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http區塊鏈

http區塊鏈

發布時間: 2023-09-01 03:08:24

㈠ IPFS會取代HTTP嗎

至少短期內,看不到希望!


雖然有人說:IPFS將取代互聯網協議(HTTP)。那麼IPFS究竟是什麼,可以取代HTTP?

IPFS是什麼

IPFS(又名星際文件系統),是一種點到點的分布式文件。可以讓我們的互聯網速度更快, 更加安全, 並且更加開放。

現行HTTP的缺點

我們現在的互聯網生活和HTTP息息相關,可以說沒有HTTP也沒有我們現在的互聯網生活。但是作為一款已經運行了20年的事物,必然存在著一些缺陷。

HTTP的中心化具有低效性, 並且成本還很高。在中心化的協議系統中,你要下載的信息都儲存在伺服器中。使用HTTP協議每次下載文件都要從中心化的伺服器來下載並且在下載文件時,一個伺服器只能服務一個客戶端,效率很低。


如果用當下互聯網應用的層級結構去類比未來的區塊鏈應用,將會有三個賽道的王者出現,分別是公有的應用鏈系統、文件存儲類系統以及數據管理類系統。IPFS作為文件存儲類系統的種子選手,其技術實力已經得到了外界的廣泛認可,勢必將先拔得頭籌。

IPFS 是穩定的,偉大的,卻也有明顯的問題:

IPFS 基於 BT 軟體的成熟技術,在核心上並沒有太多修改,理論上是可以和當前的 BT 軟體互通的(當然它並沒有這樣做)。


IPFS 最大的創新是使用 DAG 技術將數據以種子文件的組織形式改造成了以文件系統的組織形式,由於 IPFS 所使用的 HASH 路徑具有無限多的命名空間,所以理論上全世界的人可以把所有的文件放在同一個文件系統之下,這也是 IPFS 星際文件系統的命名來歷。


IPFS 第二大創新是 Dweb 的概念,我們今天的網路以 HTTP 協議為基礎, HTTP 是一種中心化的流量模式,即嚴重浪費了帶寬資源,又嚴重依賴於全球主幹網路,當然這也為某些大國控制網路提供了方便。黑客也更方便了,看你不爽了就 DDos 你。而 IPFS Web 是沒有特定伺服器的 P2P 節點網路。


IPFS 項目的問題

一,缺乏生態激勵來保證 IPFS 節點的運行

IPFS 只是一個協議技術,如果沒有一個激勵生態,一切都是空的,無法實現的。


二,DWeb 難以實現

Web 瀏覽器本身支持 IPFS 目前還看不到希望,通過 IPFS_API 的形式連接到指定節點,目前所有的優勢其實都是不完整的,不能自洽的。而且連接到一個特定節點後,那這個短板將導致整個系統依然是中心化的。


IPFS 的創新性和想像空間讓全球很多人關注它,幫他解決面臨的問題,包括 Hero Node 項目和官方自己的 FileCoin。而且它只是一個技術協議,所以 IPFS 本身不可能失敗。

IPFS 存在的兩大痛點為:缺乏生態激勵來保證IPFS節點的運行和DWeb難以實現。

㈡ 區塊鏈和互聯網的區別有哪些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賬本系統,具備去中心化、開放性、信息不可篡改、可編程等特點,可作為價值互聯網的底層存儲與傳輸協議。區塊鏈有望帶領我們從個人信任、制度信任進入到機器信任的時代,共識機制是區域鏈建設的核心。數字貨幣只是開始,區塊鏈可以改變更多,可以重塑世界的信任體系,解決過去很多信任成本太高的問題。
區塊鏈與互聯網做類比,他們有一點核心區別:區塊鏈和互聯網的底層協議和上層應用的價值完全顛倒。主要源於區塊鏈的兩個核心特性:

第一個特性,是零知識證明造成了數據所屬權的改變。也就是說,區塊鏈上用戶的個人數據屬於用戶,無需提供給應用方、並存儲到中央伺服器上。那麼互聯網應用層的服務,例如BAT,市值背後的核心支撐「數據」,在區塊鏈領域便喪失了原來的價值。
另外一個特性,是代幣(token)所帶來的經濟激勵模型,為底層協議賦予了極高的價值。互聯網時代沒人為http協議付費,沒有人為收發Email付費,也沒有人為Google的搜索服務付費。

㈢ 區塊鏈編程開發技術都有哪些基本概念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關於區塊鏈技術的開發應用也被提上了日程,今天java課程http://www.kmbdqn.com/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區塊鏈的編程開發技術都有哪些基本概念需要掌握。


1.區塊鏈技術


鏈式數據結構,每個區塊的頭部都保存著指向上一個節點的哈希值,依次相連。


基於P2P網路,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來維護和更新數據,來保證數據的"不可篡改"。


利用密碼學原理,來保證數據傳輸、訪問的安全。


自動化腳本(智能合約)來可編程和操作數據。


本質是去中心化的資料庫,終要解決的是互聯網傳輸中的信任問題。


2.去中心化


整個網路由每個節點共同參與,共同維護,不依賴中央處理節點,每個節點都是中心。


數據的存儲與更新是分布式的,不需要中介與信任結構背書。


3.私有鏈、公有鏈與聯盟鏈


私有鏈:


參與節點的資格有限且可控、讀取與寫入受限。


弱中心化,解決"隊友"(機構內)間的信任問題。


公有鏈:


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讀取鏈上的數據、參與交易。


完全去中心化的,鏈上數據不受任何人或機構篡改。


通過獎勵代幣機制來鼓勵參與者競爭記賬權。


解決"人類"(所有人)不可信問題。


聯盟鏈:


由多個機構間共同參與、維護、管理,鏈上數據只允許系統內的機構讀寫、交易。


部分去中心化,每個機構運行一個或多個節點。


解決"組織"(機構間)不可信問題。


㈣ 區塊鏈究竟要學什麼

眾所周知,區塊鏈是最近幾年的產物,但市場針對區塊鏈相關課程可以說是五花八門,風毛菱角,各有千秋,在這里,給大家做個統計,一起學習,探討,交流!

區塊鏈

1. 區塊鏈是什麼?

2. 加密數字貨幣前傳:從大衛·喬姆到中本聰

3. 什麼是去中心化?比特幣是如何實現去中心化的?

4. 比特幣是如何轉賬的——比特幣區塊鏈的五個技術性細節

5. 分布式賬本和去中心網路

6. UTXO:未使用的交易輸出,比特幣核心概念之一

7. 比特幣區塊鏈的數據結構

8. 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

9. 挖礦是什麼意思?礦工都做了什麼?

10. 區塊鏈的應用有什麼?區塊鏈將帶來什麼變革?

11. 區塊鏈將成為互聯網基礎協議,類似於TCP/IP、HTTP

12. 以太坊是什麼?為什麼說它是區塊鏈2.0的代表

13. V神是誰?他是以太坊創始人,是區塊鏈界的真正大佬

14. 智能合約是什麼?

15. 以太坊智能合約是什麼?

16. V神說以太坊的Token系統

17. 機器比人更需要通證

18. ERC20通證標準是什麼?

19. The DAO眾籌事件與以太坊分叉

20. 通證該如何設計?如何表示資產?

21. 通證的分類(各種分類一覽表)

22. 以太坊智能合約的技術與組件

23. ERC721標准與加密貓

24. 以太坊的賬戶(外部賬戶和合約賬戶)

25. 區塊鏈的四大特徵

26. 區塊鏈3.0是什麼樣子的?

27. EOS是什麼?EOS和比特幣、以太坊有什麼區別?

28. EOS的共識機制與區塊生成

29. 丹尼爾·拉瑞莫(BM):EOS的主要開發者

30. 一張圖理解EOS是什麼

31. 區塊鏈「不可能三角」

32. 區塊鏈應用(去中心化應用)是什麼樣的?

33. EOS密鑰被盜後如何恢復?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㈤ 現在區塊鏈應用也很多,請問什麼樣的才算是好的區塊鏈應用呢在哪裡可以清楚的了解知道呢

想了解區塊鏈應用,可以多參考很多書籍和觀點,有《圖說區塊鏈》《區塊鏈:重塑經濟與世界》《新經濟藍圖與導讀》,還有幣安社區的文章,包括對幣安社區這個平台也詳細了解,實力牛X。

一、區塊鏈是什麼

區塊鏈(Blockchain),顧名思義,是由區塊(Block)和鏈(chain)組成,它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安全可信的分布式賬本。

2008年,中本聰發表的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中第一次提出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貨幣的構想。從比特幣開始,區塊鏈成為各種各樣數字貨幣的底層技術。

二、區塊鏈的工作原理:

1、基本概念包括:
(1)交易(Transaction):操作一次,會使賬本狀態改變一次,如添加一條記錄;
(2)區塊(Block):記錄規定時間內發生的交易和狀態數據,是對當前賬本狀態的一次共識和保存;
(3)鏈(Chain):由一個個區塊按照時間順序串聯而成,是整個狀態變化的日誌記錄。
理解了區塊鏈的工作概念也就不難理解其工作原理,假設存在一個分布式的數據記錄本,這個記錄本只允許添加、不允許刪除和更改,其結構是由一個個「區塊」串聯而成的線性的鏈(這也是「區塊鏈」名字的來源),新的數據要加入,必須放到一個新的區塊中,維護節點可以提議一個新的區塊,但是必須經過一定的共識機制來對最終選擇的區塊達成一致。

2、以比特幣為例來看區塊鏈的工作原理。

比特幣的區塊分為區塊頭和區塊體兩部分。

三.區塊鏈的核心優勢和特點

1、去中心化
區塊鏈數據的驗證、記賬、存儲、維護和傳輸等過程均是基於分布式系統結構,不存在中心化的硬體或管理機構,任意節點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系統中的數據塊由整個系統中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來共同維護。
2、開放透明
系統是開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人公開,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的介面查詢區塊鏈數據和開發相關應用,因此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
3、安全性
區塊鏈採用基於協商一致的規范和協議(比如一套公開透明的演算法)使得整個系統中的所有節點能夠在去信任的環境自由安全的交換數據,使得對「人」的信任改成了對機器的信任,任何人為的干預不起作用。
4、信息不可篡改
一旦信息經過驗證並添加至區塊鏈,就會永久的存儲起來,除非能夠同時控制住系統中超過51%(幾乎不可能)的節點,否則單個節點上對資料庫的修改是無效的,因此區塊鏈的數據穩定性和可靠性極高。
5、匿名性
由於節點之間的交換遵循固定的演算法,其數據交互是無需信任的(區塊鏈中的程序規則會自行判斷活動是否有效),因此交易對手無須通過公開身份的方式讓對方自己產生信任,對信用的累積非常有幫助。

四、區塊鏈的分類

目前來說,區塊鏈最主流的分類是根據參與者的不同,把區塊鏈分為公有鏈(Public Blockchain)、私有鏈(Private Blockchain)和聯盟鏈(Consortium Blockchain)。

1、公有鏈:任何人都可以參與使用和維護,並且能夠獲得該區塊鏈的有效確認,公有鏈是最早的區塊鏈,也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區塊鏈,典型的如比特幣區塊鏈,信息是完全公開的。

如果引入許可機制,包括私有鏈和聯盟鏈兩種。
2、私有鏈:一個公司或者個人,僅使用區塊鏈的技術,獨享該區塊鏈的寫入許可權,信息不公開。目前保守的巨頭(傳統金融)都是想實驗嘗試私有區塊鏈,私鏈的應用產品還在摸索當中。
3、聯盟鏈:是介於公有鏈和似有鏈之間,由多個組織共同控制的區塊鏈,該鏈的使用是有許可權的管理,可以受制於管理者,也根據管理者的意願開放給他人。
除此之外,根據區塊鏈使用場景和目的的不同,分為以數字貨幣為目的的貨幣鏈,以記錄產權為目的的產權鏈,以眾籌為目的的眾籌鏈等。

五、區塊鏈的具體應用場景分析

1、信息防偽

5月28日,騰訊CEO馬化騰在貴陽數博會上就茅台酒打假問題提出了:基於雲端的綜合區塊鏈技術的防偽方法,其效率將遠高於傳統防偽方式。未來的防偽驗證場景可能只需用戶使用手機進行簡單的掃描,就可以得到大量的基於不同的維度的完整信息。

以茅台酒為例:

酒廠地址,製作車間,操作員工,檢驗員,出廠時間,運輸車輛信息及駕駛人員信息,

酒的年份原料來源,原料提供商,保存倉庫編號,原料運輸車輛及駕駛人員信息,

所有的信息都能夠精準溯源,被永久記錄且不可篡改。

綜合以上信息即可輕易驗證真偽。

2、食品安全問題

早在去年11月份沃爾瑪就已經和IBM進行合作,通過使用區塊鏈技術來追蹤食品來源,以此來確保食品的安全性及增加食品的而流通性以降低成本,對於沃爾瑪等大型超市來說,以往出現食品安全問題需要幾天時間進行問題食品的來源調查,使用了此項技術之後,只需要產品的一項信息就能夠做到精準溯源,食品產地、檢驗者、供應商、物流運輸等重要信息,幾分鍾之內就能快速發現問題。目前來說使用區塊鏈追蹤的產品有包括美國的包裝產品和中國的豬肉。

3、信息安全

區塊鏈技術正在推動一場信息安全技術變革。中間人攻擊、數據篡改、DDoS三大安全威脅

(1)身份保護

PKI是電子郵件、消息應用、網站等各種通訊應用中常見的公鑰加密技術。但是由於大多數PKI的實現以來集中式的可信第三方認證機構(CA)來發放、激活和存儲用戶證書,黑客可攻擊PKI假冒用戶身份或破解加密信息。

CertCoin是首個區塊鏈PKI實現,來自MIT,去除了中心化的認證中心,以區塊鏈作為於域名和公鑰的分布式賬本。

Pomcor公司:區塊鏈PKI實現路徑:保留認證中心,用區塊鏈存儲已經發放和激活的證書的hash值。用戶通過去中心化和透明的來源鑒別證書的真實性,同時還能通過本地基於區塊鏈拷貝進行秘鑰和簽名的認證來提高網路訪問性能。

(2)數據完整性保護

GuardTime開發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無秘鑰簽名架構(KSI),取代基於秘鑰的數據認證技術。KSI在區塊鏈上存儲原始數據和文件的哈希表,運行哈希演算法來驗證其他拷貝,將結果與區塊鏈存儲的數據對比。任何數據的篡改都會被迅速發現,因為原始哈希表存儲在數以百萬計的節點。

(3)關鍵基礎設施保護

互聯網的「阿喀琉斯之踵」,DDoS進入TB時代,DDoS仍然是黑客低成本搞垮大目標的最簡單的武器,DNS服務是黑客進行大規模破壞的首要目標,但區塊鏈技術有望從根本上解決。

區塊鏈的分布式存儲,使黑客攻擊失去焦點,Nebulis正在開發一種分布式DNS系統,使用以太坊區塊鏈和星際互聯文件系統(IPFS,HTTP的分布式替代品)來注冊和解析域名。DNS最大弱點是緩存,緩存使DDoS攻擊成為可能,也是集權政府審查社交網路,操縱DNS注冊的禍根。一個高度透明的、分布式的DNS系統能夠有效杜絕任何實體,包括政府恣意操縱記錄。

四、金融行業

(1)數字貨幣:提高貨幣發行及使用的便利性

如國外的比特幣、以太幣,我國目前有果仁寶等等。

從使用實物交易,到物理貨幣和信用貨幣,再到比特幣網路的崛起,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其背後的分布式賬本區塊鏈技術,逐步在數字貨幣外的許多場景進行應用。

(2)跨境支付與結算:實現點到點交易,減少中間費用

轉賬與支付。目前,區塊鏈技術最成熟的應用便是支付與轉賬,區塊鏈技術能夠避免繁雜的系統,省卻銀行間對賬和審查的流程,加速結算速度;用虛擬貨幣無需清算所的介入,減少交易費用。各國家的清算程序不同,單筆匯款需2、3天才到帳,效率低,在途資金佔比極大。不再通過第三方,通過區塊鏈技術形成點對點的支付。省去第三方機構的環節,即可全天支付、實時到賬、提現快捷及降低隱形成本,有助於規避資金風險。具有及時性便利性。

(3)票據與供應鏈金融業務:減少人為介入,降低成本及操作風險

點對點之間的價值傳遞,實物票據或中心系統進行控制驗證;中介將被消除,減少人為介入。效率的提升,融資渠道更暢通,風險更低,多方受益。

(4)證券發行與交易:實現准實時資產轉移,加速交易清算速度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使證券交易的流程更簡潔、透明、快速,減少重復功能的IT系統,提高市場運轉的效率。對於股票,區塊鏈可以消除紙筆或電子表格記錄,減少交易的人為差錯,提高交易平台的透明度和可追蹤性。花旗與納斯達克合作推進區塊鏈應用。

(5)客戶徵信與反欺詐:降低法律合規成本,防止金融犯罪

記載於區塊鏈中的客戶信息與交易紀錄有助於銀行識別異常交易並有效防止欺詐。區塊鏈的技術特性可以改變現有的徵信體系,在銀行進行「認識你的客戶」(KYC)時,將不良紀錄客戶的數據儲存在區塊鏈中。

股權眾籌:建立在區塊鏈技術上的股權眾籌可以實現去中心化信任,投資者的回報也得到保證。

5、供應鏈管理

分布式分類帳系統,參與者全程跟蹤資產的所有權,可應用於國家和工廠之間移動時跟蹤汽車零件。

豐田為其核心零部件供應鏈運營,研發區塊鏈技術解決方案的前提。通過大量的數據幫助豐田更高效地確保記錄數據准確性,也能幫助管理供應鏈。同時,區塊鏈供應鏈能夠通過智能合同來控制保修,維修貨物相關成本和規格,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內的交易不可撤銷。

航運業的第一個公共解決方案解決方案由海運國際(MTI)部署,使用區塊鏈供應鏈技術共享運輸集裝箱的驗證總量(VGM)信息。有關集裝箱VGM的信息對於確保船舶正確存放,防止在海上和港口事故發生是非常重要的。VGM數據存儲在區塊鏈供應鏈上,為港口官員,運輸公司,托運人和貨主提供永久記錄。這取代了麻煩的日誌,電子表格,數據中介和私人資料庫。

物流誠信體系 貨車幫貨車幫推出基於區塊鏈的物流企業金融解決方案,旨在為企業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務。不僅能幫助司機解決貸款難的問題,亦能改變行業誠信缺失的現狀,助力打造物流誠信體系。幫助構建物流企業身份鏈,打造物流企業可信數據生態。以透明、可監督、可追溯的演算法模型,篩選需要資金支持且可靠的企業,為其提供金融服務。另一方面,在技術層面將各執法部門鏈接起來,對失信企業進行聯合處罰。

6、政務管理

(1)選舉

基於區塊鏈技術特徵,聯想到現在選舉技術的弊端,我們將搭建一個開源的、針對選舉、投票和彩票的區塊鏈應用,我們稱之為選舉鏈(ElectionChain)。我們希望優化選舉和投票技術,使得投票更加公開透明,減少人為操控,讓選民可驗證自己的選舉結果。

包括身份認證、多鏈體系、閃投協議、共識演算法EDPOS、隱私保護、選票機制設計、去中心化ELC租借市場、存貯方案、智能合約等。

(2)政務服務

旨在實現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電子政務數字生態系統,向公民提供政務服務和政府各部門業務的自動化機制,必須將國家政務所有領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共有的信息空間,包含政府機構、經濟數據、金融交易和社會領域。這個生態系統還應包括注冊管理部門機構和對應軟體,用於構建基於智能合約的政府機構、企業和公共用戶的應用程序和平台。

㈥ Linux學習資料:區塊鏈與雲計算之間有什麼關系

雲計算在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後,已經成為一項非常成熟的技術了。專家是這么對雲計算下定義的:雲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路訪問, 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路、伺服器、存儲、應用軟體、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區塊鏈的概念相對簡單一點。它一種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其本質可以理解為分布式賬本和智能合約。如果再簡單一點時候,區塊鏈就相當於HTTP這樣的一個協議,是來做價值交換和價值傳遞的。
了解完二者定義以後,會發現從定義上看,二者並沒有什麼關聯。但實際上,區塊鏈作為一種有按需攻擊需求的資源,可以理解為雲計算的一部分。所以總的來說,二者雖然區別很大,但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信會有更優質的技術誕生。

㈦ 區塊鏈的運行原理和發展,你不得不知!


一、為什麼會有區塊鏈的創新?
第一代互聯網的起點是TCP/IP協議,就是執行一個網路上所有節點統一格式對等傳輸信息的開放代碼。但是這樣一個並不復雜的創新對於人類的影響是劃時代的,她把全球統一市場所需要的基本價值觀:「自由、平等、博愛」,給程序化、協議化、可執行化了。進而派生出STMP郵件協議、HTTP域名協議等,去中心化的實現了全球信息傳遞的低成本高效率。正如阿里巴巴副總裁高紅冰所說:
「互聯網就是消滅那個價值很低、成本很高的(信息)供應鏈——它開放、互聯、對等、全球化、去中心化。」
我們知道:市場的本質也是去中心化的,她自動執行也就是「等價交換」的去中心化協議,就像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羅納德科斯總結的:「市場經濟建立在兩個深厚的認知基礎上:承認無知和包容不確定性。」亞當斯密也形容市場是:「看不見的手」!因此,市場一定需要信息去中心化的低成本流動,互聯網正是適應了全球統一市場形成的大氣候下,橫空出世了。
但是,第一代互聯網去中心化的解決了信息的低成本高效率傳輸的問題,她沒有解決信息的信用問題。因此,第二代互聯網必須突破的是:怎樣去中心化的建立全球信用?讓價值傳遞也低成本高效率進行。
那麼原來的中心化信用體系有什麼問題呢?眾所周知:中心化的信用,如各國法幣,信用價值不同,清算體系也各不兼容,給全球貿易增加了很大成本。目前以美元為中心的全球信用體系,在機制上存在「特里芬悖論」(實質就是一國法幣無法同時兼顧解決本國經濟利益和全球經濟需要的沖突),因此2009年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呼籲超主權存儲貨幣的產生,同年,中本聰在網上公開了第一代區塊鏈源代碼————「比特幣」。
二、區塊鏈系統是怎樣運行的?
首先,中本聰很清楚建立一個支付系統的信用必須解決防止「重復支付」問題,也就是不能造假幣。中心化的信用系統是靠國家機器防止造假幣。「比特幣」怎麼辦呢?中本聰的偉大創新是給每一筆交易「蓋時間戳」(timestamp)。每十分鍾一個區塊(block:相當於網路賬簿),把這十分鍾的全網交易都正確的蓋上時間戳。問題是誰來蓋呢?中本聰並沒有假設互聯網上都是雷鋒,他同意亞當.斯密的觀點:市場上的人是貪婪的。他讓所謂自稱「礦工」的人去競爭這十分鍾一個區塊的記賬權,競爭的規則就是正確記賬的同時要去解SHA256難題,誰能證明自己的計算機算力最快(所謂PROOF OF WORK 機制),ta就能競爭到這十分鍾區塊的合法記賬權,並得到二十五個比特幣的獎勵。這就是所謂俗稱的「挖礦」過程,實際是建立一個全網總賬——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信用過程,所以礦工更本質的職能是「記賬員」!
中本聰在其比特幣白皮書中,比較詳盡的敘述了這個信用系統建立的過程:
第一步:每一筆交易為了讓全網承認有效,必須廣播給每個節點(node:也就是礦工);
第二步:每個礦工節點要正確無誤的給這十分鍾的每一筆交易蓋上時間戳並記入那個區塊(block);
第三步:每個礦工節點要通過解SHA256難題去競爭這個十分鍾區塊的合法記賬權,並爭取得到二十五個比特幣的獎勵(頭四年是每十分鍾五十個比特幣,每四年遞減一半);
第四步:如果一個礦工節點解開了這十分鍾的SHA256難題,ta將向全網公布ta這十分鍾區塊記錄的所有蓋時間戳交易,並由全網其他礦工節點核對;
第五步:全網其他礦工節點核對該區塊記賬的正確性(因為他們同時也在蓋時間戳記賬,只是沒有競爭到合法區塊記賬權,因此無獎勵),沒有錯誤後他們將在該合法區塊之後競爭下一個區塊,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合法記賬的區塊單鏈,也就是比特幣支付系統的總賬——區塊鏈。
一般來說,每一筆交易,必須經過六次區塊確認,也就是六個十分鍾記賬,才能最終在區塊鏈上被承認合法交易。以下是比特幣的記賬格式:
所以所謂「比特幣」,就是這樣一個賬單系統:它包括所有者用私鑰進行電子簽名並支付給下一個所有者,然後由全網的「礦工」蓋時間戳記賬,形成區塊鏈。
三、比特幣的區塊鏈金融有哪些創新?
類黃金化,嘗試建立全球互聯網去中心化信用,有可能讓價值在全網高速低費率的流轉(目前每筆轉轉費率是萬分之一);
貨幣總量由密碼學協議約定;
比之於黃金,數字貨幣無限可分;
貨幣價值可以建立在大量的P2P交易之上;
財務管理的完全透明(每筆交易都能在區塊鏈上查到)。
比特幣的區塊鏈全網記賬,在全球互聯網上最高建立了市值100億美元的市值。因此,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吳曉靈點睛指出:區塊鏈實驗建立了分布式信用,是互聯網TCP/IP的升級版,是從信息傳遞升級到價值傳遞;
四、比特幣的區塊鏈系統有哪些內在缺陷?
比特幣的區塊鏈系統自2009年在互聯網上開源運行以來,有成功的地方,但也顯示出一些難以克服的內在缺陷:
總量不能隨著市場的情況變化,必然暴漲暴跌;
挖礦的高碳,只有不到1%的礦工能夠競爭到沒十分鍾區塊的記賬權,其他參與競爭的99%以上的礦工算力浪費;
每年10%左右的通貨膨脹大大增加了比特幣金融生態的成本,甚至威脅到她的生存;
作為去中心化自組織DAC系統,記賬和發行功能部分運行成本過高。
作為全球支付系統,效率遠遠達不到全球貿易的實際要求。比特幣網路每秒目前最多確認7筆交易,對比之下, Visa的網路系統每秒最快可處理10,000筆交易,支付寶的記錄是2014光棍節每秒鍾80,000筆!
五、區塊鏈技術2.0的發展:
作為區塊鏈的2.0升級發展,首先聚焦在解決比特幣記賬的挖礦高碳上:
在我們討論怎麼克服比特幣挖礦記賬高碳時,清華經濟學研究所的劉濤雄教授指出,挖礦靠算力競爭,最後只有一家競爭到合法記賬權,其他99%的礦工節點都白挖了,浪費了資源,顯然不太合理,如果全網透明的知道下一家區塊的合法記賬權,隨機的在全網產生,就免除了競爭記賬的高碳!我們聽後都大贊劉教授主意高明,因為現在比較成功的二代幣NXT正是這種機制,他們的白皮書叫「透明鍛造」,只是記賬權花落誰家的概率是和每個礦工節點錢包的NXT代幣持有量成正比,這個叫股權證明機制(PROOF OF STOCK)。當然,這也引發了NXT把代幣分發給早期投資開發者不公平的爭論!
RIPPLE是一個區塊鏈半去中心化的方案,利用「可信任網關」(trusted gateways)進行區塊鏈記賬,其信用是建立在這些網關不會同時作惡的共識記賬(consensus ledger)協議上。
最有雄心的嘗試是以太坊(Ethereum),她把區塊鏈的技術和圖靈完備結合起來,期望開發出一套未來滿足各種區塊鏈系統建設的基礎性平台,可以支持各種信用貨幣、數字資產、智能協議甚至金融衍生品的開發.其系統設計是ETHERUM平台統一區塊鏈記賬,為所有開發者共同使用,也許她們的正式版本能在不久地將來發布。
六、區塊鏈的創新在其他領域的可能應用:
現在,區塊鏈在建立去中心化信用的嘗試,已經不限於金融界,而被社會各個領域關注,特別是在中國目前一些中心性信用如「紅會」,處於「塌陷」態勢,區塊鏈更能為社會管理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路和技術選項,以下是我們了解的一些新進展和相關討論:
區塊鏈和物聯網結合,將數字資產和原子資產統一起來,抹平消費資產和現金資產的區別,擴展大眾的信用,加速價值流通;(IBM-三星)
區塊鏈上建立知識產權保護系統,對知識產權的使用全網記賬,建立全球廣告市場;
區塊鏈是否可以為一帶一路的新興經濟體發行協議型密碼學貨幣提供技術支撐;
區塊鏈+雲計算可以發展成去中心化的自媒體和社區系統;
區塊鏈可以搭建去中心化的股權眾籌體系,讓創新項目提前進入流通領域;
區塊鏈可以發展出全透明的財務管理系統;
區塊鏈支持建立全球去中心化公司組織。
總之,在這個信用已經成為緊缺資源的時代,區塊鏈的技術創新,作為一種分布式信用的模式,為全球市場的金融、社會管理、人才評價和去中心化組織建設等,都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發展前景。

㈧ 區塊鏈技術賦能Web3.0

Web3.0將是一個價值互聯網,它的開放性、信任的建立和身份管理等與Web2.0有很大區別。區塊鏈的發展正好為Web3.0建立了基礎技術基礎,並將在Web3.0中起到關鍵作用。在Web3.0中,與區塊鏈相關的技術包括:點對點網路技術,數據存儲和交換系統,數字身份,基於區塊鏈的金融網路,基於區塊鏈的信任系統和智能合約等等。

Web 3.0最初被萬維網(WWW)的發明者Tim Berners-Lee稱為語義網,其目標是成為一個更加自治,智能和開放的互聯網。Web 3.0的定義可以擴展如下:數據將以分散的方式互連,這將是對我們當前的Internet的巨大飛躍,在Web 2.0中,數據主要存儲在集中式存儲庫中。此外,用戶和機器將能夠與數據進行交互。要做到這一點,程序需要在概念上和上下文上理解信息。考慮到這一點,Web 3.0的兩個基石是語義Web和人工智慧(AI)。

從使用者(用戶)的角度理解,Web3.0 與 Web2.0 在呈現形式和體驗上將得到多方面的提升,以下特點是產業界比較認可的一些方面:

同時,隨著網路能力、人工智慧的發展,隨著數據的爆發式增長,Web3.0網路的建設將對Web2.0而言將是一個顛覆式的發展,這體現在Web3.0將必然是開放的,去信任的,無許可的網路,從而實現互聯網的真正願景。

Web3.0將是一個價值互聯網,它的開放性、信任的建立和身份管理等與Web2.0有很大區別。區塊鏈的發展正好為Web3.0建立了基礎技術基礎,並將在Web3.0中起到關鍵作用。在Web3.0中,與區塊鏈相關的技術包括:點對點網路技術,數據存儲和交換系統,數字身份,基於區塊鏈的金融網路,基於區塊鏈的信任系統和智能合約等等。

點對點網路系統:P2P Networking

Web1.0 和 2.0採用的網路架構圍繞核心網,接入網和區域網的架構展開。這樣的網路基本上是一個星型結構,數據的交換從端向上經接入網至核心網路,再向下逐級路由至其目標地址。互聯網應用所依靠的計算和存儲相對集中,網路一旦發生故障或者不堪重負,將立即出現服務故障。互聯網巨頭的服務故障屢見不鮮,影響巨大。

Web3.0 的網路將更加具有彈性,數據通信更多地建立在點對點網路之上,點對點網路依賴於Web2.0現有架構作為基礎設施,而在其上構建虛擬的P2P網路層。每一個用戶節點/終端同時連接多個終端節點,網路通信通過終端之間的直接連接或者通過第三方中繼。這樣的連接有諸多好處,比如:節點可以同時從多個路徑獲取信息,因此數據訪問速度可以更加高效;當數據有多個副本的情況下,可以從最近的節點獲取信息,網路資源利用率高;對網路故障的容忍度大大提高,部分網路的故障,並不會影響到通信的效果;網路鏈接豐富,數據傳播速度非常快。

點對點網路也是保障 Web3.0 其他特性的基礎,我們在下面幾節中會有所描述。LibP2P 是目前較為成熟的點對點網路技術,包括IPFS,Filecoin,Ethereum2.0等為Web3.0 提供服務的平台的網路都建立在 LibP2P 之上。

使用點對點網路的終端需要持續保持並維護較大量的網路鏈接,並能夠較智能地感知網路問題,抵抗惡意鏈接及攻擊等。這給 P2P 網路發展帶來挑戰。同時,P2P 網路是建立在現有網路的基礎之上,需要對現有網路協議的全面支持,受網路規模效應的影響,P2P 網路的發展將首先從與區塊鏈相關的技術設施開始,逐步擴展到更廣泛的領域。

數據存儲和交換系統 - The Underlying File System

Web1.0 和 Web2.0 建立在 HTTP 協議之上。HTTP協議提供簡單的通過路徑(URL)的文件訪問方式,用戶可以通過URL 訪問文件和網頁內容。

HTTP是一種客戶/服務端(Client-Server)通信協議,其構成了當前互聯網幾乎所有數據交換的基礎。客戶端-伺服器一詞意味著有一個請求方(客戶端-通常是Web瀏覽器)從伺服器(提供信息的計算機-通常是網頁或網頁的一部分)中請求信息。該協議藉助域名伺服器(DNS)伺服器來定位文件路徑。DNS伺服器本身就是一個大型網路,其中包括十三台根伺服器,以及向下鏈接的眾多區域伺服器。DNS服務網路本身就是一個中心化的網路,有些攻擊就是直接針對DNS網路進行的。

使用Web 3.0時,該機制正在發生變化。最有可能取代當前DNS系統的技術稱為行星際文件系統(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簡稱IPFS。當HTTP逐步被IPFS取代之時,確實,我們可能傾向於將其稱為Internet 3.0。

IPFS網路同樣需要對文件(內容)進行定址,但與HTTP協議完全不同的是,IPFS的定址服務不再依賴於類似DNS網路這樣的中心化服務,而是完全通過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哈希表(DHT:Decentralized Hash Table)來進行。IPFS的網路層就是 LibP2P,所以他能夠提供更大的彈性和容錯性。同時,IPFS借鑒了點對點文件系統的諸多技術來形成一整套協議,這些技術包括:BitTorrent,Git,SFS等等。

IPFS的內容定址方式實現原理非常簡單,就是對內容進行散列(Hash)運算,生成內容相關的獨一無二的內容標識(CID:Content Identity)。Hash演算法的防碰撞特性保證了標識的唯一性,因此這種標識又稱為內容指紋;Hash演算法的確定性保證了同樣的內容將生成同樣的標識,因此,在同一個存儲網路中,可以進行內容去重,從而實現更高的存儲效率。

IPFS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統一的分散的不依賴單個實體的存儲平台,這與區塊鏈的思想一脈相承。與 HTTP 相比,IPFS有很多優勢:

IPFS的這些特性構成了Web3.0數據存儲的基礎,因此,IPFS的這些特性,也就成為Web3.0的特性。IPFS網路目前已經成功運行數年,作為一個公益的、開放的、開源的網路,它的運行非常成功,但是,對於商業運行而言,由於缺乏激勵層和難以協調分散節點的服務保障體系,還存在諸多挑戰,這些挑戰,也是 Filecoin 等存儲相關的項目希望解決的部分。

基於密碼學的數字身份 - Digital Identities

數字身份是區塊鏈發展帶來的另一個重要技術。它可能成為Web 3.0的最重要功能之一。在當前的互聯網路中,從身份盜用到點擊欺詐充斥著互聯網的每一個角落,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兩台計算機之間的連接未正確進行身份驗證。在Web 2.0網落中,伺服器永遠無法確定訪問它的客戶端軟體是假裝的—在可識別的人的控制下瀏覽器。在等式的另一邊,瀏覽器也不知道它正在訪問的伺服器和文件是否是它打算訪問的文件。

但是,如果這種互動中涉及的所有事物都具有可驗證的身份,那麼進行欺詐和欺騙就更加困難了。使用數字身份證,每個人擁有一個可驗證的身份,因為每個身份都必須鏈接到唯一的憑證。同樣,組織也具有一個可驗證的身份。至於客戶端和伺服器之間交互所涉及的所有其他內容(硬體和軟體),這些東西可以直接綁定到屬於個人或組織的唯一ID。而且,由於採用了零知識證明等技術,任何一方都有可能證明他們是真實的,甚至不用透露自己的身份。

數字ID啟用Web 3.0的兩個重要功能:

這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用戶的身份認證和行為驗證統一了起來,加密技術應用到每一條消息,使得安全性大大提高。當然,這些也提高了終端使用的成本,而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隨著計算技術的進步,加密的強度和演算法也會演進,同時,安全性也依賴於用戶對自己的私鑰的保護。

基於區塊鏈金融網路 - Decetralized Finance

到目前為止,我們提到了兩個技術基礎:分布式文件系統和數字身份,都與區塊鏈技術相關。區塊鏈對 Web3.0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其最重要的貢獻還在於其創建通證、並通過精巧設計的經濟模型來維護啊網路的能力,也包括使用此類通政進行小額支付的能力。

在一個區塊鏈為基礎的 Web3.0 網路中,金融的運作方式與傳統金融有很大的區別,金融更加程序化,變化更靈敏快速。無需銀行和機構為其背書,金融市場也是一個演算法市場。這里,不僅僅具有價值儲存的通證,可以進行高額的價值存儲和轉移,同樣,也具有類似於閃電網路的快速交易的小額支付能力,不同的通證提供了不同的功能。更加令人興奮的是,整個金融市場完全是一個演算法市場,不受機構的控制,因此,可以進行基於演算法的股權交易、借貸市場、不停歇的即時交易、保險、期貨等等都可以構建,並不斷創新。

關於信息價值,Web3.0與Web2.0完全不同,由於通證化,信息的價值可以直接在交易中體現出來,實現價值流和信息流的統一。而不同於Web2.0中的充滿假象的免費服務,實際上服務商通過迂迴的方式通過廣告和挖掘用戶的數據價值牟利。

網路構建信任 - Trustless

有人可能會爭辯說,區塊鏈最重要的貢獻是自動信任。這超出了區塊鏈可以通過建立信任網路通過數字ID提供的安全性。

一些區塊鏈可以創建「智能合約」,這些程序附在區塊鏈上,並在特定的區塊鏈事件觸發時執行。關於智能合約的重點是程序代碼是合約。

這使得智能合約比法律合約更具確定性。法律合同是通過法律制度執行的,法律制度的可靠性在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各不相同,但從來都不是完美的。對法律合同提出質疑的結果是不確定的。

但是,智能合約可以100%被信任。智能合約的一個簡單示例是通過供應鏈中的商品移動給出的。發貨時會帶有RFID標簽,該標簽會在讀取商品時報告其位置。當貨物到達特定位置時,智能合約可以自動執行付款-運輸,倉儲或進口關稅。因此,付款是可預測的,並且可以100%相信發生。

自然,智能合約可能比該示例復雜得多。它們可以涵蓋法律合同當前涵蓋的許多情況,從而減少了欺詐的可能性。

㈨ IPFS與HTTP的區別

http屬於集中化的,所有流量直接搭載在中心化的伺服器上,承載的壓力極大,容易造成系統崩潰,http還容易遭受DDOS攻擊;ipfs的存儲方式是去中心化的分片的分布式存儲,黑客無法攻擊,文件不易丟失,安全有保障。

熱點內容
解析比特幣地址 發布:2025-09-02 19:46:55 瀏覽:881
區塊鏈不發幣有什麼用 發布:2025-09-02 19:45:36 瀏覽:82
區塊鏈支付寶是真的嗎 發布:2025-09-02 19:32:01 瀏覽:597
數字貨幣一萬積分 發布:2025-09-02 18:55:30 瀏覽:312
2016年8月以太坊的價格 發布:2025-09-02 18:49:06 瀏覽:427
以太坊abi解析 發布:2025-09-02 18:36:26 瀏覽:766
區塊鏈項目包裝推廣服務報價 發布:2025-09-02 18:30:07 瀏覽:940
幣圈大漲後大跌 發布:2025-09-02 17:51:47 瀏覽:267
以太坊礦工怎麼做 發布:2025-09-02 17:48:35 瀏覽:150
目前如何買usdt 發布:2025-09-02 17:45:41 瀏覽: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