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阿里騰訊區塊鏈
❶ 馬雲如何回應區塊鏈技術
馬雲是英語專業出身,對於技術可以說是一竅不通。不過,馬雲一直很重視技術,比如阿里巴巴首期投資1000億成立了達摩院,主要就做底層技術研發。
對於2018年十分火爆的區塊鏈技術馬雲也多次表態。在今天舉辦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馬雲又談到了比特幣和區塊鏈。
互聯網大佬中,不只是馬雲不看好比特幣,馬化騰也曾說過跟馬雲類似的觀點,他甚至認為數字貨幣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區塊鏈技術是好的,但是怎麼用好這是另一個方面。如果做數字貨幣ICO,我覺得還是有很多的風險的,不是技術不成熟,如果大家都可以用區塊鏈技術隨便發行數字幣,那會引發很多監管的問題。現在數字貨幣雖然很熱,但是我們並沒有參與其中,我們不考慮發幣,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風險的事情。」
李彥宏沒有反對過比特幣,不過他也很認同區塊鏈技術的價值:
「區塊鏈技術非常具有革命性,但現在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傳統互聯網中,虛擬的東西是make a ,它是沒有新增加成本的,但是區塊鏈到來之後,可以真正使虛擬物品變得唯一,這樣的互聯網跟以前的互聯網會是非常不一樣的。」
顯而易見,BAT大佬都重視區塊鏈技術,但對於比特幣卻不怎麼感興趣。在我看來,現在數字貨幣炒作確實有點「擊鼓傳花」的感覺,數字貨幣在炒作者眼裡有價值甚至價值很高,但在不持有比特幣的人眼裡可能一文不值。
「羅超頻道」建議讀者如果只是持有一點玩玩是可以的,但拿出巨額資金炒作就跟賭博沒什麼兩樣了。
BAT目前都在區塊鏈上布局,卻都不參與發幣、ICO、數字貨幣交易平台。
2015年網路金融成立了區塊鏈技術團隊,2016年投資了美國區塊鏈技術公司Circle,去年網路區塊鏈技術開始大面積落地,網路金融成為主要的應用者。
阿里系重點做區塊鏈的是螞蟻金服,阿里首席戰略官曾鳴曾透露螞蟻從2015年開始布局區塊鏈。跟網路集中應用區塊鏈到金融的思路不同,它追求應用的廣度,讓外界意外的是,螞蟻最先應用的區塊鏈場景不是金融,而是各種生活場景。
早在2015年,騰訊就已成立區塊鏈團隊,不過是研發先行,做技術探索,通過聯盟鏈技術,將區塊鏈落地到微黃金、供應鏈金融、電子存證、公益尋人等項目中,基本都與金融有關,外界同樣知之甚少。騰訊還搭建了一個區塊鏈的基礎架構平台,叫區塊鏈即服務(BAAS平台),供區塊鏈開發者使用。在AI諸多技術上騰訊都是「後發而至」,可能會先做技術布局,但應用落地卻會相對謹慎。
❷ 騰訊如何回應區塊鏈問題
雖然比特幣一直都是毀譽參半,但支撐其發展的底層技術區塊鏈卻日益得到各界認可和重視。2018開年,區塊鏈受到的追捧再次急遽升級。不僅是小型初創企業,騰訊、阿里、網路、京東等巨頭公司也都紛紛加碼對區塊鏈的投入。
騰訊區塊鏈應用處於多點逐漸開花的階段,區塊鏈技術已經被應用在了供應鏈金融、騰訊微黃金、物流信息、法務存證、公益尋人等領域。此外,騰訊還推出了區塊鏈開放平台BaaS。
蔡弋戈並透露,今年將力推區塊鏈結合供應鏈金融,推出供應鏈金融開放平台。同時,在ABS平台和虛擬數字資產等領域持續探索落地。
❸ 螞蟻鏈距離取代電子合同還有多遠
作為一個馬雲親自命名,但卻連網路里還沒有完成更名的阿里系公司,螞蟻鏈確實顯得有些過分低調。
在那個人必稱比特幣,家家都要ICO的年代裡,螞蟻鏈顯得有些不合群。
1|螞蟻鏈積累超過50多個應用場景
2015年,阿里內部成立了一個區塊鏈興趣小組,用業余時間,做了個公益區塊鏈,螞蟻區塊鏈就這么誕生了。
即使是2017年ICO最火熱的年代裡,螞蟻鏈也沒顧上外界的聒噪,一直默默獨行, 探索 著區塊鏈應用情況,陸續上線了正品溯源、跨境匯款等產品與服務,積累著技術基礎。
螞蟻鏈在無人陪伴的黑暗中前行,走出自己的路,像極了2009年的阿里雲。
數據來源 公開數據 中國軟體網整理
利用 5年的時間,螞蟻鏈積累了3000多項專利,官方宣布擁有了超過50個應用場景,日均上鏈1億次,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區塊鏈應用公司。 讓2017年那些飄渺的鏈上幻想,照進了現實。
據中國軟體網考證,螞蟻鏈目前至少在供應鏈金融、聯合風控、資產管理、融資租賃、區塊鏈合同、溯源服務、電子執照、票據流轉、發票流轉、可信數據服務平台、遠程招投標、區塊鏈版權、數字物流、數字倉單、聯合營銷、積分營銷、集分寶、數字商品協作網路、職業資格認證服務、善款追溯、時間銀行、養老公益、處方流轉、 健康 服務等24個場景有相對大規模的應用。藉助今年建立的「開放聯盟鏈」,以及整個阿里系企業的規模化效應,螞蟻鏈將中小企業的上鏈成本也從百萬級別降到了數千級。
數據來源 公開數據 中國軟體網整理
這樣大而全,廣而泛的一記耳光,誰的臉會最痛?
2|螞蟻鏈將目標對准電子合同
螞蟻鏈會取代哪些應用呢?第一個倒霉的,一定是電子合同。
自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頒布以來,全國人大、國務院、交通運輸部、住建部、國家移民局等國家部門與機構,相繼制定了許多法規、規范、標准,極大地促進了電子合同行業的發展。同時催生了以e簽寶、法大大、上上簽、信任度、契約鎖為代表等電子合同廠商。
數據來源 公開數據 中國軟體網整理
據公開數據統計,電子合同市場連年增長。單單一個e簽寶截止到2019年年底,電子合同累計簽署量已高達105億次,日均簽署量超2000萬次。 但其主要應用場景還是集中在消費終端的買賣合同、與外部企業的交易合同、人力資源相關的勞動、社保類文件合同,以及企業內部的審批和證明類文件。
數據來源 公開數據 中國軟體網整理
國家在推動了相關的規范與標准,同時也推動了合法合規的四大要素:真實意願、真實身份、原文未改、簽名未改。
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技術所提供的可追溯、防篡改、部分去中心化的解決方案具有天然適配性。
數據來源 公開數據 中國軟體網整理
在商業交易的環境中,往往伴隨了大量的多節點、復雜流程業務,往往呈現線性關系,而這些節點之前的信任度不足,反復的信息確認溝通,會造成大量的效率損失。 這方面分布式賬本技術是目前最好的技術解決方案。
電子合同剛誕生,就遇到了區塊鏈,這兩個幾乎同時誕生的事物,在2020年突然發現了天然契合點。
3|螞蟻鏈會徹底取代電子合同嗎?
螞蟻鏈的發展鏈路與阿里雲類似,都是脫胎於內部需求而得以誕生和發展,再向滿足外部需求過度成為明星業務。
從追溯螞蟻慈善的項目善款開始,大到管理天貓的跨境商品,為內部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小到保護淘寶的圖片版權,在淘系產品上繳納社保、電費、水費,都徹底地找到了與之對應的外部需求。
在冷鏈食品管理、追溯外部款項、政府財政、公益基金管理、航運港口物流倉儲管理、晶元融資租賃、區塊鏈處方、區塊鏈發票等場景上都開始陸續應用。
最終完成了在區塊鏈慈善上一點爆破,多點開花。
如果說阿里雲解決了雲計算的效率問題,那麼螞蟻鏈可以說是解決了雲計算的價值問題,螞蟻鏈打通了物理世界和雲上世界,實現了資產數字化以及數據資產化的界限破冰。
但歸根結底繞不開的是成本,區塊鏈由於技術復雜,開發一個區塊鏈應用對很多企業來說,都是奢侈品。開發一個區塊鏈應用,投入資金動輒百萬,還需要打通上下游構建企業生態,背後的時間和精力都不可小覷。
這對螞蟻來說也是一樣的,斥巨資打造的區塊鏈應用平台,近年來每年申請專利過千,終歸需要商業落地,現在通過其開展的生態聯盟,「開放聯盟鏈」, 將這個門檻成本直接降到數千,幾與電子合同公司收費一致 ,對電子合同公司而言,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
不管是其超過10萬次/秒的共識演算法性能指標(TPS),還是日前發布的一體機軟硬體和端到端可信環境,螞蟻鏈的技術指標都已在全球一騎絕塵,遠超Fabric、Quorum以及Corda等國際聯盟鏈。 結合著阿里強大的商務能力與政務BD能力來看,徹底的取代現階段的電子合同形態,絕不會超過5年。
伴隨著螞蟻鏈一體機的發布,企業上鏈的成本有望更進一步降低,並在部署時間、交易速度、共識延遲、加速密碼運算方面有更進一步的優化表現。
4|區塊鏈合同接下來會怎麼發展
現階段的區塊鏈電子合同,在未來會怎麼樣?我們從業務、行業發展、產品、技術四個層面來看待區塊鏈應用的發展:
1) 在業務層面上,從目前的應用場景看,還有很多空白領域具備「上鏈」的潛力有待開發,目前來看, 和金融行業的契合度相當高,可以對接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等其他金融業務,並有望與RPA產生進一步的融合。
2) 從行業發展層面上,不光是螞蟻鏈,也包括了追趕者騰訊區塊鏈,都在嘗試做生態,發展聯盟鏈。聯盟鏈能夠大幅提高交易效率與降低交易成本,因其「多中心化」的特點,並具有自主可控、隱私保護、效率高的優點。
3) 從產品層面上,大廠的區塊鏈產品都在走向平台化,螞蟻鏈的BaaS平台也好,騰訊的「TrustSQL」也好,都在朝著平台的方向走。未來的中小廠商可以選擇藉此加入互聯網巨頭們的SaaS陣營,在特定領域中建立自身的優勢,朝著「小而美」的方向走。
未來的鏈上應用,有望為用戶提供多樣的部署模式與產品形式,以滿足個性化的用戶需求。但在跨鏈數據互通,面對不同鏈的技術與數據適配性上,將會是這些平台型企業的一個挑戰。
4) 區塊鏈發展至今,以BTC、ETH、EOS為代表的三代公鏈,分別在效率、安全、中心化三個方面做出了不同程度的犧牲,雖然螞蟻鏈的技術突飛猛進,但這三個彼此制約的指標仍然是需要不斷突破,且缺一不可的重要難題。
伴隨著上鏈數據量的激增,這個難題會越來越的明顯。 而目前螞蟻鏈客戶的付費能力能否覆蓋住成本,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❹ 騰訊、阿里爭相入局的NFT是什麼
2021年6月,阿里與敦煌美術研究所聯合發布了兩款 NFT,敦煌飛天與九色鹿皮膚,全球限量發行共16000 個,作品一經推出就被一搶而光。
2021年6月26日,網易聯合Nervina Labs在淘寶發行他們的首個NFT作品。
2021年8月3日,騰訊旗下的NFT交易平台「幻核App」上線《十三邀》推出的300枚「黑膠唱片NFT」,瞬間售罄。
中國巨頭資本競相追逐,火熱程度,可見一斑。至此人們不禁而問,NFT是什麼?
初識NFT
NFT (Non-fungible Token) 是指非同質化通證,是相對於同質化通證(FT)的概念而言,每一個NFT,都擁有獨特且唯一的標識,兩兩不可互換,最小單位是1且不可分割。
我們常見的BTC,ETH等都屬於同質化代幣。比如BTC,每個人擁有的BTC都是一樣的,互相可互換,也可分割,分割成0.1枚,或者0.01枚,都可以分割後不影響價值和使用。
NFT則代表著現實中不可分割,不可互換的物品,比如一張房產證一幅名畫,一件 游戲 裝備等等。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並且分割後完全失去價值和實用性。最典型的就是收藏品和藝術品,將這些具有非同質化基因的產品,利用區塊鏈的技術進行數字化和通證化處理,就成為了今天火爆出圈的NFT。
NFT獨一無二
經濟學規定貨幣是一般等價物,是具有價值共識的載體。在現代 社會 中,個人財富早已不再以貨幣持有量來衡量,而是包括其名下資產的價值與數量。其資產包括但不限於房屋、 汽車 、股票等具有市場價值的物品。對大多數而言,一項資產所承載的價值往往遠超他們所持有的現金價值。不過現實資產存在兩大缺陷:流動性差和確權成本高。舉例來說,房屋的確權需要依靠房屋管理委員會的登記,判定房產的最終歸屬。
但在區塊鏈世界裡,目前我們擁有的資產是具有貨幣屬性的BTC、ETH等,貨幣資產需求滿足後,一種非貨幣資產的價值媒介自然而然就會產生,這就是NFT。依託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密碼學認證等特點,NFT解決了現實資產的一系列問題:
• 資產唯一,無法造假
• 流動性強,實時交易;
• 密碼學確權,無法篡改。
此外, NFT還具有加密貨幣不具備的特徵,其獨一無二的特性,可用於身份證明、物品所有權證明、虛擬道具物品等。NFT讓加密資產更具實用性,使用戶能夠將具備價值的資產通過NFT化的形式擴大利用率,並得到區塊鏈技術的保護。
NFT爆紅出圈
但NFT並不是今年的新鮮事物,早在2017年就已出現在大眾視線,只是被更多看作以太坊內部的小眾事物。
那麼真正讓NFT出圈的重要推手到底是什麼?
先問一個問題:一張數字圖片,能賣多少錢?答案是6930萬美金!
2021年3月11日,一位默默無聞的畫師Beeple把在過去十三年裡每天的畫作拼貼成一幅名為《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everyday:the first 5000 days)的數字圖片,在佳士得拍賣行 (Christie's) 拍出6930萬美金的天價,震驚世界。
一夜之間,NFT成了風口。這位40歲的美國畫師也在一夜之間財富自由。NFT的爆紅出圈,在藝術、創投、金融等多個領域引起了巨大轟動。
商業圈層NBA、三星、麥當勞、漫威、影視明星等都在發布自己的NFT產品,創投圈層三箭資本、Signum Capital、NGC Ventures、Coinbase等已經開始投資這個領域。互聯網巨頭騰訊、京東、Facebook、Twitter等都在布局NFT戰場。NFT帶來的機會和挑戰,不亞於移動互聯網對互聯網的機會和挑戰。
從商業 歷史 來看,iPhone、Aamzon、Microsoft等,最初都是業內人士使用。通過營銷、產品、時代趨勢等各種方向出圈以後,整個 社會 全民都開始使用,便由最初的特定人群產品演變成了大眾基礎設施。雖然NFT的發展還處於早期階段,但這次NFT的出圈將延續 歷史 的軌跡,加速區塊鏈技術在現實中的應用,對推動 社會 數字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NFT未來可期
除了藝術品的出圈,NFT還會有更廣泛的應用嗎?通過以上對NFT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NFT未來應用將非常廣泛。比如最近較火的NFT+DeFi與NFT+game玩法,還有元宇宙概念,都與NFT未來發展密不可分。而NFT的實體應用,將為 社會 解決諸多問題,例如:
第一,知識產權領域,NFT可以代表一幅畫,一首歌,一項專利,一段影片,一張照片,或者其他的知識產權。NFT可以幫助每一個獨一無二的東西進行版權登記,幫助其識別專利。
第二,實體資產,房屋等不動產等其他的實物資產,通過NFT進行數字化。可以用作資產的流通等金融市場。
第三,記錄和身份證明,NFT獨一無二的特性,可以用來驗證身份和出生證明,駕照,學歷證書等方面,防止被濫用或篡改。
NFT未來還有很多的實體應用,必將為 社會 解決各種實際性問題,想必這是各個巨頭資本紛紛布局的最終目的。而作為以區塊鏈底層築底的全球首家實體數字經濟通證交易平台幣耀BtLux,重點攻關的就是與普通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區塊鏈場景落地。
與其他無價值支撐的虛擬貨幣不同,幣耀把區塊鏈底層創新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利用區塊鏈的交易、計算、記錄等功能,在滿足監管的條件下推動實體經濟活動在鏈上執行,同時實現數字資產上證後的市場運營和市值管理,重新定義生產者、消費者及參與者的利益分配關系,形成全新的金融和商業模式。
不久,幣耀將依據多年區塊鏈實體場景落地經驗,加快助力NFT與實體企業的結合,為實體企業提供頂層商業架構設計與數字經濟模型設計,共建「區塊鏈」+「新生態」,讓整個鏈條上的參與者都能受益,為實體經濟和整個 社會 帶來切實好處,得到 社會 的廣泛認可,讓數字貨幣成為活水,在實體經濟的大循環中流動起來,為實體經濟帶來更多活力與新的動力。
NFT是技術大爆炸時代帶來的新世界,而未來十年的現實世界的數字化進程也將大大加快。未來,NFT只有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加速深度融合,區塊鏈的技術價值才將在這一進程中逐步顯現,它才能帶來新商業模式,重構分配模式、市場結構、組織形態、產業關系,推動人類走向數字文明新紀元,而幣耀將成為不可或缺的推動者。
❺ 騰訊區塊鏈發展怎麼樣有哪些場景落地了區塊鏈概念股,是新的致富風口嗎
在區塊鏈領域,騰 訊區塊鏈發展的速度是比較快的。早在2015年起,騰 訊區塊鏈團隊就已經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並且進行了自主研發,截至2019年12月31日,騰 訊區塊鏈相關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數量達到990件,在中國申請企 業中排名第一。經過幾年的研發與探索,不管是在底層技術的開發,還是在產業生態的建設方面,騰訊區塊鏈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騰訊區塊鏈發展的歷程:
技術上沒有什麼難題,只是要不要去做的問題。」
當被問到遇到什麼技術難題時,騰訊區塊鏈負責人蔡弋戈如此回答。細想之下,他又補充,對於安全多方計算和零知識證明等理論上已有突破的技術,還沒有被工程化,這是全行業的問題。
對騰訊區塊鏈而言,更大的問題似乎是,找到更多場景。「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是騰訊今年力推的場景。
去年底,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星貝雲鏈發布,其底層區塊鏈技術就是騰訊區塊鏈提供的支持。此外,騰訊還投資了聯易融,這時騰訊在供應鏈金融唯一戰略投資的企業。
如今過去快一年,這個場景及騰訊區塊鏈進展如何了?
今日,在區塊鏈政策法律研究組成立會暨《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白皮書》發布會後,Odaily星球日報采訪了騰訊區塊鏈業務總經理蔡弋戈和聯易融公司總經理冀坤。
據兩位透露,在運行不到一年時間內,微企鏈平台在鏈上的流水大概數百億交易量,12家銀行接入,超過70家企業參與,涉及能源、汽車、製造等行業。現在的穿透供應商層級大概1級2級與傳統銀行貸款相比能降低2-8個點的利率。
微企鏈平台是騰訊在供應鏈金融的重點案例。騰訊主要提供底層技術基礎設施,包括底層的自研聯盟鏈、實時清分和到賬等能力;聯易融主要負責整合資源,推廣平台。
供應鏈金融是區塊鏈的頭部場景,但實際上真正的落地依然非常緩慢,以至於讓人懷疑其帶來的實質改變。兩位不否認這項業務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推動企業加入需要一定時間,但他們都認為「加入了區塊鏈之後,供應鏈金融其實是會有非常大的改變」。
Odaily星球日報更想知道的是,加上了區塊鏈之後的供應鏈金融,企業和金融機構會更願意加入嗎?以及這能降低中小企業貸款的余額,提高拿到貸款的企業數量嗎?
「(供應鏈金融)最大的困難在於金融機構的參與,因為有他們在才能提供資金。」冀坤認為區塊鏈加入可以增強銀行入局供應鏈金融的意願。
在他看來,四大行的傳統銀行對區塊鏈的布局相當敏銳。他表示,供應鏈金融本身的分散性,以及底層資產的真實性非常難查,在傳統金融機構並不是主流,而且以前沒有辦法實現穿透,所以銀行只能拿到一級供應商的數據,可最需要融資的可能是二級、三級的供應商。現在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改變了數據多級流轉的可信度、強信用不能被分拆、以及信息的同步效率問題,使過去供應鏈條上難以獲得金融機構貸款的中小微企業也能獲得貸款。銀行一直想做二三級供應商的生意,加入了區塊鏈也能上機構更好的把控自身數據。
至於推動企業使用,冀坤表示,很多企業在接受的時候需要一定時間,不過因為供應鏈金融的區塊鏈主要是取代了原來商票的作用,商票本身的流轉就有一些痛點,比如造假等,所以他們還是相對比較容易接受。
在Odaily星球日報問到關於如何保證上鏈信息真實性時,蔡弋戈表示不同的信息之間可以交叉驗證,但他也認為這確實是一個問題,用了區塊鏈並不能保證上鏈信息真實。因此,微企鏈第一步做的資產其實是應收賬款,利用發票來保障底層資產是真的。隨著中小企業業務系統的電子化,未來會做得更深。
他還補充,區塊鏈還能提高信息同步的效率。「我覺得是對信息的掌控,原來在中心化的情況下,哪怕你有信息,也是可以篡改的。」
說完騰訊區塊鏈今年的重點,大家自然想知道未來的計劃。不過蔡弋戈的回答跟開篇一樣:「計劃談不上,我們會持續思考,區塊鏈在什麼場景下能發揮價值。」
關於這塊的發展:
第一,要選對場景,且一定要找到這個行業裡面的專家。
第二,要符合技術本質,有商業價值。
第三,要符合未來發展的需要。
第四,架構要真正解決問題,要與其它技術充分融合。
區塊鏈概念,應該是新的風口,具體更多多利用網路搜索,增加知識,網路搜索結果-騰訊區塊鏈發展給您放上。
❻ 區塊鏈的現象及應用應該什麼樣子
一、區塊鏈的革命
直到比特幣出現後的第7個年頭,其底層核心技術區塊鏈才開始為人們熟知。隨著比特幣數百萬倍的漲幅引發的財富效應,區塊鏈的熱度也越來越高。其價值受到廣泛認可,被普遍認為是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
2018年知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振臂高呼:「區塊鏈革命已經到來!要擁抱這場革命!」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快區塊鏈官方學習讀本上線,官方媒體解讀,創業潮、招聘潮相繼涌來。2019年區塊鏈更是被官方定性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
在此形勢下,區塊鏈成為不折不扣的「新風口」,區塊鏈應用成為關鍵詞。在優化業務流程、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的這些優越性賦能實體經濟?
不止區塊鏈項目方在嘗試,以BAT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大廠,以招商銀行、中國銀行、平安保險為代表的的金融體系和移動運營商等各行各業都在積極進行「區塊鏈+」,海外也是如火如荼,Facebook、高盛、摩根大通等都在積極推進。
二、區塊鏈+
2018年8月10日,騰訊開出第一張區塊鏈電子發票,截止2020年7月3日,開票量達2500萬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具有開票簡單、按需供應、成本低、效率高、防偽造的優勢,騰訊區塊鏈在區塊鏈+政務,區塊鏈+稅務方面以先發優勢迅速佔領市場。
而阿里系的螞蟻金服,早在2015年就開始布局區塊鏈。迄今,螞蟻區塊鏈旗下擁有開放聯盟鏈、BaaS平台等產品覆蓋數十個應用場景。已與英特爾,景德鎮瓷器,拜耳等全球多個知名企業達成上鏈合作。網路也很早入場區塊鏈,推出了區塊鏈 游戲 、區塊鏈存證等業務,目前鏈上存證量已經破億•。
2019年僅中國區塊鏈產業規模達12億元人民幣,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數據顯示,區塊鏈技術在電信領域的產值將從2018年的466萬美元激增2023年的9938億美元。在此背景下,2020又迎來多重政策的利好。
1.官方將區塊鏈納入新基建新技術基礎設施范籌;
2.湖南發布《湖南省區塊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3.廣州推出《廣州市推動區塊鏈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2020-2022年)》;
4.北京印發《北京市區塊鏈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
5.江西上線運行區塊鏈服務大廳;
6.武漢舉行區塊鏈技術 科技 成果轉化專場活動;
7.重慶智博會區塊鏈應用創新大賽計劃投入5000萬元巨資作為投資激勵。
然而,雖然區塊鏈在金融、政務、公益、 游戲 、農業、製造業、醫療、版權等實體領域的落地賦能成果顯著,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也起到積極的作用。
但受大環境影響,更多的資金、資源、注意力被吸引到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方向,卻忽視了區塊鏈最核心的原生應用。
三、區塊鏈原生應用
互聯網開啟信息爆炸的時代,而區塊鏈將帶來價值自由流動的未來。今天的全球經濟金融體系中,受意識形態、文化制度、商業模式、 科技 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價值轉移的成本高,效率低,尤其在跨境支付場景中。
而在未來的區塊鏈時代,價值轉移將像信息傳遞一樣:全球性、即時、自由,每個人公平享有。股票、證券、身份、不動產等一切線下資產,都可以鏈上自由轉換。
而且區塊鏈技術所帶來的影響已經遠超過技術范疇本身,它更是一種思想,區塊鏈的靈魂在於共識。在區塊鏈的時代里,真正強有力的生命力會誕生在社區共識和應用落地之中,社區和共識會成為行業的主體與靈魂。
在具有共識的社區里,個體的能量和價值將被完全激發,對沖掉傳統中心化的裂變效應,打破原有堅固的底層架構,重塑新的商業 社會 價值觀。
所以,區塊鏈原生應用應該是以社區和共識為基礎的,賦予個體價值實現路徑的,能夠最大化激發個體能量和創造力的應用生態,最終打破壟斷,形成去中心化的價值自由交換網路。
個體能量和價值是多維度的,具有極大主觀性的。這些區塊鏈模式設計顯然不能完全激發個體能量,甚至差的有點遠。
真正符合區塊鏈精神的原生應用,應該在應用模式設計上做到宏大、全面,把個體所有的線上線下創造價值的行為考慮進去,供個體進行個性化使用,每個個體擅長的領域是不同的。
借用帕累托最優解理論,每個個體的能量被最大化激發才能使整體具備最大能量,才能打破原有的中心化商業模式,形成全球個體間自由流動的點對點價值傳輸網路,構建去中心化的商業新基礎設施,改變價值創造和傳遞模式,重塑整個 社會 的價值觀。
#比特幣[超話]# #數字貨幣# #歐易OKEx#
❼ 阿里騰訊跌出十強 網心逆市晉身前四
經過2018年的搶灘,2019年上半年區塊鏈專利申請有些降溫。
互鏈脈搏查詢innojoy專利平台,結果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區塊鏈專利申請量909件,僅僅為去年全年5606件的16.2%。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雖然仍然占據區塊鏈專利總數第一的位置,但在2019年上半年新增區塊鏈專利申請方面已經在10名開外,迅雷集團旗下的網心 科技 跳躍式進入第四。
專利指標對於區塊鏈企業有多重意義,比如對研發的投入、人才的質量、創新的重視等。從中可以了解區塊鏈發展的另一面。
行業技術投入趨冷?
無論中外,2019年上半年區塊鏈相關專利申請量斷崖式下跌。
互鏈脈搏通過專利查詢系統innojoy 搜索「區塊鏈」關鍵詞,2019年已經過去一半,區塊鏈專利申請量只有909件,為去年全年的16.2%,可以預料,今年是很難再達到2018年的數量。
全球其他市場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搜索「blockchain」,今年上半年專利申請量只有158件,僅佔去年全年的7%。
造成這種降幅,一方面因為區塊鏈技術發展可能進入平台期,區塊鏈領域的專利布局進入掃尾階段,該申請的專利都申請了,自然減少了投入;另一方面,區塊鏈落地應用成效不足,短期看不到效果,以KPI為考核目標的企業自然減少了區塊鏈的投入;最後,可能是市場原因,2018年下半年加密資產價格崩塌,影響到了區塊企業的融資、生產等活動,進而影響到了專利的申請。
阿里、騰訊去哪了?
最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阿里在2019年區塊鏈專利方面不那麼「進取」。 在2017年、2018年蟬聯了兩年的「冠軍」,今年前十名中竟然尋他不見。
根據互鏈脈搏查詢innojoy獲得的數據,阿里巴巴集團2019年上半年申請專利量12件,只能排到12位。
此外,另一大互聯網公司騰訊也顯著放慢了區塊鏈研發的步伐。上半年相關專利申請量僅7件,排名22位。
上半年,申請量最大的是中國聯通,有50件。平安 科技 、復雜美、網心 科技 、網路分別以27、25、23、20件的申請量,排名2-5位。
和前兩年類似,前十名中,原生性的區塊鏈公司有兩家——復雜美、趣鏈 科技 。
中國區塊鏈專利十強演變
原生區塊鏈公司一開始在相關專利中占據優勢地位。
2015年,中國區塊鏈專利申請開始起步,共計有30件的申請量。最早一批原生性區塊鏈公司成為區塊鏈專利申請的主力。2015年成立的布比區塊鏈申請了8件相關專利。
2016年,繼續是原生區塊鏈公司的天下,除了布比區塊鏈,杭州雲象區塊鏈、杭州復雜美、北京天德 科技 、北京眾享比特 科技 都有批量的區塊鏈專利申請。當年區塊鏈專利申請量一躍高達470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互聯網、金融 科技 公司加入到了區塊鏈的研究,阿里巴巴(7件)、中國銀聯(8件)的專利申請表明了它們在區塊鏈的業務布局。
2017年更多的公司組織加入到區塊鏈的研究,當年1478件的專利申請量,較2016年翻了3倍多。也就是在那一年,阿里巴巴區塊鏈專利申請數大爆發(57件),成為了區塊鏈專利一哥。
通過當年專利名單可以看到,一批傳統大型公司湧入區塊鏈的研究,包括騰訊、招商銀行、中國聯通、浪潮 科技 、點融網等當年都有申請超過10件以上的區塊鏈專利。不過原生區塊鏈公司諸如中鏈、唯鏈、歐鏈、趣鏈等的當年專利申請量排名都進入前十。
2018年,當年區塊鏈專利申請量高達5606件。傳統 科技 公司在區塊鏈領域加速布局。平安 科技 、網路、騰訊、眾安以及迅雷集團旗下網心 科技 殺入當年專利申請量的前十,擠掉了原生性的區塊鏈公司。前十名中,只有復雜美、中鏈兩家區塊鏈原生公司了。
傳統 科技 公司、金融股公司具有技術、人才、市場等優勢,它們大多對區塊鏈專利是一種市場搶占。
區塊鏈三極之地
截至2019年上半年結束,中國境內區塊鏈申請量超過8440件。阿里巴巴以257件仍居榜首。復雜美和中鏈 科技 是兩家原生性區塊鏈公司。
互鏈脈搏選取區塊鏈專利數申請量排名前30的公司進一步細分,根據其所在領域分為互聯網公司、金融 科技 公司、區塊鏈公司、通信公司、物聯網公司、高校以及計算機公司。
目前出現「三分天下」的局面。30強總共申請區塊鏈專利2431件。當中互聯網公司共申請了722件專利,佔比29.66%,當中包括阿里巴巴、網路、騰訊、網心 科技 等;其次是區塊鏈公司,申請547件專利,佔比22.5%,當中包括復雜美、中鏈、雲象、歐鏈等;金融 科技 申請了541件,佔比22.2%,包括平安 科技 、點融網、泰康人壽、微眾銀行等。
區塊鏈專利30強的區域分布也呈現三分天下之勢。注冊地在北京的公司申請專利量845件,佔比34.7%,包括了中國聯通、網路、中鏈、奇虎等;注冊地在深圳的公司申請量830件,佔比34.1%,包括了平安集團、騰訊、網心 科技 、元征 科技 等;注冊地在杭州的公司申請量510件,佔比21%,包括了阿里、復雜美、雲象、秘猿等。廣州、上海等區塊鏈公司聚集地表現並不突出。
❽ 區塊鏈上阿里做了什麼
馬雲:我想知道比特幣可以給社會帶來什麼
在兩會上,馬雲……哦,對不起,不想戴紅帽子的馬雲同志並沒有出席兩會。
那麼,我們回顧一下馬雲在評價比特幣時曾發表的言論:
2017 年11 月,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和雄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承建「數字雄安區塊鏈實施平台」。目前,螞蟻金服已經在雄安提供了在租房領域的區塊鏈落地應用技術。可以說,雄安已經成為阿里在區塊鏈技術整體落地項目上的第一塊試驗田。
❾ 對區塊鏈游戲是什麼有價值嗎
區塊鏈游戲是什麼?
目前對於區塊鏈游戲的定義很多,比較公認的一個定義是的把核心數據寫入區塊鏈、基於鏈上數據作為隨機數來源。比如之前的游戲中的貨幣是由游戲運營商決定,但是由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點,貨幣之間的交易都是透明,並且交易數據都是同步到每一個玩家身上,那麼這樣一來,貨幣總量不變的情況下, 游戲獲得貨幣會更具價值。
區塊鏈能給游戲帶來什麼價值?
游戲資產的所有權和流通性
在區塊鏈上,玩家可以擁有游戲內的資產,而這些資產則有更廣泛意義上的流通性。傳統游戲中的積分、道具、武器、角色往往全部歸開發商所有,也因此中心化的開發商有更大的權力對這些資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動,甚至隨意處置。游戲內的這些資產往往也只能局限於這一個游戲內部進行流通,出了游戲之外,似乎毫無復用的價值,也從技術層面很難被再次賦予應用場景。
在區塊鏈邏輯下,一旦游戲內的資產上鏈,這些積分、道具、武器、角色完全可以歸屬到玩家的區塊鏈地址下面,玩家對於這個地址以及其下面的資產擁有所有權。那麼我們可以設想若干個應用場景:
1.資產隨時隨地交易:大量的游戲是不具備道具交易功能的,當然這么設計很多時候的初衷是為了避免游戲內經濟機制的混亂、延長用戶游戲時間、增加開發商的收入。假設以上並不是開發者所擔心的問題,那麼「道具上鏈+移動錢包」可以實現兩個用戶隨時隨地在線上線下交易。你跟好友在吃飯時聊到最近的一個PC端游戲,打開手機錢包,看看彼此有什麼樣的武器裝備,完成一筆交易的體驗就像一次微信掃碼支付一樣簡單,晚上回到家,打開PC登錄游戲,交易完成的道具早已躺在了你的裝備欄里。
2.游戲資產復用:資產上鏈後因為掛在每一個玩家的地址下,對於開發商來說可以輕松的復用其他游戲的資產進行二次改造或者實現跨游戲復用。SpiderStore有一個游戲叫CryptoCuddles,基於加密貓的貓咪戰斗游戲,玩家用自己的以太坊地址登錄,游戲就會自動獲取到該地址下所有的加密貓咪,角色來自於加密貓,只有戰斗邏輯來自於CryptoCuddles本身。
3.新的用戶獲取方式:傳統游戲下,新的游戲往往需要重新獲取用戶,或者用老游戲給新游戲導流。區塊鏈可以打破這種方式,降低獲客成本,比如上述的CryptoCuddles,所有加密貓的用戶都是潛在可以直接轉換過來的游戲玩家。如果直接復用資產涉及到IP問題,開發商也可以這樣設計,只要在加密貓擁有貓咪的用戶,可以直接在這個游戲中直接獲取一定的獎勵,可以是角色、寶箱、道具等等,驗證方式只需要用地址登錄讀取一下鏈上數據即可。
這樣一來,一款新游戲上線完全可以借用現有爆款游戲的用戶引流,這個玩法其實不就是分叉幣發糖果、新代幣空投的套路么?利用ETH或者EOS這類持幣人數最大的幣種,給持幣人1:1空投自己的代幣,從而非常低成本獲取用戶。
SpiderStore目前擁有2000多個游戲DApp下,累計幾十萬個玩過以太坊游戲的用戶信息,如果新的一款游戲需要推廣,最簡單的就是給這些地址空投游戲資產,這可比傳統的廣告投放精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