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區塊鏈
㈠ jpm虛擬貨幣是騙局嗎
是傳銷騙局。摩根幣就是一個典型的傳銷騙局,幣圈主流的比特幣媒體網站比特幣之家網已經對其進行曝光,已經崩盤的傳銷騙局星火娛樂比特幣和其模式幾乎一樣。最近,BBT造幣機改名為摩根幣,聲稱是因為最近負面消息太多。
他的中文名是比比特幣,和比特幣只有一個字相差,好多被騙的人都以為自己買的是比特幣,後買才明白自己買的不是。其險惡用心可想而知。
比特幣是一個共識網路,促成了一個全新的支付系統和一種完全數字化的貨幣。它是第一個去中心化的對等支付網路,由其用戶自己掌控而無須中央管理機構或中間人。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比特幣很像互聯網的現金。比特幣也可以看作是目前最傑出的三式簿記系統。
㈡ 李銳:文化產業創新下的IP新經濟
李銳:文化產業創新下的IP新經濟
引導語:自2013年以來,創新發展文化產業、加快文化走出去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分析人士認為,文化產業作為文化與經濟雙核戰略結合的重要載體,已成經濟新常態期的重要增長點,價值逐漸凸顯。
樂視控股副董事長、網酒網CEO李銳
11月7日消息,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今日將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落下帷幕。期間,“一帶一路”文化產業與金融創新論壇於11月4日-5日兩天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多功能廳舉辦,論壇邀請了文化創意產業、金融投資界、文化企業屆頂尖大咖與專家學者展開主題演講與同台對話,陣容非常強大。論壇通過文化產業的政策權威解讀、投資熱點解析、文化金融實例分析等形式,促進文化產業與金融融合,構築“一帶一路”大格局下兩岸文化產業交流的高端平台。
樂視控股副董事長、網酒網CEO李銳作為重要嘉賓獲邀出席,解讀了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樂視文化產業生態布局及金融創新實例,並重點對文化產業新業態——生態產業鏈的IP新經濟做了剖析,為文化產業的價值變現提供了全新思路。
樂視生態助力“一帶一路”文化及金融創新建設
自2013年以來,創新發展文化產業、加快文化走出去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分析人士認為,文化產業作為文化與經濟雙核戰略結合的重要載體,已成經濟新常態期的重要增長點,價值逐漸凸顯。
同時,“一帶一路”的大戰略政策為文化產業對接全球化提供了新的機遇。李銳表示,近兩年,樂視通過打造集內容生產、版權購買、發行、應用為一體的文化產業生態布局,在逐步助推文化產業全球化。李銳強調,“一帶一路”大戰略能為文化產業跨越國界開辟道路, 從而驅動文化產業進入全球價值鏈,同時打破產業邊界,催生新的經濟業態,與經貿領域產業的融合相輔相成。記者了解到,樂視在文化產業對外輸出上早有布局,樂視影業已對接美國市場。“一帶一路”為樂視文化產業未來在美國除外的東亞經濟圈、歐洲經濟圈的滲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大環境。
“ ‘一帶一路’,離不開金融產業創新的驅動。”李銳強調,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跨境支付、清算等僅依託亞投行等機構還遠遠不夠。經貿產業、文化產業都需要金融創新的支持。李銳分享了樂視的“生態模式,共享金融”,並重點解析了“Fintech+金融+生態場景”,表示樂視金融將通過金融科技化、區塊鏈、大數據等創新模式,為一帶一路的金融創新提供新的思路。
拓寬文化產業邊界生態IP新經濟獨樹一幟
在本次論壇上,圍繞“一帶一路”的文化產業創新備受矚目。IP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近年來在IP浪潮席捲全球的助推下,生態IP新經濟也成為一個全新的業態。目前好萊塢電影收入組成的72%已傾斜至以IP衍生品、IP授權為核心的泛IP產業。在中國當前的IP產業尚不成熟的時代背景下,IP如何實現生態化的產業運作?IP如何達到最大化的價值變現?樂視的IP生態化運作具備獨特的.參考價值。
“以生態重構IP產業價值,這是樂視IP運作的核心。”李銳表示,“以用戶需求為核心,通過UP2U模式(用戶參與、定義IP) 、構建大IP矩陣、跨終端分屏IP運營、跨產業IP變現等形式,打通7大子生態,將IP價值延伸至電影、智能硬體、音樂、網路綜藝、體育、智能汽車、生活消費品周邊,通過全產業鏈協同整合實現IP效能擴大。” 分析人士認為,樂視內部生態的垂直打通及外部生態的橫向融合,將實現IP價值共享,重構IP產業價值,增強IP商業潛能。
在生態IP的跨產業價值變現上, 樂視旗下生態酒企網酒網,依託得天獨厚的樂視大IP資源摸索出一套極具競爭力的模式——通過化反現象級IP資源,打造全球化IP產品矩陣,以IP賦能品牌價值,實現品牌溢價及競爭力的提升,在促進酒產業與IP文化產業的跨界融合領域做了諸多嘗試。
從2015年開始,網酒網與《羋月傳》出品方花兒影視聯合定製羋酒、聯手南美葡萄酒霸主智利干露集團以CP2C模式打造火玫瑰(Naynay)系列葡萄酒、化反樂視體育推出生態啤酒格魯特(Gloryt)。三大現象級明星單品在消費市場迅速引爆用戶體驗:口碑與銷量的雙雙走高,再次驗證了IP在系統化的生態運作之下與酒行業乃至更多跨產業之間的高融合度。業內人士分析,網酒網以IP作為獨特的創新驅動模式,註定其將比其它酒企走得更遠。
未來,網酒網IP化產品的運作將拓展到白酒領域,並以IP為牽引在生活消費領域布局,或將涉及水、飲料、生鮮等品類。
業內人士稱,文化產業是“一帶一路”的突破點,而如何拓寬文化產業邊界,衍生出新的業態,則是實現突破的核心抓手。樂視基於文化產業的IP生態經濟,則是推進和重構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為文化產業的生態化發展提供新的引擎。
;㈢ 2018一帶一路 召開時間
1、2018年6月8-9日在京舉辦2018年「一帶一路」實施與推進會。
2、2018中國商務服務大會「一帶一路」分論壇於2018年8月2日上午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
3、2018年8月28日,由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商務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共同主辦的主題為「包容、發展、合作、共贏」的2018年「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在京召開。
4、2018年10月30日,第五屆「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將在海南博鰲盛大開幕。
(3)亞投行區塊鏈擴展閱讀:
一帶一路影響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
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負著三大使命:探尋經濟增長之道、實現全球化再平衡、開創地區新型合作。
㈣ 數字貨幣騙局案例多嗎
數字貨幣騙局很多,多為傳銷幣。
數字貨幣本是可以提高交易效率的新型技術,卻被不法分子盯上,以其名義進行傳銷和詐騙。
央行貨幣金銀局官網發布《關於冒用人民銀行名義發行或推廣數字貨幣的風險提示》。央行提示稱,近期,個別企業冒用我行名義,將相關數字產品冠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發行」,或是謊稱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推廣團隊,企圖欺騙公眾,借機牟取暴利。
央行尚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也未授權任何機構和企業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無推廣團隊。目前市場上所謂「數字貨幣」均非法定數字貨幣。同時,某些機構和企業推出的所謂「數字貨幣」以及所謂推廣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行為可能涉及傳銷和詐騙。
(4)亞投行區塊鏈擴展閱讀:
2017年江蘇省互聯網金融協會出台《互聯網傳銷識別指南》。在數字貨幣傳銷部分,《識別指南》指出,數字貨幣的理解需要一定的門檻,大部分投資者並不懂數字貨幣,很多傳銷分子利用這點進行傳銷行騙,將「數字貨幣」的概念與傳銷結合起來,形成「傳銷式數字貨幣」。
這份指南點名26種所謂數字貨幣都是披著或者疑似披著數字貨幣的外衣進行非法傳銷的項目。
分別是:珍寶幣、百川幣、SMI、MBI、馬克幣、暗黑幣、MMM、美國富達復利理財、克拉幣、V寶、維卡幣、石油幣、華強幣、CB亞投行香港集團、幣盛、摩根幣、貝塔幣、世通元、U幣、聚寶、21世紀福克斯、萬喜理財、萬福幣、五行幣、易幣、中華幣等。
㈤ 電子投標保函是什麼
電子投標保函是銀行/擔保機構通過CA數字證書,以電子化形式向招標方出具的投標擔保憑證。
根據《電子招標投標辦法》(國家發改委令第20號),其法律效力等同於傳統紙質保函,主要用於替代投標保證金,解決企業資金佔用問題。
核心要素
簽發主體: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專業擔保機構(需具備電子簽章資質);
擔保期限:覆蓋開標日至合同簽訂的全周期(通常90 - 180天);
法律效力:符合《電子簽名法》第14條,具備不可篡改、可追溯特性;
-技術標准:採用國家密碼局SM2/SM9演算法,通過CFCA等權威機構認證;
對比傳統保函的三大突破
1. 時效性突破:某建築集團實測,線上開函時間從7天縮短至4小時;
2. 成本革命:免除保證金資金佔用(按2%年利率,1億標段年省200萬);
3. 風控升級:區塊鏈存證技術實現全流程留痕,糾紛處理效率提升80%;
行業應用場景
政府采購:財政部87號文明確優先採用電子保函;
基建項目:某地鐵PPP項目通過電子保函釋放保證金超5億元;
跨境投標:支持多語言版本,適配國際招標需求(如亞投行項目);
操作流程圖解
風險防控要點
驗證保函開具機構的《電子認證服務許可證》
檢查保函中的受益人名稱與招標文件一致性
關注保函的生效條件與索賠條款(特別注意"見索即付"條款)
❗️ 行業數據:中國招標投標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電子保函覆蓋率已達67%,較2020年增長420%,單筆處理成本下降92%。
電子投標保函不僅是技術迭代產物,更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工具。建議投標企業優先選擇接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官方平台的金融機構辦理,確保交易安全合規。
㈥ 數字貨幣是怎樣的騙局
基本套路:傳銷數字貨幣的「交易行情」基本由特定機構控制,早期為吸引投資人投資,可能會將貨幣價格炒得很高,一旦時機成熟,就集中進行拋售,價格一落千丈,投資者最後血本無歸。
數字貨幣傳銷一般具有三大特點:
1、是有實在的產品——數字貨幣,而且被包裝得很高級。
2、是參加者可以獲得拉人頭獎勵,獎品是數字貨幣本身。
3、是數字貨幣會隨著參與騙局的人增加而升值,在數字貨幣升值周期,參與者可獲得數字貨幣的數量也會增長,參與者包括最底層參與者也會獲利,但是進入貶值周期,底層參與者往往損失巨大。
2017年,江蘇省互聯網金融協會出台了《互聯網傳銷識別指南》,這份指南點名26種所謂數字貨幣都是披著或者疑似披著數字貨幣的外衣進行非法傳銷的項目。分別是:珍寶幣、百川幣、SMI、MBI、馬克幣、暗黑幣、MMM、美國富達復利理財、克拉幣、V寶、維卡幣、石油幣、華強幣、CB亞投行香港集團、幣盛、摩根幣、貝塔幣、世通元、U幣、聚寶、21世紀福克斯、萬喜理財、萬福幣、五行幣、易幣、中華幣等。
(6)亞投行區塊鏈擴展閱讀:
五招辨別數字貨幣是否是傳銷貨幣:
1、發行方式
虛擬貨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是去中心化的發行方式。每個不同的終端節點負責維護同一個賬本,而這個維護過程主要是演算法對交易信息進行打包和加密,而傳銷貨幣則主要由某個機構發行,並且採用拉人頭的方式獲利。
2、交易方式
虛擬貨幣是市場自發形成的零散交易,形成規模後逐漸由第三方建立交易所來完成交易。而傳銷貨幣則有某個機構自己發行,並且自建平台來進行交易。
3、實現方式
虛擬貨幣本身是開源程序,在Github社區維護。其總量限制的參數和方式,均顯示在開源代碼中。而傳銷貨幣的開源是完全抄襲別人的開源代碼,且沒有使用開源代碼來搭建程序,所以其本質跟Q幣一樣是可受網站控制的。
4、是否給出源代碼鏈接
一般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都會在官網的顯要位置給出源代碼的鏈接,這樣做是為了公開透明地展示貨幣系統的運作機制。而傳銷貨幣重點宣傳的是充值購買交易流程,但並不提及其運作機制,甚至網站都沒有源代碼的鏈接地址。
5、官網是否是https開頭
一般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的官網和交易網站地址都以https開頭,其目的是這類網址可以很好地保護用戶的數據不被非法竊取。但傳銷貨幣的官網、交易網站等在內的相關網站都沒有以https開頭。
㈦ 田茂國和中國物聯網是真的嗎
既然知道這是個騙局又是傳銷那麼為什麼政法部門不管不問不至直,並且還由著他們建群開群為什麼不封群,還再不斷網繼續害人?真是讓人心寒。留言人:古樂
㈧ 區塊鏈與經濟學的「不可能三角」
接上一篇文末提到的經濟學中的不可能三角,這里有一篇通俗的漫畫解讀,在此分享給大家:
圖說蒙代爾不可能三角
在這里再簡單解釋下這個不可能三角:
不可能三角是指一個經濟體的 貨幣自主權 、 匯率穩定 和 資本自由流動 之間,必須舍棄一個,三者不能兼得。
那麼舉例來說,中國就是為了實現獨立的貨幣政策+固定匯率,而放棄資本自由流動實施資本管制的典型;香港則是為實施固定匯率+資本自由流動,而放棄了獨立的貨幣政策;美國則為了實施獨立的貨幣政策+資本自由流動而放棄固定匯率。
匯率與811匯改
首先說 匯率穩定 ,匯率穩定大家比較容易理解。在2015年8月11日中國實施的匯率改革(811匯改)之前,人民幣匯率採取盯住單一美元制度,811匯改之後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礎穩定。但參考一籃子不等於盯住它,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在匯改之後,政府期望做的事情是什麼呢?大家從這個三角形狀可以看出,就是想做到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資本的自由流動。那麼 貨幣政策獨立和資本自由流動指的是啥?貨幣政策獨立性是 指經濟體內央行是可制定貨幣政策,自主決定是要發放還是收回貨幣,調控流動性。對於中國這樣的超級經濟體來說,貨幣政策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資本自由流動是指 國外資金可隨便進來投資或者撤資。那麼,隨著我國現階段產業結構調整的需求,以及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需要,資本市場的放開不可避免。最近,我們看到資本管制有所放鬆,比如最近出來開放外國人賬戶進入A股市場,以及此前宣布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到51%,我們看到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力度加大,但這一方面是引進來,但是對於國內資本走出去的政策,目前我們看到政府層面還是相對保守,尤其去年以來紛紛叫停國內資本集團大舉收並購海外項目,如某萬某航等。所以,目前來說,政府對國內資本管控的力度仍然嚴苛。當然,除了大型國有企業出海進行的投資,絲路基金、亞投行等大型政府基金和銀行的資金,這些資本的出海本身已經過層層審批,管控也更為嚴格。
那麼,之所以要對資本進行如何嚴格的管控,一方面是考慮到資本自由流動對我國經濟的沖擊,另外一方面,也因為目前缺乏有效的金融監管手段,來對資本進行監管。前面在《區塊鏈三大特性之穿透性》中講到,區塊鏈是一種穿透性的技術,是金融監管的利器。未來金融市場與區塊鏈結合是必然趨勢,那麼對於境外資本流入和國內資本的流出,藉助區塊鏈技術,監管機構可以對資本流向和流量進行實時動態監管,將資本的流入流出匯聚成一張網,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此外,將制度設計中的規定納入區塊鏈的智能合約中,一旦有資金流入流出異常,可以實時觸發報警或者提前預警。當然,完全的穿透性監管是否必要,需要金融界的朋友們來給出意見。但是,利用區塊鏈技術規範金融資本的流動,可以大大減少金融資本作惡的可能,一旦作惡,則可以追根究底,對作惡者施以懲戒。
那麼,另外一方面,對於走出去的資本,監管難度可能比較大,需要考慮到國際合作和監管的問題。那麼這個時候,必要的突破國家之間的數據孤島,建立監管數據共享機製成為必要。
通過構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監管體系,我們看到進一步實現資本自由流動成為可能,規范的資本市場將逐步形成,參與資本市場的各個主體之間的信任機製得以建立,將有助於打造更加公平的國際資本競爭環境。
從匯率變動來看,主要還是取決於本國經濟的好壞,當然也有外部因素的影響。結合此前《區塊鏈和經濟周期》的分析,預計信用風險在區塊鏈技術的改造之下得以有效管控,一國宏觀經濟的波動率減弱,因此相應的匯率市場的波動也會變小。
那麼回到文章開頭說的」不可能三角「,藉助區塊鏈這一技術手段,預計這個經典的理論或將被進一步改寫,"不可能三角"也將成為"可能三角",由於三角形的穩定性特徵,進一步地成為"可靠三角"。
㈨ 數字貨幣是不是騙局
當然是,數字貨幣最主要的騙局支撐是具備一夜暴富的能力和當今世界發展的前景,這些現象支撐了數字貨幣的價值,有人信當然就有人入場。對於數字貨幣來說,這個市場是一個完全性的投機市場,沒有交易時間的限制,同時漲跌幅也是不可控制的,這對於那些初次進場的小白而言,幾天內可能就虧完本金。貪婪是數字貨幣類傳銷騙局最重要的支撐點,比特幣從不到一美元漲到兩萬美元,這樣傳奇的漲幅對於整個市場吸引力都是巨大的,而且在2017年數字貨幣的大牛市,基本上各類雜七雜八的數字貨幣買家都是賺到錢的,因而人們就此瘋狂了。美好的前景也是數字貨幣的一個重要表現,這主要是體現在當前央行開始研究數字貨幣、還有臉書、阿里騰訊等大企業,這樣的未來前景也是由不得場外不懂的小白不入局,自然數字貨幣的騙局也就很容易展開了。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是,區塊鏈技術聽起來就高大上,比特幣在整個數字貨幣中又具備著傳奇的色彩,這樣再被人隨意解釋,忽悠外行人,散戶怕被時代拋棄的恐慌就這么簡單地入了局,從一個旁觀者變為了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