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和藕合鏈
⑴ 區塊鏈cny什麼意思,區塊鏈是什麼術語
比特幣中國btccnyltc什麼意思btc是指比特幣(bitcoin),ltc指的是萊特幣(litecoin),cny指的是人本民幣。
btccnyltc的意思是比特幣和萊特幣的人民幣交易,支持比特幣、萊特幣和人民幣之間自由的兌換。
比特幣是一種「電子貨幣」,由計算機生成的一串串復雜代碼組成,新比特幣通過預設的程序製造,隨著比特幣總量的增加,新幣製造的速度減慢,直到2140年達到2100萬個的總量上限,被挖出的比特幣總量已經超過1200萬個。
比特幣網路通過「挖礦」來生成新的比特幣。所謂「挖礦」實質上是用計算機解決一項復雜的數學問題,來保證比特幣網路分布式記賬系統的一致性。比特幣網路會自動調整數學問題的難度,讓整個網路約每10分鍾得到一個合格答案。隨後比特幣網路會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幣作為賞金,獎勵獲得答案的人。
(1)區塊鏈和藕合鏈擴展閱讀:
2014年9月9日,美國電商巨頭eBay宣布,該公司旗下支付處理子公司Braintree將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該公司已與比特幣交易平台Coinbase達成合作,開始接受這種相對較新的支付手段。
雖然eBay市場交易平台和PayPal業務還不接受比特幣支付,但旅行房屋租賃社區Airbnb和租車服務Uber等Braintree客戶將可開始接受這種虛擬貨幣。Braintree的主要業務是面向企業提供支付處理軟體,該公司在去年被eBay以大約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2017年1月22日晚間,火幣網、比特幣中國與OKCoin幣行相繼在各自官網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抑制投機,防止價格劇烈波動,各平台將於2017年1月24日中午12:00起開始收取交易服務費,服務費按成交金額的0.2%固定費率收取,且主動成交和被動成交費率一致。
5月5日,OKCoin幣行網的最新數據顯示,比特幣的價格剛剛再度刷新歷史,截止發稿前最高觸及9222點高位。
⑵ nft是什麼幣
NFT是非同質化代幣,具有不可分割、不可替換、流動性、不變性等特徵,其中不變性指NFT的所有權將永久記錄於區塊鏈中,除非用戶決定將其轉讓給其他用戶。代幣分為同質化和非同質化兩種,兩者之間存在多重差異。
NFT不是一般等價物,因此它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錢,但它和我們生活中的合同、提貨券等憑證功能相似。不同之處在於,NFT是在名為區塊鏈的新型互聯網上存在的憑證,其介質不是紙張而已。NFT的不可替代性意味著它們是獨一無二的,可以代表一種獨一無二的東西的憑證。
簡單來說,NFT是區塊鏈(好比文件櫃)上的一個區塊(好比格子或抽屜),這種去中心化的數字分類賬技術是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基礎。NFT代幣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游戲、藝術品、域名、收藏品、虛擬資產、現實資產通證化(STO)等,特別是在藝術品和游戲中,關注度較高。
有些游戲道具和藝術品天然具備唯一性和不可拆分性,正好與NFT耦合,因此NFT可以有效防止此類物品的偽造與欺詐。NFT在游戲中的應用尤為突出,例如游戲內的虛擬裝備、角色皮膚等,這些物品都具有獨特的屬性和價值,通過NFT可以確保其所有權和稀缺性。
藝術品領域中,NFT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藝術家可以通過NFT發行數字藝術品,確保其版權和唯一性,同時還能獲得收益。此外,NFT還可以用於房地產、音樂等現實資產的通證化,使得這些資產可以在區塊鏈上進行交易和流轉。
總之,NFT作為一種獨特的數字資產,為各個領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它不僅改變了傳統資產的交易方式,也為創作者提供了新的創作和變現途徑。
⑶ 什麼是數字人民幣的區塊鏈(什麼是數字人民幣的區塊鏈產品)
區塊鏈和數字人民幣有哪些關系區別:
1、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區塊鏈是數字貨幣流通的手段之一。
2、區塊鏈是數字貨幣的理論基礎,數字貨幣是在區塊鏈技術手段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區塊鏈對數字貨幣的安全性有一定的保證,同時數字貨幣是區塊鏈技術最成功的應用。
自「數字人民幣」的概念提出後,數字人民幣就經常會被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加密貨幣比特幣、以太坊等相比較。所以我們接下來先來弄清楚什麼是數字人民幣?
數字人民幣(DigitalRMB),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並向公眾兌換,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紙鈔硬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支持可控匿名。
數字人民幣的概念有兩個重點,一個是數字人民幣是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另外一個點是和紙鈔和硬幣等價,數字人民幣主要定位於M0,也就是流通中的現鈔和硬幣。
但其實數字人民幣只是借鑒了區塊鏈技術,但作為法定貨幣,數字人民幣具有中心化的特徵。歐洲主要中央銀行的高管表示,發行央行數字貨幣其實並不需要使用區塊鏈技術。數字人民幣系統框架的核心要素為「一幣,兩庫,三中心」,在使用過程所採用的技術有NFC與分布式賬本技術。
02什麼是區塊鏈技術?
從廣義的方面來說,區塊鏈技術其實就是利用快鏈式的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方式。
03數字人民幣只是借鑒了區塊鏈的技術
數字人民幣與區塊鏈技術具有相同的特徵,比如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等。作為國家發行的法定貨幣,數字人民幣的最主要特徵就是「中心化的管理模式」,而區塊鏈的核心特徵之一為「去中心化」。
此前,也有很多國家發行了依託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比如烏拉圭、伊朗、塞內加爾等,但是都沒有流行起來。
歐洲主要中央銀行的高管在2020年9月就曾表示:在全球范圍內的中央銀行如果想要發行數字貨幣,其實並不用使用區塊鏈技術,中央銀行為央行數字貨幣提供了「信任」,所以在中央銀行介入後,就沒有必要再使用區塊鏈技術了。
在金融領域方面,目前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貨幣、支付清算、數字票據等方面都得到了相應的實驗性和小范圍的應用。
04「一幣,兩庫,三中心」
前面提到了數字人民幣系統框架的核心要素為「一幣、兩庫、三中心」,這里我們也就稍微解釋一下「一幣、兩庫、三中心」。這里的「一幣」其實就是指央行數字貨幣;「兩庫」指的是數字貨幣發行庫(存放央行數字貨幣發行基金的資料庫)和數字貨幣銀行庫(商業銀行存放央行數字貨幣的資料庫);「三中心」指的是認證中心(負責身份信息管理)、登記中心(負責數字貨幣權屬登記)與大數據發行中心(負責對反洗錢、支付行為等分析)。
什麼是數字貨幣區塊鏈
數字貨幣即虛擬貨幣,最早的數字貨幣誕生於2009年,其發明者中本聰為了應對經濟危機對於實體貨幣經濟的沖擊,比特幣是最早的數字貨幣,後來出現了以太幣、火幣以及萊特幣等虛擬貨幣,這些虛擬貨幣是不能用來交易的,那麼,區塊鏈與數字貨幣之間存在什麼關系呢?數字貨幣與區塊鏈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是緊密相連的關系,區塊鏈是數字貨幣的最底層技術也是最重要的技術手段。區塊鏈最成功的實踐是在貨幣領域的創新,作為數字貨幣的技術之一,數字貨幣的使用技術還包括移動支付、可信可控雲計算、密碼演算法等,而比特幣的風靡讓人們知道區塊鏈的技術框架及廣闊的應用前景。
區塊鏈其實就是一種新興的數字記賬簿,這種賬簿擁有強大的功能,相當於一種雲存儲功能,由於每完成一定時段的交易後,就把該時段內的所有交易記錄下來,且在所有的結點上都進行完整拷貝,這就是一個「區塊」。因此,信息幾乎沒有被篡改的可能,除非有辦法入侵幾乎所有結點。一個個區塊首尾相連,就構成了區塊鏈。
什麼是區塊鏈?什麼是數字貨幣的區塊鏈?狹義來講,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廣義來講,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範式。
現在,主流的數字貨幣基本上都是基於區塊鏈技術開發的。區塊鏈是數字貨幣的底層技術。國內的茶本位數字貨幣普銀就是基於區塊鏈技術開發的。
區塊鏈和數字人民幣的關系有什麼1、我國數字人民幣僅借鑒了區塊鏈技術
數字人民幣具有可追溯性、不可篡改性這些與區塊鏈技術相同的特徵,但數字人民幣僅是借鑒了區塊鏈技術。作為法定貨幣,數字人民幣的主要特徵之一為中心化的管理模式,而區塊鏈的核心特徵之一為去中心化。
發行了依託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國家有伊朗、厄瓜多、烏拉圭、塞內加爾、等,但這些數字貨幣沒有流行起來。2020年9月,歐洲主要中央銀行的高管表示,全球范圍內的中央銀行如果想要發行央行數字貨幣,其實並不需要使用區塊鏈技術,在央行數字貨幣情況下,中央銀行提供了「信任」,因此當中央銀行介入之後就沒有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必要了。
在金融領域,目前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貨幣、支付清算、數字票據、銀行徵信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實驗性或小范圍應用。
2、數字人民幣系統框架的核心要素為「一幣,兩庫,三中心」
根據《中國法定數字貨幣原型構想》的闡述,數字人民幣系統框架的核心要素為「一幣,兩庫,三中心」。其中,「一幣」指央行數字貨幣;「兩庫」指的是數字貨幣發行庫(存放央行數字貨幣發行基金的資料庫)和數字貨幣銀行庫(商業銀行存放央行數字貨幣的資料庫);「三中心」指的是認證中心(負責身份信息管理)、登記中心(負責數字貨幣權屬登記)與大數據發行中心(負責對反洗錢、支付行為等分析)。
3、區塊鏈的特徵為分布式、去中心化
數字人民幣經常會被使用區塊鏈技術對的加密貨幣比特幣、以太坊等相比較。廣義來講,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方式。
什麼叫區塊鏈數字貨幣行業?區塊鏈數字貨幣是一種加密數字貨幣,即數字化人民幣,且功能不限於支付工具。數字貨幣是區塊鏈最初的應用工具,先有的數字貨幣,然後才有的區塊鏈。
區塊鏈由一串使用密碼學演算法產生的區塊連接而成。每一個區塊上寫滿了交易記錄,區塊按順序相連形成鏈狀結構,也就是區塊鏈大賬本。需要根據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新交易區塊和隨機數,來計算新的哈希值和隨機數。也就是說每一個區塊都是在前一個區塊數據的基礎上生成的,該機制保證了區塊鏈數據的唯一性。
在金融領域,數字貨幣顯示了其獨特的應用效益,由此帶來了其在跨境支付、貨幣兌換、支付清算等領域的發展,但是也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
【拓展資料】
一、區塊鏈數字貨幣有什麼用?
1.經濟意義。
區塊鏈可以引發交易活動的成本,單位所投入的時間、金錢和人力下降。也就是說,區塊鏈首先帶來的是提高效率,提高效率就是節約,估算可以省下一萬倍以上的成本。區塊鏈還造成小額貨幣交易比重上升。例如,阿里巴巴產生的支付寶和余額寶,本質上就是一種變相的區塊鏈,構建了民眾和阿里巴巴之間的一種契約。阿里巴巴不是bank,卻有bank的部分功能,代表金融體系的演變方向。
2.社會意義。
區塊鏈會重新組織市場、重新組織社會、重新組織和用戶的關系。區塊鏈還會推動社會成員的自組織。區塊鏈的參與者,是自由沒有強制性的。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有那麼一天,人們通過各種形式的區塊鏈實現自己的需求,意味著形成一種新的社會運行體系。至少,理論上說是完全可能的。
二、區塊鏈數字貨幣的意義體現在哪裡?
當代經濟面對的問題很多,最重要的是國家很難從根本上解決法幣效益基礎的穩定問題。這種情況在「布爾頓森林貨幣體系」瓦解之後,越發嚴重。
以中國為例,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1分錢是錢,1萬RMB已經是富人的尺度。今天,是以元為單位,分錢已經喪失存在意義。1元是1分錢的100倍,所以,過去1萬元就是有錢人,現在至少要乘100倍,就是100萬。
其實,100萬用處也是有限的。在一線城市,100萬RMB只能購二、三十平米的房屋。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主要國家都實行貨幣供給寬松制度,不但本國貨幣貶值,且帶動了他國貨幣貶值,民眾不得不承擔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的後果。
⑷ 區塊鏈上市企業有哪些(主營區塊鏈的上市公司)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涉足區塊鏈行業,其中新晨科技、銀江股份、恆銀金融等公司值得關注。
新晨科技主要從事應用軟體開發、系統集成和專業技術服務。銀江股份為交通、醫療、建築等行業用戶提供智能化系統工程及服務。恆銀金融則以金融自助設備為核心的智慧銀行解決方案提供商,服務對象包括多家金融機構。
截至2021年8月11日,滬深兩市共有251家上市公司涉及區塊鏈概念。以下是部分行業龍頭公司:
1. 永福股份(300712):業務涵蓋大數據、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物聯網等領域。
2. 國華網安(000004):積極參與鴻蒙系統生態建設,完成方舟編譯器和鴻蒙系統的適配工作。
3. 天音控股(000829):成功中標北京福彩銷售終端購置項目,擴大了業務版圖。
4. 視覺中國(000681):國內最早將互聯網技術應用於版權視覺內容服務的平台型企業。
5. 平安銀行(000001):致力於打造「中國最卓越、全球領先的智能化零售銀行」。
6. 通達電氣(603390):擁有區塊鏈多媒體發布平台軟體著作權。
7. 任子行(300311):提供互聯網空間數據治理、網路安全、數據安全解決方案。
8. 天舟文化(300148):投資天河文鏈,布局區塊鏈版權存證、數字內容存儲分發。
9. 高鴻股份(000851):工信部區塊鏈安全實驗室成員,保護軟體安全。
10. 思創醫惠(300078):在醫療領域探索區塊鏈技術應用。
此外,合肥的愛特美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合肥華築博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涉足區塊鏈安全領域。
在數字貨幣領域,以下是一些涉及數字貨幣業務的上市公司:
1. 中科創達:開展數字錢包、硬體級數據認證等區塊鏈相關業務。
2. 浙富控股:子公司擁有分發數字貨幣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裝置專利。
3. 高偉達:有數字貨幣技術儲備,正在研發相關產品。
4. 飛利信:在區塊鏈方面有技術儲備,產品研發中應用區塊鏈技術。
5. 遠光軟體:提供多種區塊鏈產品和解決方案。
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是中央銀行貨幣的電子形式,家庭和企業都可以使用。中國的數字貨幣人民幣(e-CNY)由人民銀行發行,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紙鈔和硬幣等價。
國際清算中心和支付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對全球60多家中央銀行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70%的央行正在研究或計劃研究數字貨幣。中國已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海南等28個省市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
⑸ 區塊鏈rpc什麼意思
什麼是RPC?RPC是遠程過程調用(RemoteProcereCall)的縮寫形式。SAP系統RPC調用的原理其實很簡單,有一些類似於三層構架的C/S系統,第三方的客戶程序通過介面調用SAP內部的標准或自定義函數,獲得函數返回的數據進行處理後顯示或列印。
進程間通信(IPC)在多任務操作系統或聯網的計算機之間運行的程序和進程所用的通信技術。有兩種類型的進程間通信(IPC)。
本地過程調用(LPC)LPC用在多任務操作系統中,使得同時運行的任務能互相會話。這些任務共享內存空間使任務同步和互相發送信息。遠程過程調用(RPC)RPC類似於LPC,只是在網上工作。RPC開始是出現在Sun微系統公司和HP公司的運行UNⅨ操作系統的計算機中。
(5)區塊鏈和藕合鏈擴展閱讀
通過IPC和RPC,程序能利用其它程序或計算機處理的進程。客戶機/伺服器模式計算把遠程過程調用與其它技術(如消息傳遞)一道,作為系統間通信的一種機制。客戶機執行自己的任務,但靠伺服器提供後端文件服務。
RPC為客戶機提供向後端伺服器申請服務的通信機制,如圖R-4所示。如果你把客戶機/伺服器應用程序想作是一個分離的程序,伺服器能運行數據訪問部分,因為它離數據最近,客戶機能運行數據表示和與用戶交互的前端部分。這樣,遠程過程調用可看作是把分割的程序通過網路重組的部件。LPC有時也稱耦合(Coupling)機制。
用這種方式分割程序,當用戶要訪問數據時就無需每次拷貝整個資料庫或它的大部分程序到用戶系統。其實,伺服器只處理請求,甚至只執行一些數據計算,把得出的結果再發送給用戶。因為當數據存放在一個地方時,資料庫同步很容易實現,所以多個用戶可同時訪問相同的數據。
分布式計算環境是由一個通信系統——網路連接的計算機集群。很容易把這個網路看成一個計算平台,若是對等方式,其中任何一台計算機都能成為客戶機或伺服器。
一些處理任務可被分成獨立運行程序在不同的網路計算機上並行處理,而獨立的程序被交給最適合這個任務的計算機處理。這種策略可利用計算機空閑資源,提高網路的效益。一個典型的企業網包括許多運行著不同操作系統的異構計算機系統。
rpc是什麼意思rpc是啥意思1、RPC(RemoteProcereCall)是遠程過程調用,它是一種通過網路從遠程計算機程序上請求服務,而不需要了解底層網路技術的協議。
2、RPC協議假定某些傳輸協議的存在,如TCP或UDP,為通信程序之間攜帶信息數據。在OSI網路通信模型中,RPC跨越了傳輸層和應用層。RPC使得開發包括網路分布式多程序在內的應用程序更加容易。
3、RPC採用客戶機/伺服器模式。請求程序就是一個客戶機,而服務提供程序就是一個伺服器。首先,客戶機調用進程發送一個有進程參數的調用信息到服務進程,然後等待應答信息。
RPC是什麼意思?RemoteProcereCall(RPC)是Windows操作系統使用的一種遠程過程調用協議
⑹ 什麼是區塊鏈數字資產
區塊鏈數字資產指基於區塊鏈技術發行、登記、存儲、持有、轉讓或交易的新型無形資產。這些資產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在於特定系統中,作為價值或權利的數字化表示(Digital Representation),被產業界稱為加密資產(Crypto Asset)、加密通證(Crypto Token)等。考慮到區塊鏈系統和應用的多樣性,以及這些系統和應用中的數字資產的多樣性,盡管現階段無法給出區塊鏈數字資產的精確定義,但是基於區塊鏈系統而存在的數字資產具有無形性、加密驗證機制、使用分布式賬本、去中心化、共識演算法等典型特徵,這使其顯著區別於傳統網路虛擬財產和實體資產。
區塊鏈數字資產具有諸多優勢,包括透明與可信性、加密安全性、可編程性、降低交易時間和成本、簡化權利管理、允許部分所有權、便於社區打造等,被視為數字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可能在資產形式、金融體系、商業模式等方面帶來令人期待的變革。
由上可知,區塊鏈數字資產符合物權的兩大核心特徵,適合納入物權范圍進行保護。而且從物權角度對區塊鏈數字資產加以保護,至少具有以下幾點優勢:第一,統一對區塊鏈數字資產的財產屬性認知。第二,物權是一個成熟的法律框架,依託物權框架可以解決圍繞區塊鏈數字資產產生的更復雜的交易問題,包括破產、信託、擔保、繼承、離婚財產分割等,給市場提供更好的可預測性。第三,正面回應技術創新,更好促進法律與技術的耦合式發展。
區塊鏈數字資產的物權保護
區塊鏈數字資產作為新型的物權客體,物權規則並非無差別地全部適用於區塊鏈數字資產,而是需要根據技術條件等狀況在個案中予以具體考量。此外,物權的排他效力、優先效力、追及效力、請求權等效力自然也適用於區塊鏈數字資產。
區塊鏈數字資產的物權內容
一般而言,權利人對區塊鏈數字資產的所有權,包括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而且像電能、光能等自然力以及有價證券一樣,可以比照動產的規定來保護區塊鏈數字資產。這意味著,可以像傳統動產那樣在區塊鏈數字資產之上設立抵押、質權、留置權等擔保物權。傳統上,針對動產設立質權和留置權,需要轉移對客體的物理佔有,但區塊鏈數字資產無法像有形物體一樣被物理地佔有。實踐層面,可以通過智能合約、DeFi(去中心化金融)等區塊鏈技術的多元應用,把相關條件與行為編寫進區塊鏈數字資產,從而產生某些自動執行的行為,以滿足擔保物權的要求。這意味著在擔保物權的實現上,作為技術規則的智能合約演算法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區塊鏈數字資產的所有權歸屬與轉讓規則
就所有權歸屬而言,一般來說,就像合法佔有某個有形財產的人被推定為所有權人一樣,以合法的方式知悉並掌握私鑰的人通常應被認為是該加密資產的所有權人。當然,所有權歸屬也取決於具體的情形以及相關系統的規則。例如,代表他人(如僱主或客戶)持有私鑰,或者作為保管人或中介人持有私鑰,在這些情形下,將通過代理規則或者信託規則來確定所有權。某個加密資產可能具有多個密鑰,此時所有權將由多個持有人共同所有或按份所有。加密資產的初始創造或取得依賴於系統的規則,例如一些加密虛擬貨幣是在藉以構建並確認賬本的「挖礦程序」(Mining Process)中作為獎勵被創造出來的。此外,在採取匿名交易的區塊鏈系統中,因為交易是通過指向一個匿名的地址標識符做出的,所以在系統中識別出特定資產所有權人的真實身份可能是困難的,但這並不意味著該資產沒有所有權人。
區塊鏈數字資產的轉讓通常發生在鏈上。當進行交易時,轉讓人通常修改該資產的公共參數,或者生成新的參數,以便創造出對該轉讓(包括受讓人的信息)的記錄。然後轉讓人利用私鑰以數字化的方式簽署該轉讓記錄從而完成確認。之後該資產被關聯到受讓人的私鑰,處於受讓人的獨占控制之中。當轉讓人完成對交易的確認並將其廣播到區塊鏈上,並且廣播到區塊鏈上的交易被共識演算法接受並記錄在區塊鏈賬本上,轉讓才算完成,意味著所有權就轉移了。這意味著區塊鏈數字資產的所有權轉移類似於不動產登記,而非動產交付。因為在數字資產轉讓的情況下,轉讓人通常會生成一個新的加密資產——全新的或修改了的公共參數和私鑰。代表「舊」加密資產的數據依然存在於區塊鏈網路中,但不再具有任何價值或功能,因為該資產已被共識機制認為是花掉或者取消掉了。「新」加密資產由新的數據表示,並被新的秘鑰控制。顯然,這和中心化的不動產登記機構就所轉讓的不動產製作一份新的登記以確認新的所有權,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這意味著區塊鏈數字資產作為新類型的物權客體,兼具動產與不動產的屬性,私鑰像手機等動產那樣完全掌握在持有人手中,且私鑰持有人被推定為權利人,持有人遺忘私鑰就會使該資產在系統中被遺忘,成為不可用之物;而其權屬公示與交易轉讓等則類似於不動產登記,需要記錄在區塊鏈系統中才會被認可。
而且一旦交易被記錄在區塊鏈賬本上,轉讓人再次轉讓該資產的任何企圖都不會被共識機制接受,從而避免了雙重交易的發生。此外,區塊鏈數字資產也可能出現類似於現實中的一物二賣現象,比如在交易被記錄在區塊鏈賬本上之前,存在轉讓人就該資產進行二次轉讓的風險,如果第二次轉讓先於第一次轉讓進入區塊鏈賬本,那麼第一次交易的受讓人的加密資產就不會被認為是有效轉讓,從而在實際上是無價值的;再比如,轉讓人同時與兩個受讓人簽訂了鏈外轉讓合同,但第二受讓人先於第一受讓人完成了鏈上轉移。在這些情況下,由於所有權轉移以鏈上記錄為時間節點,第二受讓人取得所有權,受讓人對第一受讓人構成合同違約。此外,轉讓也可能發生在鏈外,如雙方簽訂了合同來轉讓某個加密資產,但沒有完成鏈上轉讓。這些問題可以在既有的合同法等法律框架內予以妥善解決。當然,也需要法律對基於區塊鏈的簽名(誰作出的交易)、時間戳(交易發生的時間)、確認(誰確認的交易)以及「文件」(交易或合同相關的數據)的認可。
綜上,雖然區塊鏈數字資產及其轉讓以及相關的智能合約所依賴的技術架構,給物權、合同等財產法律帶來了新的復雜性和挑戰,但這並不意味著法律無法有效應對並妥善處理其中的物權利益、合同利益等利益關系。因為在歷史上,法律一直都在因應技術與現實的變化,並不斷演進。換言之,法律與技術是一對相互建構的力量,彼此都在螺旋上升。就區塊鏈數字資產中的加密虛擬貨幣而言,如果將來立法認可其貨幣或准貨幣地位,則按照種類物予以保護,意味著佔有即所有,當發生返還時適用同等價值返還原則,不能作為質押擔保客體,財產執行時不存在執行異議。
區塊鏈數字資產的發展
區塊鏈數字資產作為一類新型無形資產,顯著地區別於游戲道具等傳統網路虛擬財產,持有人基於私鑰可以對其施加排他支配與控制,這與物權理論最為契合,足以使其成為物權客體,被物權法體系接納,而且不違背物權法的基本精神。所以,現階段應將區塊鏈數字資產視為物權客體,按照物權規則進行保護。除此之外,未來還要繼續探討區塊鏈數字資產和智能合約的法律地位,承載鏈外權利的各式「通證」是否為合法有效的登記、權利憑證(物權憑證)、金融工具,法律對基於區塊鏈的簽名、時間戳、確認以及「文件」的認可,數字資產交易和智能合約的法律救濟、責任承擔、管轄以及分布式自治組織(DAO)的法律地位、責任承擔機制等。惟其如此,才能確保區塊鏈數字資產和智能合約等技術和應用的持續創新,從而在制度層面滿足未來數字經濟的發展需求,迎接全面到來的數字社會。
無論是在經濟領域還是在法律領域,區塊鏈數字資產和智能合約的蓬勃發展,都進一步豐富、拓展了1999年勞倫斯·萊斯格提出的「代碼即法律」的理念,並讓「法律即代碼」這一新的理念逐漸變成現實。
參考文獻
司曉.司曉:區塊鏈數字資產物權論.騰訊研究院.202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