捷的方向發展,一般等價物必定越來越脫離實體,形態也越來越自由。密碼代幣是現在貨幣的主流發展方向。雖然我國的移動支付在國際上處於相對領先地位,但這種優勢並不是絕對的。Libra的發布給我國敲響了警鍾,並且可以造成重大沖擊。「未來,數據資源的爭奪必定會愈演愈烈,我國的支付領域,尤其是小額零售的支付領域必將面對更多挑戰,最好的方式就是推出法定數字貨幣加以應對。在這個層面上,央行推出法定數字貨幣也是有利於我國的支付行業成長的。」
肖磊也表示,央行數字貨幣無論設計目標有多少個,最終就是一個消滅現金的目的。可問題是,不做數字貨幣,現金也會逐漸消失,這是一個 歷史 大趨勢。
3、央行數字貨幣是否付息?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早在2018年初就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因為央行數字貨幣是對M0的替代,所以不應對其計付利息。這樣既不會引發「金融脫媒」,也不會由此引致通脹預期。相應地,也不會對現有貨幣體系、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運行產生大的沖擊。
而龍白滔則認為,合理的央行數字貨幣設計必須支付利息。為央行數字貨幣支付可調節利率可以維持價格穩定和維持央行數字貨幣與其他貨幣的平價。「可調節利率可以增加央行數字貨幣的需求,而無需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調整,無需破環平價關系,也無需價格水平調整。」
4、央行數字貨幣=央行現金數字化?
與穆長春同一天,銀聯董事長邵伏軍也在8月10日的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上表達了對於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他認為法定數字貨幣不僅僅是貨幣數字化,還能通過與智能技術的結合,通過智能合約設計,較好解決交易雙方的信任問題,以及信息流和資金流同步的問題,這個優勢能夠大幅度簡化傳統金融機構間比較復雜的交易流程。
5、央行數字貨幣和Libra
總有人拿央行數字貨幣和Facebook的Libra進行比較,但智堡網創始人、貨幣學者朱塵認為這兩者大不相同。Libra建立在法幣信用上,受到央行和金融機構的約束;央行的數字貨幣是對法幣進行技術升級——對原先的央行貨幣(M0)進行了數字化升級,本質上並沒有改變銀行存款准備金和現鈔的貨幣屬性。央行數字貨幣的具體場景還是服務央行所管理的支付側,比如銀行准備金之間的交易往來,還有就是現鈔的數字化升級,並不神秘。而對普通人來說,央行數字貨幣讓交易和支付都處於央行網路內,提升便利性的同時,也失去了紙幣的匿名性和隱私性。
而外匯局總會計師孫天琦表示,應將Libra視作外幣,納入我國外匯管理整體框架。除國家另有規定極少數情況外,境內必須以人民幣計價結算,包括數字環境下的境內交易的計價結算,絕不能出現在數字環境下境內交易的Libra化或者美元化。
6、中國推出央行數字貨幣的影響?
邵伏軍認為推出央行數字貨幣的積極影響體現在:1、提升對貨幣運行監控的效率,豐富貨幣政策的手段。央行數字貨幣發行將使貨幣創造、計賬、流動等數據實時採集成為可能,為貨幣投放、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提供有益的參考,並且為經濟調控提供有益的手段。同時,央行數字貨幣也能夠有效地在反洗錢、反恐融資方面提供一些幫助。2、有利於提升交易流程的智能化的水平;3、切實提升支付特別是跨境支付的效率,建立開放的支付環境。
通證研究院在報告中認為,中國推出央行數字貨幣至少在捍衛數字主權;提供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提升貨幣政策有效性和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等三個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但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認為,用數字貨幣來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那是一種理想主義,畢竟美元的霸權在短期、中期,甚至長期,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它是很難被消除或者替代的。「當前中國的金融處在一個調結構的過程當中,我們要把它轉變為「金融為輔,經濟實體為主」。我們貨幣規模也是超過實體經濟的,也需要去調整。如果數字貨幣的概念依然是金融層面為主,那麼它對真正的脫虛向實是否有推進作用,我是存疑的。」
冰川思想庫研究院陳季冰也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傳統法幣依然是 社會 經濟中的主要流通媒介,數字貨幣暫時會是一種嘗試和補充。
7、中國央行數字貨幣面臨的難題
龍白滔認為,央行數字貨幣在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核心目標上,最大的挑戰是美元國家化和與Libra類似的超主權貨幣。而應對這種挑戰可以通過加快資本項目可兌換來解決,但這不是「最根本和最徹底」的方案,更有效的方式是通過央行數字貨幣與友好國家分享鑄幣權。
而在邵伏軍看來,當前中國推出央行數字貨幣的難題主要體現在:1、技術實現存在問題。當前技術水平,確實還難以實現對海量的貨幣實時數據採集、監控和分析,也難以開展高效精準的可編程的操作;2、國際協調難度大。各國支付市場的監管,各國差異很大,各國研究數字貨幣的出發點和目標也大不相同。3、底層基礎不足。既缺乏相應的底層運作規范,也缺乏對相應的監管機制。
8、是否基於區塊鏈發行?
穆長春在演講中透露,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小組最開始研究央行數字貨幣的時候,作過一個完全採用區塊鏈架構的原型,但基於現有技術,無法達到零售級別的高並發要求。所以,最終央行層面保持技術中性,不預設技術路線,也不依賴某一種技術。
他表示,目前央行在技術路線選擇上處於「賽馬」、市場競爭優選的狀態。幾家指定運營機構採取不同的技術路線做數字貨幣的研發,誰的路線好,誰最終會被老百姓接受、被市場接受,誰將最終跑贏比賽。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日前也撰文表示,央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幫助建立競爭性環境,使得最優的技術順利凸顯和發展,通過競爭選優來實現更好的技術應用。競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為技術進步速度很快,因此會出現一種技術在某一階段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但還會有另一項新技術出來,形成一浪接著一浪地往前推進的情形。
9、民眾如何獲取央行數字貨幣?
未來民眾獲取央行數字貨幣的方式大概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到銀行開通一個數字貨幣的錢包,直接拿著手上的現金,包括紙幣和硬幣,換成數字貨幣(櫃台辦理);第二類是直接拿現有賬戶上的錢,用網銀在線購買,類似於把銀行賬戶里的錢,轉到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線上辦理);第三個是直接在場外交易,我轉給你,你轉給我,或我有什麼東西要賣,明確只收數字貨幣。未來中國可能會出現三種形式的支付,網銀、第三方支付(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官方數字貨幣,用戶將錢放在何處取決於用戶
『貳』 廣州幣圈大佬是誰
廣州市圈是指廣州市及其周邊城市組成的城市群,包括深圳、東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江門、肇慶等城市。這些城市之間經濟聯系緊密,形成了以廣州為中心的城市群。因此,廣州市圈大佬並不是一個人,而是指這些城市的政府官員銀衫、企業家、學者等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地位的人物。
其中,廣州市作為廣東省省會和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其市委書記、市長等高層領導是廣州市圈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此外,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其企業家和科技銷衡創新人才在廣州市圈也具有較高的鋒斗腔地位和影響力。同時,珠三角地區的製造業和電子信息產業也是廣州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企業家和專業人才同樣也是廣州市圈大佬的代表人物之一。
『叄』 比特幣是什麼 比特幣的由來
1、比特幣:
又稱「比特金」,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網民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比如網路游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網民之間也有用來購買現實物品的情況。
2、比特幣的由來: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
(3)人大教授楊東比特幣擴展閱讀:
比特幣的產生原理:
從比特幣的本質說起,比特幣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堆復雜演算法所生成的特解。特解是指方程組所能得到無限個(其實比特幣是有限個)解中的一組。而每一個特解都能解開方程並且是唯一的。
以人民幣來比喻的話,比特幣就是人民幣的序列號,知道了某張鈔票上的序列號,就擁有了這張鈔票。而挖礦的過程就是通過龐大的計算量不斷的去尋求這個方程組的特解,這個方程組被設計成了只有 2100 萬個特解,所以比特幣的上限就是 2100 萬。
『肆』 年薪百萬的區塊鏈職位薪酬存在泡沫嗎
這天中午,31歲的郭楊 (化名)剛開完上午的技術會議,接下來還有七八個小時的技術討論等著他,難得有時間從工作中抽離出來和朋友吃個飯,一聽對方說了句「區塊鏈技術總監年薪150萬」,手一抖,碗差點翻了。
張作義現在的目標,就是以相同的方法完成區塊鏈技術在其他場景的改造,他稱,隨著團隊做的越來越多,大家看到有三百多上線的品牌商,已經有將近八千多個商品,就像搭積木一樣,正在一些品牌商合作的基礎上再建立起他合作關系。
郭楊此刻也躊躇滿志。晚間9點,他加完班和朋友在公司食堂一邊用餐,一邊講述區塊鏈項目的最新進展,經歷了區塊鏈行業的起伏,也聽了一些或悲或喜的消息,反倒覺得區塊鏈這項技術更有生命力,更值得去探索。想到此,覺得當下工作讓自己的野心得到了釋放,並期待著建立一份真正屬於區塊鏈技術的事業。
『伍』 南京警方破獲一起比特幣詐騙案,你認為如何預防此類詐騙
其實想要防止上當受騙,只需要記住一句話,就是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情,一旦有那絕對是一個坑。現在條件越來越好了,每家都有一部分的存款,有的人就會拿著這些錢去做投資或者是理財,然後想獲得更多的利益,但是一個不小心就很容易落入圈套裡面。特別是對於一些老年人來說,攢了一輩子的錢,本來是自己養老用的,但是因為一時貪便宜,想要賺取更多的錢,結果就被騙的什麼都不剩。所以在生活當中我們牢牢的要記住這個句話,就是貪便宜吃大虧,千萬不要相信白給你的好事。這一下可賺大發了
楊某看到賺了這么多錢,就想要把錢提出來,賬戶顯示24個小時之內是會到賬的。結果在等待了24個小時之後,這筆錢並沒有到賬。楊某發現錢沒有到賬之後,就去問了那個丁姐,丁姐說你去找一下那個總監,找了總監之後,總監告訴他讓他去找客服。問到客服之後,客服給到的答復是因為楊某的信息是不相符的,所以一定要繳納賬戶上資金的10%來作為風險金,賬戶里有二百多萬,那麼保證金就是二十二萬多。因為著急提現,楊某相信了對方說的話就向這個賬戶匯了二十二萬多,匯完了這筆錢之後,客服告知他在他匯錢的時候並沒有備注風險金,所以還必須重新繳納。直到此時,楊某才徹底清醒,發現自己被騙了,後來選擇了報警。
『陸』 當初投資比特幣的人,現在過的怎麼樣了
那些人現在日子過得很滋潤,早期把玩比特幣的這些「風口的豬」掙了很多錢。
一、 中本聰發現比特幣,如今淡出比特幣圈。
『柒』 和標准鏈兩位博士一起聊天是什麼感覺
其實,和兩位名校博士一起聊天的感覺(兩位博士都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客座教授)......就像和兩位小哥哥聊天的感覺一樣,哈哈。
和兩位博士的采訪就在標准鏈杭州分部舉行,從照片來看有種高級會所的感覺,一個優雅幽靜的喝茶聊天的地方。其實杭州分部真的是辦公場地,且租金比杭州大部分寫字樓都要低。
兩位博士在采訪中透露,標准鏈完整配套的主網,以及挖礦(共享計算)的功能都即將在近期上線,可以期待一下!
采訪完,張磊博士就去辦公室接著搞研究了。兩位博士都在全職為標准鏈工作。真的,團隊在做事!
小龜:張博士是什麼時候回國的?
張磊: 上個月18號。
小龜:李博士是什麼時候回來的?
李崇: 我是上個月28號到的上海。
小龜:我看你們最近辦了好多高校活動。
張磊: 對,還要繼續。
小龜:你們之前來中國辦過這種活動嗎?
李崇: 沒有,這是第一次。
張磊: 這是我第一次來杭州。
小龜:李博士、張博士和金總是怎麼認識的?
張磊: 通過楊博士認識的,楊博士是我們以前在高通的同事。
李崇:楊博士給我們洗的腦。
張磊: 培植信仰。
小龜:對,你們這次回國覺得國內的區塊鏈跟國外區塊鏈有什麼區別?
張磊: 最大的印象是這邊炒幣的比國外更多一些。
小龜:你們在哥倫比亞大學還有開區塊鏈的課程?
張磊: 對,我們一起教這門課程。一年兩學期,一學期教人工智慧,另外一學期教區塊鏈。 去年9月份剛開設的,哥倫比亞大學第一門區塊鏈的課程。
小龜:在學校受歡迎程度高嗎?
張磊: 人還是蠻多的,我們這個課大概將近90個人。這在一般的研究生課程里邊算是很多了。
李崇: 一般美國的研究生課程,二三十個人的算比較正常,還有一些可能十幾個人,甚至還有個位數。
張磊: 我們主要還是從理論出發,把區塊鏈的技術特點及技術本質,傳授給學生。
小龜:張博士擅長的領域是共識機制?
張磊: 在我們標准里邊,我主要負責共識機制這一塊。
小龜:共識機制是包括?
張磊: 我們常說的區塊鏈,其實就是分布式賬本技術。分布式系統的靈魂就是共識。這么多人在系統里邊,本來互不信任的。但最後,大家可以互相協作,把這個系統變成一個相互信任的系統。這個就需要靠共識。
PoW、PoS、DPoS這些都是共識。 我們標准鏈用的是基於DAG結構的共識的演算法。
小龜:李博士擅長的是哪塊?我看介紹是分布式,我不懂是什麼。
李崇: 分布式計算或者共享計算,也是我們現在基於標准鏈底層結構做的偏應用的產品,再過一兩個月就要上線了。
你可以理解它為像共享單車一樣的共享經濟。共享經濟的核心,就是把大家閑置的資源進一步優化給需要的人用。我們想把這個概念拓展到計算領域。
我們家裡都有電腦或者是筆記本,它們大部分時候是閑置的。現在很多人需要計算算力的時候都會去使用如阿里雲、亞馬遜這樣的雲服務,但是這個成本非常高。
一方面是大家對大算力有需求,以及昂貴的雲計算服務,但另一方面是,全球每時每刻都有無數的算力資源都是閑置的。
所以,我們建立了一個這樣的平台,把全球范圍內所有閑置的計算算力都匯聚在一起,把幾千萬甚至是上億的機器放在一起,但是成本可以做到很低很低。
把這個平台搭建起來就需要用到分布式計算技術。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可以解決系統安全問題以及跨境轉賬等問題。 而在標准鏈這個平台上,大家可以租任何電腦,支付給提供計算能力的人CZR。
小龜:你們好像還有另外一個博士。
李崇: 楊博士還在美國堅守陣地。
小龜:大家好像都是做不同的方向,但是怎麼配合呢?
張磊: 我們大概的分工是,我負責底層的共識,共識是區塊鏈的靈魂。標准鏈最後的核心是構造一個虛擬的超級計算機。
李博士現在做的是超級計算機里最大的應用,就是計算,怎麼把一個人的計算分配給其他人使用。
楊博士應該就算提綱掣領吧,從生態的角度,從項目的進度,來管理標准鏈。
小龜:哦,楊博士是領導。
李崇+張磊: 對,楊博士是領導。
小龜:兩位博士好像都不怎麼關心外界幣價的變化,但真的是這樣嗎?
李崇: 我要天天關心幣價的變化,我變成炒幣的了。首先炒幣不是我的人生追求。
小龜:那你的人生追求是什麼?
李崇: 做點好東西出來,不是賺錢。 我要想賺錢,也不會去搞學術了。搞學術的人都不賺錢,搞學術的人就追求一些自己覺得比較有意義的東西。當然前提要解決溫飽。
第二個,我覺得現在關注幣價太早了,因為現在它沒有支撐,大家都在畫大餅,炒來炒去,完全沒有意義。
我覺得踏踏實實先做技術,有了技術支撐了,幣價自然而然就起來了。
小龜:現在市場漸漸有點起色了,再往前幾個月的熊市對你們真的沒有影響嗎?
李崇: 沒有,對金總有點影響。
小龜:你們為什麼會選擇標准鏈呢?
李崇: 你得問楊博士,楊博士天天給我們洗腦。
小龜:楊博士洗腦成功了。
李崇: 光看數字貨幣,我們一點興趣都沒有。我們想研究技術,標准鏈是一個很好的平台,所以我們就跟著楊博士一起,三個人從高通一起退出來做這個事情。
張磊: 當時楊博士也給我們介紹了國內杭州團隊的情況。我覺得我們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就是把事情做好。道同了就可以一起安心地做點事情。
小龜:你們現在美國團隊有多少人?
李崇: 加在一起六七個,有一些做運營做市場。
小龜:技術主要是你們三個嗎?
張磊: 對,技術除了我們三個之外,還有杭州的同事。我們也會和一些大學合作,特別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和學生,暑期也會有學生來實習。
小龜:我想跟張博士聊一下共識的問題。先講一下,標准鏈到底是做什麼的?
張磊: 我們的想法是把具有一定智能的物聯網設備連接起來,構成一個龐大的超級計算機。比如,算力分享平台就是其中的一個應用。這也是我們當時做標准鏈的初衷,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
小龜:你們一開始做的標准鏈和現在標准鏈有什麼變化嗎?
張磊: 變化肯定有,但是初衷沒有變,初衷是通過更有效更安全的方式實現萬物互聯。
小龜:張博士認為DAG不是區塊鏈?
張磊: DAG是區塊鏈,我不認同這樣的說法。DAG它叫有向無環圖,本質就是一種數據結構。
李崇: 區塊鏈本身也是一個數據結構。它們兩個是不同的數據結構,是並列的關系,並不是誰屬於誰,完全是A和B 的關系。
小龜:好像做DAG的還有IOTA等。
張磊: IOTA是針對物聯網的第一個項目,我覺得它蠻成功的,不管從想法還是從實現方法來看,都是一個很不錯的項目。
但是它有自己的局限性,我在哥倫比亞大學跟學生上課的時候也講過這個項目。
小龜:它有什麼局限性?
張磊: 現在這個系統它是一種基於PoW的共識......
小龜:為什麼它是基於PoW的?
張磊: 它每發一個交易,都需要引用前面兩筆交易,發送的時候還是需要做工作量證明,才能把交易放到DAG結構中去。但是它的PoW跟比特幣的區塊鏈相比,工作量沒那麼大。
小龜:它要非同步傳輸和確認,是嗎?
張磊: 非同步傳輸和確認?
小龜:不是像比特幣一樣,十分鍾打包,然後一起再確認。
李崇: 沒有,它是隨時的,來了就連上。
張磊: 它是無區塊的DAG,它把交易連起來,沒有區塊的概念。
小龜:標准鏈的DAG是什麼?
張磊: 我們也是無區塊的DAG,我們也把交易連起來,但是我們的交易不是像IOTA這么做的。共識演算法是有區別的,IOTA它相當於是把區塊鏈裡面的區塊變成交易,然後把所有的量級變小。IOTA是一個基於交易的DAG,沒有區塊的概念。
但它的局限性是,難度很難設置。 如果難度設置得太難,一個很小的感測器如果想發交易,電池一會兒就用光了。但如果設置得太小,安全性就有問題。
有人通過計算和分析,現在購買七台螞蟻礦機就可以攻擊IOTA網路。
小龜:現在就可以?
張磊: 現在就可以。因為它網路里沒有那麼多設備,所以它的算力不是很強。如果你有7台螞蟻礦機,你的算力就比它強。
小龜:我想起來了,好像使用它的人越多,安全性才越高,所以起點的時候,如果比較少人用就比較容易被攻擊。
張磊: 你說的很准確。
POW的機制,它有一定的問題,因為它沒有交易費,純靠PoW來發交易。作惡的人可以無成本地發無數的交易,把你網路堵塞掉。PoW的難度很難設置,不能設太難,也不能太簡單。
第二個問題,網路在增長的過程中,怎麼讓網路用戶越來越多。在開始,安全性會有隱患,IOTA現在有網路協調員,這被很多人詬病。我認為也是它局限性之一。
網路協調員認為是對的東西,它就永遠是對的,不可能把它撤掉。別人就覺得你是中心化的。當然IOTA,它們現在也想把這個東西拿掉。
這是我認為它兩個比較大的局限性。
李崇:再一個它現在不支持智能合約,是吧?
張磊: 它現在暫時還不支持智能合約,但是他們的研究方向里包含對智能合約的研究。
李崇: 標准鏈上線之後支持智能合約的。
張磊: 對,我們是支持智能合約的。
小龜:標准鏈的DAG結構跟他們有什麼區別?
張磊: 我們是屬於同一類的,是基於交易的DAG結構。
對於物聯網來說,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選擇。因為如果有區塊,就需要打包收交易費。物聯網設備,不管是數據的傳輸,還是交易的傳輸,可能額度都很小,多屬高頻小額交易。
一旦你付不起交易費,就沒人會把你的交易打包進去,這就很存在很多問題了。
所以最好不要有礦工這樣的概念出現。沒有礦工,支付少額甚至0交易費,你的交易發到網路里可以被其他節點收到且確認。
我們不是通過挖礦這種機制來確認交易的,我們的共識方法是一種叫R-DAG的結構。我們的DAG結構有一定的規則的,不像IOTA從每個交易出發,看上去都是一樣的,每個交易連兩個交易。我們的整個DAG結構是有一定的規則的。
小龜:有一定規則的隨機的?
張磊: 有隨機在里邊,但是它有一定的規則。
李崇: 不是完全隨機的,給你一定的規則,你要按照那個規則去做一些隨機,你可以大概這么理解。
張磊: 具體而言就是我們把網路給整個分層了,一是交易層,一是共識層。在共識層,EOS及很多項目都有見證人的概念。比如我們有一批見證人,通過這些見證人在共識層進行虛擬的協商達成一種共識,然後共識可以應用到下面的數據層或者叫交易層。
那麼,你在裡面的交易也會一筆一筆的確認,見證人也可以不停地輪換。
小龜:好像聽說你們也可以挖礦,還有礦機?
張磊: 不,我們的挖礦最後是想把所有的設備都連起來,變成一個大的計算機。變成大的計算機之後,挖礦就可以理解為提供服務。
李崇: 生態搭起來之後,相當於一個社會一樣,人類社會有需求,就有提供服務的。提供服務的那些人,我們就可以把他稱為礦工,因為他提供了服務,就會收到CZR。
小龜:你們挖礦是怎麼玩的?是專門設計有礦機嗎?還是任意設備都可以?
李崇: 基於不同的應用和服務。假設你現在把你的筆記本算力提供出來,你就可以被認為是我們生態里的一個礦工,假如有人使用你的筆記本算力,就可以會收到對應的CZR作為獎勵。
小龜:目前標准鏈的網路可以提供哪些服務?
李崇: 現在我們自己在做的服務是共享算力,之後我們還要做分布式存儲,整個生態做大了之後,萬物互聯的場景比如智能家居等都可以成為標准鏈的應用場景。
張磊: 比如車聯網中的司機,可以把他的駕駛行為以及所有的數據都集中起來,放到區塊鏈上。如果有人對司機的數據感興趣,他可以從區塊鏈上把司機的數據買過去,而司機作為數據提供方,可以得到相應的報酬。這其實也是挖礦,通過提供的服務,得到對應鏈上代幣的回報,這就是廣義的挖礦概念。
小龜:可以給標准鏈挖礦的設備,不是專有的設備。
張磊: 對,不是專有設備。
李崇: 你的筆記本就可以作為礦機貢獻出來。
小龜:它不會像比特幣一樣發展成軍備競賽。
李崇: 不會。我們這個嚴格來說不叫挖礦,只不過因為大家都知道礦工挖礦這個概念,我們就沿用這個概念而已,但本質已經不是挖礦了。
小龜:普通人可以通過這個賺錢嗎?
張磊: 可以啊。
李崇: 就像我剛才說的,你把你家裡閑置的電腦貢獻出來,如果有人用你的電腦,你就會收到對應的獎勵。
小龜:比如一台普通性能的電腦,它可以一天挖多少幣?
李崇: 這個現在不好說,由市場決定。
小龜:這個功能已經推出了嗎?
李崇: 現在demo已經有了,再過一兩個月就能正式上線了,到時候也歡迎你把你的電腦貢獻出來,賺一些CZR。
小龜:我看到有一個說是PoP共識演算法,這個是什麼意思?
李崇: Proof of Participation.
張磊: 就參與度。嚴格上來說不能叫共識演算法,應該叫激勵機制。
我們主要看貢獻度,我可以貢獻我的計算能力幫別人解決計算上的問題。你也可以把你的硬碟貢獻出來幫別人做分布式存儲。
PoP就是看你貢獻了多少,貢獻了多少就拿到多少回報。它是一種基於參與度,基於貢獻度的激勵機制。
小龜:我理解了,那標准鏈在接下來的計劃是什麼?在開發方面的計劃。
張磊: 我們的主鏈一直在內測。
小龜:主鏈還沒上線。
張磊: 我們其實已經上了,但是沒有公開。
李崇: 我們年初的時候上的,但它不是一個whole package。所謂的whole package,就是對應的錢包、瀏覽器、API、SDK等都有。有人要在我們上面開發東西,你得給他提供開發環境。大概再過個把月可以上線。
張磊: 就這個月底好像。
小龜:接下來呢?
李崇: 不斷完善技術,把配套的基礎設施建好,激發Developer參與生態。
小龜:那你們在公鏈的架構上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李崇: 我們不想做一個one solution for all。我們主要集中intelligent IOT,智能硬體這個領域,在這個領域我們要做到最好!
小龜:物聯網本身發展的進展是什麼狀態?
李崇: 它也處於一個發展的早期。
張磊: 其實物聯網這個概念提出......
李崇: 有年頭了,但技術上發展……
小龜:我記得我讀書的時候就有這個概念。
李崇: 對,它概念很早,但這個體系太大了,它不是一項技術就能解決的,要好多技術堆在一起才能建立起物聯網。5G也是為了建立這樣的物聯網,但5G 只是所有物聯網裡面其中一項技術。
小龜:那感覺標准鏈還要再做很久啊。
李崇: 就是要一直做下去的啊,蘋果做智能手機做了十幾二十年了,不還在做嗎?
張磊: 這個東西不可能現在提出就完了。
李崇: 一直是一種進化,要越做越好,就像你現在用的蘋果手機,第一個蘋果手機最早十年前出來的,你現在看看第一代蘋果手機和現在的蘋果手機差距有多大!其實標准鏈也是一樣的。
小龜:在應用的拓展方面是不是還挺難的?
李崇: 起步肯定是很難的。
小龜:你們現在有合作夥伴了嗎?
張磊: 有一些。
小龜:那舉個例子唄!
李崇: 反正我們有一些合作夥伴,時機合適的時候可以說。
小龜:兩位博士有什麼特別想跟社區里的同學說的嗎?
張磊: 大家可以關注一下CZR。
小龜:那你們自己有囤嗎?
李崇: 有的啊,我的錢包現在只有一種幣,就是CZR。真的,你不信我可以給你看看。
張磊: 可以多關注一下標准鏈,這個項目還是很有前途的。
小龜:為什麼這么有信心呢?
李崇: 因為我們在做這個事情。
張磊: 我們對我們自己做的事情都沒有信心,那還做什麼。
小龜:你們平常花在標准鏈上的精力大概是多少?
李崇: 現在是百分百啊,這就是我們的工作。
張磊: 我現在每天十六個小時工作。基本上從早上九點到凌晨兩點,除了吃飯睡覺外都在工作。
小龜:那你比我努力多了,我現在睡的晚,起的也稍微晚一點。
『捌』 2016年互聯網金融產品經理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書單
啊拉粑粑!
『玖』 最早持有比特幣的那些人,現在過得怎麼樣
為了財富,商人、程序員、公務員都瘋狂地加入到了比特幣的事業,這么多年過去了,比特幣的價格經歷了跌宕起伏。他們有的人已腰纏萬貫,有的人卻黯然收場。在中國比特幣的最早玩家裡面,有著一夜暴富的傳奇人生,也有著家破人亡的悲慘故事。這些故事,見證著幣圈的發展歷史。
其實在我看來對於比特幣這個東西,最早進入的那一批,很可能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這么多年過去了,能持有比特幣的人都是充滿了信仰的人。大部分是人都是在13年接觸的碰到大漲到7000多拋售,或者提前下車,或者大漲後暴跌下車的。現在也都追悔莫及了。最憋屈的人就是很早就持有比特幣,然後忘記錢包私鑰的,就等於這部分幣丟失了,永遠拿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