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領導幹部讀本目錄
❶ 數字貨幣會引發國際金融摩擦嗎
1月13日,「數字貨幣未來」研討會暨《數字貨幣-領導幹部讀本》發布會在北京大學朗潤園舉辦。與會專家表示,數字貨幣發展起來必然對金融結構產生重大影響,很有可能重構金融模式和貨幣體系。而至於數字貨幣會否沖擊金融穩定,專家認為不像直觀理解的那麼簡單。
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以及移動互聯網、可信可控雲計算、終端安全存儲、區塊鏈等技術的演進,全球范圍內支付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數字貨幣的發展正在對貨幣發行和貨幣政策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書中提出,中國現階段的央行數字貨幣設計應注重M0替代,而不是M1、M2替代。在雙層運營體系安排下,我國的央行數字貨幣應以賬戶松耦合的方式投放,並堅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對央行數字貨幣載入智能合約應保持審慎態度。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在研討會上表示,法定數字貨幣到底能不能替代傳統的貨幣形式,取代新興的電子支付工具,成為主要的貨幣形式和主要的支付工具,最終會是一個由市場來決定的過程。
他認為,數字貨幣很有可能重構金融模式和貨幣體系,這是現實的挑戰,也是未來的機遇。數字貨幣在未來的全球數字經濟競爭中居於核心地位,應有必要抓緊研究發行中國主導的全球性數字貨幣的可行路徑和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法定數字貨幣的具體架構。我國應該立足於數字金融健康發展,加快數字金融制度建設,抓緊制定數字貨幣監管、法定數字貨幣發行等數字金融制度。
央行數字貨幣是否會影響金融穩定?針對這個問題,光大集團研究院副院長、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在書中撰文指出,從金融結構來講,央行數字貨幣增加流動性資產供給,將減少銀行信貸創造流動性資產的動能,降低私人部門的杠桿率,這有利於金融穩定。但是央行數字貨幣也為擠兌銀行存款提供了一個更有效更便捷的渠道。所以有觀點認為央行數字貨幣加大了市場恐慌時出現銀行擠兌的可能,從而增加金融不穩定風險。
「但也要注意到,能夠擠兌本身就增加了我們對銀行的信心。我們願意把錢存在銀行,是因為我們相信能隨時提取現金。假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導致無現金社會出現,我們沒有辦法從銀行提取現金,那我們還放心把錢存在銀行嗎?如果央行數字貨幣替代了現金,在需要的時候我們總可以把銀行存款轉為央行數字貨幣,可能反而增加消費者對銀行穩定的信心。」彭文生說,央行數字貨幣對金融穩定的沖擊可能不像有些直觀理解的那麼簡單。
專家在研討會上表示,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貨幣的競爭主要是支付手段和支付效率的競爭。傳統的貨幣體系將支付服務和金融服務綁在一起,當下支付服務和金融服務則可以分開,由於支付服務可能和其他實體經濟活動綁在一起,因此如何監管,如何維護支付體系的穩定是數字貨幣時代的挑戰
❷ 區塊鏈工程專業是一門什麼樣的專業主要學什麼
區塊鏈工程是一門融合計算機科學、密碼學、網路安全與分布式系統等多學科的交叉學科。其核心在於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去中心化應用和服務,實現數據的安全、透明、可追溯與不可篡改。大學階段的區塊鏈工程專業優勢顯著,主要體現在培養創新性人才、拓展就業與創業機會、提升國際競爭力與合作能力。然而,該專業也面臨教學標准不統一、實踐應用不足和專業師資缺乏等問題。
應用領域廣泛,涵蓋了金融、物流、醫療、教育、政務與社交等多個行業。在金融領域,區塊鏈技術可實現數字貨幣、智能合約、去中心化交易所等功能,優化金融服務。在物流領域,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貨物全程可追溯,提升供應鏈效率。醫療領域中,區塊鏈確保醫療數據安全共享,促進醫療創新。教育領域中,區塊鏈支持學歷認證,提高教育公平性。政務層面,區塊鏈優化公共服務,增強公民參與度。社交領域則通過區塊鏈保護用戶數據隱私,提高數據價值。
未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潛力巨大,包括能源領域的分布式能源管理、娛樂領域的數字內容版權保護、游戲領域的虛擬資產交易等。專業課程涵蓋計算機基礎、密碼學基礎、網路基礎、分布式系統基礎、區塊鏈核心課程與選修課程,旨在提供全面的知識體系。中國多所高校如齊魯工業大學、安徽工程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等開設有區塊鏈工程專業。
適合區塊鏈工程專業學習的人應具備對計算機技術的濃厚興趣、扎實的密碼學與數學基礎、對網路安全與分布式系統有深刻理解、對區塊鏈技術有探索熱情和前瞻性思維。入門書籍推薦《區塊鏈——領導幹部讀本》、《人人都懂區塊鏈》、《圖說區塊鏈》、《區塊鏈基礎知識25講》等,深入學習則推薦《區塊鏈:原理、設計與應用》、《區塊鏈技術指南》、《DAG 區塊鏈技術:原理與實踐》等。
要學好區塊鏈工程專業,需掌握基礎知識、提升數學能力、培養安全意識、增強系統思維、鍛煉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適合高級學習者閱讀的書籍包括《精通比特幣》、《精通以太坊》等。易掛科的科目通常涉及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密碼學、網路安全與分布式系統,這些科目需要較強的理解與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