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ico風險
最近被大炒的概念是三個:區塊鏈、比特幣、ICO。
一個是區塊鏈,就是徐小平流出的內部信里那個「順之者昌,逆之則亡」的區塊鏈;
另一個是已經炒作了幾年,價格不斷大起大落,但一直有人鼓吹「每一枚會漲到一萬美元」的比特幣;
再有一個就是幾個月前,薛蠻子大力歡呼與鼓吹、後來又被監管部門予以強烈關注的ICO。就在前天1月12日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表了題目為《關於防範變相ICO活動的風險提示》的公告,當中點名了迅雷所發布的數字貨幣「鏈克」(原「玩客幣」),稱其「代替了對參與者所貢獻服務的法幣付款義務,本質上是一種融資行為,是變相ICO」。此消息一出,迅雷股價在美國時間周五早盤出現大跌。
「比特幣」沒有解決任何問題?
再說比特幣,小韜一直是比特幣的看衰者,因為在小韜看來,比特幣沒有解決任何新的問題。換言之,如果今天沒有比特幣,世界會失去什麼?哪些人哪些交易會受到影響?答案是除了極其特別的人,沒有人會受到影響。與現有貨幣相比,比特幣的優勢是什麼?幣值穩定?防偽?成本低?……
比特幣所宣揚的去中心化無外乎是逃避監管罷了。就好比是兩國之間貨物往來本來要走海關,海關有八個通道,你現在搞了一個地下通道,固然可能路程更近,可能免了不少關稅,但這是不合法不合規的。是一種典型的逃避監管的套利行為。在損害社會利益和秩序前提下解決自己的問題本身就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持久的。
更何況為了獲取比特幣所投入的巨大的「挖礦」工作量,消耗了大量的電力、計算機算力,不創造任何價值,是一種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據說現在挖到一枚比特幣的成本已經到了3000到4000美元……
「ICO」就是典型的龐氏騙局!
至於ICO,號稱以數字貨幣為媒的項目IPO,貼著自己炒熱的概念拿著根本不準備兌現的想法,或者可行性幾乎看不到的想法,依託一種逃避了監管的數字貨幣來讓大家購買並擊鼓傳花地炒作價格……這是典型的龐氏騙局,或者說是變相開賭場。
這種案例歷史上很多,前幾年有人把隨便一幅畫,分割成幾千上萬份額,標上一個價格讓大家購買和炒作;幾百年前荷蘭人瘋狂炒作鬱金香,一株鬱金香的價格可以購買一棟城堡……每個人都知道這是泡沫,都知道泡沫會破滅,只是大家都希望以鄰為壑,希望在泡沫破滅之前自己能夠撈一筆.
㈡ 關於區塊鏈和ICO的創業問題,去與不去
我咋聽你描述的就是個會跑路的區塊鏈公司呢。
區塊鏈跑路最多的就是電競和AI,因為這倆一般人都多少好理解一些,也好方便忽悠一些。
可能你不是忽悠,但是忽悠跑路的都是說做電競和AI的。
㈢ 區塊鏈ico發展趨勢
任何眾籌項目都是一種風險率非常高的投資產品。區塊鏈項目眾籌平台和傳統的股權眾籌平台本質上是一樣的。可以說區塊鏈項目眾籌是股權眾籌中的一個子類別。 1、股權眾籌有法律法規的限制,對投資人數,投資金額都有限制,同時還需要對投資人進行投資審核。普通人參與成本以及門檻都比較高,針對的人群是高凈值人士。 2、股權眾籌流動性較差,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退出,甚至大部分項目投資進去就像打水漂一樣。 3、而區塊鏈眾籌則有點類似全民眾籌,因為其眾籌的資金是以比特幣結算,無法律法規的規范。故對人數以及投資金額都未做過多的要求,投資成本低但是門檻比較高。 4、由於區塊鏈項目都是以比特幣底層技術為基礎的,普通人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實際可以簡單看作分布式協同工作的一種技術方式。 5、區塊鏈項目在市面上真正運作的成功的比較少,所以沒有一個統一的參考標准,看項目也是完全依賴於個人的判斷。結算是以比特幣進行的進行,因此你如果需要參與,本身的要求就是接受數字貨幣的高風險門檻。(騙錢的項目非常之多) 6、區塊鏈眾籌流動性好,基本等所謂的「代幣」出現後,就完全可以進行交易退出,其中的波動風險也是非常高的。 7、當然作為央行正在研究的一種技術,區塊鏈項目值得關注,但是也需要謹慎。至於ico365這個平台,建議個人考察自己判斷。新平台沒有參考的評價依據。
㈣ 怎麼看區塊鏈ICO項目靠不靠譜,能不能投資
盡管目前的ICO市場十分混亂狂野,但積極的一面是,用於創建和評估ICO的一些的優秀方法在不斷涌現。
不過,在幣圈重要還是使用比特幣ICO的居多,然後平台會發給用戶一些代幣。不過,這些代幣價格浮動是非常大的。現在這種模式盈利可能性比較小了。還有一種是歐陸眾籌的模式,眾籌項目發行代幣,代幣作為一種資產憑證存在,有固定的分紅機制。
㈤ 如何監管但不扼殺創新區塊鏈ico缺陷盲區
1、數據區塊鏈是比特幣金融系統中的重要概念,記錄了整個比特幣網路上的交易記錄數據,並且這些數據是被所有比特幣節點共享的,通過數據區塊,我們可以查詢到每一比比特幣交易的歷史。 2、實例: 甲、乙、丙三個人,甲和乙的所有資金都由丙來保管。而且每一比資金往來都要由丙來記錄。現在假設甲和乙各有100萬由丙保管。那麼: 甲支出8萬到乙,則丙在賬本的記錄上,減去甲所在名下8萬元,並在乙所在名下增加8萬元。 乙回轉5萬到甲,則丙在賬本的記錄上,增加甲所在名下5萬元,並在乙所在名下減去5萬元。 甲支出5萬到乙,則丙在賬本的記錄上,減去甲所在名下5萬元,並在乙所在名下增加5萬元。 3、數據區塊鏈的作用和丙的帳目記錄本的作用類似,它記錄了用戶對比特幣的擁有權和所有用戶交易比特幣的記錄。只不過這個「帳目記錄本」是由網路上每個比特幣礦工的挖礦記錄的。如果一筆比特幣的交易被數據區塊鏈確認那麼相關的信息將會被記錄在數據區塊鏈中。比特幣的「帳目記錄本」就叫做數據區塊鏈。網路上所有的數據區塊鏈組成了比特幣的分布式網路資料庫系統。 4、數據區塊鏈技術本質是去中心化且寓於分布式結構的數據存儲、傳輸和證明的方法,用數據區塊取代了目前互聯網對中心伺服器的依賴,使得所有數據變更或者交易項目都記錄在一個雲系統之上,理論上實現了數據傳輸中對數據的自我證明,深遠來說,這超越了傳統和常規意義上需要依賴中心的信息驗證範式,降低了全球」信用」的建立成本,這種點對點驗證將會產生一種」基礎協議」,是分布式人工智慧的一種新形式,將建立人腦智能和機器智能的全新介面和共享界面。
㈥ 做區塊鏈ico做架構如何提高隱私性和規避風險
架構怎麼選擇,考慮到隱私和稅務,那肯定選擇那些免稅天堂的島嶼國家,做外貿也是這樣,比如BVI和開曼,隱私性好到什麼程度?哪怕把公司名字全稱都告訴你,不是級別相當高的段位,根本了解不了公司半點信息,說的白一點,公司注冊好了,你都不知道怎麼去驗證,隱私性可以好到這種程度。
然後再以島嶼公司為成員,來申請注冊新加坡基金會,做架構的最終目的,就是達成干凈完整的國際間法律切割,最後新加坡基金會組織授權國內的推廣團隊和技術研發團隊,進行項目的推廣和研發,或是授權其他細節操作。
碼字很累,只能講下大致方向,有哪裡不清楚,可以追問!
㈦ 什麼是區塊鏈,區塊鏈ICO的本質是什麼
比特幣虛擬貨幣2009年由中本聰(化名)發明
區塊鏈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實際就是它支持了比特幣8年來的穩定性,你可以理解為一種顛覆性的記賬方法或者資料庫,核心是去中心化
ICO這個就是本質上就是區塊鏈眾籌,一個企業去做ICO,你可以理解為IPO,但融資的不是錢,而是虛擬貨幣,例如融了3000個比特幣,當然,你可以選擇在任意一個國家賣掉它,換取某國的法定貨幣
㈧ ICO叫停對區塊鏈技術有沒有限制
沒限制啊,看新聞就知道國家還大力支持這種技術發展呢。ICO叫停主要是出現了「空氣幣」這些不好的現象,本身技術無罪,何況是區塊鏈這種優秀的底層技術,現在區塊鏈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物流、金融、數字資產登記等領域,中證數登是採用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資產登記服務機構,深圳也已經有區塊鏈圖書館了。
㈨ ico365這種區塊鏈眾籌平台風險高嗎與傳統的眾籌平台有什麼不同
任何眾籌項目都是一種風險率非常高的投資產品。
區塊鏈項目眾籌平台和傳統的股權眾籌平台本質上是一樣的。
可以說區塊鏈項目眾籌是股權眾籌中的一個子類別。
股權眾籌有法律法規的限制,對投資人數,投資金額都有限制,同時還需要對投資人進行投資審核。普通人參與成本以及門檻都比較高,針對的人群是高凈值人士。
股權眾籌流動性較差,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退出,甚至大部分項目投資進去就像打水漂一樣。
而區塊鏈眾籌則有點類似全民眾籌,因為其眾籌的資金是以比特幣結算,無法律法規的規范。故對人數以及投資金額都未做過多的要求,投資成本低但是門檻比較高。
由於區塊鏈項目都是以比特幣底層技術為基礎的,普通人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實際可以簡單看作分布式協同工作的一種技術方式。
區塊鏈項目在市面上真正運作的成功的比較少,所以沒有一個統一的參考標准,看項目也是完全依賴於個人的判斷。結算是以比特幣進行的進行,因此你如果需要參與,本身的要求就是接受數字貨幣的高風險門檻。(騙錢的項目非常之多)
區塊鏈眾籌流動性好,基本等所謂的「代幣」出現後,就完全可以進行交易退出,其中的波動風險也是非常高的。
當然作為央行正在研究的一種技術,區塊鏈項目值得關注,但是也需要謹慎。至於ico365這個平台,建議個人考察自己判斷。新平台沒有參考的評價依據。
㈩ 通俗說說區塊鏈,虛擬幣,ico是怎樣的一個騙局
是否屬於是未知數,就如房產、股票是否屬於是一個意思。但是區塊鏈的技術的確很厲害,它是價值互聯網,不用第三方可以實現支付。通過嚴密的技術,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記賬系統、無法溯源使得價值的傳輸更安全,虛擬幣的是區塊鏈的表現形式。ICO類似於IPO,只不過一個是對個人,一個是對公司,是因為資本的進入,包括比特幣的數量一定、未來的價值吸引了很多資本的進入使得價格瘋漲。但是區塊鏈的應用很有很多領域,包括物聯網等,未來對很多行業的顛覆會超過互聯網,所以它的潛在價值一直備受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