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的業務價值包括多方參與
㈠ 區塊鏈是什麼,有什麼實際價值
區塊鏈是一種全新的計算範式和分布基礎架構,利用快鏈式數據結構、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密碼學方式和基於自動化腳本代碼的智能合約來生產、驗證、存儲和傳輸數據。也可以說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的賬本技術,能夠在非信任環境中提供去中心化信任機制,從而讓多方參與者在沒有中介機構的情況下進行安全的信任化交易。
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優勢是去中心化,能夠通過運用數據加密、時間戳、分布式共識和經濟激勵等手段,在節點無需互相信任的分布式系統中實現基於去中心化信用的點對點交易、協調與協作,從而為解決中心化機構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數據存儲不安全等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區塊鏈的應用領域有數字貨幣、通證、金融、防偽溯源、隱私保護、供應鏈、娛樂等等,區塊鏈、比特幣的火爆,不少相關的top域名都被注冊,對域名行業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㈡ 區塊鏈技術三大特徵詳解
區塊鏈技術的三大特徵詳解如下:
一、明確應用場景特徵
- 去中心化、多方參與和寫入數據:區塊鏈技術最顯著的特徵之一是去中心化,這意味著數據不由單一的中心機構控制,而是由網路中的所有參與者共同維護。這種特性使得多方可以平等地參與數據的寫入和驗證,增強了系統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 分布式信任:在初始情況下,相互不信任的多個參與者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建立分布式信任。每個參與者都保留一份完整的賬本副本,任何對數據的更改都會立即被所有參與者知曉,從而確保了數據的不可篡改性和真實性。
- 數據真實性要求高:區塊鏈技術非常適合對數據真實性要求高的應用。由於數據一旦寫入區塊鏈就難以更改,因此可以確保數據的長期可信和可追溯性,這對於需要高度數據完整性的應用場景至關重要。
二、不斷推進技術突破
- 集成創新型技術:區塊鏈是一項集成創新型技術,它融合了多種現有技術,如密碼學、分布式計算等。為了充分發揮區塊鏈的潛力,需要不斷推進技術創新,合理選擇應用相關技術組合,以適應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
- 動態優化與取捨:在現實世界中,很難有應用場景完全脫離現有中心組織和規則體系。因此,在應用區塊鏈技術時,需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根據實際情況對區塊鏈技術進行大刀闊斧的優化組合和取捨,以滿足實際業務需求。
三、聚焦業務創新方向
- 優先發展領域:區塊鏈技術應用已延伸到多個領域,如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製造等。這些領域的應用場景與區塊鏈技術特徵和適用范圍較為匹配,現實需求也較為強烈。因此,可以優先在這些領域發展區塊鏈技術,實現率先突破。
- 公共服務領域:在民生服務領域,區塊鏈技術可以推動教育、就業、養老等領域的智能化、便捷化服務。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數據的共享和驗證,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 政務服務與智慧城市:在政務服務領域,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政務數據的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促進業務協同辦理。同時,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區塊鏈技術可以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促進城市間的互聯互通和生產要素的有序高效流動。
㈢ 區塊鏈應用技術的價值是什麼
區塊鏈應用技術的價值是什麼
招聘。每個人的簡歷都放在區塊上,每一項填寫的內容需要確認,確保真實性。
2.產品追溯。每一個產品信息都被詳細登記在區塊上,每一個環節,避免假貨出現。
3.版權證明。把所有的版權信息登記在區塊鏈上,一旦涉及到版權問題就可以有效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4.醫療數據。線上的醫療信息可以在不同醫院之間相互傳遞,通過區塊瀏覽器可以查詢到患者情況,也可以避免誤診錯診。
5.金融徵信。每個人的徵信信息都可以登記在鏈上,銀行之間的徵信信息都可以互通,讓老賴無處藏身規避風險。
6.保險。未來每個人的健康狀況、事故記錄、就醫信息等信息就可以上傳至區塊鏈中。保險公司能更加及時、准確地獲得風險信息,從而提升效率、提升客戶信任感。而區塊鏈中共享透明的特點降低了信息的不對稱,並且可以追蹤其歷史來源,方便管理,也杜絕騙保的事宜。
㈣ 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價值包括哪些
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價值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互信價值
- 區塊鏈可以降低交易中彼此互信基礎的要求,通過加密方式強化安全機制,使得點對點的參與者能夠驗證對方身份,從而在需要時建立互信。
2. 流通價值
- 區塊鏈能成為推動各種商業價值流通的共同標准,無論是現金、股票、債券還是所有權,都能通過區塊鏈實現高效流通,減少交易摩擦,促進經濟成長和繁榮。
3. 儲存價值
- 區塊鏈提供了一種新的價值儲存方式,使得社會大眾和企業組織不再完全依賴銀行作為收藏財富和提供存款與支票賬戶的主要通道。
4. 信用評估
- 通過區塊鏈,傳統的融資工具可以得到更快速、更透明的發行和交易,提升信用評估的效率和透明度,降低摩擦和風險。
5. 交換價值
- 區塊鏈可以縮短所有交易的結算和清算時間,使得欠缺銀行服務或銀行業務不夠發達的地區的人民也能高效參與金融交易,加入創造財富的行列。
6. 投資機會
- 區塊鏈可以自動完成投資過程中的撮合工作,促成新型的對等式財務操作,以更有效率、更透明、更安全的方式記錄股息與分紅發放。
7. 風險管理
- 區塊鏈可以建立分權化的保險模式,讓保險相關的衍生品更加透明,同時基於豐富的信息基礎,讓保險公司更容易估算實際風險,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8. 計算價值
- 使用區塊鏈分散式賬本作為會計做法,可以及時提供更透明的財務稽核報告,改善法規人員和各方利害關系人檢驗公司財務操作的能力,適應現代金融的復雜程度。
㈤ 區塊鏈是什麼有什麼用會成新風口嗎
三問區塊鏈(經濟熱點)
近段時間,有關比特幣的新聞非常吸睛,區塊鏈也跟著火了一把。資本市場上,各種區塊鏈概念股的股價漲跌猶如過山車般驚心動魄。從反應敏銳的資本市場可以看出,區塊鏈正站上風口,受到各方高度關注。
「區塊鏈技術本質上是一種資料庫技術,具體講就是一種賬本技術。賬本記錄一個或多個賬戶資產變動、交易情況,其實是一種結構最為簡單的資料庫,我們平常在小本本上記的流水賬、銀行發過來的對賬單,都是典型的賬本。」騰訊金融科技智庫首席研究員王鈞說,安全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大特點,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分布式的存儲架構,節點越多,數據存儲的安全性越高;二是其防篡改和去中心化的巧妙設計,任何人都很難不按規則修改數據。
以網購交易為例,傳統模式是買家購買商品,然後將錢打到第三方支付機構這個中介平台,等賣方發貨、買方確認收貨後,再由買方通知支付機構將錢打到賣方賬戶。由區塊鏈技術支撐的交易模式則不同,買家和賣家可直接交易,無需通過任何中介平台。買賣雙方交易後,系統通過廣播的形式發布交易信息,所有收到信息的主機在確認信息無誤後記錄下這筆交易,相當於所有的主機都為這次交易做了數據備份。即使今後某台機器出現問題,也不會影響數據的記錄,因為還有無數台機器作為備份。
提到區塊鏈,很多人就把它與比特幣聯系在一起,不少人甚至把區塊鏈等同為比特幣。何飛說,比特幣是區塊鏈的一種呈現方式,但區塊鏈並不等同於比特幣。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和基礎架構,而比特幣是區塊鏈的成功應用,但並不意味著區塊鏈只能應用到比特幣上。
區塊鏈有什麼用?
能解決金融、公益、監管、打假等很多領域的痛點難點,但有不少適用條件
金融服務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領域。運用區塊鏈技術能解決支付、資產管理、證券等多個領域存在的痛點。
以支付領域為例,金融機構特別是跨境金融機構間的對賬、清算、結算的成本較高,涉及很多手工流程,不僅導致用戶端和金融機構後台業務端等產生高昂的費用,也使得小額支付業務難以開展。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有助於降低金融機構間的對賬成本及爭議解決的成本,顯著提高支付業務的處理效率。另外,區塊鏈技術為支付領域帶來的成本和效率優勢,使金融機構能更好處理以往因成本過高而被視為不現實的小額跨境支付,有助於實現普惠金融。
比如,為解決金融機構間對賬成本高的問題,2016年8月,微眾銀行聯合上海華瑞銀行推出微粒貸機構間對賬平台,這也是國內首個在生產環境中運行的銀行業聯盟鏈應用場景。微眾銀行區塊鏈首席架構師張開翔認為,傳統「批量文件對賬」模式長久以來未能解決的成本高問題,正是區塊鏈技術的用武之地。隨後,洛陽銀行、長沙銀行也相繼接入機構間對賬平台,通過區塊鏈技術,優化微粒貸業務中的機構間對賬流程,實現了准實時對賬、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等目標。截至目前,平台穩定運行1年多,保持零故障,記錄的真實交易筆數已達千萬量級。
在公益領域,區塊鏈技術也大有可為。螞蟻金服涉及區塊鏈的首個應用場景就是公益,幫助一群聽障兒童獲得一筆善款,然後運用區塊鏈技術促進公益更加開放透明。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高級產品專家胡丹青說:「區塊鏈公益平台就像是我們在互聯網上構建了一個專門用於郵寄資金的郵局。用戶捐的每一筆錢,我們都會打包成一個包裹,這個包裹通過區塊鏈平台傳遞,每經過一個節點,我們都會蓋上一個郵戳,最後送到受捐人手上。這樣可以保證用戶捐的每一筆錢都是透明、可追溯、難以篡改的。」
在商品打假方面,區塊鏈技術可以大顯身手。胡丹青介紹,螞蟻金服將區塊鏈技術用在了正品溯源上。目前,已有部分來自澳大利亞、紐西蘭的海淘商品比如奶粉,用支付寶掃一掃,就能知道是不是正品。「跟此前商家自錄入商品信息不同的是,區塊鏈是讓多位『記賬師』公正、獨立、不可抵賴地完成記賬。」
對於金融監管,區塊鏈技術也能發揮一技之長。2017年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深圳)發布的《金融區塊鏈底層平台FISCO BCOS白皮書》認為,區塊鏈為金融監管機構提供了一致且易於審計的數據,通過對機構間區塊鏈的數據分析,能夠比傳統審計流程更快更精確地監管金融業務。例如,在反洗錢場景中,每個賬號的余額和交易記錄都是可追蹤的,任意一筆交易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會脫離監管視線,這將極大提高反洗錢的力度。
有業內人士認為,區塊鏈1.0主要針對數字貨幣;區塊鏈2.0針對智能合約,可以應用在金融市場中;區塊鏈3.0適用的場景將會更多,甚至會開創一個「區塊鏈時代」。
何飛認為,區塊鏈確實能解決很多領域的痛點難點,但區塊鏈不是萬能的,也有很多適用條件。
比如,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特點適合多方參與的場景,如果只是單邊或雙邊參與價值就不大。由於需要每個節點都去核對,區塊鏈技術也不適用那些高頻交易的活動。
再如,區塊鏈強調的是公開透明,並不適合對數據隱私要求特別高的場景。
區塊鏈會成新風口嗎?
技術目前還不太成熟,要警惕概念炒作,特別要區分是技術創新還是集資創新,不能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
區塊鏈概念這么火,未來會成為又一個「互聯網+」嗎?
近年來,區塊鏈的發展生態逐漸得到改善與豐富。業內人士認為,擁有國家政策扶持,得到廣泛關注和資金支持,區塊鏈技術能實現逐步穩定進步。區塊鏈技術上行前景雖廣闊,但對此也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盡管眼下區塊鏈大熱,但我們仍然認為,它還處於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胡丹青說,區塊鏈概念目前存在虛熱,不是熱在拿技術解決現實問題,而是熱在集資圈錢、炒作估值,尤其是熱炒的絕大部分所謂ICO(首次代幣發行)都是集資工具創新,跟技術創新無關。
區塊鏈技術確實能創造很大的價值,但一些風險也不容忽視。
「區塊鏈技術還不太成熟,可應用場景比較有限,更應警惕資本市場炒作概念。」何飛說,區塊鏈熱潮的背後免不了會有一些搞噱頭想投機的公司,他們並沒有真正開展業務,只是企圖到資本市場撈一筆就走,要謹防由此出現「劣幣驅逐良幣」,導致真正想開展業務的機構退出市場,影響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胡丹青建議,對於目前的區塊鏈熱,監管部門應更主動地介入,區分是技術創新還是集資創新,鼓勵政府組織、有公信力的專家、行業參與者共同幫助公眾辨識,全面遏制區塊鏈名義下的集資創新,讓ICO實際控制人必須為集資行為承擔責任。「判斷是技術創新還是集資創新的依據其實很清楚,即是否以信任為始,是否通過解決信任問題創造了實際價值。」
今後更好地推廣和使用區塊鏈技術,還需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加強相關法律政策制定等。
王鈞認為,共識演算法等區塊鏈的核心技術尚存在優化和完善的空間;另一方面,區塊鏈的處理效率還難以達到現實中一些高頻度應用環境的要求。目前主流的區塊鏈技術平台均發源於國外,國內的區塊鏈技術服務商要耐心地從底層開發做起,做到技術自主可控,爭取引領全球區塊鏈技術發展。擁有區塊鏈應用場景的企業,要積極擁抱新事物,同時科學評估上鏈需求,不能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
何飛認為,政府可以出台相關政策,指導有志於投身區塊鏈技術研發應用的企業,同時明確一些區塊鏈適合應用的場景及國家鼓勵的領域等。
《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建議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做法,結合我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情況,及時出台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扶持政策,重點支持關鍵技術攻關、重大示範工程、「雙創」平台建設、系統解決方案研發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等。同時,建議國內重點企業、科研、高校和用戶單位加強聯合,加快共識機制、可編程合約、分布式存儲、數字簽名等核心關鍵技術攻關。
能給企業帶來錢就會成為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