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區塊鏈
1. 區塊鏈主鏈等同於公鏈嗎謝謝
這個兩個不同的概念。區塊鏈按照不同標准,主要有3種分類:
(1)根據區塊鏈的網路范圍,可分為公有鏈、私有鏈、聯盟鏈;
(2)根據區塊鏈對接類型,分為單鏈、側鏈與互聯鏈;
(3)根據區塊鏈部署的顯示環境,可分為主鏈和測試鏈。
主鏈可以理解為正式上線的、獨立的區塊鏈網路,而公鏈指任何人都可讀取的、任何人都能發送交易且交易能獲得有效確認的、任何人都能參與其共識過程的區塊鏈。
2. 什麼是區塊鏈主鏈建設
很多虛擬貨幣,一旦從交易所提幣出來,都要存放在imtoken等第三方錢包裡面。這也是被逼無奈,因為沒有自己的錢包,所以只能「寄人籬下」。
那怎麼樣才能過上獨立的生活,不需要看人眼色呢?這就會引申出一個詞:主鏈。
「主鏈」一詞源於「主網」(相對於測試網而言),即正式上線的、獨立的區塊鏈網路。
目前,市值排名前50名的區塊鏈項目中,有12個項目是「主鏈」(當下數據有變化),運行最成功的主鏈非以太坊莫屬了。
以太坊就是擁有自己獨立的錢包,並且還能給其他幣種「提供住房」的一條主鏈。
接下來我們通過對以太坊的分析,帶你深入了解什麼是主鏈。
市場上大多數的眾籌項目都是基於以太坊開發的,你可以理解為:以太坊是一個電腦操作系統,類似於windows系統 ,而在以太坊上的各種代幣,相當於是我們電腦上的各種軟體,開發者可以支付以太幣在以太坊上運行項目 。但是以太坊並不是十全十美,基於以太坊的項目越多,對以太坊的網路需求也就越大,嚴重的時候會導致擁堵。
其實大部分主鏈項目還在技術研發和改良階段,離真正技術落地,還有一段距離。
區塊鏈領域競爭最激烈的,其實也就是「主鏈」之戰。誰能成為區塊鏈基礎層的主鏈,誰就有可能成為未來的蘋果、微軟等巨頭。
另外科普下,國產公鏈里,沃爾頓鏈是底層商業應用公鏈,將區塊鏈去中心化、不可纂改等軟體層面特性,與自主研發的RFID晶元硬體相結合,為各行各業提供溯源、認證解決方案、以及設計行業數據加密和分布式儲存資料庫搭建服務。
當然,並不是說有主鏈的就一定比沒有主鏈的項目好,有一些項目,由於性質原因,是不需要主鏈的,比如BNB,它的主要用途是抵扣在幣安交易所的手續費,所以有沒有主鏈也不重要。
從比特幣到以太坊,再到如今被捧上神壇的EOS,諸多大神都在搭建主鏈,試圖爬上時代的潮頭,誰將是區塊鏈的未來王者,讓時間給我們答案。
3. 羅胖談區塊鏈和ICO,2017下半年會怎樣
挑戰一,區塊鏈的初始規則是如何確立的?是依靠大多數投票的相對民主機制,還是一定程度上依靠線下的公共權威與信用的參與和支持?這是很重要的層面和命題。雖然區塊鏈的這套規則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但是與此同時,不能夠在初始規則確立的時候被少數人所利用,並由此謀利。這是一個很重大的挑戰。挑戰二,區塊鏈新規則與既有規則的沖突和銜接問題,這就有一個如何適應和改良的問題。挑戰三,未來區塊鏈這套規則是由網路節點來維護的,但每個網路節點背後都有人的行為,因此,新規則離不開人,如何適應現代金融理論的發展,把人的非理性行為考慮進去,即結合行為經濟學和金融學的視角,考慮非正式的規則對一些已有的正式規則的影響,至關重要。如果突破了以上三大方面的挑戰,區塊鏈這套全新的規則對傳統金融市場規則而言,就是很重要的補充,甚至於發揮主體的作用。
4. 區塊鏈技術的優勢
一、去中心化:
區塊鏈技術不依賴額外的第三方管理機構或硬體設施,沒有中心管制,除了自成一體的區塊鏈本身,通過分布式核算和存儲,各個節點實現了信息自我驗證、傳遞和管理。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最突出最本質的特徵。
二、開放性:
區塊鏈技術基礎是開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人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的介面查詢區塊鏈數據和開發相關應用,因此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
三、獨立性:
基於協商一致的規范和協議(類似比特幣採用的哈希演算法等各種數學演算法),整個區塊鏈系統不依賴其他第三方,所有節點能夠在系統內自動安全地驗證、交換數據,不需要任何人為的干預 。
四、安全性:
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數據節點的51%,就無法肆意操控修改網路數據,這使得區塊鏈本身變得相對安全,避免了主觀人為的數據變更。
五、匿名性:
除非有法律規范要求,單從技術上來講,各區塊節點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開或驗證,信息傳遞可以匿名進行。
數字中國是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的重大發展戰略。以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應用不再局限於經濟領域,而是廣泛滲透進入公共服務、社會發展、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宏觀協調、總體把控、融合發展。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入,全球范圍內數字經濟浪潮勢不可擋。發展數字經濟成為全球共識,被稱為打開第四次工業革命之門的鑰匙。
秉承尼斯大學世界包容性人文精神內涵,始終擁抱變化,勇立潮頭,順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趨勢,融合中西文化思維精髓,尼斯大學《區塊鏈及數字經濟管理博士》(簡稱DDE)應運而生。
以此為基石賦能數字經濟行業管理者全球化視野及全球化融合思維,整合知識,智慧經營數字經濟,推動行業持續發展,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貢獻力量。因此DDE項目將和數字經濟領域同仁協同前進。
如果有MBA類的問題,歡迎私我ღ( ´・ᴗ・` )比心~~~~
5. 區塊鏈數字化轉型是什麼
對於傳統股份制企業進行區塊鏈經濟化改造,讓其上鏈經營,成為區塊鏈經濟組織。從本質上來說,鏈改就是要把每一個價值創造者創造出來的價值,合理的分配給他,更多地是其背後的生產關系改良,即應用通證經濟來改造傳統行業。
「鏈改」的目標是為了銜接價值,動能轉換;產融共識,建設生態;自我革新,共築區塊鏈發展基石。
簡單來說的話,就是為了解決傳統行業中,不透明、不公平、效率低以及過於中心化等種種難以根治的缺點。
」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分布式記賬儲存,區塊內的共識機制「這些都是區塊鏈技術的核心。
通過對這些核心原理對傳統行業中的基礎層進行徹底化改造,從而達到「鏈改」的理想狀態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6. 真正的區塊鏈操作系統有可能實現嗎
今年最火熱的事物莫過於「比特幣」、「以太坊」以及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加密數字貨幣了,火熱到了連大叔大媽們都快要開始談論的程度。毫不誇張地說,2017年是加密數字貨幣發展的元年,同樣也是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元年。
作為比特幣背後的底層技術,區塊鏈這個概念被人們提及也只是在近兩三年來才發生的事情,雖然早在2009年,「中本聰」就發布了比特幣。經過這一波數字貨幣熱潮,區塊鏈技術的概念才算真正走入了社會各行各業的眼簾。現在提及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恐怕還為時甚早,這項技術還處於發展的非常早期。不過因為熱潮的到來,已經有很多技術人員和團隊貢獻了他們的力量,打造了一些區塊鏈概念的項目。「中本聰」的比特幣(Bitcoin)自不必說,作為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實現了分布式賬本的功能,可以實現人類首次去中心化的價值傳輸,可以說是「區塊鏈1.0」。而後的以太坊(Ethereum)發明了智能合約,延展了區塊鏈技術搭建應用的功能,定義為「區塊鏈2.0」也是實至名歸。而後面出來的那些區塊鏈概念項目,並沒有實現這種跨越式的推進作用,更多隻是在應用層面做的一定程度的改良,因此稱不上是「區塊鏈3.0」。
那麼什麼才算得上是「區塊鏈3.0」呢?也許Bitcoin OS是答案:一個真正完全基於區塊鏈技術開發,遵循區塊鏈技術理念的操作系統(Operation System)。這就如上世紀80年代,微軟發布Windows操作系統發布前,個人電腦和互聯網技術還處於非系統性狀態,無法普及,而發布之後,才讓個人電腦進入尋常百姓家,使PC和互聯網成為普惠性應用產品。近日,Bitcoin OS團隊宣布在聖誕節之際執行對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分叉行動,以此正式把開發區塊鏈OS的計劃公諸於世。
稍微了解區塊鏈技術的人都知道,比特幣解決的是賬本賬戶的問題,而以太坊是智能合約,實現應用擴展,後面也有團隊推出分布式存儲的項目。但這些只有單一功能模塊的系統,都稱不上是操作系統」。傳統定義的操作系統是一個龐大的管理控製程序,大致包括5個方面的管理功能:進程與處理機管理、作業管理、存儲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而基於區塊鏈的OS其實無需把這五個方面的功能板塊都變為分布式,只要涉及價值和信息對外傳輸的部分能夠實現去中心化和分布式即可。因此區塊鏈操作系統至少需要具備「賬戶體系管理、計算資源管理、存儲資源管理這三大塊功能,能夠實現分布式賬本、邊緣計算以及邊緣存儲。雖然說這樣定義行業標准還為時尚早,但Bitcoin OS團隊致力於先實現這三大功能板塊都具備的區塊鏈OS,再通過迭代改良。
據Bitcoin OS團隊所言,把名字取為「Bitcoin OS」,實則「Blockchain OS」,用了」Bitcoin」一詞命名,也是對發明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致敬。目前從Bitcoin OS團隊對外給出的技術細節來看,也許能窺見這個「區塊鏈3.0」項目的一二。
首先是賬戶賬本體系管理功能版塊支持根據賬戶id定位到資源的所有權,比如私鑰;計算資源管理能根據需求獲取相應的計算資源,支持邊緣計算,進行分布式算力共享。另外,存儲資源管理能根據需求使用存儲資源,支持邊緣存儲。與Bitcoin OS對比,以太坊只支持賬戶體系和智能合約,並無法滿足分布式計算任務的分配,只支持合約代碼的公正執行,更沒法支持存儲資源的管理。所以以太坊只能算個定製版的計算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Bitcoin OS自主定製開發的增強型智能合約。其支持的兩種模式,更加靈活高效。
一.中心計算模式:出塊節點負責執行智能合約,傳入參數和輸出結果都支持SIPFS存儲到存儲節點。
二.分布式計算模式:普通節點可以認領計算任務,傳入參數和輸出結果支持SIPFS存儲到存儲節點。
最後,還需提及的是Bitcoin OS內置的SIPFS超級星際文件系統。SIPFS可實現技術輸入參數和輸出參數去中心化存儲,同時文件具有生命周期,在區塊鏈上記錄文件描述符的DNA描述, SIPFS的文件描述符本所不存在區塊鏈上,但會存儲到單獨的文件描述符數據文件中,在文件生命周期結束後,區塊鏈自動刪除文件描述符,實現區塊鏈智能瘦身。
「區塊鏈3.0」的到來值得期待,Bitcoin OS團隊作為排頭兵,值得關注和鼓勵。我們一起期待真正的區塊鏈操作系統的面世。
7. 區塊鏈究竟將會帶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改變生活
區塊鏈除了在金融行業應用,還在其他領域應用。在法律、零售、物聯、醫療等領域,區塊鏈可以解決信任問題,不再依靠第三方來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提高整個行業
的運行效率和整體水平。極高的生產力會將這個社會上的所有的人和機器連接到一個全球性的網路中,人類向商品和服務近乎免費的時代加速邁進,也許到了21世紀下半葉,資本主義走向沒落,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協同共享模式將取之代之,成為主導經濟生活的新模式。
區塊鏈是這種新型協同共享模式的最佳技術手段。區塊鏈的基礎設施以去中心化的形式配置全球資源,使區塊鏈成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理想技術框架。區塊鏈的運營邏輯在於能夠優化點對點資源、全球協作和在社會中培養並鼓勵創造社會資本的敏感程度。建立區塊鏈的各類平台能夠最大限度地鼓勵協作型文化,這與原始共有模式相得益彰,將使其成為21世紀決定性的經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