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電子證據平台缺陷
① 區塊鏈技術是怎樣保證電子證據的真實性的
我們主要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電子數據分布式存證領域,包括合同存證、郵件存證、文件存證、結構化數據存證等。
電子證據在司法實踐中的具體表現形式日益多樣化,電子數據存證的使用頻次和數據量都顯著增長。不同類型電子證據的形成方式不同,但是普遍具有易消亡、易篡改、技術依賴性強等特點,與傳統實物證據相比,電子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的司法審查認定難度更大。
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在電子數據的生成、收集、傳輸、存儲的全生命周期中,對電子數據進行安全防護、防止篡改、並進行數據操作的留痕,從而為相關機構審查提供有效手段。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電子證據的保全,將需要存證的電子數據以交易的形式記錄下來,打上時間戳,記錄在區塊中,從而完成數據保全及存證的過程。在數據的存儲過程中,多個參與方節點共同見證,共同維護一個分布式的賬本,從而極大降低了數據丟失、被篡改、被攻擊的可能性。區塊鏈與電子數據存證的結合,可以降低電子數據存證成本,方便電子數據的取證及證據認定,提高司法存證領域的訴訟效率。
② 淺談區塊鏈的幾大應用,哪些會是坑
然而,在計算機和互聯網這兩大發明出現後的今天,紙的地位不再是不可動搖的了。
10年前,我的文章是寫在黑皮筆記本上的,現在呢,我腦海里的字都輸入了notebook,成為了0和1,這就是變化。
從現在的角度來看,紙的缺點,實在過於明顯了:
不環保;
不易保存;
因為是實物,對紙而言,長距離的傳遞非常麻煩(比如傳遞信息);
成本較大;
易修改,易偽造;
當有一種更好的選擇擺於我面前時,如果我不去用它,豈不就是我的一種損失么?
那你是否有曾想過,某一天我們用的錢也無需用到紙了呢?
可能你會說:
「對呀,我現在就天天用支付寶和網銀交易,沒用紙啊,這不是已經實現了啊?」
的確,支付寶這類支付系統,就是將紙幣數字化,然後存儲在一個巨大的資料庫中,但歸根結底它還是要有紙幣啊,央行不印紙幣,銀行資料庫里的數字也不能太離譜,您說是與不是?
那能說銀行賬本里有多少數字的錢,就有多少數量的現金么?當然不是,因為有銀行借貸、信用卡等產品的存在,銀行資料庫里的數字只會遠大於現金的數量,並且這個賬本是不公開的,具體的數據偏差也僅限於少數人能夠知道。
那完全不依賴於紙幣,透明度又高,又沒人能夠篡改的支付系統有木有呢?
別說,還真可能有,為什麼說是可能呢,因為目前它還只是一個較為成熟的實驗(市值50億美金)。在2007年的時候,匿名為Satoshi Nakamoto(中文譯為中本聰)的大神級人物或者組織,開始構思一個神奇的項目,經過1年多年時間的精心雕琢之後,中本聰完成了該項目的白皮書(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文名為比特幣:一種對等式電子現金系統),在2009年初的時候,這個項目成功上線了。
關於該系統的原理解釋,這里我也不想班門弄斧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下巴比特學院頻道或者文庫的資料,那裡是你了解這些東西,非常好的一個去處。
我們只需要知道,這個電子現金系統完全與紙無關,它非常地透明,人人都可以訪問查詢這個支付賬本,人人都可以真正地控制自己擁有的賬本記賬權,也就是bitcoin這種系統代幣(token),只要互聯網存在,也有人在維護這個賬本(用礦機運算維護),那這種支付系統就可以永遠存在。
那瞧你把它說得那麼好,這種系統應該很受歡迎吧?當然不是,因為它還是在實驗階段,這種賬本還存在著很多的缺陷,比如它的代幣價值波動很大,暫不適合用來給商品定價,又比如它存在擴展性的問題,可能10萬個人天天用這個系統還好好的,1000萬人用用就堵牢崩潰了,還比如它需要很多的學習成本,沒掌握相關知識的人,就很容易丟錢之類的,總之,存在的問題也是一大堆。
那問題這么多,可以得到解決么?從理論上來講,有很大的可能,因為它是Open source的,開源意味著人人都可以審查,人人都可以參與改進。
說這些,當然不是為了忽悠你去買什麼比特幣,這不是我寫文的目的。談比特幣,只是為了引出一種技術,或者說是一種思想,是什麼呢?也就是blockchain(中文名為區塊鏈),這個詞現在太火了,可能在國內你感受地不多,在國外的金融圈,毫不誇張地說,這個詞就跟大寶的廣告詞一樣一樣的。
現在,人家國外公司談起「區塊鏈具有潛力顛覆XXOO」,那就似家常便飯。隔三岔五地,就來個某某巨頭成立區塊鏈實驗室,就連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也扯起了基於區塊鏈發行國家數字貨幣的可能性。
我們不禁想問,區塊鏈憑的是什麼?有什麼魔力在驅動或者說「欺騙」這些機構,為這樣一個興起的概念而失態呢?
區塊鏈起源於Bitcoin,目前最成功的區塊鏈也是比特幣的區塊鏈,而區塊鏈之所以讓人遐想無限,正是因為它擁有了透明度高,不可更改,無需中間人的這些特性。
那假設我頭腦風暴一下,把區塊鏈的這些特性用到其他行業的各種應用,那是不是會產生顛覆性效應呢?好嘛,這就像是現在你有了一種新葯,這種葯呢理論上可以治各式各樣的病,那是不是能說明它真就適合治呢?你得試啊,因為副作用你不知道嘛!而現在的區塊鏈,就是處於這樣的一個階段,看似能治各種行業的不服,其實還只是處在理論的階段。
既然說到了理論,我也得談點吧。
首先,紙賬本和區塊鏈賬本最大的差異是什麼?
前者是通過人來記賬,後者則是通過計算機來記賬。因為人太「聰明」了,所以記賬這種事很容易出現意外,並且效率也很低,但計算機不一樣,計算機是「笨」的,它就是按照指令辦事,並且效率會很高,還存在擴展性。而普通的資料庫,就是介於紙賬本和區塊鏈賬本之間的一種產物,它可以省去系統對人類的部分依賴,但普通資料庫也存在著問題哈,比如它存在著訪問許可權,比如你交的養老金,你能知道它們的去向么?
所以說,有點想法的公司、機構或者個人,都跑去研究區塊鏈技術了。
③ 電子政務印章管控電子化,區塊鏈電子證據閉環如何保證安全
近年來,國務院已多次出台政策推廣應用電子簽章、電子合同。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充分發揮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公共支撐作用,完善統一身份認證、電子證照、電子印章等支撐能力,推動高頻電子證照標准化和跨區域互認共享。2021年3月,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推廣應用電子證照、電子合同、電子簽章、電子發票、電子檔案,健全政務服務「好差評」評價體系。
政務「在線辦」「一網通辦」「跨省通辦」目標推動各地政府加速應用電子簽章;政務部門人事架構層級多、審批流程嚴格,對印章監管與信息安全尤為重視;確保線上辦理業務人員的身份真實可靠;發生糾紛可以快速提供相關證據,確保法律效力;線上政務系統需要有極高的安全性,以此保障用戶的數據不被泄露。
君子簽通過把可靠成熟的電子印章技術與區塊鏈技術深度融合,不僅可以提供專業可靠的區塊鏈電子簽章服務,還可以為政府跨地區、跨部門和跨層級的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助力打通政務服務「全網辦」「一網通辦」,加速數字政府的建設,提升政務數字化服務能力。
④ 區塊鏈電子證據在網路取證環節有什麼應用
以易保全旗下區塊鏈知識產權保護平台微版權為例,其取證技術擁有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當用戶通過互聯網進行取證時,會自動獲取當前標准時間,並按所述標准時間計算所述取證文件的哈希摘要值,然後將哈希摘要值和取證文件上傳至保全中心進行區塊鏈存證保全,使維權證據鏈更完整。
同時,區別於其他取證方式,微版權還與公證處聯合開發「取證保V2.0」,並擁有相關軟著證書,保證整個取證過程都是在公證處的監督與操作下進行的,保障取證環境的清潔性和取證證據的客觀性。取證方式包括:網頁取證、截圖取證、錄屏取證和視頻取證,用戶可以按照需要選擇取證方式,最快幾秒就可完成取證,還可在線申請出具公證書和公證保管函。
⑤ 區塊鏈和電子證據有什麼關系
用區塊鏈技術做電子證據的存證和出證,這是區塊鏈技術在法律領域應用的基礎;具體可關注「中芯區塊鏈服務平台」
⑥ 區塊鏈平台類項目目前瓶頸有哪些
區塊鏈應用創新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並且展現了巨大的應用價值潛力。然而,區塊鏈本身技術層面的瓶頸、市場熱度瓶頸、應用領域偏窄的瓶頸和產業生態的瓶頸構成了區塊鏈領域應用創新的四大瓶頸問題。為此,作為底層架構區域鏈項目aelf,一個去中心化雲計算區塊鏈網路可以解決上述問題,同時具有三大特徵:高性能、資源隔離、代幣持有人的委託票選的治理結構。其中,高性能體現在,?lf的全節點能夠運行在伺服器集群上;資源隔離體現在,每一個智能合約擁有一條自己的區塊鏈。參考自aelf項目團隊telegram賬號。
⑦ 區塊鏈投資要小心哪些坑
小心坑人的平台跟坑人的幣吧,這種類型的很多,選擇的話一定要選靠譜的,平台看年限跟口碑,年限要6年以上的,口碑要一直不錯的,符合的目前只有少數的幾家,像AEX、火幣這些,如果是小白,可以考慮區塊鏈理財,選擇AEX的理財超市會比較靠譜
幣的話,如果不太懂,選擇主流幣種即可
⑧ 如何監管但不扼殺創新區塊鏈ico缺陷盲區
1、數據區塊鏈是比特幣金融系統中的重要概念,記錄了整個比特幣網路上的交易記錄數據,並且這些數據是被所有比特幣節點共享的,通過數據區塊,我們可以查詢到每一比比特幣交易的歷史。 2、實例: 甲、乙、丙三個人,甲和乙的所有資金都由丙來保管。而且每一比資金往來都要由丙來記錄。現在假設甲和乙各有100萬由丙保管。那麼: 甲支出8萬到乙,則丙在賬本的記錄上,減去甲所在名下8萬元,並在乙所在名下增加8萬元。 乙回轉5萬到甲,則丙在賬本的記錄上,增加甲所在名下5萬元,並在乙所在名下減去5萬元。 甲支出5萬到乙,則丙在賬本的記錄上,減去甲所在名下5萬元,並在乙所在名下增加5萬元。 3、數據區塊鏈的作用和丙的帳目記錄本的作用類似,它記錄了用戶對比特幣的擁有權和所有用戶交易比特幣的記錄。只不過這個「帳目記錄本」是由網路上每個比特幣礦工的挖礦記錄的。如果一筆比特幣的交易被數據區塊鏈確認那麼相關的信息將會被記錄在數據區塊鏈中。比特幣的「帳目記錄本」就叫做數據區塊鏈。網路上所有的數據區塊鏈組成了比特幣的分布式網路資料庫系統。 4、數據區塊鏈技術本質是去中心化且寓於分布式結構的數據存儲、傳輸和證明的方法,用數據區塊取代了目前互聯網對中心伺服器的依賴,使得所有數據變更或者交易項目都記錄在一個雲系統之上,理論上實現了數據傳輸中對數據的自我證明,深遠來說,這超越了傳統和常規意義上需要依賴中心的信息驗證範式,降低了全球」信用」的建立成本,這種點對點驗證將會產生一種」基礎協議」,是分布式人工智慧的一種新形式,將建立人腦智能和機器智能的全新介面和共享界面。
⑨ 區塊鏈電子證據在存證環節有什麼應用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儲、加密演算法、不可篡改、可以追溯等特點,在電子數據存證中具有天然的技術優勢,能很好地解決傳統存證方式中存證數據容易丟失、容易被篡改等問題。
以易保全旗下區塊鏈知識產權保護平台微版權為例,微版權通過SHA-512哈希演算法、時間戳服務、PBFT共識演算法,對元數據進行加密運算,並把電子數據以Hash的形式存儲到區塊鏈上,然後通過保全鏈開放平台將電子數據同步存儲到公證處、司法鑒定中心、互聯網法院、仲裁委、版權保護中心、CA機構等節點上,通過區塊鏈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儲,有效保證電子證據的原始性和不可篡改性。