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區塊鏈網體

區塊鏈網體

發布時間: 2023-07-12 19:59:18

1. 區塊鏈-什麼是區塊鏈金點幣訊能讀懂區塊鏈

區塊鏈-什麼是區塊鏈?金點幣訊能讀懂區塊鏈?

區塊先鋒動畫視頻帶你了解什麼是區塊鏈,簡單易懂

什麼是區塊鏈,卯貝屬於區塊鏈?

答:卯貝不是屬於區塊鏈,只是運用了區塊鏈的技術,區塊鏈的特性就是每件發生的事物都會被記錄,不得刪除更改。

區塊鏈,什麼是區塊

區塊鏈全面解讀

一說起區塊鏈,人們總是拿它與比特幣相提並論。 2008年10月31日,一名叫「中本聰」的人在一個密碼學郵件群組中發出電子郵件,宣稱,「我一直在研究一個新的電子現金系統,這完全是點對點的,無需任何可信的第三方。 」他推出了一個以比特幣為交易貨幣的新體系。

什麼是區塊鏈技術?什麼叫區塊鏈?

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共享記賬的技術,它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參與的各方能夠在技術層面建立信任關系。

區塊鏈可以大致分成兩個層面,一是做區塊鏈底層技術;二是做區塊鏈上層應用,即基於區塊鏈的改造、優化或者創新應用。

區塊鏈的核心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的理解是,區塊鏈最核心的意義是參與方之間建立數據信用,通過單方面的對抗,在明確規定下打造單方面的生態共同保障完整機會,這是一個體系,這種建立可以結束沒有區塊鏈之前的問題,沒有區塊鏈之前,在數據共享的時候是無法做到有新的共享,即使做定向也只是給你一個介面,區塊鏈有了以後,讓參與方是實現信用的共享。

區塊鏈的底層平台有哪些?

答:主要有一下幾類:

1、比特幣。是最早的區塊鏈開發便是基於比特幣的區塊鏈網路進行開發了,由於比特幣是全球最廣泛使用和真正意義的去中心化,就區塊鏈應用來說,比特幣就是世上最強大的錨,擁有最大的權威性。

2、以太坊。可以說除了比特幣外,以太坊目前在區塊鏈平台是最吸引眼球的。 以太坊是一個圖靈完備的區塊鏈一站式開發平台,採用多種編程語言實現協議,採用Go語言寫的客戶端作為默認客戶端(即與以太坊網路交互的方法, 支持其他多種語言的客戶端)。

3、IBM HyperLedger 。又叫 fabric,他的目標是打造成一個由全社會來共同維護的一個超級賬本,fabric源於IBM,初衷為了服務於工業生產,IBM將44,000行代碼開源,是了不起的貢獻,讓我們可以有機會如此近的去探究區別於比特幣的區塊鏈的原理。

4、LISK。是新一代的區塊鏈平台,允許JavaScript(又是Javascript技術,工程師們注意了)的開發和基於分布的分散的應用程序使用一個易於使用的,功能齊全的生態區塊鏈系統。

5、網錄區塊鏈平台。是網錄區塊鏈底層技術的研發成果和能夠進行商業交付的基礎平台,網錄區塊鏈平台除了服務網錄公鏈外,也是網錄為客戶打造私有鏈和聯盟鏈的基礎平台。

什麼是區塊鏈?什麼是數字貨幣的區塊鏈?

狹義來講,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 種鏈式數據結構, 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廣義來講,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 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範式。
現在,主流的數字貨幣基本上都是基於區塊鏈技術開發的。區塊鏈是數字貨幣的底層技術。國內的茶本位數字貨幣普銀就是基於區塊鏈技術開發的。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的本質是一種去中心化的記賬系統,比特幣是這個系統上承載的「以數字形式存在」的貨幣。區塊鏈是比特幣背後的一套由信用記錄和信用記錄的清算構成的體系。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1] 。
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火幣網聯合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互聯網金融實驗室、新浪科技發布的《2014—2016全球比特幣發展研究報告》提到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和基礎架構 [2] 。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區塊鏈的進化方式是:
▪ 區塊鏈1.0——數字貨幣
▪ 區塊鏈2.0——數字資產與智能合約
▪ 區塊鏈3.0——IFMChain,區塊鏈正式鏈接移動終端

2. 如何定義區塊鏈區塊鏈的應用場景有哪些

現在很多人 認為區塊鏈是一種萬能的技術,無所不能, 多少有點把區塊鏈技術神話了!
在區塊鏈技術的定義上,美國學者梅蘭妮 斯萬在其著作《區塊鏈:新經濟藍圖及導讀》定義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公開透明的、去中心化的資料庫。

區塊鏈定義:狹義 VS 廣義

至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自然要結合區塊鏈具有的區別於其他技術體系的特點來說。

區塊鏈技術特點包括:

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在全球各地、能夠協同運轉的資料庫存儲系統,區別於傳統資料庫運作——讀寫許可權掌握在一個公司或者一個集權手上(中心化的特徵),區塊鏈認為,任何有能力架設伺服器的人都可以參與其中。來自全球各地的掘金者在當地部署了自己的伺服器,並連接到區塊鏈網路中,成為這個分布式資料庫存儲系統中的一個節點;一旦加入,該節點享有同其他所有節點完全一樣的權利與義務(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特徵)。

與此同時,對於在區塊鏈上開展服務的人,可以往這個系統中的任意的節點進行讀寫操作,最後全世界所有節點會根據某種機制的完成一次又依次的同步,從而實現在區塊鏈網路中所有節點的數據完全一致。

今年初,區塊鏈這一名詞開始進入大家的生活中,上至國家領導,下至跳廣場舞的大媽都知道這個名詞,這一名詞的廣泛被知是由比特幣帶來的。

眾所周知,比特幣最初的幾十個只能換一個披薩到巔峰時候的20000多美金一個,暴漲了何止千倍,由此也造福了一大批土豪,目前有區塊鏈技術產生的虛擬貨幣日漸走入大家的生活,許多人都加入了炒幣行列,經常聽人說,買對百倍幣,單車變跑車,一幣一嫩模,可想而知,其中是多麼的吸引人。

08年開始,各種應用於區塊鏈技術的 游戲 也火爆了起來,諸如養成類(網路萊茨狗,360區塊貓),挖礦類(網易星球,虛擬地球,公信寶),這些以區塊鏈的名義吸引著大家的加入,當然也不乏一些確實靠譜的,這就需要大家仔細辨別了。

「區塊鏈」這三個字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徹底被點燃,風頭蓋過了一切事物,有人說這是新時代的到來,過去的已成為古典的,還有人說一切都是炒作,終究是個泡沫。


其實區塊鏈技術並不是一個新生的概念,早在過去兩年就已經開始被應用到很多行業之中,比如電子簽名。近日,第三方電子簽名平台e簽寶向新芽NewSeed透露了區塊鏈應用的最新進展。


目前,區塊鏈技術在e簽寶產品中主要應用於存證和出證兩方面,應用的場景包括版權保護、在線簽約、網頁取證、電話錄音、郵箱存證等方面。


以網路作品維權舉例,由於網路維權一般採用事後取證的方式,並沒有在證據產生的過程中進行實時確權,所以整個確權過程耗時長,取證難度大、成本高,舉證、溯源都異常困難,沒辦法滿足網路作品傳播快、數量多的特點。


e簽寶的基於時間戳+區塊鏈的知識產權保護新方案,從用戶進行實名認證開始,就實時固化過程中產生的電子數據,並通過同步於國家授時中心的時間源服務,給網路作品加蓋具有法律效力的時間戳,證明電子文件在某個時間段沒有被篡改。而區塊鏈技術則可以在網路中建立點對點的信任,確保所有的區塊鏈節點都能記錄完整的版權確權和交易記錄,並且可以溯源,真正實現防抵賴防篡改,實現了一種分布式的信任基礎設施。


創始人兼CEO金宏洲認為,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數據存證、出證的工作效率,以及當事人的身份可信度,降低了信任成本,但並不能取代原先的中心化的公鑰加密技術,兩者應是互為補充的狀態,通過這兩者的搭配,從而為用戶提供實時、可靠的確權方案。


接下來,e簽寶也將著重建設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智能合約平台,金宏洲表示,數據存證、出證只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比較粗淺的應用,是實現區塊鏈技術落地的第一步,而實現真正的智能合約則是第二步。「智能合約不能簡單的理解為電子合同,它指的是一種過程,從合約的締結到確認再到最後的執行。」金宏洲解釋道。

通過以下有限的案例,希望大家能夠了解區塊鏈技術的實際表現,從而激起對這類方案的興趣。

1. 行政服務

幾個世紀以來,公共行政部門的作用與職責一直沒有發生顯著改變——更准確地說,發生了巨大變化的實際上是數據規模以及公共機構處理數據的具體方式。雖然目前已經存在各類有助於收集並處理數據的數字化技術,但匿名化、可移植性以及大量數據的不可變性等問題仍然沒能得到解決。

Waves Platform公司與Vostok項目發起人、企業家兼CEO Sasha Ivanov表示,「目前公共行政部門所缺乏的,是更便捷的數據使用用戶體驗(簡稱UX)。要改善用戶體驗,我們應當向其中引入某種層——其充當一套可信的公共環境,具備透明性且能夠以不可變更的方式匿名存儲數據信息。」

各國政府正在通過啟動美國聯邦區塊鏈計劃等聯邦機構與企業層面的方案,逐漸直面此類問題的存在。美國於2017年7月舉辦了第一屆聯邦政府區塊鏈論壇,而美國總務管理局目前已經擁有200多個相關用例存儲庫。Ivanov解釋稱,「分布式系統確實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起這樣一套值得依賴的環境,改善我們的大數據工作,甚至將所有新興技術融合在一起——包括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等等。事實上,每當我們面對任何一種技術時,其體現的總是其它某些技術的總和。」

現在,區塊鏈支持下的系統已經能夠實際起效——這一觀點已經得到了全部專家的一致認同,並成為最重要的理論依據。換言之,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打造更多生產就緒型解決方案。

2. 支付服務

政府需要處理交易,其中不少交易涉及與公民之間進行資金往來。區塊鏈技術在降低資金轉移成本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包括使用基於區塊鏈的新型加密貨幣作為中間交易載體,或者利用區塊鏈作為資金轉移手段等等。一旦發現完善的解決方法,其中蘊藏的商機將無窮無盡——對於那些需要頻繁進行跨國或互聯網交易的群體而言更是如此。

Jasper項目由加拿大銀行開發完成,旨在幫助其進一步思考中央銀行以及其它金融機構應該如何立足分布式分類賬實現不同銀行間的支付操作。加拿大銀行還開發出了自己的數字貨幣變體「CAD幣」,用於測試在區塊鏈之上使用某種國家貨幣的可行性。

該項目帶來了一個有趣的結論,即應向工作證明型公鏈系統說不。在一篇題為《Jasper項目:分布式批量支付系統是否可行?》的論文當中,作者觀察到「工作證明系統並不適合此類大額交易處理系統,因為其假設系統中的所有交易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公開性與可觀察性。」

3. 數字化與知識產權

政府有責任維護版權記錄與資料庫。這些記錄證明著知識產權的所有權。基於區塊鏈的系統允許各類藝術家、表演者以及作家對其作品添加時間戳,並在理論上藉此發現對版權的侵犯行為,甚至保留永久的權利記錄。事實上,已經有多國政府朝著這個方向邁出重要的 探索 性步伐。

伊朗最近就宣布將部署該項技術。《伊朗金融論壇報》援引Morteza Mousavian的話,指出「文化部數字媒體部門已經與一家區塊鏈企業達成協議,共同設計一套可用於保護在線版權的系統。」他同時補充稱,「相關程序將很快以易於上手的方式面向用戶發布。」

這項工作仍處於早期 探索 階段,但其為企業客戶提供了通過復制技術保存記錄的可能性。從理論層面來講,企業能夠利用區塊鏈方案進行財會核算,並實時發現其中的錯誤之處。

4. 福利分配

政府有責任為公民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長期貧困或者在經濟上處於不利地位的公民當然需要政府的支持與幫助,以確保他們有能力維持自身生活並獲得不斷發展的能力。然而,福利分配工作既不簡單、往往也不夠直接。腐敗與冒名頂替等問題一直嚴重破壞著政府計劃內的各類分配渠道。

在中國,全國 社會 保障基金理事會正在就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改善國家福利向公民的交付進行早期研究。與此同時,印度方面也在採取行動,安得拉邦與特倫甘納邦已經在利用區塊鏈支持其民用資源供應制度。

據稱,包括微軟在內的不少企業也在考慮使用相同的技術。而這些將觸及個別員工與職能角色的解決方案,有望在不久的將來逐步出現在小型企業當中。

5. 招標活動

為了建立公共基礎設施或提供相關服務,政府希望盡可能通過招標實現規模經濟與競爭收益。然而,招標過程往往並不公平或者透明。長期以來,公共采購工作一直是世界各地猖獗的腐敗活動的主要肆虐場景。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指出,「很多政府會在缺少公平競爭的情況下,將項目合約授予某家供應商。這使得那些具有更多政治資源的企業以不正當方式戰勝競爭對手; 或者同一行業內的各企業間會提前商議出價,從而確保每家公司都在招標中分得一杯羹。這將顯著增加為公眾提供服務的成本——我們發現,腐敗問題可能導致項目成本增長50%。」

那麼,區塊鏈技術要如何解決招標問題呢?根據Ivanov的介紹,「與分散的集中式系統不同,由區塊鏈驅動的各獨立分類賬將能夠改進招標或者任何其它需要追蹤的財務流程的透明度。區塊鏈技術的介入,將有助於追蹤資金的使用情況,並確保其按照預期方式在允許的時間之內進行支付。」

目前,日本內政與通信部已經公布了基於區塊鏈的招標系統,這意味著在勾連問題嚴重的行業當中,中小型企業將有望迎來更透明的招標方式與更光明的發展前景。

雖然之前提到的相當一部分案例都遠未最終完成,但其確實為企業及政府提供了諸多可能性。當然,其中的關鍵在於實施; 而且我們也應當以樂觀的情緒看待這一切,即雖然區塊鏈技術經常被人們誤解,但其正在也終將找到能夠發揮自身能量的方向!

區塊鏈通俗的講就像長城上的十幾個烽火台,一處有敵人來就放狼煙,其它烽火台都知道了,共同進入防禦狀態。用技術語言講,就是一個分布式賬本,各個節點分別記賬,某一兩個節點的故障不會影響全網。


這種分布式網路,跟谷歌網路的分布式伺服器有啥不一樣呢?谷歌網路他們的分布式伺服器還是屬於谷歌網路的,而且是受他們的中心調度演算法來控制的。而區塊鏈裡面的分布式節點彼此之間並不認識,也沒有律屬關系,你想下線關機了就行,但因為有幣的獎勵,所以總有人會開機作為新的節點支撐這個網路。


經過通俗和技術化的講法之後,希望你已經明白了。那麼應用場景第一個就是金融了,我把錢放在支付寶,萬一支付寶哪天不承認你就沒辦法了。但是放在區塊鏈上,一個節點不承認沒用,因為其他節點還有我的記錄呢。第二個就是合同上,現在簽合同是紙質的,容易造假,放在區塊鏈上就造不了假了。


還有更多的應用場景,建議網路查一下top100的數字火幣,了解一下他們背後對應的項目,就成為區塊鏈專家了。

區塊鏈技術最早用於比特幣上。區塊鏈是為跨主體的業務場景提供了可靠可信的組織數據的手段。 京東本質上是一家供應鏈公司,區塊鏈技術將首先運用在供應鏈的諸多場景上。

區塊鏈是一項去中心化的技術,目前互聯網所能覆蓋的產品,區塊鏈均可應用其中。

目前呼聲較高的應用行業為金融行業。

已經落地的應用為商品溯源,阿里和京東已經在使用區塊鏈技術,對所售的部分商品進行全程溯源,消費者可以對所購買的商品進行追蹤溯源。數字廣告行業的區塊鏈應用也不在少數,由於數字廣告的流量欺詐每年導致的損失高達數百億美金,所以目前已經出現了基於數字廣告的區塊鏈應用項目,比如DCAD,就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廣告應用,主要解決的是流量欺詐的問題

未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日趨成熟,會在很多行業得到應用,打造一個基於技術信任的新型生態模式

區塊鏈的特徵是分布式記賬、去中心化,但最終的目的是要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更加平等。技術只有為人類價值服務才有意義,符合人類價值需求的技術才會發展起來,所以區塊鏈符合人類對自由平等的追求,所以其成為主流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

目前玩區塊鏈噱頭的很多,基本上都是用於發幣。目前新推出的ono,是一款去中心化,自由的全球性的社交平台。由於去中心化,你的聊天通信信息都是點對點的,其餘人不可看。也就是說,你的一言一行不再像現在在微信、qq、臉書一樣被記錄在案並被隨時查閱,讓你擺脫監視困擾。

其實任何一個領域都可利用區塊鏈技術,以前需要第三方確認傳遞的信息都可在上完成,並在多個節點進行確認,很難(幾乎不可能)刪改。

目前區塊鏈還屬於起步階段,技術還不夠成熟,但同時也是較佳的進入時間。

區塊鏈是什麼

如果用非專業術語解釋區塊鏈,區塊鏈就是一個存放數據的地方,只不過在區塊鏈中存放的數據安全可靠還不用人管,所以在互聯網這個數據爆炸,信息爆炸的地方,能有這么一個地方,將會是神仙寶地一般。

區塊鏈能幹什麼

如果當你問道區塊鏈能幹什麼的時候,不如說什麼應用需要用到區塊鏈。前面說區塊鏈是一個安全的地方,那麼,但凡是互聯網上需要安全地保護數據的地方都需要用到區塊鏈技術。例如:

因為使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更好低保戶數據,現在的互聯網,數據就是價值就是財富,因此價值保護和價值傳輸是互聯網今後發展的方向,而區塊鏈技術恰好能真正做到這一點。

如有不足,歡迎大家評論指正。

狹義來講,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 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

參與交易的雙方不需要知道對方是誰,也不需要第三方進行信任背書,只需要信任共同的演算法就可以建立互信,直接交易。

它的特點就是 去信任、去中心化 ,每個節點賬本的毀壞對整個區塊鏈沒有影響,區塊鏈運行點對點支付,沒有一個可能會作弊的中心,安全性大大提高,整個交易網路從一個星型結構變成了點對點的P2P結構.

未來區塊鏈會應用於很多領域,給人類生活帶來極大影響。從數字貨幣到證券與金融合約、醫療、 游戲 、人工智慧、智能合約、物聯網、電子商務、文件儲存等等領域都可以進行廣泛應用。

一、雲存儲

這個是統計了目前互聯網上雲存儲的數據量,google的數量最大,也就8000PB,那如果把互聯網上大家的閑置的分享出來呢?

星光雲通過星光鏈打造區塊鏈數據計算和存儲湖,總存儲量未來目標為15000P(約157.2864億G)。這將是阿里雲1500PB的10倍以上!也是擴建後世界上最大存儲湖泰州存儲中心的4倍多。

二、醫療方面

用區塊鏈技術對個人醫療記錄進行保存,也就保留了個人醫療的 歷史 數據,未來看病或對自己的 健康 做規劃時可直接調用 歷史 數據。這些數據有很強的隱私性,使用區塊鏈技術也有助於保護患者隱私。

3. 區塊鏈的五大特點

區塊鏈 是一個信息技術領域的術語,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個 共享 資料庫。區塊鏈的五大特點:

一、去中心化,就是所有在整個區塊鏈網路裡面跑的節點,都可以進行記賬,都有一個記賬權,這個就完全規避了操作中心化的一個弊端。它不是一個中心化,它是一個去中介化;

二、開放性,這是針對區塊鏈共有鏈來講的,因為共有鏈的信息任何人都可以進去讀可以進去寫,只要是它整個網路體系的節點,有記賬權的節點,都可以進行;

三、防篡改性,就是任何人要改變區塊鏈裡面的信息,必須要攻擊網路裡面的51%的節點才能把數據更改掉,這個難度非常非常大;

四、匿名性,它的匿名性基於它的演算法實現了是以地址來定址的,而不是以個人身份,這也是政府比較擔心的。整個區塊鏈裡面有兩個不可控,第一個是身份不可控匿名性,不知道是誰發起了這筆交易;第二個是它有一個跨境支付,這個牽扯到幣的資金轉移這一塊;

五、可追溯性,他的機制就是設定後面一個區塊擁有前面一個區塊的一個哈希值就像一個掛鉤一樣,只有識別了前面的哈希值才能掛得上去,是一整條完整的鏈。可追溯性還有一個好的的特點就是便於數據的查詢,因為這個區塊是有唯一標識的,比如說之前往資料庫裡面去查詢一個東西的話,是有很多演算法去分塊來找的,而這個區塊鏈網路裡面是以時間節點來定義找這個時間段的這個區塊再去定址,這就更方便。

4. 區塊鏈的網路結構是區域網

是的。
如果把公有鏈當做互聯網,那麼私有鏈就是一個在區塊鏈技術下完全封閉的區域網,可以將其理解為一個弱中心化或者多中心化的系統。
完全私有的區塊鏈,是指其寫入許可權僅在一個組織手裡的區塊鏈。讀取許可權或者對外開放,或者被任意程度地進行了限制。私有鏈參與節點是有限和可控的,其寫入許可權由某個組織和機構進行控制,參與節點的資格會被嚴格限制。在私有鏈中,參與者都是自己人,因此沒必要通過共識演算法給予經濟激勵。所以它的效率比公有鏈有明顯的優勢。

5.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

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5)區塊鏈網體擴展閱讀

區塊鏈的特點:

1、存證

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點,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存證」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只要能夠確保上鏈信息和數據的真實性,那麼區塊鏈就可以解決信息的「存」和「證」難題。

比如在版權領域,區塊鏈可以用於電子證據存證,可以保證不被篡改,並通過分布式賬本鏈接原創平台、版權局、司法機關等各方主體,可以大大提高處理侵權行為的效率。

2、共享

區塊鏈「分布式」的特點,可以打通部門間的「數據壁壘」,實現信息和數據共享。與中心化的數據存儲不同,區塊鏈上的信息都會通過點對點廣播的形式分布於每一個節點,通過「全網見證」實現所有信息的「如實記錄」。

6. 什麼是區塊鏈

用最簡單的術語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分類賬。

要理解這意味著什麼,我們首先要看一下它的對立面:一個集中的分類賬。因為區塊鏈技術是從金融開始的,下面我們也將使用銀行作為例子進行介紹。

以下是我們使用銀行借記卡交易的過程:

你可以在商店刷卡購買商品。

商家向你的銀行發送賬單,以獲得商定的金額。

你的銀行會驗證你是否可能授權購買。

銀行將錢匯給商家。

最後,銀行在其分類賬中記錄了這些信息。

這里涉及很多技術,但基本上就是這樣。最後一步很重要 - 銀行記錄了客戶所做的所有交易。這個分類賬一直回到銀行做的第一筆交易。

該分類賬由銀行保管,維護和監管。你可以在自己的在線銀行帳戶中閱讀,但無法對其進行更改。銀行完全控制。如果它決定做出改變,那麼你無能為力。

至關重要的是,如果黑客能夠訪問銀行的分類賬,那就可能導致很多問題。他們可以更改帳戶余額,使其看起來像某些交易從未發生過,等等。

這就是分布式賬本如此酷的原因。

區塊鏈網路可視化

如果銀行在分布式分類賬上運作,銀行的每個成員都會有一份分類賬的副本,每當銀行的任何成員進行購買時,他們都會告訴銀行的其他所有成員。

每個成員都將驗證事務並將其添加到分類帳(添加的記錄稱為「塊」)。這有一些重要的好處,因為沒有可以操縱記錄的集中許可權。黑客訪問一個分類帳不會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其他分類帳可以輕松驗證它。

另一方面,它需要大量的工作。簡而言之,第二個系統是區塊鏈(至少在財務方案中)。

如上所述,區塊鏈是一個分散的交易清單。如果我發送小明2個比特幣,我會向網路中的每個人發送一條消息,說「我正在發送小明2個比特幣」,他們都會記錄交易。

區塊鏈的未來,它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關於區塊鏈,有一點很重要,它是公共資源,沒有人真正擁有它,因為每個人都擁有它。

區塊鏈不僅僅是科幻小說。我們不需要理解這項技術背後的機制,但你需要明白,它在未來20年裡可能會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請記住,20年前,我們還在Netscape上瀏覽互聯網,使用最先進的摩托羅拉翻蓋手機,購買我們的第一台DVD播放機。當時,如果我們幻想電腦可以拿在手裡,在上面還可以買車、付款、看電影,那一定會被認為是天方夜譚。

雖然區塊鏈的影響可能不像互聯網那樣明顯,也不如手機那麼有形,但區塊鏈將切實解決日常生活中的諸多煩惱。比如中介坑人、交易拖延等。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中間商隨處可見,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有一天,這些中介不復存在,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將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幻想一下,到2040年,區塊鏈或將成為一種成熟的、應用廣泛的技術。當某一天,你離不開區塊鏈就像現在離不開互聯網一樣,你就會驚覺這種去中心化的記賬技術已化繁就簡,成為你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7. 區塊鏈最直白的解釋

近幾年,「區塊鏈」一詞成了大熱門,新聞媒體競相報道,但大家或許對於區塊鏈的認知還停留在霧里看花的階段,今天我們就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其實區塊鏈的本質特別簡單,一句話就可以解釋:去中心化分布式資料庫。

區塊鏈的主要作用是用於存儲信息,任何人都可以將信息寫入,同時也可以讀取,所以它是一個公開的資料庫。

區塊鏈的特點

要說分布式資料庫這種技術,市場上早有存在,可不同的是,區塊鏈雖然同為分布式資料庫,但它沒有管理員,是徹底去中心化的。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技術的顛覆性特點,它無需中心化代理,實現了一種點對點的直接交互,使得高效率、大規模、無中心化代理的信息交互方式成為了現實。

但是,沒有了管理員,人人都可以往裡面寫入數據,怎麼才能保證數據是可信的呢?被壞人改了怎麼辦?設計者早已想到了這些,這也證明了區塊鏈是真正劃時代的產物。

區塊

區塊鏈由一個個區塊(block)組成。區塊很像資料庫的記錄,每次寫入數據,就是創建一個區塊。

每個區塊包含兩個部分:

區塊頭(Head):記錄當前區塊的特徵值
區塊體(Body):實際數據
區塊頭包含了當前區塊的多項特徵值。

生成時間
實際數據(即區塊體)的哈希
上一個區塊的哈希
...
系統中每一個節點都擁有最新的完整資料庫拷貝,修改單個節點的資料庫是無效的,因為系統會自動比較,認為最多次出現的相同數據記錄為真。同時數據的每一步記錄都會被留存在區塊鏈上,可以溯源每一步的往來信息。

這里,你需要理解什麼叫哈希(hash),這是理解區塊鏈必需的。

所謂"哈希"就是計算機可以對任意內容,計算出一個長度相同的特徵值。區塊鏈的 哈希長度是256位,這就是說,不管原始內容是什麼,最後都會計算出一個256位的二進制數字。而且可以保證,只要原始內容不同,對應的哈希一定是不同的。

舉例來說,字元串123的哈希是(十六進制),轉成二進制就是256位,而且只有123能得到這個哈希。(理論上,其他字元串也有可能得到這個哈希,但是概率極低,可以近似認為不可能發生。)

因此,就有兩個重要的推論。

推論1:每個區塊的哈希都是不一樣的,可以通過哈希標識區塊。
推論2:如果區塊的內容變了,它的哈希一定會改變。

哈希的不可修改性

區塊與哈希是一一對應的,每個區塊的哈希都是針對"區塊頭"(Head)計算的。也就是說,把區塊頭的各項特徵值,按照順序連接在一起,組成一個很長的字元串,再對這個字元串計算哈希。

Hash = SHA256( 區塊頭 )

上面就是區塊哈希的計算公式,SHA256是區塊鏈的哈希演算法。注意,這個公式裡面只包含區塊頭,不包含區塊體,也就是說,哈希由區塊頭唯一決定。

前面說過,區塊頭包含很多內容,其中有當前區塊體的哈希,還有上一個區塊的哈希。這意味著,如果當前區塊體的內容變了,或者上一個區塊的哈希變了,一定會引起當前區塊的哈希改變。

這一點對區塊鏈有重大意義。如果有人修改了一個區塊,該區塊的哈希就變了。為了讓後面的區塊還能連到它(因為下一個區塊包含上一個區塊的哈希),該人必須依次修改後面所有的區塊,否則被改掉的區塊就脫離區塊鏈了。由於後面要提到的原因,哈希的計算很耗時,短時間內修改多個區塊幾乎不可能發生,除非有人掌握了全網51%以上的計算能力。

正是通過這種聯動機制,區塊鏈保證了自身的可靠性,數據一旦寫入,就無法被篡改。這就像歷史一樣,發生了就是發生了,從此再無法改變。

8. 區塊鏈到底是啥啊

區塊鏈是一種特殊的網路賬本。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是數字加密。早在1991年一群年輕人為了不使電子文檔的日期被篡改發明一套彼此相互驗證的新加密技術,藉由密碼學串接並保護內容的串連文字記錄(又稱區塊)。

區塊鏈存儲數據的單元是區塊,而每個區塊都嚴格按順序排隊,形成一條「鏈」。如果有人想改變某一區塊的內容,該區塊唯一的特徵也會隨之改變,後面的區塊立馬就不認它了,這個「假」區塊只好乖乖脫鏈。

(8)區塊鏈網體擴展閱讀

全球各地的使用者,便可將自己的伺服器連接到區塊鏈網路中,成為這個分布式資料庫存儲系統中獨立的一個一個節點。一旦加入,該節點便享有同其他所有節點一樣的權利與義務。

於是,在區塊鏈上開展服務的人,便可以往這個系統中的任意的節點進行讀寫操作。而全世界所有節點會根據某種機制完成一次又一次同步,從而實現在區塊鏈網路中所有節點的數據完全一致。

正因為具有不可更改和去中心化這兩大特徵。區塊鏈很好地解決了現代商業社會頗為頭痛的信任問題。它已經在金融服務、物聯網、公共服務、社會公益和供應鏈管理等社會領域嶄露頭角。

9. 到底什麼是區塊鏈

先說一些基本概念。

網路稱,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一種新使用模式。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它是由密碼學產生的一系列數據塊。

我們試圖將「區塊鏈是什麼」翻譯成「人類語言」。

該定義提到了區塊鏈3354「分散資料庫」的本質。這與傳統的「集中式資料庫」在存儲、更新和操作上有很大的不同。

集中式資料庫可以被認為是這樣的形狀:

比如我要用支付寶給淘寶賣家付款,從我賺錢到他收到錢的所有數據請求都會由支付寶集中處理。這種數據結構的好處是,只要支付寶對系統的高效安全運行負責,其他人就可以無條件相信,不用擔心;壞處是,如果支付寶出了問題,比如被黑,伺服器被燒,出現內奸,公司跑路(當然以上可能性極低),我們支付寶里的余額明細等信息都會混亂。

然後有人認為這種小概率事件可以用任何技術手段來規避單個風險,把數據不僅僅交給一個中心化的機構。例如,每個人都可以存儲和處理數據。

資料庫結構可能如下所示:

這張圖是「分布式資料庫」的結構示意圖。每個點都是一個伺服器,他們都有同等的權利記錄和計算數據,信息點對點傳播。乍一看確實可以抵禦某個節點崩潰帶來的風險,但直觀上也非常混亂低效。我的信息誰來處理,結果誰說了算?

這時,區塊鏈定義中的「共識機制」就發揮作用了。共識機制主要「規定」以下事情:收到一個數據請求,由誰來處理(需要什麼資格);誰來驗證結果(看他有沒有處理好);如何防止加工者和檢驗者相互勾結等。

當一個「規則」被制定出來時,有些人可能喜歡被質疑。為了形成更強的共識,除了讓規則更合理之外,也要更有吸引力,讓人們有興趣和動力參與到數據處理的工作中來。這就涉及到公鏈的激勵機制。當我們稍後討論區塊鏈的分類和數字貨幣的作用時,我們將再次開始。

當我們把一筆交易交給一個分布式網路的時候,還有一個「心理門檻」:能處理信息的節點那麼多,我一個都不認識(不像支付寶,萬一傷害到我,我可以去找它打官司)。他們都有我的數據,我憑什麼相信他們?

這時,加密演算法(區塊鏈定義中的最後一個描述性詞語)登場了。

在區塊鏈網路中,我們發出的數據請求會根據密碼學原理被加密成接收方根本無法理解的一串字元。這種加密方返豎式的背後是哈希演算法的支持。

哈希演算法可以快速將任何類型的數據轉化為哈希值。這種變化是單向不可逆的、確定的、隨機的、防碰撞的。由於這些特點,處理我的數據請求的人可以幫我記錄信息,但他們不知道我是誰,也不知道我在做什麼。

至此,介紹了分散式網路的工作原理。但是我們似乎忽略了一個細節。前面的示意圖是一張網。滑輪和鏈條在哪裡?為什麼我們稱它為區塊鏈?

要理解這件事,我們需要先理清幾個知識點:

前面這張圖其實是一個「宏觀」的資料庫透視圖,展示了區塊鏈系統處理信息的基本規則和流程。而具體到「微觀」的數據日誌層面,我們會發現賬本被打包、壓縮、胡世核分塊存儲,並按時間順序串在一起,形成一個「鏈式結構」,像這樣:

圖中的每一個圓環都可以看作是一塊積木,許多鏈環扣在一起形成一個區塊鏈。塊存儲數據,這與普通的數據存儲不同:在區塊鏈上,後一個塊中的數據包含前一個塊中的數據。

為了從學術上解釋塊中數據的每個部分的欄位,我們試圖用一本書來比喻什麼是區塊鏈數據結構。

通常,我們看書,看完第一頁,然後看第二頁和第三頁.書脊是一種物理存在,它固定了每一頁的順序。即使書散了,也能確定標有頁碼的每一頁的順序。

在區塊鏈內部,每個塊都標有頁碼,第二頁的內容包含第一頁的內容,第三頁的內容包含第一頁和第二頁的內容.第十頁包含前九頁的內容。

就是這樣一個嵌套的鏈條,可以追溯到最褲掘原始的數據。

這就引出了區塊鏈的一個重要屬性:可追溯性。

當區塊鏈中的數據需要更新時,即按順序生成新的塊時,「共識演算法」再次發揮作用。這個演算法規定,一個新的塊只有得到全網51%以上節點的認可才能形成。說白了就是投票,半數以上的人同意就可以產生。這使得區塊鏈上的數據很難被篡改。如果我要強行改變,要賄賂的人太多,成本太高,不值得。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區塊鏈的「不可篡改」特性。

區塊鏈給人信任感的另一個原因是有「智能合約」。

智能合同是由計算機程序定義並自動執行的承諾協議。它是一套由代碼執行的交易規則,類似於目前信用卡的自動還款功能。如果開啟這個功能,你什麼都不用擔心,到期銀行會自動扣你欠的錢。

當你的朋友向你借錢,但不記得還了,或者找借口不還了,智能合約可以防止違約。一旦觸發了合同里的條款,比如什麼時候該還錢了,或者他的賬戶里有了額度,代碼就會自動執行,他欠你的錢不管他要不要都會自動轉回來。

我們來簡單總結一下。區塊鏈技術主要是去中心化,不易篡改,可追蹤,代表了更多的安全和去信任。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冗餘和低效,需要很多節點認同規則,積極參與。

「烘乾」部分到此結束。接下來,我們來談談野史,區塊鏈的正史。

一項新技術經常被用來為某項任務服務。

或目標而生。那麼區塊鏈最初是被用在哪裡,又是誰先想出來的呢?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2008年。

9月21日,華爾街投行接連倒下,美聯儲宣布:把僅存的兩家投資銀行(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改為商業銀行;希望可以靠吸儲渡過金融危機。10月3日,布希政府簽署了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

28天之後,也就是2008年的11月1日,一個密碼學郵件組里出現了一個新帖子:「我正在開發一種新的電子貨幣系統,採用完全點對點的形式,而且無需第三方信託機構。」帖子的正文是一篇名為《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論文,署名Satoshi Nakamoto(中本聰)。

論文以較為嚴謹的邏輯闡述了這套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的設計,先是討論了金融機構受制於「trust based」(基於信用)的問題,再一步步說明如何實現「無需第三方機構」,並精巧地解決掉前人遺留下來的技術問題。

兩個月後,中本聰發布了開源的第一版比特幣客戶端,並首次挖出50個比特幣。產生第一批比特幣的區塊被稱為「Genesis block」(創世區塊),創始區塊被編譯為0區塊,沒有上鏈。中本聰用了6天時間挖出這個塊。這也在bitcointalk論壇中引發討論,比特幣的「信徒」們聯想到了聖經中,「神用六天創造天地萬物,便在第七日歇工安息了」。

雖然論文中並未出現decentralized(去中心化)、token(通證)、economy(經濟)等概念,但中本聰詳細解釋了區塊(Block)和鏈(Chain)在網路中的工作原理。於是,便有了區塊鏈(Block Chain)。

這篇論文,後來成為了「比特神教」的「聖經」,技術成為信仰的基石,開發者文檔成了「漢謨拉比法典」。

之後,比特幣通過交換披薩實現首次現實場景的支付、被美國政府封鎖賬戶的維基解密依靠比特幣奇跡般地生還、中本聰的「放權」與退隱、真真假假的現身和辟謠等等一系列傳說,融合了後人的期許、想像和投機,成為了「聖經故事」。

也有人並不滿意「舊約」中描繪的世界,另起教派,將教義寫入白皮書,在比特幣之後的十年中,講述著他們的信仰故事。就像66卷聖經的寫作跨越了1500年,又經過2000年的解讀,基督教分化出33000個枝丫。

CoinMarketCap顯示,數字貨幣種類已超過4900種,數字貨幣整體市場規模近1.4億元。比特幣仍以66%的市佔率領跑整個數字貨幣市場,近期價格在7200美元/枚附近徘徊。

這么多的幣種有著不盡相同的功用,又被分成不同的類別: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定位在「數字黃金」,有一定的儲值、避險特性;以以太坊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成為了其網路系統中的「運行燃料」;以USDT、Libra為代表的穩定幣,因其低波動,有著良好的支付性;以DCEP為代表的央行發行數字貨幣,一定程度上取代M0,讓商業機構和普通百姓們在沒現金又斷網的時候,也不耽誤收付款。

可見,區塊鏈技術發展10年,最初和最「大」的使用就是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也成為了參與者們維護公鏈的誘人獎勵。

那麼在數字貨幣之外,區塊鏈技術還可以被用在哪裡呢?

讓我們再回憶下什麼是區塊鏈的本質——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和相應的一些特點:可追溯、公開、匿名、防篡改。那麼理論上,傳統的、用得到中心化資料庫的場景,都可以試著用區塊鏈來改造下,看看是否合適。

下面,我們來聊幾個成功落地了區塊鏈的行業和場景:

區塊鏈可以通過哈希時間戳證明某個文件或者數字內容在特定時間的存在,為司法鑒證、身份證明、產權保護、防偽溯源等提供了完美解決方案

在防偽溯源領域,通過供應鏈跟蹤區塊鏈技術可以被廣泛使用於食品醫葯、農產品、酒類、奢侈品等各領域。

舉兩個例子。

區塊鏈可以讓政務數據跑起來,大大精簡辦事流程

區塊鏈的分布式技術可以讓政府部門集中到一個鏈上,所有辦事流程交付智能合約,辦事人只要在一個部門通過身份認證以及電子簽章,智能合約就可以自動處理並流轉,順序完成後續所有審批和簽章。

區塊鏈發票是國內區塊鏈技術最早落地的使用。稅務部門推出區塊鏈電子發票「稅鏈」平台,稅務部門、開票方、受票方通過獨一無二的數字身份加入「稅鏈」網路,真正實現「交易即開票」「開票即報銷」——秒級開票、分鍾級報銷入賬,大幅降低了稅收征管成本,有效解決數據篡改、一票多報、偷稅漏稅等問題。

扶貧是區塊鏈技術的另一個落地使用。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公開透明、可溯源、不可篡改等特性,實現扶貧資金的透明使用、精準投放和高效管理。

也舉兩個例子。

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指導的 eID 網路身份運營機構正與公易聯共同研發「數字身份鏈」,以公民身份號碼為根,基於密碼學演算法簽發給中國公民。投入運行以來,eID 數字身份體系已服務 1 億張 eID 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緩解了個人身份信息被冒用濫用和隱私泄露的問題。

Odaily星球日報整理的在網信辦備案的5個身份鏈項目

區塊鏈技術天然具有金融屬性

支付結算方面,在區塊鏈分布式賬本體系下,市場多個參與者共同維護並實時同步一份「總賬」,短短幾分鍾內就可以完成現在兩三天才能完成的支付、清算、結算任務,降低了跨行跨境交易的復雜性和成本。同時,區塊鏈的底層加密技術保證了參與者無法篡改賬本,確保交易記錄透明安全,監管部門方便地追蹤鏈上交易,快速定位高風險資金流向。

證券發行交易方面,傳統股票發行流程長、成本高、環節復雜,區塊鏈技術能夠弱化承銷機構作用,幫助各方建立快速准確的信息交互共享通道,發行人通過智能合約自行辦理發行,監管部門統一審查核對,投資者也可以繞過中介機構進行直接操作。

數字票據和供應鏈金融方面,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目前的供應鏈金融很難惠及產業鏈上游的中小企業,因為他們跟核心企業往往沒有直接貿易往來,金融機構難以評估其信用資質。基於區塊鏈技術,我們可以建立一種聯盟鏈網路,涵蓋核心企業、上下游供應商、金融機構等,核心企業發放應收賬款憑證給其供應商,票據數字化上鏈後可在供應商之間流轉,每一級供應商可憑數字票據證明實現對應額度的融資。

舉個例子。

由工行、郵儲銀行、11家央企等聯合發起的中企雲鏈,自2017年成立至今,已覆蓋4.8萬企業,鏈上確權金額達到1000億元,保理融資570億元,累計交易達3000億元。金融機構收到貸款申請後,可在鏈上驗證合同的真實性、合同有無多次驗證(多頭借貸);智能合約自動清結算,降本增效;同時,核心企業的應付賬款可擁有對應憑證,並由一級供應商進行拆分,交至同在鏈上的二、三??級供應商,助其融資;而核心企業也可藉此了解全鏈條的運轉是否正常,免除緊急兌付壓力。

區塊鏈技術將大大優化現有的大數據使用,在數據流通和共享上發揮巨大作用

前面提到的是我們相對熟悉的領域。隨著更多新技術的發展,區塊鏈或許都可以與之結合,在意想不到的交叉領域和現在還無法預料的新場景下發揮作用。

未來互聯網、人工智慧、物聯網都將產生海量數據,現有中心化數據存儲(計算模式)將面臨巨大挑戰,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邊緣存儲(計算)有望成為未來解決方案。再者,區塊鏈對數據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機制保證了數據的真實性和高質量,這成為大數據、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等一切數據使用的基礎。

最後,區塊鏈可以在保護數據隱私的前提下實現多方協作的數據計算,有望解決「數據壟斷」和「數據孤島」問題,實現數據流通價值。

針對當前的區塊鏈發展階段,為了滿足一般商業用戶區塊鏈開發和使用需求,眾多傳統雲服務商開始部署自己的BaaS(「區塊鏈即服務」)解決方案。區塊鏈與雲計算的結合將有效降低企業區塊鏈部署成本,推動區塊鏈使用場景落地。未來區塊鏈技術還會在慈善公益、保險、能源、物流、物聯網等諸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在這場從傳統技術到區塊鏈的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當某些場景對可追溯、防篡改、去中心的需求更強,又對區塊鏈的弱項(比如性能),要求並不高,這樣的領域就蠻適合結合區塊鏈。

同時,區塊鏈在演進的過程中,也從人人皆可訪問、高度去中心化的公有鏈,發展出了設有不同許可權、由多個中心維護的聯盟鏈,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兩種體系的優缺點。

聯盟鏈的典型案例有:微眾銀行牽頭金鏈盟開源工作組共同研發的FISCO BCOS、IBM主要貢獻的Fabric、以及螞蟻區塊鏈主導的螞蟻聯盟鏈等等。

這些去信任的系統代表了更安全的數據認證和存儲機制,其中的數據是被有效認證的和被保護的。企業或個人可以以數字方式交換或簽訂合同,其中這些合同嵌入在代碼中,並存儲在透明的、共享的資料庫中,在這些資料庫中,它們不會被刪除、篡改和修訂。

大膽預測,未來世界的合同、審核、任務、支付都將被具有唯一性和安全性的簽名數字化,數字簽名將被永久地識別、認證、法律化和存儲,並且無法篡改。不需要中介方來為自己的每一筆交易做擔保了,在不了解對方基本信息的情況下就可以進行交易。在提高信息安全性的同時,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總的來講,相比於兩年前,區塊鏈的落地已有不少進展。

有不少改進是在系統底層,用戶沒法直接看出用了區塊鏈,實已受惠於它;也有部分使用仍處試點,用戶還未能體驗。未來,區塊鏈有望得到大規模使用,成為互聯網基礎設施之一。

希望看到這里的你,已經大致了解了什麼是區塊鏈,以及區塊鏈能做什麼。

相關問答:區塊鏈是什麼

區塊鏈其實就相當於一個去中介化的資料庫,是由一串數據塊組成的。它的每一個數據塊當中都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而這些都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個區塊的。

狹義的來講,區塊鏈是就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來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

而從廣義來講,區塊鏈其實是一種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方式,它是用於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的。

區塊鏈的基礎架構:

區塊鏈是由數據層、網路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和使用層這六個基礎架構組成的。

10. 圖解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這么火,都開始影響到我的生活了,不想了解也不行了的樣子,今天來看看到底什麼是區塊鏈。

本文結構:

和它的名字一樣,
區塊鏈是由一組塊組成的鏈,
塊是包含信息的信息塊,組成的鏈也就包含了信息。

區塊鏈技術最早是在1991年由一群研究人員研發,用來給數字化文檔打時間戳,使得這些文檔不能被篡改。從那之後就基本上沒有再發揮其他作用,直到2009年,中本聰採用區塊鏈技術創造了數字加密貨幣-比特幣。

一條區塊鏈,就是一個對所有人完全公開的分布式賬本,它有一個很有趣的屬性: 一旦某些數據被記錄到一條區塊鏈中後,那麼數據就很難再被改變。

來看一下 一個區塊(block)的組成:

每一個區塊包含了 一些數據,這個區塊的哈希值,以及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

區塊中所保存的數據與區塊鏈的類型有關,例如,比特幣區塊鏈中的區塊保存了相關的交易信息,包括賣家,買家,以及交易比特幣的數量。

每個區塊包含了一個哈希值,哈希值用來標識一個區塊和它所包含的所有內容,並且它是獨一無二的,就像指紋一樣。一旦某個區塊被創建,它的哈希值就相對應的被計算出來了。如果改變區塊中的某些內容會使得哈希值改變, 如果一個區塊的指紋改變了,那它就再也不是之前的區塊了

區塊中包含的第三個元素是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這個元素使得區塊之間可以形成鏈接,並且能夠使得區塊鏈十分的安全。

假設我們有一條區塊鏈包含3個區塊
每個區塊包含了一個自己的哈希值以及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
3號區塊指向2號區塊,2號區塊又指向1號區塊
1號區塊有點特殊,它不能指向前一個區塊,因為它是第一個
我們把1號區塊叫做 創世區塊

現在假設我們篡改了第二個區塊
這將導致第二個區塊的哈希值改變
接下來這就會導致3號區塊以及3號區塊連接的所有的後續區塊變得非法
因為現在它們存儲的前一個區塊號的都變得非法
所以 單獨改變一個塊,將連帶性地致使後面的所有內容都變成無效

但要 防止篡改,只有哈希是不夠的
因為現在的計算機運算速度已經足夠強大,並且能夠每秒計算成千上萬的哈希值
這樣你完全可以篡改一個區塊並且重新計算其他的區塊的哈希值,使得你的區塊再次變得合法。

所以 為了減少這種風險,區塊鏈還採用了一種技術,叫做工作證明
這是一種減緩新區塊創建過程的機制
在比特幣區塊鏈中,大概需要花費10分鍾來完成所要求的工作證明,並且添加一個新的區塊到區塊鏈中
這個機制使得區塊鏈的篡改更加困難
因為 一旦篡改了一個區塊,就需要重新計算所有後續的區塊的工作量證明

所以 區塊鏈技術的安全性主要來自於哈希值以及工作量證明機制

區塊鏈還有一種機制來 保護自身的安全性,那就是分布式
相對於用一個中心化的實體來管理區塊鏈網路,區塊鏈採用的是一種 peer-to-peer網路,並且所有人都可以加入
當有人加入這個網路時, 他就會得到整個區塊鏈的復制
這個人就可以以此來驗證是否所有的區塊還是合法未篡改的,也就是不同的節點也可以藉此互相驗證。

當某人創建了一個新的區塊時,
這個新的區塊會被發送給網路上的所有人。
每個人再驗證這個區塊以確保這個區塊沒有被篡改過
如果所有的東西都被檢驗正確之後,那麼每個人才能把這塊新的區塊加到自己的區塊鏈上
我們可以稱之為, 網路上的所有人達成了「共識」

區塊鏈網路中的所有節點都達成共識
他們認同網路中哪些區塊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
那些被篡改過的區塊將會被網路上的其他用戶拒絕
所以, 要成功篡改一個區塊鏈,你需要篡改區塊鏈上的所有區塊
重新完成每個區塊的工作量證明,並且控制區塊鏈網路中超過50%的用戶
只有這樣,你篡改的區塊才會被所有人承認
可以說, 這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區塊鏈技術本身也在不斷地發展
例如後來的一個技術改進,叫做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 是一些存放在區塊鏈上的簡單的程序
它能基於合約內所記載的條件自動執行, 只要條件成立,依照合約自動完成交易
例如在特定條件下可以實現自動化比特幣交易。

學習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o_EIwHSd4

熱點內容
比特幣usdt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1 23:00:34 瀏覽:328
門羅幣怎麼從礦池 發布:2025-07-01 21:58:18 瀏覽:389
亞洲第一露天礦人民幣 發布:2025-07-01 21:50:54 瀏覽:929
比特幣交易確認是哪方進行 發布:2025-07-01 21:49:19 瀏覽:862
人人網區塊鏈原因 發布:2025-07-01 21:45:22 瀏覽:197
區塊鏈提的糖果是什麼 發布:2025-07-01 21:45:08 瀏覽:114
區塊鏈應用生態 發布:2025-07-01 21:40:45 瀏覽:925
上傳圖片到區塊鏈 發布:2025-07-01 21:35:41 瀏覽:176
去人才中心蓋章給蓋 發布:2025-07-01 21:35:29 瀏覽:181
區塊鏈前景相關 發布:2025-07-01 20:51:20 瀏覽: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