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會佔用空間嗎
❶ 什麼是 Infura
Infura是由ConsenSys推出的區塊鏈開發套件,提供API和開發人員工具,以及對以太坊網路的快速、可靠訪問。
Infura不僅為開發人員提供了對以太坊網路的便捷訪問,還通過其分布式雲託管節點網路提供了企業級基礎設施。這極大地減少了開發人員從頭開始構建基礎設施的時間和成本。以下是關於Infura的詳細解釋:
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和Web3後端基礎設施提供商:Infura為開發人員提供了一流的文檔和資源,幫助他們快速構建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通過消除與專有計算和存儲設施的開發和所有權相關的大部分摩擦,Infura使得開發人員能夠更專注於應用程序的核心功能。
節點提供商:作為節點提供商,Infura允許開發人員通過其管理的節點「插入」以太坊區塊鏈。這意味著開發人員無需自己管理節點,從而節省了時間和精力。Infura提供了一套工具,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這些工具來創建連接到以太坊區塊鏈的應用程序。
與以太坊區塊鏈的交互:Infura與以太坊區塊鏈交互,並代表其用戶運行節點。這確保了開發人員可以輕松地與以太坊區塊鏈進行通信,並處理各種交易和數據請求。
解決開發人員面臨的主要問題:
存儲成本高:在以太坊上存儲數據的成本很高,但Infura提供了數據存儲的替代方案,即只需將哈希值存儲在區塊鏈上,而數據本身可以單獨存儲。
連接復雜:連接到以太坊區塊鏈可能很復雜,但Infura提供了一個簡單的端點,開發人員可以輕松地與之交互。
同步速度慢:區塊鏈同步可能很慢,但Infura通過其優化的基礎設施加速了這一過程。
佔用空間大:以太坊區塊鏈佔用了大量空間,但Infura通過其分布式存儲解決方案減輕了這一負擔。
優勢:
快速:Infura使得訪問以太坊區塊鏈變得更快。
可擴展:通過管理節點,開發人員不必擔心基礎設施的限制,可以輕松地擴展他們的應用程序。
數據存儲:Infura提供了數據存儲的替代方案,降低了在以太坊上存儲數據的成本。
支持的網路:Infura專注於以太坊、Polygon、IPFS等7個網路上的建設。開發人員可以利用Infura的IPFS API來無縫、可靠地連接到IPFS網路,從而增強dApp基礎設施的可擴展性和分布式存儲。
與MetaMask的集成:MetaMask是領先的自我託管錢包,它始終使用Infura作為端點提供商,這證明了Infura在可靠性和可用性方面的卓越表現。
綜上所述,Infura是一款功能強大的區塊鏈開發套件,它提供了對以太坊網路的快速、可靠訪問,以及一系列開發人員工具和API。通過消除構建基礎設施的復雜性,Infura使得開發人員能夠更專注於構建下一代去中心化應用程序。
❷ 區塊鏈技術現存問題有哪些
1.性能問題
體積問題
區塊鏈對數據備份的要求對存儲空間提出挑戰。區塊鏈要求在一筆交易達成後向全網廣播,系統內每個節點都要進行數據備份。
以比特幣為例,自創世區塊至今的區塊數據已經超過 60GB,並且區塊鏈數據量還在不斷增加,這將給比特幣核心客戶端的運行帶來很大挑戰。
處理速度問題
比特幣區塊鏈目前最高每秒處理 6.67 筆交易,一次確認時間大約為 10 分鍾,容易造成大量交易的堵塞延遲,可能會限制小額多次交易和對時間敏感度較高交易的應用。
盡管目前有了一些克服手段,但全面解決交易效率的方法仍然亟待發掘 。
耗能過高
第三,挖礦過程中的算力並不產生額外的實際社會價值,還會浪費大量的電子資源,隨著比特幣的日益普及,區塊鏈逐漸成為高耗能的資本密集型行業。
2.中心化問題
節點的不平等
第一,理論上,分布式網路中每個節點應當被平等對待,但是為了挖礦獲得回報,各節點可能會增加算力進行硬體競賽,從而導致節點的不平等,破壞區塊鏈記賬權的隨機性。
產業化、規模化挖礦產生了礦池
理論上如果礦池通過共謀掌握 51% 以上的算力進行系統供給,就可以實現雙重支付,實際過程中盡管其成本遠超收益,但不能否認合謀供給存在的可能性。
3.隱私安全問題
私鑰容易被竊取
第一,目前區塊鏈採用的是非對稱密鑰機制,盡管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是私鑰保存在用戶本地,容易被黑客竊取。
區塊鏈數據的透明性容易造成隱私泄露
公有鏈中每個參與者都可以獲得完整的數據備份,整個系統是公開透明的,比特幣通過隔斷交易地址和持有人真實身份的關聯保護隱私。
當區塊鏈需要承載更多的業務時,節點如何驗證信息執行命令就需要更多的考慮。
4.升級和激勵問題
公有鏈中參與節點的數量龐大
無論是升級還是修復錯誤都無法關閉系統集中進行,可能需要考慮放鬆去中心化的問題。
各個節點之間存在著競爭博弈
要求激勵相容機制的完善,如何使去中心化系統中的自利節點能夠自發開展區塊數據驗證及記賬工作,並設計合理的懲罰函數抑制非理性競爭,是區塊鏈面臨的另一挑戰。
❸ 區塊鏈信息越來越大怎麼辦
數年來,隨著比特幣的蓬勃發展,比特幣交易數量越來越多,而單個區塊體積有1MB的最大值限制,因此區塊空餘空間顯得越來越小。如圖所示,區塊體積中位數在2015年裡得到了翻番,從1月份的292KB快速增長至12月份的749KB。
比特幣區塊體積大小
擴容問題在2015年得到了充分的重視與討論,在2015年06月左右陸續推出了諸多擴容方案,代表有BIP100,BIP101,BIP102,BIP109,BIP248 等若干方案(表X)。
雖然提出來各種方案,但基本可以劃分為兩類:長期規則派與短期擱置派。長期派偏理想、規則型,一口氣敲定便不再折騰,典型代表BIP101/103,設定一個增長規則,便不再調整。短期派則認為未來不可預測,固定的規則過於簡單暴力的解決問題,希望設置一個短期數年方案暫時先避開,擱置至未來解決,代表為BIP100,但由於投票過程復雜,後簡化為BIP102/109等,而BIP248則一口推遲至2020年,近幾年就簡單採取翻番增長。
自2015年06月以來,經過了大半年來的大范圍的反復討論,目前長期規則派基本完敗。2015 年12月比特幣香港擴容會議由Pieter Wuille提出了隔離見證(Segregated Witness)之後,擴容問題甚至已經簡化為僅升級至2MB,但陷入了關於實施時間點的爭論之中。
一個看似簡單的擴容技術問題,卻引發比特幣社區花了大半年時間,開了數次全球技術會議、私下打無數口水仗,卻依然未有明確定論。其背後深刻原因是,區塊限制值上調是無法真正解決比特幣擴容問題的。 擴容問題
總的來說,根據對比特幣網路的理解,有兩個劃分:清算系統,現金系統。
清算系統
比特幣區塊鏈是全球的、分布式的、有限容量的、代價昂貴的系統。每一筆交易的價值含量是不一樣的,當塊容量不夠用時,我們應該保障高價值的交易進塊。高價值的交易有意願有能力支付足夠高的網路手續費,從而獲得足夠高的優先順序進塊。
隨著比特幣的繁榮,交易數量會越來越大,有限的塊容量會使得低價值的交易(例如發送1分錢)永遠無法進塊,因為低價值的交易不可能支付高網路手續費。進而網路退化為清算系統,低價值含量交易被趕出,這些交易由第三方記賬系統進行代替完成。
在閃電網路出現之前,第三方記賬系統主要是鏈外錢包提供商。用戶信任某第三方錢包平台,把比特幣存入其中,同一平台用戶之間轉賬僅帶來賬戶余額變更,並不會產生比特幣交易。
現金系統
現金系統意味著所有交易均應該進入區塊,那麼當塊容量不夠用時,則應該及時提高塊體積限制,對系統進行擴容。短時間可能發生交易入塊堵塞,但長期來看所有交易應該均可以入塊。人人都享有比特幣系統帶來的巨大便利和優勢。
❹ 區塊鏈錢包有什麼作用呢,有能說明白的嘛
區塊鏈錢包的本質是一個私鑰,它是一個隨機的哈希值字元串,擁有了私鑰就擁有了該錢包的使用權。如果按照私鑰存儲方式可劃分為:冷錢包和熱錢包
冷錢包是指網路不能訪問到你私鑰的錢包,一般會拿筆記本記錄,雖然免去被黑客盜取私鑰的風險,但是也有可能遺失。
熱錢包是指互聯網能購訪問你私鑰的錢包。熱錢包往往是在線錢包的形式,不容易遺失,但是也同樣具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