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工行區塊鏈種樹是什麼意思

工行區塊鏈種樹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1-05-09 08:33:52

⑴ 工商銀行區塊鏈挖礦是什麼

假設你了解區塊鏈的基礎上,說的簡單一點,區塊鏈(blockchain)每十分鍾會生成一個新的區塊(block)以用來儲存這十分鍾的所有在這個區塊鏈上的交易信息。這個block相當於網路賬簿,把這十分鍾的全網交易都正確的蓋上時間戳。問題是誰來蓋呢?區塊鏈上的「礦工」就是去競爭這十分鍾一個區塊的記賬權,競爭的規則就是正確記賬的同時要去解SHA256難題,誰能證明自己的計算機算力最快,他就能競爭到這十分鍾區塊的合法記賬權,這就是「挖礦」過程。在比特幣區塊鏈中,挖到礦的礦工能得到一定比特幣的獎勵。所以礦工更本質的職能是「記賬員」

中本聰在其比特幣白皮書中,比較詳盡的敘述了這個信用系統建立的過程:

第一步:每一筆交易為了讓全網承認有效,必須廣播給每個節點(node:也就是礦工);

第二步:每個礦工節點要正確無誤的給這十分鍾的每一筆交易蓋上時間戳並記入那個區塊(block);

第三步:每個礦工節點要通過解SHA256難題去競爭這個十分鍾區塊的合法記賬權,並爭取得到二十五個比特幣的獎勵(頭四年是每十分鍾五十個比特幣,每四年遞減一半);

第四步:如果一個礦工節點解開了這十分鍾的SHA256難題,ta將向全網公布ta這十分鍾區塊記錄的所有蓋時間戳交易,並由全網其他礦工節點核對;

第五步:全網其他礦工節點核對該區塊記賬的正確性(因為他們同時也在蓋時間戳記賬,只是沒有競爭到合法區塊記賬權,因此無獎勵),沒有錯誤後他們將在該合法區塊之後競爭下一個區塊,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合法記賬的區塊單鏈,也就是比特幣支付系統的總賬——區塊鏈。

一般來說,每一筆交易,必須經過六次區塊確認,也就是六個十分鍾記賬,才能最終在區塊鏈上被承認合法交易。以下是比特幣的記賬格式:

所以所謂「比特幣」,就是這樣一個賬單系統:它包括所有者用私鑰進行電子簽名並支付給下一個所有者,然後由全網的「礦工」蓋時間戳記賬,形成區塊鏈。(網路)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區塊鏈信息,推薦你使用百家號,芥末圈等其他現在很火的b圈的媒體,信息量和豐富性比在一般網路上要更多,更好。如果你是想問技術性的問題,你可以看一下下面的鏈接,希望能幫到你

網頁鏈接

⑵ 今日頭條里種果樹真的能領到水果嗎

今日頭條是北京位元組跳動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一款基於數據挖掘的推薦引擎產品,為用戶推薦信息、提供連接人與信息的服務的產品。由張一鳴於2012年3月創建,2012年8月發布第一個版本。
2016年9月20日,今日頭條宣布投資10億元用以補貼短視頻創作。後獨立孵化 UGC 短視頻平台火山小視頻 [1] 和抖音短視頻 [1] 。2017年1月,今日頭條中國新第一批認證的8組獨立音樂人入駐今日頭條。2017年2月2日,全資收購美國短視頻應用Flipagram。
2018年9月29日,針對網路轉載版權專項整治中發現的突出版權問題,國家版權局在京約談了今日頭條,要求其進一步提高版權保護意識,切實加強版權制度建設,全面履行企業主體責任,規范網路轉載版權秩序。
具體頭條問題,建議聯系官方渠道詳詢,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3-1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⑶ 區塊鏈的興起,對未來金融造成什麼影響

2018年8月6日,華為公司金融行業顧問、華煊科技創始人兼CEO蔡毅先生在DAGA | Blockchain & AI (核心群)做了專題分享,主題為:區塊鏈金融的現狀與展望。以下文字根據講座的語音整理,已經過作者審核。

蔡毅:華為公司金融行業顧問,華煊科技創始人兼CEO,共享讀書會創始人,中國作家協會成員,從事金融科技研究工作十餘年,是銀行數字化轉型資深專家。

大家晚上好,很高興也很榮幸可以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思考。

先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叫蔡毅,在青蔥歲月當過作家,90年代寫過一些書籍刊物和小說,那時還沒有互聯網。工作之後一直從事金融行業信息化工作,從金融的渠道到數據中心,從網點到科技,見證了金融科技的發展,也發現了一些問題。2014年之後做過投資合夥人,近幾年也在華為做金融行業顧問,從認知層面,為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人才發展作咨詢顧問。

接觸區塊鏈是2015年,我創辦了華煊科技和共享讀書會。目前我們主要關注區塊鏈的認知和金融技術解決方案落地。認知層面採用讀書會的方式進行互動分享和知識管理,技術層面結合區塊鏈、大數據和AI等技術,重塑金融行業流程和場景,從局部切入。結緣區塊鏈,源自我自己對區塊鏈感興趣,經常學習並和一些朋友進行探討研究。當然有些觀點還是比較膚淺,希望大家多交流批評指正。

美國的精英智囊曾經認為:維持全球領導地位的核心是科技,科技必須依靠經濟,經濟的核心是金融。那麼,金融的未來是什麼呢?

今天的題目是:區塊鏈金融的現狀與展望。我想主要從三個方面來介紹:

  • 簡單介紹一下金融和金融體系;

  • 區塊鏈金融現狀;

  • 區塊鏈金融展望。

  • 一、金融與金融體系

    1金融的概念

    首先來講講金融的概念,「金融」一詞源於明治維新(1868年)後的日本,這與日本1897年確立的金本位多少有些關聯。20世紀初從日本傳入中國,最早在1902年由財政部長梁啟超提出,而當時張之洞提出了反對意見,所以,甲午戰爭後中國一直留在銀本位,不過這也讓中國躲過了1929的十年大蕭條。

    金融原意「金錢融通」,指資金在社會上的流通,後來意義得到擴展,表示與貨幣、信用有關的交易和經濟活動。翻譯成「金融」其實還有個原因:黃金曾是國際貿易中唯一的媒介,價值與財富是以黃金為依據和標准。因此人們在製作標准金條時,需要將黃金融化成型,這也許是「金融」一詞的本意,即將金屬融化。

    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

    再來看一下後來我們對於金融的定義: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廣義的金融泛指一切與信用貨幣的發行、保管、兌換、結算,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甚至包括金銀的買賣,狹義的金融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

    簡單地講,金融的內容可概括為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存款的吸收與付出,貸款的發放與回收,金銀、外匯的買賣,有價證券的發行與轉讓,保險、信託、國內、國際的貨幣結算等。更直白一些說,金融是雙向反饋的。而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主要有銀行、保險、證券、信託、金融租賃等。這個我們各位是比較了解的,也經常接觸。所以,了解了金融的含義和機構,還需要了解一下中國的金融體系。

    2中國的金融體系

    我國的金融體系發展的階段大致分為五個階段:

  • 初步形成階段,第一個五年(1948年~1953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1948年),這時的人行遠不是我們現在想像中的那樣。但它標志著新中國金融機構體系的開始。

  • 央行統收統支的「大一統」體系,第二個五年(1953年~1978年):中國人民銀行是全國唯一辦理各項銀行業務的金融機構,集中央銀行和普通銀行於一身。大一統其實是我們照搬國外的模式,具體國家我就不說了。

  • 初步改革和突破「大一統」金融機構體系,第三個五年(1979年~1983年8月):中國銀行(1912年成立)、中國農業銀行(1951年成立)、中國建設銀行(1954年成立)相繼恢復或成立,但中國人民銀行仍然集貨幣發行與信貸於一身。我們看到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金融行業發展非常快。

  • 多樣化的金融機構體系初具規模,十年時間(1983年9月~1993年):形成了以中國人民銀行為核心,以工、農、中、建四大專業銀行為主體,其他各種金融機構並存和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系。1987年之後相繼出現了交行、招行、深發、中信、恆豐。1988年出現了平安、廣發、興業。1992年出現了光大、華夏、浦發並在同年設立了證監會。

  • 建設和完善社會**市場金融機構體系的階段(1994年至今):形成了由「一行三會」為主導、大中小型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輔翼的較完備的金融機構體系。1994年成立了三大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1995年成立了第一家民營商業銀行民生銀行(這個意義很重大)、1998年出現了城商行並設立了保監會。銀監會其實出現的比較晚,2003年才設立。從此一行三會格局形成。不過不久前,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並成了銀保監會,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 從演化角度看,金融的規范性研究往往是線性的。

    就是我們往往以某個演進形態為標准(通常是發達市場經濟體系,如蘇聯、德國、美國甚至於日本等),描述金融體系從非市場化到市場化、從金融資源的低效配置到高效配置的進步途徑,並著重解釋對該標准形態的GAP及原因。

    其實,我們從剛才中國金融體系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自1978年以來,中國金融體系已經朝著市場化、規范化、多元化、國際化的方向演進,中國的金融體系無論是規模還是復雜化程度,均呈非線性地迅速上升:

  • 各類金融機構呈現出「網狀化」「強關聯」的業態, 即:現在的銀行與銀行、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以及各金融子市場之間的關聯度顯著上升,信用聯系日益緊密、混雜交織,錯綜復雜。

  • 金融業生態環境也出現了一些明顯變化。一方面,傳統正規金融機構謀求加快轉型和創新,力求在經營戰略、市場定位、管理架構、業態、產品等創新方面搶佔先機。另一方面,各類新興金融機構大量涌現。

  • 金融業態也呈現房地產金融化、非銀機構「銀行化」、資產證券化等新特點。

  • 以上這些變化超乎業界、監管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普遍想像,會帶來一系列的影響:

    積極方面,金融體系的規模和構成均有所擴大,金融機構業務拓展和金融服務能力有所提升,金融市場得到了發展,創新支付發展迅速。這個我們待會要講到的金融科技就是如此。

    用一句通俗的話講,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那麼,消極方面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 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互動關系趨向復雜,金融體系催生和放大資產泡沫的作用被低估。

  • 金融體系的網狀化和強關聯拉大了金融業與金融監管的缺口,削弱了傳統監管的有效性。我國現行金融監管體制運行時間才十幾年 那。

  • 貨幣政策通過金融體系傳導的路徑和機制發生變化(貨幣政策的傳導鏈條拉長或變形,傳導性和效力下降),調控的主動性和有效性面臨新的制約。現行貨幣政策框架自1996年建立以來不斷因應經濟和金融市場發展而加以改進,但近年來的金融體系復雜化對之提出了新的考驗。廣義貨幣M2也受到金融深化、支付電子化等因素的沖擊,被影子銀行體系進一步削弱。

  • 各類規避監管的跨市場、跨業務、跨界行為使多種風險因素相互交織,比如:期限和產品嚴重錯配的資金池操作隱藏較大的流動性風險、產品嵌套導致風險傳遞、影子銀行監管不足以及地方債務、房地產、外部沖擊等,都給金融體系穩定帶來很大挑戰。

  •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國的金融體系整體上還是比較落後的。這種落後主要體現在銀行創新的滯後:人行2015年10月宣布取消「利差保護」,而美國早在1986年4月利率就已經徹底市場化,中國遲了將近30年。

    3中國金融體系的制度框架與基本問題

    當然,我國當前的金融體系是建立在三個基本制度框架之上的:

  • 一是依賴法律條文存在的商業信任,即政策導向;

  • 二是由**第三方作為信用中介來保障實現資產轉移交易;

  • 三是由集中式清算機構為中心,處理完成的交易結算和清算。

  • 基於此,也引申出來四個方面的問題:

  • 1)誠信體系和信任機制問題。傳統金融必須有嚴格的交易記錄來累積信用,沒有交易記錄很難實現融資或貸款,因為沒有技術手段確保雙方交易安全。

  • 2)交易結算的時間較長。傳統金融交易時間不斷提速,但結算時間仍比較長,尤其是跨境交易,往往不能即時到達。

  • 3)中介服務成本高。傳統金融交易體系重要收入來源是依靠收取交易手續費或者貸款利息;在跨境交易中,更得付出匯率改變造成的成本。

  • 4)安全性欠佳。傳統金融人為參與環節多,意味著人為錯漏發生機率也更高。

  • 面對這一系列問題,金融機構其實也一直在尋求解決之道。兩年前我們在與工行、招行交流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在探索大數據、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了。而且其危機意識非常強。

    4金融科技

    正如剛才提到的積極的方面,金融機構一直尋求金融信息化,金融數字化的解決之道。

    所以,我提一下,金融科技都發生了什麼。不管是京東提出的FinTech還是螞蟻金服提出的TechFin,我想本質上都是科技與金融的更好的結合,就像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金融與區塊鏈如何更好地結合一樣。

    金融科技1.0時代

    在這一階段,金融行業與科技行業作為並駕齊驅的行業存在,雙方還沒有真正融合,但科技進步已經開始推動金融市場的全球化。自二戰以來,通訊技術與信息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得金融打破國界,金融機構的跨國投資也大大加速。這一時代金融服務的提供者主要是銀行。

    金融科技2.0時代

    科技在推動金融在強化全球化趨勢的同時,使得金融服務越來越數字化。金融行業通過傳統 IT 的軟硬體的應用來實現辦公和業務的電子化、自動化,從而提高業務效率。這一期間,金融機構在內部運營方面大量增加IT技術的採用,在許多流程方面已經成功實現無紙化辦公。現在銀行等機構中還經常會討論的核心系統、信貸系統、清算系統等,就是這個階段的代表。

    金融科技3.0時代

    互聯網金融階段,這個階段金融科技的主力軍是非金融機構的創業型企業,依託互聯網技術與信息通訊技術**提供金融服務或者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金融服務。金融業通過搭建在線業務平台,利用互聯網或者移動終端的渠道來匯集海量的用戶和信息,實現金融業務中的資產端、交易端、支付端、資金端的任意組合的互聯互通,本質上是對傳統金融渠道的變革,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融合。

    金融科技4.0時代

    金融業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這些新的 IT 技術來改變傳統的金融信息採集來源、風險定價模型、投資決策過程、信用中介角色,因此可以大幅提升傳統金融的效率,解決傳統金融的痛點,代表技術就是大數據徵信、智能投顧。

    講到這里,稍微總結一下:金融是信用的中介,金融是雙向反饋的。我們講了中國金融體系,了解了原來工行和招行、平安是同時期成立的,所以我們知道了為什麼工行比其他四大行更活躍更具創新能力。然後我們講了金融科技的發展,帶動了金融科技在信息化數字化方面的更好的發展。

摘抄與:文章:區塊鏈金融的現狀與展望

⑷ 哥倫布區塊鏈有沒有工商局營業執照

你自己去看就知道了,營業執照是掛明顯處的

⑸ 種樹的區塊鏈是什麼呀

種樹的區塊鏈是代幣

⑹ 歐米鏈區塊鏈是傳銷嗎

不管任何形式,只要是代幣在國內無法交易,因為根據《互聯網安全管理辦法》的相關條款,國內不允許數字貨幣交易。

⑺ "時間銀行"是什麼意思

阿里發布國內首個公益時標准 將展開「時間銀行」試點

「讓公益行為可記錄、可分享、可激勵。」你在互聯網上的愛心捐贈、捐步、種樹等公益行為都有了統一的價值量化標准——公益時,公益時用戶將獲得免費使用機場貴賓廳、免費領取志願者保險、免費體檢等日益增加的權益。12月23日,阿里巴巴發布《公益時評定準則》,這是國內首個衡量志願服務時長和公益行為價值的標准。據介紹,這一標準的發布,讓公益行為得以量化,對於社會相關各方及公眾形成一個正向循環的公益生態具有重要價值和作用。

阿里巴巴合夥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介紹,發布公益時標準是源於阿里巴巴一直以來倡導的「人人公益」文化,「只有公益時做到了規范化、科學化、標准化,社會各界、愛心企業才會更加認可,才能賦予公益時更多的價值和用戶激勵,讓好人有好報,帶動更多人參與到公益行動中。」

《公益時評定準則》由阿里巴巴與公益行業專家、標准化領域專家共同起草制定,它創新性地將線下志願服務及線上互聯網公益進行了統一的公益時價值衡量,為公益行為價值提供了統一的標准參考。

按照公益時標准,1小時線下志願服務=1公益時,1次無償獻血200ml=4公益時,在螞蟻森林單獨種下1棵樹=1公益時,1次愛心捐步=0.1公益時,1次愛心捐贈或1次善因購買=0.1公益時……阿里巴巴3小時公益平台還將使用區塊鏈技術,讓公益時可記錄、可分享、可激勵。

據阿里巴巴3小時公益平台(手淘、支付寶搜索「3小時」)數據,自2015年9月5日起,3小時公益平台已在淘寶、支付寶等28個APP上線,超過5000萬注冊用戶,1600多家公益機構入駐。中國愛心網友通過線下志願服務,線上愛心捐贈、捐步、種樹等互聯網公益行為,已累計產生1700萬公益時,相當於花了1700萬小時做志願服務。

全國社會工作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鄒學銀介紹,發布公益時標准有助於推動公益行業的透明、規范,帶動公益行業發展,「阿里巴巴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做了規范標准,有助於規范、引領企業投入社會服務,值得借鑒、推廣。」

「未來招聘員工的時候我希望招聘公益時高的用戶,公益時高說明社會責任感高」,招商銀行總行零售金融總部總經理助理曹慰現場表示。

此前,公益時已經與芝麻信用打通,納入芝麻信用評估維度。發布會上,杭州市濱江區民政局與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簽署「時間銀行」合作備忘錄,公益時可存入「時間銀行」用於兌換未來的養老服務。

南京市網信辦與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南京打造成「互聯網公益示範城」。依託3小時公益平台,南京市將每年帶動百萬市民加入「人人公益3小時」行動,三年內推動百家公益組織入駐3小時公益平台。南京城市治理、環境保護、衛生健康等民生領域公益項目,將接入公益時體系。獲得公益時的南京市民可以得到免費或以折扣價游覽中山陵園管理局(鍾山風景區)、南京海底世界等文化旅遊景點等權益。

此次發布會上,國家天文台、浙江省血液中心、招商銀行、中信保誠、愛康國賓、空港易行、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10家機構共同加入3小時公益平台夥伴計劃。招商銀行將攜手阿里3小時公益平台發布公益聯名卡,持卡愛心用戶將享有金葵花貴賓服務。

「人人參與,才是公益」,這是阿里巴巴一直踐行的公益理念。2015年,馬雲向全體員工發出公開信,提出了「每人每年3小時公益」的倡議。2017年,阿里巴巴向全社會發布3小時公益平台,將阿里內部的公益理念推向了全社會。

⑻ 區塊鏈養雞和區塊鏈養樹靠譜嗎

首先說一下區塊鏈養雞;農村經濟長期處在產業鏈的底端,最大原因是由於信息不對稱導致農村城市之間的信任缺失,農村無法將其綠色無污染的資源轉變為品牌優勢。因此,在本次「步步雞」的案例中,區塊鏈、人工智慧被作為推進農村信任經濟發展,實現農業品牌高端化的嘗試。其次,區塊鏈種樹目前是福德樹游戲,是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種樹養成游戲,任何人都可以免費領取一株,每顆樹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並且永久歸個人所有,福德樹每天可自動挖礦獲得數字財富,還可配對進行交易。此外提醒投資有風險。

⑼ 區塊鏈技術國家標准什麼時候完成

我國已著手建立區塊鏈國家標准,以從頂層設計推動區塊鏈標准體系建設,預計最快將於2019年底完成。

對此,北京華順信安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趙武也表示,區塊鏈雖然具備顛覆性的技術潛力,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區塊鏈仍處於初期,遠遠沒有達到可以顛覆世界的階段。

俞克群強調,自主可控的區塊鏈網路,意在技術上不能受制於人,同時也可以促進區塊鏈健康發展。安全是區塊鏈未來的生命,只有本身的安全才能使得區塊鏈技術落地。這就要求我們在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同時,必須並重發展其安全屬性,甚至是超前發展。

對此,李鳴也表示,標准中重要一塊是信息安全的標准,也可以看出安全對於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性。他同時指出,區塊鏈標準的制定不意味著會快速推進行業發展,而是給行業一定指引。此前,中國在國際知識產權和標准等方面吃過很多虧,在區塊鏈方面,中國目前已經形成了國際化區塊鏈方面的200多項專利,甚至已站在世界技術前列。因此,我們也需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話語權。

內容來源新華網

⑽ vpay區塊鏈是什麼項目和比特幣有關系嗎vpay是怎麼掙錢是如何運作的

針對此類投資問題,幾年前我們中國人買了sitetalk的原始股,當時說的無比好,確實找不出漏洞,面對一個無國界的即時翻譯聊天平台,一旦上市原始股就會暴漲。中國人就想發財,大量購入,結果如何,最後鳥毛都沒一根,買了的人,心態就感覺自己短短的時間就會有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買的越多,上市了就越有錢,當時多少人被洗劫一空。
再說今天的vpay我不去說什麼,只是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我也聽人給我講v派了,我就想請問大神們一個問題,分享經濟是好,消費返現也好,消費返積分,積分兌換商品也好。咱們中國的東西就這樣,你說一個不知道那個國家的東西,拿到中國以後怎麼咱們中國人咱們中國的好東西少嗎?請你們投資者思考一個問題,做傳銷的從來不承認自己做的是傳銷,賣西瓜的從來不說自己的西瓜不甜,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自己家孩子在無能,在自己心裡那也是個寶。所以自己選擇的永遠都是好的。
咱們放下v派好與不好先不說,先考慮一個問題。v派消費返給你的到底是錢!還是虛擬幣?這個無可厚非必須要搞清楚,然後,虛擬幣是不是要有後人加入也購買虛擬幣才能實現流通?結果肯定是的!咱們假設一個問題,如果中國有16億人,每個人都買了虛擬幣,(實現你們的夢想都認可這個東西)16億人都用了v派,結果是什麼呢?結果是都有了虛擬幣的時候,請問你還需要虛擬幣嗎?最終虛擬幣可以代替人民幣買東西嗎?如果都有虛擬幣的時候你的虛擬幣賣給誰?虛擬幣是真真實實的錢嗎?
再假如中國就只有十萬人再用,以後這些人都不用,這十萬人的虛擬幣怎麼辦?能變現嗎?最終就是一旦沒人進去,那結果就出來了,富了數字,窮了毛爺爺。
之前還有一款種植蘋果🍎的游戲,也是如此,不知道有多少人參與了,中國人說的天花亂墜,都不行,外國的狗屎只要到了中國可能都比珠寶要貴。前期也是買蘋果樹,蘋果樹會結蘋果,一個蘋果一塊錢,多少個蘋果可以兌換一個蘋果樹。一連串的數字,大家只想著我種的樹越多,收的蘋果越多,我賺的越多,總是忽略一個問題,你不找人蘋果賣給誰,如果沒人做,蘋果你不要種樹了,我直接給你蘋果。問題你的蘋果怎麼變現呢?只想賺錢,都不想錢要從哪裡賺,錢出自哪裡。
v派只是虛擬幣不代表人民幣,現在能交易,全靠拉人頭,一旦沒人頭,全是虛擬幣。你感覺你再有錢,也沒人回收你的。就像那幫種蘋果樹的現在抱著賬號一天收幾萬蘋果又能怎樣,你賣給誰,能吃嗎?最終誰回收呢?不還是靠發展的新人嗎,沒有人民幣,那些什麼都不是。

熱點內容
比比特幣早的虛擬貨幣有哪些 發布:2025-10-13 17:16:49 瀏覽:115
ltc每日交易價 發布:2025-10-13 17:15:14 瀏覽:945
練完trx手臂伸不直 發布:2025-10-13 17:11:09 瀏覽:595
trx子彈 發布:2025-10-13 16:59:56 瀏覽:548
人民日報關於元宇宙 發布:2025-10-13 16:47:46 瀏覽:638
奧體中心去北京南地鐵 發布:2025-10-13 16:20:27 瀏覽:274
周小川談比特幣1001無標題 發布:2025-10-13 16:17:53 瀏覽:784
我的世界礦機教程 發布:2025-10-13 16:05:19 瀏覽:268
比特幣分叉sbtc12月 發布:2025-10-13 16:04:23 瀏覽:596
數字貨幣與印鈔廠 發布:2025-10-13 15:22:10 瀏覽: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