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世紀之城區塊鏈

世紀之城區塊鏈

發布時間: 2021-05-06 06:10:51

區塊鏈開發應用有哪些

區塊鏈開發的應用主要是聯盟鏈類型的,應用領域以版權管理、供應鏈管理和跨國轉賬為主。我國一些銀行已經開始測試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轉賬了,和原來的方式相比更加安全和快速。供應鏈的應用更多了,京東和蘇寧的生鮮產品供應鏈都用了區塊鏈技術。網路、亞馬遜、微軟這些公司都有區塊鏈雲平台,可以直接把原有業務切換到區塊鏈上。

Ⅱ 區塊鏈項目有哪些

Zilliqa的定位是底層公鏈,核心競爭力是通過分片技術來大幅提高吞吐量TPS(也就是交易處理速度)。在最新的實驗中,Zilliqa測試網路的處理能力達2488TPS,是以太坊最高速度20TPS的100多倍、比特幣的355倍!通過分片技術,當網路中的節點越多,交易處理速度也就越高,當節點數量達到幾萬個時,交易速度很有希望達到VISA這種中心化機構的速度。
Zilliqa項目的代幣名為ZIL,已經在23個交易所上流通交易,火幣、幣安等主流交易所均支持,參與起來還是非常方便的。ZIL的最大供應量為210億,其中126億直接通過合約發布,另外的84億將採用挖礦獎勵的方式在10年內進行發布。
Zilliqa主網上線時間為2018年底或者是2019年初,挖礦報酬豐厚,尤其是在初期。Zilliqa挖礦電力成本僅為以太坊的1/9,能耗小,更加切實可行。另外,挖礦是可以通過GPU顯卡礦機進行的,並且可以同時雙挖ZIL和ETH,為礦工帶來更高的收益。
關注「ZilliqaCN」能可以了解更多的項目進度。

Ⅲ 佛山有區塊鏈產業園區嗎

有的,佛山的區塊鏈產業園位於南海區桂城街道南平西路民間金融街,名為廣東金融高新區「區塊鏈+」金融科技產業孵化中心,由廣東金融高新區和蟻米控股共同打造,是廣東省內首家定位於「區塊鏈+」金融科技的專業孵化機構和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聯盟副理事長單位。

Ⅳ 長沙區塊鏈產業聯盟是做什麼的

區塊鏈是這幾年大火的技術,成立這個聯盟就是為了促進行業技術引入、輸出、合作,技術研發、創新,科技成果轉換,推動技術創新,實現區塊鏈技術能夠落地商用,發揮聯盟「以商招商」作用,長沙如果能做到這些,那經濟增速就馬上提上來了。現在聯盟里的企業也都是在推動區塊鏈技術最大化的落地商用,就拿中證數登來說,他們之前有上騰訊的全城封鎖,穿越火線手游的項目,最近還跟榮寶齋合作了,是要把實體的文化藝術品都上鏈的節奏。

Ⅳ 區塊鏈這里有三個k線圖 代表啥意思

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簡稱MA,原本的意思是移動平均,由於我們將其製作成線形,所以一般稱之為移動平均線,簡稱均線。它是將某一段時間的收盤價之和除以該周期。 比如日線MA5指5天內的收盤價之和再除以5 。 移動平均線是由著名的美國投資專家Joseph E.Granville(葛蘭碧,又譯為格蘭威爾)於20世紀中期提出來的。均線理論是當今應用最普遍的技術指標之一,它幫助交易者確認現有趨勢、判斷將出現的趨勢、發現過度延生即將反轉的趨勢。

MACD稱為異同移動平均線,是從雙指數移動平均線發展而來的,由快的指數移動平均線(EMA12)減去慢的指數移動平均線(EMA26)得到快線DIF,再用2×(快線DIF-DIF的9日加權移動均線DEA)得到MACD柱。MACD的意義和雙移動平均線基本相同,即由快、慢均線的離散、聚合表徵當前的多空狀態和股價可能的發展變化趨勢,但閱讀起來更方便。當MACD從負數轉向正數,是買的信號。當MACD從正數轉向負數,是賣的信號。當MACD以大角度變化,表示快的移動平均線和慢的移動平均線的差距非常迅速的拉開,代表了一個市場大趨勢的轉變。

Ⅵ 區塊鏈的興起,對未來金融造成什麼影響

2018年8月6日,華為公司金融行業顧問、華煊科技創始人兼CEO蔡毅先生在DAGA | Blockchain & AI (核心群)做了專題分享,主題為:區塊鏈金融的現狀與展望。以下文字根據講座的語音整理,已經過作者審核。

蔡毅:華為公司金融行業顧問,華煊科技創始人兼CEO,共享讀書會創始人,中國作家協會成員,從事金融科技研究工作十餘年,是銀行數字化轉型資深專家。

大家晚上好,很高興也很榮幸可以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思考。

先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叫蔡毅,在青蔥歲月當過作家,90年代寫過一些書籍刊物和小說,那時還沒有互聯網。工作之後一直從事金融行業信息化工作,從金融的渠道到數據中心,從網點到科技,見證了金融科技的發展,也發現了一些問題。2014年之後做過投資合夥人,近幾年也在華為做金融行業顧問,從認知層面,為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人才發展作咨詢顧問。

接觸區塊鏈是2015年,我創辦了華煊科技和共享讀書會。目前我們主要關注區塊鏈的認知和金融技術解決方案落地。認知層面採用讀書會的方式進行互動分享和知識管理,技術層面結合區塊鏈、大數據和AI等技術,重塑金融行業流程和場景,從局部切入。結緣區塊鏈,源自我自己對區塊鏈感興趣,經常學習並和一些朋友進行探討研究。當然有些觀點還是比較膚淺,希望大家多交流批評指正。

美國的精英智囊曾經認為:維持全球領導地位的核心是科技,科技必須依靠經濟,經濟的核心是金融。那麼,金融的未來是什麼呢?

今天的題目是:區塊鏈金融的現狀與展望。我想主要從三個方面來介紹:

  • 簡單介紹一下金融和金融體系;

  • 區塊鏈金融現狀;

  • 區塊鏈金融展望。

  • 一、金融與金融體系

    1金融的概念

    首先來講講金融的概念,「金融」一詞源於明治維新(1868年)後的日本,這與日本1897年確立的金本位多少有些關聯。20世紀初從日本傳入中國,最早在1902年由財政部長梁啟超提出,而當時張之洞提出了反對意見,所以,甲午戰爭後中國一直留在銀本位,不過這也讓中國躲過了1929的十年大蕭條。

    金融原意「金錢融通」,指資金在社會上的流通,後來意義得到擴展,表示與貨幣、信用有關的交易和經濟活動。翻譯成「金融」其實還有個原因:黃金曾是國際貿易中唯一的媒介,價值與財富是以黃金為依據和標准。因此人們在製作標准金條時,需要將黃金融化成型,這也許是「金融」一詞的本意,即將金屬融化。

    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

    再來看一下後來我們對於金融的定義: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廣義的金融泛指一切與信用貨幣的發行、保管、兌換、結算,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甚至包括金銀的買賣,狹義的金融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

    簡單地講,金融的內容可概括為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存款的吸收與付出,貸款的發放與回收,金銀、外匯的買賣,有價證券的發行與轉讓,保險、信託、國內、國際的貨幣結算等。更直白一些說,金融是雙向反饋的。而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主要有銀行、保險、證券、信託、金融租賃等。這個我們各位是比較了解的,也經常接觸。所以,了解了金融的含義和機構,還需要了解一下中國的金融體系。

    2中國的金融體系

    我國的金融體系發展的階段大致分為五個階段:

  • 初步形成階段,第一個五年(1948年~1953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1948年),這時的人行遠不是我們現在想像中的那樣。但它標志著新中國金融機構體系的開始。

  • 央行統收統支的「大一統」體系,第二個五年(1953年~1978年):中國人民銀行是全國唯一辦理各項銀行業務的金融機構,集中央銀行和普通銀行於一身。大一統其實是我們照搬國外的模式,具體國家我就不說了。

  • 初步改革和突破「大一統」金融機構體系,第三個五年(1979年~1983年8月):中國銀行(1912年成立)、中國農業銀行(1951年成立)、中國建設銀行(1954年成立)相繼恢復或成立,但中國人民銀行仍然集貨幣發行與信貸於一身。我們看到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金融行業發展非常快。

  • 多樣化的金融機構體系初具規模,十年時間(1983年9月~1993年):形成了以中國人民銀行為核心,以工、農、中、建四大專業銀行為主體,其他各種金融機構並存和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系。1987年之後相繼出現了交行、招行、深發、中信、恆豐。1988年出現了平安、廣發、興業。1992年出現了光大、華夏、浦發並在同年設立了證監會。

  • 建設和完善社會**市場金融機構體系的階段(1994年至今):形成了由「一行三會」為主導、大中小型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輔翼的較完備的金融機構體系。1994年成立了三大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1995年成立了第一家民營商業銀行民生銀行(這個意義很重大)、1998年出現了城商行並設立了保監會。銀監會其實出現的比較晚,2003年才設立。從此一行三會格局形成。不過不久前,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並成了銀保監會,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 從演化角度看,金融的規范性研究往往是線性的。

    就是我們往往以某個演進形態為標准(通常是發達市場經濟體系,如蘇聯、德國、美國甚至於日本等),描述金融體系從非市場化到市場化、從金融資源的低效配置到高效配置的進步途徑,並著重解釋對該標准形態的GAP及原因。

    其實,我們從剛才中國金融體系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自1978年以來,中國金融體系已經朝著市場化、規范化、多元化、國際化的方向演進,中國的金融體系無論是規模還是復雜化程度,均呈非線性地迅速上升:

  • 各類金融機構呈現出「網狀化」「強關聯」的業態, 即:現在的銀行與銀行、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以及各金融子市場之間的關聯度顯著上升,信用聯系日益緊密、混雜交織,錯綜復雜。

  • 金融業生態環境也出現了一些明顯變化。一方面,傳統正規金融機構謀求加快轉型和創新,力求在經營戰略、市場定位、管理架構、業態、產品等創新方面搶佔先機。另一方面,各類新興金融機構大量涌現。

  • 金融業態也呈現房地產金融化、非銀機構「銀行化」、資產證券化等新特點。

  • 以上這些變化超乎業界、監管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普遍想像,會帶來一系列的影響:

    積極方面,金融體系的規模和構成均有所擴大,金融機構業務拓展和金融服務能力有所提升,金融市場得到了發展,創新支付發展迅速。這個我們待會要講到的金融科技就是如此。

    用一句通俗的話講,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那麼,消極方面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 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互動關系趨向復雜,金融體系催生和放大資產泡沫的作用被低估。

  • 金融體系的網狀化和強關聯拉大了金融業與金融監管的缺口,削弱了傳統監管的有效性。我國現行金融監管體制運行時間才十幾年 那。

  • 貨幣政策通過金融體系傳導的路徑和機制發生變化(貨幣政策的傳導鏈條拉長或變形,傳導性和效力下降),調控的主動性和有效性面臨新的制約。現行貨幣政策框架自1996年建立以來不斷因應經濟和金融市場發展而加以改進,但近年來的金融體系復雜化對之提出了新的考驗。廣義貨幣M2也受到金融深化、支付電子化等因素的沖擊,被影子銀行體系進一步削弱。

  • 各類規避監管的跨市場、跨業務、跨界行為使多種風險因素相互交織,比如:期限和產品嚴重錯配的資金池操作隱藏較大的流動性風險、產品嵌套導致風險傳遞、影子銀行監管不足以及地方債務、房地產、外部沖擊等,都給金融體系穩定帶來很大挑戰。

  •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國的金融體系整體上還是比較落後的。這種落後主要體現在銀行創新的滯後:人行2015年10月宣布取消「利差保護」,而美國早在1986年4月利率就已經徹底市場化,中國遲了將近30年。

    3中國金融體系的制度框架與基本問題

    當然,我國當前的金融體系是建立在三個基本制度框架之上的:

  • 一是依賴法律條文存在的商業信任,即政策導向;

  • 二是由**第三方作為信用中介來保障實現資產轉移交易;

  • 三是由集中式清算機構為中心,處理完成的交易結算和清算。

  • 基於此,也引申出來四個方面的問題:

  • 1)誠信體系和信任機制問題。傳統金融必須有嚴格的交易記錄來累積信用,沒有交易記錄很難實現融資或貸款,因為沒有技術手段確保雙方交易安全。

  • 2)交易結算的時間較長。傳統金融交易時間不斷提速,但結算時間仍比較長,尤其是跨境交易,往往不能即時到達。

  • 3)中介服務成本高。傳統金融交易體系重要收入來源是依靠收取交易手續費或者貸款利息;在跨境交易中,更得付出匯率改變造成的成本。

  • 4)安全性欠佳。傳統金融人為參與環節多,意味著人為錯漏發生機率也更高。

  • 面對這一系列問題,金融機構其實也一直在尋求解決之道。兩年前我們在與工行、招行交流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在探索大數據、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了。而且其危機意識非常強。

    4金融科技

    正如剛才提到的積極的方面,金融機構一直尋求金融信息化,金融數字化的解決之道。

    所以,我提一下,金融科技都發生了什麼。不管是京東提出的FinTech還是螞蟻金服提出的TechFin,我想本質上都是科技與金融的更好的結合,就像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金融與區塊鏈如何更好地結合一樣。

    金融科技1.0時代

    在這一階段,金融行業與科技行業作為並駕齊驅的行業存在,雙方還沒有真正融合,但科技進步已經開始推動金融市場的全球化。自二戰以來,通訊技術與信息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得金融打破國界,金融機構的跨國投資也大大加速。這一時代金融服務的提供者主要是銀行。

    金融科技2.0時代

    科技在推動金融在強化全球化趨勢的同時,使得金融服務越來越數字化。金融行業通過傳統 IT 的軟硬體的應用來實現辦公和業務的電子化、自動化,從而提高業務效率。這一期間,金融機構在內部運營方面大量增加IT技術的採用,在許多流程方面已經成功實現無紙化辦公。現在銀行等機構中還經常會討論的核心系統、信貸系統、清算系統等,就是這個階段的代表。

    金融科技3.0時代

    互聯網金融階段,這個階段金融科技的主力軍是非金融機構的創業型企業,依託互聯網技術與信息通訊技術**提供金融服務或者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金融服務。金融業通過搭建在線業務平台,利用互聯網或者移動終端的渠道來匯集海量的用戶和信息,實現金融業務中的資產端、交易端、支付端、資金端的任意組合的互聯互通,本質上是對傳統金融渠道的變革,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融合。

    金融科技4.0時代

    金融業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這些新的 IT 技術來改變傳統的金融信息採集來源、風險定價模型、投資決策過程、信用中介角色,因此可以大幅提升傳統金融的效率,解決傳統金融的痛點,代表技術就是大數據徵信、智能投顧。

    講到這里,稍微總結一下:金融是信用的中介,金融是雙向反饋的。我們講了中國金融體系,了解了原來工行和招行、平安是同時期成立的,所以我們知道了為什麼工行比其他四大行更活躍更具創新能力。然後我們講了金融科技的發展,帶動了金融科技在信息化數字化方面的更好的發展。

摘抄與:文章:區塊鏈金融的現狀與展望

熱點內容
量化區塊鏈 發布:2025-05-15 08:55:03 瀏覽:758
蕭山去市民中心 發布:2025-05-15 08:54:26 瀏覽:567
以太坊9月13 發布:2025-05-15 08:48:57 瀏覽:541
庄怎樣拉升數字貨幣 發布:2025-05-15 08:40:54 瀏覽:831
深圳區塊鏈微信 發布:2025-05-15 08:34:55 瀏覽:792
國池保護比特幣 發布:2025-05-15 08:18:49 瀏覽:842
以太坊注冊贈送 發布:2025-05-15 08:04:16 瀏覽:526
和彩雲合約服務怎麼取消 發布:2025-05-15 08:01:19 瀏覽:430
今日eth多頭發行行情 發布:2025-05-15 08:01:16 瀏覽:136
會展中心去哈西站 發布:2025-05-15 07:56:58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