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區塊鏈英國事件

區塊鏈英國事件

發布時間: 2025-07-30 09:35:36

A. 區塊鏈如何帶來個人數據保護「革命」

區塊鏈如何帶來個人數據保護「革命」
美國媒體當地時間17日晚間披露說,深陷濫用個人隱私數據丑聞的英國「劍橋分析」公司原本計劃推出個人隱私數據存儲服務,並通過區塊鏈技術以加密貨幣的形式出售。個人信息加密貨幣化的概念其實並不新鮮,這個設想的關鍵在於每個人對個人信息的自主權。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區塊鏈技術可能帶來個人數據保護「革命」。

大數據時代,個人的數據被認為是黃金般珍貴。個人數據泄漏令人擔憂,但絕大部分人不可能因為害怕數據被收集而切斷與互聯網的聯系,而現階段有責任保管個人信息的企業、學校、酒店、社交網站等往往擔責不力。專家們認為,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帶有加密、信任、點對點、難篡改等特徵的「中間件」,有望解決這個難題。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令個人數據掌控權從互聯網公司轉移到用戶自己手中,使人人掌控自己的個人數據成為可能。通過它,用戶個人數據可以與個人數字身份證相關聯,用戶可以選擇數字身份證是匿名、化名或公開,還可以隨時隨地從任何設備訪問區塊鏈應用平台,控制他們的互聯網個人數據。
舉例來說,某人的身份證號碼在區塊鏈上的信息可能被轉換為一串密文,人臉圖像信息也被加密。他在酒店辦理入住時,僅需通過應用將身份證號碼密文發送給酒店,酒店將信息同區塊鏈應用上的加密數據比對,不需要知道他的任何真實信息,但只要加密數據比對結果相符就可以保證入住。
與此同時,大數據及人工智慧開發需要大量用戶數據資源,用戶可以將個人數據作為加密貨幣選擇性出售,同時收到一定回報。例如,如果電商需要用戶數據開發一個新應用,用戶可以選擇出售自己的購物歷史數據,但自己的地址賬號等信息仍可以保密。
在基因測序領域,區塊鏈應用已經開始讓傳統基因測序公司出售個人數據的「生財之道」受到挑戰。
近年來,面向普通人的基因測序服務備受追捧。以美國「23與我」染色體生物技術公司為例,消費者僅需不到100美元和幾口唾液就能得到家族遺傳信息,如果再付80美元,就能在原始數據基礎上獲得遺傳健康風險等方面的深度解析。然而這家企業並不滿足於測序服務收入,還將自己掌握的數百萬份客戶遺傳數據分類打包賣給制葯公司,僅2015年初出售的帕金森病數據就高達6000萬美元。不少類似的生物技術公司一邊從消費者獲得服務收入,一邊轉賣消費者的數據「掙雙份錢」。
今年2月,美國哈佛大學遺傳學家喬治·徹奇創建了「星雲基因」公司,希望通過區塊鏈技術打破這個格局。該公司計劃以低於1000美元的價格完成全基因組測序,這一費用由客戶承擔,作為回報,客戶在直觀了解自身遺傳信息對應疾病風險的同時,也擁有對測序數據的自主權。遺傳信息將通過區塊鏈技術保障安全,同時加密貨幣化,按照顧客的意願進行存儲出售等交易。
這家公司計劃推出一種「星雲幣」作為交易媒介,顧客可以將自己的遺傳信息兌換為「星雲幣」,也可以用「星雲幣」支付自己的測序費用,制葯公司可以用傳統貨幣購買「星雲幣」來獲得普通人的遺傳信息數據,整個交易買賣過程都通過區塊鏈平台完成,加密透明且安全。
徹奇表示,在綜合測序花費、遺傳信息保護、數據管理及基因組大數據處理等多方面因素後,區塊鏈技術讓更多人真正地「擁有」自己的遺傳信息。

B. 神奇的區塊鏈,讓數據永久留存

今年年初,比特幣的熱浪還未完全過去,另一股「洪流」便止不住大火起來。這就是最近在金融、保險領域熱炒,甚至在股票交易和投票選舉行業也刷足了存在感的區塊鏈技術。

要說最近各個行業關注的熱點,這項技術必須算上一個。舉數據說明:到現在為止,2016年全球最大的投資項目都與區塊鏈相關,投資金額已經分別達到5500萬美元和6000萬美元,而國內最大的一筆區塊鏈項目也在今年9月底也以超過2000萬美元的投資規模宣布。

首先,規范的說,這是一種將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綜合運用的新型應用模式。眾所周知的比特幣作為全球通用的加密互聯網貨幣,就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發展起來的,而區塊鏈上智能合約的支持,使更廣泛的、比特幣以外的數字資產的點對點轉移變成現實,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區塊鏈技術會作為價值互聯網的基石而變得引人注目了。

那麼為什麼區塊鏈有如此魅力呢?如果說今天的互聯網是信息通過TCP/IP協議進行點對點的傳遞,是信息互聯網,那麼,價值(比如電子貨幣、電子資產等)脫離第三方進行點對點的轉移就是由區塊鏈技術提供技術可能。

通俗的講,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記賬系統。系統中的節點無需互相信任,通過統一的共識機制共同維護一份賬本,每個節點都有一份完整的數據記錄。區塊鏈 Blockchain,成塊(block)的交易通過密碼學演算法連接在一起,使得整個賬本公開透明、可追蹤、不可篡改。

對比傳統的第三方機構信用交易,區塊鏈在數字支付中的流程分別可以描述成下面的簡圖: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C. 如何看待比特幣CEO被綁票

看不見摸不著的比特幣既可能讓人一夜暴富或者狠虧,也可能讓人有性命之憂。

英國每日電訊報援引烏克蘭媒體報道稱,12月26日本周二,英國比特幣交易所EXMO的CEO Pavel Lerner在離開烏克蘭首都基輔的辦公室後遭到綁架,被一夥帶面罩的人拖入一輛黑色的賓士汽車中。

傳出以上消息後,EXMO的一位發言人向每日電訊報表示,在竭盡所能加快搜尋Lerner,歡迎外界提供一切線索,EXMO的業務照常運行,所有用戶的資金絕對安全。

希望大家可以理智對待比特幣問題。

D. 英國女王表示對區塊鏈感興趣,為何90歲高齡還在追趕潮流

因為在未來的社會發展當中,去塊鏈技術肯定會對於每一個國家的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對於90歲高齡的英國女王還在追趕潮流,只不過是為了能夠獲得未來的一個主動權而已。

能夠獲得技術的敲門磚

區塊鏈技術在未來將會成為每一個國家都追求的技術,如果我們中國獲得了這項技術的話,在未來將會獲得世界化與的主導權,在那個時候我們國家將會獲得更多的利益,從而掌控世界的話語權,所有的規則如果由我們制定的話,我們將獲得技術的逐步推進,所有的條件都會對於我國的發展起到一個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所以我們國家必須要對區塊鏈進行重視,並向英國女王都親自上陣了,我們國家更應該對於這件事情進行關注,才能夠在未來的市場當中請戰先機。

E. 「黎曼猜想」被證實,觸動了區塊鏈人士的哪根神經

如果要搜索2018年最具熱度的詞彙,「區塊鏈」一定會榜上有名。拜大名鼎鼎的比特幣所賜,區塊鏈技術及其相關行業已赫然成為了一個新的投資風口,BAT等互聯網大佬先後發布了各自區塊鏈產業布局白皮書,摩根大通、高盛集團、納斯達克等金融巨頭也都表達了對區塊鏈技術的熱衷,各種各樣的區塊鏈項目紛至沓來,幾已令人目不暇接。

然而前些日子,一則「黎曼猜想」被證實的報道刷爆了媒體,英國著名數學家邁克爾.阿蒂亞宣稱已經用一種「簡單」而「全新」的方法證明了黎曼猜想,並且在2018年度的海德堡獲獎者論壇上宣講了他的相關證明。這位睿智的爵士大爺在宣講中給出了一個「黎曼猜想」大的證明方向,預計未來的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里,全球諸多數學家將在這個方向上努力證明,以確認阿蒂亞的方案是否可行。消息甫出,可謂在區塊鏈領域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有業內人士指出:「一旦黎曼猜想被證實,將影響區塊鏈的生死存亡。」

一個是已經難住世人159年的「世界七大數學難題」之一,一個是基於分布式數據存儲等技術的新投資風口,要想知道前者究竟如何操刀後者的命運,有必要先來看看這個令數代數學天才絞盡腦汁卻魂牽夢繞的「黎曼猜想」是什麼。

好萊塢經典影片《美麗心靈》中的主人公原型、諾貝爾經濟學獎約翰·納什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後期就曾研究過黎曼猜想,但在那之後不久就不幸罹患精神分裂症。不少人都認為研究黎曼猜想的痛苦過程是納什患病的主要誘因,而並不是像普遍說法中主要由於參與軍方工作所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所致。由此可見「黎曼猜想「那攝人心魄的魔力。

「黎曼猜想」的文字論述說明晦澀難懂,其實通俗點兒說,就是黎曼認為素數的分布並不是雜亂無章無跡可尋,而是其分布的奧秘完全蘊藏在一個特殊的函數之中——尤其是,使那個函數取值為零的一系列特殊的點對素數分布的細致規律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若這一猜想被證實,一些基於此的加密演算法勢必將形同虛設。

那麼區塊鏈技術真的就會因此被無情宰割嗎?

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知道,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相融合的一種新型應用模式。其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並生成下一個區塊。不獨是比特幣,現今區塊鏈項目所發行的Token(通證),也都是基於此種原理。比特幣以及區塊鏈通證被稱為加密貨幣,其安全性和加密性也正是體現於此。

一個基於加密演算法,一個揭示加密規律,如此看來,區塊鏈技術確要被「黎曼猜想」所摧垮了——實際上並不如此!

區塊鏈技術的加密演算法,是基於橢圓曲線函數上離散對數問題的非對稱演算法和哈希演算法,與「黎曼猜想」假設的素數分布函數並無關聯,好比燃油車和電動車,使用的是兩種不同的動力來源。所謂的「黎曼猜想被證實將影響區塊鏈生死存亡」的說法,不過是區塊鏈人士脆弱神經所導演的一場烏龍罷了。

不過由此也可看出,區塊鏈這一新興行業是脆弱到了何等地步,一點外部的風吹草動就能引起行業人士的恐慌和不安,甚至於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歷史上幾次加密貨幣被盜事件的發生,都使市場行情得到了大規模的下跌,實際上被盜事件並不是區塊鏈技術本身存在安全漏洞,而是由於一些項目方的系統和交易平台系統的安全漏洞所致。在量子技術得到突破性進展之前,比特幣仍然是地球上最難破解的技術之一。但由於監管層面的施壓企穩、如履薄冰,媒體圈的語焉不詳、故意混淆,再加上一些區塊鏈項目確實魚目混珠、漏洞頻出,普通大眾在面對區塊鏈技術和應用時抱以觀望和質疑的態度,緊綳著那根隨時都會被觸動的脆弱神經,也就不難理解了。

可以想像,區塊鏈技術在完成去中心化、實現點對點信任之前,如何使人們信任區塊鏈技術本身,將會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熱點內容
比特幣礦機每天用電量 發布:2025-07-30 23:40:14 瀏覽:245
礦機被斷電 發布:2025-07-30 22:47:00 瀏覽:668
比特幣礦機連無線 發布:2025-07-30 22:11:58 瀏覽:880
測試btc中國 發布:2025-07-30 22:06:38 瀏覽:250
比特幣11月8 發布:2025-07-30 21:29:44 瀏覽:788
usdt匯率場外交易 發布:2025-07-30 21:07:46 瀏覽:815
xrp加密交易平台 發布:2025-07-30 20:28:37 瀏覽:613
2011年比特幣挖礦效率 發布:2025-07-30 19:50:54 瀏覽:558
比特幣礦機的主要生產商 發布:2025-07-30 19:43:58 瀏覽:33
虛擬幣礦機賺錢嗎 發布:2025-07-30 19:31:23 瀏覽: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